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朋友》讲述了一个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是同学们喜欢的课文类型,既然同学们有兴趣,那我们应该怎么把这一课上好呢?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发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动脑、动心、动情。本课教学设计从教材特点出发,从学生的阅读心理出发,将教材作三度呈现的处理,试图让学生的感悟逐步深入,情感逐步提升,最后达到刻骨铭心的教学效果。另外,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应是语言文字。本课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的品质都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当中。因此,本教学设计力图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在个性化的读中有所感悟,在形式多样的读中有所积累,采取从扶到放,直到学生独立的方式展开教学。如第一句:“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让学生找出之后,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再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句,然后再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句子所蕴含的感情,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之后学生的感悟自然就深了,交流起来也就更充分、更全面了。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逐渐深入地体会阮恒的 “勇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阮恒对朋友的忠诚和无私,体会“朋友”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生活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有人说过“朋友是一种财富,”有的歌曲中唱到“朋友多了路好走。”你是怎么看待“朋友”这个词的呢?
学生谈对“朋友”一词的理解。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会对“朋友”一词有新的理解。这是一则令人感动的小故事,我知道你们课文已经读得很流利,对课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谁来用比较简单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回答。
师:主人公名字叫阮恒,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精读课文,体验阮恒“忍痛”之“勇敢”。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仔细地读课文,找一找从阮恒的哪些动作和神情可以感受到他的勇敢,画下来,用心感受,并动情地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师:把你的感动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可以说,也可以读。
4、师:大家学的真认真,现在请把你的发现和大家分享吧!
5、全班交流。
①“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a、你从哪儿体会到他的勇敢?
b、小阮恒为什么颤抖地举起手来,又把手放下,但最后为什么又举起手来?
c、 如果你是小阮恒,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d、 阮恒刚开始是犹豫的,但他最后还是坚决地举起了自己的手,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软恒的犹豫和坚决吗?
学生个人读、评价读、挑战读。
e、一片沉默,但却有一只小手颤抖却坚决地举了起来,多令人感动的场面呀!齐读这句话。
②“过了一会儿,他忽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了脸”。
a、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勇敢?
b、哪些词告诉你他想哭?理解“啜泣”。
c、为什么“捂住脸”?
d、想哭却要努力控制,这对一个孩子来说,多不容易啊!一起读。
③“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a、“呜咽”是一种怎样的哭?和“啜泣”相比呢?
b、引导学生从“试图掩盖痛苦”感受阮恒的勇敢。
c、这就是勇敢啊,请你用朗读来表达。
④“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a、你从哪里感受到他的勇敢?
b、从哪里读懂“竭力制止”?
c、谁能把“竭力”的样子表达地更好?
d、连起来轻声读读这段话,体会体会阮恒的勇敢。
三、悟读课文,体会“舍生”之勇敢。
1、同学们,对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输血是疼痛的,是可怕的,所以阮恒他——啜泣,他——呜咽,他——哭泣,但他却一直勇敢地在控制自己的害怕,掩盖自己的痛苦。可是,你知道吗?他啜泣,他呜咽,他哭泣,不仅仅是因为疼痛啊。其实,课文还有一段。轻轻地反复地用心地读读这段话,相信你对阮恒的勇敢会有新的认识!
出示课文结尾一,自由朗读。
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哪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2、你想说什么?
学生回答。
3、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读读那些曾经打动你的句子吧,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
4、一起来感受阮恒,感受他的勇敢。(出示课文文字,配乐引读)
5、看哪,孩子们,他在颤抖地举起手的时候,就以为——,
他在躺到草垫子上的时候,也以为——,
当针扎进他血管的时候,他还以为——
当鲜血汩汩外流的时候,他更以为——
6、死亡的恐惧越来越深,但阮恒却一直在克制,在掩盖!孩子们,这是一份怎样的勇敢啊!这是一份连生命都可以舍弃的勇敢
假如你是那位医生,你亲眼目睹了这样感人的场景,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对周围的人说这句话?(示结尾一)
是的,假如我是医生,我要郑重地对周围的人说——
假如我是医生,我要激动地对更多的人说——
假如我是医生,我要把阮恒牢牢刻在心里,我这样轻轻地对自己说——
四、品读,感悟“朋友”之涵义。
1、敢于放弃自己的生命,去换得别人的生命,这份勇敢让所有的人为之动容,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么做呢?是一种怎样巨大的力量使他如此勇敢呢?想知道吗?其实呀,课文还有一段呢。(出示课文结尾二,师配乐朗诵)
2、没有高大伟岸的理由,没有滔滔不绝的回答,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他是我的朋友。
因为他是我的朋友,所以我——
因为他是我的朋友,所以我——
此时,肯定有两个字在你们心中像花儿一样粲然开放,像树一样落地生根,那就是——友情(朋友、友谊)
是的,生命虽然可贵,朋友却是无价的呀!
3、课文还没有题目,如果请你取题目,你会用什么?
你们的题目都很好,作者却用了阮恒的一句话当题目。这么不简单的几个字,让我们把他端端正正写在课题的位置上!
4、课文写到阮恒的话就戛然而止了,但我们的想象可以继续:阮恒的鲜血顺着输血管一滴一滴流入了小姑娘的身体,几个小时后,小姑娘苏醒了,得知她休克时这感人的一幕,她会?很多年过去了,小姑娘长大了,回首往事,她感慨万千,她会怎么说?请你选择一种情景,展开想象,写几句话。(出示写话练习)
选择一种情景,展开想象,写一两句话:
几个小时后,小姑娘醒了,她得知这感人的一幕,她 。
多年过去了,小姑娘长大了,回首往事,她感慨万千 。
交流朗读
5、总结:是呀,为了朋友,两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放弃,像阮恒这样的朋友值得一生珍藏!这样的朋友,一辈子能有一位,足矣!这样的朋友啊,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愿意读读吗?(出示)
有一种爱很小很小,但在最关键的时候,却能为你献出生命。
这种爱,在课文中就是——友爱。
让我们记住这种爱,也愿我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能播种这种爱,我更愿意相信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也定能收获一份这样的爱!
五、布置作业。
1、背诵一首关于友情的古诗。
2、阅读一篇关于友情的文章,推荐给好朋友。
六、板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
阮恒 献血 小姑娘
勇敢
六、课后反思。
1、从教与学两方面讲。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从而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在上课时我不善于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自己本身缺乏一种对学生的组织和把握。这是我上课时最大的缺点。
本教学设计缺乏两个环节:“互动合作”和 “质疑评价”。虽然教学设计本身有一定的体现,如课始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课尾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等。但这两项由于时间的限制都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是无效的。由于缺乏学生的互动,整节课显得死气沉沉。
2、努力方向。
今后应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品词析句上下功夫。对一篇课文,教师只有自己先读懂、读透,才能更得心应手地去指导学生怎样读懂这篇课文。另外,必须指导学生多读书,这样学生的语言才会积累,对课文的感悟才会更深,课堂上的发言才能更流畅、更精彩。学生永远是课堂上真正的亮点。
一、 话引入,激发情感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他是我的朋友》请齐读课题。
生认读课题。
师:听你们读“朋友”这个词,我心里暖暖的,感到很温馨。�
师:是的。和朋友在一起,总是让人愉快,充满欢乐。
生:朋友就是能让你感动的人。
师:朋友总会给你带来感动。你最好的朋友是谁?她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生:我最好的朋友是孙梦婷。她的善良和宽容让我感动。
师:你们说得很好,朋友之间的感情是通过那些让人感动的事情建立起来的。今天,我们去感受一下战争年代的一群孩子对朋友的理解。
二、 初读课文,感知事情的梗概
师: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读课文后汇报。
生:课文讲了阮恒给小姑娘献血的事。
师:说得完整而详细。那阮恒为什么要给小姑娘献血?
生:小姑娘在孤儿院里受伤了,需要输血。
三、阅读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
师:那些失去亲人的孩子好不容易进了孤儿院,应该安全了吧,可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孤儿院里发生了什么事。
生读后汇报。
生:一些孩子被炸死了,小姑娘流了很多血。如果不马上输血,小姑娘就会死去,情况非常紧急。
师:究竟有多紧急呀?
生:像火苗快烧着眼睫毛一样,刻不容缓。
师:课文用了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这种紧急情势?
生:迫在眉睫
师:对。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这种紧急的情势吧。
生朗读。
四、细读事情经过部分,体会人物的内心
1.体会献血前阮恒的内心世界
师:献血迫在眉睫,阮恒是怎么做的呢?找出重要的句段读一读。
生读后汇报。
生:当院长提出让孩子们输血之后,屋子里一阵沉默。阮恒颤抖地举起了小手,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师:根据阮恒的表现,你能设想一下,他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从“颤抖地举起了小手”,我想阮恒一定很害怕。
师:你很会学习,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深入到他的内心。
生:从“举起”、“放下”、“又举起来”这几个反复变化的动作,我觉得阮恒内心很矛盾,想献血又不想献血。
师:假如你就是阮恒,说一说,你为什么会这样矛盾?
