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模范事迹材料(热门三篇)

孝道模范事迹材料(精选3篇)

孝道模范事迹材料 篇1

荔波县小七孔镇觉巩村有这么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他叫,拥有一个幸福的六口之家,父母、爱人,还有两个活泼懂事的女儿。他的家庭也许没有轰轰烈烈的伟大事迹,但全家人都在用自己的真挚、朴实和宽容守护着平平淡淡、最真实的幸福。

爱岗敬业守底线,愿做乡村振兴衔接人

作为一名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他在工作中虚心、勤劳,积极主动,尤其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衔接的工作上,主动关心脱贫不稳定群众,积极为脱贫监测户申请各类项目分红;对包保网格家庭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发现有突发困难群众及时制定帮扶计划精准开展帮扶工作;协助村级开展疫情防控与疫苗接种工作,对于不方便外出的老人做到“包接包送”并做好相关疫情防控政策的宣传。乡村振兴工作开始以来,他积极参与村级项目谋划,协助村支两委做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等项目的谋划工作。此外,积极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帮助群众介绍外出务工、登记好已就业人员的信息台账,做好防贫、返贫等相关事宜,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获得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认可。

任劳任怨睦乡邻,愿做勤俭节约持家人

母亲一直秉持着中国传统妇女的朴素和勤劳,尽心竭力地处理好家中琐事,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和身患重度残疾的父亲。每天的日常就是骑着一辆电三轮风雨无阻的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到家后又急忙洗衣做饭,一刻不得清闲。为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她尝试发展生猪养殖产业,每天起早贪黑的劳动,希望通过辛勤劳作,能够给予一家人最无微不至的关怀,在让家庭变得更加温暖的同时让日子稍微好过一点。在对待邻里关系上,王母也表现得很积极,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他的母亲就一定会伸出援手,为大家排忧解难。

敢于担当甘奉献,愿做传道授业园艺人

妻子是一名乡村幼儿教师,为了能给孩子们上好课,她除了积极向身边的优秀老师学习,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学网上优秀教师的课程,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常常观看视频,查找书籍,为给孩子们制作教学用具常加班到深夜。她常说“当了幼儿教师,我才知道,真的要会十八般武艺。我要努力勤学习,做我们班孩子的榜样。”“班上有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的成长缺乏父母的陪伴,我更要多关心和爱护孩子们一些”。妻子从两个孩子的妈妈,变成一群乡村孩子的“妈妈”,她心疼班里的孩子,同样更能切身体会这些村里孩子们对爱的渴望,所以她总是竭尽所能陪伴和爱护孩子们,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尊敬长辈爱学习,愿做舞蹈绘画追梦人

育有两个聪明可爱的女儿,“说起女儿,是我和妻子最大的骄傲”说。他的两个女儿非常地听话懂事,虽然小小年纪,但是在奶奶的教育下,平时她们在家也总是互相帮助,一起玩耍,不给奶奶添乱。特别是刚五岁的大女儿,经常帮助奶奶扫地、洗碗、整理玩具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三岁的小女儿总是跟在姐姐身边有样学样,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大女儿从小就表现出对舞蹈和绘画的热爱,所以四岁时就给她报了舞蹈班,四岁半给她报了绘画班,每次课程奶奶都会带着妹妹接送姐姐,一年多下来,姐姐也坚持从未请假旷课或迟到。短短一年时间下来,孩子已经取得中国舞一级资格,绘画方面获得了20__年贵州省全省创意书签设计赛学龄前组一等奖。

孝道模范事迹材料 篇2

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李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年近90岁高龄的父亲身上。他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李,女,现年46岁,xx市立名镇普通农村妇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李父亲在75岁时突患脑梗塞,言语不清,行动不便,全靠李夫妇照顾护理,而且这一病就是卧床十多年。李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就在父亲的病床前铺设了一张床,和母亲一起共同帮助父亲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须的护理步骤。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李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护理,李老父亲以86岁的高寿辞世。

十多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的照顾父母的感人事迹在xx镇广为传颂,凡是认识李和听到他事迹的'人,无不感受到来自心理的巨大震撼,受到了全镇父老乡亲的一致赞誉,在xx镇树起了孝老爱亲的榜样。

在悉心照料卧病在床双亲的同时,李还特别注意家庭的和睦。李两个妹妹一直在外出务工,且嫁出去之后也有自己的赡养义务,因此对于双亲的赡养,李夫妇一直都坚持自己独立承担。耐心的侍奉老人吃喝拉撒,从不让老人受一点委屈,受一点伤害,毫无怨言的侍奉老人在床前。对此老人有时深感内疚,但她总是安慰老人:“家里事我来操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就安心养病吧”。

