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婚礼仪式流程内容(精选3篇)
结婚典礼议程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向阳大酒店,更加欢迎各位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参加董志刚、梁 博的结婚典礼,我谨代表他们的父母先生、女士向你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受他们的委托,我荣幸的宣布,、结婚典礼现在开始!
第一项:鸣炮!
第二项:奏乐,新郎、新娘上场。大家看到啦,今天的新娘不仅漂亮而且温柔,美若天仙,新郎不但精干而且精神,貌似潘郎。新娘是喜在眉梢,新郎笑在心头,新娘含情默默,新郎情谊绵绵,,新娘面若桃花,新郎阳光灿烂真可谓是天上的`一对,地配的一双。不过,此时此刻,还有两个人心花怒放,其兴奋激动的心情并不亚于新郎新娘,他们是谁呢?我不说,大家一定知道,它们就是老郎、老娘……
第三项:有请*先生、*女士。……。
第四项:下面请证婚人——铁路老干部部金伟部长宣读结婚证书。……谢谢金部长,接下来是
第五项:新郎、新娘交换结婚纪念礼物。他们交换的钻戒,为什么要戴在手指上呢,因为十指连心,意味着双方心心相印,一定要紧紧抓住对方的爱心,相互依托,相继厮守,白头到老。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新娘在**市第二建筑公司工作,新郎在铁路北车辆段上班,为此,我也代表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衷心的祝愿他们把自己美满的家庭建设得漂漂亮亮,把她们的幸福列车运行的平平安安!
第六项:接下来是参拜仪式。新娘新郎一拜天地:
一鞠躬,献上一份真情(愿苍天风调雨顺)
二鞠躬,送上一份厚谊(愿大地五谷丰登)
三鞠躬,真情厚谊把我们连在一起。
二拜高堂:
一鞠躬,感谢父母养育恩,
二鞠躬,孝敬父母是本份
三鞠躬,尽快给您抱个胖孙孙。
新郎新娘相相右,夫妻对拜。
一鞠躬,志同道合好伴侣
二鞠躬,齐心协力美家庭
三鞠躬,夫唱妇随。
董先生、姜女士从此有了好儿媳,新娘从此有了新父母,接下来的是
第六项,认亲。大家知道,现在是市场经济,干什么都得来真的,*先生、*女士今天是新娘子动口,你们动手,不过动手是让你们掏钱,只要新娘叫得甜,你们就得掏钱。新娘子呢,今天是正儿八经地金口玉言,一字千金,只要你叫得甜,马上就来钱,假如能叫上一天,你不是明星,也是大款。他三舅,四舅、父亲母亲作好准备……。
第七项,婚宴开始。今天的事是喜洋洋的,呆会儿的火锅是热呼呼的,请大家吃得饱饱的,喝得足足的,以后办事顺顺的。我代表*先生和*女士再次感谢各位的光临。
1。为了方便就坐,婚礼仪式签到台前放一张座位图表,客人会很容易找到座位,对于需要帮助的客人,领位员也会把他们带到座位上。
2。婚礼仪式之前,一定要检查婚礼用品清单,一定要提前检测音频,确保仪式中所有的设备都能正常工作,保证声音能被到场的所有人听到,而又不是太刺耳。
3。婚礼仪式麦克风会让一些新郎和新娘感觉不舒服,但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了它,在场的客人才能听到你们的婚礼誓言。
4。除非特别小的婚礼仪式,否则一定要使用麦克风。特别是一场装饰得非常漂亮的室外婚礼,如果风向正好和客人座位的方向相同,也就没有人能够听到牧师带领你们宣读的誓言了。
5。如果是一场只有家人和亲近朋友参加的小型婚礼仪式,只需预先为你长辈留出一部分座位。对于一场大型婚礼,你需要准备座位卡,来减少客人们为寻找座位花费时间。
6。婚礼仪式在传统上,新娘家坐在左边,新郎家坐在右边。关系越亲近的越坐在比较靠前的位置,长辈和兄弟姐妹坐在左边的第一排,如果父母离异,希望分开坐,要看和父母哪一边的关系比较好,如果和父亲的关系比较好,可以让父亲和他现在的妻子坐在第一排,母亲坐在第二排。
7。对于一场大型婚礼仪式,用座位卡就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在每张座位卡上,书写客人的名字,并放在座位上或者椅背上。座位卡的设计一定要引人注意,你们可以亲手写上客人的名字以表达你们对客人的尊重。
8。如果婚礼仪式时间非常短,你可以给客人准备一些酒精类饮品,否则的话,在婚礼仪式中间有人因醉酒闹出笑话,就不太好了。
9。如果你觉得立式的麦克风会影响照片的美观,你可以选择领夹式麦克风。新郎和牧师用领夹式麦克风肯定没有问题,但是这对于新娘的礼服来说可是个挑战。如果实在隐藏不了,那就只好在新娘面前立一支麦克风了!
