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款自查工作总结【精选三篇】

救灾款自查工作总结(精选3篇)

救灾款自查工作总结 篇1

一、健全组织,明确分工,抓好基础性安全工作

认真贯彻学校年初的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并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和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与教练员、各班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构建完整的安全管理和防、治一体的工作网络,提高了工作成效性。

二、落实制度,责任到人,使各项安全保卫工作有条不紊安全工作重在预防,认真落实规章制度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为了使各种安全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教育先行,落实宣传教育制度。

一是常规教育。先后邀请辖区派出所、消防中队进行了校纪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安全常识教育、防火知识、火灾疏散自救常识教育等。使学生了解一般的法律常识和常用的安全知识,让学生树立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二是个别教育。对轻微违犯纪律的学生,采取个别教育的原则。主要是查找违纪的原因,纠正思想上的偏差。三是跟踪教育。主要是真对多次违纪或严重违纪学生的教育,本着处理与教育并存的原则。保卫科利用队会、班会定期了解其思想转变情况,直到转化为止,对预防学生违纪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坚持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制度,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预防学生违纪是加强对学生管理的积极手段,是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为此,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多渠道搜集有关学生的活动信息,及时掌握重点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是经常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当发现有不安定的事故苗头时,采取积极手段进行预防,控制事态的发展。

三是查明事实真相,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由于我们预防工作做得扎实有效,避免了多起群殴事件的发生。加强宿舍区、教学区的点验次数,对发现的违禁物品追查到人,并当场提出处理以及整改意见并备案。

(三)坚持事故处置制度,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当学生发生违纪时,我们本着“教育为主,处理为辅、一切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三不放过”,达到“三个满意”,不留隐患。一是原因不明不放过。认真调查事情经过,弄清事实真相,分清责任。二是当事人不受到教育不放过。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当事人充分认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诚恳的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是大家不受到教育不放过。通过违纪事件教育大家要举一反三,使大家受到教育,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当学生受到纪律处分时,在处分宣布前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向学生家长讲明学生违纪的经过、原因、危害以及应受到的处理和今后撤销处分的条件。使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转变工作。使处理结果让当事人满意,家长满意,广大师生满意,不留隐患。

(四)坚持责任追究,落实奖惩制度,增强大家的责任心。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年初签订《安全承诺责任书》,形成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对工作责任心强,安全工作突出的给予适当的奖励,对责任心较差,没有尽到责任而发生问题的扣除相应的奖金,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相应的责任。由于责任清楚,目标明确,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进一步下降。

三、加强“三防”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安全防范能力在人防方面,首先是加强24小时值班和夜间巡查制度,并认真记录值班期间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置。同时与其他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校园安全不失控。二是加强对门卫的管理,严格门卫值班制度,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进入校园,并加强对门卫的管理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在技防方面,利用学习现有设备,加强对重点目标、重要部位的安全监控。特别是对联动监控报警系统、自动摄像监控系统和指纹考勤管理系统等进行了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保证了重点目标和重要部位的安全。

在物防方面,主要是加强基础设施的改造,配备相应数量的安全器材,并对部分老化失效的消防器材进行了更换,在学生食堂等重点要害部位还增设了大容量的灭火器,对预防事故案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查找问题,积极行动,努力整改。

1、我校现有监控摄像头八个,而且设备陈旧,覆盖面不全。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电子监控的数量的同时,更换新型摄像头和硬盘,全面消除校区监控的盲点,并定期进行汇总。目前学校已经做出预算,增加一倍摄像头,覆盖整个校园,不留盲区,待审核后即开始实施。

2、对教学区各教室靠路口窗户进行防意外加固,确保学生上课及课间安全,目前正在实施。

救灾款自查工作总结 篇2

近几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委以及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种自然灾害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救助,明确提出了强化救灾款物监管,切实保障受灾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防范救灾救济工作领域腐败问题的要求。为此,我们组织市政府职能部门,对20xx年以来全市在各县区自民政救灾救济款物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执法监察。重点检查救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情况、救灾救济款物管理使用情况、农村低保的发放情况,通过检查调研,比较全面了解掌握了我市民政救灾救济款物管理使用情况,发现并解决了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意见。

