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送法进万家,家教伴成长主题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班级总结(精选3篇)
9月3日,市妇联家庭教育读书会第85期,这一期的主讲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妇联家庭教育读书会召集人、市一中教师蒲丽梅,主题是“如何陪伴高三、初三孩子”。
蒲老师的儿子在高中时期由被动消极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学习,离不开蒲老师一直注重培养儿子的自信心、独立性、自主性。让孩子全面发展这已是许多家长不可忽视的教育。
在由薛艳华老师带领的催眠式放松下,大家进入了轻松愉悦的状态,聆听蒲老师的教育心得。蒲老师分享了两个主题:“学好”和“考好”。
首先要学好。要想学好就必须要有目标,目标必须要明确,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成为“学好”的一大助力。定目标要有高标准,要敢想,敢定高目标。蒲老师用孙子兵法中“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励志,必败”来解读了制定高目标的重要性。有了高目标,再细化目标,分步实现目标,“学好”就是囊中之物了。对于初三、高三孩子,升入心仪学校的目标如果可以与人生目标结合起来,并适时调整,则在人生路上会收益良多。
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学好”,主张补课。蒲老师对于补课也有自己的看法:尊重孩子,理性分析,不要一味盲从。蒲老师提出,多与老师沟通其实是“学好”的关键,老师是除父母外最期待孩子“学好”的人,家长若与老师及时沟通,双管齐下教育孩子,给予帮助,才能促成孩子学的更好。
“考好”是“学好”的有力表现。有了知识积淀固然重要,但一个淡定、平静的心态也不可忽视。淡定下来,平心静气,成绩自然会出来。蒲老师特别强调,家长不要把成绩当做自己的面子,如果自己足够优秀,我们不需要孩子给我们面子,当我们认真做事的时候,面子就会以结果出现,何愁孩子没有成果。
蒲老师用自己孩子在高考中考出最佳成绩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不放弃”的神奇作用,正因为“不放弃”,孩子学好、考好、同时收获喜悦。蒲老师的教育充满精华,值得我们从中汲取,用更有效的方式陪伴孩子重要的求学生涯。
一、详尽调查,深入了解我校学生家庭教育情况。
由于农村学生家长对教育的深远意义认识不够,所以为了顺利的展开家长学校工作,我校在工作展开的前期,对学生家庭教育进行了详尽、深入的调查。经过我们的细致工作,调查结果显示为:
1、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盲目性太强。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能够出人头地,可又不知道怎样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平时忙农活、忙家务,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很少过问。也有的家长平时让孩子信马由缰,但见孩子考试成绩不佳,便“一股脑儿算总账”,对其进行打骂。由于大多数家长文化素养质偏低,所以他们虽有“望子成龙”之心,却无“教子成龙”之方,这是农村家庭教育的普遍现象。
2、多数家庭缺乏文明教育。家长们语言粗鲁、口无遮拦,即使在孩子面前,也是满嘴脏话、言语污秽;此外,农闲时,有的还经常酗酒、赌博,严重污染了家庭的育人环境。
3、“唯我独尊”的家长作风。一部分家长要求孩子必须惟命是从,若有不顺,便采取“高压政策”,甚至拳脚相加、施以棍棒。据统计,相当一部分的家庭教育中都有打骂行为,这些家长似乎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却认定孩子不百依百顺就是错的,要让孩子“改”掉“叛逆”行为,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体罚,这些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致使一部分孩子形成了怯懦、孤僻的性格。
4、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缺乏家庭教育。我校存有个别单亲儿童和一部分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进城经商的留守儿童,他们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接受隔代教育。这些家庭的隔代教育往往含有很大的溺爱、娇宠成分,所以他们也根本无法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
二、认真分析,制定切实的家庭教育措施。
总体看来,我校的`家长受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的影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的困惑。为了使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能够与孩子平等沟通、平等交流,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我校家庭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我校采取以下措施来指导家庭教育:
1、组建家长委员会。家校合一为最高教育境界,我校在了解的基础上,聘请了六位文化素质较高、在村民中威信较好的学生家长为家长委员会成员,与他们及时沟通、交流,达成共识,以他们为辐射点,对家长进行潜滋教育。
2、进行家庭教育理论培训。我校按计划每学期为家长们上两次课,对他们进行家庭教育理论培训,同时向他们介绍孩子在校学习及其他方面的表现情况,目的是让学校家长互相沟通、不断交流,共同探讨教育的新路子,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衔接起来。经过几次的家庭教育理论培训,家长们对待孩子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尽量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采取悉心教育的态度,因此,我校学生也渐变得乐观、开朗了。