生:我想救小姑娘,可又怕把自己的血都全部抽掉了,自己会死去。
师:阮恒第一次举手时,手是“颤抖”的,可第二次举手却没有“颤抖”了。作者为什么要去掉这个词?跟同桌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议论后汇报。
生:阮恒第二次举手时,没有“颤抖”,说明他已经下定决心要为小姑娘献血。要是这时再用“颤抖”,那就不能表现阮恒的决心了。
师:你很善于分析。阮恒虽然很害怕,但终于坚定地举起了手,多么善良的孩子啊。同学们,请用朗读来表达你自己的感受吧。
2.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内心世界
师:在输血时,阮恒有哪些突出的表现让你特别感动?请读有关的段落,勾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生读后汇报:
生:“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让我特别感动。
师:这句话为什么让你感动?
生:我仿佛看到,阮恒既紧张又害怕的样子。
师:阮恒为什么紧张?又害怕什么?
生:由于针刺得很疼,阮恒显得紧张,但又怕医生知道了不让他献血,所以,他“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师:“一……不……”和“一……也不……”这样的句式能表现一种极端的状态,能任选一个说一句话吗?
生:升旗时,同学们一动不动地站在操场上。
生::小组讨论时,有的发言滔滔不绝,有的一言不发。
生:我们的教室很清洁,一张纸屑也没有。
师: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阮恒的哭让我感动。
师:他是怎么哭的啊。
生:先是“啜泣”,后来是“呜咽”,接下来是“哭泣”。
师:这几个词都表示哭,它门有区别吗?
生:这几个词表示的“哭”是有区别的:“啜泣”是抽抽嗒嗒地哭,“呜咽”是低声地哭,“哭泣”是小声地哭。
生:还有一个“抽泣”,和“啜泣”差不多。
师:现在我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组读一句描写哭的句子,边读边标上序号。
生读课文并标上序号。
师:请女孩子再读读前三个描写哭的句子。想想阮恒为什么会这样,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读后汇报。
生:阮恒可能在想,千万不要让别人看出我的紧张、害怕。
师:你怎么知道他紧张、害怕?他在担心什么?
生:从 “捂”、“掩盖”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阮恒不想要别人看见他的痛苦。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去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好样儿的。
生:针筒里的血越来越多,阮恒越来越害怕,怕血流完了,自己就会死去。
师:这几个表示“哭”的词语,顺序能交换吗?为什么?
生:不能交换。因为从“啜泣”到“呜咽”,再到“哭泣”,能让人感觉到,阮恒哭得越来越伤心,表明他内心越来越痛苦。
师:开始阮恒感到痛苦、担心和害怕,可是后来,他竭力制止抽泣,心里又在想什么呢?
生:他心里想不管怎样,都要救活小姑娘。
师:多么仗义的朋友啊。
生:他想哪怕自己死了,只要能救活小姑娘,也值了。
师:如此珍贵的友谊真让人感动。读读自己的感动吧。
生自由读,个别读。
3.情感升华
师:这就是阮恒,勇敢善良的阮恒,富有爱心的阮恒,他为了朋友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我想,没有谁的爱比这更伟大的了———看看草垫上痛苦的阮恒,说说你最想说的话吧。
生:阮恒,你真勇敢。
生:阮恒,我被你的行为深深打动了。
生:阮恒,有你这样的朋友,小姑娘是幸福的。
生:如果我的朋友遇到困难,我也会像你一样尽力帮助他。
附:板书设计
阮恒 献血 举→ 放→ 举
啜泣→呜咽→哭泣
犹豫 坚决 担心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课文
1、导入课文
师: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27课的内容,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她指谁?我又指谁?在阮恒和小姑娘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生:口述(板书:献血 阮恒————小姑娘)
二、情感激励、引导自学
师: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阮恒的情感世界。同学们,一个人的情感世界是可以通过人的表情和动作体现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阮恒表情和动作的句子。(出示要求)
生:(自学、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三、朗读感悟,汇报交流
1、交流阮恒输血前的表现
师:谁先找到了描写阮恒输血前的动作、表情的句子了?
生:读“一阵沉默之后……又举起……”
师:这个句子体现了阮恒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颤抖是神情激动有些紧张,从这个词中我感到阮恒有些害怕,不知该不该这样做。
师:阮恒把手举起来,放下来,又举起来,通过“举、放、举”这几个词,你感受到阮恒当时是怎样的?
生:从阮恒的动作中,我感到阮恒害怕、犹豫、担心。
师:体会得很深刻,老师也感受到了阮恒的害怕、犹豫、担心。
谁能模仿出阮恒当时的表情、动作呢?
生:模仿。
师:大家试着体会体会。
师:一个人的表情和动作也可以反映出他的内心,请你把自己当作阮恒说说,此时心里会怎样想?(重点引导阮恒的内心世界)
师:谁想把这个部分读一读,把阮恒的害怕、犹豫读出来。
生:读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这段,好吗?从老师的朗读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读的语速不一样,开始慢,中间快,后来更快了。
生:老师最后的“举起来”,语气非常坚定。
生:读。
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害怕、犹豫,却不乏勇敢。
2、交流阮恒献血时的表现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阮恒献血前表情和动作的词语来体会的,你们很会学习。谁找到了描写阮恒献输血时的动作、表情的句子了。
生:读“阮恒……也不说……”
师:这个句子体现了阮恒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阮恒一句话也不说,感到很担心,很紧张。
师:假如你是小阮恒你当时会怎样想呢?
生:我不能动,一动就会影响医生抽血,抽不到血,小女孩子怎么办?
生:我会在心里告诉自己,阮恒不要怕,等她好了,就可以和她一起玩捉迷藏了。
师:阮恒的血静静地流入了小女孩的身体,阮恒的神情,动作发生着变化,请同学们继续找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
生:(读句子)从“啜泣、颤抖”看出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发抖。
生:阮恒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的害怕,所以他迅速地用手捂住了脸。我从“捂”这个词看出,阮恒想掩饰自己的害怕。
生:这句话我感受到了阮恒心里也很痛苦,很悲伤,但他又不想让别人看到给别人带来麻烦,我也感到他很坚强。
师:是呀,血已从阮恒的身体抽出来了,他心里虽然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害怕和痛苦,多么可爱的小男孩啊。(教师的语气先是沉重,然后激昂)接着来吧,谁还找到了。
生:读“但过了一会……他又摇了摇头”
我从“呜咽、掩盖”这两个词,感到阮恒害怕了,他以为自己要死了。
生: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饰他的痛苦。
师:真让人感动。
生:读“接着……抽泣。”
从“哭泣、咬住”这两个词,体会到,阮恒心里痛苦极了,悲伤极了,所以不停的哭,但是他仍然想控制自己,想救小女孩。
生:我感到阮恒真是个英雄,他那么痛苦、悲伤,甚至都有些绝望,可是还尽量控制自己不哭,要是我遇到这种情况,早就哇哇地大哭出声了。我很佩服他。
师:阮恒你真的好伟大,是个真正的小男子汉。可以不惜自己的一切,用生命换取真情。此时情此景,让我感动,让我们全班的同学感动。阮恒,你是我们心中的榜样。
师:说的好,请同学们读这段话(过了一会……想竭力制止哭泣。)
指名学生读。
在这段话中出现了三个词语“啜泣、呜咽、哭泣”,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都是哭的意思,三次哭泣说明阮恒越哭越厉害,三次不同的哭,我看出抽血的时间越长,阮恒越觉得离死越近,他内心的害怕和痛苦,也在不断加剧。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课文体会阮恒此时的心情。
(生读)
3、交流阮恒献血后的表现
师:阮恒如此紧张、痛苦、害怕,他当时是怎样做?(引出三个动作)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阮恒如此紧张、痛苦、害怕,是因为针刺痛了吗?
生:不是,以为自己要死了。
生:以为要把他身上的血都抽给了小姑娘,把小姑娘救活,自己就死了。
师:面对这样紧张、痛苦的小男孩,文中医生用轻柔的语气来安慰阮恒的,谁也来用你
的语气来安慰一下阮恒吧?
生:……
师:听到这样轻柔地安慰,阮恒停止了哭泣,可为什么阮恒以为献血会死,还会这样做
呢?
生:“她是我朋友”(多指学生读)
师:“她是我朋友”多么意味深长的一句话,此时,你理解这句话做题目的真正含义了吗?
生:突出了友谊。
生:使人容易接近。
生:比较亲近。
生:更能体现阮恒舍己救人的好品质。
师:生命是可贵的,阮恒面对死都不怕,你眼前这位小英雄想说点什么?
生:阮恒,你太勇敢了,为了朋友,你宁愿牺牲自己,是我的榜样。
生:你是个舍己救人的英雄。
……
三、联系生活,拓展升华
师:从同学们的言谈中,老师高兴地看到了在这个课堂上,每个人都受益匪浅,从阮恒身上,我们会感到了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是啊,十金难买真正的朋友,就让我们同学之间也发挥真正的友情吧!此时,想对你的朋友说上几句心里话吗?想给朋友几句赠言吗?现在就动笔写一写吧?
