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读后感合集(通用15篇)
《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但《指南》中的各学习与发展目标又不能简单、直接地用作幼儿园的具体教育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目标,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发展。本书精选典型活动案例并进行评析,有利于教师用好《指南》。
《指南》第二章解读“语言”领域(一)倾听与表达章节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指南》针对不同的年龄段提出不同的要求,从书中例举的两个案例中发现孩子们还是能做到安静倾听的,关键在于我们成人能否给孩子播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如塞内加尔作家菩德吉说过:“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有一个过程,需要老师经常提醒、督促和指导。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⒈家园共育,创造良好的倾听氛围。
家长、老师要以身作则,在幼儿面前树立耐心倾听的榜样。当孩子有表达的诉求时,家长和老师无论多忙,都应该注视幼儿的眼睛,耐心地倾听,并给予积极回馈。幼儿期是一个好模仿的时期,创设良好的环境对其倾听习惯的养成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⒉树立典型,创设良好的榜样形象。
在班级里面寻找平时能够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的孩子,并在集体面前加以表扬,可以拍摄图片、录像,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认真倾听是什么样的,耐心倾听有什么收获。告诉幼儿耐心、认真倾听,是成熟的一种表现。
⒊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兴趣,是幼儿行为的内驱力,只有当幼儿对一件事真正感兴趣时,他才会主动地去做。游戏是幼儿最爱的活动之一。通过游戏,让他们倾听的快乐,帮助他们潜移默化地将倾听的习惯转移到实际生活中。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游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们在宽松的氛围下和同伴一起讨论、分工,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随着孩子们的游戏经验不停的变化着,在第三章“人际交往”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中,孟老师结合大班的角色游戏中不懂规则的小哲进行了追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可以发现小哲原本对角色游戏的规则不是很了解,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孟老师请小哲担任“景区管理员”的身份,小哲在明确了自身的任务后,能负责的管理“景区”中的人和事,在老师的引导下,小哲学会了用礼貌的方式进行游戏,也感受到了与同伴交往中的快乐。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普遍会出现的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就像案例中的小哲,他们往往喜欢根据自己的意愿表现出一些无商量的游戏行为,然而同伴在面对这些无厘头的行为,总是会感到不解或者反感,这时就存在了商量与合作游戏,大班幼儿对于分工合作已能较好的驾驭,但在角色游戏中出现因意见不合的打打闹闹现象也是难免的,所以教师在面对这种现象要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让幼儿从他人角度看待自己的行为。
在本案例后的名师链接中尼尔创办的夏山学校,让我了解到学校要开展丰富的生活教育,提供幼儿一个安全而愉悦的生活环境,以帮助幼儿做一个快乐的、积极的人,夏山学校的学习活动更是别具一格,它做到寓教育于无形之中,把课堂搬至教室之外,尼尔所提倡的教育方式是多元的,他是以“分散”的形式进行“集中”的引导教育,让孩子们在自发的游戏、生活中明白其中的大道理。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仔细观察孩子们的其他活动,例如:蜗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在书本第四章节“科学探究”的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中也涉及到了可爱的小蜗牛,俞老师针对孩子们在自主活动中和蜗牛的互动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根据孩子们的兴趣需要,她还创设了宽松的、愉悦的空间让孩子们大胆的寻找蜗牛,在自主探索发现中进一步的了解蜗牛的习性,最后针对蜗牛的触角,俞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尝试用各种方式探讨蜗牛的听力。
从整个案例中不难发现俞老师为幼儿的创设了充分的探索空间,孩子们在探索中始终是处于愉悦的、兴奋的。正如案例后的名家陶行知所言:要解放孩子们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而在当今的幼儿教育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会担心孩子们在探索中出现这种或那种的危险,也害怕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各种磕磕碰碰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完美”发展,成人总是给予幼儿“这样不行,那样不可以”的语言提示,渐渐的孩子们胆怯了,失去了探索的积极性,若要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必须在安全的情境下秉着放手的原则,和幼儿一起去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马拉古齐说过:“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在书本第五章节艺术的表现与创造的目标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案例种详尽的阐述了,书中的案例是针对美术活动种的画、折来体现幼儿的表现