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质量分析报告(热门11篇)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精选11篇)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篇1

试卷以《数学课程标准》为精神指导,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审题、操作和灵活应用数学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本试卷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试卷内容生活化、情境化。

把知识点融于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基本涵盖本册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各知识点分布较为合理。

主要有“分数的意义、 24时记时法、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作图和周长计算、加、减、乘、除法运算以及与这此部分知识相关的生活问题、观察物体与可能性”等。而且在试卷中,各知识点的基础题和提高题都有恰当的体现。

3、从整体试卷来看,凡属考查三年级数学难点的内容,在命题上都适当降低要求,并且都控制了试题的难度,注意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避免过高要求。这样的命题方式有利于引导老师和学生扎扎实实的讲透和学好“双基”内容,夯实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关注学生的“数感”、“分析能力”、“计算能力”、 “应用知识”的形成。

4、体现对数学思考的考查。如,第二题(4)题体现得是学生考虑问题是否周到,是否有清晰的思路找到规律;第三题(1)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利用立体的图形连线视图;第三题(2)题既考察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作图和周长计算,又用逆向思维考察已知周长求边长,这一题型合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第三题(4)题是与语文学科整合,给学生自主思维空间的题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可能性”的理解。这些试题给考生创造探索思考的机会与空间,体现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考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观念与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取得的成绩

1、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从批卷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基础知识考试题中除个别的题目学生出错外,大部分的题目学生的准确率比较高,难度稍大的题目虽然全对率不是很高,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得分率也很高。说明学生对本册教材中的基本计算、动手操作、单位换算、可能性、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等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

2、独立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在考试时,学生是在自己独立读题和分析的情况下完成试卷的,对试题的分析和理解符合题目要求,解答的情况比较令人满意,说明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

学生在解决动手操作的题目时,正确率比较高,画对称图形、小船平移位置画的准确,说明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这是平时严格要求和训练的结果。

4、思维灵活,方法多样。

在“我会统计”一题的解答中,学生利用计算的方法和图示对照的方法。准确的推算出星期五该进23箱冰糕。从中看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不注意认真、仔细审题。

有的学生审题不仔细,如选择题中“3点15分在镜中是几点多数学生都选择了9点45分”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仔细审题,这说明有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够好,读题不认真。

2、对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到位。

有的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还不够。如,在“填和17.01相邻的两个整数”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写成了17.0和18.0。说明这些学生对小数的概念和整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

4、数学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如“排队中也有数学问题”三1班有42人,要排成长方形的方队,可以有几种排法。如果要排成方队,至少要去掉几人?

每行几人?有些学生在答排成方队时只能打两种排法。

5、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存在不理想的现象。

有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理想。如,有的在计算题中出错,缺少验算检查的习惯;有的学生基本的平移画图出现错误,测量不准确。

四、改进意见

1、针对一些学生不能认真仔细审题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理解题意的训练。

2、针对一些学生对数学概念、意义理解不够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3、针对一些学生不会估算,估算能力弱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4、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所学数学知识的能力。。

5、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篇2

本次考试的成绩让我感到不满意。只有少部分学生发挥了正常水平,还有一些同学通过半个月的强化复习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大部分学生的成绩还需要提高。下面我将对考试中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题目范围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到第二章的内容,完全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试卷共有28题,满分120分。其中填空题有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选择题有6题,每题3分,共18分;解答题有12小题,共82分。第一章的知识点包括有理数、绝对值、相反数、科学记数法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二章的知识点包括代数式及其化简求值、单项式和多项式、同类项、去括号等内容。试卷的难度适中,题目涵盖了基础知识,掌握得牢固的学生应该能够拿到基本及格的分数。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1、整份试卷的难度不大,有些题型是平时学习和复习中遇到过的,学生应该能够得到基本分。但是有些学生的成绩不如预期,可能是因为只简单地记忆知识,忽略了细节,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审题,导致失误。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个原因。

2、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

(1)填空题的最高分为18,最低得分为2。错误主要集中在第4、第10、第11和第12题上。第4题的准确率较低,可能是因为学生对于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理解不够透彻。第10题的错误主要是因为对于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偶数次幂是正数的理解不到位。第11题学生做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对学过的知识遗忘,也可能是因为无法解读题意,无从下手。第12题需要综合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但学生的判断思维比较差,只考虑了一种情况。