(学生写,配乐)
生:汇报自己的赠言。
师:听了同学们的赠言,老师感受到了你们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让我们带着这种友谊走向更美好的生活吧!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并体会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阮恒复杂的内心活动,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指导学生体验并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切入重点,感知人物外在表现
1、快速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题目中的“她”和“我”分别指谁?这篇课文讲述了“她”与“我”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阮恒在献血时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划出来。
3、师生交流。
4、自由朗读并思考:这些句子中,阮恒的哪些动作是相近或是相同的。(板书:哭、掩)
二、再读,突出重点,体验人物内心活动
1、自由朗读描写阮恒“哭”的'句子,边读边体会,阮恒每次都是怎么在哭?(板书:怎么?)
2、引导学生从“啜泣”、“呜咽”、“持续不断”等词语理解并体会阮恒哭得很伤心。
3、指导学生边读边比较阮恒哭的程度是越来越伤心。
4、指导朗读并体验阮恒内心的痛苦。
5、出示课件,激发学生想象:以为自己快要死了的阮恒想到了些什么?
6、再次鼓励学生体验朗读。
三、精读,强化重点,感情人物精神品质
1、自由朗读描写阮恒掩盖痛苦的句子,边读边思考,阮恒是怎么在掩盖自己的痛苦?他为什么要掩盖自己的痛苦?
2、小组合作学习。
3、师生交流。
①阮恒是怎么在掩盖自己的痛苦?指导学生从“捂”、“掩盖”、“竭力”等词语体会阮恒是在竭尽全力地不让自己哭,并指导朗读。
②阮恒为什么掩盖自己的痛苦?
A、小组再次讨论。
B、引导学生想象,阮恒担心别人会怎么劝他?体会阮恒复杂的内心活动。
3、展示课件,激发学生想象,阮恒为了朋友能活下�
四、品读,回归重点,升华学生情感体验
1、引导学生在阮恒“怕失去生命”和“怕失去朋友”两句话中间加一个字,来表现在阮恒的心中朋友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2、引导学生体会并朗读阮恒在输血过程中“哭”和“掩”的句子,体会阮恒真实、朴实、感人的精神品质。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和帮助自己的朋友。
板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
哭
掩
怕失去生命
更怕失去朋友
学习目标:
1.认识“输、睫、否”等8个生字,会写“炸、医、输”等13个字,正确读写“医院、护士、消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神态、动作变化中体会人物内心,感受阮恒身上所体现出的真诚的友谊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文字投影片和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了解关于抽血输血的知识。
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问“她”和“我”分别指谁,这对朋友间发生了什么事等),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
2.下面就让我们自己轻声朗读课文,解决这些问题。(了解到课文记叙了战争时期,一个叫阮恒的小男孩为了挽救同伴垂危的生命而勇敢献血的故事)
3.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字音。“输”shū,不要读sū;“恒”,读héng,不读hén;“拭”读shì,不读sì。
研读献血过程,体悟美好心灵
1.小组认真研读第5~11自然段。
a.个人默读,画出描写阮恒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阮恒当时心里在想什么。
b.组长组织大家按下面的顺序进行讨论。
献血过程
阮恒表现
心理活动
献血前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他想:
他想:
献血中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他想: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他想:
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他想:
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他想:
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他想: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他想:
c.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2.全班交流。
a.出示文字投影片,各组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或有不同意见可展开争论。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阮恒沉默时是在思考,在犹豫;“颤抖”“放下去”是因为对献血、对死亡很害怕;“又举起来”是虽然害怕,但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仍坚持要献血。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阮恒在献血时因特别害怕而紧张,但他强忍着不表现出来。
“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阮恒在献血过程中忍不住害怕,怕自己会死去;但为了不影响献血,又竭力掩饰自己的害怕与痛苦。
“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阮恒一想到自己会死,他又害怕痛苦得哭了起来,但为挽救朋友的生命,他仍竭力掩饰。
“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了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随着抽血的进行,阮恒想自己的血一定快抽尽了,自己也快要死了,他的害怕和痛苦越来越无法掩饰,但为了好朋友,他仍在拼命掩饰。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当男孩知道献血没有生命危险,他非常坦然、平静,还可能为自己刚才的表现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b.通过小组间有感情朗读竞赛,来体会阮恒的心理变化。
各小组自己设计朗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齐读、表演读等),参加比赛。
识写生字
“眉”不要少写一竖;“垫”不要少写一点;“酒”不要少写一横;“柔”不要少写一点。
第 二 课 时
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随文练笔
1.(出示插图)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会说些什么?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再写下来。
2.找学生读一读。
深入体会人物情感
1.在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共同学习阮恒在献血时的心理活动时,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在议论阮恒一点儿也不勇敢。哪些同学也有这样的感觉?那么,阮恒到底勇敢还是不勇敢呢?我们一会儿要组织一次辩论。
2.再认真读一遍全文,为自己的观点找一找依据,在文中标上序号。
3.组织辩论,深入体会阮恒为朋友所做的无私奉献。
(如,正方──勇敢;反方──不勇敢)
正方:我方认为阮恒是勇敢的。在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位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献血时,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最后只有阮恒一个人举起了手。他多勇敢呀!
教师插入:是呀,课文说小姑娘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情况多么紧急,文中有个词语是“迫在眉睫”。
反方:但是阮恒在举手时,表现得一点儿也不勇敢,是“颤抖”着,还放下去又举起来;在献血过程中一直在哭。
教师插入:课文中写阮恒哭用了几个不同的词呢,反方快来找一找都是什么?(啜泣、低声哭泣、抽泣)是啊,阮恒哭得越来越厉害,真是有点儿不勇敢。
正方:对方别忘了,阮恒之所以哭,是因为他以为把血全献给了朋友自己就会死去。他是害怕这个才哭的,并且他一直竭力掩饰,当医生安慰他后,他立刻就不哭了。
反方: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作者如果写他始终没哭,不是更能表现他对朋友的无私奉献吗?
正方:请注意,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再设身处地为阮恒想一想,他还是一个孩子,当以为自己就要死了时,怎么会不感到恐惧与痛苦呢?任何人面对死亡时,都会感到害怕的。而阮恒在感到害怕的同时,一直在努力克制,他为了朋友,已做好了献出生命的准备,这难道不是真正的勇敢吗?
有感情朗读全文
在同学们的辩论中, 我们认识到阮恒不仅勇敢, 而且为了友谊情愿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个真实而令人感动的故事。
了解综合性学习情况
1.交流本班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情况。
2.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了解到很多同学在课外活动中对父母之爱的了解与理解,非常令人感动,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更多的方式来感受这份亲情,比如写日记,为照片写说明,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
2.继续学习连接每段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按预习要求想想小男孩是怎样献血的,画出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初步体会小男孩献血时的复杂感情。
(二)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以相关的自然段意的归并划分段落,再连接、�
三、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或默读课文,按“预习”要求想想小男孩怎样献血的,画出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情、动作的句子,初步体会小男孩献血时的复杂心情。
(二)指名读课文,正音正字,并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以备质疑问难。
1.读准本课出现带“血”字的词。书面语(一般为固定词语)读“(xu8)”,口语(一般单独出现)读(xi7):“输血”、“流血”、“血管”,应读书面语;“献血”、“抽血”、“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这句话里的“血”和“小姑娘失去的血”中的“血”应读口语。
2.“胳膊(bo)”的“膊,“消息(xi)”的“息”应读轻声。
3.注意以下生字字形:
“迫在眉睫”的“睫”与眼睛有关,左边是“目”旁;“草垫”的“垫”的右上部是“丸”,不要少写一点;“擦拭”的“拭”的右半部不要多一撇;“名字”的“字”不要丢掉“宀”,写成“子”。
4.通过查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初步了解生词的意思:
“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课文指小姑娘流血过多,急需输血抢救。
带“泣”(q@)的词语较多,应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含义。(在阅读课文时,结合人物感情的变化再深入理解。)
啜(chu^)泣——抽抽搭搭地哭。
哭泣——轻声哭。
抽泣——同“啜泣”。
呜咽(y8)——低声哭泣。
(三)按自然段读课文,概括出自然段的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可适当合并),再以相关自然段合并方法划分段落。最后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概括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可适当合并):
第1自然段:我听说的一件事。
第2自然段:炮弹炸死炸伤几名儿童。
第3自然段:一个小姑娘伤重,要立刻抢救。
第4自然段:女医生问谁愿意献血。
第5~7自然段:阮恒举起小手表示愿意。
第8自然段:阮恒躺下,医生抽他的血。
第9自然段:阮恒紧张、痛苦地呜咽起来。
第10自然段:阮恒竭力制止抽泣。
第11自然段:医生安慰,阮恒才停止了哭泣。
第12自然段:阮恒以为自己要死了,好让小姑娘活下来。
第13、14自然段:小男孩愿意这样做,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2.讨论相关的自然段归并为一个段落,为课文分段,并提示以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划分段落,再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4自然段):几名儿童在炮弹爆炸中死伤,一个小姑娘伤重,急需抢救输血。
第二段(第5~11自然段):阮恒愿意,医生抽了他的血。
第三段(第12~14自然段):阮恒表示,献血是为了朋友。
讨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一个小姑娘在战争的炮弹爆炸中受伤,急需输血。小男孩阮恒愿意献血,医生抽了他的血。他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朋友。
比较归纳后的主要内容和三个段落大意的原封连接有什么区别。由此应注意语言的简洁,避免重复。
(三)自由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深入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某些语句的分析和理解,体会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表情的语句,体会他当时的复杂心情。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提问:《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述了一个小姑娘在战争的炮弹爆炸中受伤,急需输血。小男孩阮恒愿意献血,医生抽了他的血,他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朋友。)
(二)阅读、分析课文第一段。
故事是怎样发生的?读第一段,进一步了解事情的起因。
(一个小姑娘在炮弹中受了重伤,输血抢救迫在眉睫。这就是事情的起因,也是这一段的段意。)
在议论事情起因的同时,顺便了解“确认”、“休克”、“血型”和“未受伤”的“未”,“是否”的“否”两个反义词的意思。可以在议论中自行解答,但要大家认同:
“确认”,明确承认小姑娘伤势严重。
“血型”,血液的类型,分成四种。输血时,除o型可输给任何型,ab型可以接受任何型外,其它血型输血时必须用同型的血。
“未”,没的意思。
“否”,不的意思。“是否”,就是“是不是”。
再解释“迫在眉睫”(答案见“第一课时”)
(三)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
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为那位受伤的小姑娘献血的?献血时,他有哪些动作和表情?这些动作和表情反映了什么复杂的心情?