和创造,在日常艺术活动中,教师有时会因为材料的准备、经验的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对孩子没得艺术表现进行了“束缚”有时甚至对于幼儿的作品进行了“否认”这关系着对孩子们的伤害很大,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以致他们能用简单的话语说出自己作品的内容,因为孩子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方式、思维逻辑和表达方式,孩子们会用自己的语言诉说着他们对世界、事物的看法,作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在注重外在环境的同时,也应该营造良好的、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正如瑞吉欧的教育理念那样:要走进儿童心理的儿童观,看待和对待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作为成人要正视孩子们的一切,要放眼于孩子,更要放手于孩子,孩子们在无包办中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动手动脑的乐趣,同时孩子们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只是、情感和人格,在互动过程中,儿童即是收益者,又是贡献者。
书中每一个案例都记录的非常精彩,每一位名家的名言都阐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细细读来,回味无穷,该书让我学到很多知识,也了解了最新的教育方法,书中直观而又生动地刻画了幼教工作中的多姿多彩事件,那种朴质清新的笔触,现身说法的言行,以及鲜活生动的案例,让我读起来比较轻松,百读不厌,也让我们一线青年教师深受启发,感触颇多!
寒假期间我拜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一书,书内每个案例都根据《指南》中的目标要求进行生动详细、深入浅出的剖析发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每个案例后都会有“误区点拨”和“教育名家链接”,有效的指引我们从案例中了解各种教育教学方式的优缺点,也让我们从名家的话语中吸取正确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著名的意大利儿童文学家——亚米契斯说“要坚强,要勇敢,不要让绝望和庸俗的忧愁压倒你,要保持伟大的灵魂在经受苦难时的豁达和平静。”这段话语是在书中第三章“人际交往”里目标1愿意与人交往的许华老师案例后的名家链接,该章节以小说《爱的教育》解析了许老师在案例中的教育建议,让我深受启发。许老师案例中的陈陈小朋友在我们的日常教育生活中也曾出现过,平日里我们会以教师辅助指导为主幼儿自主发展为辅,然而许老师在面对“特殊”的陈陈时,她能仔细观察、详细记录、耐心引导、精心查阅相关资料,还及时与家长沟通,许老师将陈陈的各种言行举止按时间的分类进行跟踪记录。
针对许老师的案例,在“误区点拨”中提出了观察记录的方式和意义,这也让我不禁回想起平日里所撰写的观察记录,纯碎是以幼儿在情境中所发生的事件进行一一的记录,或许正是所谓的“流水账”,因我们过于注重记录结果,而忽略了观察的实质即观察的作用及意义,我们在一定的范围内,引导幼儿往我们所创设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在观看幼儿的行为、语言过程中进行“无彩”记录,即便使用了华丽的词藻,却也体现不出观察的实效,因为没有真正的察觉出幼儿行为背后的各种能力和特点,导致我们不会客观的评价出自己的观察内容。
所以要想记录真实的内容,我们应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关注幼儿自然状态下所产生的自发行为,从而再进行视频或手写记录,切实的记录下幼儿的真实能力和发展情况,这样的观察记录才是孩子们的真实事件,而不是我们所“导演”出的作品。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教育要顺应自然,教育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人所受的教育,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最伟大的教育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而是自然”。
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因此,他要求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他有句名言: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这让我想到爱默生的话:大千世界蔚然可观,扑朔迷离妙不可言。心脏的狂跳自有根由,茫然的看客无法参透,君心若与天心同跳,东西南北全部明了。每个形体内潜藏心灵,同气相求,同声相应,每一个原子闪光自燃,把它的未来暗暗指点。
大自然为我们的精华所热爱,风景里出现了同它一样优美的人的形象之前,自然之美准会显得虚无缥缈。倘若有完美的人,就不会有这种对自然的入迷。我们仰慕自然,运动或者变化,同一或者静止,是自然的第一和第二秘密。自然总是首尾一贯的,她遵循自己的法则。如果同一性表现了有组织的静止,反作用也就变成了组织,天文学家说:“给我们物质和一点运动,我们就会建造宇宙。
我们仅有物质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有一种推动力,一种发动物质,导致离心力和向心力和谐的推力,一旦把球从手中举起,我们就可以显示这一切巨大的秩序是如何形成的。”大自然把生物和人送到世界上来,难免要使他的特性超过一点。有了行星,还必须加些推动力;所以自然给每一造物在它特有的轨道上都增加了一点强烈的倾向,那是使它运行的推动力。在每一件事例中,总有些微的慷慨,总有一点儿过量,每个人总是过分相信自己要做的事,要说的话的重要性,这种现象也同样引人注目。
