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范文(精选29篇)
一、活动要求
小学四~六年级、中学七~八年级的学生在相关年级的统一组织下,自愿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每3~8人形成一个小组,班主任负责协调本班任课教师承担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
学生在寒假期间外出参加各类活动,必须给班主任或指导教师提前报告,要报告外出的时间、地点、人员、通讯联系方式,以及有无家长陪同等情况。若班主任或指导教师不同意外出,学生须无条件的服从。
二、活动说明
小组长根据组员的兴趣、经验、能力等方面的情况,确定研究课题,也可使用学校提供的课题。说明如下:
1.从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中选题,从社会热点问题中的提炼,从学科知识的迁移应用中,选择与科学、技术、社会相关的课题。确定的课题宜小不宜大。
2.研究的步骤一般为:第一,确定选题,明确任务,填写《海新实验中学研究性学习选题登记表》;第二,制定研究方案,包括①选题的依据;②研究的方法;③研究的内容;④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⑤安全等保障措施;第三,确定研究方法,一般是采用查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第四,研究成果汇报。在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后,学生可以通过图表、文字、音像等方式形成呈现物化研究成结果。下学期开学第一周时间内,经指导教师评议以后,由班主任或年级管理处统一报到学校教科室进行评比。
三、选题参考
小学生的'选题参考
1.关于“福”字来历和挂贴方法的研究
2.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调查研究
3.生活中的百分数
4.《春节》民俗风情研究
5.春联的寓意研究
6.走近港城名人
中学生的选题参考
1.关于评价“90后”中学生常用关键词的调查研究
2.关于水浒人物形象特点的研究
3.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
4.窗(门)贴纸民俗风情研究
5.春节饮食中的陋习调查
8.走近港城名人
一、教学背景分析:
选择“让陶艺扮靓校园”这个陶艺合作学习的主题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学校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学习场所,凭着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完成创作。第二、选择陶艺这种艺术手法是因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集雕塑、手工设计和制作为一体的三维空间,既让学生动脑又动了手,提高了学生设计、思考和制作的能力,以及实际的生活能力,领悟了劳动创造的愉快。第三、陶艺是综合实践课程之一,用陶艺这种艺术手法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更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第四、新课改提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中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以人与人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平等关系为基础的。在合作中,每个人都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吸取营养,同时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不同意见提出争议。在以往的陶艺教学中我们常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其间学生心情偷快,能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集思广益,激发了更完美的创意,往往会给课堂带来惊喜,给教学带来无法估量的.效果,对提高学生素质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实践证明合作学习非常适合陶艺教学。
二、教学设计思路:
针对新课标的要求,本案实施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非常适合陶艺教学,而本案在教学过程中也处处体现着合作,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与集体合作能力。教案引导学生讨论目标、设计方案、制作陶艺、扮靓校园、总结评价。在实践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本案内容设计为四课时,本节课40分钟的时间展示为第四课时,要求学生在前三课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双手将自己想象变成具体成果的过程,是他们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展示。
三、活动目标:
1、通过研究陶艺的历史、分类及制作方法,对陶艺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动手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产生对陶艺的兴趣,加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3、初步掌握陶艺制作的简单方法,利用已掌握的技能进行创作性运用,提高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陶艺,增强同学之间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
利用已掌握的陶艺制作技能进行创作性运用。
五、教学难点:
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协调,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材料准备:陶泥、木板、纸;工具准备:塑刀、铲刀。
七、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师:近段时间,同学们围绕陶艺这个话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收集了许多相关的资料,了解了许多有关陶瓷的知识并掌握了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陶艺世界,用陶艺扮靓我们美丽的校园。
(二)复习技法、设计方案
1、复习陶艺制作技法(捏、揉、搓、压)
[这一环节让学生看视频,学生可以边看边复习,再加上老师的示范,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陶艺制作方法。]
2、合理分工,设计方案
[引导学生明确合作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让他们知道并有这样一个理念:在一起合作要比单独一人做得更好。可以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学会分析、比较和联想,更利于发挥想象力,说不定课堂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提供有一定代表性的图片,也适合用陶艺的手法表达而且可将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以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扩大学生视野,使其了解劳技课与相关学科的知识,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与劳动方法、操作要领相联系的道理及规律。]
(三)制作陶艺、扮靓校园
1、开展活动,制作陶艺
[课堂中,无论是设计还是制作,都由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巡视指导时应该注意到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地平均分配时间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个别的重点指导;指导个体时要边指导具体的个体,边环顾整体班级。在学生创作环节,有个别的亮彩学生要给予及时地表扬,如有失误要给予及时纠正与指导。]
2、展示作品,扮靓校园
[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作品和制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要从作品制作方法、制作过程、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劳动习惯等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劳技素养。教师的评价以肯定,鼓励为主,对于小组教师要提出建。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充分体会到小组合作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他们将更喜欢小组合作学习。]
举行综合实践活动会课评比及成果展示活动,进行总结交流活动,编印案例、学生子课题设计方案、学生心得,评选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小组;完成有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工作,确定下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思路。
四、探索有本校特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措施
1.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其中,初一年级每周安排2课时信息技术课,初二安排1课时,在完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状况,调配使用信息技术学科,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体验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的学习研究中去;初一年级每周单独安排1课时劳技课,初二、初三每周在校本课程课中安排0.5课时,主要学习中国结的编织、折纸等技能,配以布艺、陶艺、雕刻等制作,学生人人动手参与,不断提高发展;活动课安排与公益活动、社会服务、劳动课相结合,由学校德育处、班团队组织根据德育工作安排,从小事出发,以低起点为要求让学生体验为主体的公益活动、社会服务活动,每月安排1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框架内,有分有合安排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由学校德育处、教务处、班团队组织、思想品德老师负责,明确活动主题,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安排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2.团结协作,分块到位,职责明确。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探索与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这基础上分块到各处室,并各负其责。
2.1组织保障:由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小组,指导并督促每个教师、每个班级学生,用心参与并完成活动任务。从下学期起,在初一年级各学科组先挑选一名教师开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以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
2.2资源保障:学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素材信息库,并经常性地、有意识地补充资料,以确保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需的信息来源,定期开放综合实践成果展览室和信息中心资料室及实验室。校电视台及时报道综合实践活动的热点、亮点课题,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用心性。
2.3安全保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原则上由学生自行组织,独立研究,针对学生身边、学校周边的有关事项进行调查研究,部分课题组如需要利用节假日外出活动的,务必征得各自家长同意,并尽可能由家长陪同进行,由家长负责监护,以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2.4后勤保障:总务处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带给后勤保障。
五、组织管理
1.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务处负责培训、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信息中心负责信息技术教育;德育处负责开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落实好活动基地。
2.加强过程管理。加强研究、分工合作。期初,由校长室负责制定学校;教务处负责各年级组、信息组和科技教师认真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以及本学期的主题活动方案,在此基础上,各年级组应加强平时的研讨,每周开展群众备课,相互了解状况、分析状况、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思对策,并及时记录每一次的活动状况,由教务处负责平时的监督调控,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交流做法,解决问题,提高实效,并及时反馈给校长室。
附:黎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六、教学评价
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要求其教学评价也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构成性评价、过程评价。
1.教师评价
1.1每个教师都有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方案策划课和指导学生课题研究的.义务,这作为教师职评、评先、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1.1.1从下一学期开始,学校在每个班(初一、初二年级)定期开设“活动”指导课、方案策划课,同学科教师观摩学习,观摩课等同于校级公开课,教务处将记录备案。学校将举办综合实践活动课开放周,对开放周的指导课、方案策划课按市级公开课计分(有外校教师参加观摩、学习)。
1.1.2每学年学校将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览,开展一次活动成果评比,并在每个年级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编印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文集,从中选出成果突出课题参加上一级相关单位评比。对指导学生综合实践课题获奖的,第一指导教师在评先、评优和职评中以同级论文获奖计分,第二指导教师减半计分;对指导多个学生课题获奖的教师,可累计得分。学校每学年将在每个年级中取3~5名分值较高教师给予表扬、奖励。
1.2每个学科组都安排一位教师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工作,时间为两年,在初二学年末写出结题报告,对研究成果,学校组织人员从中分选一、二档次,按校一、二等奖计入年度考核分值。
2.学生评价:
2.1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对每个学生完成状况进行检查、登记,作为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之一,纳入学生成绩考核范围。
2.2以“重过程、轻结果”为评价原则,鼓励学生用心参与,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进行激励性评价,遵循发展性原则,对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展示的课题小组及时给予表扬、奖励。
2.3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作为学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活动背景及设计意图分析
(一)活动设计背景分析
【新闻调查】《北京青年报》公众调查组曾在北京八大区搞了一次调查。调查对象是包括市属县的年龄在6岁至14岁的学生及其家长。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9份。
结果之一: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不干家务或很少干家务。在调查所列5项劳动种类中,只有%的孩子经常购物;%的孩子经常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8%的孩子经常洗碗、洗菜等;%的孩子经常洗衣服;%的孩子经常做饭。从上述数据来看,比例都是相当低的。另外,有%的孩子明确表示从没做过或很少做饭;%的孩子表示从没洗过或很少洗衣服;%的孩子表示从没做过或很少做洗碗、洗菜等简单家务劳动;%的孩子从没买过或很少买东西;31%的孩子从没做过或很少做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结果之二:独生子女平均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太少。0分钟的占%;1-10分钟的占%;11-20分钟的占%;21-30分钟的占%;31-60分钟的占%;1小时以上的只有%。我国青少年平均每天劳动时间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孩子。
(二)活动设计意图分析
现在的独生子女处在大人的包围之下,依赖性强、任性,很少懂得体谅父母。而现在父母又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劳动能力的培养。在家里很少让孩子干家务活,劳动能力较差。缺少劳动体验的孩子很难体会到父母们生活的艰辛。由此本人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的实践活动。意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知道自己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参加家务劳动自己也有份,应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在家长的指导下理财、买菜、做简单的饭菜、刷碗、扫地、收拾屋子等。孩子在参与中提高劳动能力,养成劳动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体会到家长当家的不易,从而更加理解、体谅家长。
二、活动目标:
(一)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一定提炼。
2.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做明明白白的消费者。
3.学会分工协作,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分析交流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
1.学会做家务,学会安排家庭一天生活开支。
2.了解一些生活中的环保小常识,并学会一些简单易行的处理家中废弃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熟悉身边的各种家务劳动,逐步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感。
2.体会父母每天为生活操劳的辛苦,更加热爱体谅自己的父母,能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目标解析】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对家务劳动、家庭理财等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梳理和体验,让学生亲身探求,收获劳动成果。整个活动过程不求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重在学生努力的实践,强调的是学习的过程。
三、活动方式
此次活动主要采用探究、讨论、体验等方式进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学科整合设计预想
(一)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活动中学生观察、交流父母做家务填写调查表并说说感受,并撰写当家日记,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特别为学生提供了有亲生体验的写作素材。
(二)与思想品德学科的整合。观察父母做家务,并坚持自己每天做至少一样力所能及的家务,体会父母每天为生活操劳的辛苦,更加热爱体谅自己的父母,能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三)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用各种方式展示父母最辛苦的一项家务劳动并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表达的平台,让通过写作、绘画、作曲、摄影、电脑制作、表演模仿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使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个性化的发挥。这一环节与语文、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相整合。
六、课前活动准备
(一)确定探究的课题与方向,成立探究小组。(按兴趣自由组合,5—8人为一组,各组推选一名组长。)
(二)提出探究要求。
1.切入点要小。如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开展梳理探究:家庭开支调查组、家务劳动体验组、变废为宝研究组等。
2.围绕探究方向采用观察法、调查问卷法,查找文献资料法等开展调查研究。
3.归纳总结调查结果并能谈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解析】“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的主要学习过程在课外,而不能依靠课堂上教师的讲授,课堂只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交流学习心得的舞台。学生应花费一定的时间在课外搜集资料,展开调查,深入研究,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上,主要组织学生交流、展示探究成果,交流探究心得与活动体会。成果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口头交流,可以是笔头作文,可以是班报校刊,也可以在网上交流等。
七、课内活动过程
活动一:我是家务能手
(一)家务劳动调查(调查表见附表1)
1.汇报调查的结果:爸爸妈妈一天要做哪些家务事?