1.读第5自然段: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想一想,再解答:当女医生问孩子们谁愿意献血的时候,出现了“一阵沉默”。“一阵沉默”表明了什么?
(表明了几个没有受伤的孩子都在思考,是献还是不献,拿不定主意。)
就在大家“一阵沉默之后”,阮恒的“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的时候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这一“举”一“放”,又一“举”,反映了什么内心活动?
(阮恒的小手举起来“颤抖”,说明他愿意献血,但由于情绪激动、紧张,小手不由地抖动起来。一“举”一“放”又一“举”,反映他先愿意献;因为紧张、害怕,又不愿意献了;接着想到为了朋友,还是要献的。说明内心献与不献的思想斗争很激烈。)
2.默读第二段第8~11自然段,描写抽血过程中阮恒的表情、动作,体会他当时的心情是怎样激动的?
提示:注意第8自然段,第9、10自然段,第11自然段,所写三个阶段阮恒的表情、动作是截然不同的,是有很大变化和起伏的。看看有哪些变化和起伏?
(第8自然段是写医生抽阮恒的血的。从躺在草垫上“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看出这时的心情还是平静的。)
3.再读第9、10自然段,阮恒的心情还平静吗?从阮恒的不同的表情、动作,不难看出他情绪是非常激动的,内心活动的变化是激烈的。
大家议一议,把情绪变化的词语和句子找出来,归纳、整理,用下面的表格说明。学生边说,老师边填写:
这里,“一只手捂住脸”和“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两个动作一样不一样?
(一样。)
“掩盖”是什么意思?
(遮盖。)
跟前边哪个词的作用一样?
(跟“捂”的作用一样。)
小结:从这两个自然段的描写不难看出,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内心是非常激动的。从平静到紧张,再从紧张到痛苦,失望。但这种紧张、痛苦和失望不肯表露出来,同时,又没法掩盖、制止。
4.这两段描写用了不少描写“哭”的词:“啜泣”、“哭泣”、“抽泣”、“呜咽”,想一想,它们的意思各是什么?为什么用表示不同的哭的词?
(“啜泣”和“抽泣”是抽抽搭搭地哭;“哭泣”和“呜咽”是低声哭。后两个较前两个哭得厉害些。哭的情形不一样,要表现得准确就要选择最准确的词语,还可以避免用词重复单调。)
5.阮恒在献血时这样紧张、痛苦,是因为针刺痛了吗?读一读第11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打破这个疑问。
“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阮恒“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这里,没有说明医生安慰他的内容,能不能猜测出医生安慰阮恒的话是什么?假如你是医生,怎样用轻柔的声音安慰小男孩?试试看。
(医生会告诉小男孩:“阮恒。输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更不会有生命危险,只会用你的一小部分血,救活你的伙伴。你放心好了,勇敢的孩子!”)
6.写阮恒献血时感情的激动和变化,集中在第8~11四个自然段。从开始平静得“一动不动、一句话不说”到“痛苦”到“持续不断的哭泣”,最后,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生动地表现出阮恒复杂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注意表现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阅读分析课文第三段,明确阮恒为小伙伴献血表现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读读写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并能受到启发和教育,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三段。
1.提问,思考并议论解答:
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的想法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
(是在医生问是否有人献血,一阵沉默之后,阮恒的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的时候就产生了。之后,阮恒献血过程中“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一直到“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竭力制止抽泣”为止,这一段时间,这种想法始终在困扰威胁着他。也就是在课文第9、10两个自然段所描写的情节之中。)
2.由此可见,阮恒在献血过程中表现出的痛苦,不是因为针刺痛了他,而是以为自己怎样了?
(以为自己就要死了。)
阮恒献血时“以为自己就要死了”,尽管他很痛苦,为什么还坚持让医生抽自己的血呢?
(“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阮恒为什么以为自己就要死了,可是还愿意这样做呢?
(用他自己的话说,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3.总结:
小男孩阮恒以为献了血,自己就会死的,可是为了救活自己的好朋友,还是愿意这样做的。尽管献血过程中,由于思想斗争的激烈而感到很痛苦。这种行为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什么高尚的品格,可贵的精神呢?让我们议一议。
(感受中应肯定高尚的品格是无私奉献,可贵的精神是舍己救人。)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读读写写以下词语:
休克 输血 颤抖 草垫 擦拭 孤儿院 捂住 掩盖 呜咽 抽泣 竭力 轻柔 制止 迫在眉睫 持续不断
朴拙、真实是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我的课堂教学摒弃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教虫小技”,自然纯朴,无刻意雕饰之痕。
1、文道统一,教学目标多维化。
2、读悟结合,学习方法探究化。让学生读中悟情,把尽量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多读多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从不同方式的'朗读中感悟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也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读描写献血过程这一部分,勾画出描写阮恒动作、神情的语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学生评议,激励读,创设情境读,让学生明白阮恒献血时内心很复杂。
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2、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3、在朗读与交流中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人物的表情与动作中感受到内心的犹豫、害怕与挣扎,从而感悟他对友谊的执著与忘我。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几句关于友谊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感受友谊
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对于朋友间的友谊,大家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今天老师将带你们走近世界名人,去倾听他们对友谊看法。
2、出示名人名言,指名学生读
3、说说这些名人名言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 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些名人的心声,感受这动人的语言。
学生齐读名言。
二、谈话导入,读懂课题
1、 师:在人们的心中,朋友就像太阳,带来幸福;朋友就像生命,不可或缺;拥有好朋友,就是拥有了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认识一位年纪与你们相仿的男孩,看看他是怎样看待友谊,如何对待朋友的?
2、出示课题,指名读题。——指名评价,他读得怎么样?——再指名读,突出“朋友”一词——齐读
3、课题质疑,(预设题目中的她是谁? “我”是谁?发生了什么事?)
请大家打开书本读一读,想一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了解文章大意并适时板书。
师板书: 小姑娘←献血←阮恒
四、研读句子,体会内心
1、在献血前后,阮恒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害怕而又坚决,是一种复杂的矛盾心理)
2、读课文,找出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
哪些句子描写阮恒很坚决?请用“△”做标记。
哪些句子描写阮恒很害怕?请用“⊙”做标记。
3、着重通过以下几个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描写小男孩神态、动作的关键词中去揣摩他的内心,进而体会小男孩精神的可贵。
4、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展示课件。
(一)哪些句子表现了阮恒给小女孩献血很坚决?
1、出示句子1
a.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
b.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哪些同学读懂了这两句话?此时阮恒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2、指导用比较坚定的语气,读好句1和句2这两句话,以读促解。(个人读、全班齐读)
(二)哪些句子写出了阮恒害怕而又坚决的矛盾心情呢?
1、出示句子3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哪些词反映了当时阮恒的心理?通过这些词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一边读句子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2)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
2、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阮恒的心情。
3、还有哪些句子表现出阮恒鲜血时心情的句子?(相机出示句子)
a.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b.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c.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体会阮恒既怕又不想被别人知道的矛盾心理。
②这时课文是怎么描写小男孩哭的?
③引导梳理并比较词语:
啜泣:断断续续地哭
呜咽:低声哭泣
4、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再演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了什么?(说明阮恒哭得越来越厉害,感觉死亡离自己越来越近,
5、指导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演读句子3-6,读出男孩越来越害怕的心里,在读中深化理解和感悟。
(三)最后男孩是怎么知道自己会没事的?这时的男孩是什么样的表现?
1、出示句子7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1)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是怎么安慰阮恒的,让阮恒一下子就停止了哭泣?他会对阮恒说些什么?
