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专干事迹材料(实用五篇)

残疾专干事迹材料(精选5篇)

残疾专干事迹材料 篇1

为切实做好未成年残疾人关爱工作,呵护未成年残疾人健康成长,以身边的典型事迹鼓励未成年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友爱互助,推动未成年残疾人思想道德建设,9月4日至8日,茂名市残联组织“广东省自强模范”林怡明、“全国残疾人先进个人”吴日红和“广东省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王俊对我市6所特殊教育学校1141名残疾学生进行先进事迹宣讲。

报告会上,三位代表讲述了自己坚持不懈、面对艰难困苦从未放弃希望的自强故事,以及把残疾人的事情时刻挂在心上、扶残助残的感人事迹。林怡明是化州市河西街道肢体二级残疾人,今年58岁,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右手和右腿终身残疾。但他没有气馁,选择了从医,最终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先后在化州市中医院、化州市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林怡明在工作中刻苦钻研,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用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对经济特别困难的就医病人赠送药品,治病救人不忘“医者父母心”,在残疾人重大节日活动中组织义工队举办义诊活动,为残疾人士免费义诊,前往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看病,得到了化州市卫生局、化州市中医院及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林怡明还兼职化州市肢残人协会副会长,20__年被评为“20__感动化州十大人物”、茂名市第二届“好心茂名人”,20__年被评为广东省自强模范。

吴日红是茂名市茂南区福利五金制品厂总经理,茂南区肢残人协会主席、茂名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市残联专职委员,是市残联多届代表大会代表,曾被评为全国先进残疾人、广东省自强模范、优秀党支部书记、茂南区十大杰出青年。4岁时因小儿麻痹致残,童年饱受歧视,但他从不自暴自弃,凭着勤劳的双手、勇于开拓的精神和诚实待人的品格,自强创业,从在村边马路上搭一个临时草棚修理单车,逐步发展创办了茂南区福利五金制品厂,现有固定资产2千多万元,安排150多人就业(其中残疾人20人),是珠三角多家出口公司材料指定供货厂家。作为一名曾经备受歧视的残疾人,吴日红对残疾人朋友及社会弱势群体充满了深情厚义,致富后,时刻不忘回报社会,近年来,捐资2百多万元支持慈善公益事业、建学校、修公路、资助贫困残疾人和五保户等弱势群体。

王俊高中时就被医生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大三那年,再也看不清书本上文字,被建议退学“结业”,他用超过常人几倍的努力,申请口试通过了同等难度的所有考试,成为首位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的本科视障毕业生。毕业后,进入一家外贸公司,从一名只能呆在电脑旁发邮件打电话的小小外贸业务员逆袭成为到各地参加展会,把产品卖到世界各地去的外贸经理。20__年1月,王俊以‘视障人士+大学生’的运作模式创立了心shine跑团,他通过策划、组织并参与各式各样的跑步活动来带领视障人士走出家门和唤起社会对视障群体的关注,推动残健共融。他还致力志愿服务,参加第四届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荣获金奖,用行动证明了盲人也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志愿者。20__年,王俊被评为广东省扶残助残先进个人。

林怡明、吴日红和王俊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努力诠释了残疾人不但能自强自立,还可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向社会传递了巨大正能量。三位代表的动人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师生,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达敬意。茂名市特殊教育学校古禄安校长在报告会后希望同学们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认真学习他们身残志坚、永不言弃的坚强意志和乐于助人、扶残助残的优良品格,坚信只要付出努力,残疾人一样可以活出精彩;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学好本领,夯实基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残疾专干事迹材料 篇2

,一名58岁的中共党员。尽管从小双腿残疾,所遇困难无数,但他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敬业的他在曾在村干部岗位颇有建树,现在又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的创建与运营尽心尽力。

1999年以高票进入村两委班子。他第一次感受到村民的信赖,便暗下决心不辜负党员和群众的信任。

20__-20__正遇新兴村全面拆迁,坚持群众工作无小事,尽管双腿残疾,但是从拆迁动员,评估、腾房、旧房拆除、新房选址建造、统一标准等工作,他一一参与。在工作中,时刻谨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忠告,在各项计算中做到不出差错,白天采集数据晚上还要加班计算。

五年的努力,望海街道新兴社区800余户农户全部拆搬迁集聚,使全体社区居民在这洁净的环境中快乐地生活。觉得,沉甸甸的石头落了地,他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没有愧对信任他的村民群众。