暑期参加参加幼儿园报名组织的指南培训后我对指南的内容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后面还提出教育建议,这对于我们今后实现以上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 常大的指导、引领作用,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得以发展,同时为我们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对各年龄段幼儿大致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指南》中健康领域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一书中让我读到了很多有关孩子活动的案例,觉得老师的观察非常细致,能认真地进行观察记录,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多方位的分析,针对案例中出现的教育问题提出了迷津指点和相应的教育建议,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例如,解读《指南》“语言”领域“倾听与表达”中案例一和案例二,一是由问题所引起的回答,二是用嘴型“说话”。两个案例都体现了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差,缺乏耐心,喜欢边听边讲边做小动作的特点。案例所描述的一件件事情也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所接触到的,有的孩子聪明活泼,表现欲强,他们为了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而时常要打断其他孩子的发言。
记得有一次,午间活动看电视,我给孩子们放动画片《倒霉熊》,孩子们可高兴啦,他们边看边讲,有的还手舞足蹈,吵得连电视声音几乎都听不到了,我让他们用眼睛看、耳朵听,不许吵出声音,可没过多久,还是老样子。我干脆把电视机音量调低了,这下活动室鸦雀无声,孩子们个个都用心地倾听着。那么如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第一,家园共育,创造良好的倾听氛围。
家长和老师都要真诚、耐心地倾听幼儿的讲话,培养幼儿的成功感,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当孩子有表达的祈求时,家长和老师无论多忙,都应该注视幼儿的眼睛,耐心地倾听,并给予积极回馈。当发现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孩子产生诉说的愿望时,要用体态动作、眼神给予及时鼓励。
第二,树立典型,创设良好的`榜样形象。
在班级里面寻找平时能够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的孩子,并在集体面前加以表扬。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耐心、认真倾听的活动掠影,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认真倾听的收获。从而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倾听。
第三,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倾听的快乐,帮助他们潜移默化地将倾听的习惯转移到实际生活中。总之,我们要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流的机会,在倾听中要适时引导,努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一书为我们一线老师在开展教育工作中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对我个人在以后的工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很高兴能拜读到这本书籍,增长了我的见识和智慧。
近日,我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一书。仔细研究之后,我感触颇多。指南中所提出的儿童发展目标内容十分广泛。而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方方面面,可能对幼儿的关注还不够细致入微。比如:有的时候,我们会对单个幼儿缺乏某方面的了解;有的时候,又忽视了孩子能力上的优势或缺失。我深深感到身为幼儿工作者,就要对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发展负责,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领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而且要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真正作为我们指导实际教育工作的明灯。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我的体会如下:
一、关注每一个孩子
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当前状态,并为孩子制定今后的发展目标,同时,努力取得家长的配合。比如,为幼儿制定成长档案,教师要细致观察孩子,记录孩子的行为特点,擅长与不擅长的内容,做实施教育的记录者。全方位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且运用多种途径与幼儿家长进行及时地沟通,对家长提出教育指导意见,做实施教育的整体掌控者。教师要把班级中的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倾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做实施教育的思想者。孩子的个体差异是很明显的,所以,教师在照顾到绝大多数孩子发展的同时,还要对班级中一些特别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逐步提高幼儿的能力的自信心,做个别幼儿的辅导者。教师要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向更高的能力水平持续、均衡、平稳发展。
二、放手让孩子去做
在我们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有些老师因为担心幼儿不会做、不会画、不会剪等,对幼儿的课程学习太过于包办。忌惮幼儿自己动手去做,这种做法既剥夺了幼儿自己练习本领的机会,又使得老师本身疲惫不堪。若长此以往,幼儿的能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和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锻炼,哪怕是失败很多次。我们需要的是始终如一的坚持原则和不怕失败的坚强信心。
三、开拓孩子的视野
