教学质量随机监测制度(通用3篇)
老年大学是我国干部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诞生的新事物。为了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形成宽松有序的管理秩序,逐步走向规范化办学,特制定有关校务工作的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
一、会议制度:
学校工作会议每学期召开1—2次。
工作人员例会每周一次。
学校开学典礼和结业典礼,全校班长会议按需要举行。
二、组织校外活动规则:
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员外出参观、考察是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要认真进行安全教育,落实好组织措施,确保活动安全;
校外活动一般以一日为主,出昭通市区的须经主管部门领导同意;
校外活动教师和工作人员的费用(包括交通费、门票、误餐费)由学校负责。学员一律自理。
三、学籍管理与学员奖励制度:
本校招收的学员主要是居住在昭通市区的市、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身体健康,能坚持学习的均可报名入学学习,期满由学校颁发结业证书。学习时间不足半期的不发证书。
学校每年评选优秀学员,优秀学员条件是:
思想品德好、学习认真、成绩优良或学有所为;坚持学完三年、二年、一年全部课程,到课率达到90%以上者。
在上述条件具备的基础上,为学员公认的,为班级服务工作热情的还可评为优秀班干部。
评选优秀学员、优秀班干部工作,可由班级或班主任推荐,多数学员赞同的基础上产生。
优秀学员、优秀班干部的比例一般占学员人数的10%左右。
一、指导思想
我校第十二届教学质量月活动依据市、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坚持以提高日常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加强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促使师生自主、均衡的发展,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
本届质量月是三年规划中的第三阶段,既要对近三年的教学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反思,又要开展有效教学行动研究。
二、活动主题
课程标准与有效教学
三、主题简析
研究“课程标准与有效教学”是为了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转化和运用,重点是在课堂教学中检验对《课程标准》学习、理解的有效落实情况,切实提高教学工作各环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项研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课程标准的研究。由于《课程标准》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不同经验不同背景的人对它的理解的深入程度和准确程度是不一样的,我们应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根据年段特点,细化本学期、本年级的具体要求,防止教学行为偏离《课程标准》,从而导致教学低效和无效。
二是对课程教材的研究。课程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情境化和活动化,是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读懂教材是把握《课程标准》,实施有效性教学的`前提。
三是课程实施的研究。在学科本体知识上进行有效地实施课程教学研究,在“备、教、改、导、考、析、研”的基本教学环节上形成一些有价值的可操作的教学经验。
四、活动内容
1、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
教师自身要提高认识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教研组在集体备课时要有针对性地学习讨论,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课时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
2、开展“读懂教材”的研究。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怎样才能更好地读懂教材的研究,并形成专题经验文章,(如“教材是怎样体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的”、“我是从什么角度解读教材的”等)。
3、探索学科有效的教学策略。
立足校情,发扬我校优良的校本教研传统,突出对集体备课、一课多上、同课异构、跨年级互动研讨等教研形式及教学效果的研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立足教学效能,探索出有效达成“三维目标”的教学策略研究,其中包含“备、教、改、导、考、析、研”等基本教学环节中的好方法。
4、实实在在地探索“减负增效”的教学常规工作经验。
学校将通过调研、问卷、测评、抽查等多种方式,通过师生、家长、社区评议和校际间相互交流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师生均衡发展状况,总结和提炼“高质量轻负担”的有效方法和经验。(见教导处具体安排)
五、活动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10月上旬)
传达武昌区教育局有关精神,制定学校第十二届教学质量月活动方案,召开全校动员大会,引导教师正确把握活动主题,学习《课程标准》,把握教学内容,立足学习效能,提高常态教学有效性。
2、学习阶段(20xx年10月下旬)
组织教师参加武昌区各学科研训班的学习,聘请专家作有关辅导报告,继续开展研读《课程标准》、“读懂教材”的研究,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主动研究、扎实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
3、实施阶段(20xx年11月)
(1)继续组织教师从研读教材、制定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及学习效果四个方面开展“研在课前、探在课堂、思在课后”的校本行动研究活动,组织好11月12日的全校“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市、区教研室联动下校调研活动结合起来),邀请社区代表及各班部分家长参加。
(2)落实学校工作计划,在非调考年级采取调研、问卷、测评、抽查等方式,跟踪评价教学质量。(具体操作方法见教导处该项“工作细则”)
(3)结合市教育局组织的评选“减负增效教学能手奖”活动,在质量月中,评选 “汉东小学减负增效能手”。此项评比工作拟采取个人申报、教研组评议推荐、学校审核等方式,按教师总人数30%左右的比例评比。
4、总结阶段(20xx年12月)
(1)组织教师认真总结并自主申报教学质量月活动中研制的各种成果和经验。如“研读教材心得”的文章、“一课多法的案例”、“教学有效性策略”、“常规教学环节中的教学经验”等。稿件主题是“课程标准与有效教学”。文体采取案例分析式,一文一例,字数20xx字左右。请老师们于20xx年1月10日前上交科研处、教导处)。
(2)组织教师参加汉东小学第四届“争当教育教学能手和后勤服务能手”撰写论文评比活动。
(3)积极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质量月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申报评选活动。
六、领导小组
组长:x
副组长:x
组员:x
汉东小学
一、指导思想
“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校本教研开展的程度与水平状况是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之一。为此,我们在积极参加县市各级教研活动的同时,大力提倡并积极鼓励学科组及年级备课组,从本校师生实际出发,研究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教学,积极开展校本教研,达到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教学研究理念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
1、学校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主体,校长是第一任责任人,校长真正成为校本教研制度的组织者与领导者。
(1)学校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并确保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所必需的经费投入。
(2)学校要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建立相应的指导、管理小组,负责校内外人员(专业支持)的组织协调和计划制定、过程落实、实施检查各项工作,制订教学研究的一年和三年规划。
(3)学校要健全各种制度,为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2、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教师要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结合学校和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研究课题:要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围绕某一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使教研不再是简单的备课,而是研究问题,这一做法应成为教研活动的新亮点。
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要求教师由单纯的教学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由歼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教师。行动研究是立足于教学的研究,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研究,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这种研究并非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来研究,而是留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法解决,从问题到课题,自下而上形成课题,教师个人解决不了且短期内解决不了的,可由课题组为龙头,进行集体攻关,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为教学研究的过程。
二、分组形式
1、学科型教研组。
2、骨干教师学习型小组。
3、中层干部学习型小组。
三、教研活动任务
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四、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弓!领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倡导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
1、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思考、省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报告册),自定个人教研学习,专业提高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1-2节研究课,每位教师听课每学期达10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达15节以上,教导主任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及校长听课达15节以上;教师写教学行为叙事案例每学期1篇,研究性论文1篇。
2、同伴互助。
以学科组和学习型小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批评,各抒己见。以教师产生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定计划开展研究。每学期召开校本课堂教学研讨会2-3次,以促进不断提高。
3、专业引领
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名刊和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更主要是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聘请温师院马志成教授为校本教研顾问。同时,将市、县级教研专家请进学校,引进他们的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将“随堂听课、课后评课、评后叙课”作为新教研常规,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