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制度(通用3篇)
1、目的
为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公司各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环境保护、卫生防护设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公司各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3、内容规范
3.1公司内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三同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三同时”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3.2各部门必须将建设项目的有关审批材料及时报送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严格按程序履行审批验收手续。
3.3凡未经“三同时”审查的建设项目,不准开工建设和投产使用。对违规进行建设和投产使用的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严厉处罚;对发生伤亡事故或因劳动安全卫生设施隐患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并按规定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3.4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从可行性研究至竣工验收、投入生产和使用,都必须严格按照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要求进行建设与管理,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3.5认真开展建设项目(工程)安全生产(职业卫生)预评价和安全生产验收评价和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对必须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的建设项目,在完成项目可行性论证后及进行初步设计之前,聘请具备资质的预评价部门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其预评价报告书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后,作为该建设项目的设计部门安全设计和编制“劳动安全卫生专篇”的依据。在通过了建设项目竣工投入试生产、使用,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设施效果综合评价工作后,报有关部门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三同时”专项验收。
3.6各部门要对承担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设计、施工等任务的部门提出落实“三同时”规定的具体要求,并负责提供必需的资料和条件。
3.7建设项目中引进的国外技术和设备应符合我国规定或认可的劳动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标准;全部设计应符合我国有关规范和规定的要求。)在建设项目立项和管理工作中贯彻执行国家的.劳动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三同时”规定,管理和指导建设、设计、施工等部门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
3.8建设项目预验收前,应自主选择并委托劳动行政、环境保护部门认可的部门进行劳动条件、环境保护检测、危害程序分级和有关设备的安全卫生检测、检验,并将试运行中劳动安全卫生设备运行情况、措施的效果、检测检验数据、存在的问题以及拟采取的措施等写入劳动安全卫生、环境保护验收专题报告,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3.9对预验收中提出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方面的改进意见应按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报告劳动行政、环境保护部门。
3.10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进行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环境保护预评价;
3.10.1大中型和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
3.10.2火灾危险性生产类别为甲类的建设项目;
3.10.3爆炸危险场所等级为特别危险场所和高度危险场所的建设项目;
3.10.4大量生产或使用Ⅰ级、Ⅱ级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建设项目;
3.10.5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粉料或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粉料的建设项目;
3.10.6劳动行政部门确认的其它危险、危害因素大的建设项目。
4、相关文件记录
《文件发放记录》
《建设项目“三同时”初步设计评审表》
《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表》
《制度教育培训记录》
5、附则
5.1本制度内容与国家、本市、行业等上级机关规定内容相抵触时,以上级机关规定为准。
5.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为确保施工安全,防止人身伤亡、设备故障及火灾事故的发生,创造文明施工的良好环境,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由工程部负责实施。工程部监督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如下管理:
一、安全
1、制定安全管理目标
2、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3、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4、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5、进行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6、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7、现场安全标志齐全、醒目
8、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9、按规定上报工伤事故
10、完善现场安全设施
二、文明施工
1、制定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2、按规定进行现场围档
3、对施工现场进行封闭管理
4、施工现场按要求进行地面硬化、排水、绿化等处理措施
5、按规定标准为工人提供现场住宿设施
6、完善施工现场防火制度和设施
7、建立综合治理制度并贯彻执行
8、完善施工现场标牌
9、完善生产工人各种生活设施
10、健全保健急救人员和器材
三、突发事件处理
在遇到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等突发事件时,工程部及监理单位应及时根据现场情况的需要,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避免事态扩大。有关情况应及时向总经理报告。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应及时向总经理提交处理报告。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办法
一、加强质量的事前控制
1、确定工程质量要求和标准(包括施工、工艺、材料和设备各方面)。
2、审查总包和分包商的资质,审核其是否配备与工程承包合同和分包合同相符合的力量并督促其完善。
3、审查承包单位提出的材料、构件和设备清单及其所列的规格和品质,批准或不同意材料、构件、设备其来源。
4、督促监理按某一程序对某种或某类工程材料或构件的质量进行认定。材料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还应按有关规定提检,无产品合格证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构件或零配件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5、对永久性生产设备和装置,应按审批同意的设计图纸组织采购或订货,这些设备到场后应参与检查验收,主要设备还应开箱检验,对于国外引进设备,应在交货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参与开箱逐一查验。
6、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保证工程质量具有可靠的技术措施。
7、对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审核其试验报告及技术鉴定书。
8、检查施工现场的测量标桩,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及高程水准点,重要工程的桩位及高程还应亲自组织复核。
9、督促施工单位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改进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方法、手段。
10、督促总承包单位健全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包括现场会议制度、质量检查制度、质量统计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等。
11、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对有的工程或工程部位尚应下达质量要求标准。
12、对于与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施工机械、设备,应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技术说明书或实测报告,不能保证工程质量要求的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3、把好开工关,需经监理工程师对各项准备工作检查、批准并发布开工令后,工程方能动工;停工后,也需下达复工令后工程方能复工。
二、抓好质量的事中控制
1、督促、检查承包单位严格执行工程承包合同和工程技术标准。
2、督促施工单位完善工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受控制状态,并及时审核验收施工单位提交的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管理图表。
3、严格工序间交接检查.重要工序(包括隐蔽工序作业)需按有关质量验收标准经监理人员检查验收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4、重要工程部位,必要时应亲自组织试验或技术复核。对于重要材料、构配件,可自行组织材料试验或质量检验工作。
5、根据建筑生产的特点,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查验收。
6、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不合格部分命令承包单位进行整改。
7、审批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
8、抓好质量监督。在下列情况下,应要求监理工程师下达停工令:
1施工中出现质量异常情况,经提出施工单位未采取改进措施,或改进措施不力,未使质量状况发生好转趋势者。
2隐蔽工序作业未经现场监理工程师查验而进行下道工序作业者。
3对已发生的质量事故未进行有效地改进而继续作业者。
4擅自变更设计图纸进行施工者。
5使用没有产品合格证的工程材料,或擅自替换,变更工程材料者。
6未经技术资质审查的分包商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施工者。
9、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质量会议,及时分析,通报工程质量情况,并协调有关单位间的活动。
三、重视质量的事后控制
1、按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单项工程、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2、组织竣工验收;
3、审核施工单位的竣工资料;
4、审查有关监理工作的资料文件,及时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