(2)选择题比较简单,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表现仍然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到位,例如公式记忆错误或计算不准确。

(3)解答题的难度较大。第23和第24题是基础题,也是平时训练的重点,所以得分比较正常。但是得分率仍然较低,主要原因是符号运算错误和对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不熟悉。第27和第28题属于提高题,要求学生理解题意才能解答。因此我们应该以课本为主,加强“三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反思及改进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加强对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教学。备课要细致,备教材、备学生和备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的数学学习差距越来越大。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关心和帮助他们,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改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且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提供足够的材料,引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加强师生交流,做好培优、扶中、补差工作。

3、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学生独立揭示结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给他们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4、在解题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多方位考虑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培养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注重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严谨性和最优化解题思路。重视代数式求值时先化简后代入求值的'训练,弄清解题的思路并注重计算的多方面验算。注意解答题计算推理过程的示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规范和书写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体现和反思。

6、教学中要注意课堂时间的分配,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练习。学生需要在课后进行总结、思考和练习。

7、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研究方法。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需要经历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和证明等步骤。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生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学会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在考试中,因为只是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导致遇到稍微有变化的情境就无法应对。要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课堂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他们多读、多议、多思、多练。只有这样,产生的新知识才能越来越真实、完善和易于应用。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篇3

一、试卷评价

本试卷涵盖面比较广,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试卷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操作、应用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操作、问题解决的能力,可以说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这次考试体现了课程改革的一些成果,也暴露了我们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试卷全面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二、考试情况

六年级学生18人,及格人数15人,及格率83.3%,平均分75.05分;优秀人数9人,优秀率50%;不及格的学生中王子耀26分,周琪43.5分,霍甜甜54分。由于全班差生的比率比较大,尽管成绩有所进步,但是总体成绩还太不理想。

三、试卷分析

第一大题:填空题。10%

此题内容属于基础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熟练程度。不过大部分学生完成得较理想,错误的学生失分在四分分左右,可见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其中第4、6、8题失分最多。学生计算不认真,对于单位“1”的理解不正确,审题有误。

第二大题:判断题。7%

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完成。错误最多的是第六题:“整数a的倒数是a分之一”,学生理解不全面,忽视了“0”这一特殊的数。

第三大题:选择题。16%

这道题共8小题,错误最多的是4、5、8题。部分学生在审题时没有分清眼、盐水、水的关系以及各占的比例;第八题计算速度慢,时间不够用,胡乱选择,有的学生在书写时只计算了一半。

第四大题:计算题。20%

学生计算习惯较差,经常发生抄错数字或简单的加减法算错的情况,需在平时注意习惯的培养,更主要的是加强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上下功夫,因为计算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所在。失分较多的是解方程和简便计算,个别学生不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解方程的题学困生完成的.不是很理想,应加强解方程方法的渗透,提高解方程的能力,因为学好方程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基础。

第五大题:操作题。12%

此题分为三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图形变换的空间想象能力。第一小题地错误表现在:距离、角度作图不规范,距离标注不准确;第二小题除一名学生作图不规范以外,其余学生都能正确完成。

第六大题:解决问题。35%

应用题题目较多,范围较广,难度也适宜,灵活性大。错误比较多的是第2、4、5题。第2题主要问题是因为学生没有理解了“拓宽到20米”的意思,还有的学生没有理解了问题“拓宽了百分之几”的单位“1”指的是谁;第4小题学生没有将“30间平房”看做单位“1”,做错的同学均存在这样的问题;第5小题超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范围,复习时也进行了一些拓展,但是学困生仍旧不能独立审题完成,错误率占到人数的三分之一。

四、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

从本次考试的试卷中看,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教学还应加强

本次考试基础知识部分比重偏大,从答卷情况上看,基础知识部分很多同学还存在着对知识点掌握不全面、不准确的情况,在各道题上都有表现。

从本次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部分学生对实际问题中的“单位1”理解不清,整体计算能力不强,计算不够熟练,计算准确率偏低,从总体上看学生掌握的情况最不好,不仅成绩低的学生失分,甚至高分段的学生在这部分也有失分。

