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
七年级上美术教案
第7课大家动手做条龙 一、教学目标 了解龙的来历发展与造型特点,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和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意识,并在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激发爱国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制作过程,和分组活动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并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展现集体的智慧和才华,突出集体竞争的气氛。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学习构成知识,并把它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的重点: 调动同学情绪,使大家能热情、积极地参与到做龙的活动中来。 (二)教学的难点: 如何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三)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解决重点的要点: 1、要创建分组竞争的课堂气氛,鼓励每一个小组争先、争胜、争取班级第一。比那组最快,那组最好,那组最有新意。 2、好小组讨论,群策群力完成任务。 3、时注意人员搭配,使各组能力基本均衡,保证公平竞争和顺利完成作业。 解决难点的要点: 1、励创新,要求学生把课本的方法当成参考,尽可能地想出新的方法。 2、些简单明确的构成的例子,让学生们能从中产生一些联想以促进创新想法的产生。 三、课前准备 (一)学习材料 1、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易拉罐、胶卷盒、牙膏盒、土豆片筒、装羽毛球的筒、药盒、药瓶、矿泉水瓶及其他饮料瓶。 2、可以替代的材料:去了粒的玉米芯、高粱、玉米的秸秆、木棍及树枝、竹子、可利用的蔬菜(黄瓜、茄子、萝卜等)。 3、自制材料:课前或课上用比较硬的纸作成纸筒,把它作为做龙的材料。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激发兴趣、讲授制作方法。 学习制作方法,分组合作、锻炼协作能力。 展示、体验、交流。 学生活动:分组合作,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龙文化的了解。 学生从教学中展示的各种龙的资料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制作的龙。 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分工合作完成插接、装饰龙体的任务,锻炼协作能力。 学生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做的龙,并发挥想象讲述小故事或民间传闻,强化对龙的感受。在共同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培养集体主义 教师活动:把《龙的传人》的乐曲作为课的开始,用来烘托气氛,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 教师通过讲授利用龙的来历、演变和发展,以及图片介绍龙的形象特点和与龙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鼓励同学集体创作分组完成龙的制作,体现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在集体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同时,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1.把《龙的传人》的乐曲作为课的开始,用来烘托气氛,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同时用音乐来导出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绪,引人《大家动手做条龙》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中,使学生的情绪一直处在兴奋的状态下,便于课程进展得更顺利、更流畅,也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以及制作的欲望。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一直播放着《龙的传人》的乐曲,以增强效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完成龙的制作。 2.利用龙的来历、演变和发展,以及图片介绍龙的形象特点和与龙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亲自动手制作一条龙的欲望。 3. 学生的活动,鼓励同学集体创作分组完成一条龙的制作,体现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在集体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同时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六、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课程在学习构成知识、设计和制作龙的过程中,同时要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七、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方法: 通过各组介绍和评价自己小组的作品,师生共同考察教学效果。 2、教学评价点: (1)对龙这一艺术形象是否喜爱? 是否了解其思想文化内涵? (2)是否积极参与龙的制作活动?在造型上有无独创性? (3)能不能与同学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品? 第8课 对印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的重点: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的方法。 (三)教学的难点:如何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四)课前准备: 学习材料:底版(玻璃、木板、布料、塑料板、不易吸水的纸板、垫板)、颜料(水粉、水彩、油墨、油画颜料、调色油)、浆糊或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不吸水的挂历纸背面,光滑的名信片或贺卡等)。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兴趣与情感。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一)设疑导入: 教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让学生猜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教师揭纸展示,学生愕然,原来是一个怪怪的人脸,学生在哄笑中激发了兴趣。也可将自然界形成的石纹、石形、木纹、叶纹等变化万千的图形造型做成课件让学生观赏,同样可以起到诱发学生从自然形成的纹、形中发现美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请学生仔细阅读书上讲授的两种制作方法,抓住关键点,自己动手尝试对印制作方法,针对可能出现的困惑和技法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提几个问题起提示和思考作用:不同厚薄的色彩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轻重的压印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的底版产生怎样的效果?先涂深色再涂浅色或先涂浅色再涂深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怎样得到自己想要的图形?通过思考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三)拓展创新: 教师在玻璃底版上从冷到暖地有序涂色,覆盖上比涂色大一倍的纸,用右手掌按住纸面中央,左手拉住靠近身边的纸角一起旋转45度左右。产生变化丰富并具动感的肌理。请学生也来试试看,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对印方法,要做到别具一格。完成后请学生大胆地到台前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其他的学生也可谈谈对他人作品的视觉感受。 (四)作品展示: 对本小组的作品汇总进行集体讨论,看看某些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或某些类似于人物、动物的对印作品,能否经添加形成一张具象作品。对于某些不能添加的作品,能否结合其他同学的作品经过剪裁,组合成一张抽象作品。讨论之后或集体创作或指派一人主笔,完成本组作业。凡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展示,全班评出最有创意奖。 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压印时纸张不可移动,可用小夹子或双面胶固定。(加说明图例) (三)当采用吸水性强的材质做底板时。颜色要水少色浓。 三、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2个步骤进行,首先观察学生对制作与拓展创新教学活动方式的参与热情,其次观看学生的对印作品。 评价点: (一)学生是否对对印制作有兴趣?是否体验到快乐? (二)能否在美术活动中大胆地运用色彩压印,得到各具特色的对印效果? (三)能否凭借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自己理想中的作品? (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否提高? (五)有没有发明出新颖的对印方法? (六)能否进行自主学习和发挥合作精神? (七)是否与同学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对印的创作活动? (八)能否运用各种技法,有创意地进行创作活动? (九)按下表评价自己的作品(用短语自评)。 自然天趣 肌理效果 色彩搭配 独创性 制作方法 师生评价 四、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造型。表现]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学生的兴趣与情感。由于本课的难度较低,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拓展创新,同时还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和深化创作主题。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色彩知识起始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着重利用大自然丰富而美丽的色彩现象引导学生对色彩产生兴趣,对色彩进行初步了解和认知,认识光线与色彩的关系,认识色调的形成,学会用色彩去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的愿望。同时促进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色彩知识和造型表现能力,但平时缺少观察和注意,对色彩的认知还比较粗糙和简单,针对这一情况,本节课我主要设计注重启发学生发现色彩美,感受色彩美,认识色调,对本课的作业作简单的安排,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作分层次的布置,使每个学生都能愉快与自信中学习本课。
课题:《大自然的色彩》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简单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的观察力和感悟力。培养学生运用任意色彩手段表现简单色彩关系和色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认真准备,通过欣赏、探讨和练习等方法掌握相关色彩基础知识,努力完成色彩作业和文字作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生学会简单的方法表达自己对喜爱的色彩。帮助学生逐步建树随时发现和欣赏美好事物的审美习惯。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色彩手段表达自
然界的色彩关系和色调。
教学难点: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把真实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
的色彩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请欣赏老师给你们带来的视频,这段视频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同学们谈的感受让老师觉得非常的精彩,我们感受到五彩缤纷的大自然,色彩绚丽的大自然,充满神奇的大自然,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吧!(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探究
大屏幕展示课题《大自然的色彩》,播放大自然多姿多彩的图片。
1.感受大自然
神奇的大自然以千姿百态。五光十色展现出迷人的景象和绚丽的色彩,诗人笔下赞美大自然的诗句也优美动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诗人笔下的美景。(设计意图: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
提问:这幅画你能联想到那首诗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大自然的色彩如诗如画,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课本中的图片,找一找:你能从下图中找出几种主要色彩吗?
近、中景秋天树叶的(金黄·橘红),夹杂着一些(灰紫色)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蓝色),湖边有(墨绿色)的塔松。再远处依稀可见的(淡灰紫色)的远景,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
通过上面的欣赏,相信同学们一定为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感到快乐和幸福,那么大自然丰富多彩的色彩是怎么形成的呢?
想一想: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
光线与色彩的关系
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合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光线照射到物体上,因为物体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色彩。
2.色调的形成
多媒体展示色调不同的风景图片
讨论:这几幅画的画面主要呈什么颜色?这些颜色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积极的回答)
教师总结:表现宁静的蓝灰色调,橘红色的霜叶和黄色的水面形成的橙色调,绿色调的春天。
色调的概念:色调:是指色彩运用的总体倾向。如红色调的晚霞、土黄色调的高原风景等。(课件展示相对应的图片)
找一找:请同学们找一找下面作品中的色调?(课件展示色调突出的几幅图片)(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色调的理解。)
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积极准确的回答,老师知道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色调的概念了。刚刚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感受了大自然艳丽丰富的色彩,五彩缤纷的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美了的享受,下面时间就请同学们运用手中的画笔,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吧!
3.创作实践
回忆你印象深刻的大自然的色彩现象,用色彩归纳的方法将其画下来,并写出这一色调给你的感受。(如果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三.作业展示评价
学生互评,自评,老师点评,小组推荐最优秀的作品放在班级作品展示栏上。对本节课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赞扬,对课中不爱表现的学生给予鼓励。
四.本课小结
大自然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大自然到处炫耀着五颜的色彩,大自然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大自然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我爱大自然。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视频和图片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神奇的色彩,能够将学生带入情景中的氛围,课堂气氛较活跃,在对色彩表达这一部分,分层次要求,能使学生轻松完成。课中应在多注意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的大自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能力。授课中对光与色彩的关系讲解较简单,学生可能很难较快理解。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中国民间泥玩具,了解和接触一些民间泥玩具的知识。
2、在欣赏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热爱祖国民间艺术、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接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民间泥玩具的特点。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认识、感受中国民间泥玩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教学准备:
1、教具:计算机、CAI课件、大屏幕投影、实物展示台、
部分民间玩具实物。
2、学具:各种民间玩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民间玩具实物,引入课题。
2、出示课题
二、欣赏泥玩具
(注:所有图片欣赏的玩具都通过电脑及大屏幕进行展示,部分比较小的实物玩具通过视频展示台欣赏。)
1、导言:中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泥土是我们周围最不起眼的东西,但千百年来,我们的民间艺术家却用它雕塑出许许多多造型优美、形象可爱的艺术品。
2、欣赏《彩色羊》《大鸡》《花小狗》《娃娃鱼》《麒麟送子》
小组讨论:
①问: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②问:这些是用来做什么的?有什么特点?
(玩具,样子很可爱)
③问:它们主要用了哪些颜色?
(红、黑、黄、绿、蓝)
三、艺术实践
模仿民间泥玩具的造型特点和色彩,创作一个可爱的泥玩具。
教师指导创作。
四、小结
同学们,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的手创造了这么多好看又有趣的民间玩具,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美的享受和欢乐。我们该怎么做呢?
教学目标
了解如何策划校园活动。
了解怎样结合校园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活动所涉及的部门与学科。
跨学科全面的思考与设计创作出好的策划。
教学重点
如何应用美术的形式把校园生活中设计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找准美术表现形式与活动策划的结合点培养综合解决问题和整体艺术策划的能力。
教学准备
纸板、聚苯黏合剂、束扎用铁丝、绳子、水彩、水粉颜色、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年,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很多活动,如艺术节、绘画展、科技周等等。它们是一次欢乐的盛会,展示自己的舞台。如果让我们班来策划一次活动,我们有这个信心和能力吗?
板书课题:策划一次校园活动。二、新授
在课前我们已经以艺术节为例,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艺术节的策划知识,你是通过哪种途径了解的?生答:专业书、网上的信息、报纸、杂志、访谈。现在我们以组为单位共同献计献策,以出示题板的方式回答问题,比比谁的方案最优秀:
(一)艺术节策划方案将涉及哪些的环节?