3、建立家校联系册。利用联系册向家长告知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并向家长和孩子提出相关的要求,家长也通过联系册告知老师孩子在家中的各种表现。一年来,我校利用这种无声的交流获得了很多家庭教育信息,如“孩子是否按时休息”、“孩子如何与家长交流,并有和交流困难”等,在这样的沟通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得到了有机结合,为健康培育每一个孩子奠定的基础。
4、开展教师访活动。本学期初,我校就组织教师进行了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5、展开家庭教育调查问卷。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家庭教育,我们设计了“庙上小学家庭教育调查问卷”,试卷从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学习环境、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与孩子、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思想端正、教育方法好的家长是少数;教育态度比较端正而教育法不够完善,自身感到教育能力欠缺的是多数,教育态度不端正,父母本身有问题的是少数。我校还对家庭教育问卷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学生家长也欣然接受我们的建议,还要求我们多做这样有益于他们思想成长的活动。
三、反思总结,再增加家校教育的合力。
做了这么多家校教育的工作,难免有疏漏,“为了更好,只有努力”我们发现,今后工作中还需完善的地方有:
1、部分家长不配合学校教育,认为只管吃饱喝足为本份,学习成绩有学校,一遇到学生成绩下滑,直接指责教师。这种家长的片面认识还需耐心疏导。
2、参加家庭教育理论培训的人员偏少,应该加大家长委员会的宣传力度,“不求次次参加,力求有次参加”式的渗透,让家庭教育越来越优。
3、多次、及时地向家长们普及教育科学知识,及时传播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配合学校教育完成学生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会更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及时了解广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帮助措施,相信“明天会更好”!
20__年7月24日,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下发。
双减并没有减掉责任
自从双减政策落地,一时间,社会上,网络上评价声不断,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深深地懂得,双减是为了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而并没有减轻我们的责任。
平日里,我喜欢于漪老师,喜欢读她的故事,聆听她的智慧,每次读到她的文章,都会在心里升腾起一种激情,我常常在想,于漪为什么可以成为于漪,又为什们能够经常打动我,激励我。
我想是她的一颗心,是她的使命与责任。
作为一名一线班主任,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我们不仅仅是一名老师,不仅仅要负责孩子的学习,更重要的我们是孩子前行道路的指路灯,我们的责任是育人,而这显然要比教知识更为重要。
十七世纪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再高尚的了。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不仅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而且直接对他们今后的人生观、道德修养观产生影响,而班主任工作更集中体现了历史赋予教师使命的这一个特点。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一直坚持着身教重于言教。在和孩子相处的每时每刻,我都会注意,做好自己,让孩子以我为榜样。
只要我可以做到的,他们也一定行,只要要求他们做好的,自己首先要做好。
面对双减政策,这一点初心自始至终都不能变,
爱是育人的主旋律
作为一名班主任,肩上有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不是当一年的班主任,而要站在孩子成长的角度,为他们思索,让他们可以走的更远,飞得更高。
向深处挖掘,就是责任和使命。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他们身上,我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职业理想去努力塑造最完美的生命个体, 我们用自己的教育幸福让学生获得成长的快乐,让他们可以步步坚实。
当了18年的班主任,面对双减政策,我依然觉得爱学生是任何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怎样爱,如何让他们感受到爱,这需要我们的智慧。
面对高年级的孩子,我会选择聊天,写信等等不同的方式,现在我仍然清清楚楚的记得,每带上一个新的班级,我会将自己对他们的期望,我的要求,用书信的形式写出来,这是我和孩子们第一次见面。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字斟句酌,我们彼此之间的约定就是从文字开始的,在和他们相处的时候,可以表达感情的时候很多,当然面对高段的学生,最重要的还是信服,你可以不厉害,你可以在这一方面不擅长,但是你要够诚恳,你要让他们心里服你。
所以晨会,班会,甚至一个个的小课间都成为了我们沟通的绝美时间,所以才会在毕业的时候,面对一个个孩子,有感而发,当他们走出校门的时候,真的不舍,有一种把自己好像掏空了的感觉,空落落的。
我想这就是爱吧,爱到骨子里了,也一定会印到他们的心窝里。
抓住教育的同盟军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双减政策没有减掉我们教师的责任,自然也没有减掉家长的责任。
所以在育人的这条道路上,我们始终都是同盟军,在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中,我们之间也更加平等,其实我们带过得每一个孩子家长都渴望和老师交流,当然跟老师来交流是想得到希望而不是失望。”
所以我们不妨试着对后进生的家长一样表达感谢,让他们看到希望。的确,无论孩子的习惯如何,态度如何,成绩如何,他们回到家都一样是心肝宝贝,所以让他们看到希望,才是家校沟通合作的关键所在。
后进生的背后有后进家长,后进的家长后进在哪里?是教育观念还是处事观念?