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教师不能让幼儿只偏向于某一领域的学习而轻视其它能力的培养。幼儿园阶段,对幼儿的培养是要全面、全科的,包括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各领域的教学以及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等。这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比如,在社会领域的教学,教师既要把握好教学目标与要求,熟悉教学内容,又要做到与实际生活结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让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具备初步的、稳健的根基。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自身要加强修养,关注科学知识,开拓视界,丰富动手能力,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科学施教,让幼儿懂得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本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工作指南,继续细致、扎实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教育家,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孔子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他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他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他有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课时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老师帮学生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而不是全班同学统一标准,这就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而老师对刚接任的班级进行摸底测验,属于诊断性评价,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对于那些在形成性评价中持续出现困难的学生,教师必须找准导致学习障碍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补救措施,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有价值的建议。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通过学习后,我更加感到肩负重任,正确贯彻落实《指南》的精神关系到幼儿的发展,关系到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甚至是千万家庭的幸福生活,如何正确学习理解《指南》的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让《指南》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福音,让每个孩子都能自尊自信地成长,是我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付诸努力的目标。
1、《指南》不是一把尺。
从讲座的案例分析中,我们领会到教育教学实践一定要遵循孩子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如果幼儿的行为特点与《指南》不完全一致,不可以简单地轻率地对幼儿发展的好坏下判断,因为《指南》的“目标”不是准则,而是指引的方向;因为《指南》是整体,而孩子是个体,千万不要当作“量表”,不要当作筛选幼儿的工具。在学习中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将各领域的学习目标融合在一日生活中,避免小学化倾向,保护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2、爱是教育的起点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要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爱的环境,包括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伴之间等,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最大限度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科学理与教育智慧,充满信任、欣赏和接纳的师幼关系,丰富的活动资源,支持幼儿自主性的活动形式,负责任的家园协作体系将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爱是教育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只有爱还不是教育,还要有爱的教育智慧。
“路漫漫其修远兮”,本次的培训,我们有聆听,有思考,引领我们在反思的基础上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行为,促使我们真正做到“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管旅华主编的著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一书,该书的总体框架是依照《指南》的5个领域11个方面32个学习与发展目标进行解读。全书的主体是“案例及评析”,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场景,让我们结合案例解读,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切实落实到幼儿园保教工作之中。
书的第一章就解读《指南》“健康”领域,它从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方面展开,“案例及评析”中铭鑫孩子的生活案例,生动详细、深入浅出,让我深有同感,受益匪浅。下面浅谈我的感想: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第一要合理膳食。当今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两家合为一家,生活水平极为富裕,一个孩子受两家大人的百般宠爱,只要孩子喜欢吃的东西家长就想方设法地满足他,从而形成了孩子挑食、偏食的习惯,孩子的肥胖发生率逐渐升高,作为保健老师的我该怎么办呢?园内,我依据《0—6岁儿童膳食指南》结合季节和本地区的特点,制定好幼儿营养食谱,做到食物的均衡搭配,确保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例如: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胡萝卜,我就想法把胡萝卜切碎与瘦肉一起放置绞肉机搅拌成肉末,再做成馅饼红烧,孩子们就喜欢吃了。还有吃鱼,考虑到小班孩子年龄小不会挑鱼刺,怕被鱼刺刺喉咙,因而我们减少吃红烧鱼尽量做鱼丸吃,这样既保证了孩子们营养的摄入,又确保了安全。园外,首先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明白肥胖带来的危害,从而重视肥胖的预防。其次,帮助家长制定营养食谱,让家长了解哪些食物不该吃、哪些食物需要限制吃、哪些食物可以多吃。从中掌握好科学育儿知识,做到合理膳食。