(2)这时阮恒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2、指导朗读。
四、小练笔
同学们,课文通过精彩的任务动作及表情描写,就让读者猜到阮恒鲜血时的心理活动,我们写人物的人物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通过描写一个人动作表情从而反映出人物的心情。
今天我们这堂客很特别,大家的爸爸妈妈都来到课室里与大家一起上课,我们现在就回头看看自己的爸爸妈妈,观察他们的动作表情,通过这个句式试写下他们的心情吧。
出示句式:
我回头看了看爸爸(妈妈) ,他(她)一定是在想 。
① 学生观察写话,提示可以观察几个表情、动作描写。
② 四人小组里交流,评出最佳的作品。
③ 展台展示其中优秀的作品。
五、根据换题目思考,体会中心思想
大家觉得根据课文意思,还能给课文起什么题目?(预设会出现:献血、勇敢的阮恒、一个勇敢的男孩等),再问为什么作者最后还是用“她是我的朋友”为题目呢?(提示:围绕“朋友”)
通过换题思考,引导学生更深刻阮恒的品格,“她是我的朋友”就是阮恒鲜血前最真实、朴实的想法。总结虽然阮恒误认为给别人鲜血自己就要死掉,但他还是选择了鲜血,可见“朋友”在阮恒心目中多么重要。也从中可以感受到阮恒在帮助朋友时那种无私的精神。
2006年第2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开篇的话中登载了一篇题为《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文章的开头就写到: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要抛弃浮华,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qing,唤醒童心童真。在周亮老师的这一节课中,我觉得周老师就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舍弃了许多浮华的外表,凸显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核心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材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极大的兼容性,每一篇课文无不涵盖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涵盖听、说、读、写。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想做到面面俱到是很困难的,所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该从大处入手,《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战争时期,一名孤儿在炮弹爆炸中受了重伤,急需输血。孤儿院的孩子阮恒误以为自己会为此献出生命,但为了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为他为什么要鲜血的时候,他只是简单地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具体地写了阮恒的献血过程,生动地描写了阮恒鲜血时的神情、动作,真情地反映了这个小男孩献血时的复杂心情。在教学时,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今天的教学中,周老师紧扣课文的重点难点安排了三个环节,首先由故事引入,周老师将课文中故事的背景编成了故事,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入了当时危急的氛围中,同时也引导学生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希望从中读到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然后由一个问题“想知道事情是如何发展的吗?”切入课文,让孩子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周老师通过抓住5句重点句进行研读感悟,围绕阮恒的表现,体会阮恒的情感。整个教学框架看似简单,但是灵活、开放,吞吐量大,即方便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的随即处理,同时也为学生独立地动脑、动口、动手创造了条件。
一堂课的实现,尽管有可整体的框架,但从课的形式上讲,却千变万化,绚丽多姿。这是不同的教师在寻找一堂课的切入口都不一样,即使一样,在课堂上经过师生双边的“三度”创造后,也会以不一样的过程形式体现出来,而这个“切入口”(突破口)选择的准否、好否,直接影响到课堂上的“三度创造”。所以当我们从大处着眼抓整体之后,就该从小处着手抓突破口。今天在周老师的课中,我觉得他的操作方法主要有:牵藤、点穴、扣眼、抓读。
(一)、牵藤。藤,即课文的某种行文线索,循着线索,牵藤取果,条理清楚,水到渠成。《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中,周老师紧紧抓住输血过程中阮恒的表现这条线索,通过品味阮恒的动作、表情,以及阮恒动作、表情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到阮恒在献血过程中对死亡的恐惧一点一点地加深,以及为了朋友不断坚持的复杂心情。
1、点穴:
穴,即课文的要害,是升堂入室理解课文的锁钥和框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所在。也可以是能辐射全文的重点词句、语段。今天周老师着重抓住了“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了起来,忽然又放下,然后又举起来。”这句话。当小姑娘的生命决定于谁能补足她失去的血液之后,谁愿意为她献血就成了事情发展的关键。二在这一句话中“颤抖举起的小手、又放下、又举起”这些有点矛盾的动作无不暗示阮恒当时害怕、犹豫又无比坚决的心情,理解了这句话,就为孩子们理解献血过程中阮恒的动作、表情做好了铺垫。所以在这里,周老师首先由孩子最关注的“事情是怎样发展的?”引出这一句话,再让孩子自己研读,想想从这句话中自己感受到什么,圈出有关词语。孩子学完之后,周老师并没有马上反馈,而是给了孩子一些相互讨论、交流的时间,因为这毕竟是第一课时,要想孩子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有所感悟,就必须给孩子创造足够的条件。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孩子在原有的自己感悟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再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事实证明周老师的等待没有白费,孩子们通过独立探究、同伴合作,已经能够体会到阮恒当时的心情,那就是对死的“害怕”以及为了朋友勇敢地坚持。这不仅为孩子接下去理解后面4句做好了铺垫,也为孩子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学法上的指导,那就是:通过抓重点词语来感受课文的内涵。
2、扣眼:
眼,这里指文章中的关键字眼,它是课文的窗口,通过它可以窥视中心,把握主旨。三年级的教学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要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重点句梳理好之后,周老师就开始引导孩子去关注句子中的词语,通过品味这些词语来挖掘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而在理解这些词语的时候,周老师还设计了不同的方法,如理解“啜泣”时让孩子演示。在理解“呜咽”的时候让孩子和“啜泣”进行比较,
这个学习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在帮助孩子积累的过程。就像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的“阅读要带学生从文章中走个来回。”
在抓住这些重点词、句的时候,周老师并没有忽略文本原有的整体美感,将原本内在联系紧密的内容割裂开来。(例:第3句和第2句的教学、第4句的联系后面的课文来感受)而在逐句品味之后,又重新回归到整体,让孩子从整体上再审视阮恒从“无声到啜泣到呜咽到持续的低声哭泣”这一过程,让孩子感受到他不断加深的害怕,以及为了克服害怕的“不动、捂、掩、制止”的不断的坚持。像这样从整体──部分──整体,综合──分解──综合,就是阅读活动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框架、感悟文章内涵、领会文章写法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3、抓读:
一节阅读课教学是否成功,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自已的感悟和体验,是否有创新的欲望。而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感受和顿悟。教师就应该重视读的功能,让孩子在读中领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新课程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今天在周老师的课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读的指导。
⑴ 范读:
周老师的故事引入我们可以把他看作是一次教师的范读,他在让学生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也迅速地把孩子们带入了“迫在眉睫”的氛围之中。除了教师的范读,课堂中还有许多孩子的范读。
⑵ 默读的指导:
默读比朗读速度快,也比朗读更利于思考。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就在训练孩子默读。到了三年级,我们还要继续对默读的指导,要培养孩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今天,周老师在引导孩子深入理解阮恒举手时的心情后,让孩子们边默读边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献雪过程中反映阮恒复杂心情的句子,默读前,周老师突出了默读的要求,那就是边读边思考问题,读完后,周老师首先让孩子小组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给了每一个孩子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再来进行班级讨论交流。
⑶ 阅读训练的层次性:
教学目标中指出“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充分体现由生到熟、有不理解到理解的训练过程”。周老师在今天教引导孩子感悟重点词句的时候,基本都经历了:找句子、初读句子、圈词语、谈感受、感情朗读这几个基本过程,是词句教学的层次性。而在教学献血过程这一部分的时候,四句重点句训练重点他又有所不同。第一句“他一动不东地……”这一句,周老师的教学过程是指名读、谈感受、感情朗读。第二句在上一句的基础上,加入了动作演示“啜泣”,第三句在理解阮恒的动作时,加上了通过对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质疑,来了解他内心变化过程,引导孩子联系后面的课文内容来理解,教给了孩子一种“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第四句则让每个孩子都通过演示来感受阮恒当时的心情。最后再把阮恒的献血过程完整地进行比较。不难发现,随着阮恒动作、表情的变化,随着阮恒恐惧的不断加深,周老师的训练也在不断加深,孩子情感的体验也在不断加深。
⑷ 阅读的差异性:引导孩子读课文,教师要考虑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性。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见一些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很快读完之后就无所事事了。在今天,周老师就关注到了这些孩子,在初读课文的时候,一些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读完了,周老师马上进行跟进式的指导:完成的同学可以和周围的同学先交流一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死,活"这两个字,通过理解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有关朋友的格言,营造气氛。
二,直接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大家把课本翻到77页,
自由大声地读这个故事,注意生字新词,将故事读通读顺。
可以开始了。
三,检查字词
1,课文中有这些词语,老师不教,谁会读了
课件出示:
迫在眉睫 是否 擦拭 竭力 拳头 医生 轻柔
啜泣 呜咽 哭泣 抽泣 输血 血型 酒精
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随机
(1)对于我们三年级来说,这个多音字比较难,黄老师已帮大家归了类,谁愿意来试试。
xue:输血,血型,血管,流血
xie:献血,抽血,失去的血,所有的血
你掌握了吗 这么自信,好,那我来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胸有成竹
出示句子:如果不立刻抢救,就
输血迫在眉睫。
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
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指名读)
(评价语:我就说比较难吧;看来咱们三(5)班的孩子确实掌握的不
错。)
(2)"啜泣,呜咽,哭泣,抽泣"都是表示哭的词语。
那你还知道那些表示哭的词语呢 (抽噎,痛哭,哭号,泪如雨下,涕泪俱下,哭哭啼啼,泣不成声)
形容哭的词语可真多呀!