20__年又是“打拼年”,他参与了望海街道新亚残疾辅助性就业中心的筹建工作,当时条件非常艰苦,站久了腿疼就在砖块上坐坐,讲起那段筹建的时期,说,“那段时间挺苦的,但是想到以后会有很多残疾人进来,学习、工作、康复,我就觉得有干劲!”经过三个月的精心筹建,工程终于在5月初顺利完成。并于5月16日正式运营。

在没有创办先例的情况下,辛苦还在继续,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他主动联系各村分管残联专干,广泛听取了意见建议,全面了解了残疾人的需求和愿望,为就业中心面向社会残疾人提供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极到村(社区)做好摸底调查工作,起草建立中心规章制度,制定就业实施方案,严格把握就业条件,从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员类型着手了解,上门询问情况,做好甄别入选工作,好让真正需要并符合就业条件的残疾人得到就业。

望海街道永福社区的沈佳伟,智力残疾3级。原本一家四口生活全靠父亲做泥水匠维持生计,谁知一场病痛带走了沈父,只留一家三口全部是智力残疾人,生活陷入困顿。了解到当时沈佳伟已满16周岁,但是还没有到18周岁的情况后,他向县人力社保局咨询,了解到年满16周岁可以参加工作,并缴纳社保。于是安排沈佳伟母子与20__年5月进入就业中心工作,目前不仅沈佳伟一家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沈佳伟本人的状态也因为在就业中心的学习和工作取得显著进步。

为选择好残疾职工的工疗方式,他想方设法联系相关企业和经济人,以企业提供劳务外包的方式,让残疾人通过简单穿吊牌劳作进行工疗,每来一个新加工产品总要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做,一遍不行二遍,二遍不行三遍,不厌其烦。让他们体会到劳动乐趣,忘掉残疾给他们带来的烦恼和痛苦。就这样手把手带就业中心的全体残疾人员工走上社会劳作的正轨,使他们在这里得到日间照料的同时,用工资收入减轻了各自家庭的负担。

“我们要做就做最好的!”如是说。两年的摸索与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业中心在手里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目前中心已通过“残疾人之家”星级考评。

工作使得找到自信自强,树立了更加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他看来,只要残疾人康复效果显现了,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了,那么他所有的艰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作为一名肢体残疾人、一名为残疾人服务的中国共产党员,用赤诚的忠心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强烈的责任实现着“让残疾人过上好日子”的承诺;用真诚的爱心温暖着每一个残疾朋友!让所有人相信残疾人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残疾专干事迹材料 篇3

,男,汉族,1966年6月生,小学文化,家住左家乡蚂蚱河村,现任蚂蚱河村残疾人专职委员。“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名残疾人,在我看来,不逃避现实,勇于拼搏,创业者也没有残全之别。”49岁的,用艰难创业的奋斗过程诠释着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1982年,因家庭生活窘境而辍学打工,当时吃苦耐劳,意气风发的他梦想着干出一番事业,然而,命运跟他开了一次不小的玩笑。17岁时,他因意外,造成肢体残疾,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迷茫过,消极过,折翼的雄鹰并没有因此断掉翱翔的念头,最终他选择勇敢的面对这一些,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18岁,他踏入社会这个大熔炉,与命运顽强抗争,一路摸爬滚打,一路风雨泥泞,在党和政府惠残政策的帮助下,他有了自己的房子,组建了温馨的家庭,创下一份拥有31个大棚的食用菌产业,叙写了身残志坚,质朴平凡的人生路。

“我从不认为自己肢体残疾就可以回避责任,做生意哪有一帆风顺的,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但我不能因为自己残疾就碌碌无为过一生。”当我问起他的创业历程,语气中多了几分坚定。他在创业前,除了种地没有赚钱的其他办法,20__年,在参加完县残联组织的技术培训会后,决定种植食用菌。刚开始的他,一无技术,二无资金,在乡政府的帮助下,他成功申请贷款10万元作为创业启动资金,开始了创业的第一步。当时的在食用菌种植领域还是一个“门外汉”,他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在乡政府安排的老种植户的引导下,凭着虚心求学,大胆创新的精神,靠着坚强的毅力,精心的经营,在第一年,食用菌便有8万元的收入。成功的第一步使干劲更足了,随着不停的摸索和经验的积累,他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靠着自强自立和努力拼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开拓了一番新的事业,可是看着和他一样的残疾人,生活依然很困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忠厚实在的他有一股闯劲和干劲,更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在食用菌种植期间,他积极带动其他残疾人就业,开拓他们的眼界,增强他们面向社会生活的坚强自信心。仅第一年,发出的工资就达5万余元,他还积极动员周围村民种植食用菌,毫无保留的给予新的种植户免费技术指导,成为全乡残疾人自强创业的模范。经过三年艰难的打拼,目前已搭建大棚31个,种植食用菌6万余袋,年收入达6万元,每年带动就业人数10余人。