一、基本情况

1、各项民政救灾救济款物的接收、拨付与管理情况

20xx年度接收省里下达(含省分中央补助款)民政救灾款515万元(含上年来款较晚,未能下达到县的20万元),其中:特大自然灾害救济款426万元、救灾粮差价补贴款44万元、灾区民房恢复及受泥石流、滑坡威胁农户搬迁建房补助款45万元;市本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156万元,其中:一般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100万元(主要用于灾区民房恢复)、匹配救灾粮差价补贴款56万元;县级及乡镇地方财政安排民政专项救灾款合计97万元;各县区上年结转累计368.8万元;各县区接收社会捐款合计32.5万元(不含为农村贫困户赠送电视机捐款);各县区接收捐赠衣物合计5.4万余件(含新平县接受省厅分配上海市民捐赠的旧衣物4万件)。各县区救灾款收支情况详见附件《20xx年度救灾款收支结转检查情况表》。

检查结果表明:省市安排的救灾款已于当年及时足额下拨至县区;县级财政对上级下达的指标款,大多数县也能够按照工作计划及时、足额拨付并发放到灾区和灾民手中(如红塔区财政局对上级下达的救灾指标款,能够在收到上级拨款文件后十天内拨付到区民政局帐户);在资金的运作管理过程中,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工作到位,拨付、接收手续健全,总帐目清楚。

2、救灾款物的使用、发放情况

20xx年度全市支出救灾资金785.6万元(含县区本级安排部分):用于采购救灾救济口粮支出308.4万元,救助灾民贫困群众6.89万人次;用于采购、缝制救灾衣被和冬寒衣被支出194.1万元,采购衣被等救灾物资3.2件(套),救助灾民贫困户2.75万人次;用于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和受滑坡威胁村民进行民房搬迁建房补助支出190.3万元,得到资助的受灾农户1155户;用于因灾致伤致病灾民和特困群众就医治疗补助支出22.8万元,救助664人;用于火灾救助、临时安置灾民等救助支出70万元,救助4262人次。这些救灾款物的发放,各乡镇普遍能够做到有申请,有村民小组签字,有村委会意见,有乡镇审批要件,领取款物时有本人签字;发放名册、审批表一应俱全,并且与县民政局的相关帐册相符;有的乡镇的民政助理员和村社干部不仅能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而且对一些有特殊困难的救济对象做到亲自将款物送上门;有的县还具体针对救灾款物的发放管理制定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如新平且出台了《新平县救灾款物发放管理登记制度》。

从检查的结果看,救灾款物的使用、发放,基本符合“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在具体使用救灾款物时,能够按照救灾款物的使用范围使用,救助对象和范围符合有关规定,而且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救灾救济款物分配方案,发放救灾款物的过程符合规定程序,救助对象准确,重点突出,未发现挤占、私分、冒领等问题,从而有效地保障了灾民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3、救灾款物公开发放与监督情况

从实际抽查的12个乡镇17个村委会的资金管理、核算、发放等基层工作情况,并且随机抽查和走访43户受救助对象的受灾情况、家庭困难程度和救济款物领取情况看,总体来说,各地均能够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基本做到了发放对象公开、发放金额和物资数量公开,并及时向社会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救助对象都能如数领到或受到相应的救灾救济款物资助。

另外,对救灾款物的监督,县级人大、监察、财政、审计等监督部门不定期的开展相应的检查工作,有的县已将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列入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行考核。

二、检查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全面了解掌握了当前我市救灾救济和低保工作的状况,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确保了中央和省、市关注弱势群体政策的`落实;三是促进了各县区对救灾救济款物管理使用工作的重视和规范;四是提高了社会对救灾救济工作的关注;五是及时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如华宁、通海、澄江县政府已按市检查组的要求,于10月底如数将20xx年度市里下达的指标款拨付到县民政局帐户。

三、存在问题

1、部分县区救灾款物结存较多,有的县级财政在拨付上级下达的指标款中存在不及时的问题,如:通海县20xx年度市里下达的53.8万元指标款,在市检查组到县开展检查工作时尚未给予拨付。