(3)迫在眉睫里有两个身体的部位,是(生:眉毛和眼睫毛).是的,事情已经碰到眉毛和睫毛,说明十分紧急。你知道哪些迫在眉睫的事那你能用其它词语来代替"迫在眉睫"吗 (火烧眉毛,千钧一发,危在旦夕,岌岌可危,急如星火,燃眉之急,紧要关头)同学们课外词语掌握得真不错啊!
四,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我想再请你快速地浏览这个故事,到时合上书本,用几个字或一句话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浏览课文)
好,请你合上课本,来说一说。
我读了这则故事后,最后脑子里只剩下两个字,两个意思相反的字,你们猜猜我脑子里只剩下哪两个字 (引出:生,死)(板书)
对,故事就讲了这两个字,一个是(生),还有一个是(死).整个故事就围绕着阮恒生和死的选择在展开,请你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在讲阮恒面对生死抉择时的动作,表情,用笔做上记号。
(生自由找,师巡视。)
说说你找了哪一句
7,(课件随机出示)
(1)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谁来补充。
(预设:颤抖是神情激动有些紧张,从这个词中,我感到阮恒好像有些犹豫不定;
评价:你能抓住重点词来理解,真好。)
(预设:阮恒把手举起来,又放下去,又举起来,通过"举,放,举"这几个词,我感到阮恒好像有些犹豫不决。
评价:你能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来理解,非常好。)
(预设:我从这句话里感受到了阮恒的害怕,犹豫,担心)
师:阮恒他不愿意他的朋友死,所以他举起了小手;可他也害怕自己死去,因而他又把小手放下去了,我想,这时他的内心肯定有两个阮恒在不停地对话(课件出示:一个说 另一个说)
(指名两个小朋友对着说)
是的,举手意味着自己死,放下去意味着朋友死,这是多么矛盾,多么艰难的生死抉择呀!让我们带着这份矛盾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阮恒害怕失去所有的血,害怕自己因此而死去,但最终他还是举起了自己的手。阮恒举起的仅仅是她的小手吗 (朋友的生命,坚强,勇敢)让我们带着这份勇敢一起读。(生齐读)
(2)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说说你的理解。
(预设:从啜泣,颤抖看出阮恒心里非常害怕死;我从"捂"这个词看出阮恒想掩盖自己的害怕;我感受到阮恒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虽然害怕死亡,但他还是选择了死亡)
是的,阮恒一方面在啜泣,在颤抖,另一方面,他又拼命地捂住脸,想让自己不啜泣,不颤抖。之所以阮恒会出现对比性这样强烈的动作,是因为他害怕死,但他又选择了死。
在故事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你找到了哪些
课件出示: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
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8,这是整个抽血过程中,阮恒哭,但又竭力制止自己哭的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他哭的越来越厉害;抽血时间越长,他觉得离死越近,他心里也越来越害怕;阮恒心里对死害怕极了,但他仍然想控制自己,想救小姑娘,想把生的希望留给小姑娘,把死留给自己。)
同学们的体会非常深刻,下面我就请男同学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体会阮恒当时的心情。
(评价:读的不错,但我觉得哭的越来越厉害,害怕死,但又勇敢选择死的心情没有读出来,我们请女同学来试一试。)
9,既然阮恒害怕死,希望生,那是什么原因让他选择了死呢 (课件出示:他是我的朋友)
六,小结
在生与死之间,阮恒宁可自己死,也毅然选择了让小姑娘活,原因只有一个,因为(课件出示:她是我的朋友)(生齐读)
阮恒能够战胜心中对死亡的恐惧,舍弃生命去救一个人,原因只有一个,因为(生齐读:她是我的朋友)
阮恒能够如此坚强,如此勇敢,做出这样艰难的抉择,原因只有一个,因为(生齐读:她是我的朋友)
七,拓展
或许大家会觉得不可思议,或者 (课件出示:图片,事迹)
(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当救援人员挪开一块断裂的预制板时,他们看到了一个头发花白,后脑内凹,被砸得血肉模糊的汉子,趴在一张已被砸得变形了的课桌上,而课桌下,是4个已经昏迷,但却活着的学生。)
相信当地震袭来的一刹那,谭老师也面临着生和死的抉择,现在我想请你来写一写谭老师面对生,死抉择时的神情,动作以及心里的想法。
生写,师巡视。
交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迫在眉睫,哭泣,呜咽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从神态,动作变化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阮恒身上体现出的真诚友谊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4.感受朋友,学会交友。
重难点:
1.理解四个哭的词的不同意思。
2.从人物的神态和动作变化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大家回忆一下,这里的她指的是谁 我呢
2.那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小姑娘与阮恒之间的什么事呢 (一位小姑娘在战争的炮火中受了重伤,一个叫阮恒的男孩自愿献血救了这个小姑娘的事。)
小姑娘伤得重吗 从文中哪个句子可以看出,请打开书本18课,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表明小姑娘伤得很重的句子。你真会读书。
3.小姑娘为什么会伤得如此重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不幸而又紧张的一幕吧:(师读)战争时期的一天,几发炮弹落在一所孤儿院里。经过医生查看,(生读)其中的一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
4.迫在眉睫是什么意思 换个词说一说(非常紧迫,十分紧急,)
二,学习课文
2.(1)是啊,情况十分紧急,输血迫在眉睫!当医生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时,结果怎样 请大家放声朗读第5自然段
指名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a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你再读一次。体会到什么了呢 真好!
b你体会到什么呢 你跟阮恒一样有着复杂的心理,相信你能读好这一段。c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样 你这么会评,相信你也很会读,愿意为我们展示一下吗 你真行!有谁敢跟他比一比吗
e颤抖这词强调得好!让我们听出了阮恒的害怕。你们能像他那样读一读吗 太棒了,你们都是朗读小能手。
(2)请找出这句话里的三个表示动作的词。{点击出现红色的字"举—放—举"}
阮恒为什么举起了手,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呢 同桌两人讨论讨论一下。这三个动作说明了阮恒当时的心情怎样
正是这一举,一放,又一举,让我们仿佛看见了阮恒的害怕,犹豫,最后又鼓足勇气,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阮恒的复杂的内心,配上动作好好地读一读吧。
3,阮恒害怕,犹豫,最后还是鼓足勇气很快地躺在了草垫上,在整个抽血过程中他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a课文对阮恒的表情,动作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大家默读第7,8自然段,把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有关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点击出现四个句子}
b在这些句子中有几个描写哭的词呢
{点击出现表示哭的四个词}
这四个表示哭的词意思一样吗 你知道哪个词的意思呢 对比说一说。
c从这几个描写哭的词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哭得越来越厉害,心里越来越害怕)
d大家结合我们的课文插图,再自由读读这几句话,哪句话让你最感动呢 为什么 (学生说一句,读一句,"从句子中你除了感受到阮恒他很痛苦之外,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你知道他这么害怕,为什么还要掩盖他的痛苦吗 ")
e"他眼睛紧闭着······"这句话也很让老师感动,请你们仔细看图,听老师读一读这一句话,想想,为什么让你感动呢 投影插图,老师范读。
是什么让你感动
阮恒想到自己输完血,生命就要结束了,他痛苦极了,而且越来越伤心,你们能感受到阮恒的痛苦吗 能的请站起来,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来读一读第7,8,9自然段,请坐着的同学好好地听一听。
4,看到阮恒在献血时那么紧张,痛苦,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了他,安慰后的阮恒……(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这里并没有写出医生安慰他的内容,那么医生可能说了哪些话呢 同桌之间相互表演,一个人扮演阮恒,一个人扮演医生,开始!
5,找两个小组到前面来表演。大家都说得很好,谢谢你们安慰了阮恒
6,在阮恒的心里,
1,(配乐)是啊,一句"她是我的朋友"让他竭力抑制心里的难过,一句"她是我的朋友"让他为救小姑娘宁可牺牲自己,阮恒的无私奉献,阮恒的真诚待人都因他心里有朋友而产生,可见朋友是如此的重要。同学们,你们也有自己的朋友,你想对帮助过你的朋友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让我们都来广交朋友,珍惜友情吧!
最后,老师为你们送上几句描写友谊的格言。(用多媒体出示)
(3)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朋友。
——爱因斯坦
(4)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巴尔扎克
作业:让学生根据这些格言自己创作一些关于友谊的格言和设计一些关于友谊和爱心的图标。
板书设计:
27. 她 是 我 的 朋友
待人真诚
无私奉献
本篇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但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
【学习目标】
1、学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操典、酒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
1、学认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医院、医生、消息、确认、输血、血型、草垫、酒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板书:朋友)
同学们,你有朋友吗?
你为你的朋友做过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朋友的课文。
交流:互相帮助……
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我读了这个故事后,心灵被深深触动了,你有什么感受吗?打开书,再来用心读读这个故事。 自由读课文。
感悟朗读 一、体会“迫在眉睫”
同学们,读完了课文,谁来说说,“她”是谁?
仅仅是一个受伤的小姑娘吗?再看看书,谁来补充?
(出示: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 )都来读读这句话,再请同学说。
你看,此时血就是小姑娘的──
不及时输血,小姑娘就会──
所以说她必须──
说的太好了,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概括此时的情况?