2、审题能力、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好象每次做试卷分析在说完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后,都要强调一下审题,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没有做到“认真细心”这4字。虽然我们教师对每次考试前都强调一些关于答题时的注意事项,审题时要注意看清问题,不要把要求看错。但是考完以后却发现,这个问题还是最大的问题。

3、学生的一些习惯不规范

作为小学生,有很多习惯应该养成,在本次考试的试卷上,好几个学生数字抄错。这些看似小毛病,但在考试时可能就会成为学生失分的原因。 我们应该未雨绸缪,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五、针对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做好以下几点:

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抓好学生的书写、审题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脚踏实地打好基础

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一定要注重知识点的全面性、准确性、系统性。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讲解必须全面,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而且讲解必须准确、无误;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形成一个系统,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要准确、切中要害。特别指出的是:我班学生计算的基本功严重低下,计算能力差,计算的熟练度低,已成为提高数学成绩的“绊脚石”。故今后在教学中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计算能力、技能的提高,引导学生要热爱数学,在“仔细认真”上下功夫。

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在基本方法方面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而这又是我们学生比较欠缺的。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敢于分析、善于分析。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习题来练习外,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去主动思考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分析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

3、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双基训练,落实必须到位,使每位学生能学到最基本的数学,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给予他们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将为他们提供施展自我的平台,继续沿用“一帮一”学习小组,从而避免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发生。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及时对每一次考试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处理,教学工作做好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素养。转变教学方式和评价观念,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做的更好。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篇4

数学这个学科可以说是一门十分严谨,条理性极强的学科。对数学的学习可以说影响人的一生,我们的身边时时刻刻都能找到与数学相关的东西。所以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学习数学知识,最好是能做到学以致用。为了体现数学的重要性,小编整理了一份八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借此向大家表明数学的重要地位以及教学中对数学的重视程度。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转瞬间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为了客观评价这学期的数学教学状况,探索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现将本次本人所带八年级两班数学质量检测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卷知识覆盖率高,贴近教材,强调基础,全卷对知识技能考评的定位较准确,全卷试题难度上与课本例,习题大致相当。本次考试114人,合格85人,合格率74.6 % ,优秀人48优秀率41.3 % 。最高分99最低20分。从考试结果看,本次期末试卷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也给我提供了学生学习缺漏的信息,对今后改进数学教学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考试反映的主要问题

1、双基落实不够。一些基本概念没有理解,基本运算没有过关。反映出本人的平时教学对学生基础夯的不实。

2、思想认识不够,过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忽视了部分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造成其学习困难增加,成绩下滑,进而逐步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继续教学增添了很大困难。

3、备课过程中准备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点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几次考试成绩来看,数学成绩处在中等及稍偏下的学生成绩下滑较大。回顾自己在教学中所进行的备课工作,以及针对性练习,感觉难度过大,没有估计到中等生的学习能力,无形中给中等生的听课和理解增加了难度,造成其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运用知识的能力下降。

4、对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的监管力度不够,放松了对他们的学习要求。本次考试不仅中等生的成绩下滑,少数平时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这次成绩不理想。原因是没有过多的去关注这部分学生课后的学习和练习的过程。未能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给以指正,导致其产生骄傲自满的浮糙情绪,学习也不如以往认真,作业也马虎了事,最终成绩出现重大问题。

5、平时教学中对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不扎实,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思维缺乏逻辑性,叙述缺乏条理性,语言不准确,推理过程不完整。

6自己所带班级的及格率优秀率偏低。本次试卷难度不大,学生容易得到基本分,但成绩不尽人意。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力度不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任务艰巨。

7 “应用问题”依然是教与学中的难点、本次考试中,应用性试题比较多,学生得分率相对偏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旧我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三、改进措施

1、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数学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教材的基础作用,既到位但又不越位、要在《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去理解教材,弄清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前后联系,而不要单纯地由教材到教材,需研究教材中的练习与习题,了解教材对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重难点,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夯实基础知识点,重视知识的应用与创新。

2、把握数学教学中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双基”的基础性作用、宜以严谨的教风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

3、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思维水平。

4、加强转差和培优力度。对学生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5、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多设计、提出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具有一定探究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开展尝试和探究,让学生经历“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

6、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它是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能够进行各种数学语言的转化,还要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语言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图像、图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工作的一些反思,不到之处,我由衷的期望能得到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批评指正。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篇5

一: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以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1、学校应对“双语”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领导班子应考虑以下问题:双语教学是什么?双语教学为什么?双语教学做什么?

