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一些启发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
为期不多的安全培训即将结束,作为公司的一员,我受到很大教育,感受很深。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要强化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
一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这是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也是长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总结,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而且要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上升到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深刻认识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安全就是抓稳定,抓安全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道理,并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营、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在正常生产组织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二要加大事故隐患的查治工作,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预防工作一定要经常化,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做好安全事故的隐患排查工作,积极鼓励职工帮助查找、发现事故隐患,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安全检查是落实责任、规范管理行为、发现事故隐患、促进隐患整改和减少“三违”的有效手段,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积极有效地消除生产现场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要加强宣传培训教育,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保证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培训教育是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杜绝“三违”的有效途径,以三级安全教育为基础,从安全生产方针、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技能和意识等方面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有效的减少,甚至杜绝事故的发生。
我们还要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一是要加大对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查处并整改消防安全隐患,切实把消防安全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相结合,确保各项工作能顺利进行;
二是宣传教育要到位,通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消防演练,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在火灾事故发生时的施救和自救能力;
三是制度措施要到位,要根据有关消防的法律法规,结合分厂实际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并严格抓落实,保障消防安全的各项工作能正常有序开展。
四是消防器材配备要到位,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并定期对消防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对到期的器材及时换药,以备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启动,为消防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提供硬件保障。
安全是企业的永恒课题,“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生产事关企业的稳定和职工的生命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把各项工作长抓不懈,消除隐患以防为主,才能保持安全生产良好局面的长期稳定。
当教师也有几年了,回顾短短的教学生涯,感慨良多,历史教学心得体会。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注重协调好师生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还应善待学生,懂得适时的鼓励学生,实施赏识教育。再次,教师应学识渊博。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深入浅出,把课上得丰富、生动、有趣。要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教师还要注意多种教法的运用。它可以促使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对提高认识水平大有裨益。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由于条件的不同,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进行创造性劳动。在今天世界课改浪潮的推动下,每一位教师,都应不停的钻研、学习,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尽一己之力。
[关键词]融洽关系;重视教法
光阴荏苒,转眼一年的教学生涯又过去了。在这短短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在这里,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记录下来,与广大历史教师共飨。
所谓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因此,要搞好教学,首先就必须协调好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 可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那么,该如何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呢?
1.融洽师生关系
1.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具有一种向师性,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非常迅速,逐渐摆脱儿童的幼稚心理,喜欢以成年人自居,要求对各种事物发表见解,也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主宰学生的一切,不能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的承载知识的容器。而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思考才能掌握,教师必须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把握要我学,使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1.2要善待学生,实施赏识教育。正因为学生是有情感的人而非容器。因此,他们有被尊重、被认可的需要。《学习的革命》一文中这样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会学会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会学会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会学会自爱。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对学生一味批评挖苦,用一种冷漠的态度对待学生,只会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利,挫伤其自尊心、自信心,久而久之,会对教师甚至对这门学科也产生厌倦感。反之,如果教师能善待学生,懂得适时的鼓励学生,实施一种赏识教育。则会缩短师生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我的教学实践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我带初一(7)(8)(9)三个平行班的历史课。在刚接班时,每次上课八班课堂气氛都毕比较沉闷,每次周周考的平均分都是三个平行班中最低的。后来我有意识做了一个实验,在
七、九二班仍如以前一样地上课,而在八班,每当学生回答对了问题,我都给予很聪明反应很敏捷回答得很好再进步等诸如此类的肯定评价。这样,一段时间下来,上课时八班的气氛明显优于其他两个班,学生很积极地思考回答问题。而其历史考试平均分也由原来倒数的班级变为每次都是第一,基本上消灭了低分率,而且,学生对老师态度由原来的冷漠转为热情,乐于亲近教师。花的时间还是那么多,但不论是师生关系,还是教学效果,和以前都有天壤之别。这就充分说明了善待学生与激励的作用,同样也证明了良好师生关系所产生的巨大的推动力。赞可夫说得好:就教师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
要搞好历史教学,仅仅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不够的,还要教师有较高的素质,特别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要合理、全面。那么,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才算合理全面呢?
