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世家简要事迹材料范文600字(热门16篇)

教育世家简要事迹材料范文600字(精选16篇)

教育世家简要事迹材料范文600字 篇1

方,女,汉族,199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合肥市逍遥津小学教师。家庭成员四代11人从事教育工作:曾祖父丁汉英毕业于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在日寇占领无为后,他积极宣传抗战、捐款捐物,后受组织委派到六安创办烈士子弟学校,培养烈士遗孤,赓续红色血脉。在皖西烈士子弟学校任职期间,他把这些烈士子女视若亲生,嘘寒问暖,悉心教育。五十年代中期,被调任到六安师范学校工作,继续为培养国家的师资力量奋斗一线,无怨无悔。在曾祖父的教导和影响下,家族先后有近二十人在扎根教坛,从事大中小学教育工作;祖母丁家春,曾在巢湖市烔炀镇大高小学任教,扎根乡村教育终生;父亲丁方,已是40年教龄的老教师,至今仍坚守在芜湖市无为县杏花泉中心小学教师岗位;家族的每一代人传承家训,“学以立身,教以增智,严以律己,踏实做事”。重教育,重家风,薪火相传,甘之如饴。

方自20__年从教至今,担任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探索实践,不断前行。语文教学成绩突出,班级团结向上。她所带的班级被评为“庐阳区先进班集体”,她本人被评为“庐阳区优秀共产党员”“庐阳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庐阳区骨干教师”。

教育世家简要事迹材料范文600字 篇2

卢,男,汉族,194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皖西学院教授。家庭成员五代9人从事教育工作:曾祖父卢世纶,字元音,于光绪丙子入太学后,开馆授徒;祖父卢大禄,字锡初,解放前夕是私塾先生;父亲卢本端、母亲鲍碧如,解放前后一直在中、小学教书;姐姐卢曼丽现在阜阳市利辛县实验小学教书,小学特级教师;弟弟卢风1977年考入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大女儿卢洁,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现在六安市城南小学教书,副校长,正高职称,特级教师;小女儿卢净,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读硕士,现在上海医药学校教书,校长助理,教务处长,高级讲师。

卢xx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安徽师范大学六安教学点中文系(现皖西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所授“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先后主持完成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桐城派与皖派”和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桐城派古文理论比较研究”。曾被授予六安地区优秀教师、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教育世家简要事迹材料范文600字 篇3

小汀,女,汉族,199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合肥市逍遥津小学教师。家庭成员四代11人从事教育工作:曾祖父丁汉英毕业于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在日寇占领无为后,他积极宣传抗战、捐款捐物,后受组织委派到六安创办烈士子弟学校,培养烈士遗孤,赓续红色血脉。在皖西烈士子弟学校任职期间,他把这些烈士子女视若亲生,嘘寒问暖,悉心教育。五十年代中期,被调任到六安师范学校工作,继续为培养国家的师资力量奋斗一线,无怨无悔。在曾祖父的教导和影响下,家族先后有近二十人在扎根教坛,从事大中小学教育工作;祖母丁家春,曾在巢湖市烔炀镇大高小学任教,扎根乡村教育终生;父亲丁方,已是40年教龄的老教师,至今仍坚守在芜湖市无为县杏花泉中心小学教师岗位;家族的每一代人传承家训,“学以立身,教以增智,严以律己,踏实做事”。重教育,重家风,薪火相传,甘之如饴。

小汀自20__年从教至今,担任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探索实践,不断前行。语文教学成绩突出,班级团结向上。她所带的班级被评为“庐阳区先进班集体”,她本人被评为“庐阳区优秀共产党员”“庐阳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庐阳区骨干教师”。

教育世家简要事迹材料范文600字 篇4

小谷,男,汉族,198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副教授。家庭成员四代9人从事教育工作:祖父谷超曾担任全椒一中校长;外祖父程亚柱曾在八十年代初期担任安徽供销学校副校长;父亲谷建华曾长期担任合肥八中高三重点班语文教师并兼任合肥八中校刊编辑工作;母亲程众曾担任安徽财贸学院学院办公室主任,信息学院总支书记;大舅程合是安徽财贸学院首任党委书记;小舅程思是安徽工商职业学院首任院长;姐姐程竞和姐夫秦慈枫均在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任职。

小谷开发讲授的《表格之道》课程是安徽省首门职业类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该课程是网易云课堂职业技能类知名课程,拥有四十余万在线用户,20__年获得网易星云奖突出贡献讲师称号。20__年获安徽省教坛新秀称号。20__年出版《革故鼎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材,为教育信息化在一线教师群体中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同年信息化推广成果——《“五维一体、分层递进”,职业院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__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二)。20__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20__年获得安徽省教学能力比赛专业大类第一名,全国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

