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高校辅导员个人先进事迹心得2025(精选4篇)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教师的荣光一直闪耀每一个时代,孕育希望、催生力量、照亮未来。今天是第35个教师节,让我们向辛勤付出的广大教师致敬,努力推动尊师重教由传统到时代的延续,从美德向风尚的发展,激励广大教师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长期以来,全党全社会始终致力于树立和弘扬尊师重教的鲜明导向,让广大教师享有更大尊重和应有的社会声望。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开启了我国尊师重教新纪元。35年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指明了教师肩负的使命任务。35年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颁布,依法确立了教师专业地位,有力维护了教师合法权益。35年来,教师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得到了社会民众的切实关心和大力支持。今天,全国现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673.83万人,比1985年的931.9万人增长79%,庞大的教师群体必将开创强大的教育未来,奠定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石。
“为学莫重于尊师”,教师是以智启人的教书匠。三尺讲台,是教师教书的阵地,个人成长的平台,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教育最直接目的。在诗词歌赋中读懂生活,语文老师带领我们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点线面体中品味几何,数学老师带领我们构建奇妙的三维空间;在语言学习中对话全球,外语老师带领我们从中国走向世界;在史海回眸中博古通今,历史老师带领我们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积极履行着传播知识的使命与重任,丰富着我们的学识修养,开启我们的认知之路、成长之路、创新之路。新时代,从不同科目跬步千里式学习到大中小学循序渐进式教育,人才培养对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出了很高要求,广大教师要在自我锤炼上花心思、下功夫,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夯实以智启人的坚实基础。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是以德树人的“园丁师”。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历来重视道德修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对“大德”的勾画,是教师育人的首要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德”的内容在变化,但根本性的地位不可动摇,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广大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立稳思想的标杆、真理的旗帜。16年间行程超过50万公里,带领团队收集4000万颗种子,“全国优秀教师”钟杨,用种子点燃希望,将生命融入祖国山河,用言传身教浇灌祖国未来,深刻领会到当代“大德”的真谛。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广大教师要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系好广大青年学生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以情育人的“大先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一言一行都在引导和教育我们。“时代楷模”黄大年,放弃国外优越条件,义无反顾返回祖国,担任母校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博士生导师。7年多来,他不计得失、只争朝夕,带领科研团队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从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黄大年的精神在其去世后,依然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新时代,广大教师要继续发扬“人梯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推动青年学生拾级而上。
12月31日,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成果展示活动在浙江大学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出席大会并讲话。活动对在“第十二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中获得荣誉的辅导员进行了表彰,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陶陶同志当选第十二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这是我校辅导员首次获此殊荣,陶陶也是我省自此项推选展示活动开展12年来唯一一位获此荣誉的辅导员。
“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是教育部授予在全国近十四万高校辅导员中的规格高、权威强的荣誉。本次推选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十二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暨_年“最美高校辅导员”推选展示活动的通知》(教思政厅函〔_〕6号)要求,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得到了各地、各高校的广泛关注,共收到全国符合推选条件的296名候选人,经过组织推荐、匿名评审、线上答辩、结果公示等多个环节,最终评选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0名,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30名,旨在选树一批辅导员先进人物,宣传一批辅导员典型事迹,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以引领广大高校辅导员增强素质能力,提升专业水平,提高工作质量。
陶陶任辅导员以来,聚焦大学生思想引领,构建“理论提升+实践养成”育人体系,专注于用真理光芒照亮新时代青年奋斗之路。她打造的“红色新青年”领航工程两次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组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宣讲团”在校内外宣讲260余场,入选教育部办公厅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成果;开展的“大学生思政工作后备军培养计划”已培育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等50余名;指导的“助力抗‘疫’活动”获教育部“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活动工作案例三等奖。她曾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等全国性荣誉10项,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征集活动中获一等奖2次,二、三等奖各1次,主编《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用手册》等书籍2册。