2.数一数其中一个同学调查的爸爸妈妈一天所做家务的总数,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
3.课件出示任务:仔细观察爸爸妈妈做家务,把你认为他们干得最辛苦的一个家务劳动的过程,用描写、绘画、表演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并谈谈自己当时的体会和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进一步体会父母做家务的辛苦,培养它们的观察、思维能力。同时在展示时,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表达的平台,让写作、绘画、作曲、表演模仿能力得到个性化的发挥。
(二)智力竞答
1.怎样去掉桌子上的油腻?(可用纱布包裹湿的茶叶渣擦抹,或用冷茶水擦洗,也可用牙膏或洗涤剂清洗。)
2.如果炒菜炒咸了,有什么方法补救吗?(有多种办法,根据炒菜的不同而定,如炖菜类,可以加入适当的水,炒菜可以加入适量的糖或醋。)
3.去超市买食品,挑选时要注意什么?(食品外包装完好,无损坏,然后,看生产日期、保质期,挑选最新生产的食品,此外还要尽量挑选知名的厂家)
4.你还有哪些做家务的小诀窍呢?
【设计意图】为了能让学生顺利完成当家任务,安排了这一趣味性的比赛环节,特别是家务小诀窍,是对自己生活常识的一次总结。
(三)厨艺大比拼 幻灯片出示比赛规则:
1、可采取小组探讨、研究、合作等方式通力合作,交流厨艺,设计一道招牌菜谱。
2、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厨艺大比拼”模拟活动,从“简单易学”、“富含营养” “经济实惠”等多角度推销本组招牌菜。
3、汇报成果,评选最佳创意奖3名。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为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加强打下基础。在整个活动实施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锻炼,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活动二:我是理财高手
(一)家庭开支调查(调查表见附表2)。
1.根据调查结果说说家庭中一般都有哪些开支?(水电、煤、菜金、学费、饭费、医药费、娱乐消费、礼尚往来等)
2.以自己家庭的开支状况为例,说明在这些开支中,哪些是维持生活的必要开支?
3.说说你家一般每月的基本生活费是多少?
4.引导学生算出全班的平均生活水平,并可提醒学生对这个结果不必非常的精确,可以保留整十数或整百数。
【设计意图】根据小组商议的实施计划,小组成员们用访问、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家庭收入,然后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算出每月开支、一天开支。从孩子们的实际行动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他们学会了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切,学会了为父母、家庭分担一份责任,比如学生在安排家庭一天开支时,由原来的乱花钱、只买最贵的变为现在的理性消费。
(二)创设情境、小鬼当家。
1.情境故事:这学期,班中从内地转来1位同学,爸爸是某厂的技术员,每月收入3000元,妈妈是学校教师,每月收入20xx元。一家人每月伙食费、通讯费、物业费、汽车燃油费等基本生活费用约2500元。住房按揭每月1000元。
有一天,一家人坐在一块向当家的爸爸提要求:
孩子说:“我喜欢读英语,电视台介绍的语音复读机不错,我想要一个”。
妈妈说:“每天坐办公室,缺少锻炼,买台健身器或买个跳舞毯,健身娱乐两不误”。
孩子说:“我还想要台游戏机,同学们都有”。
妈妈说:“家中电视机老了还是21寸的,趁现在彩电降价,换台42寸液晶的吧”。
孩子说:“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想今年暑假我们全家都去杭州旅游一次怎样?”
爸爸说:“我看还是买台电脑,现在是信息时代,有了它,便于工作学习”。
大家都有理,可难坏了爸爸。
2.以上提到的物品所需的开支如下表:
语音复读机 约600元
健身器 约3000元
跳舞毯(接电视机) 约20xx元
游戏机 约1000元
彩电 约 6000元
电脑 约5000元 同学们,按他们的收入情况,能全满足愿望吗?不过,如果订个规划,合理安排开支的话,在2~3年之内完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3.如果你来当这个家,你怎样订这个2~3年的规划,来决定先买什么、后买什么?或不买什么?说明理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得出方案,并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模拟,同学们活动的积极性、真实性都提高了,让活动有真正的实效。同时也是一次对学生综合知识、技能的运用的考验。)
活动三:我谈当家感言
(一)学生畅谈当家感悟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畅谈此次活动的收获,学生们普遍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辛劳、正确的消费观建立的重要性以及生活处处皆学问等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全程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知识,有益知识的积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下一阶段的活动内容。
1.制定“今天我当家”计划表并利用周末具体实施,希望同学们能以各种形式展示你当家一天的成果。
2.选择一样自己最拿手的家务劳动,并坚持一个月,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爸爸妈妈,并请爸爸妈妈打分。
3.打扮自己家的小院或阳台。(提示: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到市场上买一些价廉物美的花草,合理布置,利用时间管护、如浇水、剪枝等)
【设计意图】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研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究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上的诸多活动还仅仅停留在初步设想阶段,唯有走向生活,延伸课外,让自己的劳动成果付诸实践,为生活所用,才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最终目标。
八、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围绕活动主题,学生们结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主动参与、深入探究、亲身体验,成为了活动的最大得益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了与人交流合作能力 在现在的社会中,交流与合作能力已日渐成为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在完成了小组任务的同时,学到了与人交往、合作的方式,增强了礼仪交往的能力。比如他们在调查物品价格时遇到有的营业员不配合,甚至粗暴地拒绝回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扔掉了他们的问卷调查表,孩子们没有退缩,也没有依赖老师,而是用自己真诚的话语说明自己进行调查的原因,最终他们用自己认真的解释、诚恳的态度获得了反对者的支持,圆满完成了调查任务。
(二)发挥了自主探究精神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孩子们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所引起的,是大家自己商议出来的,学生们都很感兴趣,所以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如孩子们通过自己调查家庭开支后,他们自己归纳出理性消费的原则,比如购买食品则最关注质量,购买文具更注重价格等等,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什么都要买最贵的。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仅仅从书本上、课堂上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走出了书本、走出了课堂,走向了社会,通过亲身的实践,去发现和体验到一个崭新的世界。
(三)激发了对家庭的责任感
从孩子们的实际行动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他们学会了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切,学会了为父母、家庭分担一份责任,学会了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家庭、对社会的关爱。
而从教师自身来看,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转变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此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由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视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性,更为娴熟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多种实践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观察法、实验探究法等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与方法,让学生以实践为核心内容,倡导主动参与、主体体验、探究、调查等主要方式,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了学生对知识地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在搜集资料时,我注意提示学生搜集的途径。整理时,提醒学生分清主次,去粗取精,对资料进行科学地汇总、分类;在观察、调查、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做有心人、掌握了多渠道收集信息的方法。他们体验了解决问题的愉悦,发挥了极大的潜能。
一、在思想上提高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实践活动是对这句话测验证。现在众多教师都认识到了它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但课本上每学期仅有的两个实践活动内容,远远满足不了教学实际的需要。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打开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设计了两个主题:1、对各村种植农作物产值情况的调查。2、调查本班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学校教育工作支持情况的调查。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实践活动,我们认为: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探索和尝试,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再努力!