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题板,看哪一组同学想到的详细:(活动时间、地点、目的、各种宣传和准备、内容安排、活动进程、部门分工、费用预算、负责组织人员等等)
(二)艺术节的内容有哪些?
开幕式、集体表演、歌舞晚会、朗诵会、猜谜大赛、绘画比赛、演讲天地、游戏比赛、图书大餐、颁奖晚会……
(三)这么多的活动,应该有哪方面的准备?
同学们出示:场地的租用、人员的安排、舞台的设计、服装、道具、器材、宣传品、美术材料、奖品等等。
(四)要与哪些部门进行沟通?
学校后勤部、器材室、团委、歌舞团、演出公司、美术公司、赞助单位等。策划活动的`确是一个即复杂又综合的过程。
(五)哪些内容可以借助美术这种视觉形式来传达?
学生讨论:策划图、策划方案、舞台布置、宣传品:如海报、吉祥物、会标、纪念册、请柬、节目单、面具、签到册、标语等等。老师总结:看来,美术的作用可真不少,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好的艺术设计将使主题更加一目了然,获得更隆重、成功的效果。
(六)以上我们把校园活动涉及的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研究,我们如何用美术的形式表达策划的内容?
用大屏幕显示策划图的绘制方法、流程图、路线图、鸟瞰图、卡通图、图表加说明的几种方法,并加以解释说明各自的特点。
如流程图主要显示机构设置或表达活动流程;路线图主要显示各地点的顺序;鸟瞰图是俯视的直观效果;图表加说明更使策划图文并茂,清楚明了。
值得注意的如何使各图统一和谐:可利用几个明度相近的色块作背景或用线条、文字或图标分割或组织成组。做到有主有次,多而不乱。
三、作业
以组为单位,用所学的美术知识为学校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可用手绘或电脑等方法。评选标准:紧扣主题;设计整体、新颖、多样;色彩和谐;图文并茂。
四、总结
各组展示作品,集体评价,按标准选出最优秀的方案。
老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策划活动及策划的环节,通过集体的力量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使我们对美术与生活有了更全新、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多运用美术的方式表达思想,创造生活。
五、评价
这是一节与同学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索学习,是同学们主动把美术学习变成文化实践的过程。老师要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把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跨学科学习,理解共通的原理,发展综合实践的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如何策划校园活动。
了解怎样结合校园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活动所涉及的部门与学科。
跨学科全面的思考与设计创作出好的策划
重点如何应用美术的形式把校园生活中设计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难点找准美术表现形式与活动策划的结合点培养综合解决问题和整体艺术策划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绳子、水彩、水粉颜色、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等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年,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很多活动,如艺术节、绘画展、科技周等等。它们是一次欢乐的盛会,展示自己的舞台。如果让我们班来策划一次活动,我们有这个信心和能力吗?
板书课题: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二、新授
在课前我们已经以艺术节为例,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艺术节的策划知识,你是通过哪种途径了解的?生答:专业书、网上的信息、报纸、杂志、访谈。现在我们以组为单位共同献计献策,以出示题板的方式回答问题,比比谁的方案最优秀:
(一)艺术节策划方案将涉及哪些的环节?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题板,看哪一组同学想到的详细:(活动时间、地点、目的、各种宣传和准备、内容安排、活动进程、部门分工、费用预算、负责组织人员等等)
(二)艺术节的内容有哪些?开幕式、集体表演、歌舞晚会、朗诵会、猜谜大赛、绘画比赛、演讲天地、游戏比赛、图书大餐、颁奖晚会……
(三)这么多的活动,应该有哪方面的准备?同学们出示:场地的租用、人员的安排、舞台的设计、服装、道具、器材、宣传品、美术材料、奖品等等。
(四)要与哪些部门进行沟通?学校后勤部、器材室、团委、歌舞团、演出公司、美术公司、赞助单位等。策划活动的确是一个即复杂又综合的过程。
(五)哪些内容可以借助美术这种视觉形式来传达?学生讨论:策划图、策划方案、舞台布置、宣传品:如海报、吉祥物、会标、纪念册、请柬、节目单、面具、签到册、标语等等。老师总结:看来,美术的作用可真不少,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好的艺术设计将使主题更加一目了然,获得更隆重、成功的效果。
(六)以上我们把校园活动涉及的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研究,我们如何用美术的形式表达策划的内容?
用大屏幕显示策划图的绘制方法、流程图、路线图、鸟瞰图、卡通图、图表加说明的几种方法,并加以解释说明各自的特点。
如流程图主要显示机构设置或表达活动流程;路线图主要显示各地点的顺序;鸟瞰图是俯视的直观效果;图表加说明更使策划图文并茂,清楚明了。
值得注意的如何使各图统一和谐:可利用几个明度相近的色块作背景或用线条、文字或图标分割或组织成组。做到有主有次,多而不乱。
三、作业
以组为单位,用所学的美术知识为学校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可用手绘或电脑等方法。评选标准:紧扣主题;设计整体、新颖、多样;色彩和谐;图文并茂。
四、总结
各组展示作品,集体评价,按标准选出最优秀的方案。
老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策划活动及策划的环节,通过集体的力量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使我们对美术与生活有了更全新、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多运用美术的方式表达思想,创造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
2.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重点:
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难点:
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课堂教学(目测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以学生的文具盒为例,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材料和感受)
2.活动一:教师选取四件物品(黑板擦、校服、窗户玻璃和黑板),请二位学生说明他们给你的感受。
三、讲授新课:
1.问题:“你如何理解“质感”一词?”请学生回答。
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绘画中对不同材质运用不同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材质真实感,是画家笔下的质感。
学习质感、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的概念。
2.活动二:四件物品(玻璃碗、笔筒、紫砂杯和贝壳),请一位学生说明哪些属于天然质感,哪些属于人工质感。
四、感受质感:
1.不同的材料给人的质感不同。欣赏六组图片(柔软与坚硬)、(透明与浑浊)、(光滑与粗糙)、(干枯与润泽)、(粗壮与细小)、(寒冷与炎热)。
小结:当我们沉醉在大自然给予的美景时,心中可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用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留下永恒的记忆。你是否很想知道怎样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表现质感的方法:(结合图片来分析)
第一、色彩表现。欣赏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作品,同时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
第二、明暗、线条。素描作品欣赏,体会由明暗和线条带来的真实感。第三、运用材料。
五、领悟材料美:
1.欣赏油画《根》,(黄土高原的雄厚与苍茫)。
2.欣赏邵增虎的油画作品《任弼时》,(茅草屋、石头地、发白的军装等)。
3.欣赏杨志坚油画作品《冠军的诞生》,体验质感的描述与表现。
4.欣赏素描作品《手套》,体验材质的表达。
5.欣赏课本第15页,各种物体的材质对比。
6.欣赏课本第17页,各种线条的运用对比。
六、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1.初步尝试绘画出一张富有材料和质感的作品。
2.要求:独立完成,并能体现材料的美感。
3.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黑板上,由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运用那种方法法和追求表达何种质感?)教师评价。
七、教学拓展:
1.在建筑(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灯具(水晶灯)、家具(沙发)和陶瓷用品(茶具)说明材料和质感知识的运用广泛。
2.从摄影艺术、生活用品和造型设计方面说明。
3.广告设计和服装设计都要运用材料和质感的知识。
八、教师小结:
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留心观察、细心地体会,还可以利用其它材料进行研究,为生活创造更多更美的图形,为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
九、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陶艺,是陶器艺术的简称,中国的陶瓷艺术要追溯到9000年前,曾经长期影响着世界陶瓷的发展,本色的泥土让学生有机会领略陶艺作品的那份质朴率真的情趣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及悠久的文化特征,能够让学生感到他的神秘色彩,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思维以及创新的欲望。
因为这节课任务比较多,因此我设计了这堂网络课,希望在网络上提供一些在教室中难以实现的教学活动,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拓宽教材,做到学习资源多维化。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1、认知目标
(1)让学生欣赏并了解陶艺制作的过程以及基本成型和装饰的方法。
(2)感受陶艺作品的艺术特征,体会其丰富的表现力。
2、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以及对艺术热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
(1)通过“好玩的陶艺”创作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手、眼、脑等方面得到综合锻炼。
(2)充分享受陶艺设计与制作活动中的创作自由和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学习了解陶艺的艺术形式和基本特点,理解并熟悉陶艺的制作流程
难点:陶艺基本成型的方法。
二、 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问题驱动”的教学原则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种“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获取知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学法:采用有目的地、让学生由观察——分析——动手实践、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教材随机选择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这节课则让学生借助网络来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学习任务,广泛地收集有关陶艺的文字、图片或网络资源,整合信息。
三、 说教学程序
在教学中,我结合本课学习目标以及网络资源的优势,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以下六个段试:
激趣设疑——解疑——搜索——讨论——实践——评价
以下是我的具体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设疑
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在轻音乐播放的背景下欣赏图片。
我这里有三个问题要问大家:
1、什么是陶艺?
2、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陶艺?
3、你了解陶艺吗?它们在生活中都应用到什么地方?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它们。
主要依据大纲要求,学习内容图文并茂,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以及古筝音乐的渲染让学生领略神秘的原始陶器、宏伟的兵马俑、绚丽的唐三彩、高贵的白瓷、典雅的青花瓷、丰富的彩绘瓷和充满时代感的现代陶艺作品。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认识陶艺定义、起源、历史、应用。
使学生感知到了陶艺的艺术美和实用美,体会到陶艺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学生通过视频、网页搜索、掌握有关陶艺的制作过程、方法、工具等一些跟陶艺有关的资料。
2、 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文件夹,把一些好的知识图片保存到文件夹中。
3、 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同学之间取长补短,互相交流。
4、 教师给出要搜索的重点问题:陶艺制作方法?过程?装饰方法?
这部分的内容是本课教学重点的体现,同时这个教学过程主要体现新课标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体现。它还包含了大纲中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陶艺造型的基本技巧及特点,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学习,以对陶艺的制作有系统的了解。让学生从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造型技巧佳作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作业的创作。
讨论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问题:
1、 你收集的图片采用了什么方法制作完成的,如果是你来完成它,你会在加些什么方法。
2、 你在实践中打算如何设计,采用什么方法?
这部分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了以中学美术大纲中必须使学生掌握的泥条盘制法、泥板成型法、徒手捏制法等陶艺的造型方法的相关知识和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在这里可以就同一主题进行学习讨论,就同一作品发表自己的理解看法,或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动手
实践练习
学生大胆的进行创新实践。
这部分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要让学生运用网络上自己收集的信息,做到学有所用,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运用到练习和创作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评价
教师评价和师生互评
教师的评价会促进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互评中,主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谦虚,善于寻找自己缺点,在学习他人优点的基础上不断的进步。
教师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大家都有很大的收获,同时我们要知道,只要我们敢于创新,我们的作品有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信自己就会创造一个奇迹!
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自己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抄袭他人作品,样成良好的美术学习品质。
四、媒体使用的原因
1、教学媒体使用的设计
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更具体,直观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室的网络则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必不可少的一项。
2、教学媒体使用的原因
强调美术课与信息技术及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意识,在本节课中不仅可以学习到陶艺的相关知识,也可以了解到历史、文化、科技、工艺艺术、艺术创作和人文等学科的知识,另外本课中,中学地理、历史、语文等学科资源也能提供一些资源体现了学科的整合性和通用性。
五、 说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学生的能力不同,完成的作业就不同,仅仅靠学生自己的力量还不能弄懂弄通新知识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师生交流,肯定的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增强学生的信心。
2、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的评价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学生参与的自主性,学生从中也体验到了评价的重要性,另外,通过同学之间的互评,能够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体现了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性。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图体现以下思想:
优化教学过程,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学习,自我思考与表达的机会,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学会收集信息,整和信息,发挥网络优势,做到学有所用。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主要是将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美,进而学会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培养爱家(小家),爱国家(大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让爱住我家》,感受温馨的家庭,浓浓的亲情。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言累,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记得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让我们跟着他们家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2.师生配乐朗读(老师示范第1.2段,学生接着齐读),
思考:(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归结为“和美”)
3.引导学生“说事”。
4.反馈、点评、小结:
我们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初春田野上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
三、深入文本、读文寻情
1.研讨。
①在决定走大路还是小路时,为什么“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②那么,“我”如何决定的呢?(走大路)“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③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呢?
