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转评课稿(通用7篇)
今天我们在合阳县城关镇东街小学参加“城关学区课堂教学主题研修”活动,认真听取了侯晓艳、雷亚萍两位老师执教的以“情景教学 合作探讨”为主题的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两位老师的课可谓之精彩纷呈、各有千秋。两位老师在课堂上都充分体现了数学的模型思想和应用意识,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新的课程理念,能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密切联系起来。
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首先,这两节课中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将数学知识与生动形象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一种很真实,自然的状态下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收集一些图片,比如银行的自动门、电梯、汽车行驶、风扇、风车等许多真实的生活事例,让学生从这些活生生的现象中感受平移和旋转,体会到原来数学是这么地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实践操作,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发展空间观念。其次,课堂上,两位老师十分重视实践活动,比如在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自动门、电梯、风扇、风车是怎样运动的,在画移图时,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的实践中,感受平移和旋转的奇妙,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做数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下面是我听了这两节课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写出来和各位同仁探讨:
第1节课在对比平移、旋转现象的异同时,侯老师设计了一个表格,简单明了,一目了然,是我没有想到的,值得我学习。然而,老师在完成表格时,引导学生操作了平移现象,让学生尝试完成旋转填表。我觉得,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把问题抛出来,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操作、讨论,独立完成表格,对比异同,体会特征。还有就是,课堂反馈时,当孩子一致认为旋转时,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老师可以拿两本同样的书,如右图:演示更直观,个有说服力。
第2节课雷老师设计了闯关游戏,学生肢体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值得我学习。但我个人认为,在方格纸上数图形平移了几格,是不是应该放在第二课时,这是一个难点,感觉容量会不会有点大。
总之,每一次活动都给我们明确的方向,每一次评课都是我们新的起点,教改的路上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跟离不开领导的引导以及同仁的探讨。
看了潘老师的《平移和旋转》这节课,我受益匪浅,也知道了像这类型的课应该这样上,那么我就以潘老师的这节课,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1 、能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密切联系起来。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节课中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将数学知识与生动形象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一种很真实,自然的状态下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潘老师收集一些图片,比如银行的自动门、电梯、汽车行驶、风扇、风车等许多真实的生活事例,让学生从这些活生生的现象中感受平移和旋转,体会到原来数学是这么地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2、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题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在课堂上,潘老师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创设情境与活动,给予足够的'时间,使他们在自主观察、思考、操作中逐步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转。比如在数学移图时,潘老师先让学生整个图平移,接着引导学生找出对应点的方法,让学生一步步的掌握移图的方法。而且整个环节都重视学生的真实感受,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与提高。
3、通过实践操作,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发展空间观念。
整堂课中,潘老师十分重视实践活动,比如在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自动门、电梯、风扇、风车是怎样运动的,在画移图时,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的实践中,感受平移和旋转的奇妙,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做数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次出现了“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要求学生初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一些特点,并能对一些常见的运动现象做简单判断。本节内容是认识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一些运动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认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物体运动的方式,再通过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帮助学生建构平移和旋转知识,建立概念。从而组织学生应用所建立的空间概念,进行问题解决,判定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方式,深化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本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由于本学段的学生正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他们观察图形的平移常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学生往往会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看作是平移的距离。教材将平移和旋转安排在两课时,本节课把它们安排在一节课上,目的是加强两种变换的对比。
一、注重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活动的游乐场这一学生喜闻乐见、亲身经历过的游乐项目:小火车、观光缆车、摩天轮、大风车、转椅,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并借助肢体动作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感知。学生在大量直观形象的操作活动中较好的形成了概念。在学生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之后,又提供大量生活中含有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情境,激发兴趣,深化理解,如:司机开车转动方向盘、抽屉、升国旗等,巧妙的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二、巧妙突破平移距离的难点
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开始位置至终止位置间的平移格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因此,教学中,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设计了小兔子搬家的情境,并给学生提供了表格和小房纸片,先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移一移、数一数,初步感知房子图整体平移的距离。然后比较小房图平移前后的对应墙、屋顶的位置变化,很自然的把学生的注意引向了点和线的移动。通过两个点或墙平移的距离相等,启发到小房图所有的点和线平移的距离相等。发现: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看某个点或某条线平移了多少格。
12月9日下午我校三年级周老师执教了一节教研课《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20xx年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相对于旧版教材,教学难度降低了。周老师能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数学的本质进行思考,从新“四基”的要求出发,进一步明晰了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坚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的同时,关注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周老师的教学,努力做到了用生动方式来诠释深刻,无论是开始创设的欢欢观看青奥会所见的生活情境,还是后面平移旋转的设计活动中都充满了乐趣,努力让学生享受到“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具体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1、从生活中选取熟悉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周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从中选取大量的、儿童熟悉的学习材料,如火车的运动、电梯的运动、国旗的升起,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平移和旋转,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注重概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
“平移和旋转”是属于描述性概念教学。周老师借助丰富多样的直观材料,引导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内涵。如用手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感悟它们的外延。这样,从感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体验、理解概念,并建立表象。从而达到不用理论性语言的表达和记忆,学生能深刻地烙下平移和旋转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特别在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时,学生列举的例子很多,如关窗户、关门等形象的描述其运动样子。
