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教案【精选13篇】

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感谢您的阅读,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备课及教学设计 1

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第三单元第八课《有肩就得挑担子》

[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状况分析:

1、认知结构方面。八年级的学生由于教育与生活经验积累,已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责任,例如能够完成学习任务,能够孝敬父母、照顾老人、保护幼者,愿意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等。他们对“责任”这个词有感性体验。但没有形成系统的责任意识,未能深刻认识到人生与责任的关系,没有深刻体会到责任是不可逃避,不可推卸的,对于如何正确履行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还没有全面的认识。

2、情感方面。学生的责任感是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只有在不断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才能得到稳定和强化。八年级的学生一般对于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表现出敬佩、喜爱的情感,对于不负责任的人产生讨厌、憎恶的情感,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的情感并不牢固,有时还会产生偏差,把不负责任的行为误认为是潇洒,而视负责任的人为固执。因此,通过责任教育,要使他们对负责任的行为形成认同,并且养成负责任的习惯。

3、生活背景方面。少年阶段是责任感形成的关键时期,无论学校、家庭、社会都应重视对他们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这本该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现在许多中学生是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长大的,许多学生只知索取,不懂付出,极少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许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也由父母长辈代劳,依赖性极强,造成本该在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责任感缺失,导致一些中学生在责任感方面仿佛幼儿,心中完全没有责任意识。同时,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如贪污、腐败、吸毒、赌博等等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学生,也妨碍他们的责任感的培养和形成。因此,学校和家庭都有必要加强对中学生的责任教育,特别是对于责任感缺失的那部分学生,更需要通过多种教育手段进行补课。

[教学时间] XX年12月10日 [教学地点]官林二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具有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是成人的基本标志;

理解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树立高度责任感的意义。

[教学重点]

“具有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是成人的基本标志”。

[教学难点]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师:上课!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学习和研究,老师想和同学们在一个游戏中开始我们的第一次合作与交流,请看游戏规则。(展示ppt“游戏规则”:1、两组同学(每组五人)站成两排,裁判喊一时,向右转; 喊二时,向左转;喊三时,向后转;喊四时,向前跨一步;喊五时,不动。 2、游戏过程中,当有人做错时,做错的人要走出 列、站到本组同学面前先鞠一躬,举起右手高声说:“对不起,我错了!”3、有同学先做错的一组即失败,另一组即获胜。)

生:(全体)看游戏规则(约1分钟时间)

游戏中……

探讨:

师:无论什么比赛,我们关注的焦点无疑都是胜利者,那么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有没有注意到有同学做错以后的举动呢?他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举动呢?

(可能)生:他们在比赛中出现了错误,影响了他们所在一组的成绩,他们这样的举动是在承认错误,表示愧疚,他们要承担错误的责任。

师:梁启超曾经说过:人生须知道负责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的乐处。在游戏中要承担责任,在生活中更需要承担责任,同时,今天在游戏中做错的同学也一定会有收获的,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研究《在“责任”中长大》。

师:长大是一个人必然要经历的过程,那么什么时候我们才算长大呢?

(ppt长大的标志)

小时候到现在 ,我们一直在盼望长大。为什么人长大后却又有这样的感叹:不想长大呢?

谈一谈:长大的标志

——脸上开始长青春痘了——上高中了--学会吸烟喝酒了——大学毕业了——成家立业了

同学们,当我们的个子长高了,独立意识增强了的时候,我们总喜欢说:“我长大了。”的确,我们同学们都长大了,不过,这只是我们作为自然人在成长发育罢了。在生活中,长大是与成人连在一起讲的,那么,今天我来请大家思考一下:长大=成人?

现在请大家看课本88页短文中的那个小男孩:10岁起挑了第一次水开始,在从不知道责任,到渐渐明白责任、主动承担家庭责任中逐渐长大了。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男孩长大成人了吗?

生:成人了!

师:那么,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长大=成人?

生:(全体)思考(约1分钟)

生:长大不等于成人。

师:那么长大+(    ) =成人?

生:担子!

师:对,挑着担子我们就慢慢长大,逐步成人了。什么是担子?原来就是责任啊。刚才同学们都能用心在思考着,希望同学们不仅在课堂上有所思考,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努力践行,主动承担现在我们能力所及的责任。

下面我们来看看自己肩上有哪些担子(ppt)14岁的“我”挑过的担子、应挑而没挑的担子有哪些?

为什么有些担子应挑而没挑?有首歌叫《不想长大》,生活中我们也会听到有人说:不想长大。

不想长大的本质是什么呢?(ppt)长大与成人是不同的两个概念:长大——自然人的成长发育

成人—— 社会人的成熟(具有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    具有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是成人的基本标志

不想长大---不想成人---不愿承担责任

担子就是责任!责任是成人的标志,也是公民的义务。义务有法律和道德之分。

下面来看(ppt)《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我国法律规定:人到18周岁就被认定为是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必须承担完全的法律责任。如果不能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违背了法律和道德规范,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和谴责。

下面来看(ppt)

汶川地震后的搜救中,人们在一所垮塌的小学教学楼一角看到这样的一幕: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这名男子是该校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同样是在地震中,却还有这样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的语文老师范美忠在地震发生时丢下全班学生,一个人跑出了教室,最后他在操场上等了好一会学生才陆续到达。他的这一行为在网上暴露后,立刻受到了人们的指责,被讥讽地称为“范跑跑”。

你如何评价张米亚和范美忠的行为?

•         张米亚“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把住生命之门”是一种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行为。他的行为很好地阐释了作为公民、教师应有的道德。

•         范美忠的行为则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他是一名不合格的老师,他的行为必将受到道德的谴责。

•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         责任意识要求公民个人自觉履行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并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现在我们把眼光回到我们身边,反思一下同学的行动。

讨论:生:(一男生)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每天放学都要关锁门窗,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师:让老师们认识下这位同学,对于他的付出表示感谢。

生:(劳动委员)起立,(其他同学)鼓掌

生:(一男生)班长能协助老师管理好班级事务,组织班级活动。

师:让老师们认识下班长,对于他们的付出同样表示感谢。

生:(男、女班长)起立,(其他同学)鼓掌

生:(一女生)我们班的课代表每天一早都要来收作业,其他同学开始早读时他们还要在工作。

师:对,课代表用他们的工作架起了同学们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桥梁。

师:以上这些同学的具体行动都是承担对社会、集体、他人责任的表现,所以,责任不仅仅是对家庭的。

师:我们身边的这些同学的责任行动又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个人品质呢?

生:(一女生)……(一男生)……(具体发言内容记忆不起了)

师:承担家庭责任的人是一个好的家庭成员,承担集体责任的人是一个好的集体成员,承担社会责任的人是一个好公民,这正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要求的。所以说,具有自觉承担责任的意识也是一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履行责任的标准越高,其人生价值就可能越大。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挑水的小男孩,张米亚,认识了校园里在进行着责任行动的同学们,请结合他们所进行的责任行动,思考:责任对我们成长的帮助。(ppt责任是……)

责任是负担。因为:(1)                                  (2)

责任是动力。因为:(1)                              (2)

责任还是__。因为:

生:(全体)思考(约1分钟),(邻近同学)讨论、交流(约1分钟)

生:发言

师:责任既是负担,也是我们成人的动力。

(ppt)看刘翔的图片

对国家与社会的高度的责任感既能给我们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又能帮助我们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有效地抗拒不良的诱惑。

(ppt)典型人物的感悟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也想谈一下对这个问题地理解。

我从98年踏上讲台,从那一刻就树立了“要教好自己学生”的责任。十一年来,正是这种责任驱动着自己拼搏课堂,学会教学,与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一起成长。今天,对老师来讲是一次很大的挑战,老师从上课的第一分钟起直到现在还是很紧张,真得很紧张,但“要教好自己学生”的责任让我坚持站在了今天的课堂,作为老师,拼搏课堂很辛苦,但也很幸福,因为我的学生成长了,老师也成长了。责任对于我的成长是压力,更是动力,还有的是一种幸福。希望老师的成长历程能给同学们有所启示。

师: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长大成人的内涵,初步理解了责任对于我们成长的帮助,在课后更要有所行动。

(展示ppt“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希腊神话中说:人是背负了一个行囊在赶路的,肩上担着家庭、朋友、儿女、事业、希望等,历尽艰辛,却无法丢弃其中任何一件,因为这背囊上写着:责任。在学校里,我们努力学习,不断地积累和充实自己,这是责任;在家里,为自己的父母长辈削一个苹果,这是责任;走出家门,无意中损坏了公共财物,勇敢地承认过失并积极地补救这是责任。将来,建设祖国,保卫家园,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更是责任。

•     感谢责任,感谢父母,感谢所有尽心尽责的人们。是你们的责任使我健康成长,是你们使我生活在爱的海洋里。

•     我将自觉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用我的责任回报你们的责任,使我在责任中成长,使我在责任中成人。

•         (展示ppt“责任行动” 做一件自己从未做过而又力所能及的事:

•         在家中,为父母做:……

•         在学校,为老师做……

•         在公交车上,为……

注意观察当时各人的言行和表情并用文字予以描述,同时记录下自己当时地感受。)希望同学们完成以后,能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让老师共享你们承担责任以后的幸福体验。能做到吗?

生:(齐声)能!