2.教师的知识必须博而专
2.1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俗话说的好: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样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注意到前后知识的联系,融会贯通,上课时才能使知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能够上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只有深入才能浅出,只有居高才能临下。如果自己对历史知识掌握的都不全面,却企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经常阅读一些专业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能满足于在大学时代所学的那点知识,不能一味地吃老本,认为有一桶水,就能源源不断地使学生有一杯水,尤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教师只有不断更替这桶水,使其成为活水,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朱熹曾日:半亩方塘一鉴天,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知识也象方塘,如果没有源头流入,也会很快干涸。
2.2教师的知识还应该博。历史知识,涉及到方方面面,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而且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有的学生所见所闻远远超过老师的知识领域。这就要求教师知识不能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必须对各种知识都要了解。比如说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一课,里面涉及到医学、农学、数学、诗歌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只有对这些知识都有所了解,同时了解这些方面的趣闻野史,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谈,才能把课上得生动、丰富、有趣,心得体会《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要搞好历史教学,还要注意一些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不同教法的运用,可以调动学生不同的感觉器官,避免因单调刺激带来的厌烦感,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认识水平大有裨益。同时,随着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法也在不断丰富,但无论哪种教法,有其合理的一面,也必然存在不足的一面,因此,从教学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可以起到扬长避短,相辅相成的功效。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根据具体情况尝试运用不同的教法。在实践中,我注意到运用谈话法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它的最大特点是不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线索,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独立思考,获取新的知识,比如在讲《两汉和匈奴的和战》时,我就和学生进行了下列谈话:
师:同学们关于匈奴这个少数民族是不是头一次接触到?生:不是。
师:那么,在讲哪朝历史时讲过?生:秦朝。
师:匈奴的首领叫什么?生:单于。
师:与匈奴的关系是和还是战?生:战
师:秦派大将谁与之作战?生:蒙恬。
师:为阻止其进攻还采取什么措施?生:修长城。
师:万里长城的修筑,扼制秦的发展,但到了秦末秦边防松弛,匈奴又重新崛起,今天我们就学习《两汉与匈奴的关系》,看看匈奴发展情况及两汉的战争与和平关系。
通过这样的谈话,既复习旧知识,又导入新课,而且采用谈话法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与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比如在讲《布尔什维克对武装起义的准备》:
师:布尔什维克六大和中共 这就说明用这样的的教学时间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自己大胆地进行实验,不增加课时,不留作业,还要让学生学好知识。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我从两个方面入手,认真备课,用教学内容的魅力吸引学生,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目前有一部分同学基本达到这一要求。其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厌学的学生产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主动自觉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教育专家关于班主任工作培训的讲座。这次讲座给了我很大触动。_X优秀班主任的工作艺术使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我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了反思,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我要向优秀班主任学习,科学管理班级,教育好学生。下面是我听讲座的几点体会。
一、班主任要有爱心、责任心。
班主任是为学生服务的,对学生要有爱心、责任心。作为班主任,要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指导每个学生,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关心,体现出班主任的责任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良好的教育。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有一颗爱学生的心。通过学习,使我明白做为一名教师,只要爱学生,就一定会创造出奇迹。爱学生就是尊重学生,对学生信任、理解、宽容和接纳,充分地重视和欣赏每一个学生,耐心地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教师只有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以学生的要求作为爱的起点,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出爱的感情,并使之升华。
二、班主任要善于激励学生。
赏识教育对于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数子一过,不如奖其一功。”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最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要贯彻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正面教育原则,如果一个班级受到表扬多,则这个班级学生思想品德、纪律、成绩就会越来越好,因为表扬使学生扬长避短,促使他们不断进步。有句话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学生中少批评、惩罚,多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或许一句温暖的话语就能鼓起孩子前进的风帆,或许教师一个善意的眼神就能指出孩子改进的方向,或许教师一种倾听的姿态就能获得孩子倾诉的渴望,或许教师一次轻柔的抚摸就能安慰孩子受挫的心灵。你会发现,学生个个都是那么可爱、那么优秀。
三、班主任要提高自身修养,做好学生的表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学识高的老师很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班主任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进行锻炼形成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身作则,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教育中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学生、培养学生;其次是要继续努力学习,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思路敏捷,遇到问题总是穷追不舍,教师只用简单说教去规范学生,是不会受到效果的。应以德为先,以爱为本,以理服人,把自由与民主之风真正带入我们的班级,把尊重与关爱毫无保留地带给我们的学生。
以上是我在学习期间的几点体会。相信这次培训对自己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会有所帮助。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争做学生喜欢的班主任,更�
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礼仪习惯的重要阶段,以前认为是这样,在听了全国特级教师贝新茝教师的礼仪讲座后,更加坚信了这一点。
贝老师原是一个中学的化学老师,但现在怎么成了礼仪教师呢,而且还是全国特级礼仪教师呢。这源自她的一个小故事。
中学化学在学习以前,都有一个导学案或者是学案啥的,贝老师安排好课代表(一个女生,而且还是一个相当漂亮的女生)课前把学案发下去。打完上课铃准备去上课的时候,贝老师看见了令她吃惊的一幕,一个男生正歇斯底里地冲课代表怒吼,贝老师了解到,是因为导学案没发给他,这时候贝老师示意课代表发给他,没想到的是,这位男生拿到导学案后,马上撕碎并将碎片扔到了课代表的脸上……后面发生的大家都能想到了,老师要求男生道歉,否则就停止这个班的化学课,哪怕校长来做思想工作。结果那名男生还真的没有道歉。
这件事给了贝老师很大的启发,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了一次文明礼仪课,心想,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不正缺少这种东西么?然后自己下决定自费去北京某培训机构学习了礼仪课程。就这样,贝老师,从一名化学老师就变成了文明礼仪老师,而且一路走�
很佩服贝老师的战略性目光以及对学生思想行为的独到见解。从她经历的那个小故事可以看出,中小学生都普遍存在文明礼仪缺失或不了解的问题,比如升旗仪式的时候,老师看见站不好或者是交头接耳的学生只顾生气或者是批评,而没有去给学生示范应该怎么去站;再比如,上课的时候老师一个劲儿地要求学生坐好,而孩子们真的知道怎样是“坐好”么?手怎么放?脚和腿应该怎么放?这些都是文明礼仪的教育范畴。我想孩子们知道了应该怎么去做,他们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