二、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1、观察能力。如学习了“找规律”与“观察物体”后,学生们经常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探讨研究问题,观察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2、动手操作能力。
3、交流表达能力。数学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广阔空间。数学交流主要表现在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质疑思考能力。在开展“找找生活中的角”活动中,学生结合身边一些物体指出角的存在。可有个别学生观察得很细致,他们发现生活中许多“角”的两条“边”不够直,顶点不尖,有点钝,并提出质疑:生活中的“角”并不像数学课本中描述的那样规范。经过大家激烈的探讨、验证与交流,总结出生活中物体表面的角与数学课中严格意义规定的角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5、创造能力。传统教学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单一与绝对的,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能从多角度、多层次与多侧面地分析问题,从而产生许多联想。
三、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教师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探索的主体,一个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研究者。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的状况,努力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
2、开展实践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初中学生,他们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与社会生活经验。因此,一般以开展"具体操作、实地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试验"等活动内容为主,逐渐培养学生发现、探究与应用的能力意识。
3、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与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4、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工作
客观、正确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与激励性,因此要积极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工作,发挥积极的激励作用。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⑤、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3、学校发展目标:
①、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
②、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三、实践内容:(略)
四、活动方式:
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也需要与他人交流。在小学阶段,特别提倡家长支持和参与孩子的探究活动,但家长不要包办代替。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聘请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事先考察和推想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
班级集体探究需要全班学生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交流大家搜集到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入探究。此后,可以进入第二轮研讨,也可以就此完成各自的“作品”。
小组研究、班级研究或其他各种合作研究形式要强调集体中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要以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认真钻研为基础,避兔出现一部分人忙、其他人闲,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现象。同时,也要防止学生之间的不合作现象。个人研究并不排斥交流与合作,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学会分享资源。
五、工作措施:
(一)课程落实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课时为3-4年级每周2课时,5-6年级每周3课时。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建立弹性课时制度。
(二)制度制订
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也是的必备条件。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常态课”,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级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制度、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
(三)师资建设
1.全面参加培训,促使指导教师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把握课程的特点,掌握课程实施的方法。
2.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指导教师快速成长。培训要求:①参加培训的教师相对固定;②培训时间要保证有教师系统学习;③培训的内容系统全面,专题设计合理,有助于骨干教师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同时掌握实践经验;④培训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既有理论学习,又有自主实践,实现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本校实践探索与经验交流分享相结合,学校整体现场观摩与个人提交研修成果相结合。
一、课程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xx——20xx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每周3课时。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性突破。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学生的未来的课程。
作为初中学生,正是在生理和心理上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可塑性强,他们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死记硬背,他们对什么都表示惊奇,什么都想动手做一做,对知识与问题有一种“刨根究底”的欲望。初中阶段也是培养青少年良好习惯、培养有责任感的生活和有创意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是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究兴趣最重要的阶段,也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和品德教育的关键阶段。作为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探索问题更广阔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学,在实践中用。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二、课程目标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有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素质和探究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能主动去探索和研究,激发好奇性和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逐步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养成主动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态度,初步掌握观察、调查、实验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成为好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查询、分析、加工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学会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收集资料和信息,加工和处理各种资料和信息,养成主动积极地获取信息的学习习惯,发展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有效地利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于与他人合作、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见解和信息,成为好的交流者。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积极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养成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具有参与基本的生产劳动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体验劳动过程,发展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在劳动中培养关怀他人、团结协作、尊重劳动成果等精神品质。
4、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思想意识,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家庭、社会生活,密切与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联系,体验自我对自然、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形成负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5、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学校的课程结构,结合学校及地方资源,完善和丰富本校课程。
三、课程内容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具体如下。
七年级:
①信息技术教育,主要内容是电脑基础知识、文字处理等。
②劳动技术教育,主要内容是手工制作。
③社区服务与实践,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对区内水污染进行调查。
八年级:
①信息技术教育,主要内容是简单的网页制作和网络访谈等。
②劳动技术教育,主要内容是手工制作等。
③校园文化艺术节、一二·九长跑比赛。
④社区服务与实践,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去白清、马耳山、可口可乐公司调查。
四、课程的管理与实施
1、课程的管理
①组织建设。为使课程开设有序、高效,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室、教务处、德育室、团队、信息技术、总务后勤部门人员组成的实验领导小组。小组各成员按照本校实验课题、项目适当分工,分别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使用、过程落实、实验检查等各项工作的统筹安排,保证实验工作有效实施。
②课程的开发。根据本校所在新区的特点,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方案,每次实践活动必须要有详尽的计划、安排,根据计划组织实施,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以避免实验的盲目性、随意性。
③课程资源。学校现有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丽的江川等自然资源。
2、课程的实施
①准备阶段
a、召开教师会议,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方案;
b、以年级为单位,选择子课题内容,撰写年级、班级活动计划;
c、对教师进行案例撰写和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培训;
d、分析学情,设计教案;
e、分班活动、组织学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②实施阶段
a、确立主题;
b、制定学校实施计划,建立课程管理制度;
c、分班或年级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活动过程,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档案,收集记录学生体验、反应;
d、定期召开综合实践老师碰头会,对活动进行交流、探讨,对案例进行反思和评价;
e、课题组对各班的综合实践情况进行关注性测评,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及时采取措施并加以引导、调整,促使活动顺利进行;
f、开展学生评价指导、探索并制定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评价指导体系。
五、课程评价
1、评价理念
坚持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表现进行评定、鉴赏。具体策略如下:
①整体观。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主题演讲表现、研究报告、模型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并实践于教学。
②多元化。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此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是被积极提倡的,在共同评价过程中,共同提高,共同获得实验活动的乐趣。
③过程性。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作业评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只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对学生的评价
①作品评价式;②展示与交流式;③成果汇报式;④技能比赛式;⑤档案袋式;⑥协商研讨式。
3、对教师的评价
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组织、规划、管理、指导方面的能力和实效。
一、工作目标:
1、将《科学》、《思品》、《信息技术》等学科纳入管理,狠抓落实,加强监管,开足开齐开好综合课程。
2、强化科技创新思想,开展第一届校科技周活动,积极迎接省、市、镇科技创新大赛,迎接上级部门对科普特色学校的阶段性检查和评估工作,树立品牌,力创科普特色学校。
3、积极准备,努力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力争篇篇获奖,形成实验应有的特色,创出品牌,成为市(省)的样本学校。
二、工作要点:
(一)狠抓落实,注重学习,开足开齐开好综合课程。
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要首先落实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只有把每一科课程开齐,把每一节课上好,学生才会全面和谐发展,素质才会真正提高。学校将《综合实践》、《科学》、《品德与社会》、《电脑》等课程纳入综合科,做好省、市督查小组对我校课程开设情况检查工作,要求教师先培训后上岗,组织教师学习《综合实践指导纲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等培训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上好每一节综合课。本学期,我科组将及时了解各年级上课情况,狠抓落实,加强监管,深入课堂全面、细致地检查。
(二)精心撰写,积极筹备,打造综合样本学校。
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采取“点上深化、面上拓展、纵深推进”的措施,深化课程研究,全面提高我校课程实施水平。
围绕市公开课,积极积累相关的教学活动资料(如课题实施方案、成果总结等),撰写三份学习案例、一份说课设计、4篇论文,准备参加每年一次的市(省)论文、课例评选活动,力争篇篇获奖,形成实验应有的特色,创出品牌,成为市(省)的样本学校。学习案例具体负责人:
1、《我是客家小主人》负责人:
2、《石头的奥秘》负责人:
3、《叶子的世界》负责人:
4、以上负责人各自撰写一篇论文,参加评选。
(三)发挥教师特长,完善科普基地,力创科普特色学校。
1、铸品牌学科,为特色教育提供源泉。
铸品牌学科要建立合理的师资队伍,把科普教育活动作为重点内容,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科学课、队活课、劳动课开展科普知识的宣传与学习,保证每班每周都有科普教育活动课。由刘洪珍老师、李海明老师担任校科普辅导员;各年级组长担任年级科普辅导员;各班主任老师担任班级科普辅导员,全面铺开科普教育工作,在活动中进行反思,在活动中发展自我,在活动中形成队伍。
2、发挥教师特长,组建兴趣小组。
科普教育的涉及面很广,难度很大。我校积极挖掘校内外现有的教育资源,拓展科普教育的渠道,扎实开展科普教育。本学期将成立以下科普兴趣小组:
①、科技制作小组负责人:
②、种植饲养小组负责人:
③、综合实践小组负责人:
④、电脑科幻小组负责人:
⑤、客家文化小组负责人:
⑥、麒麟舞蹈小组负责人:
3、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科普基地。
开办以来,我校致力于《好习惯》和《客家文化》这两大特色。其一,《好习惯》是我校自编的教材,自出版以来,影响力大,深受广大师生、家长青睐,形成了品牌,道路将会越走越宽;其二,《客家文化》是我们下一步将要打造的品牌,它也是科普特色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因此,应该采取走出去,带进来的方式,进一步充实、完善《客家实物展览室》和《客家文化展览室》,让客家文化发扬光大。
一、对象:
三年级学生
二、时间:
10月13日至11月7日
三、活动背景:
三年级,是钢笔字写字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初次接触、使用钢笔都觉得很新奇,但接踵而来的是:三天两头就有学生报告钢笔坏了、少了,作业本上的三花脸也比比皆是。究其根源,问题就出在钢笔的使用方法不当上。
针对这一问题,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分析,把多种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实践能力。
2、通过本次活动学会正确保管和使用钢笔,延长其使用寿命。
3、能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利用钢笔写出整洁、美观的作业。
4、设计出更加实用、美观的钢笔。
五、成果形式:
1、学生的习作、作业、图画、摄影等。
2、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握笔运笔的方法和写字姿势(图片、摄影、文字)。
3、学生的经历、体验、心得体会等。
4、倡议书。
5、举行“我爱钢笔”主题活动,综合展示活动成果。
六、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确立活动主题,分析现状,提出问题。有的.人钢笔没用多长时间就坏了、少了,有的同学作业本上有很多墨点,很不美观,为什么会这样?该怎么办呢?
(二)学生组建活动小组,选出小组长。活动内容分选项目与自选项目,各小组根据成员特点,制定小组活动方案。教师做好指导、协调工作、审视方案的可行性。
自选:
A组:调查同学们在使用钢笔与保管钢笔上存在那些问题,想一想该如何改进,写出收获、体会。
B组:收集资料并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和保管钢笔?请讲解并演示。
C组:按从外到里以及如何使用的顺序,观察自己的钢笔,写一篇习作。
D组:针对现有不足,设计出更加美观、实用的钢笔,争取申请专利,并可与生产厂家取得联系。
必选:
1、每人书写一份整洁、美观的作业参加展览。
2、交流拟定倡议书。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鞭炮对地球的污染和人类的危害,培养学生形成禁放鞭炮的自觉和行为,并逐步提高环保意识。
2、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参与设计制作环保鞭炮,并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新方法、新思路,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 望。
3、学会利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小组活动和其它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与能力。
二、活动准备:
调查研究活动、制作新型环保鞭炮的材料
三、活动过程:
1、同学们,我们以前燃放的鞭炮有哪些优缺点?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与交流吧。
星期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就鞭炮畅所欲言。呀,他们懂得可真不少呀:
A、鞭炮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爆竹”。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远古时代民间把春节俗称过年。源于旧时人们以放爆竹赶走怪物"年"的传说。后来渐渐成为一种习俗。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为,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随后鞭炮就逐步演变成点缀年节热闹气氛的不可或缺的一件物品了,可以说在鞭炮声中节日的气氛更浓了,人们更欢乐了。
B、放鞭炮的原始形式是火烧竹节,由于利用火烧竹节不容易产生较大的爆炸声,且不容易操作。当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火 药"产生以后,便迅速应用到制作鞭炮上,产生了以火 药为主要成分的鞭炮。在鞭炮的生产、贮运和燃放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许多危险,如爆炸和火灾等,还造成人身伤亡,经济损失,大量燃放普通鞭炮浓烟滚滚,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那"噼啪、砰"的巨响更是吓死人,应当说,这是种严重的嗓音污染。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给人们带来浓浓年味的同时,也给一些家庭带来痛苦,被鞭炮炸伤炸残的患者成为春节期间各大医院就诊的"主流"。
调查活动结束时,鞭炮的危害性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个学生的心。他们最后的一致看法是:以后我们可不能再放普通鞭炮了,还是多设计和推广环保鞭炮才是明智的选择。
2、让我们一起来制作环保鞭炮吧!
