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评课稿(精选7篇)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文言文,幅精短,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比重较大。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①通过初读,达到读准的目标,并疏通文意,把握;
②在品读中了解人物志趣、性格,体会鲜明的写人特点,并通过分析人物的风貌,学习他、性格的进步方面;
③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①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②了解陶渊明的志趣性格。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谈话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回忆陶渊明,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并思考: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正音,疏通文意。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并让学生找出文中生字,然后正音,力求达到读准的目标。然后学生带着这一方法齐读。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力求学生全面感知,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
①全班齐读课文,同时提出问题: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以便让学生全面感知和五柳其人。
②合作探究: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五柳先生的?小组讨论后汇报,即“名号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等。探究“名号的由来”,解决了析题时留下的问题:他为什么称五柳先生?
③在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等后,提出问题:他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他与陶渊明是什么关系?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比对,明确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
第四层次:布置作业,加强对文本的认识。
五、说板书。
以自传的形式,从性格、爱好、生活三个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及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用了结构式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为切入点,以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之“志”为重要支撑,将文本内容的丰富性与结构式板书的直观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 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五柳先生传》全文173字,在这样简短的篇幅里,却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五柳先生传》虽说是作者自况,却不等于全面纪实,而是创作。它着重刻画的是一种人物精神,一种“陶渊明精神”,是陶渊明千百年来给人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全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值得品味。
二、 说学情。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学习,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根据教材编排,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比重较大。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是:
1. 我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 我能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 我能学会本文的写人方法,运用本文语言特色。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预习案中安排了文体及作者简介等文学常识和重点实词的检测内容,探究案中安排了一个合作学习、两个探究学习的活动,训练案设置了仿写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小组作用,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后,给各组小组长3分钟检查预习情况;出现问题的小组组长汇报情况,组际解决问题后,教师检测,目的是让学生温故知新。
第二环节,各小组按要求完成导学案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各小组完成导学案的“合作学习”内容:熟读文章并理解文意,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章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各小组完成“探究学习一:请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和志趣等的语句,分析其形象。小组讨论后汇报,即“性格、爱好、生活”等。探究其“爱好、生活”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矛盾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将讨论集中到以下方面:“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家境贫寒为什么还“嗜酒”?“常著文章”为什么“自娱”?并由学生合作探究解答。诱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到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探究的过程中抓住学生见解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总结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等后,提出问题:五柳先生是谁?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比对,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学生对人物的褒贬,反映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也反映了学生的价值取向,为了在文本思想内涵和学生价值取向二者间架起一座桥梁,我安排了“我眼中的五柳先生”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习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三层次:各小组完成探究学习二:请从文中找出含有“不”的否定句,并分析其作用。学生品味语言,教师在广泛听取发言后,总结“不”是本文的文眼,每一个“不”字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品质,再引导学生逐步探究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
第三环节:结合本文问题特点,出示“老舍自传”,学生对比学习,并模仿本文的语言特点,为自己写一段自传。写个人小结,
这也是为了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既培养了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也把课堂气氛掀向了高潮。
五、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思想性格、爱好志趣、生活状况三个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及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用了结构式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为切入点,以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之“志”为重要支撑,将文本内容的丰富性与结构式板书的直观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板书设计: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 爱好志趣 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率真放达
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安贫乐道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晏如也
我是清水中学的参赛代表,很荣幸能在这里解说我的一堂课,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给予批评和指导。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文章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风貌。
⑵体会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风貌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学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一是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是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风貌。
说教学难点: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范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听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桃花源记》导入新课,引出陶渊明,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
新,然后引出陶渊明。并思考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分为四个层次:
1、作者介绍。(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田园诗,故有“田园诗人”之称。其诗多描写自然风光,表达对田园的热爱,揭露官场的黑暗。
2、检查预习情况:
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
箪(dān)汲(jí)俦(chóu)觞(shāng)
3、听录音学生朗读。目的是给学生渲染一种优美的意境,听完录音,教师指导文言文的读法。即根据词语的意义把握句子的节奏,根据教师的读法指导让学生练读。
4、指名读课文、正音。
第三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翻译课文,教师重点字词。
在这里我首先对课文前几句做一翻译,然后安排学生合作翻译课文,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品析课文。
我主要通过设计五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从而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首先“不”是这文章的文眼,每一个“不”字都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质,再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出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然后提出四个问题。
1、全文有九处用到了“不”字?找出来,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实为不愿说,而非“不知”“不详”,可见先生的`淡泊宁静)
(2)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
(3)不求甚解 (志存高远,可见先生胸襟开阔)
(4)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安然自若,不为境所困,乐观开朗)
(5)不吝情去留 (去留无意,可见先生耿直率真)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利,只求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直性格的反映。)
3、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为了自得其乐,表现了先生开朗的性格。)
4、生活条件如此恶劣,作者为何还能“晏如也”?全国人民都要学习他这种吗?(不为境所困,乐观开朗)
5、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与“传”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使人物更加鲜明。)
第五环节,五柳先生个人档案。
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打破了传统的板书形式,采用了表格方式对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做了一个,便于学生记忆
第六环节,设计课外延伸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陶渊明有更深的认识,尤其更进一步理解作者那种归隐山林,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从而把握其性格志趣及风貌。
第七环节:全文
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传,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以上便是我对这堂课的拙见,如有不妥,望各位同仁指正。谢谢大家!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五柳先生传》。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学情,教学流程五大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文言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 文章幅精短,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三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品读—诵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学文言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读,因而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为 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风貌。