每个家庭都不一样,但是每一个父母从内心深处都希望孩子能够进步,只是他们的孩子因为不同的原因后进时间太长了,他们久而久之也失去了希望,经过时间的推移,这些家长也往往想通了,想开了,所以才会放任,才会妥协。
那么利用好家长群,把家长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开好每一次的家长会特别是第一次家长会,形成教育的同盟军。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各个相似,后进生各有各的后进的原因,优等生的优秀各个相似,相似的经验和方法不能笼统的说——努力勤奋,要把优秀学生成功的方法习惯介绍给大家,不要让其他学生错以为他们有天赋,有秘方,学不来。
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都会建议家长定期的写点什么,可以是对班级管理的,对我的,也可以是针对孩子的,针对班级的,不好意思直接说,那就匿名交给家委会主任,给我的表示感谢的,那就发到班级群,顺便带动正能量,针对孩子的,不妨手写出来给孩子一个意外的惊喜……
诸如此类的做法,让我和我的同盟军距离更近,意见听取了,方法改进了,同盟的阵营也会越来越强大,不同的声音越来越小,换来的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双减后要做加法
既然双减没有减掉我们的责任,那么到底要怎么做,才可以培养出新时代的合格接班人。
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双减的前面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是不代表孩子的能力要少,不代表我们什么都不做,畏首畏尾,相反需要我们班主任做的更多。
记得去年我们班开展了一次徒步带领孩子进行的挖红薯劳动教育,那次活动对我的触动很大,虽然路途远,光单程我们就走了1个小时40分钟,但是一路上,孩子们有说有笑,有几个胖孩子实在走不动了,我就拉了一个,孩子们见状,体力好的也拉几个,最终达到目的地,开始挖红薯,摘猕猴桃,虽然娃娃们没有干过,但是听得认真,干的认真。
不由的感慨,孩子们需要这样的学习,我们平时讲团结,讲坚持,讲劳动最光荣,我想只有真正的体会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以双减背后,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增加劳动教育,要让劳动教育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
站在孩子成长的角度,我们还需要努力营造一个适合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
现在的孩子耐挫力下降,动不动就想不开,跳楼的,自杀的,让我们这些老师胆战心惊,但是作为以育人为己任的班主任,难道这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吗?
班级中营造一种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氛围。让孩子们阳光起来,是我们在双减政策落地后开出来的一朵灿烂之花。
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也应该是双减之后班主任工作需要结合的一个点,要让孩子在生活日常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例如中医药文化、戏曲文化、剪纸都可以走进我们的教室,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学习,让课堂学习,学校学习更加充实。
双减之后,班主任还要作什么?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思考等等,这都是我们的责任。
于漪老师曾经说:“我总有这样一种感觉:在学校里工作,只有当了班主任,才能真正体会到当教师的幸福。
学生来到学校,受到许多教师的关心、培育;但是班主任担负着对学生全面的教育工作,和学生接触最多,能够全面关心、照顾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和生活。
所以一般来说,学生对班主任的感情,以及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都要远远超过一般任课老师。”
所以作为一名一线班主任,我总在繁琐的工作中追寻着自己的教育幸福,很庆幸,在这条道路上,我一直坚持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