是啊!输血迫在眉捷,而医生和护士又都不具有她的血型。体会着当时的情况,用心读读这段。
(出示: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 输血迫在眉捷。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二、体会输血前的矛盾心情
同学们,在这迫在眉捷的时刻,阮恒是怎么做的?自己读读后面的课文。
(出示: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然后又举起来。)都来读读这段话,看你有什么问题问问大家。
这是个问题,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一段,试着填填线上的问题,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出示:一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忽然又放下去,(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然后又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
你看,用心体会,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就很容易读懂了课文。用心读读这一段。让大家感受到此刻阮恒内心思想斗争的激烈。
三、感受献血的过程
阮恒宁愿自己去死,也要救你们的好朋友,这是多么难得啊!让我们跟随阮恒一起去献血的现场去看一下吧!(范读8~10自然段)
用心读读这一部分,试着走进阮恒的心理,体会一下他此时内心深处的想法。
你走进阮恒的心理了吗?谁来交流一下?
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配合板书:
啜泣 唔咽 低声哭泣
捂住 掩盖 竭力制止
看看板书,再读读课文,看有没有更深的体会?
同学们,阮恒一次又一次的极力掩盖自己越来越深的痛苦,宁愿自己去死,也要救自己的──
这是多么的高尚啊!现在你能体会到“朋友”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了吗?
一个受伤的小姑娘。
受重伤的小姑娘,急需输血的小姑娘;输血迫在眉捷的小姑娘……
……
生命。
失去生命。
马上输血。
迫在眉捷。
自由练习读。
指名朗读,说一说他读的如何。
自由读,交流……
阮恒决定给小女孩献血了。为什么又把手放下去,后来又举起来了?
自由读课文,准备填空。
交流: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救朋友……)忽然又放下去,(此时他可能在想:会死……)然后又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死也要救朋友……)
自由练习,指名读。
看着老师听课文。
由朗读课文。
指名交流:
我从“……”体会出此时阮恒……
指名读。
“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害怕死去,紧张。
“啜泣”因为想到自己要死了所以有点难过。“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不想让人看出她的害怕,要救…
“唔咽”……“掩盖痛苦”……
“低声哭泣”……“咬 竭力制止”……
在整个献血的过程中,随着体内的血不断被抽出,阮恒越来越害怕,却没有停止献血,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掩盖自己越来越痛苦的表情。宁愿自己死去,也要救自己的朋友。
朋友!
为了朋友,可以……
课堂小结 再读读阮恒献血的部分,用心来感受一下朋友的真正含义。 自由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小练笔。
〖学习目标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写出医生和阮恒的对话。
〖学习重点、难点
小练笔。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了“朋友”这个词的真正意义。打开书,把你感受最省的部分再用心读一读。 自由朗读课文。
小练笔 同学们,随着血液不断被抽出,阮恒认为自己快死了,所以越来越痛苦。你觉得他会死吗?
你们看,这是老师的鲜血证。老师每年都会去献好几次血可是依然很健康。其实我们身体丢失一定量的血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我们自身完全可以把它再补充上。自己读读课文的11~14自然段,想一想医生和阮恒之间都说了些什么? 不会……
自由读课文。
同为合作演一演。
写一写。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课文生字词。
〖学习目标
学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操典、酒精”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操典、酒精”等词语。
〖学习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字的笔画容易写错。
2、给大家提个醒。
⑴ “医”,注意笔顺,最后一笔“竖折”。
⑵ “眉”,注意字头中间的“竖”。
⑶ “垫”,右上角“丸子”的“丸”撇上加点。
⑷ “酒”,右边里面有一“横”。
⑸ “拳”,字头有两横。
⑹ “柔”上面“矛”第二笔是“点”。
3、描一遍写一遍。
4、准备听写。
〖板书设计
第18课 她是我的朋友
迫在眉睫
举──放──又举
(害怕紧张)啜泣 唔咽 低声哭泣
朋友
(竭力掩盖)捂住 掩盖 竭力制止
【课堂呈现】
师:你帮你的好朋友做过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学一篇和朋友有关的课文?齐读课题,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自由朗读课文。
她是谁?
生:一个受了重伤的小女孩
你从哪里知道?
生读有关句子。
师:仅仅是一个受了重伤的小女孩吗?(伤得多重呢?读读课文中的句子,能知道吗?问题尽量简练减少。)
生:失血过多即将死去,如果不理解输血。
师:血对小姑娘来说怎么样?
生:命根子。
师:输血必须──
生:迫在眉睫。
(板书)
(读出迫在眉睫的感受,可以先练习读,再合作读,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上的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 输血──迫在眉睫,再迫在眉睫一点,合作读。)
师:体会着当时情况读一读。
指名读:经过查看……
师:读得怎么样?
生:有点结巴。
再指读,读得怎么样?
生:评价并且朗读。
师:每个人理解不同,朗读也不同,你怎么理解就怎么读。
(但主题一样,都是说输血必须迅速进行。)
师:在这迫在眉睫的时刻,阮恒怎么做的?
生读有关句子,再练读。
师:有什么问题要问?
为什么举起来又放下再举起来?
为什么颤抖?(板书)
生:担心自己死去。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后面的句子。做填线练习: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忽然又放下去(此时他可能在想)然后又举起手,(此时他可能在想──)
学生回答。(角色要转换,让学生自己当阮恒。让学生充满情感的来当阮恒,小阮恒,你为什么颤抖地举起手来?你在想什么?你为什么忽然又放下手去,你在想什么?你又一次举起手的时候在想什么?合作,补充朗读,真正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师:试着自己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上面的课文。练读,指名读。
师:他哪儿读得好?
生:忽然。
生:一阵沉默。
师:如果是你怎么读?
(问题零碎,要凸现问题的整体性,尽量得少问。)
指读,齐读。
师:阮恒宁可自己去死,也要救自己的朋友。我们到现场看看,老师范读,出示插图。
(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8~10段,面对输血这件事,阮恒是什么样的心情?抓重点词语去读去悟)
师:自己读读老师读得段落,试着走进阮恒的内心世界。
(老师要先走进去呀,生命只有一次,要让学生感受到。为了朋友,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艰难的选择,所以他的痛苦越来越加深了,由“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到“啜泣颤抖捂住脸”再到“呜咽”“低声哭泣”“咬着拳头”表现出来!以读代讲,充分朗读,配上音乐。)
生读。
师:把你走进去体会到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男孩在一再摇摇头,说明他忍住痛苦。
生:掩盖自己的痛苦。哪个词在掩盖自己的痛苦?板书:掩盖(问题不清楚)
生:抽泣说明他……
(这个环节没有指导方法,一问一答,让学生去谈。)
生:竭力掩盖。
生:制止。
师:再来读读刚才读得部分。还从那儿体会到阮恒的痛苦?
生:持续不断地低声哭泣。
生:过了一会儿,试图掩盖自己的痛苦……
都来读读这三句话,看他怎样竭力掩盖自己的痛苦的。
师:他为什么痛苦?书中找找答案。
(老师目标不明确,开始有些混乱。板书不能简洁明快的为理解语言文字服务。)
带着你的感动再来读读这段课文。
学到这儿,朋友这个词里包含了什么?
生:互相帮助。
生: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自由朗读11~14段,思考:医生会怎样安慰他?补充朗读。
原来一直让阮恒这么痛苦的原因,是──?
宁死也要输血给小女孩,只是因为“她是我的朋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神态不同的动作方面去体会小阮恒是怎样说这句话的?
小阮恒(坚定、低声、骄傲、自然、轻松)地回答说──她是我的朋友。
【简评】
教师用教材教的过程,首先是教师与教材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师是否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了?是否被一个孩子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而必须献出自己生命所震撼?是否感受到男孩对生命那深深的留恋和对朋友那伟大的爱?这就要求老师要先读进去,才能引导孩子也读进文本,让学生也与文本进行对话。比如,这篇课文多处写到了阮恒的表情和动作,要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表情动作体会他的内心世界。这时候,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一根针扎进了阮恒的血管,小阮恒,此时你为什么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呀?”“你为什么突然啜泣?”“你为什么呜咽?”“你为什么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让学生依据输血的知识如情入境地进行回答。老师还要动情,老师的语调太平淡,很难已达到调动学生情感的效果。
赵校长根据研究计划对语文教师提出研究要求:(见前面开始部分)
【课后反思】
1、导入:
设计:由“朋友”入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帮朋友做过些什么事,初步探索朋友的'意义,渗透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这里是一节课的开始,应该让他们有一个好的开始,激发活跃的思维,一节课才有可能成功。但学生思路好像并没有打开,所说的事情寥寥无几,课堂一开始就没有陷入沉闷之中。
其实我应该好好感谢那几位回答问题的同学,很给我面子的。课下想想,其实朋友之间能帮助的无非就是借东西、讲题、安慰之类的,还能有什么呢?换个问题试试也许会好一些:你觉得怎样做才算是朋友?孩子也许就知道怎么说了。
(阮恒怎样对待小女孩这个朋友的呢?)