④在小路不好走的地方,这家人是怎么做的?(“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家庭和美,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
(1)假如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2)试着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明确:“我”孝顺;
妻子贤良;
母亲慈爱、谦让;
儿子乖巧、可爱。
四、探寻美点、品赏语言
(1)这是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让我们细细咀嚼品味,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师提示
美在:
A.春景的生动描绘。
B.对称句式的使用。
C.用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思想感情。
D.明快又含蓄、浅显又深刻、催人玩味深思的语言。
(2)师生共同赏析
景美
生深情朗诵第4段春景描写。
生赏析,第4段描写了“田野、新绿、嫩芽、冬水”等景物,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对称句式美
①师:“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明确: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②生赏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③学生深情赏读文中对称句式:领读-跟读。
……
五、赏读入心突破难点
1.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2.反馈:“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写出了“我”和妻子的慎重态度,“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重谈“整个世界”,顺势谈“以小见大”手法)
六、拓展运用畅叙亲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
七、课堂总结深化情感
本文通过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表现了家庭成员间互相谦让爱护的浓浓亲情。其中尤其体现了中年人赡养老人和抚育儿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孟子说……
培根说:(展示)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这节课里,我们作了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我们领略到了如诗如画的景物之美,我们体会到了古朴动人的人情之美,我们也品味到了秀美隽永的语言之美,我们还学习到了以小见大的技巧之美。
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它如阳光,温暖馨香;它像美酒,醇香醉人;它似橄榄,让人回味。充满亲情的家,既是避风的港湾;更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
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请珍爱亲情,传递亲情,勇于担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让社会更和谐!
最后老师也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一幅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八、创新作业感恩亲情
1.真诚行动:
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抒写亲情:
用一段话或一首小诗写写对亲情的感受。
侯晓旭
[《散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
第5课 远古的呼唤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珍视世界各民族文化,培养其宽容态度和健康审美心理。 2、学生能初步感受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情感、追求,品味原始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3、学生能通过创作、表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 二、教学组织 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图书馆、书店、互联网、电视等途径查询和收集各种反映原始部落人们生活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提醒学生关注当时人们的形态、服饰、生活用品、生活习惯,以及居住场景、建筑特点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由引言、策划、编剧等部分组成。 教师首先运用真情实感的语言艺术,与现代社会对比强烈的原始部落人们生活的图例、历史知识、奇闻趣事等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进一步了解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和参与活动的冲动。同时,展开“我的原始生活”的讨论活动,让学生的视野走进原始社会,一方面。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来装扮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情趣;男一方面,倡导社会分工,各尽所能,提高社会工作效率,逐步引导学生定位各自角色。原始社会存在于学生的想像中,围绕这一主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仅如此,通过对社会分工的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有很大帮助。 延续讨论的氛围,适时推出《火种》剧本,围绕“如果我是导演”这一中心开始活动的策划工作,采用先发散后收敛的方式进行,群策群力,自然形成较为详细的演出计划。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学生提出的各种思路,以投票的方式共同决策。群体参与的组织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后期活动中保持足够的热情。在演出计划中,注意以下内容:活动宗旨、新颖性和创新点、活动时序图(负责人、导演、编剧、道具、演员等)、人员分工表、阶段任务完成时间表等。小组活动要求学生采用民主集中制原则。 演出计划中的活动宗旨、逻辑性和创新点等问题对剧本改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找一个剧本样板,一方面要求学生遵循剧本编写思路,另一方面启发学生大胆发挥想像能力,提升剧本的趣味性、娱乐性和知识性,加强剧本的表现办。 第一、第二课时之间,学生在负责人的领导下完成剧本编写。 第二课时 在第二课时,学生将被带入有意识的审美思维活动中。课堂组织采取分组形式以使师生处于平等地位,有利于讨论的流畅进行和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可对教室进行适当装饰以营造气氛,比如挂一些体现原始艺术风格的作品。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剧中酋长、长老、青年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道具设计。注意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人物整体造型、不同材质的综合运用、色彩搭配等内容上,作品或设计方案要求体现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意。 课堂作业以设计图为主,准备充分的学生也可以进行道具制作。教师最好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以材料准备为例,由于天然的、简便的材料更能体现质朴、粗犷的原始风格,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如树叶、枯草、藤蔓、羽毛、兽角、坚果等天然材料。如将旧报纸、麻布袋剪成条状就能制作出具有原始风味的服饰;用树叶、羽毛、碎布条等可以制作面具;豆类、牙签等可以制作装饰品等。当然这种引导的目的更多应体现为工作思路的条理化,而不能变成给学生加框框,否则限制了思维的发散和行为的表现。 第二、第三课时之间,在负责人的领导下学生需要完成道具制作、场景设计、演员排练等工作。要使这些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严格执行计划至关重要,人员落实、任务达成、遵守时间等是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是高潮部分,既要检阅学生前期准备工作的成效,又要让教室成为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演出时,观众座位可呈“U”字形排列。在导演组的组织下,演员头戴面具,身着原始服饰,在鼓声、号角的伴奏下,以形体语言向观众讲述“火种”的故事。场景、道具和形体表演可以给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本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带着娱乐的心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美术活动,通过整个活动的组织策划,对原始艺术的激烈探讨,以及个性的充分展现、创造力的发挥、团结协作,让学生自觉地运用美的创造法则和表现语言,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接触到美的真谛。 4.教学评价 建议从合作意识、组织能力、道具制作、场景效果、演员化装、表演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表演过程中务必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关注学生间的团结合作和协调行为。 学生作业评价可以采取自评、互评方式,例如观看表演的学生可以采用制表评分的方式,给予表演者整体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活动。 四、教学选择 根据活动设置建议选择三课时教学。如果表演环节的开展存在一定困难,可结合简单的表演以展示为主。 本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兴趣大小和参与程度。教师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以及学生的审美心态。通过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情意性和知识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由于表现远古时代的图片资料较少,质量也可能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可以考虑使用一些现存土著部落的影像、图片资料。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原始风格的仿制品,如面具、陶罐、首饰等,从造型、色彩等方面引导学生欣赏。 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课堂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创作表现欲望。教师应尽可能多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不过多干涉他们的。想法,把自己作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参与创作表演,一起分享快乐。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合适的音乐渲染气氛。 3.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本单元对媒体没有要求,鼓励教师、学生共同收集资料,教师可以绘制图示以丰富学生视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学生的演出拍成录像带,或用数码相机拍剧照保存下来,以便班与班之间的交流。 第6课 星空 一、教学目标 : 1 .知识目标: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欣赏星空,感受星空的美丽;了解星空的有关知识;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2 .技能目标:用各种表现手段从美学的角度去创造星空;学会运用网页浏览的技能自己去获取知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生活的情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讨论、表达等活动。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从审美的角度欣赏星空;善于探究,善于表现以及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创造性地表现星空。 三、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制备: 1 .通过 Intemet 网络,搜集有关星空内容的网站、网页,寻找有关星空的知识点和有趣的故事; 2 .网络学习资料极为丰富,为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效率,减少无关网络内容的干扰,教师必须认真筛选和组织学生的学习资料。因此课前将搜集的内容使用 Frontpage 制作成虚拟网站《美丽的星空》。包括“星曲悠扬”“星知博识”“星河览胜”“星画赏鉴”“星灵物语”等内容。 四、教学设计及分析: 课前准备: 电脑室中,所有电脑显示屏上都显示网页课件《美丽的星空》的首页,悠扬的轻音乐在飘荡。 ( 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给学生以视觉上的,中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 教师: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 ( 引导学生点击“星曲悠扬” ) 这是一首英语歌曲,歌名是《 Twinkle , Twinkle , LittleStar 》,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好吗 ? ( 师生一起唱歌 ) 教师: Twinkle 一闪一闪, Little 小小的, Star 星星,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所唱的是什么内容吗 ? 学生:星星。 教师:其中有一句歌词“ howlwonderwhatyouare ”的意思是“我多么想了解你的奥秘”,你们想不想了解它的奥秘 ? 学生:想。 ( 很大声 ) 教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 6 课内容,美丽的星空。 2 .美丽的视觉形象加上动听的听觉效果,这是传统的教学工具所无法企及的,也是网页课件的一大特点。 [ 欣赏、感悟 ] 教师:我们来欣赏一幅照片, ( 引导学生点击首页上的照片 ) 深蓝色的天空,星光灿烂, 点点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天幕上,闪闪地发着光。这时候的夜空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 学生:美丽、寂静、旷阔、神秘…… [ 上网查资料,交流资料 ] 教师:神秘而美丽的星空,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你们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 学生:…… ( 一下子提了好多问题 )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 教师:好,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还一下子答不出来。但是,我们可以去“星知博识”里去看一看,也许你会在那里得到答案的。 ( 让学生通过浏览网页, 自己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不过,老师也有个问题:美丽的星空,是什么样的呢 ? 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它的美丽呢 ? 教师引导学生上网 ( 课件 ) 查资料: 1 .学生上网查资料,填写课笺; 2 .学生交流: 学生活动: 由第一、二排同学交流有关星空的知识; 教师小结: 当然,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多关注。 教师:接下去,该第三第四排的同学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了。星河留给我们太多的美丽,大家一起来谈谈星空的美丽吧。 ( 在交流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善于表现以及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情感 ) 教师小结:各种形态的行星、闪烁的星星、一掠而过的彗星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图片,使我们感受到星空的美丽,那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通过什么手段取得的呢 ? 学生:天文望远镜、人造卫星等…… 教师:是啊,人们利用这些现代高科技手段,获取了大量丰富的视觉形象,激发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灵感,可以说现代艺术离不开科学,科学为艺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 让学生理解现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校服设计活动,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常识。
2、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激发创新意识。
4、让学生建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着装观。
【教学重点】
1、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常识。
2、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能否恰当地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
【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讲解、示范、练习
【教学准备】
习作若干张、服装图片若干
白纸、透明胶、铅笔、水彩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具+图片欣赏
二、新课:
1、学生试穿几套衣服:
讨论:“学生校服应该具有什么特色?”
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表组内见解。
说明校服一般特点常识:款式、色彩、年龄特点与着装符合人体比例与结构。
请一名学生概括校服的特点,教师板书,做补充或解释说明。
2、展示一些图片、以前学生设计习作让同学们欣赏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欣赏后讨论:
a、评述比较喜欢的'校服设计作品。
b、你觉得这些服装合适校园环境吗?
c、如果你是设计师,你觉得设计校服有哪些注意点?
3、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校服注意点:
a、校服设计的原则: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b、款式:简洁流畅。如、运动服、休闲装等。
c、色彩:稳重明快、清新柔和。
d、面料:透气性好、易洗易干、价廉物美。
4、教师讲授校服设计有关知识
设计步骤
①、构思
②、铅笔画草图
③、彩笔着色完成
三、教师示范设计稿
四、你来试一试(课堂练习)
请你用准备的工具,设计一套你心目中喜欢的常宁八中的男生或夏季校服一套。
五、展示学生设计作习,进行自评、互评。
六、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我为校园添色彩——服装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我们的校园”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启发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加深理解本册教材所学的内容并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看简单的统计图。
2、让学生体验校园生活中存在的数学,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提出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教材笑脸图、兴趣小组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小朋友们,刚才下课时,你们都去哪儿活动了?