(1)设计鞭炮
任务布置下去了,孩子们都忙着设计自己的环保鞭炮。他们有的请教家长,有的上网搜寻信息,有的到图书馆,有的……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汇报课上,他们的设计方案五花八门,他们的智慧令人赞叹。
A、这种环保鞭炮是空心的,里面装入一些小石子,使用时使劲地摇动这种鞭炮,鞭炮中就会发出噼啪噼啪的响声,多卫生。
B、这种环保鞭炮是全自动的,在鞭炮内部装入一个马达,在马达四边还要安装上一圈小铁片,并且装入许多小螺丝,只要同马达相连接的电源一接通,马达带动铁片旋转,铁片又摩擦螺丝,哗啦哗啦……多省力。
C、这种环保鞭炮更先进,它的内部由录音机组成,装上带有鞭炮的录音带和闪光灯,一开开关又闪光又有鞭炮声,多带劲。
(2)制作鞭炮
设计方案出来了,孩子们都以高度的热情投入环保鞭炮的制作中,他们把零用钱省下来买材料,能找到的材料就千方百计地去找,下课时我也经常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讨论和制作环保鞭炮的身影。
(3)推广环保鞭炮
①开展问卷调查。
②提出推广方法。
经过讨论,学生们有主意了:
1)利用活动中查找的放鞭炮危险的新闻和放鞭炮污染环境的图文资料进行宣传。
2)制成"放环保鞭炮安全,放环保鞭炮有利环境"等宣传牌或宣传单张贴、发放。
3)遇到放鞭炮的人及时劝阻并宣传环保鞭炮好处。
4)在老师的帮助下,准备好三句半节目《环保鞭炮》,进行演出宣传。
四、活动小结:
环保鞭炮实践活动围绕着孩子们"为什么要设计制作环保鞭炮,如何设计制作环保鞭炮,如何推广环保鞭炮等"的一系列困惑,一步一步深入研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活动让孩子们强烈地认识到放普通鞭炮对人类自身、对环境的危害,禁放普通鞭炮,推广环保鞭炮是迫在眉睫的重大事情。当活动结束时,可以说是不管是学生还是我都受益匪浅。
一、实施对象:五年级全体同学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春节的习俗
②了解春节的由来
③了解春节的文化
【能力目标】
①能对于“家乡的春节”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并组成研究小组,能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按照制定的方案开展活动,能对于活动过程对自己和组员作出评价
②能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有关家乡春节的信息。培养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汇总和应用的能力。
③能清晰的说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感受,能以一定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家乡春节的研究,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风俗,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同学间互相讨论、合作交流,培养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体验自己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引导学生从网上或书上查找有关节日的背景资料。
2.引导学生向熟悉当地春节的有关机构和个人进行调查采访。
3.准备好外出活动所需的一些设备,如摄像机、相机等.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 ,分组制定计划
1.通过开题课,学生讨论得出研究的总课题《走近家乡春节 感受民风民俗》以及研究的3个主题:“春节的由来”、“春节的习俗”、“春节的文化”。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自由组合,分配好人员,选好各个小组长。然后由组长带领,明确活动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1.按小组开展调查、访问、图片收集、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分析调查结果并对活动所获得的资料认真做好记录。由各组组长负责分工完成(访问方式有:实地访问、电话访问等形式,对象适度含盖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组员根据访问的情况做好记录)
2.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3.整理信息,形成观点。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组织评价。在老师指导下,各个小组的成员根据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的筛选和整理,形成共识,以书面形式上交调查报告,并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各个小组成员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学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后老师和同学共同评价这次的活动。
五、活动成果展示:
1.学生说活动感受
2.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如:
春节的来历
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文化
3.每组评选出:勇敢之星、主持之星、认真之星等等。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知道它的由来、传说故事、习俗等。
2、通过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的研究,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让学生宏扬民族精神。
3、通过对清明诗词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4、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获得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民族文化、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所要求的基本品质。
5、通过本次活动,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师可指导学生从网上或书上查找有关清明节的背景资料。
2、联系好熟悉当地节日掌故的有关机构和个人,以便引导学生进行调查采访。
3、准备好学生外出活动所需的一些设备,如数码相机、摄像机等。
【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活动内容:
1、通过开题课,学生讨论得出研究的总课题《走近清明节》以及研究的'4个主题:"清明节的渊源"、"清明节的纪念方式"、"清明节的诗歌"、"清明扫墓活动"。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自由组合,分配好人员,选好各个小组长。然后由组长带领,明确活动目标、任务和要求,指制定活动计划。
(二)活动实施阶段
1、按小组开展调查、访问、图片收集、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分析调查结果并对活动所获得的资料认真做好记录。由各组组长负责分工完成。(访问方式有:实地访问、电话访问等形式,组员根据访问的情况做好记录)
2、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3、整理信息,形成观点,并合作设计清明节精美小报。
(三)总结阶段
展示成果,交流分享,组织评价。在老师指导下,各个小组的成员根据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的筛选和整理,形成共识,以书面形式上交调查报告,并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各个小组成员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学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后老师和同学共同评价这次的活动。
一、活动背景: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现在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着环保问题。我们都是这片土地的子孙,都应该珍惜它、保护它、打扮它。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保护环境义不容辞。根据学校感恩主题教育序列的要求,我们二年级结合年级特点主要开展“拥抱绿色”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亲近周围的环境,丰富对自然的热爱情怀,并能用实际行动为我们的校园、社区增添一抹绿色。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学习和搜集资料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学校和其他地方的环境保护现状,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2、增强学生“爱我学校,美我学校”的意识,为学校的环境问题出谋献策,培养主人翁意识。
3、通过开展植树节、认养校园树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植绿、护绿意识。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
三、活动人员:
二年级全体学生
四、活动内容:
1、感知: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了解学校和其他地方的'环境保护现状,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2、感谢:通过上网、调查访问等形式了解人对于大自然的依赖性,感谢大自然的无私馈赠。
3、感恩:用实际行动为班级、为学校、为社区进行美化、绿化。
五、活动形式:
一)组织形式
可以个人、小组、班级为单位开展
二)活动形式
1、调查研究
2、搜集资料
3、参观实践
4、宣传倡议
六、活动时间安排:3月1日——4月30日
1、活动准备阶段:3月上旬。
2、活动方案实施阶段:3月中旬——四月中旬。
3、活动评价、总结阶段:四月下旬。
七、活动过程:
本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营造氛围,进行宣传。
1)通过学校国旗下讲话,进行全员发动,并公布本年级组“拥抱绿色”活动方案,进行一次活动启动仪式教育。
2)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各班确定调查研究主题,商定如何开展活动。
3)召开年级组联动会议,要求各科老师协同配合此项工作,并分配任务:
护绿:活动一:负责人:美术老师
画一画
为地球妈妈添上绿树,画上五颜六色的花朵,让地球妈妈更美丽。
方案二:
我们班在校园里认领了一棵树,我为树设计了一块牌子。
方案三:负责老师:各位班主任
护绿标语大集会设计或收集护绿标语写在下面的空格内
主题由来:
在学习《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身边的传统”时,学生们的漠然反应体现了他们对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知之甚少。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了解中华文明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有了这样一个主题。
活动目标:
通过学生有目的地参加春节的一些习俗活动,感悟春节中的伦理、情感、文化、信仰等内涵。从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活动内容:
参与并描述春节某一个习俗活动的过程,然后谈一谈对这一习俗的看法,最后自拟题目写成一篇短文。
活动方式:以个人参与活动为主。
活动过程:
积极参与“过春节”各项活动,有选择地确定某一习俗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并查找资料明确这一习俗的发展变化。
交流汇报:
假期回来以班级为单位,以自评、互评的方式评出最佳,然后在全年级展示。
活动评价:
能够积极参与春节习俗活动,描述过程具体、不掺假,要有自己的真实体会和想法。
一、活动目的:
进一步贯彻落实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开拓视野,丰富生活,带领学生走进金山风景区,走进大自然,领略家乡的风光美和人情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培养团结守纪、合作互助的精神。
二、活动主题:
小学子爱家乡——神话金山
三、活动时间:20xx年xx月xx日
四、参加对象:x小学全体师生
五、活动地点:风景区
六、活动联系人:
联系电话:
七、活动安排:
1、游览金山风景区,培养我校学生爱家乡、爱镇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特别是了解作为神话之山的.金山,有哪些生动的传说故事和与之有联系的景点;
2、丰富学生课外生活,进一步增强和培养学生的社会综合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例如:读诗、写诗,讲神话故事等。
八、注意事项:
1、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加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以班级为单位,按年级顺序进行活动,教育学生不单独行动,不玩危险游戏,不到水塘边,一切活动听从带班老师的指挥,年级组织活动相对集中;
3、爱护一草一木,不随手采摘花朵,不随地扔瓜皮果壳。每位学生自带2个垃圾袋和防潮垫或桌布,所有杂物放到自备垃圾袋中,保护生态环境;
4、统一着装,穿球鞋,学习可携带羽毛球、毽子等活动用品,丰富春游活动。
九、乘车安排及要求:
班级配班老师负责行政班级配班老师负责行政班级配班老师负责行政
备注:
1、行政负责人参与及指导本年级组活动,负责督促年级组活动、安全、卫生工作。
2、各班级负责人:各班班教小组成员
3、活动摄影、摄像:
秋游车次安排:班级人数车号车辆负责人要求
注:回程时按照上面表格的安排乘车。
活动总负责:
总指挥:
副总指挥:
出发、返程上车指挥:
学生出校门指挥:
景区门口指挥:
卫生保健:(备好常用药)
一、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0日-14日
二、活动人员安排:
组 长:
副组长:
带队领导:
音乐会组织:班主任、 (周四晚)
每天早晨跑操、集合、整队: 班主任
三、具体安排:
1、周一活动课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家长阅读说明后,周二带回回执。
2、外出领导、老师会议碰头会:周二上午大课间(二楼阅览室)。
3、全体学生动员大会:周四下午活动课(报告厅)。
4、出发时间及乘车:9月10日早晨7:20学校集合上车,7:30发车;共16辆车,每个班一辆车。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跟随所负责班级大巴。其他人员随机坐车。主任和干事自驾,以防拓展期间出现紧急情况,负责接送老师和学生。
5、上车秩序:林维坚及各班班主任;
6、车标:(一中*号车)
7、带队教师职责:负责学生上课及住宿等日常所有的管理。中间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请假;如有特殊情况,抽调级部其他老师代替。
8、录像照相: 。
9、宿舍日常检查:男宿舍:葛 ;
女宿舍:每个楼层两位老师,由颜妮老师负责统筹安排。
10、返校时间:14日下午2:30——3:30回校
11、特殊体质学生:要求家长签安全保证书
12、安全和纪律:每一个项目都由实践活动中心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参与并全程负责。
13、安全公约:各班主任收好并交级部保留。
四、本次活动具体内容:
1、“生存体验”包括:应急救护、交通安全、防震减灾、消防安全、金工、木工等课程。
2、“素质拓展”包括:真人CS、激光打靶、信任背摔、攀岩、高空项目、障碍跑道、勇敢者道路、勇攀珠峰、毕业墙、趣桥世界、益智游戏、才艺展示等课程。
3、“科学实践”包括:科技教育、海模、航模、科学自由行、机器人、模型创意设计、光纤动画、电子DIY等课程。
4.、“专题教育”包括:海洋教育、陶艺、泥塑、电烙画、布艺、纸艺、篆刻、中国结艺、十字绣和刺绣、京剧脸谱等课程。
5、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心还组织学生进行联欢晚会、观看励志演讲等文娱活动。
五、活动流程安排:
1、制订并贯彻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安全预案和活动计划、讨论活动内容,制定好活动细节。
2、召开参与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培训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本次活动的有关材料,群策群力,研究好活动的每一个细节。
3、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开展活动,如果在活动中出现突发情况,分管老师要第一时间联系有关领导,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4、每天要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小结,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对下阶段工作作出合理安排。
5、活动结束后及时收集整理活动资料,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评价工作。
6、总结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撰写活动总结。
六、本次活动需要注意事项:
1.学生需带的生活用品:毛巾、抹布、拖鞋、刷牙用品、洗头膏、水杯、少量的换洗衣物等;医务室不备任何药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准备相应的常规药物(尤其是特殊体质的孩子,一定要备齐自身体质需要的药品); 建议学生,背背包,不要带箱子。
2.学生需带的体育用品:有特色项目,跳绳、毽子、橡皮筋等。
3.学生需带的学习用品:中性笔、笔记本、彩笔(手抄报需要)、铅笔、橡皮、尺子等,没有必要带平时的作业和课外书到实践教育中心。
4.学生需带的文艺用品:参训学校准备一台晚会,时间在90分钟左右,所需个人道具自己准备。(晚会当天晚上,想参加的家长自愿驱车至基地,结束后自行返回。)
5. 不得随意进果园摘水果,禁止吃口香糖,学生只有在午间和晚休期间可以进宿舍,其他时间不得随意进出宿舍。
6. 禁止学生带手机等电子产品、手电筒、望远镜、管制刀具、扑克、游戏卡牌和钱财。
7. 拓展结束后的第一周周二以前上交学生感言,均为电子档。
8. 如有特殊体质的学生,请提前告知班主任,填写特殊体质学生信息表。不参加剧烈运动,有些比较容易激动的活动不参加,旁观。(一定要跟班主任嘱咐好)