2、大多数县未按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救灾管理体制要求,配套相应的救灾经费。

3、对于救灾款物的管理,部分县区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加强。如:易门县由于具体从事救灾救济工作的人员变动频繁,新接手人员业务一时不能全面熟练,对救灾款和捐赠物资的管理缺乏工作经验,不注重对工作资料的整理和汇总,致使有关资料显得有些零乱;有的县救灾救济工作和城乡两个低保全由一位同志负责,工作中顾此失彼,超负荷运转的问题十分突出,致使在救灾救济款物的管理使用中,形成该记的帐没有及时记,该对的帐没有及时对,填报报表不够全面等问题;有的村委会对救灾款物的发放张榜公布制度坚持不够好,有一定的随意性。部分县不注重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原始凭证、发放名册等资料不全,没有形成完备档案进行系统化管理。

4、个别地方的民房恢复补助款长期未发放到户。如澄江县九村镇在滑坡搬迁工作中,镇政府为督促村民建好新房后及时将旧的危房及时拆除,把是否拆除旧房作为领取修房补助款的一个条件,使得一些一直没拆除危房的受灾户至今领未到补助款,有的补助款已在当地财政所摆放了3至4年。

5、在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环节上,发现了手续不完备的情况。如部分村委会在发放花名册的签字过程中,存在一人代多人签字的问题。虽然经核实未发现冒领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带来“说不清”的嫌疑。

四、几点建议

1、严格要求,及时、足额拨付救灾款,杜绝截留、挪用现象的发生。救灾救济款是党和政府安排用于解决灾民和特困户基本生活的救命钱、保命钱,是灾民和特困户民生问题赖于保障的重要条件,能否足额及时拨付到位,事关灾民和特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各县区政府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及时、足额拨付救灾款,避免截留、挪用现象发生。同时,救灾款结存较多的县区,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在全面了解和掌握灾区群众生活状况的基础上,对自救能力有限的灾民和特困户进一步实施救助,避免出现一方面有较多的资金结存,而另一方面需要救助的得不到救助的现象。

2、坚持原则,严格程序,完善手续,规范管理。救灾救济款物的使用与发放,要始终坚持“专款专用,专物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在采购救灾物资前,要做充分的市场调查,尽可能使采购到的救灾物资质优价廉。发放过程中要始终按照相关程序操作,做到范围明确、对象准确、重点突出、手续完备,杜绝虚报冒领现象的发生。

3、加强监督检查,制定和完善救灾款物管理使用具体措施。对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有关要求,严格执行省政府办公厅20xx年8月21日下通知要求执行的《云南省救灾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和完善具体措施,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公开发放,接收群众监督。

4、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共同管好用好救灾款物。民政和财政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协商,共同管好用好救灾款物;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不定期给予跟踪检查,督促工作的落实。

救灾款自查工作总结 篇3

20__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发生大地震,政府和全国人民迅速投入了抗震救灾行动。为了解公众对四川地震的关注和支持情况,对抗震救灾行动的评价,分析地震这个突发自然灾害对当前社会心理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众意见调查部于5月22-27日期间,就抗震救灾话题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20个地市2648位城乡居民进行了抽样电话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并与两个月前(3月22日―28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众意见调查部常规调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众意见调查部从07年起每年在两会结束后,用相同的问卷表格调查城乡居民对社会政治形势的评价、期望,以及对政府各项服务能力、表现的评价。07年常规调查的调查时间是3月22日--28日,被调查者是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592位城乡居民,调查方式是电话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我们发现,目前阶段,地震灾难和抗震救灾促使公众的人性意识和公民意识空前高涨,社会心理环境短时期内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对政府的期望值也在短时期内陡然提升,加快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公众诉求和所依赖的社会心理氛围悄然形成。

公众高度关注抗震救灾情况

97%的公众关注四川抗震救灾情况。其中,81.9%的人关注程度很高,15.1%的人关注程度比较高。对四川地震不太关注的人只占被调查者的3%。

91.2%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是经常长时间地收看有关抗震救灾的报道。

电视是公众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最主要的信息来源。94.1%的公众通过看电视来了解抗震救灾的情况。报纸和互联网是电视以外比较重要的辅助信息来源。分别有39.4%和34.2%的公众通过上网和看报纸来了解相关消息。广播听众占11.4%。