2、加强对超编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培训,学校通过校本培训及其他形式的学习,尽快提高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使少数民族教师尽快进入“双语”课堂,承担起“双语”班的各类教学任务,招聘一些年轻的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补充师资力量。鼓励汉族教师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互相学习,促进交流。

3、动员汉语水平较高的民语教师开发《说汉语》的校本课,引导“双语”班的民语学生参加此课程的学习。

4、班主任在编排座位时,进行民汉搭配,让汉族学生给民族学生当小老师,帮助他们学习并且教他们学汉语。

5、安排教师利用晚自习时间对混合编班的民语学生进行汉语培训和学科教学内容的辅导。

6、学校教务处安排每学年至少一次的“双语节”,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同时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意义。

7、把“双语”教学的各种困惑通过筛选,提炼成课题进行研究,形成小课题研究规模,使“双语”教学的质量稳步提升。

8、动员民族村的家长把学前儿童全托到幼儿园上学,或者利用其他形式的教学,使学前少数民族儿童提高汉语水平。

二、本试卷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试卷内容生活化、情境化。

把知识点融于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基本涵盖本册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各知识点分布较为合理。

主要有“分数的意义、 24时记时法、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作图和周长计算、加、减、乘、除法运算以及与这此部分知识相关的生活问题、观察物体与可能性”等。而且在试卷中,各知识点的基础题和提高题都有恰当的体现。

3、从整体试卷来看,凡属考查三年级数学难点的内容,在命题上都适当降低要求,并且都控制了试题的难度,注意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避免过高要求。这样的命题方式有利于引导老师和学生扎扎实实的讲透和学好“双基”内容,夯实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关注学生的“数感”、“分析能力”、“计算能力”、 “应用知识”的形成。

4、体现对数学思考的考查。

如,第二题(4)题体现得是学生考虑问题是否周到,是否有清晰的思路找到规律;第三题(1)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利用立体的图形连线视图;第三题(2)题既考察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作图和周长计算,又用逆向思维考察已知周长求边长,这一题型合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第三题(4)题是与语文学科整合,给学生自主思维空间的题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可能性”的理解。这些试题给考生创造探索思考的机会与空间,体现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考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观念与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三、改进意见

1、针对一些学生不能认真仔细审题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理解题意的训练。

2、针对一些学生对数学概念、意义理解不够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3、针对一些学生不会估算,估算能力弱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4、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所学数学知识的能力。

5、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四、通过工作总结和对教师的调研,在我校“双语”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少数民族学生的学前教育严重缺乏。从一年级开始民汉混合编班授课情况看都是汉语教师上课,所以必须具备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这些学生必须接受过学前双语教育,会用基本的汉语交流。而我乡的实际情况是全乡没有一所幼儿园,离三台近的`村子的汉族学生就在三台上幼儿园,像西地、五道坝、阿克其包括汉族学生基本上都不上幼儿园,满六岁直接上一年级。所以混合编班民语学生根本听不懂汉语,这些学生上课什么也学不到,从我校二年级学生情况看,这些学生经过一年混合编班进行汉语交流没什么问题,只是基础知识掌握很差。

2、民汉合校混合编班使上课教师既要照顾汉族学生又要兼顾少数民族学生,这样致使汉族学生经常有“吃不饱”的现象,汉族学生家长意见也很大;民族学生家长也有意见,多次强烈要求学校改变教学体制,即让民语教师给民语学生上课。这样会导致我县择校问题更严重,许多汉族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好一点的环境中上学,致使县城学校班额过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去年、今年秋季我校一年级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就大于汉族学生比例。

3、“双语”教师的业务能力还待提高。“双语”教师必须具备民汉兼通的基本语言基础,但是,我校的汉族教师不懂民语,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有限。