9. 吃饭,唱歌,上课,跑操,睡觉,礼貌,作品,表演等都要拿出一中的一流水平,要有集体荣誉感,为一中争光。
10. 安全问题,重中之重。
基地的.实际情况是:目前围栏基本完工,周围有山、水库和树林;教学课堂上的安全隐患(电烙铁、剪刀、钳子、胶水等);教师人员比较少,因此,家长一定要嘱咐好学生,注意各项人身安全,严格遵守基地管理。
课间:不允许离开上课楼层,不允许疯打闹。
宿舍:注意用电安全,窗户只能开一条缝通风,爱护基地公物。
校园内:不能私自离开班集体去玩耍,远离湖边。
11、参与活动的老师和学生要注意宿舍卫生,卫生纸巾要放在规定的位置,并要时刻保持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卫生整洁。
12、学校教师原则上不允许参与学生的活动项目,并且也不允许和活动中心教师索取耗材。
13、活动中心有热水,告诉学生在喝水的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总之,为了让学生顺利度过一次有意义的拓展活动,在基地学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和基地的纪律,对待老师要有礼貌,服从基地统一安排,听从老师指挥,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报告。班主任和学生会检查过程中,记录违反纪律的学生名单,一次违纪警告,两次违纪遣送回家。
一中
20xx年9月9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方案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它与其它课程一样,具有独立的课程地位。作为注重整合,强调实践的一种课程,无论是从课程的`管理还是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来说,都是我们需要把握的基本问题。为使其真正落在实处。特制定了这门学科的整体规划,具体内容如下:
1、指导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是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因此,在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显得极为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课能让学生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
2、总体目标
把培养学生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一个根本的课程价值来追求:
(1)、能运用学科知识因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究,解决生活中新问题,逐步形成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的能力。
(2)、能根据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积累,积极主动地实践、探究,形成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的能力。
(3)、能运用现代信息,丰富知识,关注社会,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3、课程目标
(1)总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2)分段目标
1、小学低年级目标(1~2年级)
①培养儿童愉快、美好的生活体验和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
②培养儿童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③初步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
④独立、安全生活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2、小学中高年级目标(3~6年级)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4、活动内容
(1)指定领域
所谓指定领域是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第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因地制宜,要注意把文献资料和现实生活中“活”的资料结合起来,要注意从当代社会热点、焦点以及学生生活、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中选择设计。最主要的是把学生身边的事做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关注五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第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实践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
第3、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有:
①自我服务劳动
低年级:学会洗手、洗脸、刷牙、洗脚、剪指甲;会穿脱衣服、系鞋带;会洗手帕、红领巾等小件物品;会削铅笔、订本子、包书皮,能整理自己的书包,在教师指导下做好值日生等。
中高年级:能自己洗头、梳头、洗澡;学会洗衬衣、裤子等小件衣服;会使用针线钉钮扣,缝小手帕、沙袋等简单的布制品;能有条理地摆放课桌、凳,自觉打扫教室、学校卫生;能在教师指导下办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等。
②家务劳动
低年级: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铺床、叠被、刷洗碗筷、扫地、倒垃圾等。
中高年级:能主动地扫地、拖地、抹家具;能有条理地放置、摆设室内小件物品,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会晒被褥和叠放衣服;能帮助家长摘菜、洗菜、淘米,在家长指导下,会做简单的饭菜;初步了解安全用电常识,了解收音机、电视机和电风扇等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能自己开、关这些电器。
③简单生产劳动
低年级:学会拉花、剪贴小动物、手提袋等简易作品的制作;指导学生认识花生、玉米、小麦、苹果、板栗等主要的农林作物和家兔、鸡、羊、牛等畜禽。
中高年级:会使用刀、剪、尺等工具制作树叶贴画、纸风车、五角星,会用橡皮泥或泥巴捏制泥鸭、小狗等作品;能利用易拉罐等废旧材料制作简单的工艺品;能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采摘松果、桔子、树种等采集活动;能对损坏的课桌登进行简单的维修。
第4、信息技术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非指定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宽泛。儿童的生活范围有多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围就有多大。因此,除了《指导纲要》上的指定领域外,其余的生活领域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1、班队活动班团队活动是传统的活动内容,利用班队日、升旗仪式、参观、重大节日、法制报告会等方面的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2、文学艺术活动通过阅读、写作、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雕刻、戏剧等方面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参加文学艺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其艺术方面的爱好和特长,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培养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体育卫生活动通过广播操、保健操、田径、武术、球类、棋类、参观、及卫生保健知识教育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体育技能技巧和卫生保健常识,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促进身心正常发育,增强体质,逐步养成团结协作精神和克服困难、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思想品格。
5、组织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采取哪种组织形式,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活动内容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可采取三种组织形式:
1、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2、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4、全班或全年级活动
全班或全年级活动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一般来说,一些跨领域、周期长的项目或课题,也需要采取班级活动这种组织形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协助学生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的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
5、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
一、比赛项目:制作半成品风筝,放飞自制风筝。
二、比赛时间:20__年.4月30日
三、比赛场地阁公园
四、参赛人员:五年级每班3男3女参加比赛。
五、比赛规则:
1.制作半成品风筝部分。
学校提供5套男子组沙燕半成品风筝,5套女子组板子类半成品风筝,学生在班主任老师指导下完成风筝的绘画,在校风筝组老师指导下完成风筝的粘制,并进行风筝放飞与比赛的相关指导。班级在此基础下推选3男3女参加风筝绘画与粘制的艺术类评分(分值40分),从画面,色彩,蒙面,粘糊等几方面进行评定。
2.放飞自制风筝部分。
放飞分60分,放飞时需助手一名。
1.起飞分10分。风筝全部离开助手的手和地面,完成起飞,得10分。风筝飞起后掉落地面一次扣5分,二次扣10分,三次则判放飞失败,比赛结束。
2.留空分30分。
留空时间10分钟。风筝放飞后停留空中10分钟得30分,每少一分钟扣3分。
3.角度分10分。
根据风筝线与地平线的夹角大小得分。70°为10分,每少5°扣一分。
4.空中效果与放飞技巧10分。
根据风筝在空中的姿态与运动员的放飞技巧给分。
一、活动目标:
让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不干扰他们的自由生活,不伤害动物。
二、活动主题:
动物,我们的朋友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22日
四、活动地点:
上海野生动物园
五、参加对象:
全体三年级学生
六:活动准备:
10月13日~~18日
1、各班完成“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的倡议书。
2、宋丽红负责交文印室印200份“保护动物、爱护动物”倡议书。
3、各班进行小队分组,每班四个小队,选好队长。
4、各班对学生进行文明游园活动教育。
5、三(1)、(2)、(3)班游园时负责给游客发倡议书,并让游客签名;三(4)、(5)、(6)班负责劝阻、抵制园内游客不文明行为。
6、张丽华负责对(1)、(2)、(3)班各队的2名队长训练,指导学生如何发倡议书,如何让游客签名。
“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这是我的倡议书,请您在保护动物的承诺书上签名。谢谢”
10月19日~~21日
1、陆伟红负责“保护动物、爱护动物”游客承诺签名单,印32份。
2、后勤服务部唐爱文负责横幅,横幅上贴上大字:保护动物大家行凌桥中心小学环保实践活动。
3、信息办李浩负责活动用喇叭两只。
六、活动过程:
9:30~~10:15
1、各班在导游引导下,乘车观看猛兽区动物。
2、在饲养员指导下,文明喂养野生小动物,和野生小动物亲密接触。
10:30~~11:00
1、唐爱文、张文忠、曹军委、梁文斌负责拉好横幅,准备好喇叭。
2、学生代表发言。
3、三(1)、(2)、(3)班以小队为单位,向游客发保护动物倡议书,并请游客在保护动物的承诺书上签名,班主任负责自己班级学生活动时的摄影。
4、三(4)、(5)、(6)班以小队为单位,劝阻、抵制园内游客不文明的行为,班主任负责自己班级学生活动时的摄影。
13:00~~14:30
在导游以及动物园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在规定的地方,文明观看动物表演。
七、活动总结阶段:
1、各班在游客承诺签名书集中交张丽华。
2、各位老师身边的活动照片集中交张丽华。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区普教科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创新学习的形式,推进活动学习的有效性,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辨析、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合理化建议。能进行简单规划、创想或合理化建议。
(3)了解所处环境的特点,扩展学生学习方向,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社会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主动探究,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世界去实践,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发展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以及表达、沟通的能力,发展合群性、合作性、自治与领导能力,尊重他人,增进团队合作意识。
三、活动的内容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规模比较小,无论是综合实践活动所需的硬件设施,还是理论指导、师资力量,都比较欠缺。要想将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开展起来,并且做得有声有色,就必须另辟蹊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翔实可行的方案。为此我校拟定围绕以下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一)校本课程:课外阅读活动指导
七年级:触摸语言世界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制作读书卡片;
(2)明确阅读的意义,拥有自己的藏书;
(3)点亮语言的灯,感受文字的温度。
八年级:走进对话天地
(1)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范围,和自己、亲人、自然、历史、艺术、哲学等对话;
(2)广泛汲取文学营养,书写阅读心得;
(3)前期阅读成果展示,举办班级成果展览。
九年级:尽赏万紫千红
(1)快乐阅读,阅读快乐,愉悦自己;
(2)归纳总结,评选先进;
(3)特色展示。
(二)研究性学习
七年级:快乐魔方
八年级:趣味实验
九年级:生活中的数学
(三)地方课程:七、八年级开设,使用统一教材,专职教师担任教学工作。
(四)社会实践:详见实施策略
四、涉及学科
语文、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
五、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相结合
如开展“快乐魔方”、“趣味实验”以及“调查生活中的数学”活动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数学等学科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更能让学生在学中快乐成长。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引申开来的民风民俗调查活动。
5、与学校班会活动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团员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青果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六、评价体系
1、强调课程、教学、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止是外在于课程、教学、学习的环节,而是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与教学。档案袋的使用及每一个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2、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传统评价中,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任何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3、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也就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首先是评价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再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方法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主体与客体相结合,以主体为主。手段上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4、注重评价的宽容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宽容一些。从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地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杜绝评价中经常出现的“贬损性”评价,强调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愤中进行,多肯定、多指导,使评价更具有教育、激励的功能。