伤亡人数是公众对整个抗震救灾过程的最大关注点,关注的人数比例达29.4%。其他关注点依次是救援进程,灾情,灾民安置情况,捐赠情况,抢救出来的人数,学生儿童抢救情况,灾区重建,救援人员达到情况,伤员治疗情况,受灾范围,救灾物资的供应情况,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抗震救灾的指示部署,疫情与防疫情况。

公众充分肯定媒体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

93.0%的公众认为这次四川抗震救灾媒体报道的开放程度比以前有所提高。其中,53.4%的公众认为开放程度明显提高,38.6%认为开放程度有所提高。8%认为开放程度没有提高。

91.4%的公众认为这次四川抗震救灾的电视报道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其中,39.8%的公众认为这次电视报道完全能满足自己的要求,51.6%认为基本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只有8.6%的公众认为这次的电视报道不能满足自己了解这次抗震救灾情况的要求。

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表示愿意为抗震救灾出力

95.5%的公众表示自己在5月19日14时28分为四川灾区的死难者进行了默哀。

93.4%的公众在收看相关报道时因为感动而流泪。其中,71.4%的人表示已经记不清流泪次数。22%的能回答流泪次数,其中男性次数平均为4.18次,女性次数平均为6次,男女平均次数为4.85次。没有流过泪的人只占6.6%。

这次抗震救灾中最让全国公众为之感动的事件依次是:① 军人在救灾中的勇敢表现(无提示提及率27.5%)② 灾区废墟及孩子伤亡的惨状(无提示提及率13.3%)③ 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一线指挥救灾(无提示提及率11.25%)④ 救灾过程和救人场面(无提示提及率10.27%)⑤ 谭千秋等老师舍身救护学生(无提示提及率7.4%)⑥ 灾区人民表现出来的坚强(无提示提及率5.74%)⑦ 全国人民通过捐钱、捐物、献血等方式对灾区的大力支援(无提示提及率5.1%)⑧ 母亲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婴儿并留下感人短信(无提示提及率4.76%)⑨ 中华儿女表现出的空前团结(无提示提及率3.3%)⑩男孩被救出后向敬礼(无提示提及率2.27%)

99.5%的公众表示愿意为抗震救灾出力。根据我们的调查,97.1%的人为灾区捐过款,4.7%的人平均捐过物,4.3%的人为灾区献过血,1.3%的人参加过宣传和募捐等不同形式的支援行动。

如果灾区需要,44.2%的公众表示愿意以任何可能的方式支援抗震救灾,51.2%的公众表示愿意再度捐款,17.6%的人表示愿意捐物,10.5%的人愿意当志愿者,9%的人愿意为灾区献血,3.3%的人愿意领养灾区孤儿。

公众要求通过监督使捐款能够有效地用于抗震救灾

关于抗震救灾捐款的用途,参加过捐款和表示愿意再度捐款的被调查者中,51.2%的人希望抗震救灾捐款主要用于灾区重建,27.6%的人希望主要用于灾区学校建设,21.1%的公众希望主要用于安置灾民,17.2%的公众希望捐款主要用于儿童教育,10.6%的人希望捐款用于购买药品,10.4%的人希望捐款用于抚养孤儿,10.2%的人希望捐款用于购买食物,7.8%的人希望捐款用于购买救灾所需的物资,4.5%的人希望捐款能直接发到灾民手中,4.2%的人希望捐款用于赡养灾区孤寡老人,2.4%的人希望捐款用于抚恤死难者。另外,19%的公众认为只要捐款被有效地用于抗震救灾,干什么都行,4.8%的公众希望捐款用于救治伤员等其它用途。

91.5%的公众认为有必要对社会捐款的发放和使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其中,82.5%的人认为对捐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很必要,9%的人认为必要性比较大,认为无所谓或没必要的人占8.4%。