教育世家简要事迹材料范文600字 篇5

小文,女,汉族,1967年1月出生,黄山休宁徽匠学校高级讲师,家庭成员三代8人从事教育工作:祖父吴天俊,刚解放就当上小学教师,担任过多所村小校长,1958年参与创办休宁县石田中学,后在石田中学工作直到退休;外公金问沧师专毕业后就从事教育事业,历任新凤小学、瓯山小学校长,后因病过早去世;外婆吴素贞,毕业于歙县师范,一辈子扎根僻远山区任教直至去世;父亲吴德伟,20岁参加工作,辗转于休宁五区14所乡村小学和农业中学任教,在石田中学工作28年,担任校长12年。他积极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在全县同等学校各项工作排位前列,至今仍退而不休,积极参加县科协退协工作;母亲金咸迪,35年教龄30年担任班主任,多次荣获县优秀班主任、县优秀教师称号,教学成绩突出,曾获县语文学科优秀奖;丈夫王仲范多年来担任过县一职高、县教师进修学校、县党校的副校长。1988年10月,他们家荣获了县人民政府颁发的“教师之家”匾额。

小文先后在溪口中学、万安初中任教,从事乡村教育15年。20__年至今,先后在教师进修学校、休宁徽匠学校任教,从事职业教育20年。3次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2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学科教研论文获省三等奖和市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评比获一等奖,曾被评为黄山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教育世家简要事迹材料范文600字 篇6

吴,女,汉族,1967年1月出生,黄山休宁徽匠学校高级讲师,家庭成员三代8人从事教育工作:祖父吴天俊,刚解放就当上小学教师,担任过多所村小校长,1958年参与创办休宁县石田中学,后在石田中学工作直到退休;外公金问沧师专毕业后就从事教育事业,历任新凤小学、瓯山小学校长,后因病过早去世;外婆吴素贞,毕业于歙县师范,一辈子扎根僻远山区任教直至去世;父亲吴德伟,20岁参加工作,辗转于休宁五区14所乡村小学和农业中学任教,在石田中学工作28年,担任校长12年。他积极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在全县同等学校各项工作排位前列,至今仍退而不休,积极参加县科协退协工作;母亲金咸迪,35年教龄30年担任班主任,多次荣获县优秀班主任、县优秀教师称号,教学成绩突出,曾获县语文学科优秀奖;丈夫王仲范多年来担任过县一职高、县教师进修学校、县党校的副校长。1988年10月,他们家荣获了县人民政府颁发的“教师之家”匾额。

吴先后在溪口中学、万安初中任教,从事乡村教育15年。20__年至今,先后在教师进修学校、休宁徽匠学校任教,从事职业教育20年。3次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2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学科教研论文获省三等奖和市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评比获一等奖,曾被评为黄山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教育世家简要事迹材料范文600字 篇7

小林,男,汉族,1955年12月出生,广德市祠山岗学校退休教师。家庭成员三代6人从事教育工作。父亲步行宽,中共党员,原广德市独山镇学区教师;姐姐步爱云,原广德市祠山岗学校教师;妹妹步爱萍,毕业于芜湖师范专科学校,现任广德市桃州中学教师,广德市骨干教师;儿子步家政,中共党员,现任广德市流洞小学支部书记、校长,广德市教体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儿媳黄静,现任广德市流洞小学教师,广德市骨干教师、宣城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父亲从教40余年,为农村教育事业耕耘了一辈子。

小林和父亲一样,“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在农村教育事业上坚守38年。38年里用心教书育人,从不放弃学习与提高。从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从普通教师到一级教师,他是十里八村人人敬重的——步老师。小林老师一家,扎根一线,教书育人,他们不是名师,也不是教育专家;他们是农村教 育工作岗位上的普普通通一员。虽然没有显赫的功绩,没有令人羡慕的收入,然而能扎根乡村,播种知识,为了农村的孩子,为了农村的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实现自己“站三尺讲台,想千秋伟业,教一班学子,拂两袖清风”的夙愿,他们感到很满足。他们是乡村教育事业最普通的点灯人。

教育世家简要事迹材料范文600字 篇8

黎,男,汉族,198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安徽农业大学副教授。家庭成员四代13人从事教育工作:一位太公是我国画坛一代巨匠,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徐悲鸿大师;另一位太公是中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爱国民主人士,有“一代完人”之称的王星拱;祖母徐静斐曾任安徽农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祖父黎洪模历任安徽农学院农学系党总支副书记、系副主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副院长等职,1981年3月任安徽劳动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父亲黎群是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退休教师;叔叔黎志康,是国际知名的水稻遗传学家,教育家,20__年被安徽农业大学按讲席教授引进,成立水稻分子育种团队,培养青年教师和研究生。