第二要加强运动。在幼儿园里,根据活动计划,每天保证幼儿有二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体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户外活动之一,在户外体育游戏时,老师做幼儿的玩伴,让肥胖儿担任体育游戏的主角,在快乐的游戏中既增加了他们的运动量,又不断消耗了他们的热量。在家里,家长也要多陪孩子运动,可与孩子合作游戏,减少与电视、电脑接触的时间,也可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身体又提高了自理能力。
第三要保证睡眠。在幼儿园里,确保幼儿二小时的午睡时间。在家里,让家长做孩子的表率,不整夜玩电脑而影响孩子。家长要督促孩子不长时间的看动画片,要保证孩子有8—10小时的睡眠,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总之,要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体态,除了生活中要注意合理膳食、加强运动、保证睡眠之外,我们还要对孩子进行疾病的预防,每年要为孩子进行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相信在家园携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身心一定会全面和谐地发展,一定会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为深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帮助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全面提高科学保教水平,由教育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的。
而本书采用的是案例式解读,意在将《指南》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与一线幼儿园教师的经验、体会、摸索融会贯通,通过呈现幼儿园教师实践中那些需要回应的现实问题和鲜活典型的案例,为一线幼儿园教师结合案例解读,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切实落实到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各个环节。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讲的最多的就是保教结合,“保在前,教在后”,也就是说孩子的安全在日常生活中位于首位。以前我们都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将一些在成人眼中自认为危险的人或事排除在孩子世界之外,就能保证孩子的安全,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让孩子丧失独立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可以说这样做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自从阅读第一章解读《指南》“健康”领域(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其中目标3: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书中从[国际视野]篇就例举了各国对幼儿教育安全的观点,同时借助案例及评析,让我们一线教师顿时茅塞顿开。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因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往往会被成人塞进保险箱,处处、时时护着孩子。而《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和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1、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要把危险的物品放到幼儿够不到的地方,使用安全插座等。不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或汽车里等。
2、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提醒幼儿紧随成人,不远离、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东西等等安全常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
知道自己的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遇到危险情况知道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
《指南》案例式解读一书对于我们一线教师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将时刻谨记,努力为幼儿提供健康安全的环境,确保每位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马拉古齐说过:“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
在书本第五章节艺术的表现与创造的目标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案例种详尽的阐述了,书中的案例