师:好的,要知道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也是同学们要承担的一种责任。下课!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备课及教学设计 2

五、教材内容与形式特征

以思想品德� 本套教材强调,面对学生的道德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获得基本品德上的发展,使学生在离开学校时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根本目的。心理与法律相关知识的教育与讨论以思想品德内容的教育与学 为此,课程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教材必须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情境的设计和问题的分析,让他们在情感体验和思想矛盾的过程中,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已知,提供必要的帮助。

突出课程的综合性特点,以生活主题形式统领、综合有关知识和技能。教材尽量通过主题形式去建构、组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淡化学科知识体系,在每册的内容结构上,通过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线索,综合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方面的学习要求,结合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学科的知识,以构成思想品德形成的认知平台。在教材各部分,尽量融合各学科的学习技能,以培养综合能力。逐步培养能够运用综合性知识、能力和眼光去解决自己思想和社会问题的综合素质。

生活即学习。生活空间的展开,也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我们注意二者之间的联系。例如,7年级学生开开始面临的就是从小学生转变为初中生的问题,我们就

设计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过程 。教材的编写尽量摆脱过分注重知识结构的僵硬式灌输、忽视探究式学习过程的模式;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情境和他们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知识链接”是为了给学生以联想的空间,促使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想象力。“扩展阅读”是给同学们创造自主思考的条件,以自己的感悟和思索,体悟人生的意义。

把握教材的难易度和普适性。我们注意这套教材与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衔接,注意学生发展的阶段性。为了有区分度,适应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特点,编写初中思想品德应在小学相关课程的基础上,适度提高知识、能力及价值观的难度、连续性及综合性。特别要考虑到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在选取和编排教材内容、图像系统、练习和学生活动时注重普适性,利于不同地区师生的教学行动。教材的内容选编还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现实生活的体验,突破从概念到原理的陈旧模式,注意给教师和学生留有拓展的空间。

提高教材图文质量。教材注重正文与辅文、文字与示意性插图的恰当比例关系。文字表达简约精当。原则上图像能说明的内容,不必要再用文字重复。一方面力求文字优秀,简明达意,一方面配以精美插图,使整套教材图文并茂。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教案 3

一、本课的地位与现实意义

情绪虽说是人的心理活动,但它与个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积极、向上、快乐的情绪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于个人的智力发展,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正常水平;相反,消极、不良的情绪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抑制个人智力的发展与正常水平的发挥。且初中生的情绪表现又是很不稳定、不成熟,容易冲动且肤浅、强烈、不协调,两极性明显,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情绪变化的特点,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良好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是当务之急。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与生活的重要性。

(2)、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3)、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2、能力目标:

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己调适、自己控制的能力,继而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3、知识目标:

(1)、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

(2)、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与生活的影响与作用,包括情绪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3)、了解青少年时期情绪易于波动、不稳定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

(4)、知道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三、课标要求:

(一)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与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二)2、3关心与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三)1、2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四、教学内容:

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情绪万花筒情绪与生活

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情绪是可以调适的排解不良情绪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五、教学建议:

两框,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名称:自画像

(题目为“我最高兴、最生气、最害怕与最伤心的各是什么?并画出当时的面部表情”)

步骤:

1、同桌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并作记录。(用于教学评价内容之一)

2、前后左右的同学之间按作业进行表演,后各小组推荐几个同学上台来表演,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可以一个人表演,也可几个人进行情境表演)

3、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10个左右特征明显的劳动成果,要求学生们认真观察。

4、讨论分析这些面部表情的主要不同之处。(主要从眼睛、眉毛、嘴巴等方面着手)

各部分的动作喜怒哀惧

额与眉平静左右眉毛向上扬起,呈八字皱纹,眉与前额之间有皱纹左右眉毛向五斜,眉毛呈相反的八字形左右眉向上扬起,前额出现皱纹

眼睛下脸向上扬起,眼睛边出现皱纹睁得很大部分或全部闭紧睁得很大

嘴巴开口,上齿露出开口,下齿露出开口厉害,裂开很大开口

5、通过分析高兴、生气、害怕、伤心的面部表情后,得出这四种就是人类的最常见的情绪,用书本上的文字来说就是喜、怒、哀、惧。

小结: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如“明天要进行期末考试,晚上的心情怎样?”这里面就有兴奋与不安、自信与担忧、跃跃欲试与害怕等不同性质的情绪。所以说在这四种常见情绪的基础上,又可以组成很多复杂的情绪。

(二)、活动名称:举一反三:(四个小组竞赛)

提示:四种情绪的主要特征我们已经概括了,现在大家想想都有哪些词汇可

以表达这些情绪。以得分最多的为胜。(全班分成四组,要求一组代表一种情绪;且每说一个词汇小组成绩加一分。但记住千万不能翻字典,否则视为作弊,成绩倒扣)

目的:为了让学生们对四种情绪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同时可充分发挥个人的记忆力,懂得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还可体现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等。

过程:学生们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参与率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最后:一定的时间过后,各组的分数统计出来后。我们有一个问题问得分最多与得分最少的那组同学,你们现在各是什么样的情绪。再一个问题是问大家:在比赛过程中,各小组的成绩在你追我赶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或当你们的成绩遥遥领先时,你们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

答:胜:高兴。负:伤心。

在比赛过程中,有高兴(成绩领先);有伤心(成绩跟不上其他组,老师怎么就不给我们组机会呢);有害怕(自己组成绩落后);有妒忌;有紧张等情绪的交替出现(或是说综合出现)

小结:从这个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表达情绪的词汇是丰富多彩的。从这些词汇中我们可以看出情绪表现是有程度差别的。(如喜有开心、高兴、开怀大笑、欣喜若狂等程度之别)再从刚才比赛过程中大家的情绪变化我们可以得出情绪是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归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常见的情绪是喜怒哀惧这四种。不同性质的'、不同程度的情绪的组合构成乐我们丰富多样的、多资多彩的生活。

作业:填写书本P61的表格。

第二课时

一、活动名称:猜一猜

材料:心理学家利用猴子做实验。两只猴子同时关在笼子里,一只被捆住,不能动;一只可以在笼子里活动。实验者每隔20秒对猴子进行一次电击,每次放电前5秒,笼里的红灯就会亮起。笼里有一个开关,每当红灯亮起,只要按动开关就可以逃出笼子。可活动的那只猴子发现了这个开关。实验在不间断的进行,结果有一只猴子死了。

请问:是哪一只猴子先死?为什么?

过程:学生们热烈讨论并积极举手回答。有说不能动的那只猴子先死。有说可活动的那只猴子先死。原因多种多样。

小结:答案应该是可活动的那只猴子先死。原因是它长时间地高度紧张,最后先于那只不可活动的猴子而死。(情绪对身体的消极影响)

二、活动名称:比一比

材料: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体质较差,加上工作紧张,用脑过度,身体十分虚弱,多方求治也不见效。后来,一位名医给他进行了检查,没有给他开药方,只送他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法拉第细细品味这句话,悟出了其中的奥妙。从此,他经常抽空去看马戏与喜剧。精彩的表演,总是令他开怀大笑。他还到野外与海边渡假,调剂生活,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久而久之,法拉第的身体逐渐地康复了。

问题:从这则材料中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前后左右进行讨论)

小结:分成两方面来说:从开始的“工作紧张,用脑过度”,以致于“身体虚弱”,说明情绪对人的身体与生活有消极影响;从后来的“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以致于“身体逐渐康复了”说明情绪对于人的身体与生活有积极影响。即情绪对身体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三:活动名称:谈一谈

例子:1、我平时的成绩不错,可就这次素质考试考得不好。原因是那天晚上我没休息好,太紧张以致于翻来覆去睡不着。

2、我其实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但不知怎么的一到关键时候,我就变得急急巴巴、疙疙瘩瘩。

3、国庆前我们初一年级进行了“爱我中华”的主题演讲,开始的两个同学由于过分紧张而中途退场。

师:大家的例子都是情绪对我们正常水平的发挥有消极影响的。那难道就没有积极影响吗?能否举一些例子?(如果有则最好,如没有则采用书本上P62的两个小男孩参加乒乓球比赛的例子。)

小结:情绪对正常水平的发挥也是有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的。

归纳:从以上三个活动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情绪犹如双刃剑。一方面,情绪对人的身体与生活是有积极影响的。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与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与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情绪对人的身体与生活是有消极影响的。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与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

作业:

1、填写书本P63的表格。

2、“这四种基本情绪中,喜是有积极影响而无消极影响的,而怒哀惧则是只有消极影响而无积极影响的。”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备课及教学设计 4

1.  造成乐与苦的因素有哪些? 2.  顺境与逆境的两面性? 3.  顺境的好处与负面影响分别是什么? 4.  逆境的积极一面体现在哪里? 5.  逆境为什么能使人变得更坚强? 6.  举一例:从逆境中奋起,走向成功的事例。 7.  顺境和逆境是我们能够选择的吗?为什么?班级        姓名

个体

需要

受干扰、阻碍

动机

行为

产生挫折

无法改换

改换目标

无法克服

实现目标

二、直面挫折附:挫折产生示意图

实现既定目标

改换阻碍

1.  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坚强的意志呢? 2.  坚强的意志具有什么作用? 3.  一个人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有哪些? 4.  中学生意志品质具有什么特点? 5.  我们应怎样锻炼自己的意志? 6.  一个人的行动目标分为哪三种? 7.  请写出你的行动目标。 8.  谈谈劳动的好处? 9.  体育锻炼有什么好处?