2、体会小女孩所面临的处境:
设计:
从课题《她是我的朋友》的“她”入手,她是一个小女孩──她是一个受伤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受重伤的小女孩──她是一个急需输血的小女孩。引导学生通过读文章一步一步体会出小女孩的处境的危险。这个地方孩子说出“危急”来了,说出“迫在眉睫”来了,但真正从心理体会到了吗?好像没有,从他们的反应,他们朗读的情况看,孩子没有将这种“紧迫”这种“迫在眉睫”放进心里去。
(可以通过朗读读出对“迫在眉睫”的理解来。)
其实当时的“紧迫”与“迫在眉睫”不单单是小姑娘这一方面:小姑娘急需输血很“紧迫”,但更“紧迫”的是“医生和护士都没有她的血型”,急需又没有,这才构成了“迫在眉睫”。
3、体会阮恒献血前矛盾的心理:
设计:
抓住“颤抖”“举──放──举”这几个动作,运用题问题──填想法的方法,结合后面的课文,体会学生内心的想法。
(设计抓点但不到位,要深入进去。)
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很好,正好扣住了这一句话的重点:“为什么‘颤抖’地举起手;”“举起来了为什么又放下了,然后又举起来了。”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比较沉闷,后来有几个同学回答了,有一个同学联系了后文,虽然表扬了,但没有砸死,所以多数同学还没有联系后面的文章。这里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学生来不及思考,干脆就不去思考了。
(问题有些琐碎)
4、感受献血的过程:
设计:
通过描写阮恒动作、神态的句子,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献血时越来越深的恐惧,以及越来越极力的掩饰。
(目标定得好,要有方法达成目标。)
由于只给了孩子段落,没有落实那些动作、神态的句子究竟是哪些,所以孩子抓重点词语时非常茫然,能体会出“恐惧”与“掩饰”的词语绞在了一起,绕不出来了,最后板书也不完整,很混乱,孩子还是很茫然。他们虽然说出了这两层意思,但没有体会出“越来越”这层意思,也没有很清楚的联系到具体的语言文字。
5、领会“朋友”的真谛:当朋友遇到危险时,要不顾一切地克服一切困难去帮助他。
(前面没有入情,后面牵强拉出,只是有环节,没有情感投入。)
学生对献血过程中的“恐惧”与“极力掩饰”体会不深,很自然就体会不到“朋友”的真谛了。所以还停留在导入交流时那浅层次的“互相帮助”。
透过学生的表现,老师要学会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在于老师目标不明确,或者缺乏方法指导。
【老师们听课后的建议和意见】
久老师:导入的问题,“朋友”想到什么?可以放在开头,想怎么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最后再读“他是我的朋友”,体会出阮恒的感情。
一阵沉默之后……小手举起放下,设计巧妙。
闫老师:听课人更清醒。备课时候要想第一课时到底做什么,如果不能保持故事完整性,领会就牵强。这节重点品析,重点部分要让学生感受透彻。导入设计要有首尾呼应的层次性,我们感知和学生感知可能有不同,我们的感知到的应该想办法让学生也感受到。学生对朋友的理解就很好了,很真实,在生活中感知,然后补充完整题目。认知两个人物,她?我?重点品读的时候,要读进去。泡泡语,课后题目,要抓住。“迫在眉睫”学生感知好,读完说,说完读,没有思绪断层。说,是个体的说,推动群体的感悟,深化要通过读悟出来。读要有发展,但不到位。比如某些孩子出现问题,读错字音,课前预习要到位,读得不到位的地方,老师要放下教案,给学生范读,加强语感培养。第五自然段阮恒的犹豫、矛盾,要体会到,朗读出来。阮恒后来的表现层层递进,变化读出来,采取多种方式,自由读──注重阮恒的表现,再读──看看图,关注图上内容,再读,形象化地读──配合着读。结尾体现个性化朗读。可以配乐,音乐、美术、语文融合。
孙恩:学生讲到三个动作,已经抓住主题了,体会怎样深入升华?题目贯穿全文,整体感知基础上,重点要目标明确,体会心情的变化。“朋友”从生活中来,与生活接轨,真实的了解朋友。这个概念是多姿多彩的,为朋友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献出生命的友谊比较罕见,要来源真实的生活。
闫文夏:引导孩子用心去感受。
文章整体性强。不要肢解课文。
设计理念:
1、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力求实现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环节简单,教学内容简洁。
2、课内外有机结合,实践大语文观。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表达真情的文�
3、注重学法渗透,逐步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课文是蓝本,是范例,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这一目的。在课文学习中不断总结方法,逐步渗透学法,提高学生自能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迫在眉睫、啜泣、呜咽、抽泣”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逐步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小男孩为了挽救同伴垂危的生命,毅然献出自己鲜血的行动中体味真情。
重点难点: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态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二、复习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课题中的“她”指谁? (师板书:小姑娘)“我”指谁?(师板书:阮恒)
2、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
3、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抓关键词,感受“危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3、4自然,把描写小姑娘伤得很重的两个句子画出来,读一读。(生自由读课文)
2、谁来读读你画出来的句子。(生读)(“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 ” “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
3、情况多危急呀!书上用了一个词说明了输血的紧迫性,是哪个词? (迫在眉睫)
4、“迫在眉睫”怎么理解呢?(迫,紧急,紧迫;眉,眉毛;睫,睫毛。事情很紧急,都来到眼前了,需要马上解决) 文中说什么事情迫在眉睫?(输血)
5、让我们一起读读具体描写输血迫在眉睫的两个句子。(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小姑娘伤得很重的两个句子)
小结:刚才我们运用了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迫在眉睫”这个词语。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真好!我们今后要注意运用。
四、抓重点句,感悟真情。
(一)感悟颤抖句,体会矛盾心理。
1、小姑娘生命危在旦夕啊!就在这迫在眉睫的关头,一个小男孩出现了,他是谁?(阮恒)谁愿意把文章的第5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生读)
2、读完这段话后你能感受到什么?(阮恒很害怕;举手很犹豫。)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颤抖”可以看出他害怕。从“手举起有放下……”可以看出犹豫。)(生交流)
3、联系前面的内容想想,阮恒和小姑娘都是孤儿院一起长大的孤儿,他们朝夕相处,没有其他的亲人,孤儿院的朋友是他们最亲的人啊。
4、是啊,阮恒害怕输血,因为他毕竟是个小孩儿。可是,犹豫过后,他还是举起了手。因为——(指课题,示意学生齐读)——她是我的朋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体会这个纯洁、无私的小男孩当时复杂的心情,体会同伴间的真情! (齐读)
(二)感悟哭泣句,体会内心真情。
1、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也不动,一句话也不说,他多勇敢呀,可是后来他却哭了。九、十、十一这三个自然段中有几个描写阮恒哭的词,找出来,画一画。(生自由读九——十一自然段,边读边画。)
3、你画了什么词语?(啜泣、呜咽、抽泣) 这三个词都是形容什么的?(生交流) 同样是哭,这三个词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 (一次比一次哭得厉害。)
4、把这三个词所在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看看阮恒当时还有哪些动作,体会一下阮恒当时的心情。( 生自由读找、体会。)
5、理解“啜泣”句。
谁来读读带有“啜泣”的句子。
(1)(课件出示)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2)读了这句话,你感觉阮恒当时心情怎样?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谈体会,再读书)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句话。
(3)我们大家一齐来读一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他当时害怕的心情。( 生齐读 )
6、理解“呜咽”句。
谁来读读带有“呜咽”的句子。
(1)(课件出示)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2)阮恒此时心情怎样? (害怕,痛苦)害怕、痛苦是因为疼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医生问他疼吗?阮恒摇摇头。) 同学们,咱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阮恒当时的心情,你们读描写阮恒的句子,老师读描写医生的句子。
师生合作读第9自然段。
(3)阮恒不是因为针刺痛了他而哭,可是他却哭的更厉害了,谁来把下一段读一读。(生读。)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7、同学们请看图片,这是咱们书上的插图,图上画的正是本段的内容。请同学们看看图上阮恒是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生汇报,交流)
8、理解“低声哭泣”句。
他由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哭得越来越厉害了,那咱们来一起读读这段话,体会阮恒更加痛苦的心情。(生齐读)
9、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三个词,充分地写出了阮恒当时的心理活动,用得多准确呀!我们平时也要注意恰当用词。
10、阮恒越来越痛苦,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阮恒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联系上下文,好好想想,医生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医生你会怎样安慰阮恒呢?
11、的确,人体向外输出适量的血液不会有生命危险,但阮恒当时并不知道这些,他以为自己会死,那他为什么还愿意这样做呢? 请同学们齐读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
(医生转过身向那个小男孩提出同样的问题。小男孩回答说:“她是我的朋友。”)
12、小结。
同学们,输血阮恒犹豫再三却又坚定地举起了手,输血过程中又这样害怕,但是,他坚持下来了。因为,他想救――小姑娘, 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这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伙伴之间的真情!
五、拓展延伸,介绍名言,推荐文章。
1、 在众多的中外名言警句中,有很多都在歌颂朋友间的真情,老师从中选出了几句送给大家。(出示)音乐声中学生熟读名言。
患难识朋友。
人在危难时,朋友最可贵。
人生没有朋友,犹如生活没有太阳。
友情最重要的不是接受,而是奉献爱。
2、最后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当中的两篇文章《灾难》,《客船失事》,希望课后好好读读。
板书:
她是我的朋友
姑娘 阮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