四、说学情
根据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分门别类,便于学生掌握。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教师描述《桃花源记》与《归园田居》里的景物,让学生猜,引出陶渊明,再让学生齐背学过的他的《归园田居》,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然后引出陶渊明。并思考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采用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
第一,初读,正音,疏通文意。
1、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字音和节奏。
2、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正音明节奏。
3、自主学习,落实双基,理解文意。
使学生自己完成预习题目,目的是使他们自己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
第二,品读,探究文理。
1、合作讨论,全体参与,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讨论四个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他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结合文章的背景和已积累的陶渊明的有关知识,就可以对文章深入的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2、启迪想象,启发情感,培养审美情感。
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维达到一个活跃的高度,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安排了“面对面”活动,让学生假设陶渊明跨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这让课堂活跃起来,同学们积极发言。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如果陶渊明活在我们今天,就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他会怎样?会有何变化?请大胆发挥想象。这一问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发散他们的思维。
第三,诵读,加深理解。
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试背,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作业
1、背诵全文,并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课下笔记,试着用书信的方式给陶渊明写一封信,畅谈自己的感想。
(四)板书
重点从性格、爱好、生活三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因此,我的板书如下: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隐者心情 爱好: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著文章 忘怀得失——淡泊名利 生活:家 贫 宴如也——安贫乐道
今天,我听了某老师执教的《 五柳先生传》一课,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丰厚的语文功底,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教学中既有创新,又求真务实,充分突出新课标中所规定的目标。本节课教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运用多种朗读法和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堂课中有很多好的地方值得我学习,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准确、适宜。
目标的制定,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较为全面、具体适宜。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现了语文科和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二、教学思路的设计清晰、合理。
1、教学思路的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实际。
2、教学思路的设计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一新鲜的感受。
3、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
4、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三、教学环节紧凑、科学。
1、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有效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更多是参与者的作用。
2、教师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作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3、教师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合理的安排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科学、恰当。
四、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适当,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注重交给方法,培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
3、让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
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另外教师还选择了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主旨,从而让学生会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突破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
五、教学效果良好。
1、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本节课较好的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实效性较强。
2、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地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有效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去。
3、培养了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校过程中建立信心。如:让中等生和学困生多表现,然后多表扬他们。
4、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讨论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5、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
一、说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文言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是一略读课文。
二、说目标。
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而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重要文言字词,扫清文字障碍,从而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2、使学生了解相关传记知识,体会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形成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
2、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风貌;
2、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说重点、难点
(一)、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风貌。
(二)难点: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复习陶渊明相关文学常识及背诵、理解《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导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引出
陶渊明并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四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
1、欣赏朗诵视频,让学生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同时渲染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2、视频朗诵,并激发学生向名家挑战,同时指导学生练习文言文的读法。
3、理解文意。安排学生开展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活动。让学生分四组,第一组负责一词多义现象的归纳,第二组负责古今异义的归纳,第三组负责文中难理解或容易出错词语的归纳,第四组负责可能会考查的句子的翻译。边默读边完成,如有疑难,先通过互帮互助来解决,困难教大的老师可请老师帮忙。
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与他人紧密配合的优秀品质,为学生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即三读。
第一读,以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品读课文,论坛的主题是千年‘五柳’大家谈。
引导学生进逐步深入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
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情怀,并力求在品读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强化朗读,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习他、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二读,开展?我当法官巧断案?的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对比,明确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读,通过?睁‘眼’看世界?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眼 ?、提纲挈领式的分析人物和理解主旨的方法;同时把课堂内容横向延伸,引导学生对古诗文中的文人形象进行归类,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我把这个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通过这个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的能力,同时又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不过由于时间关系,这个环节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可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但有效的不可省略。
第三环节:。在《青花瓷》的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作结。
六、说板书
以自传的形式,从籍贯姓字、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四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择的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字、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为切入点,以黔娄之妻的赞语为重要支撑,将内容的丰富性和板书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杰出人物的风采。同时也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古人的人格魅力,培养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材内容:
本文是东晋诗人、辞赋家陶渊明的一篇自传。在文中作者表明了自己的三大志趣:一是好读书,二是性嗜酒,三是常写文章自娱,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与阅读能力,熟悉了文言文的阅读步骤,本文的篇幅短小,词句理解较简单,适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质疑来探究文章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理论依据: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掌握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陶渊明,通过对其生活状况、志趣和爱好的梳理体会作者高洁的精神和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3)学习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洁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三、教学重点难点:
梳理作者自传中的兴趣和爱好,学习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四、教法和学法
1、诵读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主动质疑,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1课时)
课前准备:已经预习完成:课文的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初译课文。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二)读课文知通文意(15分钟)
(三)抓文眼品读课文(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