三、立志成功

1.  什么叫挫折? 2.  什么叫挫折感? 3.  面对挫折,人们往往会有哪些不同的反应? 4.  面对挫折,我们常有的态度有哪些? 5.  要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必须做到哪几个方面? 6.  怎样才能培养自己战胜挫折,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 7.  什么是志趣? 8.  为什么要培养高尚的志趣?

一、感受成长

七年级上思想品德教案 5

法不可违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和犯罪;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刑事处罚含义和种类;提高学生守法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它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我们必须遵守,如果一个人违反了法律,不但会给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而且自己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方框的内容

二、法不可违(板书)

(一)、谁都不能违法(板书)

讲述原湖北省省长张国光受贿判刑事例。问:张国光是省长,他犯罪入狱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

学生看P91小勤的故事,思考书中的问题。

教师引导:从小勤拾荒可以看出,不只是成人要守法,我们青少年同样要学法、知法、守法。小勤由于不懂法律作了违法的事,不作违法的事这是我们行为的底线,也是对我们最起码的要求,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遵守规则,尤其不能违反法律。那么什么是违法呢?

案例展示:

1、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他们该由谁来处理?

2、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进口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苏某怎么办?(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否则赔偿苏某损失350元。)

3、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400多元。

公安局抓获,怎么处理?(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P93页表格,选派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上述材料中的几位主人公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做了法律所禁止的事,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危害,自己也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要引以为鉴。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1、违法行为的含义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种类:(见书)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程度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管理法律法规 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法律法规

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 严重社会危害性 严重违法行为

三类违法行为相比较,前两种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小,我们把它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犯罪必受惩罚(板书)

我们先了解什么是刑法,什么是犯罪?

1 、犯罪、刑法(板书)

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基本特征(板书)

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最基本的特征)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后果)

3、刑罚的含义、种类(板书)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手段

我国的刑罚种类可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是对犯罪分子使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不是拘留)、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不是罚款)、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活动“我是小法官”:请结合所学知识判定下列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承担什么责任?

案例一:吴某的小卖店被盗,便到派出所报案称系邻居王某所为,吴某还对许多人说:“王某偷了我店里的东西,派出所正在侦察,没几天王某就会被逮捕。”经派出所调查,排除了王某作案的可能性,但吴某仍坚持说是王某作的案。请问吴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案例二:学生小创因多次未完成作业,且还撒谎,被其母采用笤帚打成重伤,其母亲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案例三:中学生王某无心学习,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合伙绑架一名幼儿园的小朋友,并电话威胁其家人不给三十万元钱就撕票。王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的,懂得那些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懂得什么样的行为会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因此我们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备课及教学设计 6

第一框: 《身边的诱惑》教案

一、教学目标 :

1、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目标:

(1)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2)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3)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遵纪守法积极要求上进的品德。

2、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

(2)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

(2)知道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

(3)初步知道网络的利与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领奖台的诱惑;获取金钱的合法途径。

2、难点:游戏机的诱惑。一难在不易辨别利与害;二难在在生活中如何把握“度”。

三、教学方法

1、通过收集各种诱惑的材料,学生了解身边存在许许多多的诱惑;

2、通过小品表演,创设情景;

3、开展辩论,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网络的利与弊,学会把握玩游戏的“度”。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略)

(板书) 身边的诱惑

活动一: 展示活动: 我们发现——“诱惑在我们身边”

(1)请有收集材料的同学说身边的诱惑。

(2)老师小结。面对种种诱惑,你是怎么想的,又是如何做的,我们该怎样去认识和

辨别这些诱惑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一迷人的字眼“诱惑”。先看看这是什么诱惑。

活动二:颁奖会。

(1)由学生主持为半期考成绩优胜者颁奖。

(2)获奖者谈自己的奋斗过程。

(3)分别请羡慕者和嫉妒者谈感受。

(4)老师自己谈经历。 (5)请曾经获过奖的同学谈感受、经历及是如何获得的。

(6)问有没有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获奖者,老师举例说明。

(7)老师小结(也可以让学生小结):渴望成功与荣誉是积极要求进步的表现,但鲜花和荣誉要通过正当途径和刻苦努力来获得。同时,要知道通过正当途径获取的荣誉是受法律保护的。接下来请看小品,看看这又是什么诱惑。

(板书)1、领奖台的诱惑

(1)渴望成功与荣誉是积极要求进步的表现

(2)荣誉要通过正当途径和刻苦努力来获得

活动三: 请四位学生表演课本83页的故事“敲诈”。然后提问;

(1)王磊和宋昭的行为是因什么的诱惑而引起的?

(2)面对金钱的诱惑,王磊采取了什么行动?导致了什么结果?

(3)请被敲诈的同学谈体会。

(4)举例说明非法取得钱财的危害。某家长到上海卖假中华烟被罚12万元。

(5)同学间相互交流获得金钱的正当途径。

(6)老师小结:举例学生捡费纸卖的。见书本第83页第二自然段。

(板书) 2、金钱的诱惑

(1)对待金钱一定要通过合法劳动和正途径来获得。

(2)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是违法行为。

玩游戏机、上网聊天这是大家都很喜欢的话题,有的人说上网不利青少年的健康,有的人说上网好处很多,到底上网有利还是有弊呢?下面我来探讨下面这问题。

活动四:辩论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分两大组进行辩论,正方观点是上网弊大于利,反方观点是上网利大于弊,。

(2)分析活动结果,指出玩游戏的内容和时间限制。

(3)用实例说明过度玩游戏的危害,使学生正视这一诱惑。

(板书)3、游戏机的诱惑

(1)游戏有利有 弊 适当、有节制的娱乐有益处

(2)游戏对青少年有一定的诱惑

(3) 要坚决抵制沉迷于游戏的诱惑

通过学习,�

七年级上思想品德教案 7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全章概述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我国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发愤图强,坚持正确地对外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本章可分为3个框题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三、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新课程学习

9.1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和平与发展问题

★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联系有关历史地理知识和实例,让学生感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代主题,以及世界人民如何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也看到各国人民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协调下,解决了一些国际冲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问题。这说明当前的国际社会仍然是十分复杂的,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总体形势?我国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开展对外交往,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这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十六、 历史的沉思,时代的启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1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20世纪下半叶,世界和平形势有了很大变化,避免了世界性战争的发生,这是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问题仍然突出,战争的隐患依然存在。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可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

(1)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和�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2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上述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世界各国人民的努力,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

起来。因此,要和�

(3)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2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战后虽没有发生大的世界战争,但局部冲突不断,世界仍很不安宁。

但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西方一些国家插手和利用这些纠纷,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

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艰巨任务。

2、发展问题

(1)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追求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追求发展

(3)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3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落后、贫困、危机、债务这些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与人类相伴随。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平就谈不上发展;发展是和平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三、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3页内容,思考分析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的霸主地位的行径。

强权政治,指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侵害他国利益的政策和活动。

当今世界正是由于少数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使世界和平受到威胁,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建立国际新秩序

(1)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这是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每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3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世界发展的主体是世界各国人民。世界的管理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参与。这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

(2)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3)中国政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3页内容,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总结:中国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赢得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充满复杂斗争的过程。中国政府多次声明,愿意同各国政府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含义及其现状,知道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从中体会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实例探究

[例1]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

①环境问题 ② 和平问题 ③ 资源问题 ④ 经济问题

A.① ② B.① ④ C.② ④ D.② ③

答案:C

[例2] 当前,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 ( )

BB. 资源枯竭 B. 地区冲突 C. 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 D.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答案:D

[例3]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 )

A.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B.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 坚决反对干涉别国内政

D. 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答案 B

★课余作业

结合教材内容,分组收集材料,讨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现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9.2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国际竞争的实质,体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国际格局相应的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之间将呈现怎样的关系呢?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十七、 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4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的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反映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这与二战后形成的美苏对峙两极格局有明显不同。这种局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2)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105-106页内容,思考所提出的探究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欧盟成员国的增加,有力的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盟成为多极化力量中头等实力单位,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当今的实力虽有所削弱,但仍具有巨大的经济科技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大国地位不容置疑;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目前正在保持经济大国基础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目前世界正在形成的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4)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2、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

(1)伴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教案【精选13篇】

(2)竞争的意义: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总之,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国际竞争及其实质

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各国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

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专家点评”内容,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 文化、经济、政治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相关链接”内容,了解各国是如何展开竞争的?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制定发展战略,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加快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7页图表,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

教师点评: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学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对于维护和实现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等,有重要意义。

(四)实例探究

[例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

CC. 两极格局,两强争霸 B. 美国一极独霸世界

C. 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D.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答案:D

[例2] 当今世界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危害上升,世界各国纷纷谴责并携手打击各种恐怖活动。这表明 ( )

① 和平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 恐怖主义是和平的主要障碍 ③ 国际社会在反恐上存在共同利益 ④贫困国家的经济发展日趋重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答案 A

[例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 和 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

① 经济实力 ② 国防实力 ③ 科技实力 ④民族凝聚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①③

答案 D

★课余作业

分析讨论,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9.3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的对外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我国以和平方式实现发展,为和平而发展。

2、理解我国为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也在加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面对这一形势,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迎接挑战?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十八、 中国外交的累累硕果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8页内容,思考其中的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累累硕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1)外交政策含义: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外交政策是国家对外职能的体现,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反映,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外交活动的形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国家的外交活动有哪些表现形式?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3)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除了我国百年来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亟须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也绝不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