残疾人本身就特别需要他人和社会的关爱,而却做到了去关爱别人。从他担任残疾人专职委员以来,在发展种植好食用菌的同时更是扑下身子一心一意为残疾人服务,他工作求真务实,勤奋努力,在残疾人专职委员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提高自己,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身残志坚的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残疾怨天尤人,而是自强自立,敢于面对现实,乐于面对生活,勇于面对挑战,以平淡的心态面对人生,虽说在别人看来,他没有传奇故事,但他积极进取,勇于拼搏,乐观向上的开拓精神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常说,“是政府帮助我,找到了自食其力的路子,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我们更坚信,创业者没有先后之序,没有大小之分,更没有残全之别。身残志不残!身体的残疾给他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他没有被这压倒,他,一个平凡的人,他要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残月依旧照乾坤!希望他的事迹给所有身患不幸的残疾人一个启示:弱者不是残疾人的代名词,怜悯和同情不是他们的'期待,创造与奉献才是他们真正的追求!

目前,食用菌产业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他表示,他一定不辜负各级残联对他的期望,他争取把食用菌发展的更好,并开辟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就业,带领更多的残疾人,走出一条自强创业的新路,为创建和谐社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残疾专干事迹材料 篇4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齐齐哈尔市6万余名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筑起了一道道防线。这其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行动不便,身有残疾,却从未缺席防控一线,他们牢记鹤城党员防控疫情的“十承诺”,扛起共产党员的旗帜,守护着自己的家园,为百姓们值守、登记、排查、消毒、防疫宣传、买菜送药……他们是需要关心的残疾人兄弟姐妹,更是与我们并肩作战的战友同志。

李刚,肢体残疾,中共党员,昂昂溪区新兴街道新兴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积极加入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为了便于让居民记住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知识,他自编自唱了一段京剧,录制成抖音视频,经典与现代融合,字字箴言,句句恳切,生动又有趣,点击率超高,深受大家喜爱,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大家称李刚为“新兴社区的大管家”。“李刚,街道的喇叭不响了”“李刚,小区的条幅掉了”“李刚,去给社区值班人员送饭了”……他只会说一声:“好嘞,我马上去。”他就如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挂条幅、粘标语、发宣传单、给楼道消毒、上街巡逻。有时还会自掏腰包,给大家购买口罩。现在,疫情到了攻坚期,冰雪寒天,他更是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大街小巷,每天都要把新兴社区所有辖区走上一遍,看看防护栏有没有损坏,条幅有没有掉的,各小区和平房的喇叭还响不响……

纪连海,肢体残疾,中共党员,讷河市孔国乡仁爱村委员,今年58岁。从1月24日接到疫情防控的通知以后,就没有回过家,夜以继日,以高度的责任感,以忘我的工作热情,逆行而上。哪里有外来人员就去哪里,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忘记了自己是一名残疾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

未封城之前,凡是从外地来的,不管是外地务工的,还是走亲访友的,他都一个个登记在册,逐户到访,筛查询问。什么时间来的,坐什么车次,车到何处,同行人都有谁,如果是自驾,出示高速公路收费票据。他不厌其烦详细登记,坚决不让一人遗漏。对于重点对象,他总是第一个到农户家张贴“居家观察告知书”,要求当事人照相,做好第一手材料。在封城、封村、封屯的关键时刻,他就挨家打电话询问,谁家缺米、缺面,谁家缺医少药,专车配送后,他又逐户给农户送到家中,解决农户的燃眉之急。村民都感激万分,而他却说能为老百姓办点实事,心里舒服。

残疾专干事迹材料 篇5

,男,42岁,1974年5月7日出生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大专学历,无党派人士。20__年3月和20__年5月荣获延川县“全县自强模范”20__年3月荣获延川县“全县扶残助残先进个人”20__年12月和20__年1月荣获延安市“全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

有这样一句名言:“上天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为了让你演出一段绝地反击的精彩故事”。我们的主人公就是用自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非常完美的诠释了这句名言。