10。你们可以在仪式场地的附近,设置一座吧台。当客人到达仪式地点的时候,侍者可以为客人提供不含酒精的清凉饮料,上面可以用新鲜薄荷和柠檬作装饰,让它们更加引人注目。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学会做人"、"知书达礼"的教育,并通过开展以"文明礼仪进社区"的教育活动,促使文明礼仪规范落到实处,人人争当文明学生,形成文明礼貌之风,是创建学习化社区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讲文明、懂礼仪
随着人类的发展,反映人类进步状态的文明也一同发展,并显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水平。但不论在哪一区域和哪一阶段,构成文明有机系统的基本要素都是不可少的,现代人要懂礼仪、讲文明。
1.讲文明
在人类和人类文明史上,不论什么时间也不论什么地域,构成文明的要素都必须包括物质文明、人本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和环境文明五个方面。
总之,文明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不断进步的体现,也是人类生产劳动的成果。从广义的人类生产活动来说,有五种生产形态,即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身生产、社会制度生产、精神产品生产和人类环境生产。这五种生产形式所产生的成果便分别表现为物质文明、人本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和环境文明。正是这五种文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总和,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文明图景,构成了整个人类文明的有机系统。
2.说礼仪
"礼仪"是"礼"和"仪"两个词的合成词,它们虽有联系却有着不同的概念。"礼"的含义比较丰富,其跨度和差异也比较大。它既有古今意义的区别,又可作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理解。"礼"的最初的含义就是供神的仪式;以后,逐步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它既可指为表示敬意或隆重而举行的仪式,也可泛指为社会交往中的礼貌,还可特指为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中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当然,"礼"仅仅是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受其制约的行为规范的一部分,并非社会强加给人的外在的规章法则,更不能与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体系相提并论。随着历史的发展,"礼"的内涵已经有了延伸和扩展,在许多场合,它已成了"礼貌"、"礼节"、"礼仪"的代名词。例如尊老爱幼的礼仪行为,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都可以说是表示敬意。其实,这些礼仪活动和行为中所体现的"礼",是遵守和维扩某种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活动与行为,都应该归结为某种行为准则、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因此,"礼"的定义是:特定民族、人群或国家基于客观历史传统而形成的,以确立、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行为方式。
"仪"的概念与礼仪有关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容貌、仪表;
②典范、表率,如所谓"礼仪先生"和"礼仪小姐"中的"仪",就包含有典范、表率的意思;
③仪式、礼节;
④法度、准则。
3.讲文明懂礼仪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如果缺乏教养,不懂文明礼仪,人们采取不欢迎态度,怎么发展事业,立足社会?
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些学生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大雅之堂"越来越多,谁也不会愿意成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人。有些家长认为,小孩子天真无邪,想怎样就怎样,长大了就懂得文明礼仪了,这也是误解。一方面,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再改就很难。另一方面,在孩子小时候培养文明礼仪习惯,与孩子天真无邪表现并不矛盾,越是懂礼仪的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他是受人们欢迎的人。
二、平时最重要的文明礼仪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个人礼仪
个人礼仪包括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几个方面。
从仪容仪表说,主要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能当着客人面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有狐臭要搽药品或及早治疗。
从仪态举止说,主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提出要求,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细风,坐如钟,卧如弓。"优美的站立姿态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身体直立、挺胸收腹、脚尖稍向外呈V字型,忌讳无精打采、控脖、耸肩、塌腰;正式场合不能叉腰或双手交叉;坐姿要求端正挺直而不死板僵硬,不能半躺半坐,两腿间距与肩同宽,不能叉开,双手自然放在膝或扶手上,大方得体;走路要求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坦捏碎步;表情神态要求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自然微笑,忌讳随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痒、抠脚等不良动作习惯。
从谈吐方面说,要求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不能沉默无言,也不能自己喋喋不休,要认真倾听对方讲话,交谈时忌讳东张西望、翻看其他东西。交谈人多,不可只眼一人谈话而冷落其他的人。
从着装万面说,要求干净、整洁、合体,忌讳皱皱巴巴。
(2)公共场所礼仪
公共场所礼仪包括走路、问路、乘车、购物、在影剧院看戏等方面。走路除了注意体态、姿势之外,要遵守交通规则,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如见到熟人需要交谈,应靠边儿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行人互相礼让,青年人主动给长者让路,健康人主动给残疾人让路。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