2、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1)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二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国家自立于世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条件。在对外关系中,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10页内容,思考我国在对外活动中是怎样坚持独立自主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独立自主的处理对内对外事务,决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国反对另一国家;根据国际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等等。这些都是坚持独立自主的表现。

(3)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三、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的贡献

1、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10-111页内容,思考、讨论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完善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1)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

新中国建立之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毛泽东主席形象地提出三条外交原则:“另起炉灶”,就是与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就是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1953~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对外交往中系统地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以此作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由此翻开中国外交的崭新篇章。

(2)反苏反美阶段,主要特点是“两个拳头打人”,既反苏又反美。

(3)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大发展阶段。特点是“一条线、一大片”,为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结成一条线,团结这条线内的一大片国家。

1964年中法建交,打开了中国与西方大国建交的大门;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签署联合公报;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等。这些都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事件。

(4)成熟、完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一是提出不结盟战略,二是确定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使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国对外活动进入了更为活跃的时期。

2、中国外交政策的作用和贡献

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随着在国际舞台上肩负的责任日益重要,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3、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11页内容,思考讨论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中国外交成就的取得有许多条件,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发展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关系,与他们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积极寻求共同利益,坚持大局求同存异;全面实行对外开放,促进交流与合作等等。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主要学习了我国的外交政策,认识了我国政府在对外关系上的基本政策和立场观点。通过学习,要明确我国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以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基本目标,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四)实例探究

[例1]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 决定的 ( )

DD. 当前的国际形势 B.我国的军事力量状况

C.我国的综合国力 D.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

答案:D

[例2]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 )

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②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④ 坚持独立自主,不搞国家联盟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①③

答案:C

[例3] 下列能体现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立场的是 ( )

①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②处理国际问题根据是否符合我国利益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③决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 ④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B

[例4]为解决朝鲜核问题,中国进行了积极的外交斡旋,成功举办了朝鲜核问题的两轮会谈,并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这说明我国 ( )

①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 ②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③ 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的贡献 ④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教案 8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冲突,掌握与父母沟通技巧。

知识目标:知道每个家庭中,亲情之爱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亲子冲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重点难点】

重点:沟通传递爱。

难点:能以恰当方式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课前活动(调查)

1.在家庭中,你爱所有的亲人吗?为什么?

2.你是因为他们特别爱你,你才爱他们的吗?

3.翻翻自己和家人的照片,选择你最喜欢的几张,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案提示:

师:每个家庭中都有着割舍不断的亲情,蕴含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今天我们学习爱在家人间,让我们的家庭更和谐,更温馨。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

3.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4.亲子冲突处理不好,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5.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来解决。

6.如果和父母发生冲突,我们可以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体味亲情。

探究一:教材第x页探究与分享。

找一位你认为重要的家人,尝试和他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答案提示:第一“碰”:双方有差距说明我们对自己的家人了解不深,关心不够。

第二“碰”:知道原因后,我的想法会有变化。因为父母是爱我们的,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

第三“碰”:我发现了家庭中存在着割舍不断的亲情。

探究二:教材第x页阅读感悟。

教材第x页阅读感悟“绝症母亲对孩子的爱”

(1)学生分享这两篇文章

(2)从这两篇文章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1)略。(2)感受到了父母对子女那种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家中有亲情,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我们的亲情之爱。

知识模块二、爱的碰撞。

探究三:教材第x页探究与分享。

(1)类似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吗?请选择两三件,记录下来。

(2)想起这些,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

答案提示:(1)略。(2)想起这些,我心里充满了对父母的愧疚之情。父母是爱我们的,可我有时却不理解父母对我的爱,反而抱怨父母。

探究四:教材第x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1)结合下面的情境,填写内容。

(2)在上述情境中,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你希望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与父母交流时,你期望得到什么,而父母经常给予你什么?按照这些提示,完成表格。

(3)审视表格中填写的内容,反思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或增进亲子关系,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答案略。

知识模块三、沟通传递爱

探究五:教材第x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1)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小强和妈妈进行情境表演。

(2)反思同学们的表演,看看哪些结果是自己所期望的。

(3)讨论自己怎样表达才能让亲子沟通更顺畅。

探究六:教材第x页和父母沟通的技巧

(1)分享教材“和父母沟通的技巧”。

(2)实践演练:设置情境,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沟通。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教案 9

一、 教材分析:

1、 本课的地位: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是初三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第三课的第二框内容。第三课讲《增强综合国力》,这是对第二课《认识祖国地位》的进一步分析与讲解。第三课包括三个框题,即:《综合国力决定国家地位》、《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国家地位》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本课是第一框题和第二框题的过渡和衔接部分。该框主要讲述了3个知识点,即:改革的目的和作用、开放的目的和作用、改革开放的作用。改革开放的作用是这一框的核心内容。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于正确评价改革开放的成果、正确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及其从内心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有重要的意义。

2、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就致力于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经历了10年“-”的浩劫,期间我国的综合国力虽然也有短暂的提高,但是大部分时间是徘徊或下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家地位。

本课的难点是:“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且改革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改革就是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使之与生产力相适应,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由于这些知识非常理论化、非常抽象,而且学生对这些知识的了解非常少,再加上没有学过生产力的概念,所以在学习中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3、 本课的特点:

学生根据自己家乡——上海的巨大变化与现实情况,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本课的观点,而且本课也以事例见长,通过大量列举活生生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的了解与认识。

但是由于本书在某些知识(例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编排上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给学生学习本课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生产力”这个政治常用术语在本课甚至第一课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对“生产力”的详细讲解是在本书的第七课《认清历史趋势》中的第一框题。这就阻碍了学生接受和深刻理解本课知识,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4、 本课的侧重点:

本课的侧重点在于理论知识和现实事例同在,通过鲜活的事例,使学生容易接受相关的知识和观点。

5、 本课的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将本课内容的教学目标确定为3个方面。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改革开放”的目的、作用以及“改革开放”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情感目标:通过教学,通过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巨大变化的事例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从内心去理解和支持改革开放,从内心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第三:行为方面,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奉献的意识,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

二、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中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模式。

2、教学流程图:

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 → 教师根据情境和教材提出一些问题 → 学生对所给情境进行讨论、发言→ 教师和学生得出结论

3、理论依据:马克思认为,人是具有能动性的,所以人不是教育的消极产物。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力,而不能把学生看作是被“塑造”的消极客体。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不仅符合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结构主义”理论,也符合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结构主义认为,教育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辅助者、协作者,学生才是教育过程的真正主体,所有教育活动都是围绕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思考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更离不开协作学习过程教师画龙点睛的引导。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深入发掘教材的内涵,提炼重点和难点,精心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足够的、容易被接受的“情境”,唤起学生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或表象,从而使学生能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

3、 知识点衔接:

(1)导入新课:

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激活学生知识

(2)新课教学:

通过“材料3”的讨论,来引出“改革的目的”;通过出示“材料4”,来得出“改革的作用”;通过“开放也是一种改革”,来导入“开放”问题的讲解;接着就讲述“开放的目的”和“开放的作用”。

(3)小结:

三、 学法设计:

1、学情设计:

初三年级学生一般都出生在1986年或1987年,他们虽然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但是由于学生对改革开放前的背景知识不是很了解,再加上他们没有学习过人类社会发展简史,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就使得学生的感受非常之肤浅。同时,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容易接受和记住教师所举的“实力”,但是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比较难于接受。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重事例、轻理论”的现实情况。初三年级学生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具有了一定的同化新知识的知识体系和对事物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而且他们每个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就可以去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在力量,来活跃课堂。

2、学法指导: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搜集有效信息,使用这些信息来同化新知识,并将新知识放置在自己的知识体系的适当位置。

3、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观点。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教案 10

一、知识结构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求助有路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非诉讼手段是维护权益的常用手段

敢打官司打官司是最有效的手段

诉讼的三种类型

善于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违法行为做斗争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机智勇敢,不能硬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保护自己的几种方法。

2、能力目标。

(1)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学会与他人合作,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行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2)树立法律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善于斗争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其中,探究式学习的模式: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各组交流集体归纳教师指导整理归纳巩固反馈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调查学生的法律知识基础、存在的问题,归纳分类。

(2)准备相关案例,案例以问题方式呈现。

(3)制作教学课件,提供相关网站、相关法律书籍、资料等。

2、学生准备。

(1)收集相关案例,提出问题。

(2)查阅相关法律书籍资料。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学校、家庭、社会对我们未成年人给予了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但是这些都是外界对我们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自我保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讲授新课

一、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板书】

同学们通过预习提出来不少问题,课前也收集了不少案例,我将同学们的案例和问题进行如下归类。

(一)出示案例

问题1:

一名学生发现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摆着自己的照片,她很吃惊,因为照像馆从来没有与她谈过这件事,她问我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肖像权?

问题2:

一名学生骑自行车去看电影。到了电影院门口,他把自行车锁好放在电影院门前的存车处,交了两角钱的存车费。看完电影去取车,发现车没有了。他不知如何是好。

问题3:

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田某完成学业,后被告知学校没有他的学籍,因此不能为其发毕业证书。这下他可慌了神儿。

问题4:

一名初三学生放学后,骑车回家,因天黑没有路灯,一不留神摔倒在正在施工的沟里,造成左手臂骨折。他想去找施工单位理论,妈妈说:“是你不小心,怪谁?”