在美术活动中,画和折纸是幼儿表现和创造的方式。然而,在日常的艺术活动中,教师有时会因为准备材料不充分或经验不足等原因,对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进行限制,甚至否定他们的作品。这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伤害的。从一些案例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他们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作品的内容,因为他们有着与成人不同的观察、思维和表达方式。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诉说他们对世界和事物的看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他们自发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我们应该提供各种材料,方便幼儿使用。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关注外部环境的同时,营造良好和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和展示自己。正如瑞吉欧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和儿童的视角,将儿童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这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作为成年人,我们要真正地理解孩子们的一切,要关注他们,更要给予他们自由,让他们在无束缚的环境中成长。
我们能够真正感受到亲自动手、动脑思考的乐趣。孩子们的学习并不是独立建构,而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构建他们的情感和人格。在互动的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贡献者。
这本书中的每个案例都非常精彩,每位名家的名言都阐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仔细阅读后让我回味无穷,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了解了最新的教育方法。书中生动地描绘了幼教工作中的各种有趣事件,用朴实清新的笔触和现实的言行来展示,以及鲜活生动的案例。这样的写作方式使我读起来轻松愉快,百看不厌。同时,它也给我们一线青年教师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和感受。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教育要顺应自然,教育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人所受的教育,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最伟大的教育并不是任何一种书籍,而是自然”。
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因此,他要求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他有句名言: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这让我想到爱默生的话:大千世界蔚然可观,扑朔迷离妙不可言。心脏的狂跳自有根由,茫然的看客无法参透,君心若与天心同跳,东西南北全部明了。每个形体内潜藏心灵,同气相求,同声相应,每一个原子闪光自燃,把它的未来暗暗指点。
大自然为我们的精华所热爱,风景里出现了同它一样优美的人的形象之前,自然之美准会显得虚无缥缈。倘若有完美的人,就不会有这种对自然的入迷。我们仰慕自然,运动或者变化,同一或者静止,是自然的第一和第二秘密。自然总是首尾一贯的,她遵循自己的法则。如果同一性表现了有组织的静止,反作用也就变成了组织,天文学家说:“给我们物质和一点运动,我们就会建造宇宙。
我们仅有物质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有一种推动力,一种发动物质,导致离心力和向心力和谐的推力,一旦把球从手中举起,我们就可以显示这一切巨大的秩序是如何形成的。”大自然把生物和人送到世界上来,难免要使他的特性超过一点。有了行星,还必须加些推动力;所以自然给每一造物在它特有的轨道上都增加了一点强烈的倾向,那是使它运行的推动力。在每一件事例中,总有些微的慷慨,总有一点儿过量,每个人总是过分相信自己要做的事,要说的话的重要性,这种现象也同样引人注目。
法国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提出了教学方法有:1、不要死记硬背,学生不仅要记住老师的话,更要领会老师所讲内容的精神实质,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学生要把别人的知识通过理解和吸收转变成自己的知识。2、不要轻易服从权威,不要盲从,要学会独立思考,因为一个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找寻不到什么东西。
学习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他希望做教师的教他的学生谨慎地吸收一切东西,决不要相信只凭权威或未经考察的东西,这让我想起了蒙田其它的思想:一个人如果不知善良为何物,那么,任何知识对他来说都是有害的,虽然有人生来应该做比赚钱更崇高的事,但是很少有人投身文化事业,也有人做了一下就放弃了,通常只剩下一些地位卑微的人全心全意地进行研究,从中寻找谋生的手段。不论从本性上说,或从所受的教育上说,这些人的思想都是最差的,他们给我们一种如何利用知识的错误印象。
他在书中告诉我们,波斯人有一种极好的教育方法,当别的民族还在教孩子读书写字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教孩子如何做人了。柏拉图说,继承王位的长子是这样教育出来的:出生以后他们不是被交给女人,而是交给在国王周围一批德高望众的宦官。这些人的责任首先是给他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到他七岁的时候,就要教他骑马和打猎。到了十四岁,他们又把王子交给四个人:最睿智,最正直,最温和,最勇敢的人。第一个人教他教义;第二个教他永远说真话;第三个教他克制;第四个教他无所畏惧。
这是一件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事情,他们非常关心儿童的教育,认为儿童教育是国家的首要工作,人们应该为他们提供的不是教授知识的老师,而是教他们勇敢,明智和正义的老师。这是柏拉图在《法律篇》所遵循的榜样。他们的教学法,只是向孩子提出问题,问孩子们对大人及其行为的看法。如果斥责或赞美某个人或某种行为,孩子们必须说出斥责或赞美的理由,他们用这种方法锻炼孩子的智力,并灌输了一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