5、关注评价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或结束后,要经常采用发放问卷、同学辩论会、师生访谈会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在评价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的得失,恰当规划未来的行动。这样评价能突破原有意义上判别的概念,而真正体现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则通过撰写案例等方式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做到教学相长。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走进中国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方案适合四年级学生开展活动。
(一)设计意图: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文化,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
《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凡来了客人,请客吃饭的饮食礼仪必不可少。从小让学生受到饮食文化的熏陶,体会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所在,对学生的成长大有好处。
让学生分小组走出校园,了解有关饮食礼仪、饮食习惯、八大菜系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走访、调查、体验这一系列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背景分析:
每个人都离不开一日三餐,因此学生对饮食还是有感性认识,并且非常感兴趣的。
我校大部分学生家里的电脑都可以上网,学校还有图书馆、电脑房,学生查资料也比较方便。中国人比较注重吃,有的家长就是烹饪高手、美食家,社会上的饭店林林总总也很多,学生去观察、调查、体验不会有很大的困难。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走进中国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实际烹饪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善于交往,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三、实施策略
1、唤醒主体意识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最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的参与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活动课程,而且让活动包含许多学生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课程的积极性,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同时,学生生活于群体之中,相互之间不断地影响,这种影响力远远超过教师的说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为学习的资源。
2、开放活动时空
“走进中国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开展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都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活动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内容具有开放性。
3、激发问题意识
学生能自己独立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合适的途径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达到这一境界,其关键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科教学入手,并合理迁移,在适宜
的生活,学习情景下巧妙点拨,触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
4、培养动手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教授学习、死记硬背,机械性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重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改变“只说不做”的旧状,要求学生在“查找”“考察”“烹饪”等操作实践中,切实提高动手能力。
四、活动过程
整个主题活动的时长为两个月,分四个阶段实施:1、激发兴趣,确定主题;2、制定计划,做好准备;3、调查访问,实践研究;4、成果展示,体验成功。
(一)激发兴趣,确定主题
1、观看我国饮食文化的录像,产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
2、以个人为单位,说说对我国饮食文化的认识。
3、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4、教师提供参考课题(如:中国的饮食礼仪;中国人饮食习惯的优点;中国小吃;八大菜系之苏菜系;八大菜系之川菜系等。)学生寻找和确定自已的研究专题。
实施建议: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自已的方法展开调查。
(二)制定计划,做好准备
1、学生根据自已的兴趣,特长分组。
2、各组制订活动计划。
3、各组交流活动计划。
4、师生共同探讨研究的途径及方法。
5、各小组确定研究计划。
实施建议:教师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可以自主地去征求师长的意见,必须自主地确定课题。
(三)调查访问,实践研究
1、各小组按计划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如:上网查找资料;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向家长请教;走进饭店,实地考察;走上社会,调查访问;在大人的指导下,学做一只菜肴;搜集名人与中国饮食的有趣故事等。)
2、教师关注各组资料储备情况,并随时提供点拨帮助。
3、小组之间互动,资源共享,使资料查找途径及储备更完整。
实施建议: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确定不同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亲自经历,着眼学生实践意识的培养。通过观察、查阅、走访、调查、体验这一系列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四)成果展示,体验成功
1、汇报本组人员分工、活动目标、活动经过、调研途径等情况。
2、通过手抄报展示,投影片展示,自己烧的菜请大家品尝等形式进行汇报。
3、学生结合实践过程谈认识、谈收获、谈感想、谈建议。
4、引导学生讨论有关传承中国饮食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实施建议:与学科活动课程整合,体现成果显示的多样性。
五、评价方案
活动评价由自我评价、档案袋评价和他人评价三部分组成。活动评价属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
一、活动背景
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当今一种现象却令人担忧: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缺失严重。一些青少年在学校里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知道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在家里不懂得孝敬长辈……,所有这些都在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身处具有礼仪之邦美称的我们的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文明礼仪的世界中,他们还不知道文明礼仪的行为界定。我们班的学生也同样存在对文明礼仪认识模糊的问题,认识上的模糊直接导致了他们行为上的不文明。小学阶段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最关键的时期,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进而通过每个学生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去带动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也关注文明礼仪,我们准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二、设计理念
1、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社会,走进生活。
2、注重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使学生能通过收集信息、观察、调查、整理、交流等一系列的探究与学习,拥有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找到学习的乐趣。
3、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查找资料、小组合作进行摄影、表演示范等多种方式学习15种文明礼仪基本规范,让文明礼仪深入学生的内心。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3、通过每个学生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去带动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也关注文明礼仪,为构建文明校园和文明家庭作出贡献。
四、活动内容
1、学习礼仪:通过一些图片和儿歌、故事、礼仪教育短片等形式,让学生学习一些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15种礼仪文化。
2、实践礼仪: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成为礼仪活动的主体。确定两周为文明礼仪自我考察期,学生在这期间必须每天记录自己在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行为情况,并与自己所学到的文明礼仪知识进行对比,找出差距,进行自我总结,然后交组长汇总,再进行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制定应对方案。最后进行全班交流。
3、展示礼仪:通过开展一些礼仪风采展示,儿歌、故事、绘画比赛,文明礼仪之星的评比等来展现班里文明礼仪活动开展的效果。
4、宣传礼仪:每位学生向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宣传自己所知道的文明礼仪知识,并争取让对方能将文明礼仪落实到生活实际中。
五、时间安排
9月——11月(大约20课时)
六、实施过程
(一)看奥运广告宣传片,引发思考,确立主题。
1、师生共看与奥运有关的文明礼仪广告宣传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我们身边出现这样的情况,事情的发展情况会与广告里一样吗?
2、学生列举出生活中一系列不文明的现象。
3、师生共同确立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文明礼仪伴我行。
(二)成立小组,讨论各小组活动方案。
1、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小组,成立了“文明礼仪知识库”(负责搜集文明礼仪的故事、名言警句、歌曲和各种场合文明礼仪规范等资料)、“文明礼仪图片库”(拍摄各种与文明礼仪有关的照片)、“文明礼仪小老师”(学习并为同学们示范各种文明礼仪)、“文明礼仪小画家”(画与主题有关的漫画等)“文明礼仪小作家”(写与主题有关的儿歌、倡议书等)这五个小组。
2、各组讨论制订活动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礼仪:通过一些图片和儿歌、故事、礼仪教育短片等形式,让学生学习一些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15种文明礼仪。
1、“文明礼仪知识库” 和“文明礼仪图片库”展示工作成果。
2、师生共同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文明礼仪。
(四)实践礼仪: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成为礼仪活动的主体。确定两周为文明礼仪自我考察期,学生在这期间必须每天记录自己在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行为情况,并与自己所学到的文明礼仪知识进行对比,找出差距,进行自我总结,然后交组长汇总,再进行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制定应对方案。最后进行全班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记录每天各自的文明礼仪规范执行情况,组员之间互相监督记录情况。采用以下表格形式记录:
文明礼仪执行情况
好
不好
学校
家里
其他场所
(详细的时间、地点和所做的事情要记录清楚。)
2、两周后进行自我书面总结,做的好与不好的各有哪些方面并找出原因。
3、上交两周记录及总结,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改进方案。
4、班级内进行交流总结,针对典型情况师生共同制定改进方案。
(五)展示礼仪:通过开展一些礼仪风采展示,儿歌、故事、绘画比赛,文明礼仪之星的评比等来展现班里文明礼仪活动开展的效果。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
(1)开设文明礼仪图画展。(展出与主题有关的图画和照片)
(2)“文明礼仪小老师”组为同学们示范各种文明礼仪或者表演相关小品等。
(3)“文明礼仪小作家”组唱与主题有关的儿歌并宣读倡议书。
2、评比班级文明礼仪之星。
3、以小组为单位举行唱文明礼仪行为歌比赛。
(六)宣传礼仪:每位学生向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宣传自己所知道的文明礼仪知识,并争取让对方能将文明礼仪落实到生活实际中。
1、至少向一位亲人或朋友宣传文明礼仪规范常识。
2、记录宣传成果和心得体会。
(七)整理活动材料,交流活动收获
1、把积累的材料整理好。
2、展开评价工作:自评、互评、老师评、家长评相结合。
附活动评价表
自我评价
同学对我的评价
爸爸、妈妈对我的评价
老师对我的评价
一、课题的由来
谚语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谚语是人民群众经验积累的形象而又富有意味的概括,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它在日常运用中靠口耳相传逐渐固定下来,所以语言形象、简练、朴实、自然,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它常常讲究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朗朗上口,富有美感。恰当地学习、应用一些谚语,不仅能使我们的语言、文字生动形象、妙趣横生,而且能让一些深刻的道理变得明白通俗、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谚语包罗万象、取材广泛,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知识和经验的结晶。它们或来源于神话、历史经典、个人感情,或来源于对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总结,或为祖训、警句。谚语作为一种经过实践验证的有价值的经验结晶,对人类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谚语,谚语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运用调查、访问获取信息的能力,查阅参考书籍、上网等手段观察记录、访谈记录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意设想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围绕“谚语和生活”这一主题研究,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兴趣以及在研究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
三、活动准备:
1、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问题,准备教具和学具。
2、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的本领和利用图书馆资源查询的方法。把学习的.主题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活动前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教师查找有关谚语的资料的网站告诉学生,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关谚语的知识。
3、教师了解学生收集到的生活中的谚语。
四、活动资源
1、网站链接表
2、文学宝库----谚语
3乡情乡音----风俗民情----生活谚语
五、活动基本设想与计划
第一阶段:启动课(40分钟);
第二阶段:教师、学生活动(10周);
第三阶段:活动成果展示(40分钟);
六、活动形式:
1、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
2、汇报展示活动。
七、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启动课40分钟
(一)引入课题
(二)准备活动
⒈提出活动主题
⒉制定活动方案
⒊必要的活动准备
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谚语。
调查访问、了解人们对谚语的使用情况。
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谚语,并分类整理。
通过查阅工具书等多种途径,了解谚语的内涵。
编制调查问卷。
(三)活动建议
⒈收集资料
一些关于地方谚语的收集和谚语的分类编写图书相继出版,对谚语的流传和研究提供了便利,也给谚语生活的研究提供了依据。谚语对生活有怎样的启示?走进图书馆、阅览室,利用计算机网络等途径,收集相关的资料。
⒉调查与统计
生活中,谁在使用谚语?谚语对生活有指导意义吗?人们在什么场合使用谚语?人们常用的谚语有哪些?调查你身边的人,看看谚语在人们生活中有着怎样的影响。
(1)你使用谚语吗?
(2)你在什么场合使用谚语?
(3)你利用哪些途径学习谚语?
(4)对你最有影响的谚语是什么?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5)你想了解更多谚语的知识吗?你对哪方面的谚语比较感兴趣?