问题5:

酷爱运动的陶陶自己到超市买了双运动鞋,谁料刚穿两天,鞋就开裂了。陶陶拿着超市的小票,要求退换。超市负责人以鞋已穿脏为由,不能换。陶陶失望极了。

问题6:

学生林林的父母离婚后,她与母亲一起生活。但是妈妈由于工厂效益不好下岗了,生活很困难,爸爸从来不给林林生活费。眼看着林林不能继续上学,同学们真想帮助她,可是能怎么办呢?

(二)小组讨论

面对同学们提出的这么多案例,我们今天集中讨论第5、6两个案例。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第一,帮助受害者解决困难的办法有哪些?先采用什么办法?如果不行,还有什么办法?要注意选择方法的先后次序。

第二,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比比看哪组发言最精彩。

(三)各组交流

各组代表发言(略)。

(四)教师指导

将学生归纳的内容做适当调整,肯定学生的思路。

二、第一目:求助有路【板书】

途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板书】

机构:消协、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板书】

这些机构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协调,解决问题。如果能够以协调的方式解决问题,省时省力,是最好的。

可以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幻灯片)

法律服务所:写文书,出主意等。

律师事务所:处理法律事务、打官司、辩护等。

公证处: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身份等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

法律援助中心:“弱者的保护神”。

当我们遇到法律困难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到相关的机构请求帮助,相信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答复。

问题5可以用协商或调解的方法解决,通过商家或厂家为陶陶换一双新鞋。

问题6先协商、调解,不行就可以通过打官司来解决。

那么什么是打官司打官司有几种类型怎样打官司呢?

三、第二目:敢打官司【板书】

什么是打官司?打官司即诉讼,它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果采取别的方式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勇敢地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诉讼有哪几种类型?

诉讼有三种类型刑事诉讼: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的参与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

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参与下,解决民事纠纷。

行政诉讼:“民告官”。

(一)案例介绍

案例一:被告人单某,自1993年6月起至1994年9月,连续盗用了20多个企业、事业单位停放在路旁的大小卡车28辆作为犯罪工具,到14个菜场和食品厂等单位盗窃20余次,共窃得猪肉、海鲜、蔬菜等副食品及食油、工业用铜、自行车等财物,价值人民币6000余元。

刑事诉讼

案例二:某校一名高中生,骑自行车去看电影。到了电影院门口,他把自行车锁好放在电影院门前的存车处,并向看车的阿姨交了两角钱的存车费,看完电影去取车,发现车没有了。他问看车的阿姨,阿姨说不知道。当即要求赔车,可是看车的阿姨却说,她不承担赔车的责任。于是他将看车人告上法庭。

民事诉讼

案例三:陆先生在为自己创办的公司取名时,以“资本家”三字为公司冠名,他的申请被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驳回。陆先生一纸诉状将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告上法庭。

行政诉讼

那么,应该怎样打官司?

民事诉讼基本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递交民事起诉状被告应诉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调解法庭宣判等。

(二)学生讨论

讨论题:“到法院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

(三)教师归纳

此种观点是错误的。首先,打官司无所谓光彩不光彩。打官司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否则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也是对违法犯罪分子的纵容,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发展。打官司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所以我们要敢打官司,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当然,打官司要经过一定司法程序,费时费力。如果能够协调解决,达成协议就无需打官司。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有关部门求助,调解不成可以打官司,其实我们更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尽量使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善于斗争,保护自己。

四、第三目:善于斗争【板书】

(一)小组活动

看谁最机智?教师提供几种情景,学生思考。

情境一:

一天放学,李智独自背着书包往家走。突然,身后有人说:“嘿,哥们儿,等会儿!”李智回头一看,是个陌生人。还没等他开口,陌生人就说:“最近哥们儿手头有点紧,借点钱用。”

假如此时你是李智,你会怎么办?

情境二:

一天,王超乘公共汽车去上学,车上人挺多,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座位,刚坐稳,突然发现一个穿着打扮很精神的男子,一只手拿着晨报,另一只手掏出一把小刀子,伸向一名女子的小提包……

(二)教师归纳

“猝然临之而不惊”,这是胆略与智慧的表现。在险境中,只要镇定,迅速调整自己的言行,定会化险为夷,保护自己。

对学生来讲,保护自己的性命最重要,因此要学会借助社会力量保护自己。我们是未成年人,应该受到社会的特殊保护,因此,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决不能硬拼。

当国家、集体、他人和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权,要讲究智斗,力求在使自己不受伤亡的前提下,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

请记住:保全自己最重要,先把钱给他,想办法脱身,然后机智巧妙地与之周旋,及时报警。无法脱身时,要大声呼救。

(三)小结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善于斗争?面对歹徒我们应该怎么办?

遇事一定要冷静,保全自己真聪明,

歹徒相貌记心中,时刻不忘“110”。

本课小结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1.求助有路

2.敢打官司

3.善于斗争

(四)巩固反馈,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问题?或许同学们可以互相帮忙。

请上网查询朝阳区法律援助机构的地址及电话。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备课及教学设计 11