在如何监督社会捐款的问题上,42.5%的公众希望政府机构(包括民政局、红十字会、审计局)加强对捐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35.4%的公众认为新闻媒体在监督中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21.9%的公众希望公开捐款的使用情况,8.6%的公众希望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捐款使用情况进行审计,8.5%的公众希望由捐款人组成专门机构参与对捐款使用的监督,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建议政府设立专门的赈灾物资管理机构并开设专门的网站公布相关情况。

公众积极评价政府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作用

96.5%的`公众肯定了政府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反映出来的应急反应能力。其中,77.2%的人认为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很好,19.3%的人认为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比较好,认为政府应急反应能力一般或比较差的人只占3.5%。与3月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众意见调查部常规调查的结果比较,公众对政府应急反应能力的评价在短短两个月内提高了15.89个百分点。

96.9%的公众认为政府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说明政府增强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其中,64%的人认为政府的为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32.9%的人认为政府的为民服务意识有所增强,3.3%的人认为政府的为民服务意识没有增强。与3月份的常规调查结果(80.36分)相比,政府的服务意识评分提高到92.14分,提高了11.78个百分点。

公众对政府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总体表现非常满意,满意程度为94.7分。与3月份常规调查结果相比,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社会心理环境改善,对政府的期望值提高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得到提高。在55.7%的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明显提高,38.1%的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有所提高,只有6.2%的人对政府的信任度没有提高。

政府形象明显改善。92.4%的公众认为政府形象有所改善。其中,57.3%的人认为政府形象明显改善,35.1%的人认为政府形象有所改善,认为政府形象没有改善的人占7.7%。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个人形象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次抗震救灾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现场指挥救灾,在98.6%的公众中留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得分高达95.99分,相比3月份的评分又有了明显的提高。

民族凝聚力和社会信任感得到增强。98%的公众认为这次抗震救灾在提高民族凝聚力和振奋民族精神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94.7%的公众认为这次抗震救灾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对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充满信心。其中,77.1%的人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很有信心,19%的人信心比较大。公众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信心指数为94.58分。

认为对办好北京奥运会的信心影响有限。80.6%的人认为地震和灾后重建不会对举办好20__北京奥运会产生不良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社会心理环境在短期内得到大幅度改善的同时,对政府的期望值也在短时间内被大幅度地提高。89%的公众认为政府在其它领域的工作会有明显的改进。其中,36.9%的人认为受这次抗震救灾鼓励,政府工作肯定会明显改善;52.1%的人认为政府工作可能会有所改善。与3月份相比,公众对政府的期望值从85.45分迅速提高到了94.88分。这可能意味着地震发生以后,公众将按更高的标准来看待政府在下一步抗震救灾中的表现,并期待政府在加强自身廉政建设、提高公共治理能力、进一步放开新闻监督等政治领域的改革步伐能得到加快。

建言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

关于迄今为止四川抗震救灾工作的经验教训。93.8%的公众认为有必要对抗震救灾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反思。其中,79.3%的公众认为很必要,14.5%的人认为比较必要,6.2%的人认为必要性不是很大。

关于地震预报。在回答“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预测地震的准确率还比较低。如果提前做出了正确预报,会减少灾区的生命财产损失。如果发出了错误的预报,会引起市民一定程度的恐慌,造成一定的损失。权衡利弊,您认为应该提前预报地震还是不应该提前预报地震?”时,90.8%的公众认为还是应该提前预报地震,2.8%的人认为不该提前预报地震。

其他建议。主要的是三个:提高建筑质量和抗震能力(无提示提及率7.3%)、改进地震预报工作(无提示提及率4.9%)、加快学校重建让学生恢复学习(无提示提及率4.8%)。其次是做好捐款和物资的管理、防止贪污和浪费(无提示提及率3.3%),以及加快居民住房建设,让灾民能够有房子住(无提示提及率3.2%)。其他的建议包括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继续为灾区捐款捐物、灾民向适于居住的地区迁移、重视灾民的心理治疗、做好孤寡老人和孤儿的安置、灾区重建中要做好科学规划、加强对救灾工作的监督、普及防灾自救知识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