(校园里)你们在校园里进行了哪些活动?你最喜欢什么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爱我们的校园吗?校园就是我们平时生活学习的场所。课间或活动课时,校园可热闹了,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活动里面还有一些数学问题。这节课老师要带领你们再次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用我们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活动中的一个个问题,看谁最灵活,好吗?
板书:我们的校园
二、活动
(一)介绍各种活动情况并分组解决
[教师课前先将全班学生按每4个人分为一组]课件出示“我们的校园”第114~115页各个活动场景图(点击自动出现各种活动场景),教师结合大屏幕场景图向学生介绍以下各项活动。
1、跳绳活动。
师:大家看,教学楼旁边的小树下面有很多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跳绳)
教师让学生具体地说出这幅图的图意(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师:有个同学就给我们提出问题了[课件显示出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
2、踢球活动。
师:操场上面也有很多小朋友,他们在那儿干什么?(踢球)[点击放大踢球场景图]
教师让学生说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算出踢球的共有多少人吗?除了这个问题以外,你还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解答?[课件显示出问题:踢球的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3、跑步活动。
师:快来看,跑道上的这么多小朋友在干什么?(跑步)[点击放大跑步场景图]
师:一个女同学跑第一,一个男同学跑第五。[闪烁第一名和第五名的框框]下面的小方框里要我们填什么?(跑步的名次)你还能从跑步这项活动中发现什么问题?能自己解答出来吗?
4、办板报、练武活动。(分别点击这两个场景图放大)
教师介绍这两项活动时,问学生根据这两幅图中的信息可以提哪些他们想知道的。数学问题,又该怎样解答,然后按各自所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分组。
(一)各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给学生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教师指出:本组的问题讨论解决完以后,也可以帮助别组的同学解决问题,大家共同进步。]
数人数的时候,数的方式不受限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还可以一组一组地数,也可以用加法计算出来,只要能正确得出人数的都要给予肯定,使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保护。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每幅图的图意发现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使学生学会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各个小组汇报各组讨论的结果并在全班交流
让每一组的代表说一说本组所讨论的结果,自己不同的思路,自己不同的数法,提出的不同问题,怎样解答,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评价
让学生评议一下哪些组观察仔细,问题提得好?哪些同学积极发表意见、想的方法好。
教师结合实际,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
三、指导学生完成统计图
(一)完成统计图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又进入了一次校园参加了活动,你们都解决了哪些活动中的问题?
学生每说出一种,教师就在黑板上贴出这项活动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的本领可真大,再让我们来数一数办板报的有几个人?(4个人)(点击主题图左上角的“笑脸”到统计图)。打开数学书第115页看一看,我们就在第一栏办板报的这幅图的右边把4个头像涂上了颜色,表示办板报的有4个人。[教师板贴出4个头像l大家会照样子把其他几项活动的人数也涂出来吗?
学生分组进行涂色练习,涂完后展示作业,集体评价。
(二)回答统计图下面的问题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统计图问:根据我们校园里的这个活动小档案,你们能解决数学书上给我们提出的几个问题吗?
课件显示教科书上的4个问题:
让学生看着统计图,回答图下面的前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让学生直观比较,得到答案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第(4)个问题,先让同桌同学相互提,然后在班上展开交流,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的目前他们还解答不了,但只要合情合理,都要肯定。
四、拓展活动,完成兴趣小组统计图
1、同学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错,老师这儿有一张我们进步班选修课的学生名单,你们能帮老师制成一张漂亮的统计图吗?
2、展示小组作品,集体评价。
3、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快要上完了,下课后小朋友们又能进入我们的校园去参加你们所喜欢的活动。当你再次进入校园里活动时,你想到了什么?希望你们能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学生欣赏《向日葵》作品,了解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良好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
色彩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笔触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水粉颜料等工具
第一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同学们,在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每天看到的景物大自然都赋予了其各自的颜色。比如:天空是蓝色的,树叶是绿色的等等,那么,向日葵是什么颜色的呢?(生答)揭示课题:《向日葵》
2、欣赏各种在生活中的向日葵图片
提问:
①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是怎么样的?
②它本身代表了什么样的精神?(生答)小结:向日葵始终向着太阳生长,生机勃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代表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正因为向日葵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所以它成为许多画家绘画的题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荷兰的画家——凡高。
(简单介绍生平事迹)
2、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提问:感受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谈感受)
师提示:可从色彩上和笔触上进行分析
讲解的过程中可根据生的回答可适当的色彩的有关知识,如对比色、邻近色、色调等。
总结: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我们能感受到凡高对向日葵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发现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的手段。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感受色调
欣赏两幅不同色调的《乌鸦群飞的麦田》让生思考在同一幅画,画面色调不同,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
(学生谈感受),师一边进行引导,一边给予评价。
2、感受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
(出示黄色在不同颜色的衬托下的图片)
(学生谈感受),师一边进行引导,一边给予评价
总结: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3、小活动:让学生尝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对喜怒哀乐的理解与感受。
生展示自己的作业。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感受不同的笔触)。
1、出示不同笔触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师评价。
2、出示不同色调的《乌鸦群飞的麦田》,再次感受笔触带来的情感体验。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小活动: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色彩和笔触表达自己对下列词语的理解与感受。
①风和日丽
②狂风暴雨
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学生自评和互评,从中了解自己作业的优缺点。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展示中,学校、老师、学生对我的的配合和帮助,让我真的很是感动。课后经过专家、领导和其他老师的点评,心中感触颇多,最关键的是让我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高效?让学生真正享受到美术课的快乐?我想这些都是值得我好好思考的。在此先简单谈谈本次教学展示课后的几点感悟。
一、导入中的遗憾
通过对向日葵图片的欣赏为导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便可以很自然的引出梵高的油画《向日葵》,然后抛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感受用不同方式表现同一题材的作品的区别。引导学生,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切入至了教学重点。与其他两位老师相比较,我觉得本课导入显得比较简单与平实,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是很强,也就是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在下一次试教时,我想是否可考虑直接从作品对比分析设计导入?或者找更贴近学生的关注点入手?也许这样效果会更好,希望下次这个遗憾不要再重演。于我而言,高效而有创新的导入,是一个挑战,我想我会积极努力去应战。
二、目标达成上的遗憾
色彩与情感的联系,笔触与情感的联系。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是我要达到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欣赏《向日葵》作品,然后具体分析讲解梵高《向日葵》从色彩、笔触上的变化传达出的色彩与情感的联系,最后又通过视频等让学生了解梵高的生平。如此设计的本意是想从学生的看、听、品入手,通过讲解、感知、探究、对比等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提升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认识美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预设目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对笔触与情感之间的联系,这个难点讲的比较少,未能分析透彻,使学生在理解上产生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对学情的不了解,加之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引导还欠缺方法,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同学们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三、生成上的遗憾
我知道,真实的课堂教学是靠课堂的“生成”来诠释的,因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行进”过程中,教师难以预计和预料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事情,对学生的“反应”也难以预测。有效利用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这不仅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要求。就本节课而言,自我感觉总体教学环节较为清晰,特别是在讲色彩与笔触之间的衔接时,我觉得用音乐的节奏诠释色彩中的节奏,这一点较为满意,学生接受也不错。但整体感知部分有放不开的现象。比如,对学生的提问方式上不够多样化,小组的合作等方式也难以体现新课程所要求的。,有存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有些地方还好,但教学设计上不够倾向于某个知识点,有点讲得太散,尤其是色彩方面总觉得有些泛泛而谈,结果导致许多学生一时半会儿难以接受。我自己讲得太多,不仅掩盖了检验学生知识获取情况的机会,更糟糕的是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最直接的后果便是生成的东西太少,因为学生的想法肯定和我的想法有一定的冲突,这正体现他们的个性特点,是我们不能磨灭的东西。在这方面没能突破,也是本课最大的遗憾。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多创设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多元思维,开发创造潜能的教学情景,备课时细细斟酌,做到少讲多练,有主有次,将知识点真正讲透,并能由点到面有所拓展。我想,每一节课堂上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能抓住他,发展他,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更精彩。
四、作业设计上的遗憾
美术作业在美术学习中担任着特殊的角色,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交汇,它是检验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本次在作业的设计上我采用书本上的建议并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在统一的向日葵白描稿上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虽然作业的效果比较好,但是和其他两位老师相比,就显得沉稳有余创新不足,过于偏重传统形式又过于强调学习任务的完成,忽视了作业形式的创新与学生能力层次的差异性。我觉得精彩的美术课堂,应该有更精彩的作业形式来配合它,单一枯燥、机械重复的作业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的需求。所以今后在作业的设计上我要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多下功夫,通过富有色彩,充满情趣又关注差异的作业,让学生能真正主动又兴趣盎然的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来。
这次的教学展示让我学到了学到,看到了许多,更明白了自己许多的不足。记得叶澜教授曾对“好课”提出了“五个实”的标准:
(1)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2)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3)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4)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5)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我想有“问题”的课并非都不是“好课”,它也是留有“遗憾”的课,一堂平时的美术课,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暴露,如果我们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认真研讨并反思改进,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真正实现有效、高效。
第一课,从小学美术的学习到初中美术的学习是一个台阶式的提升,由此进人了一个新的了解。学习艺术内涵的阶段。本单元的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中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了解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平常景物的真实感受和激情,是美术学习的一个新起点。同时本册的内容是以本单元为引领,贯穿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平凡的点滴。通过学列使学生认识到艺术源自生活,又融入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是高于生活的艺术之美。鉴于本单元是学生们在初中阶段进行欣赏活动的第一课,学生们对于如何分析美术作品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交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垒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本单元作品种类较多,教师应通过启发、引导,强调研究性学习,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对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眼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了解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②技能目标:通过欣赏与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台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从外国风景、静物画作品欣赏的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领会与感悟风景画、静物画艺术魅力的。能力。
④创造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形成初步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欣赏评述美术作品能力,自主建构分析美术作品的系统认识。
教学内容
本课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风景画与静物画。从而理解风景画、静物画是有别于常态中的风景与静物的,使学生从平凡的景物和事物中发现美。
使学生认识绘画艺术的内容是与人类关�
基本了解17世纪荷兰风景画和静物画的主要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
通过欣赏这些透视合理、色调丰富、质地细腻的写实作品,感受艺术家对安宁富足生活的由衷喜爱和细致观察,体验真实的生活之美,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从美术作品的艺术常识、艺术特点和艺术思想等多方面对艺术品作全面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
②认识17世纪荷兰风景画,静物画技艺的娴熟已经达到可以乱真的地步,在西方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的重要阶段。
教学难点
①如何让学生领会常态的自然风景和日常的静物与画家们的风景画和静物画之间的区别,提高对风景画、静物画所表现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②如何引导学生对分析美术作品有初步认识。
课时建议
本单元涉及学生分析美术作品方法的培养和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赏析,教师可安排l~2课时进行引导和教学。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绿洲》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课。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主要是利用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艺术构思对应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保主题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向中外不同类型的优秀艺术作品的学习与借鉴,学生应当学习掌握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认识并体验新奇视觉形象产生的特殊艺术效果,积极拓展个体的异构思维及其艺术视野。教学中有意图地结合环保主题,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类生存环境与发展的积极关注及思考。
(2)教材理解:本课预计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现在我主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欣赏、评述、比较,通过此活动首先让学生找出超现实主义绘画与现实主义绘画的共异性,然后得出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基本艺术特征,最后初步尝试用超现实主义绘画(时空重组)的表现手法来重新拼贴一幅环保主题作品。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初步感受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给人们带来的新奇视觉效果。
2、通过对比作品(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总结出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基本艺术特征,并初步尝试运用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时空重组)来拼贴一幅作品。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共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学生在参与赏析作品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表现的方法与技能。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更加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加强学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思考,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欲望。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我认为初中美术的教学应该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观念。我中学的学生对美术的理解较肤浅,对超现实主义绘画缺乏了解,理解起来有一点难度。所以为了更好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欣赏和讨论超现实主义绘画与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及艺术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2、教学难点:因为七年级学生对于现实主义作品认识较多,而对新奇视觉形象的绘画方式较难掌握,所以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学习掌握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基本会用这种方法。
二、说学情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学,任教七年级的美术。七年级班上的男女生分布不均匀,学生美术知识方面差异较大,对美术的认识比较肤浅,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较缺乏,但对美术课很感兴趣。我认为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些“造型·表现”的技能、技巧,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这堂课主要是对作品的原型进行艺术的再现,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都是在学习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实现的。
三、说教法学法
整堂课我以提问题为主,展示作品,学生欣赏,不断的设问,通过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用学生的回答来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这幅画有什么特点?表达了画家什么样的情感?谁能帮老师回答这个问题呢?主要运用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借助师生对话,共同思考,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具体方法涉及到观察法、讨论法、发现法,这样就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到知识。
在作业呈现方式、技巧方面,学生在理解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基本的方法后,动手对绘画作品的原型进行再创造,绘画形式可以多样化,甚至可以直接运用图形剪贴、组拼等方法。
四、说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第一个环节是新课的导入部分,作为导入部分,我以提问为主,提了三个问题:
1、每年的三月十二号是我国的植树节,那植树的目的是什么呢?