第三单元 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第六课 做情绪的主人一、本课的地位和现实意义。情绪虽说是人的心理活动,但它与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积极、向上、快乐的情绪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于个人的智力发展,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正常水平;相反,消极、不良的情绪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抑制个人智力的发展和正常水平的发挥。且初中生的情绪表现又是很不稳定、不成熟,容易冲动且肤浅、强烈、不协调,两极性明显,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情绪变化的特点,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良好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是当务之急。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2)、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3)、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2、能力目标: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继而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3、知识目标:(1)、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2)、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3)、了解青少年时期情绪易于波动、不稳定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4)、知道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三、课标要求:(一)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二)2、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三)1、2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四、教学内容: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 情绪万花筒 情绪与生活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 情绪是可以调适的 排解不良情绪 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五、教学时间:两框,三课时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活动名称:自画像(题目为“我最高兴、最生气、最害怕和最伤心的各是什么?并画出当时的面部表情”)步骤:1、同桌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并作记录。(用于教学评价内容之一)2、前后左右的同学之间按作业 进行表演,后各小组推荐几个同学上台来表演,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可以一个人表演,也可几个人进行情境表演)3、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10个左右特征明显的劳动成果,要求学生们认真观察。4、讨论分析这些面部表情的主要不同之处。(主要从眼睛、眉毛、嘴巴等方面着手)各部分的动作: 喜 怒 哀 惧额与眉:平静 左右眉毛向上扬起,呈八字皱纹,眉与前额之间有皱纹 左右眉毛向五斜,眉毛呈相反的八字形 左右眉向上扬起,前额出现皱纹眼睛:下脸向上扬起,眼睛边出现皱纹 睁得很大 部分或全部闭紧 睁得很大嘴巴:开口,上齿露出 开口,下齿露出 开口厉害,裂开很大 开口5、通过分析高兴、生气、害怕、伤心的面部表情后,得出这四种就是人类的最常见的情绪,用书本上的文字来说就是喜、怒、哀、惧。小结: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如“明天要进行期末考试,晚上的心情怎样?”这里面就有兴奋和不安、自信和担忧、跃跃欲试和害怕等不同性质的情绪。所以说在这四种常见情绪的基础上,又可以组成很多复杂的情绪。(二)、活动名称:举一反三(四个小组竞赛)。提示:四种情绪的主要特征我们已经概括了,现在大家想想都有哪些词汇可以表达这些情绪。以得分最多的为胜。(全班分成四组,要求一组代表一种情绪;且每说一个词汇小组成绩加一分。但记住千万不能翻字典,否则视为作弊,成绩倒扣)。目的:为了让学生们对四种情绪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同时可充分发挥个人的记忆力,懂得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还可体现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等。过程:学生们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参与率较高,课堂气氛活跃。最后:一定的时间过后,各组的分数统计出来后。我们有一个问题问得分最多和得分最少的那组同学,你们现在各是什么样的情绪。再一个问题是问大家:在比赛过程中,各小组的成绩在你追我赶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或当你们的成绩遥遥领先时,你们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答:胜:高兴。 负:伤心。在比赛过程中,有高兴(成绩领先);有伤心(成绩跟不上其他组,老师怎么就不给我们组机会呢);有害怕(自己组成绩落后);有妒忌;有紧张等情绪的交替出现(或是说综合出现)小结:从这个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表达情绪的词汇是丰富多彩的。从这些词汇中我们可以看出情绪表现是有程度差别的。(如喜有开心、高兴、开怀大笑、欣喜若狂等程度之别)再从刚才比赛过程中大家的情绪变化我们可以得出情绪是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归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常见的情绪是喜怒哀惧这四种。不同性质的、不同程度的情绪的组合构成乐我们丰富多样的、多资多彩的生活。作业 :填写书本P61的表格。第二课时一、活动名称:猜一猜材料:心理学家利用猴子做实验。两只猴子同时关在笼子里,一只被捆住,不能动;一只可以在笼子里活动。实验者每隔20秒对猴子进行一次电击,每次放电前5秒,笼里的红灯就会亮起。笼里有一个开关,每当红灯亮起,只要按动开关就可以逃出笼子。可活动的那只猴子发现了这个开关。实验在不间断的进行,结果有一只猴子死了。请问:是哪一只猴子先死?为什么?过程:学生们热烈讨论并积极举手回答。有说不能动的那只猴子先死。有说可活动的那只猴子先死。原因多种多样。小结:答案应该是可活动的那只猴子先死。原因是它长时间地高度紧张,最后先于那只不可活动的猴子而死。(情绪对身体的消极影响)二、活动名称:比一比材料: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体质较差,加上工作紧张,用脑过度,身体十分虚弱,多方求治也不见效。后来,一位名医给他进行了检查,没有给他开药方,只送他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法拉第细细品味这句话,悟出了其中的奥妙。从此,他经常抽空去看马戏和喜剧。精彩的表演,总是令他开怀大笑。他还到野外和海边渡假,调剂生活,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久而久之,法拉第的身体逐渐地康复了。问题:从这则材料中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前后左右进行讨论)小结:分成两方面来说:从开始的“工作紧张,用脑过度”,以致于“身体虚弱”,说明情绪对人的身体和生活有消极影响;从后来的“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以致于“身体逐渐康复了”说明情绪对于人的身体和生活有积极影响。即情绪对身体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三:活动名称:谈一谈例子:1、我平时的成绩不错,可就这次素质考试考得不好。原因是那天晚上我没休息好,太紧张以致于翻来覆去睡不着。2、我其实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但不知怎么的一到关键时候,我就变得急急巴巴、疙疙瘩瘩。3、国庆前我们初一年级进行了“爱我中华”的主题演讲,开始的两个同学由于过分紧张而中途退场。师:大家的例子都是情绪对我们正常水平的发挥有消极影响的。那难道就没有积极影响吗?能否举一些例子?(如果有则最好,如没有则采用书本上P62的两个小男孩参加乒乓球比赛的例子。)小结:情绪对正常水平的发挥也是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归纳:从以上三个活动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情绪犹如双刃剑。一方面,情绪对人的身体和生活是有积极影响的。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情绪对人的身体和生活是有消极影响的。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作业 :1、填写书本P63的表格。2、“这四种基本情绪中,喜是有积极影响而无消极影响的,而怒哀惧则是只有消极影响而无积极影响的。”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第三课时导入  :上节课结束时我们布置了一个思考题,现在大家有没有答案呢?生:一种答案: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一种答案:认为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怒可激发人的斗志”;“化悲愤为动力”。师:既然大家争执不下,那我们就再看一些例子,看看能不能得出什么结论?一、活动名称:阅读与感悟材料一:据我国史书记载,伍子胥在过昭关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结果因极度焦虑而一夜间须发全白。材料二:《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华出众,机智过人。但诸葛亮利用其气量狭小的弱点,巧设计谋,气得他断送了风华正茂的性命。材料三:《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多年考不中举人,直到50多岁时,终于听到自己金榜题名,“喜极而疯”。问: 这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情绪?结果怎样?答: 材料一的情绪是“极度焦虑”,结果是“一夜间须发全白”;材料二的情绪是“过于生气”,结果是“断送了风华正茂的性命”;材料三的情绪是“过分高兴”,结果是“喜极而疯”。师: 根据大家的举例和这三则材料,大家想想这一说法正确吗?如不正确那该怎么改?生: 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该改为:“在喜怒哀惧中,不管是哪一种情绪,对人的身体和生活都是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关键是把握好度”师:好,大家已经得出正确的结论,那我们这个问题就告一段落。接下来要问大家的是刚才三则例子中的主人公他们的情绪反应适度吗?生:不适度。师:回答得好,他们的情绪反应是不适度。我们把这种与周围环境不相适应的、反应不适度的情绪就称为不正常情绪,即不良情绪。接下来大家想想不良情绪会有什么影响?生:(回答多种多样)师:很好,不良情绪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还影响我们的社会交往和事业进步。现在大家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过不良情绪发生过?请举例说明。这就是下面的活动。二、活动名称: 例:1、和朋友闹矛盾,他误会了我,我非常痛苦;2、考试成绩不理想,感到伤心;3、老师表扬别人而自己不如别人,嫉妒他人;4、父母、老师批评自己,心情烦闷;5、别人有好朋友,自己没有,感到郁闷;6、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心生怨恨;7、上课回答问题出错,觉得自己好笨;(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倾诉”,同时我们老师可知道他们的真实心理)二、活动名称:请让我来帮助你师:一节课时间毕竟有限,这个“倾诉”的环节就先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还有什么要跟我说,可以写在本子上。师;刚才大家的“诉说”,反映的都是自己有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许多不利,那我们能否给他们出出什么主意,帮助他们调节自己的情绪?过程: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且言之有理目的:1、让学生理解我们这段青少年时期情绪的主要特点:易冲动,强烈易变,两极性,不稳定等;2、讲解在有不良情绪后的一些常用的调节方法:心理放松法(如深呼吸,笑乐放松法,肌肉放松法等)、注意力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升华法、心理换位法、自我激励瑜自我暗示等。3、明白情绪是可以调节的,是可以控制的。四、活动名称:同呼吸,共命运材料一:数学考试的成绩下来了,小玲考得不好,想到回家要挨妈妈的批评,心里很难过。同桌小利考得挺不错,不禁喜形于色,大声地对周围的同学说:“我妈早说了,如果这次考好了,就给我买想要的漫画书。到时候借给你们看看。”小玲听到后一声不响地出去了……材料二:在西沙守备部队的新年晚会上,有个战士悄悄地溜出会场,走向寂静的海边。原来那天中午他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心里非常难过。但看到战友喜迎新年,不愿扫了大家的兴致,就一个人出来,独自承担思念母亲的痛苦和悲哀。当他徘徊在海滨的时候,一回头看见几十位战友都默默地站在他的身后……原来战友们知道了这件事,找到他,又不愿打断他的思念,就默默地站在他的身后,分担他的悲痛。问:小玲、小利、那个战士以及战友们的情绪表达合适吗?为什么?小结:从表面上看,喜怒哀乐是个人的事。其实,人的情感是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的。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适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即“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体会“同呼吸,共命运”。归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会有不良情绪的产生,一旦有不良情绪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调节,及时地加以排解,否则就会身体和生活不利。另外,在情绪表达时要注意场合和方式。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教案 12

"发展真挚的友情"是初一思想政治(试验本)下册第九课第四框的内容,教学时数为1课时。下面我就本课教材分析、教学手段、学案、教学模式、教学基本程序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内容、编写意图、地位:

友情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催化因素,也是保持健康心理的必需,中学生非常看重它,但在这方面又往往困惑顿生。因此,友情的内容具有其独立的地位,是这一课的落脚点。本课从五个方面给学生以认识和实践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优化。总之,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交友夕夕相关。

2、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与突破

(1)重点:按大纲的要求,本框五个教学要点都是为了"怎样发展真挚的友情"这一教学重点服务的,并无轻重这之分,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突击两个方面:

<1>以真诚换取友情。"真诚"的表述在第一框就有了,这里再次提出,我认为必须将它转化为较具体、可操作的内容。因此,我将其处理为围绕"怎样对朋友表达真诚"问题,通过故事、动画、图片等手段帮助理解。

<2>在以宽容维护友情的同时,还要用原则纯化友情。这是又一个重点。宽容与原则二者看似矛盾,但有其辩证统一性,学生往往感到迷惑。所以我通过学生讲故事、录音片断以及学生表演小品等典型、生动、直观的事例来阐释:既要对朋友有宽容之心,又要在宽容的同时对朋友讲原则(突击学生实践性)。

(2)难点:成全朋友的好事,为朋友的成功和进步而高兴也是一种宽容。学生的思维定势一般是:宽容是能原谅别人的过错,能允许别人不同于自己的意见存在。我们通常所指的宽容一般也限于此范围,故这一点学生学习时会有困难。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古谚、典型事例(第谷成全开普勒事例)并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方法,阐释宽容的本质涵义:宽容即心胸宽广、有气量。通过讨论学生的实际问题(如:当朋友比自己强时,应该怎么做)既扩大学生认识事物视角,又能给他们以教育。

3、教学目标及实施途径: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及学生实际,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方面:懂得怎样发展真挚的友情,尤其掌握对朋友表达真诚、宽容和讲原则的一些具体要求并指导自己的言行,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男女同学的友情。

<2>能力方面:通过教学教会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把握新教材的能力,同时培养其交友的实践能力。

<3>觉悟方面:让学生懂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宽以待人的交友美德、提高学生对真挚友情的鉴别力,学会广交益友。

二、说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学法指导

1、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根据市教科所"学生主动参与型"教学模式课题,参考李吉林情境教学法:"入境、入情、入思、入理"及情感教学法(需要满足、交往合作,自主活动,智力激励,情境陶冶等模式),同时借鉴张思忠教学法中的竞赛法并结合自身实际,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结构:即<1>复习旧课;<2>导入新课;<3>传授新课;<4>巩固新课,而采用"教师精心主持,学生主动参与"的"参与型"模式,将孔子的"愤、启、悱、发"思想贯穿教学,按<1>创设情境,引生入境环节;<2>师生交流尝试成功环节;<3>发散思维,自我教育;<4>课外拓展,综合运用四环节上课。其中师生交流,尝试成功环节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特点、教材分为三大块,每块含以下步骤:引导自学--互问互答--联系实际--归纳小结,其间由老师充当导演,学生做演员,通过小组竞赛、互问互答、自学讨论法相结合,将学生讲故事、表演小品、课堂练习与板书齐诵讨论结合起来,培养了其实践能力:包括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参与活动的能力、组织问答的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竞争意识、团体协作精神,对整堂课的教与学来说,又是一种创新。

2、教学手段

本节课采用自制课件光盘,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感染力强,同时考虑到初一学生认知特点,运用歌曲、动画、图形、影片、书法、名言谚语、录音片段等资料,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启迪。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中学生认知活动的效率,也激发内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学法指导及练习

根据本课内容、学生基础及接受能力,主要指导学生学习使用对比法、归纳法、讨论法,参与竞赛、合作交流等方法,练习方面有单选、多选、讨论分析等。

4、教学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预见及采取措施:

(1)学生讨论问题时,要防止学生偏题现象,可对学生做些启发性的诱导。如讲到:"为什么成全朋友的好事,为朋友的成功和进步而高兴也是一种宽容"时,可先提问:同学们能否列举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例子。让同学在讨论时能联系实际,有所针对性。

(2)整堂课贯穿小组竞赛法、互问互答要注意:

<1>课前要落实上节课的得分情况;

<2>教学过程注意课堂秩序;

<3>课后要落实本节课小组累计得分情况,以便下节课用。

三、说教学基本程序

1、[创设情境,引生入境环节]

(展示图片)"友情图"(伴VCD歌曲《朋友》)学生困惑。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图看书思考:关于友情,本节课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是什么?