五、取得的成绩

1、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从批卷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基础知识考试题中除个别的题目学生出错外,大部分的题目学生的准确率比较高,难度稍大的题目虽然全对率不是很高,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得分率也很高。说明学生对本册教材中的'基本计算、动手操作、单位换算、可能性、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等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

2、独立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在考试时,学生是在自己独立读题和分析的情况下完成试卷的,对试题的分析和理解符合题目要求,解答的情况比较令人满意,说明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

学生在解决动手操作的题目时,正确率比较高,画对称图形、小船平移位置画的准确,说明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这是平时严格要求和训练的结果。

4、思维灵活,方法多样。

在“我会统计”一题的解答中,学生利用计算的方法和图示对照的方法。准确的推算出星期五该进23箱冰糕。从中看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不注意认真、仔细审题。

有的学生审题不仔细,如选择题中“3点15分在镜中是几点多数学生都选择了9点45分”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仔细审题,这说明有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够好,读题不认真。

2、对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到位。

有的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还不够。如,在“填和17.01相邻的两个整数”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写成了17.0和18.0。说明这些学生对小数的概念和整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

4、数学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如“排队中也有数学问题”三1班有42人,要排成长方形的方队,可以有几种排法。如果要排成方队,至少要去掉几人?

每行几人?有些学生在答排成方队时只能打两种排法。

5、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存在不理想的现象。

有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理想。如,有的在计算题中出错,缺少验算检查的习惯;有的学生基本的平移画图出现错误,测量不准确。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篇6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因此,促进评价改革,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在这种思想、理念的指导下,我中心对全镇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期中质量测试和分析。其目的不仅是监控新课程执行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使其成为我们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导向。下面仅就这次期中测试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测试试卷总体上看,具有以下几项特点:

1、适合新课标理念,注重能力培养,体现了知识综合,较好地体现了人文性,但内容还不够全面。

2、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3、题目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考核的题目分量不足。

二、基本情况分析:

全镇小学六年级生数1041人,到考生数1024人,到考率98.4%,平均分81.3分,及格率93.2%,优秀率68.6%。

三、各题型与内容学生答题优缺点:

(一)仔细想,认真填

第1、5、7题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掌握,可见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较扎实;第2题中有少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导致不能很好的进行判断;第3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比进行化简;第4题中的单位换算也有少部分学生没能掌握;第6题及第8题有部分学生对于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关系不能很好的进行转换,还有第9题能于已知圆柱的体积和高,求底面积的题型不能很好掌握,因此失分较严重。

(二)对号入座

这部分题目大部分学生解答得较好,能够较好的进行分析、判断、选择,少部分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第5题的选择中不能较好的理解分析,因此出错。

(三)火眼金睛

第1题的错误错较高,学生在理解圆柱的.半径与体积的关系较差;第4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注意“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其余的题目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

(四)神机妙算

这部分题目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的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但有个别学生审题不认真,未能正确的计算,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偏低。

(五)填一填,画一画,说一说

大部分学生关于商品的折价销售掌握得较扎实,能够判断它们的正比例关系,但在画图描点中,有少数学生的描点不够准确。

(六)解决问题我真行

第1题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反比例关系填写未知项的数,并清楚了解在比例中速度和时间是两个相关联的量及不变的量是文章的总字数,并判断它们成反比例关系,且能较完整的说出成反比例的理由,并通过其特点理行实际应用。但还出现个别学生对正、反比例的特征造成模糊,使判断造成困难而产生错误,在计算淘气默写完这篇文章共需24分钟时,产生错误;还有个别学生甚至不能解答。

第2题是关于圆锥的体积计算的应用,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并较好的解决问题,但少数学生在体积计算中没能注意圆锥与圆柱在体积计算中的区别,导致错误,这道题的计算较复杂,有部分学生不能较准确的计算,答题不完整也是这题出现的一个较严重的错误。

第3题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从已知条件求每根柱子的侧面积,再求4根柱子要刷油漆的总面积,最后求出油漆的总质量,正确率较高。

第4题题目较灵活,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对于材料的处理,不能明白底面多余的材料可以不用,导致错误相当严重。

第5题是有关比例尺的应用的题目,这道题目的得分率达90%,可见学生在关于比例尺的知识方面掌握得较牢固,且能够较灵活的进行解答,解答方法多样性,可见学生的思维方式较多样、灵活;但也有少数学生放空题,出现这样的原因除了智力之外,可能也有学生不能理解题义。

四、思考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深入学习课改理念,仍是目前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只有从思想观念上彻底转变,才能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才能使教学工作真正地走上素质教育轨道,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改进教学

1、改进备课方式。

备课历来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究竟该怎样去备一节课,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呢?