2、绿色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心情呢?
3、那么绿色又有什么寓意?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引导学生关注到了绿色,因为看到绿色我们似乎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命。由此可见,绿色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回答:环保!)这样课堂的开头不仅引出了“绿色”这一主题,更重要的是为了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环保,关注生活环境引入。
(二)观赏图片:
接下来第二个环节是观赏图片资料,我将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九寨沟优美的绿色生态图片,另一组是被破坏被污染的图片。(目的:使学生在对比后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差,并让学生谈观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接着老师可以再举例引导)最后向学生提问:你心目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你会画成什么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这样的问题设计是为了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带着这个情怀进入下一个环节—思考与讨论。
(三)思考与讨论:
首先展示教材中的作品《绿洲》,让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前言”,并思考画家马格里特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画家他怎样不同寻常?画家表达了什么样的真实的丰富情感?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欣赏《绿洲》这一幅油画作品,感受超现实主义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新奇的视觉效果,将知识与技能目标体现出来。
(四)作品欣赏:
在与学生互动欣赏评述完《绿洲》后,同时展示作品《绿洲》与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也是我的第四个环节—作品欣赏,对比这两幅作品,师生共同欣赏分析超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共异性,在此过程中能达到过程和方法目标中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我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最关键的一点是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必须通过发现然后得到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不用直接呈现知识要点就能体现了本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即重点、难点)。这样操作的优越性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增强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我们可以作一个课堂小结,总结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基本特征。
(五)活动开展:
第五个环节是活动开展:重新拼贴作品。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先展示教材中的广告海报作品让学生欣赏并阅读相关内容,想想这些画家是怎样表达他们的丰富的情感的?他们的绘画思维又是如何形成的?以上内容结束后再出示一幅环保主题作品,让学生运用超现实主义绘画表现技法(时空重组)进行再创作,这个环节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已学习掌握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法,在绘画过程中注意用学生中好的想法去启发其他学生。
(六)课堂小结:
第六个环节是课堂小结—学生作品评价。我采用师生互评,我选了几幅比较有创意的学生作品,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欣赏的地方或不足之处,我再补充评价,对学生的创作作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
五、教学评价
在这课中我紧紧抓住与社会生活环境相关的资料,讲解有关新奇视觉形象的知识,让学生在惊奇与愉快的学习生活中不仅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受到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环保教育。对学生作品予以肯定评价,采用开放评价,目的是让学生不断尝到美术学习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让学生多一点成就感,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品内涵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
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
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
牛头:德国法西斯
马;西班牙无辜百姓
课后反思:
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型:欣赏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三、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教材,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如各类艺术作品(实物、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部分学生亦可准备语言表演或肢体表演的节目。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导入。
1、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
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生活”
(三)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①映示国画作品《虾》(教材P4)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
②《虾》的艺术处理: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③《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最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2、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①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②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教材P4)
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③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④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⑤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
3、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美
凡高的油画作品的色彩美
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美
4、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图例:油画《父亲》(罗中立)、油画《泉》(俄)(普拉斯托夫)
表现性: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图例:油画《开花的苹果树》《灰色的树》《红树》(荷兰)(蒙得里安)、中国画《松魂》(吴冠中)
(四)其他艺术作品赏析。学生展示和分析生活中能反映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实例。
提示1:实例可以是美术作品,也可以是音乐、舞蹈、戏曲、影视作品,还可以是文学作品。
提示2:学生展示时,可出示实物,也可出示图片资料、音像资料,还可进行语言或肢体上的表演
(五)课堂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1、结合课件讲述名家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论述
“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毛泽东
2、师生共同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同时课件映示“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图”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3、映示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六)结束语: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到生活中去发现美,用我们的心去体验美,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美,然后---起享受美吧!
(七)课后拓展
一、写一篇相关主题的小评论
二、出一期相关主题的墙报
三、开一个相关主题的班会
课后反思:
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立体的表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对立体物象的表达方法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特别是透视的表达方法。
(2)、通过学生练习进一步讨论,使学生对透视的表达方法(成角)能做到基本掌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成角透视中的视点确定。
(2)、准确的描绘透视图中物象的结构。
三、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具准备:16开图画纸一张,HB铅笔、橡皮等。
2、教师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美丽动人的景色,富于生活气息的农家小院、层层叠叠的城市建筑、绿荫与鲜花簇拥的街道、峰峦起伏的风景等等,我们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表现生活中的动人的景色呢?下面就请有勇气的同学大胆的来抽取表现的题目,根据给出的元素把物象的空间关系表现好。
1.太阳、山、水、树
2.街道、两排树
3.氢气球、天空
4.6个人物在拍合影
(同学们想出了很多表现物象空间的方法,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物象空间?)
(二)、欣赏分析,掌握新知:
1.物象空间概念:指包含有具体事物形象的三维立体空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
例如:我们上课的教室就被称作室内空间;游戏、运动的草坪和操场通常又被称作室外空间。
2.运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出的物象空间显得清晰、简洁、美观,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教学进度表:
周次课题
1-2周《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1课时
3-4周《美术是个大家族》2课时
5-6周《小伙伴》2课时
7周《在校园中健康成长》2课时
8周《我们的风采》1课时
9周《有创意的字》1课时
10-11周《精美的报刊》2课时
12-13周《描绘我们的校园》2课时
14-15周《设计我们的校园》1课时
16周《实用又美观的日用产品》1课时
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
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活动: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
(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
(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3、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
教学反思
1、《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作品到底美在哪?
2、今后欣赏美术作品从哪几方面着眼?
设计思路
本设计为没有条件进行校园环境写生的老师准备,着重于校园人物形象的写生与训练,在简单复习人体比例结构知识后,给同学们介绍中国、外国人物写生技法,并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创造性,大胆探索自己的写生技巧,描绘身边的同学形象,提倡同学们合作学习,友爱相处,并可以延伸课题,进行一次表现校园文化生活的绘画创作练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人体比例的大体测量方法,正确运用于对人物的描绘。
2、学会观察人物的形态形象,并分析描绘。
3、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物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
教学重点
1、学生对人物结构的仔细观察和深入理解,对比例,动态,重心的掌握。
2、利用所理解的。知识进行大胆的构图,有创造性的表现。
教学难点
1、对铅笔速写技法的掌握和运用与大胆创新。
2、学生驾驭画面的能力,对对象的感受与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说一说在校园里能看到的小伙伴的姿态,用语言描写这些动态特征,并相互表演一下。
2、利用挂图指导学生以人体头长为单位,目测学生的身体比例以及各种姿态的大致比例。
3、用录像及多媒体配合介绍人体比例知识及人体动态的要点,掌握重心及动态线特征。
二、发展阶段
1、做人物临摹练习,也可以直接画照片,强调同学们表现的个人特色。中间也可欣赏名家人物写生作品,介绍名家画法。但提醒同学们不要模仿,要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为主。
2、由同学当模特进行静止状态的人物写生练习。注意比例,重心,对象的形象特征是否把握到,尽自己所能表现出伙伴的性格特征。
三、展示讲评
同学们互相交流,师生共同评价作业的优缺点,总结出通性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法。
四、课后拓展
随时做校园生活中的速写练 对家庭成员或社区人物进行写生练习,还可以尝试画一画运动中的人物。
标志设计
教材分析:
标志设计这节课属于综合课,不仅要进行标志的欣赏,还要进行标志的设计。由于学生对标志了解较少,缺乏热情,所以在上这节课时首先考虑提供什么样的信息给学生及如何呈现问题。在内容的选择上尽量选他们熟悉的标志,增强他们的熟悉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这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开发学生的思维,作出好的创意。所以为了解决这点我让学生参阅大量的成功标志案例,分析它们的独到之处,特别是设计是的巧妙构思。这个过程让学生自主分析用自己的知识最大限度的去了解标志,然后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设计标志。对于课上学生较好的作品及时加以展出、应用。以加强对学习成果的肯定,给他们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动力,培养他们的设计意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和欣赏各种标志,了解标志的意义特点、表现形式。
2、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独立的制作简单的标志。
教学重点: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及方法
教学难点:标志设计的创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㈠ 教师出示“肯德基”标志。(学生比较熟悉,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1、这是什么?
2、看到图形想到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这个图形代表了一个形象,代表了一个商品的品牌,我们通常把它
叫做商标,是标志的一种。此外,我们还看到“麦当劳”、李宁牌运动服及其他的商标。 ㈡、提问:除我们经常看到的商标外,你还看到或收集到什么标志?
学生参看自己收集的资料思考回答。
总结:交通标志、公益标志、企业标志?
二、新授
㈠、了解标志的含义及表现方法
1、提问:夏镇二中学校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学生思考回答,并解释含义。
总结:夏镇二中学校的标志有一定的含义,那是不是每个标志都有一定的意义呢?
2、请大家仔细观察教师收集的标志(教师挂出标志)然后告诉我
①这是什么标志?
②有什么含义?
③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板书。
名称
含义
表现手法
中国联通
综合
(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探究标志的含义及设计者的巧妙构思,从而触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㈡、了解标志的特点
1、让学生观察图例并提问:
①为什么“麦当劳”“肯德基”用我们现在所知的形象而不在上面画鸡腿、汉堡包的形象?
为什么李宁服装品牌上面不画李宁的形象而用拼音字母“L”的变形?
学生思考回答。
②为什么“麦当劳”要把“M”加一变形?李宁牌要把“L”加以变形?你觉得哪一种形象好看?
学生思考回答
③标志的主题和形象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板书:标志特点:简洁、优美、有一定的含义
㈢、了解标志设计的方法
这样简明、直观构思巧妙的标志是怎样设计出来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标志。 本校第六届校园艺术节设计标志。
第一步:构思立意选材
提问:第六届校园艺术节选取什么样的形象?
