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校本研修计划模板(通用3篇)
校本研修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旨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本工作计划旨在明确教师校本研修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确保研修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取得实效。
一、研修目标
1.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3.增强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二、研修内容
1.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
2.教学方法与技巧提升:学习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3.学科知识与能力拓展:深入研究学科知识和前沿动态,提高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
4.教育教学研究与反思:参与教育教学研究,进行课堂实践反思,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三、研修方法
1.专家讲座:邀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传授教育教学经验和先进理念。
2.团队研讨:组织教师团队进行研讨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和成功案例。
3.实践探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探索与实践。
4.反思总结:定期进行研修成果的反思与总结,形成可推广的经验和成果。
四、研修步骤
1.研修准备:制定研修计划,明确研修目标、内容和方法,准备相关材料。
2.研修实施:按照研修计划进行实施,参加讲座、研讨、实践等活动。
3.研修反思:对研修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4.研修成果展示:展示研修成果,分享经验和心得,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修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2.制度保障:制定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和考核标准,确保研修工作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3.资源保障:提供必要的研修资源,如场地、设备、资料等,保障研修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总结与展望
本校本研修工作计划旨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通过研修工作,我们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们也意识到研修工作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研修工作机制和内容,不断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这次新课标远程培训,收获很多。在学校的同时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有目标的完成本次校本研修任务,及研修进度,特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本次校本教研,使教师对课程标准有更深入的理解,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以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为重点,进而努力提高美术教学水平。
二、研修目标
1、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通过书籍、网络及各种培训,加强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提升文化内涵、师德修养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
2、美术教学中以课标为依据,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
3、加强教材体系的梳理,多看、听名 师的课堂实录,学他人之长,补已教学中的不足。
三、实施校本研修的措施
1、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行动研究,解决自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认真开展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教研组每两周组织学习一次,教师每周业务学习时间不少于2小时。
4、尊重学生,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树立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理念。
5、建立教师个人、教研组问题库,通过案例研讨教学诊断信息交流开展行动研究,解决问题库中的教学问题,寻求适合我校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校本研修保障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活动,为每个老师办公室配置电脑,为老师提供多种学习的方式。学校各项科研制度健全,图书室书籍多而能为教师提供专业理论引领方面的书籍,我校领导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比赛,学习名 师的教学风采,在各项比赛中得到历练,提升教学能力。五、研修活动安排:
1、以参加学校校本研修活动为主,个人自主研修为辅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并进行实践。
2、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索。
3、充分利用自身信息技术知识的网络资源优势,在网上查找所需学习资料,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
一、本校开展校本培训的目标、条件和重点
20xx年本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国家教育部《20xx—20xx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校本研修制度、体系、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培训为重点,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以贴近新课程、贴近教学实践、贴近一线教师为突破口,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为加强指导、规范运作、务求实效,现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对20xx年全校中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工作目标
1、使全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观有新的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思想和爱生育人意识有明显提高。
2、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在总体上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能力有所提高。为高中教师进入新课程,做好思想和专业准备。
3、继续扩展梯队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重点培训培养一批各学段各学科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常武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教师。培养一批新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
二.条件:
本校设立了专门的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管理机构,由教科室具体负责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并有2位教师参加了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现代教育理论课程主讲教师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学校有规范的业务学习制度和定期的业务学习时间,为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重点工作
1、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学校将继续把新课程师资培训作为年度校本研修的首要工作来抓。在继续加强对初中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基础上,今年重点要抓好高中新课程师资的培训。本年度各教研组均应考虑和渗透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2、继续开展以尽快适应岗位要求为主要目标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工作。认真组织试用期新教师参加规定的集中和分散培训活动,学校将扎扎实实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组织新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开展各种教学研讨、评比活动,使他们尽快适应并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3、大力开展教师职务岗位培训工作。按照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今年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20xx年晋升职称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4、加强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实施名师工程。今年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本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数。
5、继续抓好全校教师高一层次学历达标工作。组织好教育硕士的报名、辅导和参考工作;以函授和自考为主要形式和途径,促进本校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
6、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学校将组织教师参加第三轮现代教育技术考核,积极做好培训工作,与此同时,组织信息化骨干教师培训,切实提高他们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开发的能力。
7、学校将根据(武教人[20xx]29号)文件精神。完善校本培训的组织机构,制定培训计划,充实培训内容,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
二、本校校本培训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
(一).实施意见:采用必学和自学相结合的途径进行校本培训:
1.师德教育。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认真学习党的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四五”普法教师读本》,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广泛开展以“爱生行动”为核心的各类师德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殷雪梅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和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配合今年区开展的“学生评教师”师德教育活动,经常性检查、督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坚决杜绝教师队伍中体罚学生、赌博等严重违反师德的情况,积极引导教师以先进为榜样,提高师德修养,努力塑造礼中教师良好的师表群体形象。
⑴利用每周教师政治学习时间,学习党的“xx大”精神,学习国家大政方针,有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文件和材料。
⑵利用有影响的报刊,如《人民教育》、《江苏教育》、《德育天地》、《班主任》等,开展集体和自主学习、提高的培训工作。
⑶学习教育法规,掌握《德育大纲》要领,开展《师德规范》学习和测试活动。结合“师德标兵”,评选“十佳教师”活动,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⑷开展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研讨活动,撰写论文,参加德育论文评选。开展德育参观活动,2月份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作德育建设方面的讲座,提高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⑸学习《中小学教育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进行必要的辅导。听法制教育辅导报告。
2.教学业务。实施教师本职岗位的培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强化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和拓展业务知识,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主要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认真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备课组长参加区级集中培训,发挥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使全体课改教师了解和掌握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达到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校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材教法学习研究活动,努力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⑴加强理论培训,主要辅导《走进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基础教育新课程通识培训学习材料选编》等理论和经验。9月份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作辅导报告。
⑵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开展教学反思交流。培训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评价和检测能力。
⑶进行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培训。组织参加教育局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工作。
⑷每周二下午第四节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对教材进行三度开发。
⑸组织示范课、汇报课、试验课实践活动和开展评议辅导讲座,提高操作能力。4月份开展“新课程研究”大型公开课展示活动。
3.教育科研。培训教师掌握教科研的基本知识,增强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自觉性,提高教科研水平。解决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对教科研内容的选择、研究形式和方法的确定,研究过程的实施和研究成果的总结等方面的能力。
⑴培训课题选择,设计报告,立项要点,研究成果,开展课题活动的能力。今年4月邀请专家来校作课题研究专题讲座。
⑵运用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方式,培养写作教科研论文和经验总结的能力。利用暑假,组织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教育年会的论文评选和各级论文竞赛活动。鼓励在正式报刊发表论文和经验总结。
⑶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题教科研培训。5月份培训“说课——上课——评课”的技能。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案例分析辅导讲座活动。
⑷开展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的培训活动,发挥群体的合力优势的作用。
4.信息化素质培训。每位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使用计算机,了解有关网络信息内容,学习网的制作,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⑴组织教育现代技术知识讲座和操作规范的培训。利用校本师资开设多媒体课件培训班两期,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⑵组织电教评优课评比辅导讲座和多媒体课件评比讲座。开展网络信息技术评优课讲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考核办法:
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制订本校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有序组织,统筹安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参加考核,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档案。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以专职为辅,兼职为主的校本培训师资队伍。
1、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校长办公室承担区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教师培训任务,教科室重点负责教师的校本培训。
2、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作为学校行政的重要内容,在行政会议上重点协商,期初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期中对各部门的各项计划进行评估,期终总结全学期继续教育的工作成果。
3、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把继续教育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称挂钩。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建立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情况与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教师工作岗位聘任相联系的制度。凡没有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优秀教师,不得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绩优异的教研组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部门及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个人要给予批评和帮助,对延误培训工作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4、学校要按要求建好校本培训档案,由教科室负责及时填写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的各种台帐资料。由校长办公室负责校本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和保存,加强对培训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三、本校对校本培训进行管理的机构、制度和责任人
一.工作组织机构: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小学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为此,建立以校长为首的我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党、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组长:蒋卫山(校长),
成员:盛建锋(副校长)、陈中良(副校长)、戴世平(副校长)、尹建文(副校长)、王建仁(教务处主任)、陈京疆(教科室主任)、陆惠芳(办公室副主任)。
二.培训制度
1、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校长办公室承担区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教师培训任务,教科室重点负责教师的校本培训。
2、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作为学校行政的重要内容,在行政会议上重点协商,期初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期中对各部门的各项计划进行评估,期终总结全学期继续教育的工作成果。
3、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把继续教育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称挂钩。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建立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情况与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教师工作岗位聘任相联系的制度。凡没有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优秀教师,不得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部门及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个人要给予批评和帮助,对延误培训工作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4、学校要按要求建好校本培训档案,由教科室负责如实、及时填写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的各种台帐资料。由校长办公到负责校本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和保存,加强对培训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