多年来,处在这样的家庭中,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面对父母的病,她心中也有过苦痛,生活也充满累与忧,但李一想到他们是自己的父辈,他们与自己血脉骨肉相连,作为家中的主心骨,她不能垮。李说:“他们给予我生命,现在他们病了,但给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他们的回报。父母的坚强,丈夫的宽容与理解,儿子的进步,家里家外、村里老小的理解支持,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宽慰,我坚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就是苦点累点,远比他们受病痛、受折磨要好很多,负起孝老爱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为人子女起码的道德与良知!”她对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她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孝道模范事迹材料 篇3

邹大东同志身为太和镇太和村的一名党员,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以及家人(妻子、儿子、父母)遵纪守法,深爱自己的职业,积极工作,敢于开拓创新,在他家的大院里,一进大院门,就能清晰看到围墙上贴着一幅用红纸制作的“八荣八耻”宣传单。大门槛上贴着横幅为“和谐社会”的醒目门联。使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随时能看到“八荣八耻”的内容,把其内涵烙印在心中,以此为行为坐标,对待处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他及家庭成员没有违反任何法律、法规,平常还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向周围群众宣讲,家庭成员不但自觉学法,依法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还通过听讲座等形式宣传法律、法规和当前的各种政策,使大家树立了正确的防拐卖、防盗窃、防抢劫、防安全隐患意识,还通过村委会建立的普法学习平台,宣讲大家要远离毒品,防止暴力,正确处理身边的“合理不合法”案件,有效预防上访事件和群体性安全事件。就20xx年1月至今,就组织群众学习讲座10次,接受教育的人就达20xx余人次。

组织院邻召开院坝座谈会,与大家交心、谈心,互相学习各种知识,比如:微机学习,院邻里有些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从来没接触过电脑,大家都很好奇,邹大东就利用所学到的微机知识,教他们学习简单的开机、关机、上网查询资料、看电影、上QQ网络,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妻子左君还经常在村里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教大家

尊重科学,带头进行节能减排,养成文明生活、礼貌待人、健康对待人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保持优美的卫生环境,自觉保持居室、庭院环境整洁干净,经常召集院子里有劳动能力的妇女打扫院坝,每周做两次以上大扫除。还筹资20xx余元栽种院落树,把相邻的五个大院栽树500余株,美化了环境。特别是他家居住的独立小院,做有花坛,种有桂花、黄角兰等风景树,环境十分优美,空气十分清新。 在劳动生产中,邹大东带领妻子还经常帮助院邻参加农业种植,帮助本村低保户张元洪割谷子,给养殖大户徐道成养蚕,传授养蚕技术,使他们在缺劳力时,得到及时帮助,缺技术时得到及时有效的传授。

该同志在处理家庭关系上,也十分得当。夫妻之间能和睦相处,从来没有发生打架、互相辱骂现象,家里的大小事务由双方共同商量完成,从不推诿;在困难面前,从不退缩,共同努力,共渡难关。教育子女方法科学合理,不打骂孩子,以身作则,勤劳朴实,给孩子树立榜样,教育他如何做人,如何尊老爱幼,如何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同时,教育子女在学校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尊敬师长,搞好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现在该同志的子女邹京珂在合川中学读高二特尖班,成绩优异,名列全校年级前茅。自订规矩,每月给孩子定期教育“平安和谐”社会建设形式、意义。还教他唱红歌,接受红色教育。

邹大东在赡养父母、尊敬老人方面,也做出了表率:他于1992年与妻子左君结婚,妻子的父母健在,自己的父母也健在,两边的父母加起来就有4个老人,而自己的妹妹远在他乡打工,不能照顾父母,4个老人平常的生活都落到夫妻俩人身上。还有自己的母亲于20xx年因脑出血,患了偏瘫,行走不方便,生活有时都要靠人护理,平常母亲的洗澡、洗衣都全是左君一人承担,他们都没有一点怨言。加之他们又没有经济来源,邹大东平常还给他们生活费、零花钱,还要承担日常的医疗费用,有时,买点书报,平常征订些杂志,给他们阅读,还给他们谈外面的形式,外面的发展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事件,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精神生活,使他们无忧无虑、健康的安度晚年。这样的家庭目前还不是很多,能做到这样,他们夫妻俩所付出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这在当地群众中都传为佳话,大家都翘大拇指赞扬他们夫妻俩,同时,也给周围群众作出了表率,形成了人人讲文明,家家促和谐,推动社会进步。以创建平安和谐的小家庭,助推平安和谐的大社会。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