(学生互问互答)[问]怎样发展真挚友情?

[答])P49-51 5点)(1)以真诚换取友情;(2)以热情培育友情;(3)以宽容维护友情;(4)以原则纯化友情;(5)以恰当方式表达男女同学的友情。

2、[师生交流尝试成功环节]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备课及教学设计 13

(一)心理健康、道德专题

(初一上下册第1至6,初二上册第1至4和初二下册第8单元)

1、一般而言,我们可以从哪三个方面观察和认识自己?

答:①自己的外表和体质状况(生理自我) ②自己的精神世界(心理自我) ③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自我)

2、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认识自己?

答:①自我探索 ②与他人比较 ③倾听他人评价

3、父亲节母亲节分别在什么时候?

答: 母亲节: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父亲节: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4、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唯有以什么来回报?

答:爱和孝敬。

5、理解的途径是什么?

答:沟通。

6、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什么是我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答:亲子关系。

7、我们提倡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什么?

答:平等、民主、和谐。

8、我们最初的社会交往在哪里?

答:家庭。

9、什么是交往的前提?

答:尊重。

10、什么是交往的名片?

答:礼貌。

11、什么是习惯?

答: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后不易改变的态度和行为。

12、什么是学习习惯?

答: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

13、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什么开始?

答:制定具体、明确、可行的计划。

14、什么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

答:生命。

15、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最终都来自于哪里?

答:大自然。

16、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什么?

答:人要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明白人生的意义。

17、人生最宝贵的阶段是什么时期?

答:青少年。

18、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

答:他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合理需要的满足和贡献。

19、人生价值的内容各有不同,但有价值的人生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是什么?

答:劳动创造。

20、什么是人生价值的源泉?

答:劳动创造。

21、什么是评价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

答:劳动创造的成果。

22、学习、成长的最佳时期是什么时期?

答:青春期。

23、挫折和逆境对人的影响的两重性是什么?

答:①会给我们的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

②能使我们经受考验,得到锻炼,成为迈向成功的转折点。

24、应对挫折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冷静对待,重树信心。 ②自我疏导,善于自我排解,使情绪得到调节。

③请求帮助。(

25、应对挫折最积极的态度是什么?

答:精神升华——奋发图强去取得学习、工作和事业上的成功。

26、克服困难的第一步是什么?

答:勇敢面对困难。

27、什么是自尊?

答:自尊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

28、自尊心和羞耻心是什么关系?

答:互为表里。

29、自尊与自负的区别是什么?

答:自尊是恰如其分地肯定自己,而自负是过度地自我肯定。

30、自尊与虚荣的区别是什么?

答:自尊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而虚荣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

31、做人的基本品质是什么?

答:明善恶,辨是非。

32、做人的良知是什么?

答: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33、当我们上网浏览、看电视、读报刊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学会选择。

34、什么是“社会流行”?

答:“社会流行”是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定时期社会的经济、文化、心理的综合反映。

35、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社会流行”?

答:对流行的事物,我们需要独立思考,了解它们所具有的意义、所包含的价值,避免盲目效仿追随。

36、人的最大敌人往往是谁?

答:自己的软弱。

37、什么是塑造自身美好心灵的需要,是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社会关系的前提?

答:懂得待人之道。

38、人们彼此交往时最重要的品德是什么?

答:诚实。

39、什么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基础?

答:诚实。

40、学会诚实做人,就要懂得什么的重要性?

答:承诺。

41、一个人的信用是靠什么建立起来的?

答:始终一贯的诚实守信的行为。

42、哪些行为属于“与人为善”?

答:①善意的谎言 ②将心比心

43、“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道理?

答:揭示了平等精神的要义:人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

44、为什么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

答:①人与人的天赋千差万别。(先天)

②每个人后天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后天)

45、每个人天生就应该具有的权利有哪些?

答:生命权利、发展权利、追求幸福的权利。

46、民主的社会制度保障每个人在哪些方面的平等?

答:人格上和法律上。

47、人与人之间产生歧视态度的根源是什么?

答:不能正确对待人们之间的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

48、

49、什么是美好生活的底色,是美好品德的基石?

答:善良。

50、什么是与人为善?

答:与人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

51、什么是善良?

答:善良包含着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德,归结起来,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52、善良有什么特点?

答:①善良是无私的。 ②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 ③善良之心是博大的。 ④善良要见诸行动。

53、孔子说的“仁者爱人”,体现了善良的哪些特点?

答:①善良是无私的 ②善良之心是博大的。

54、将心比心是什么样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答:与人为善。

55、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人渴望的,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必须从什么开始?

答:理解。

56、什么是理解他人?

答:理解他人就是超越狭隘的个人经验和个人好恶,以开放的胸怀去体察他人的处境、感受和想法,从而消除误解与隔阂,造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57、什么是理解的前提?

答:尊重。

58、什么使理解成为可能?

答:善意。

59、达到理解需要什么?

答:积极的沟通。

60、积极的沟通,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①主动的接近 ②坦诚的交流 ③细心的领会

61、“善解人意”体现了怎样的态度?

答:满怀善意、细心体贴、主动理解他人。

62、什么是宽容?

答:宽容就是以一种谅解和包容的心态和行为去对待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与自己不同性格和志趣、甚至是别人的过错和冒犯,达到人与人的多样化的共处与合作。

63、和谐人际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是什么?

答:既维护个人创造性又保持集体合作:①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 ②容纳别人合理的意见,和而不同。

64、什么是忧患意识?

答:忧患意识是指一个人内心的关注超越自身的利害、荣辱、成败,而将社会、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萦系于心,对社会、国家、人民可能遭遇的困境和危难抱有警惕,并由此激发奋斗图强,战胜困境的决心和勇气。

65、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答: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66、我们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公众服务。

67、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某一个社区中,什么可

68、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树立服务社会的精神有什么意义?

答:①有助于增长我们的社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②有助于培养优秀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9、作为新一代的中国人,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民族文化素养的人,我们就需要积极地学习和主动地汲取。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或方式深入了解和体悟民族文化的精粹?

答:①课堂上的学习②课外阅读 ③艺术欣赏 ④社会调查 ⑤对中国文化典籍进行研读 ⑥与传统艺术和古迹民俗接触

70、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是什么?

答:民族文化。

71、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应该抛弃的糟粕?

答:①等级秩序 ②无条件服从祖先旧制 ③保持现状 ④男尊女卑 ⑤消极忍耐

72、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什么?

答:能够顺应时代变迁,吐故纳新,保持自身的蓬勃旺盛。

73、无数歌唱祖国、传递人民心声的歌曲,跨越了漫长的时光,至今为人们所传唱。请你列举几首歌曲名称。

答: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东方红》 ③《春天的故事》 ④《走进新时代》 ⑤《南泥湾》

74、请列举几种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答:①川剧变脸 ②陕西剪纸 ③无锡泥人 ④天津年画 ⑤贵州蜡染

75、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请列举几种文化精粹。

答:①京剧 ②书法 ③刺绣 ④陶瓷

76、请列举几种有地方特色的演出形式。

答:①高甲戏 ②南音 ③茶艺表演 ④拍胸舞

77、请列举几种民间工艺品。

答:①剪纸 ②刺绣 ③草编 ④竹编 ⑤泥塑

78、请列举几种我市(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答:①高甲戏 ②南音 ③拍胸舞 ④木偶戏

79、为什么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尽管特色各异,彼此又是息息相通的?

答:因为我们都是人类,我们有着彼此相通的心灵和情感。

80、在不同的文化中,必然存在的相同合理内核是什么?

答:真诚、善良、友爱、和平等人类的共同价值。

81、不同文明之间彼此沟通的桥梁是什么?

答:平等交流、相互包容。

82、我们应以什么态度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差异?

答:平等尊重、理解宽容。

83、矛盾、对抗、冲突、战争依然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发生和进行着,各种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答:①国家利益的冲突。 ②民族文化的差异。 ③不同信仰和意识形态的隔阂。

84、什么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

答:全球化。

85、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合作是由公民通过什么来组织和实施的?

答:民主选举的方式所产生的政府。

86、政府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制定公民认可的制度和政策。 ②负责安排制度和政策的实施与监督。

87、为了更好地在社会合作中保证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在社会合作中确立和遵循什么原则?

答:公平。

88、从小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有什么意义?

答:①有助于我们个人素质、个人能力的提高和个人前途的发展。 ②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加稳定、繁荣的社会。

89、公平的合作需要什么来支持?

答:①正义的制度;②良好的道德规范。

90、社会合作和社会生活是一个按照什么来管理、运行的系统?