(1)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2)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3)注意目标的可检测性,制定明确、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制定教学目标 ,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必须把握学科教学改革的方向,体现学科教学的整体目标。

其次,课时教学目标的阐述必须明确而具体,具有可检测性。如果说发展性领域的目标是隐性目标,很难在一节课内发生明显的变化 ,不便于检测的话,那么认知性领域的目标应该是显性的,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应该有明显的变化,是可以检测的。

(4)设计板快式的教学方案,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顺序。

要使教学的方案具有效率意义,必须在全面深入研究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板快式的教学方案,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顺序。顾名思义,“板块”是可以移动的,板块式的教学方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进程中是可以调整的。

2、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和质量。

3、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5、改进教学评价。

测评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改进不足,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教学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有赖于我们教育工作者以更为饱满的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篇7

本试卷以《数学课程标准》为精神指导,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审题、操作和灵活应用数学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本试卷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试卷内容生活化、情境化。

把知识点点融于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点的考查,试题涉及的知识点点基本涵盖本册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各知识点点分布较为合理。

主要有“分数的意义、24时记时法、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作图和周长计算、加、减、乘、除法运算以及与这此部分知识点相关的生活问题、观察物体与可能性”等。而且在试卷中,各知识点点的基础题和提高题都有恰当的体现。

3、从整体试卷来看,凡属考查三年级数学难点的内容,在命题上都适当降低要求,并且都控制了试题的难度,注意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避免过高要求。这样的命题方式有利于引导老师和学生扎扎实实的讲透和学好“双基”内容,夯实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注重对重点知识点的考查,关注学生的“数感”、“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应用知识点”的形成。

4、体现考查对数学的思考。如,第二题(4)题体现得是学生考虑问题是否周到,是否有清晰的思路找到规律;第三题(1)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利用立体的图形连线视图;第三题(2)题既考察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作图和周长计算,又用逆向思维考察已知周长求边长,这一题型合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第三题(4)题是与语文学科整合,给学生自主思维空间的题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可能性”的理解。这些试题给考生创造探索思考的机会与空间,体现对数学知识点理解的考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观念与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取得的成绩

1、基础知识点掌握扎实。

从批卷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点掌握的比较扎实。基础知识点考试题中除个别的题目学生出错外,大部分的题目学生的准确率比较高,难度稍大的题目虽然全对率不是很高,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得分率也很高。说明学生对本册教材中的基本计算、动手操作、单位换算、可能性、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等基础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好。

2、独立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在考试时,学生是在自己独立读题和分析的情况下完成试卷的,对试题的分析和理解符合题目要求,解答的情况比较令人满意,说明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

学生在解决动手操作的题目时,正确率比较高,画对称图形、小船平移位置画的准确,说明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这是平时严格要求和训练的结果。

4、思维灵活,方法多样。

在“我会统计”一题的解答中,学生利用计算的方法和图示对照的方法。准确的推算出星期五该进23箱冰糕。从中看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不注意认真、仔细审题。

有的学生审题不仔细,如选择题中“3点15分在镜中是几点多数学生都选择了9点45分”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仔细审题,这说明有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够好,读题不认真。

2、对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到位。

有的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还不够。如,在“填和17、01相邻的两个整数”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写成了17、0和18、0。说明这些学生对小数的概念和整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

4、数学知识点的运用不够灵活。如“排队中也有数学问题”三1班有42人,要排成长方形的方队,可以有几种排法。如果要排成方队,至少要去掉几人?