近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方式、落实保障、完善机制,通过辅导员培训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六个三”工作法等,多措并举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和水平,构建一条高选、严管、精育、优出的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成长路径,培育辅导员们切实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使命与责任。
陶陶荣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是教育部对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彰显了我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职业素养,也必将进一步激励广大辅导员在各自岗位上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工作理念,真正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用“真善美的种子”筑牢青年中国底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开创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要将老师曾经照亮我们的“光亮”延续和传承下去,在工作中保持热情、发挥智慧、贡献力量,在人生之路、追梦之路、奋斗之路上不惧风雨、乘风破浪、勇敢远航,才能收获事业的“金秋”。
学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就要接过老师树立信心、勇敢面对的“火炬”,铺好事业的基石和天梯。我们比赛失利、成绩下滑、心情沮丧的时候,老师并没有责怪我们,而是在我们身边时刻关心着、爱护着、帮助着和鼓励着我们,谆谆教导着我们。老师微笑着鼓励、耐心地启发的目光,就像明亮的灯光永远照亮我们前进的路。我们参加工作了,走上社会了,遇到挫折和失败并不可怕。每当遇到困难、矛盾和障碍的时候,或者想懈怠工作甚至怀疑梦想、松懈意志、放弃追求的时候,我们可以回忆老师的鼓励和老师讲过的卧薪尝胆、破釜沉舟、囊萤映雪、闻鸡起舞等故事,树立起信心、昂首挺胸投入新的工作、踏上新的征程。
学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就要接过老师诚信待人、及时纠正的“火炬”,提升修炼的格局和境界。学生时代,老师对我们的淘气、顽皮和过失、犯错没有“一棍子打死”,了解事情原委后对我们宽容以待,鼓励我们知错就改,就像春天的细雨滋润了我们的心田。接过老师温暖的“火炬”,在工作中出现了差错和失误并不可怕,我们要明白怎样正确对待自己和同事的过失,做诚信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还要懂得帮助他人,对于那些刚参加工作的“小白”们因经验不足出现的失误,像当年的老师那样循循善诱,指点帮助,不能高高在上和批评了之,不能简单粗暴和颐指气使,这样才有利于纠正、整改、完善和推动工作。
学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就要接过当年老师精益求精、永不停步的“火炬”,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老师悉心教导我们,课内课外教给我们许多知识、道理、技能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偶尔批评也是幽默风趣、轻松和谐,保护我们的尊严和隐私。干部的成长和学生的成长一样,我们接过当年老师的“火炬”,就是要认真研究对待工作、对待群众、解决矛盾、竭诚服务的态度和方法,并且和思想宣传、坚持原则、落实政策、维护稳定有机结合起来,讲道德、讲文明、知礼仪、促和谐、守法纪、明是非、辨美丑,以谦虚谨慎、耐心细致、杜绝马虎、守正创新作为我们必备的素质,以精益求精、永不停步、勇于开拓作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6岁的崔亚飞一参加工作就进入学生工作队伍,在安顺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当起了专职辅导员,7年的辅导员生涯,崔亚飞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更是人生路上共同进步的益友。
崔亚飞工作照“期末了,大家加把劲完成好目标任务,考好试过好年,学习不靠突击,持之以恒才是胜利,不要熬夜多穿衣服不要感冒了……”崔亚飞说,辅导员管得大也要管得小、管得宽更要管得细,送走一届届毕业生,保存一个个电话号码,在他看来,这份工作琐碎而辛苦,却又非常幸福。邓书芳是崔亚飞的一名学生,因为来自农村,入学时内向胆小,不善言辞。为了帮助她培养自信心,崔亚飞以为同学们服务为桥梁进行交谈,鼓励她担任班级资助委员,并引导她多参加各类活动。
安院辅导员崔亚飞带领学生赴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知不觉,邓书芳资助委员一干就是四年,由于工作认真负责,赢得同学们的广泛认可,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并在组织培养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以选调生身份选派到新疆担任基层干部,服务边疆。硕士毕业,崔亚飞选择担任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兼任班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学生科副科长、五月阳光社指导教师等职务,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和坚定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更多的学生成为三观正、动力足、行动强、发展好的新时代大学生。
安院辅导员崔亚飞带队参加校园足球赛,“走近学生心灵,紧贴学生心理即时状态,要善于捕捉敏感信息,做到心在高处引领、身在低处着眼。”这是崔亚飞一贯坚持的工作思路,他认为对待学生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跟他们交心,无论学生表现是否优秀,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感化他们,引导他们。从20__年寒假开始,崔亚飞就组织全院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每人完成一次假期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开展学习教育、创新创业、实践应用、志愿公益等各种活动的同时,顺应学生“喜动”特征、尊重学生“自为”愿望,帮助他们向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发展。
安院辅导员崔亚飞带领学生赴特校开展专业实践活动,20__年他指导的大学生公益创业团队获得贵州省“创青春”创业大赛三等奖,20__年他所带的班级获得贵州省高校先进班集体,20__年他指导的学生学术作品获得贵州大学生“挑战杯”学术竞赛二等奖,他指导学生团队获得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项目四项并顺利结项......崔亚飞深知,辅导员要育人先要育己。所以,他坚持参加培训、自主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素质,提升工作能力,除了教育工作外,与学生谈心也成为了他学习的一部分,近年来,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贵州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贵州好人”、安顺学院“三下乡”先进工作者、寒假脱盲再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辅导员、学风建设先进个人等。
安院辅导员崔亚飞带领学生赴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如今,崔亚飞已送走1000余位毕业生,许多曾经在职业规划和就业上有困难的许同学,在经过他的指导后,都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崔亚飞的身份也从老师变成了密友,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王家应、敖利坚、简讯、王盛羽、罗茹、王雪丽等至今仍与他保持联系,无话不谈。上课铃声响起,翻开“职业规划”的书本,崔亚飞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