出生于在延川县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的降临对于这个小家庭来说,是如此的幸福美满。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1岁时因发高烧而导致大脑损伤,四肢残疾,语言障碍落下终身残疾,这个突然而来的打击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医生的结论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都让生命中所有的色彩,黯然失色,生活都无法自理,更遑论前途如何了。在这样的病痛中,经历了无比心酸的童年,当别的孩子玩闹嬉戏的时候,他只能躺在床上含泪旁观,当别的孩子都到达学龄步入学堂的时候,他却被拒之门外,肉体的痛苦和内心的煎熬让他经历了太多委屈和压力。但是,他没被命运的不公打倒,他如同一个蓄势待发的弹簧一样,所有的压力,都逐渐变成了他前进的动力,他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向命运发起挑战。

一、身残志坚,立志高远

小学毕业后,再没有学校愿意接受他,没关系,他开始了自学,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初中的全部课程。从古今中外很多伟大的残疾人的经典事迹上,他渐渐明白,不是只有四肢健全的人,才能做出一番事业,他立志,一定要做个对家庭负责,对社会有价值的人!16岁之后,他对知识的渴求和提升自己的欲望愈发强烈。为了自食其力,他先后学习无线电器维修技术、学习钥匙修配技术。虽然通过这些实用技术,他已经能够自食其力,家人无不为之骄傲。但是这却都不是志向,他从小被病痛缠身,他内心,是多么想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让他身上的悲剧,不再重演到身边的人身上。于是他又开始努力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并且不断的拜师于县里有名气的老中医。三年的刻苦学习之后,他仍觉得自己所学不系统,理论实践还欠缺很多,于是他从1992年秋季开始,先后报考了安徽省高校科教函授部中医大专班、西安泰英培训学校。历经5年寒窗苦读,如愿以偿的拿到了两个学校的中医大专毕业证书。

二、艰苦创业,妙手仁心

有了很深刻的理论学习,觉得是梦想转化为现实的时候了。1998年底,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世俗的偏见,在延川县城南开办起了个体“南关二娃门诊”。刚开始,大部分病人只试探着开个处方,不买药。大家对他都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甚至有歧视和嘲笑的目光。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看房租、护士工资付不起,药品还是一粒卖不出去,别说盈利,本钱也快赔进去了。他心急如焚,但是本着对梦想的执着和内心强大的自信,他一直在坚守。直到1999年底“南关二娃门诊”逐渐取得了人们的信任,成功的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在成功创业之后,他从未忘记自己学医的初心,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从1998年医学专业学校毕业办起诊所,至20__年15年期间,先后为残疾人无偿义诊12000多人次,减免医疗费10万元以上。

三、推己及人,助残为乐

在生存、经济条件逐渐好转的情况下,他又把精力放在了残疾人康复事业上,他深刻明白,残疾人是多么需要帮助和指引。他一路走来的经历,所有酸甜苦辣,都让他变得对同是残疾的人群,有着非比寻常的同情心。在自己能力逐渐增强的时候,一个声音一直在他心中越来越响亮,“我一定要为残疾人做些事情”!20__年12月底,在他多方努力之下,延安市卫生局批办了“延川县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门诊部”,这是全市唯一一家残疾人诊疗康复为一体服务机构。20__年1月1日,同样是在他的努力下,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办“延川康健大药房”。他的事业逐渐大了,他对残疾人的帮助也变得更加直接和频繁。

除了物质和经济上对残疾人的帮助,他本人还以“助残日”为契机,边义诊,边宣传,激发民众助残的热情。扶助残疾是一种社会美德,这一美德在心里比常人构筑的更有份量。通过助残日的义诊宣传活动,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助残热情,形成了延川全县范围内的助残氛围。

四、心怀大任,回馈社会

经常对人讲:“人活着就要奋斗,人生之路,再苦再难也必须走,要用自己的微薄力量,不断回报社会”。不仅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他克服自身困难,先后多次到偏远乡村义诊,送医送药到乡村。几乎走遍了沿黄三乡镇的偏远村庄。即便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他都没有放弃过自己坚持的脚步!生活的压力也许压弯了他的脊梁,但却从没有压倒他做人的品格!

为了更好的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和就业问题,通过多方考察,认真学习后,于20__年4月投资260余万元开始筹建“延川县爱鑫服饰有限公司”。从前期租赁土地,构建厂房,购置设备,厂子建成之后,立刻为35名贫困残疾人解决了就业,未来还要努力让100名贫困残疾人有稳定的就业岗位,共同富裕,实现同奔小康。

五、天道酬勤,有徳者彰

论语里有过这样一句话,“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皆济天下”!正是这样的有德君子,他以残缺之躯、勤奋之心、悲悯之情、凌云之志、谱写了一曲身残志坚,大爱无疆的青春赞歌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