第二阶段:教师、学生活动(10周)
1、汇总整理
2、扩展性活动:编写与宣传
提示:谚语产生于民间,流传于口头,它既是人们经验的总结,也是人们处世的秘诀。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几乎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名副其实的社会大全。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这些经验,将它们发扬光大。
3、在小组交流、在班级讨论,编写谚语手册。
4、设计宣传方案,制作宣传手册、宣传板报。
5、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进行宣传。
6、在班级开展学谚语、用谚语的比赛。
第三阶段:活动成果展示(40分钟)
各小组通过开展研究活动,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各自完成了研究报告。并带来了采访录音、图片、照片、问卷表、统计图等。为了分享各小组的活动成果,我利用活动课,组织他们进行成果交流。
活动总结
⒈在小组内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调查情况,展示调查报告,交流调查体会,展示谚语手册、谚语板报以及学习谚语的成果。
(1)班级汇报、交流。交流小组在调查和资料汇总后得出的结论。
(2)展示小组成员整理的资料:谚语手册、谚语对自己的启示、宣传板报,汇报体验和感受。
(3)将自己的谚语手册展示出来。
(4)在班级开展一次学谚语、用谚语的比赛。
⒉收获与体会
提示:参与了这次主题活动,同学们了解谚语、收集谚语、理解谚语、编制谚语手册并推广谚语,把你的体验写下来吧!
一、活动思路
本次活动的探究是为了学生对海洋有进一步了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神秘的大海了解的并不多,对海底的世界更是没有太多了解,因此在导入时,教师要创设好情境,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以一种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
在活动的选择上,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调查和收集,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和记录。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究,学生对神秘的海底有了较多地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充分展示活动成果,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活动的意义,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进行综合学习活动,拓展学生对大海的认识层面,加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保护之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2、通过活动,加强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在研究、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培养表达能力、合作意识。
三、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将学生分成小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准备各类海底的`录像或图片。
3、制作竞赛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课(1课时)
1、教师事先准备好各类海底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有关海底矿产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组成各个小组。在组合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差异等方面的因素,适当协调各小组的人员安排,力争使各小组的水平比较平均,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3、制定活动计划,包括活动分工步骤和方法等方面。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中,听听学生的看法,以便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
(二)活动指导课(1课时)
1、交流各小组第一阶段的活动情况,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培养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能够把活动较好地继续开展下去。
2、展示部分小组的活动成果,比如绘画、网络浏览和资料收集等,为其它小组的活动提供参考。
3、教师对上一步的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并鼓励学生更好地进行积累和调查。利用课后的时间,对学生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答复,让教师能真正与学生合作研究。
(三)成果展示课(1课时)
1、各小组将自己收集整理的海底的资料展示出来,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将各小组的资料综合起来,进行分类整理,最终成为一份较全面的海底资料
活动总结
这节《探索海洋》综合实践交流汇报课是本学期最大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平时学生对海洋知识了解的就很少,所以本节课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学生家长很少给孩子买这类的书籍,加上学生居住所在地是乡镇没有图书管可阅览,即便是学生家里有电脑,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网上查找也是很困难的。这样我和王永吉老师利用课下时间帮助学生在网上收集了部分资料给学生。可以说本次活动不但学生对海洋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就连我们两位老师也是满载而归。活动中学生无论是对海洋里的鱼类还是矿产以及地理概况等都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可以说学生从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素养方面,在活动中都能得到锻炼培养。但我还是认为这类活动不适合我们乡镇的学生开展,因为条件所限学生根本无法体验到从收集到整理的过程中,那种对海洋知识探索的趣味性。同时学生那种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
一、课题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学科体系的构建已经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已发展成为一门有着完备的理论体系,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的运作方式与方法的独立学科。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毕竟又是一门与多个学科在培养目标、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共同与相似点,并以多学科为载体和实施途径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所以,综合实践与不同区域,不同教学资源条件下的多学科实践活动的整合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体育是全日制大中小学校的必修课程,体育课及与其相关的体育活动为大多数中小学生所喜爱,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这些相关的体育活动又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户外的群体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群体性和社会性。
事实上,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广大体育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与体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已占据学生个体实践活动的重大份额,特别是后奥运时代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和广泛参与更是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的舞台。体育学科教学与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已经呈现出一种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然而,我们又不能否认学生们的体育实践活动毕竟处于一种自发的盲目的状态,作为一种有完备的系统的理论为依据,有科学合理的运作模式为依托,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具体的操作方式与方法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活动形式尚不够成熟,尚待进一步深入实践和系统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标
《综合实践与体育学科整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两学科在培养目标、学科性质、特点、方式方法方面的共同和相近点达成两学科的有机融合,使体育课与社会综合实践课课程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达成两学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整合目标:一方面使综合实践课借助体育实践活动这个载体实现综合实践课相关的课程目标;另一方面又使广大中小学生借助社会综合实践这个平台,把有限的体育课教学,向广泛的校园群体活动领域和无限的体育社会实践领域延伸,使广大学生获得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在达成强身健体益智目标的同时,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人生观、世界观得到培养,以创新精神、合作和竞争意识为主导的体育实践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三、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
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必然性研究;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可行性研究;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策略即整合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对整合效果评价的研究。
四、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论证体育与综合实践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索综合实践与农村学校体育学科整合的具体方法和策略;运用实验的方法论证和检验学科整合的效果得出最后的结论。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划分
本课题计划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
(1)深入学习母课题相关文件,确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子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基本方向和重点内容,制定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人员分工。成员包括,学校相关领导、体育教研员、综合实践教研员、实验校综合实践课教师、体育教师以及其他相关统计和信息技术人员;组织开题会议。
(3)组织实验教师的培训,使参加课题研究的领导和实验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思路;
(4)搜集和整理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文献资料。筹措课题研究必须的资金,购置必备的体育实践活动所需器材,印制各种调查表格。
(二)实施阶段(20xx年8月—20xx年7月)
(1)确定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和实验基地,对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实验校、班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体育实践活动原始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2)组织各实验学校、实验班级和学生的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对实践过程获得的理论认识、方法和经验进行整理归纳,在科学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得出初步结论。
(3)通过实验的方式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体育课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策略,形成相关理论。
(三)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系统归纳和总结体育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撰写出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
(2)整理有关实验的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的迎检、验收和结题工作。
(3)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和转化。
六、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及使用范围
1、形成关于农村地区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丰富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
2、指导中小学生的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小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形成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形成关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方法的系统表述。
七、课题的保障条件(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的学术水平、完成课题的条件等)
1、本课题得到白山市教育研修院杨国华(体育教研员)、贺永军(综合实践教研员)两位学科专家的大力支持,他们将为课题研究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持。
2、近年来,我县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长足发展,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学科整合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课题研究占据大量内容详实的文献资料;课题组的绝大部分成员,来自体育及综合实践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相应的课题研究经验,他们熟悉课题运作方式方法,能够很好的把握研究的方向和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本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条件。
3、课题负责人吴岩同志,中学高级教师,师大体育、政治双本科学历,曾于20__年在长春接受过省级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该同志是我县省级骨干教师,我市中学体育学科带头人,省、市体育“十佳”教师和我县教师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他曾任实验小学、靖宇三中体育教研组长,具有二十余年的体育教学、校内外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学生课余运动训练的经验和主持(或参与)多个省市体育教科研课题研究的经历,他的教学论述和文章有十余篇在《中国学校体育》、《吉林教育科学》、《吉林体育科学》、《白山教育》等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4、进修学校对课题研究极为重视,校领导亲自参与课题研究,他们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设备、人员和时间保证,提供充分的科研指导和财力物力支持。
综上,我们认为本课题的选题符合本地区教育教学实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课题组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大多来自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他们主持、承担和参与过多项课题研究,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相信在总课题组及基层各相关部门领导、专家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实验参加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组一定能够如期圆满地完成研究任务。
透过给学生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信息时代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潜力。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是开展教育教学系列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贯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有章可循,并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好处
1.使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取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潜力、实践潜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依托,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科研潜力;以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办学特色项目,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3.透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带动学校教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并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4.以学校现阶段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透过不断总结、提炼,构成具有本校特色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料目标
1.以“体验”为主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针对现时段我校学生实际,我们提出透过活动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和参与实践的用心体验,即为人之道、为事之道。这是实施以“体验”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目标,具体是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下列目标。
第一,学会认知。透过经历文本资料的搜集、调查、访问、实验等方法实践,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潜力,并从活动中总结经验,逐步养成方法论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关注自我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展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潜力,发展问题意识和创新品质。
第二,学会做事。透过对各种复杂的活动情景的体验,学会合理地应对各种具体的、现实的冲突和问题,妥善地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逐步学会在现实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潜力,借助必要的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实践潜力。
第三,学会交往。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指导教师应引导初中生在活动中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学生自己应总结在活动过程中处理人际关系的得失,学会表达、交流与合作。
第四,学做完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心灵启迪。构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学会对自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我负责的职责感,关注自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方式。
2.以信息技术为主体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目标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透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对学习和生活,对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潜力、实践潜力以及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2.1透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用心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2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潜力、交往协作潜力、观察分析潜力、动手实践潜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潜力和创新潜力。
2.3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论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用心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4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构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职责感。
2.5透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一支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需求的具有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2.6构建学校新型的课程体系。透过努力,逐步构成具有时代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教材体系。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每学年开学初至9月底)
1.1成立组织机构,制订《黎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1.2建立校园网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页;
1.3落实柳亚子纪念馆、黎里敬老院、社区活动中心三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1.4准备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2.组织实施阶段(第一学期10月~第二学期5月)
2.1以教务处、德育处、班团队组织为主体逐步实施以“体验”为主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2.2以教务处、教研组为主体逐步实施以信息技术为主体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2.3以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机构为主体,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动态管理和调控;
2.4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总结;
2.5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参观学习和培训活动;
2.6及时收集有关数据,积累资料和活动经验。
3.总结阶段(第二学期6月)
一、课题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学科体系的构建已经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已发展成为一门有着完备的理论体系,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的运作方式与方法的独立学科。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毕竟又是一门与多个学科在培养目标、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共同与相似点,并以多学科为载体和实施途径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所以,综合实践与不同区域,不同教学资源条件下的多学科实践活动的整合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体育是全日制大中小学校的必修课程,体育课及与其相关的体育活动为大多数中小学生所喜爱,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这些相关的体育活动又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户外的群体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群体性和社会性。事实上,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广大体育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与体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已占据学生个体实践活动的重大份额,特别是后奥运时代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和广泛参与更是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的舞台。体育学科教学与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已经呈现出一种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然而,我们又不能否认学生们的体育实践活动毕竟处于一种自发的盲目的状态,作为一种有完备的系统的理论为依据,有科学合理的运作模式为依托,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具体的操作方式与方法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活动形式尚不够成熟,尚待进一步深入实践和系统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标