每行几人?有些学生在答排成方队时只能打两种排法。

5、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还存在不理想的现象。

有的学生的基础知识点掌握不理想。如,有的在计算题中出错,缺少验算检查的习惯;有的学生基本的平移画图出现错误,测量不准确。

四、改进意见

1、针对一些学生不能认真仔细审题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理解题意的训练。

2、针对一些学生对数学概念、意义理解不够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3、针对一些学生不会估算,估算能力弱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4、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后,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点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所学数学知识点的能力。

5、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加强基础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篇8

一、试题评价

此次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整个试卷将本学期的知识整个融合进去,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融于试卷之中,注重了学科的整合依据学生操作能力的考查,基本做到不出偏题、怪题、过难的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又考查了学生的真实水平。

1、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五个大题。

2、取材比较贴近生活,评估了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学习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这些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就需要孩子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体现了灵活性。

在考察学生“数的运用”的内容多是以不同形式出现的,显示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灵活性,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4、题型简约。整套试题题型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题干简约晓畅,降低学生审题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发挥水平,真实检验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

5、难易适中。整套试题基础题占90%,难度题占10%,较好地体现这次命题的指导思想。

二、考生答题情况及错误原因分析

第一题是填空题,分为11个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第1、2题考查质量单位和单位的换算,题型简单,多数学生能按要求作答,少数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不能正确区分重量单位克、千克,不会应用克与千克的相互转化。第3、5、6题考查除法的初步认识,包括平均分、除法算式的读写、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读算式:把除以的“以”和“等于”写错,还有部分学生把“除”和“除以”混淆,导致失分现象,一个完整的除法算式读作什么,70%的学生作答成乘法口诀。第4题考查运算顺序,得分率较高。有部分同学,知道先算加法,再算乘法。但是不会写字,有些是同音字,有些是错别字。第7题属于有余数的除法,考查学生对“余数小于除数”的认识,多数学生能回答正确,少数人不理解这个知识点。第8、9题为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万以内数的读写,数位的认识、数的组成等知识点,很多学生在读数的时候,把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混在一起,导致失分较重,这些课堂上重点训练的题型,真是不该出现这样的错误。第10题考查近似数的知识点,这题是最容易出错的,因为学生对“四舍五入”的理解不够,近似数的应用,35%的学生不会做,还有部分学生答成汉字。第11题考查判断推理,因为学生还没学过小数大小的比较,只有少数学生能作对,但阅卷时按超纲处理,统一给分。

第四题是计算题。都是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总体还是不错,但是都有因为粗心算错的。第22题是口算,正确率较高,只有少部分人在整百整千数相加。有一部分少写0。第23题是竖式计算。有一部分同学数位没有对齐,有的等号后面没有写答案,少部分不会算。导致失分。第24题,脱式计算,有几个同学没有写等号就直接算、有部分同学不会混合运算,不知道运算顺序。导致失分。第25题,第(1)和(2)小题出错的人相对较少。第26题,大部分同学不明白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不了解这个数就是被除数。导致失分。

第五题是认识统计表。失分的人数不多,多数同学都及格了,只有少部分同学对统计表中的文字理解不透彻。导致失分。

第六题是解决问题,分为五个小题,每题5分,共25分。第27、28题考查学生对平均分知识点的掌握,题型简单,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作答。有部分学生算式写对了,但是答案不正确,可能是乘法口诀还记不住。第29题考查学生对“几个几是多少,谁比谁多多少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能够解答,部分学生只写了第一个算式,第二个问题没有解答,这部分同学对题意的理解不正确。第30题考查学生对“比一个数多几是多少,全天共收了多少千克?”好多同学只解答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没有解答,对题目没有认真理解题意。好一部分同学700加200都算错,说明三位数的加法还有困难,这个知识点还没有完全掌握。第31题考查学生对“三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好些同学都把100减46算错了,说明数位上连续是0的减法学生还很吃力,还得加强。部分同学只解答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没有解答,说明没有认真读题目,或者理解不了题意。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对平均分的理解,对除法算式读写的训练,练习算式中一些难写的字如“除以”“等于”“加、减、乘、除”,降低错误率。