黎作为重要参与人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校级教学成果奖6次;以第一指导教师获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次;为本科生及研究生讲授专业课程5门,累积评教“优秀”4次;主持及参与教研项目5项,发表教研论文7篇;在Nature、Molecular Plant、生命科学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4名。

教育世家简要事迹材料范文600字 篇9

夏,女,汉族,196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芜湖市鸠江区汤沟中心小学书记、校长。家庭成员三代9人从事教育工作:祖父邹春浦,生前曾在无为二中、汤沟中学、汤沟中心小学执教;外祖父夏先福,原无为县牛埠镇东汪村小学教师;父亲邹广荣,汤沟初级中学校长;母亲夏玉莲,中共党员,原无为县牛埠中心小学教师;哥哥邹科武,中共党员,无为市三河小学教师;姐姐吴桂荣,无为县牛埠初级中学教师;婆婆潘菊华,汤沟初级中学教师;丈夫邹文军,中共党员,芜湖市汤沟三汊河初级中学教师;家族里的9名教师,在教育的生涯中,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祖孙三代扎根基层育桃李,初心不改谱芳华。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长河里,一家人用接力棒似的方式,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情怀。

夏先后获得“芜湖市学科带头人”“芜湖市少先队事业热心支持者”、芜湖市首届“江城最美教师(德耀杏坛)”、“芜湖市优秀教师”“芜湖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20__年9月被评为安徽省最美教师。

教育世家简要事迹材料范文600字 篇10

小静,女,汉族,196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芜湖市鸠江区汤沟中心小学书记、校长。家庭成员三代9人从事教育工作:祖父邹春浦,生前曾在无为二中、汤沟中学、汤沟中心小学执教;外祖父夏先福,原无为县牛埠镇东汪村小学教师;父亲邹广荣,汤沟初级中学校长;母亲夏玉莲,中共党员,原无为县牛埠中心小学教师;哥哥邹科武,中共党员,无为市三河小学教师;姐姐吴桂荣,无为县牛埠初级中学教师;婆婆潘菊华,汤沟初级中学教师;丈夫邹文军,中共党员,芜湖市汤沟三汊河初级中学教师;家族里的9名教师,在教育的生涯中,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祖孙三代扎根基层育桃李,初心不改谱芳华。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长河里,一家人用接力棒似的方式,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情怀。

小静先后获得“芜湖市学科带头人”“芜湖市少先队事业热心支持者”、芜湖市首届“江城最美教师(德耀杏坛)”、“芜湖市优秀教师”“芜湖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20__年9月被评为安徽省最美教师。

教育世家简要事迹材料范文600字 篇11

宛,男,汉族,1960年11月出生,安徽大学教授。家庭成员三代10人从事教育工作:祖父朱光潜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是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外祖父宛敏灏曾任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是我国著名词学家;父亲朱陈曾先后在东北人民大学、安徽师范学院、安徽中医学院任教,1982年起,在安徽大学中文系从事外国文学教学工作;母亲宛新彬,先后在东北人民大学、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六中任教,后任安徽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曾参加《汉语大词典》编写工作。

宛研究领域主要为朱光潜与现当代中国美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一般项目5项;担任中华书局出版《朱光潜全集》(共30卷)执行编委;出版《朱光潜年谱长编》等著作8部;获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4项。在国内学术刊物《哲学研究》《文学评论》《哲学动态》《学术月刊》《中国翻译》《文艺理论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14篇全文为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在加拿大《文化中国》、中国台湾《鹅湖》《哲学与文化》、香港《人文中国》等发表十余篇;主讲本科生课程3门,研究生课程9门,指导博士研究生近10名硕士研究生近50名。

教育世家简要事迹材料范文600字 篇12

张,1996年9月她走上了这个岗位,满满二十个春秋,她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她只是一名平凡而普通的教师。

一、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实践

她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一直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当一名出色的教师是她努力的方向。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在探索中学习,在参与中发展。因此,她的多篇论文获奖并发表。她参与研究的市级课题《巧设主问题,妙用活板块提高课堂效率》在20__年顺利结题。目前,又参与国家级课题《强化主问题意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研究。今年,在全市语文主题学习现场会上,她成功为与会者展示了一节读书汇报课。