3、让学生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理解和认识平移和、旋转,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
周老师在本课中设计了比较多的体验活动,如玩平移: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让学生平移到右上角,再平移到右下角。玩转盘:让学生将指针A旋转一圈、旋转四分之一圈,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节课内容是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如果本课教学时,没有动态素材的呈现,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时,课件动态出了风扇,电梯,汽车行驶推拉窗,抽屉的运动现象,随后提供了许多动态让学生判断,加强了对概念的巩固也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曾老师的《平移和旋转》一课,有趣生动、贴近生活、互动有序、令人印象深刻,现就本课的进程谈谈个人的一些感想。
(一)深入挖掘生活素材、初步建构数学概念
在教学进程中曾老师提供大量感性生活素材,如在新课伊始情境图中出现的电梯、摩天轮、风车、转转椅、缆车、滑滑梯等;通过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及自身的体验,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渗透在直观的生活素材中;使学生在感性的数学活动中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的乐趣。同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新课中曾老师还创造性的把平移和旋转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手势动作来呈现,在增强新知趣味性的'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平移和旋转运动方式的不同所在,从而初步构建起新知模型,加深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二)多种感官协同感知、有效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在生活中平移、旋转的现象虽很普通,但它们的特点要让二年级的学生用语言表述却是一件难事。在这一方面,曾老师别出心裁的通过让学生用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并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充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在这一进程中,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准确地理解概念,并能正确地区分几何空间中的这两个数学概念的特征,从而突破难点,顺利实现新知的完整建构。
(三)鼓励尝试发现、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独立思考、尝试发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在引导学生正确画出平移图形的进程中,(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和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教学难点)。曾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空间,并让学生尝试想办法自己验证结果,先让每个学生通过数一数、移一移,明确移格的方法,再通过小组内交流讨论及师生互动交流分析,得出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以及确定的方法,最后通过媒体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顺利突破本课难点。在此进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进一步加深对平移与旋转现象的理解,在感受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渗透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4月16日听了谢老师的《平移和旋转》,整个这节课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课件制作精美,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师生互动真实,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一、好的方面。
1.课前积极准备。本节课重点是让生观察后想象、体会,再操作运用。为此,教师收集了很多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谢老师提供大量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抽象的概念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因而学生都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平移、旋转的现象。老师出示缆车、转盘、大摆锤、跳楼机、激流勇进、龙卷风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运动方向。认识了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这样做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为学生的直观理解,比较想象打下了基础。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学生作业纸的准备和使用。
2.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强。体现在观察图片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积极上台表述知识;联系生活大胆举例;主动操作、比较。
3.教师主导作用得当。表现在教师语言组织的简洁性、有效性,耐心倾听学生发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与学生互动自然等。
4.教学流程清晰。先是引导对平移、旋转的直观理解,接着是举例、判断,然后是平移方法和过程。
5.注重学法指导。如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引出概念,又回归生活实践;不同平移方法比较;学生操作时的细心指导、示范等。
二、相关建议。
1.平移、旋转现象直观理解后可让学生比较异同点。
2.作业纸的运用教师可深入到学生中了解真实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的指导。
3.平移方法应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比较,对学生的思维碰撞教师应积极引导,可用视频展示台进行有效评价。
4. 图形平移了几个格和画出图形平移后的位置是难点,如果能在电脑上出示格子图,图形大一些,然后再平移,让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发现从整体看图形移动了几个格不太容易,而看一个点或线移动了几个格更容易一些,学生会不会更容易掌握一些?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
从教学过程看,本节课从生活中选取了学生所熟悉的喜欢的学习素材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平移与旋转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如何化抽象的概念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现象呢?在这节课中处理的很好。通过多媒体课件把同学们带到生活中的事物这一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用动作或用手势比划平移,旋转的方式。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在比划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引导学生探索平移和旋转的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规律。为了加深学生对平移、旋转的理解,谢老师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对平移、旋转的理解,还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正确数出物体(或图形)平移的距离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结合课件,让学生去动手操作、观察体验。然后让学生到前面展示,同时全班展开交流。在这个环节上,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学生明白了移图、移线、移点,移动前后的对应点。特别是对于一格的认识上,点的到位,抓的实在。从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在这个环节上,谢老师还特别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让学生从错误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她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抓的特别的实,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在尝试动手操作、在与同伴合作中探索问题,与同伴交流中得出结论,尝试获取成功的喜悦。
从课件使用情况看,本节课使用powerpoint软件来制作课件,并且将其应用到课堂上,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记忆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方便、快捷、高效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知识重点、难点,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后变得直观而形象。再者,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从而优化了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本节课很好的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学习了数学,身心是真正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教师真的起到了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是一节很成功的课。如果谢老师能在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上,能多给学生说出规律的时间和机会的话,这节课就太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