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可以根据艺术节的节目联想,可以从数字、文字方面考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面具艺术,认识面具的来历与演变,了解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的文化内涵。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上常用的手法。
2、能力目标:通过面具艺术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各小组合作,选用恰当材料,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多种技法,设计出平面或立体的面具,锻炼协作能力与培养互助精神;
举办面具表演活动,增进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分小组制作,让学生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通过表演感受面具独特艺术魅力,认识面具艺术对环境、气氛的烘托作用。
重点
1、从历史、民族、宗教、文化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的文化内涵。
2、对材料的理解(材料的色彩、肌理、材质特点)和材料的综合利用。
难点
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教学准备各种面具图片、实物;彩色卡纸、皱纹纸、瓦楞纸;及时贴、麻绳、毛线、羽毛等;颜料及着色工具(毛笔、水、调色盘);彩色笔、蜡笔;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方法
探究、辅导法等
板书设计
1、面具文化:
2、面具的类型、造型、色彩特点。
3、面具的技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想知道什么吗?(出示面具成品).
见过吗?----在哪见得?-----了解吗?-------做过吗?几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面具世界。
二、知识探讨
1、面具的功能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原始艺术,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一些原始部落头戴面具,挥动兵器驱鬼降魔。当时的人们认为面具可以赋予他们一种神的魔力。面积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原始的乐舞、仪式、巫术、图腾及民间的歌舞、社戏、戏曲、脸谱、面具舞会相互融洽、依存、渗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内涵和造型特点,特别是藏戏面具更具特色,因此面具作为民间艺术广泛流传。
2、面具的`现在
如今,古老的面具艺术正向现代文明走来,从“神”的文化圈里跳出,步入一个多元、文明的“人”的精神世界。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旅游,从民间艺人、旅游商品店那里购买面具,作为自己家里的装饰品,欣赏面具的雕刻技艺。
如课文24页藏戏面具——它的制作非常讲究。在皮革上裱蓝底花缎,蓝色是勇敢和正义的象征;轮廓嵌贝壳、玛瑙和绿松石,面具大额头正中是太阳和月亮,两耳垂有流苏,整个面具光彩夺目。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自己设计制作充满现代感的面具,揭开面具神秘的面纱,体验面具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喜悦。如课文25页就有我们同龄人设计的面具:彩纸、皱纹纸等做成的萝卜娃娃,有各种五彩颜料彩绘制成的五彩面具。
好!通过我们欣赏了这么多优美的面具文化,下面我们来总结下面具设计思路有哪几种、造型与色彩的特点。
3、面具设计思路的种类、造型与色彩的特点。
种类:人物、也可以选择动物或者植物的形象。
造型:
师:面具通过对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人物的性格和塑造。如表现人物的凶猛、威武、滑稽、忠诚等。
师:通过对五官的哪些地方进行刻画的?
生:眉毛、鼻子、眼睛、牙齿进行刻画,呈现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形象,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的美感。与我们实际看到不一样。而是非常的?神态夸张!
色彩:色彩强烈、艳丽、装饰感强。
4、最后我们看一下面具制作要求:
技法:剪刻折、彩绘、粘贴、穿编综合运用
(1)根据构思剪刻眼睛,
(2)剪刻粘,成半立体面具
(3)彩绘图案,剪粘彩色纸片、毛线、玻璃绳等,
(4)贴鼻子、嘴巴。
三、课堂作业--面具的设计制作
教师:在过一个月左右,就是新年了啊,我们可以举办一个新年假面舞会祝贺我们的新年,祝贺我们的成长,怎么样?
题目一:以小组为单位为新年假面舞会制作一个生动的面具。
题目二: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部影视片或语文(哈利波特、西游记等)、英语、历史课文设计制作一组面具。并佩戴面具表演一段对白。
以上题目每小组任选一题。
要求:
1、充分利用所带材料的质地、色彩和肌理,大胆设计,使面具造型新颖别致,色彩艳丽,神态夸张。技法:剪刻折、彩绘、粘贴、穿编综合运用。
2、各小组合作完成,
各小组相互看看准备的材料,参考面具图片及实物,确定自己要制作的面具造型;讨论制作步骤;分工合作制作面具。
五、作品展示
形式一:新年假面舞会。
欢快音乐;新年好
教师:请同学们戴上自己的面具,站在自己的位置边,唱起歌、跳起欢快的舞蹈,让我们尽情享受面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形式二:选择一部影视片或语文(哈利波特、西游记等)、英语、历史课文的一段故事情节。并佩戴面具表演一段对白。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勉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面具演出很精彩!今后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灵动的双手使色彩飞翔,制作出最美、最有个性的面具,使面具这一古老艺术品得以发扬光大,使我们的生活更快乐。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
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
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格尔尼卡牛头:德国法西斯马;西班牙无辜百姓课后反思:
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型:欣赏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三、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教材,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如各类艺术作品(实物、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部分学生亦可准备语言表演或肢体表演的节目。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导入。
1、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生活"
(三)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①映示国画作品《虾》(教材P4)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
②《虾》的艺术处理: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③《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最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
一、写一篇相关主题的小评论
二、出一期相关主题的墙报
三、开一个相关主题的班会
课后反思:
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立体的表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对立体物象的表达方法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特别是透视的表达方法。
(2)通过学生练习进一步讨论,使学生对透视的表达方法(成角)能做到基本掌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成角透视中的视点确定。
(2)准确的描绘透视图中物象的结构。
三、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具准备:16开图画纸一张,HB铅笔、橡皮等。
2、教师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美丽动人的景色,富于生活气息的农家小院、层层叠叠的城市建筑、绿荫与鲜花簇拥的街道、峰峦起伏的风景等等,我们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表现生活中的动人的景色呢?下面就请有勇气的同学大胆的来抽取表现的题目,根据给出的元素把物象的空间关系表现好。
1、太阳、山、水、树
2、街道、两排树
3、氢气球、天空
4、6个人物在拍合影
(同学们想出了很多表现物象空间的。方法,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物象空间?)
(二)欣赏分析,掌握新知:
1、物象空间概念:指包含有具体事物形象的三维立体空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
例如:我们上课的教室就被称作室内空间;游戏、运动的草坪和操场通常又被称作室外空间。
2、运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出的物象空间显得清晰、简洁、美观,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一、教材分析
教材(我的故事)按照国家美术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设置,依据课程标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基本理念,本单元(我的故事)选择学生喜爱、熟悉的卡通艺术展开教学。
在现代生活中,卡通已成为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一种流行的大众文化。它以其鲜明的主题、典型的形象、幽默风趣的造型、简洁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生活,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与能力的考虑,本单元主要学习用卡通艺术形式来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描绘、我”的故事。卡通在这里是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具有通过用形象语言反映生活,抒发和传达作者的情感观念的作用。
本单元教学,主要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卡通的特点、表现手法和特殊语言,不能变成纯粹的卡通画表现技法的学习。
本课设置了两个学习活动,从说故事、看卡通、谈卡通,到画卡通,强化卡通与生活、卡通与文学的联系。
“活动一”安排学生说故事,了解卡通画表现手法并尝试练习,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卡通艺术,为“活动二”卡通故事的创作绘制奠定基础。教材安排“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卡通画导入,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对教学的开展有很强的启示性。教材选用了《大闹天宫》、《米老鼠和唐老鸭》和《花木兰》等中外卡通片图片,具有典型代表性,有意识帮助学生理解中外卡通文化差异,把卡通学习提升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引导学生的审美倾向。教材根据学生发展选用了卡通表现手法的图例,从卡通表现的特殊符号、服装、表情、动作等方面予以提示。学生通过卡通技法的学习,加强运用卡通手法记录生活的愿望。教材中选择的学生作业在形式、表现技法上有所区别,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和美术学习实际水平的作业,特别是对构思、趣味有所侧重,为教学评价的开展提供依据。
评价建议一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交流互动,对学生作业的构思、个性、情趣等方面提出要求。
资料库和学习大空间中,对“卡通”作出解释,对《大闹天宫》这部具有特殊意义的卡通片作了必要说明,还附有经典卡通片主要卡通形象的图片,卡通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为学习提供一定资料。教材还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建议学生尝试用卡通表现童话、寓言故事,为继续学习提供思路。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了解卡通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认识其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
学生能叙说故事并大胆尝试运用卡通手法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学生能在协作的学习中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思路
教材提供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卡通画,明确了本课教学主题和学习任务,教学中可以采用这种形式导入。
配合学习活动的展开,选用相关图片,对卡通画中特殊符号、表情、动作等方面的表现都附有形象的图释,帮助学生了解卡通画的表现特点,对学生学画卡通提供技术支持。
学生作业范例的选择注意形式的变化,既有单个的卡通形象,也有卡通连环画,以供学生参考,例如手法处理上运用剪贴和手绘形式,绘制工具使用铅笔、钢笔、彩色铅笔等。
教师课前应做调查工作,了解学生喜欢的、目前流行的卡通影片、卡通故事书和卡通形象,并且了解学生的审美倾向,以利于教学。学生也要安排准备卡通相关资料、绘制工具等。
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教师予以指导。“活动二”可以组织学生以合作形式创作,一方面考虑个人在课时内完成作业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考虑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的培养。
课前引导学生通过上网、购书、找图片、去图书馆查阅临摹等途径收集卡通资料。整个教学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教学过程可设计为“讲故事——看卡通——说卡通——画卡通”。
教学以讲故事进入,教师引导学生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为卡通画创作准备素材。这个故事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听说的,甚至是历史故事,科学幻想故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鼓励下在讲台前讲故事,教师掌握时间导入新课。
接下来卡通艺术的学习从欣赏入手。可以引导学生交流、欣赏准备的相关资料,也可以播放中外经典有代表性、学生喜欢的卡通片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卡通片片段注意情节的相对完整。学生根据已有认识畅谈对卡通的理解,从卡通的题材、人物特征、语言特点等多方面展开讨论。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认识卡通与时代、民族、科技、经济、文化的联系。
对卡通形成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入卡通表现手法的学 学生分析卡通采用的特殊符号、表情、服装、动作、场景等方面问题,通过欣赏、讨论、表演、演示等多种方式加强认识。例如:卡通中特殊符号的运用能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状态,学生可用分析归纳以及上台演示等方式,帮助其丰富卡通画表现手法;表情、动作在卡通画中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为让学生感受明显,可以安排学生上台表演生活中的表情、动作,与卡通形象的表情、动作对比,加强学生感受,促使学生在画卡通中积极使用夸张的手法,以达到强烈的效果;卡通画中的场景表现能达到渲染气氛、烘托主体物的目的,可以利用课件对同一主体物进行变换场景的处理,感受场景的作用。
学生在表现手法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安排其做卡通画的尝试练 此学习活动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充分肯定其创造性的表现。画卡通故事是本课的重要环节,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分工协作,积极完善故事情节,确定主要人物的造型,完成动作设计等。最后学生展示作业,师生互动开展教学评价。
学生作业评价方式采取学生自评、同学间互评和老师点评的方式。评价时不仅看画面效果、造型能力、表现技巧,更应注重构思的独创性、画面的趣味性。评价要重结果,但更要重过程,诸如学习的兴趣,参与的热情,团结互助的精神,热爱生活的情感等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四、教学选择
本单元建议用两课时。教学过程还可以设计为“说卡通——看卡通——讲故事——画卡通”,也可以按“看卡通——说卡通——讲故事——画故事”等步骤组织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教材活动一设置了动手练习,主要针对卡通画中特殊符号的运用,如果教学需要,可以尝试设计卡通形象,画出草图,为活动二画卡通故事作准备。活动二中设置不同难度层次的学习内容,以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教师根据学生水平选择活动内容,要求设计一个卡通形象或运用卡通形象和符号加工图片都可以,而画卡通故事可延伸到课外。
五、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本课围绕卡通艺术这一主题,安排谈卡通、画卡通的学习活动教材的文字说明和图片资料根据学习活动的开展而设置,教师应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对教材中提供的材料作合理取舍。为保证教学效果,对教材中没有的资料但又是教学必需,应作补充。资料要符合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需要,且能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的审美倾向,避免低级趣味。
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卡通虽深受学生喜爱,但仍应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努力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积极尝试。教室里可以张贴各种卡通画,教师自己可以装扮成卡通博士,教师的语言应简洁生动,或者安排学生装扮成卡通形象,主持教学。
建议教室里创造工作环境,桌椅模拟工作台按组拼放,或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学生围工作台坐好,工作台上摆放工具,如卡通书、卡通图片、画卡通的工具等。学生以卡通创作小组的形式进入工作状态。不同的小组都各自命名,作出标志放好。小组选出编导、设计总监、创作人员,大家分工协作,从说故事、写故事、设计卡通形象,到故事的筛选、卡通形象的修改再创造等等一系列程序都应规范,、学生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利用收集的资料中接近自己构思的形象加以改造,还可以采用剪贴的形式,把合适的卡通资料作适当处理,例如利用已有的卡通风景画作背景,卡通人物绘制后剪贴,或绘制背景,把适宜的卡通形象资料剪贴好,还可以配上简洁的文字以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能够了解和感受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表现春天的常用色彩。
2、情感性目标:感受利用各种媒材,大胆表现所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能力性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识别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和记忆色彩,能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并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难点:表现方法的运用以及整体色彩的把握及创新表现。
课前准备:
教师:电脑设备、各种颜色彩纸、工具材料、板刷。
学生:彩笔、各色彩纸、水粉色、有关春天色彩的图片材料。
教学设计:
1、游戏导入。
(1)教师说: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你可以跟着音乐唱起来也可以动起来。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吗?《春天在哪里?》。
(2)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原有的自然界的体验产生回忆,启发学生的想象。
2、展示图片。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天的画面。
(2)学生观察、记忆、想象,感受春天的色彩。
3、交流。
(1)教师说:同学们,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一下春天。
(2)教师启发学生除了绘画方法还可以通过音乐、诗歌、舞蹈等多种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春天,并组织学生讨论。
4、欣赏感受。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用不同方法表现的春天的色彩。
(2)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在我们的绘画作品中点、线、面是美术的`最基本的语言,有了它们,我们的作品就更加丰富多彩了。
5、学生创作。
(1)将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合作,根据他们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学生作品,并进行评价。
6、课后拓展。
课后试着画画荷花的色彩归纳。
第1课在美术世界中遨
课题: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教学目标 :
知识点: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
能力点: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
情感目标:不断更新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分析美术作品的制作材料
教学难点:能独立地、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解决方法:针对重点, 难点运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大量的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
教学用具;资料、课本、光盘、图片
教学方法:探究式、自主学习等
板书设计: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一。美术的分类
1. 绘画2.雕塑3工艺4.建筑5.现代艺术
二。分类的原因——原材料的不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批注教师放映幻灯
教师引导 听取学生讨论意见
一:课前准备:把图片、资料准备好
二:上课过程
1.问题:同学们以前都看到过那些种类的
美术作品?