二、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她除负责语文教学外,还担任班主任工作。在班主任工作中,她积极探索班级管理的有效方式,制定了系统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她注重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己管理能力。

多年来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市级、旗级、校级先进集体。她本人被学校评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校级名师,模范共产党员。尤其在20__年,她初次接手排练课本剧,代表学校参加旗教育局的比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三、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她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她只是做了一些她该做的工作。但她认为她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因为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这一经典论述;她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因为她践行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一诺言。

教育世家简要事迹材料范文600字 篇13

小俊,男,汉族,195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宿州市杨山县黄集初中退休教师。家庭成员四代7人从事教育工作:父亲张先望,党员,原砀山县官庄坝镇中心小学教师;1950年在本村办起了第一所小学,并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将这所小学发展为完小,师范学校进修毕业后,先后在砀山县几所学校任教,直至退休;三儿子张传征,党员,现为砀山县曹庄初中教师;小儿子张传文,现为砀山县官庄初中教师;孙女张蕊,现为砀山县西城幼儿园教师;他的妹妹、儿媳等也都是教师。

小俊1973年当了民办教师,1978年考入宿州师专,毕业后回到家乡,先后在砀山县官庄初中、砀山县黄集初中任教。退休后于20__年被任命为官庄坝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20__年开办《绿叶黄花》报。通过办报来教育影响孩子。小俊曾被授予全省农村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师、宿州市十大“孝老爱亲”人物、 宿州市“五老”先进个人、宿州市关工系统脱贫攻坚,关工助力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享受市政府津贴。.

教育世家简要事迹材料范文600字 篇14

小诚,男,汉族,194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皖西学院教授。家庭成员五代9人从事教育工作:曾祖父卢世纶,字元音,于光绪丙子入太学后,开馆授徒;祖父卢大禄,字锡初,解放前夕是私塾先生;父亲卢本端、母亲鲍碧如,解放前后一直在中、小学教书;姐姐卢曼丽现在阜阳市利辛县实验小学教书,小学特级教师;弟弟卢风1977年考入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大女儿卢洁,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现在六安市城南小学教书,副校长,正高职称,特级教师;小女儿卢净,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读硕士,现在上海医药学校教书,校长助理,教务处长,高级讲师。

小诚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安徽师范大学六安教学点中文系(现皖西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所授“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先后主持完成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桐城派与皖派”和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桐城派古文理论比较研究”。曾被授予六安地区优秀教师、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教育世家简要事迹材料范文600字 篇15

小平,男,汉族,1960年11月出生,安徽大学教授。家庭成员三代10人从事教育工作:祖父朱光潜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是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外祖父宛敏灏曾任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是我国著名词学家;父亲朱陈曾先后在东北人民大学、安徽师范学院、安徽中医学院任教,1982年起,在安徽大学中文系从事外国文学教学工作;母亲宛新彬,先后在东北人民大学、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六中任教,后任安徽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曾参加《汉语大词典》编写工作。

小平研究领域主要为朱光潜与现当代中国美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一般项目5项;担任中华书局出版《朱光潜全集》(共30卷)执行编委;出版《朱光潜年谱长编》等著作8部;获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4项。在国内学术刊物《哲学研究》《文学评论》《哲学动态》《学术月刊》《中国翻译》《文艺理论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14篇全文为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在加拿大《文化中国》、中国台湾《鹅湖》《哲学与文化》、香港《人文中国》等发表十余篇;主讲本科生课程3门,研究生课程9门,指导博士研究生近10名硕士研究生近50名。

教育世家简要事迹材料范文600字 篇16

谷,男,汉族,198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副教授。家庭成员四代9人从事教育工作:祖父谷超曾担任全椒一中校长;外祖父程亚柱曾在八十年代初期担任安徽供销学校副校长;父亲谷建华曾长期担任合肥八中高三重点班语文教师并兼任合肥八中校刊编辑工作;母亲程众曾担任安徽财贸学院学院办公室主任,信息学院总支书记;大舅程合是安徽财贸学院首任党委书记;小舅程思是安徽工商职业学院首任院长;姐姐程竞和姐夫秦慈枫均在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任职。

谷开发讲授的《表格之道》课程是安徽省首门职业类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该课程是网易云课堂职业技能类知名课程,拥有四十余万在线用户,20__年获得网易星云奖突出贡献讲师称号。20__年获安徽省教坛新秀称号。20__年出版《革故鼎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材,为教育信息化在一线教师群体中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同年信息化推广成果——《“五维一体、分层递进”,职业院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__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二)。20__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20__年获得安徽省教学能力比赛专业大类第一名,全国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