答:制度和规则。

91、制度的正义在于什么?

答:它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它的程序和规则是面向每一个社会成员的。

92、什么是社会生活的绝对权威?

答:正义的制度规则。

93、道德

94、道德依靠什么起作用?

答:①社会舆论 ②传统习惯 ③我们的内心信念

95、什么是不正义的行为?

答:依据一般的社会道德标准,任何不公平地对待别人,侵害他人的权利的行为,都是不正义的行为。

96、请你列举几种不正义的行为?

答:①美国攻打伊拉克 ②故意伤害他人 ③歧视他人

97、什么是人权?

答:人的基本权利,即通常所说的人权。

98、什么是最基本的人权?

答:人的生命权。

99、什么是最严重的不正义?

答:故意伤害他人的生命和身体。

100、为什么人在社会中拥有多重身份?

答:因为社会生活本身是多方面的

101、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基本社会身份首先是什么?

答:公民。

102、为什么人们的社会身份会发生变化?

答:因为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或他参与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

103、为什么每个人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答:因为每个人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不同。

104、最能体现人性的高贵和光辉的责任心是什么?

答:人们心中的道德良知。

105、最强烈的责任来自哪里?

答:人们心中的道德良知。

106、在现实生活中,承担责任经常需要我们怎么做?

答:拿出勇气和担当道义。

107、我们在进行责任选择时,要着重考虑哪些因素?

答:①时间 ②相对重要性 ③可能性 ④创新的解决办法和途径

(二)法律知识专题

(初一下册第7、8和初二下册第5、6、7单元)

1、什么是法律?

答: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法律具有哪些显著特征?(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答: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产生法律的程序有哪两种?

答:①法律制定 ②法律认可

4、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是什么?

答:依靠国家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

5、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是什么?

答:《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6、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是什么?

答:《未成年人保护法》

7、为了进一步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国专门制定

了什么法律?

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8、国家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的未成年人保护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自我保护。

9、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是什么?

答:家庭保护。

10、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是什么?

答:司法保护。

11、家庭保护的作用是什么?

答: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12、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①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②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

13、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几周岁的未成年人做工(童工)?

答:16周岁。

14、什么是社会保护?

答:社会保护是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15、什么是司法保护?

答: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国家执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保护措施。

16、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哪几方面的自我保护?

答:防火、防水、防电、防盗。

17、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答: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

18、根据合法权益受到不同侵害的情况,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19、诉讼途径即是打官司,可分为哪几种?

答: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20、非诉讼途径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答: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

21、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有哪些?

答: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

22、什么是违法行为?

答: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3、违法行为可分为哪两大类?

答: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24、从法律类别来看,违法行为可分为哪几类?

答: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25、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

答: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是一般违法行为。

26、什么是犯罪?

答:所谓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7、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是什么?)

答:①严重社会危害性 ②刑事违法性 ③应受刑罚当罚性

28、为什么说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本质是相同的?

答:因为两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29、未成年人中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答:①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②防范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③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30、为什么要对犯罪分子给予刑事制裁?

答:因为任何犯罪行为都对社会、对他人造成危害。

31、我国的刑罚可分为哪两大类?

答:主刑和附加刑。

32、什么是主刑?

答:主刑也叫基本刑 ,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

33、主刑包括哪几种?

答: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34、什么是附加刑?

答: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

35、附加刑包括哪几种?

答: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36、 主刑与附加刑有何区别?

答:①主刑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②附加刑既可

37、法律的功能是什么?

答: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38、刑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

39、当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做?

答:我们要运用法律武器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40、吸毒与贩毒有何区别?

答:①吸毒是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②贩毒是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41、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①避开诱因法 ②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法 ③专时专用法 ④联想后果法 ⑤请人监督法。

42、什么是公民?

答: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43、什么是国籍?

答: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44、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答: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45、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答:①要树立国家观念。 ②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 ③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46、国家以什么形式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答:宪法和法律。

47、什么是公民的权利?

答:通常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48、什么是公民的义务?

答:通常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49、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答: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50、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有哪几类?

答:①平等权利: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论、游行、示威的自由、批评建议权(监督权)。

③人身自由权利:人身自由、人格尊严(肖像权、荣誉权、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权利。

④社会生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⑤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财产权和财产继承权。

51、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有哪几类?

答:①对国家履行的义务: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②对社会履行的义务: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物等。

③对家庭履行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等。

52、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基本义务的有哪些?

答:劳动、受教育。

53、公民权利与义务是什么关系?

答: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①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②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54、维护权利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答:①依法享有权利 ②依法行使权利 ③尊重他人的权利。

55、如何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答:①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56、在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中,什么是最根本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答:宪法。

57、什么是国家的根本法?

答:宪法。

58、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答: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59、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体体现在哪里?

答:①普通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其内容不能与宪法相违背、相抵触。

②如相抵触,将被视为违宪而宣布无效。

60、我国现行宪法由哪四章构成?

答:序言和总纲、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

61、宪法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哪两大部分?

答:①规范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 ②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62、什么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

答: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

63、人民通过宪法把国家权力交给谁?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64、我国已建立一套

65、我国公民权利保障体系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答:①立法保障 ②司法保障

66、什么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答:宪法。

67、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答:①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②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③我们也要积极关心国家管理事务。

68、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答: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身体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犯的权利。

69、什么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必要条件?

答:人身自由。

70、每个人的最高人身权益是什么?

答:生命权(生命健康权)。

71、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由哪两部分组成?

答:生命权和健康权。

72、身体健康权包括哪两方面?

答:身体健康权利和精神健康权利。

73、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前提是什么?

答: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享有。

74、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

答:①法律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 ②法律保护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

75、关于逮捕,我国宪法是如何规定的?

答: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决定或者经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76、当我们遇到社会上损害公民的人身自由或伤害人的生命和健康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做?(至少写出三种)

答:①打“110”电话报警。

②直接到附近的公安部门向公安人员求救。

通知家人、朋友向社会求救。

77、当身体受到非法搜查时,正确的维权方法是什么?

答:当事人有权加以制止,甚至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

78、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权利是什么?

答:人格尊严权。

79、人格尊严包括哪些内容?

答:肖像权、荣誉权、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

80、什么代表着公民的人格尊严?

答:名誉。

81、给他人取外号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利?

答:名誉权。

82、当我们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

答:我们要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①情节轻微的,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②情节严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83、什么是个人隐私?

答:个人隐私,指个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

84、什么是个人隐私权?

答:个人隐私权也叫个人私生活秘密权,是指公民希望隐瞒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别人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85、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答:个人隐私权。

86、尊重个人隐私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答:尊重自己的隐私权和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87、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答:保护隐私,尊重隐私权。

88、什么机关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开拆私人信件?

答:司法机关。

89、什么是受教育权?

答: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90、什么是义务教育?

答: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91、我国的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包括哪两个阶段?

答:初等教育(小学)和初级中等教育(初中)。

92、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免费性 ②普及性

93、国家为保障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供了哪几方面的保障?

答:①法律保障 ②物质保障 ③师资保障

94、作为学生,我们应如何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答:我们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①自觉接受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不中途辍学。

②自觉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学习,在学业上不断进步,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95、未成年人的财产权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

答:继承。

96、什么是公民个人的私有财产?

答:公民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通过劳动和合法经营所积累的财富,包括私人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是公民个人的私有财产。

97、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答: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98、我国专门规范财产继承的法律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99、财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些?

答: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100、什么是法定继承?

答: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进行继承,叫做法定继承。

101、第一、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分别有哪些人?

答:第一顺序:父母、子女、配偶以及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102、我国法定继承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②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103、什么是遗嘱继承?

答: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立下遗嘱,将遗产的全部或部分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

104、什么是遗赠?

答:遗赠是指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105、未成年人获得财产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答:通过继承的方式获得财产的所有权。

106、如果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该怎么办?

答:①通过协商、调解解决。

②如果不能解决,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107、未成年人对于继承所获得的财产,通常由谁为其管理?

答: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108、什么是智力成果权(知识产权)?

答:智力成果权,是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创造的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

109、智力成果权包括哪些权利?

答: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110、假如你发表或被转载的作品没有得到稿酬,你该怎么办?

答:①可以向侵权方追究责任并要求赔偿损失。②情节严重的,可以诉诸法律,寻求解决。

111、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是什么?

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12、我国消费者主要享有哪些权利?

答:①安全保障权 ②知悉真情权 ③自主选择权 ④公平交易权 ⑤依法求偿权 ⑥维护尊严权

113、当我们在消费时,要有哪些消费者权利意识?

答:①要注意避免在消费时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伤害。

②购买商品时,要注意查看商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

③要注意商品质量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计量是否准确。

④购买或接受服务时,应注意索取、保留发票或其他有效票据。

114、当我们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如果消费权益受到损害,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答: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④可以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⑤情节严重,造成重大伤害的,可以向司法部门提起法律诉讼。

115、当家里炉火或煤气灶出现火情,该怎么办?

答:①一旦发现火情,及时关闭电源、煤气总开关,同时打开门窗。

②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 ③迅速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

116、家里如果出现大量漏水,该怎么办?

答:一旦发生漏水情况,迅速关闭水源总开关,等家长回来再找人修理。

117、一个人在家时,如果有人来访,我们该怎么做?

答:①如果有人来访,先问清是谁。

②是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不能开防盗门,应当委婉拒绝。③如果来人强行进门,则应大声呼救。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