《综合实践与体育学科整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两学科在培养目标、学科性质、特点、方式方法方面的共同和相近点达成两学科的有机融合,使体育课与社会综合实践课课程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达成两学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整合目标:一方面使综合实践课借助体育实践活动这个载体实现综合实践课相关的课程目标;另一方面又使广大中小学生借助社会综合实践这个平台,把有限的体育课教学,向广泛的校园群体活动领域和无限的体育社会实践领域延伸,使广大学生获得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在达成强身健体益智目标的同时,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人生观、世界观得到培养,以创新精神、合作和竞争意识为主导的体育实践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三、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
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必然性研究;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可行性研究;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策略即整合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对整合效果评价的研究。
四、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论证体育与综合实践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索综合实践与农村学校体育学科整合的具体方法和策略;运用实验的方法论证和检验学科整合的效果得出最后的结论。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划分
本课题计划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
(1)深入学习母课题相关文件,确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子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基本方向和重点内容,制定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人员分工。成员包括,学校相关领导、体育教研员、综合实践教研员、实验校综合实践课教师、体育教师以及其他相关统计和信息技术人员;组织开题会议。
(3)组织实验教师的培训,使参加课题研究的领导和实验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思路;
(4)搜集和整理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文献资料。筹措课题研究必须的资金,购置必备的体育实践活动所需器材,印制各种调查表格。
(二)实施阶段(20xx年8月—20xx年7月)
(1)确定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和实验基地,对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实验校、班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体育实践活动原始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2)组织各实验学校、实验班级和学生的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对实践过程获得的理论认识、方法和经验进行整理归纳,在科学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得出初步结论。
(3)通过实验的方式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体育课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策略,形成相关理论。
(三)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系统归纳和总结体育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撰写出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
(2)整理有关实验的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的迎检、验收和结题工作。
(3)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和转化。
六、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及使用范围
1、形成关于农村地区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丰富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2、指导中小学生的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小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形成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形成关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方法的系统表述。
七、课题的保障条件(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的学术水平、完成课题的条件等)
1、本课题得到白山市教育研修院杨国华(体育教研员)、贺永军(综合实践教研员)两位学科专家的大力支持,他们将为课题研究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持。
2、近年来,我县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长足发展,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学科整合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课题研究占据大量内容详实的文献资料;课题组的绝大部分成员,来自体育及综合实践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相应的课题研究经验,他们熟悉课题运作方式方法,能够很好的把握研究的方向和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本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条件。
3、课题负责人吴岩同志,中学高级教师,师大体育、政治双本科学历,曾于20__年在长春接受过省级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该同志是我县省级骨干教师,我市中学体育学科带头人,省、市体育“十佳”教师和我县教师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他曾任实验小学、靖宇三中体育教研组长,具有二十余年的.体育教学、校内外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学生课余运动训练的经验和主持(或参与)多个省市体育教科研课题研究的经历,他的教学论述和文章有十余篇在《中国学校体育》、《吉林教育科学》、《吉林体育科学》、《白山教育》等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4、进修学校对课题研究极为重视,校领导亲自参与课题研究,他们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设备、人员和时间保证,提供充分的科研指导和财力物力支持。
综上,我们认为本课题的选题符合本地区教育教学实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课题组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大多来自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他们主持、承担和参与过多项课题研究,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相信在总课题组及基层各相关部门领导、专家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实验参加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组一定能够如期圆满地完成研究任务。
靖宇县教师进修学校课题研究组
为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大力推进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常态化,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的意见》、《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浙江省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试行)》及《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温教中〔20xx〕33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要求的全面落实。
二、实施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密切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善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有利于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扩展德育的空间和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校开展特色办学,深化课程文化的内涵。
三、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时安排
根据浙教基〔20xx〕120号精神调整后的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规定:3—6年级每周3课时,7—8年级每周2课时,9年级每周1课时。上述课时均不含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各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每周均为1课时。所有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均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各校在安排课时时,在确保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课时并不超过周总课时数、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随活动需要采取灵活的弹性课时,可集中几天或一周时间搞一项主题活动。全市各类学校每年级每学期至少要设计和指导3个以上的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不少于3课时。建议周四或周五安排2节,以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周一或周二安排1课时,用于交流、小结或提出下一阶段的活动要求等。
五、活动内容
在我省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也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游戏节等)、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活动内容。
各校可按照亲近与探索自然(人与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人与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人与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和组织,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具体如:
(一)文化艺术类主题:如各地的传统文化、家乡风情、家乡名人、运动会标志设计、板报设计、我心中的居室、剪纸艺术、插花艺术欣赏等。
(二)社会生活类主题:如饮食与健康、乐清方言、本地特产、零花钱压岁钱的去向、学做小记者(节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贫困学生失学问题、关注外来人口等。
(三)科学技术类主题:如环境污染及其保护、校园环境调查、垃圾问题、城市与绿化、身边的科学等。
(四)科技制作发明类主题:如模型制作、发明创作、插花艺术设计、雕刻工艺、电脑设计、纸工、泥工等加工工艺等。
(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军训、社会生产劳动、郊游、参观等。
各校组织的校班(班团、班队)活动课符合主题的,可视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可整合学校课程与地方课程进行(3-8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和《话说温州》2本教材,每周1节,各校可根据实际每学期单独教授一种,也可以交错隔周教授一种,但不能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认识,率先学习,努力实践,使自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家。
(二)建立队伍,完善网络
1.学校要鼓励教师任教或转岗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省、市示范学校力争从本学期起,至少配备1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其他规模较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上)从下学期起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指导教师,规模不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下)要配备多名兼职指导教师;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建立“班级固定、年级协作、学校协调”的教师使用机制,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在市教研室教研员指导下,各学区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选择组织能力、责任心、综合素质强的专兼职教师担任组长,配合教导(务)处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组织、指导、参与实施及开展教研活动,从而初步形成市、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各级教研机构要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活动,并使之常态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培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修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提高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
(三)整合资源,积极开发
全市各校要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时,要关注教师、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员的人力资源,重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伴随的信息资源。要注重整合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博物馆、科技馆、德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四)周密组织,认真实施
1.各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校长必须亲自担任组长,同时指定一位校级领导分管、负责课程的规划、组织和落实工作,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要从社区学校资源、师资条件、场地设备和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开齐、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
2.教导(务)处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学期课程实施计划”和教师个人工作业绩考核细则,指导和审核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时做好全校总结,做好每个活动主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等相关工作,为以后的教学教研积累素材。
3.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教师责任制。根据学校学期课程实施计划,确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应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务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制定活动周历表,以“周”为单位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时监督、检查课程实施与计划执行情况,做到专时专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经费中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活动开展等。
5.加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市教育局争取在20xx年至少建成2个具有一定规模、能满足当地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基地。
七、过程管理
科学地组织和有效地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一)组织形式力求灵活多样。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小组活动与个人活动、集体活动有机结合的办法,灵活运用,相互配合。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要求做好活动日记,及时记录活动基本情况。
(二)教师指导必须细致到位。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指导教师必须制定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编写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背景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课时安排、活动过程、场所要求、人员分工、安全措施、活动评价等环节),预设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其解决方案,并认真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实施计划,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资料查阅、实验观察、设计制作、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实践与探究,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资料。
(三)实施过程务必安全合理
各校必须逐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数量、活动小组、活动结果、教师工作、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料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科学合理地计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要增强安全防患意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各校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安全制度和预案,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保证师生开展各项外出活动的安全。
八、评价奖励
学校要根据整体性、多元化、过程性等原则,运用成长记录袋、活动过程的观察、学生自我反思、师生协商式民主评议、成果展示等多种评价方法,对每一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作出相应的阶段性评价。在学生评价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收集和分析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提出改进计划;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过程与结果、个人与小组、评价周期与时空、多元主体评价的必要性与实效性的关系。
学校要建立专兼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评价制度,并将其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对教师的评价,应侧重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设计、指导、管理、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能力、实效的评价。根据温教中〔20xx〕33号精神,常年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并取得一定成效的专职教师,其任职时间可按二分之一计入班主任工作年限。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应纳入教师课时总量。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满三年且成绩优秀的教师,申报高级职称时予以优先推荐。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应作为教师教学业务考核、晋级、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
市教育局要建立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作为教学常规管理年度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组织领导、课时安排、师资安排、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校本教研实施、管理制度、具体保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结果将与学校评先评优及校长年度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不符合要求且整改不力的,予以全市通报批评;申报创建各类市级先进学校的,其参评资格予以一票否决;属于省、市示范学校的,警告且整改不力达两次及以上者报请上级有关部门取消示范学校称号。
20xx年xx月xx日
为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对学生热爱家乡的'教育。我校定于12月20开展“亲近自然 走进农家”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时间:
12月20日下午
二、活动路线:
XX中学—冬瓜坪—双王庙—黄金桥—XX中学
三、参加人员:
全校师生
四、活动内容:
野外拉练+环保行动+社会调查+影视教育+征文比赛
(一)野外拉练:以班为单位,每班分4—5个小组,每组由指定教师担任队长,负责组织和安全工作。
(二)环保行动项目:
每组准备小锄头、塑料袋等清污工具,清除公路及两侧垃圾。
(三)社会调查
每组分发若干份调查表,调查了解果农的生产、生活、经济等情况。
(四)影视教育
周四晚上组织全校学生观看励志影片。
(五)征文比赛
以此次活动为载体,举行一次征文比赛,分年级评出一、二、三等奖。
五、活动要求:
1、请各班于 12月18日 将分组名单上交团委。(注:每组学生人数控制在10人左右。)
2、全校师生活动期间注意安全、环保,不允许擅自外出活动。
3、学生在公路上行进要靠边,不得追逐打闹,横穿公路。
4、户外竞走是项团队合作的活动,各小组组长负责照顾好本组组员,在活动中负责管理好组员行为。
5、请穿适合季节的运动类服装、运动鞋;女士请勿穿高跟鞋。不需带太多现金,请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
一、活动名称:
我爱我家
二、活动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性和健全的人格等是各学科的主要目标之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在家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时时处处都以自我为中心。家长们也都心疼孩子,对他们的要求百依百顺,导致很多孩子心中没有爱和亲情。本次活动旨在让小皇帝或小公主们体会父母养育的艰辛,学会爱家长,爱同学,乃至我们美丽的大家庭,唤回那失去的童真。三、活动内容: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小公主、小少爷自居者甚多,他们认为父母的关爱是应该的,作父母的理当为他们服务。从来就不体贴父母,关心父母,甚至于把父母的关爱当作一种负担,厌烦、不在意者甚多。借此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家、爱父母,珍爱父母的叮咛、父母的关爱等教育是十分有意的。在师生共同的探讨下产生的研究专题有“家庭成员小档案”、“我家的变化”、“我为父母做件事”、“我对爸爸妈妈有多少了解”、“我来当一回爸爸妈妈”。
活动专题确立后分四个步骤进行活动的开展
(1)由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专题,自主设计活动方案,并在小组或全班相互交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这里包括具体内容、设计活动、开展形式、安排实施进程,选择活动的方式等。
(2)开展活动。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
(3)在家体验做父母,为父母做一件事
(4)总结评价,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反思和总结的意识。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开展讨论与评价,多种评价方式并存,重在评价研究活动展开得如何?是否能清楚地表达感受与体会?指导教师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四、活动时间:
四个月
五、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对亲情的感悟力;唤醒孩子心中的爱。
2.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责任和奉献意识。
3.美化自己的家,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使学生会用真情实感作文
六、活动准备:
1、明确要求:
2、分工合作:向学生提出活动的最终目标:出一本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展版。 为了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事做,根据需要可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分工:搜集资料、美工美化、信息技术、统筹校对。
3、资料搜集:每个同学可以把自己的习作、日记片段,对家的设计思路,家中的老照片及对家长的采访记录等。请家长帮助筛选,指点,经过自己的修改润色后交给资料搜集的同学。
七、活动过程:
1、各小组制定法活动计划
2、活动实施,分阶段根据活动计划个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
3、成果展示
八、活动总结:
由小组长带领,各组完成评议表。
九、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