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置身于美术作品中的氛围引发学习兴趣。
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
(1)不同画种的效果看出不同的材质具体分析教材中的范图材质的不同。将《父亲》和《秋瑾》对照,同是人物画,他们有何不同?
(可从光线、色彩、立体感等方面对照)
2.自学:解决美术作品的分类原因是什么?
美术因材质的不同分为以下种类: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及现代艺术。
绘画按材质分为:
油画?油画颜料、油画布,
中国画?纸、墨、笔、砚,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资料图片并讨论,发言。
学生结合手中的资料和教师发的资料自主学习。
通过讨论加深对作品分类的理解。
在自学的过程中,使其明白美术作品属于那一类别
听取学生讨论意见
教师展示一些绘画实物。
教师展示作品
评价总评
版画?石版画、木刻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水彩、素描等。
雕塑分为:浮雕和圆雕
固体材料
工艺:传统工艺?铜、木、石、陶、布、丝、琉璃
现代工艺?塑料、不锈钢、聚合材料、光导纤维等。
建筑:古代?石、木、瓦
现代?水泥、钢材、玻璃、铝合金等
现代艺术:金属、废弃物、灯光等。
教师给学生传看一些画种的材料实物,增强直观感受。
三。练习
曼陀铃和吉他 素描
玉兰黄鹂 雕塑
磨镰刀 油画
血衣 国画
山东长清灵岩寺罗汉像 版画
评价
总评:在美术世界里绘画种类的不同,根本是源与材料的不同。但不论是何种质地的材料都能反映出艺术家的真实的思想感情。
自学:学生结合手中
的资料和教师发的资料
自主学习
学生感受实物
观察并发言
观察并发言
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解艺术材料不是随便选择的。
小结 表扬积极发言的同学及表现突出的小组
课后记
附:相关资料
法国修建凯旋门的原因:由于发生法奥战事,法国势力弱,国王又禁止人民反击在内外压力下,不屈得法国人民到处成立起义队勇敢保卫巴黎两万名志愿军开赴前线与奥国侵略着战斗,马赛人高唱〈马赛进行曲〉挺进。9月22日宣布成立法兰西为“共和国”国王路易十六后被处死。法国雕塑家吕德,在这件雕塑作品中热情歌颂了法兰西人民的革命热情和战斗精神。作品中只有七个人,却给人以浩浩荡荡的千军万马之感。
亨利-摩尔?1898~1986 英国现代雕塑家,矿工的儿子。年轻时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早期作品特征有古拙、沉稳、充满生命力。后期发展出两种技法:一种是在实体中挖出空洞,以显露内在的形体,另一种汇集不同的形体来组成一件作品。在我国举办展览引起轰动。反响强烈。
罗中立:油画家四川美院教授。
秦始皇兵马俑:
位于陕西临潼下河村,目前挖掘出三个坑,面积有两万多平米内有兵佣数千件陶佣马佣战车千多件,青铜器万件。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第二、三课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
第二、三课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方法
【课 型】 造型·表现
【课 时】 二课时
【教材分析】“美术学科要给学生奠定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继续学习和发展之基础的美术能力”,“手绘线条图像”是最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切入点,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重视基础,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将会使更多的学生热爱美术,走近美术。同时,它还使学生在充满情意性的学生中,增强自信、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本课是新教材精神和理念改革的一种体现,有别于以往素描等过于专业的美术基础知识� 通过对手绘线条图像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在叙事、说明交流以及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等方面的功能和用途,既重视了学科间的综合,又不失美术学科特征。
【教学内容和目标】
1、显性内容和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地去表达物象,并能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隐性内容和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 点】 对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体会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培养、发展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
【难 点】 能迅速、大胆有个性地对物象特征的把握和表达。能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手法,对复杂的物象综合处理,抓住关键,创造性的表达。
【教具准备】 课件,范作,常见产品安装说明图,茶杯等实物。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第二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以电影《李双双》中,李双双在门上画图,说明钥匙、孩子寄存处的事例为例,引起学生兴趣,说明手绘线条图像的存在性、实效性和大众性,解除学生思想压力。或创设某一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手绘线条图像的方法解决,并找一学生上台板画,师生评析后,教师说明“作用”,得出“第三语言”的结论,引入新课。
二、教学活动
●设问思索:
师:提问,哪些地方接触过手绘线条图像?
生:回答。
师:出示各种图片,
生:分析各自内容和作用。
师:总结手绘线条图像“可视性强”,“快速方便”等特点。
●欣赏、明确知识
师:引导学生观赏教材中和课件中的图例,初步认识手绘线条图像的普遍存在。出示《贺兰山岩画》、“儿童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让一生读教材中的第一段文字,知其伴随人类的成长而发展,且早于文字的产生,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能用到。
生:读教材第二段,讨论回答,
师:板书小标题。
功能: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事等。
地位:人类的第三语言(除口语、文字外的)
实用性: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受工具技法约束。
应用范围广:示意图、路线图、交流图,教学板画图、地质地貌图、侦察图、布置图、叙事图、说明图、美术专业创作等。
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产品安装说明图、使用说明图等实例,让学生观赏,进一步认识其重要性,加深学习兴趣。
●热身练习
让学生根据个人程度,按“建议”中要求,或自选内容,也可临摹,感受手绘线条图像的乐趣。
评价
展示观赏优秀学生作品,先由学生评价,再由教师总结,指出不足的地方,并即时示范,或与范作对比。
三、学生练习,作业
根据“学习建议”要求或以上热身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习有针对性的练习。教师可根据学习的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创设情境,规定时间,并让学生彩用游戏、竞赛等多种手段进行。
四、作业评析
选择较典型的作业收交。从表达明确、大胆果断、生动流畅、有创造力、新颖独特等方面进行评析。适时鼓励,少作横向比较。
五、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使我们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和用途,知其是人类除语言、文字之外的“第三语言”,简便易行,用途十分广泛。
已能用手绘线条图像的形式对事物进行简练的描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及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了基础。
六、布置下节任务,师生问好,下课。
第二课时(第三课)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所学内容,教师提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描绘,师生评议,教师概括总结,指出不足,并修改指正,说明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虽简单自由,但也是有一定方法可循的。引入新课。
二、教学活动:
●明知识法
1、特征的表达
师:随手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暖水瓶,同时展示一个暖水瓶实物,同学生一起观察分析其结构,用几何分解的方法,概括其基本结构,说出组成要件,分析哪是必需有的,哪是可有可无的(如提系),
生:欣赏教材中的范作。
师:说明,在对物像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找出能表现基本特征的形状,然后再去明确地表达。随即板书表达步骤:
“观察——理解——表现”
2、动感的表达
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去讨论。如流水该如何表现?静止的汽车和行弛的汽车应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表现?
生:几个学生到黑板试画。
师:带动学生一起评价分析。
师:画“一杯热水”,说明表达的关键是强调“热”这一概念,但线条的形式可是多样的。引导学生赏析教材中范作,明确这一问题。
师:展示有关范作,边演示边总结:
在表现人的情绪、流水、闪电、光、雨、火等有动感的物象时,要使用有象征意义的线条,运用一些特定的技法去表现。
3、过程的表达
观赏教材中“尺蠖幼虫的爬行”示意图,并展示有关“过程表达的图片。
师:说明动物的爬行、运动,机器的运转等都有一个周期性循环的过程。路线图、过程图等都有其独特规律,可用指导线、箭头、排列等方法表现,只有认真观察、分析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4、内容的表达
回看上节教材中《小客厅布置图》等插图,再看本节《少年科技城》和“学生一天的生活”插图。
师:讲述“内容”的表达,是用途最广泛的、综合性的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内容,绘制时应综合、全面考虑。
●热身练习
师:创设情境或布罩练习题目,如描述、记录、说明等。
生:作有针对性的练习,也可根据上述所讲,任意作“特征”、“动感”、“过程”、“内容”等某一专题的表达。
师:巡视指导,遇到问题,及时指正解决。
三、学生作业
⑴、依据教材中“学习建议”,选其中一题,分组竞赛,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黑板上绘画。
⑵、创设情境,规定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⑶、出一个需多幅完成的题目,学生每组分配一幅内容,最后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画。
四、作品展评、小结
各组选派代表作品参加展览,评出优劣,将大家联合完成的作品,按顺序在黑板上展出。教师从学生不同潜质出发,对学生作业做形成性评价,一般不做横向比较。
教师指出,通过学习,基本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与用途,并掌握了一些表达的方法,学会了用简单的手绘线条图像与同学进行简单的交流,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基础。
五、师生礼仪,下课。
第4课生动的小泥人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第5课 雕塑自己的形象
第5课雕塑自己的形象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人的长相的差别所在,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人的长相,感知自我。并表现出内心到外形特点的我。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人物五官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用各种手法表现出特征更突出、深刻的自我。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出一些五官比较有特色的人物图像。每人带一面小镜子、图画纸、铅笔、橡皮。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的脸都是一张无声的介绍信,传达了我们的面部特征和一些内在信息。
特别处于青春期的你们,更在意自己的脸,因为它代表了自己个性的形象。你能准确的说出自己的特点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长得各不相同呢?板书标题:“认识我们的脸”。
新授
经过同学们的观察与讨论,我们得知,五官以及脸型、发型是区分人与人差别的主要部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些关于“相貌”的知识。(课件展示:发型、脸型、眉、目、鼻、口、耳)
(一)头发是我们头上的一片茂密的森林,它不但反映性别,还表现出人的某些爱好,性格。 讨论总结:长发、短发、直发、卷发、传统发型、新潮发型……,反映出潇洒、直率、古典、时尚等个性。
(二)脸的形状对一个人的长相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脸基本上是卵圆形,但仔细分析又各有特点,找几个脸形有特点的同学分析,如方形脸、圆形脸、瓜子脸。老师可用八个字来概括每个人的脸“田国目用,甲申由风”。请同学们用小镜对照自己的脸形,找出自己更靠近哪一种?
(三) 眉毛是我们脸上的一道天然屏障,脸上浓重的一笔。眉毛又是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观察并讨论。长眉、短眉、浓眉、淡眉、平眉、上挑眉、下垂眉……等
(四)眼睛像是什么呢?眼镜是心灵的窗子,人的丰富的感情世界都靠这扇窗子来展示。看看自己的眼,杏眼、吊眼、垂眼、平眼、细眼、眯眯眼……你是哪一种?
(五)鼻子又像什么呢?——“脸上挺拔的山峰”。看看、摸摸自己的鼻子,它是什么样子? 高鼻、塌鼻、瘦鼻、肥鼻、长鼻、短鼻、勾鼻等等
(六)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自己的唇形,有平嘴、大嘴、小嘴、上厚嘴、下厚嘴……无论那种嘴,老师都希望它的嘴角永远是向上提的,因为这说明我们永远在微笑。微笑的姿态永远是最美的!
(七)我们的头上还有一对永远也不能见面的“双胞胎兄弟”——耳朵,它也有长短、厚薄、大小之分。
以上我们了解了自己的脸,怎样去表现才让人过目不望,印象深刻?先看看冯小刚、陈佩斯、宋丹丹的相片,每看一位都让学生讲出他(她)的五官特征、脸型及发型特征,讲完后再让学生看明星的漫画像,通过漫画像证实学生分析的正确与否。
讨论如何表现人的特征:一、夸张的手法,将特征因素适当加强,例如嘴大是一特点,就适当将画中嘴的尺寸比实际还大。二、用突出的手法,增强特征部分的对比强度和刻画力度,或用削弱非特征部分强度的方法,突出特点,也就是要有主次之分,不处处夸大。比如重点刻画有特点的眼睛,削弱非特征的耳朵。
三、布置作业:
利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脸形、发型特点,并结合自己的性格,从不同角度选一自我感觉最美、最酷的造型,可结合漫画的表现手法,为自己画一张生动的画像。此时教师在教室巡视,帮助一些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并进行造型的辅导。
四、小结:
用展览的形式将学生作品共同分享,体会是否挖掘了内心的情感和突出了自己的外形特征。
通过这一节课的设计,我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能量是巨大的,他们会去主动地联系自己,学习效果便十分明显。教与学真的是需要花一番工夫去研究的,不能把全部的知识都通过教师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
第6课未来的我
未来的我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学习,发掘学生思想深处蕴藏的个性思维方式和艺术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整合手段,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主动参与、抒发情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美术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削弱既往由于基础、能力等因素形成的差异,主张学生彰显个性,以突出自我、易于表现、快乐�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在于教师要有较高水准的示范、启发和点拨,造就学生创意思维如泉涌,只要是学生想到的内容都可以是创作之源。另外,合理地、恰如其分地选择和搭配素材,也是获得意想不到效果的关键。不过,这个过程是要循序渐进,要避免学生急于求成的焦躁心态。
(二)教学难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前素材的收集,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照片和插图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是计算机操作技法的传授,教师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最基本、最实用且效果明显的图像处理方法。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创作用图像素材,录入软盘。教师也可用扫描仪、数码相机集中采集,并图像文件输入硬盘下为教学而专门建立的子目录。
(二)教学器材准备学生创作用电脑,是装备有局域网的网络教室,学生能够相互访问,也可登陆教师提供的资源站点,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讨论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可使用《超越现实、实现自我》教学课件进行示范讲解。课前要按照操作提示进行安装和调试。(分辨率为800×600dpi)
(四)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图(在尚不完全具备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学校,下列图形可按步骤排列为板书设计,并依次标注序号。)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美术教材13册中第6节《未来的我》一直是学生特别关注的热点。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这节课也融合了两个学科的教学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提携,这就奠定了很好学习基础和条件。建议将课业标题提升为《超越现实、实现自我》,打破教材中仅限于“理想”范畴的局限,只要是学生良好的愿望,都可以参与课堂实践,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更贴切,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在教学设计中,首要任务是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课件是本课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带给学生是直观、生动、形象和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我们将课件大致划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魂牵梦绕”、“惊奇感受”、“意想不到”和“原来如此”。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进教学环节之中,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由于课件中引用学生熟知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化娱乐的相关内容,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更在课件中出现了童话世界、科幻探索、璀璨明星(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甚至是学生意想不到自己的形象也出现在“梦境”当中,自然是兴趣盎然。
设问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美丽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课件演示:你梦想着有一天学业有成,头顶博士帽、手持毕业证书站在同学们面前;你曾在梦中穿上威武的军装,庄重地敬上一个军礼;或许你想驾驶属于自己的豪华跑车周游世界;或许� 学生为“实现自我”就会认真地听讲识记,渴望尽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落实和创新部分。但前提是要克服计算机操作实际水平和想象力发挥的局限,为此,将学生划分为实践组,可以互相学习、讨论。以组为单位发挥群体优势,发挥一部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熟练的电脑操作技巧,带动其他学生共同完成艺术创作。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情景,进行创意(设计方案)并寻找合适素材,以美术创作的形式回答上面的问题,注意,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不能把制作技巧作为的评价标准,应尊重和保护学生个性发挥,创作手段不要过分强调一致,使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完成作业。然后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鼓励一些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在没有电脑创作的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教学。教师讲解、创作方法和学生作业安排略有变化,评价标准以衡量学生创意水� (由教师灵活掌握)
实践的主要手段或说是创作途径,是将学生自己的头像进行选择剪切,然后粘贴入已经过处理的主画面中,可自由组合、拼接。从最后作品效果说,构思巧妙、“天衣无缝”是最完美的作业。在教学评价中,我们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评价标准,把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能力和探究性学 评价的目的旨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多级式评价标准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五、教学点评
教学效果总体是令人满意的,学生的学习美术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一部分学生作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教学课件中尚存缺陷,如在“魂牵梦绕”中,为学生展示的画面需要不断打开/关闭窗口,容易造成学生认知体验和思维过程的中断,也耽误教学时间。为此,在改版课件中“多彩梦幻”是以电影逐帧放映的方式呈现的,既缩短了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部分教学设计内容由于不符合学生的情趣,如学生关注的明星是新鲜而短暂的,他们的形象和观念是不断受到新鲜事物冲击的,如果我们没有与学生的新观念、新思维同步,这节课就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从理论角度讲,就是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还要提供给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浮雕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工具,掌握磨、刻、铲、雕等基本技能。
2、学会用草图表达创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讲解演示基本技法,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操作技法,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操作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技法。
难点:教给学生雕的技法,在石膏上如何表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石膏板、砂纸、木刻刀、牙刷。
三、技法介绍及尝试:
1、教师讲解演示基本技法,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操作技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操作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技法。
2、落实“铲”这一教学难点,刀口要放平,逐层铲去背景,用力平稳,深浅均匀,不要停留在局部,以防背景产生高低不平的现象。
3、操作时注意安全,刻下的石膏粉倒在垫底的废纸里,不要用嘴吹,以防飞入眼睛
3、知识要点:
1、图案设计稿子(动物浮雕)要点:用明暗把图形的层次关系表现出来,低点画暗、高点留白,这样有助于我们在刻制浮雕前对哪些地方应去掉做到心中有数。设计时应尽量避免透视和形象的重量,以便最后制作出完整的形象。
2、刻制步骤:起形---开荒---立位---粗刻---细刻---调整与修饰
3、学生练习:
本节课完成任务:起形---开荒---立位
4、教师巡视辅导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欣赏星空,感受星空的美丽;了解星空的有关知识;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2、用各种表现手段从美学的角度去创造星空。
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生活的情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讨论、表达等活动。
教学重点:
从审美的角度欣赏星空;善于探究,善于表现以及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创造性地表现星空。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寻找有关星空的知识和有趣的故事。
学具:
水彩,油画颜料,常用笔具,纸等。
组织教学: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然后开始进入教学。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6课内容,美丽的星空。(出示图片)教师:我们来欣赏一幅照片,(深蓝色的天空,星光灿烂,点点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天幕上,闪闪地发着光)师:这时候的夜空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美丽、寂静、旷阔、神秘……
展示新课教学:
教师:神秘而美丽的星空,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你们有没有细心的同学观察过?美丽的星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由学生思考交流星空的知识)
师:(小结)当然,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我希望同学们以后在的学习生活中多多关注。
师:星河留给我们太多的美丽,大家一起来谈谈星空的美丽吧。(由学生交流,在交流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善于表现以及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情感)教师小结:各种形态的行星、闪烁的星星、一掠而过的彗星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图片,使我们感受到星空的美丽,那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通过什么手段取得的呢?学生:天文望远镜、人造卫星等……教师:是啊,人们利用这些现代高科技手段,获取了大量丰富的视觉形象,激发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的灵感,可以说现代艺术离不开科学科,学为艺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学生理解现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教师:星空美丽而神秘,如果把它表现出来,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了解了星空,鉴赏了星空,想不想自己来创造一幅表现美丽星空的作品呢?
学生做画,(表现方法不限)教师巡视指导。
点评学生作品。
总结:
同学们,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多观察,多想象,多动手,我们就会创造出许多的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你们的手让美永远留在我们的身边。
1、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根据对作品的喜好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类收集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上网查阅,了解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发展过程;艺术家的生平、艺术风格、代表作品、逸闻趣事等。
2、教学过程
①出示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作品,引导学生在欣赏画面内容的同时思考“对于美术作品的分析应从哪些方面人手”。
②学生分组讨论美术作品的不同内容,各组可将自己讨论的结果公布交流。学生的分析结果比较琐碎,可在教师的提示下,将不同的分析内容进行分门别类,概括出对美术作品分析的几个方面,如美术常识、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等。
③根据前一活动的研究结果,结合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各小组选择一件感兴趣的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活动,了解其美术常识、感受其艺术特色,并体会其思想内涵。各组在分析活动结束后,可选派代表,以艺术鉴赏家的'身份对艺术作品从各方面进行综合的评述,展示备组对本单元绘画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3、拓展延伸
①思考“对艺术品进行系统全面分析,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②调查了解外国风景画、静景物画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价值和人们对此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