2.课堂上重点讲解除数与余数的关系,这有利于后面三年级除法的教学。

3.万以内数的读写,应重点强调读书应该写成汉字,写数写成阿拉伯数字,不要出现两者混淆的情况,另外,加强“四舍五入”概念的导入,让学生理解什么时候该舍去,什么情况该进位。

4.出试卷的时候,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11题,课本上没有小数的比较,同步指导上面也只是简单提到,如果同步指导习题没讲解完的话,那么学生就会觉得陌生,甚至老师也会说是超出教学大纲了。

5.部分学生的计算方法没有掌握。在测试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计算很慢,出错率较高。

6.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朝一夕的强化训练就能成功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经常的有效的训练。而口算的训练又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容易形成惧怕口算,逃避口算的心理。口算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

7.基本知识必须抓实、抓细、抓紧,并强调书写的态度一定要认真。

8.培养认真读题、细心做题的习惯及灵活解题能力。二年级各种题型的种类在增多,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细心习惯(细心读题、细心思考、细心计算)也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成绩,也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今后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读题、做题的方法指导,严格要求认真仔细,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9.培养学生做完题认真检查的习惯。特别是计算题和解决问题的题,让学生通过检查可以发现自己抄错的数,找错的信息和计算结果的错误,以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10.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1、加大同学们的识字量,就能更好的理清题意。

总而言之,尽管目前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数学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但更应该讲究方法的优化,提高速度和正确率。口算仍在“数的运算”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不容忽视,始终应将之作为常规性的训练内容来抓,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故希望整体口算能力尚欠佳的班级要对学生适当强化训练,利用在校时间组织集体练习,校外让家长适当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篇9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本次考试所考查的内容是高一下册《三角函数》、《平面向量》部分,命题以《教学大纲》和近几年高考对本部分的要求为指导思想,特别注意到了高考对《三角函数》部分难度要求不大这一特点,因此在命题中既突出了对三角函数部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重视了对平面向量的工具性的考查。考虑到是全市高中联考,试卷在难度设计上照顾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全卷难度不大,试题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把关题的设计上也本着高考试题的要求变一题把关为两题把关(第21题、第22题),且问题设计本着入口容易深入难这一原则,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

二、试题的主要特点

试题重视对“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部分的核心数学概念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强化了对蓄含于本部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1、突出考查基础知识,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的主干知识构成了试卷的.主体。

试卷对高一下册教材的主干知识进行了重点考查,尤其是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的考查。例第1、2、3、4、6、7、8、13、14、15、17、19题,分别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基本计算、基本变换、基本性质(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对称性)以及正、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和三角函数的图象。这些题目几乎都是书本上练习题和习题中所要求的,只不过是做了适当的变式。第5、9、12、18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基础知识和向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工具性,难度不大,只要学生概念清楚、运算过关,得到这部分分并不难。

2、重视应用

利用所学数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试卷关注的焦点之一。例如:第5题利用共线向量的充要条件求角;第11题利用偶函数性质求角;18题(2)利用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判定平面上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第20题是一道利用解三角形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建模过程,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3、体现综合性,注意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设计问题。

[3]

例如:第10题将平面几何与三角结合;第16、21题将代数函数、方程、不等式与三角交汇;第22题是平面向量、三角函数与数列的交汇。这几道题都有一定难度,学生必须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才能解答这部分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

4、重视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例如:第7、10、11、16、21题,主要考查蓄含在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部分中的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尤其是第16题:若在[0,]有两个不同的实数值满足等式,则k的取值范围是。学生须将方程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图象问题,借助二次函数图象即可得到解决;第21题:是否存在实数m,使得对于任意的,<0都成立,若存在,求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此题解法很多,可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方程根的分布问题,借助函数图象解决,或利用恒成立,将原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注意要分类讨论)。以上题目侧重对学生理性思维和数学中核心内容即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关注的是数学的本质。

三、试卷反映出来的问题

通过评卷,发现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不够准确。如第4、9、12、14题。

2、解答不规范,计算不准确。如:19题,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不全。有的不列表,有的不描点。再如17、20题,因计算结果不准确而失分的学生很多。

3、审题不认真,思维不严密。如12题只注意到向量内积大于零而忽视了两个向量不能共线同向。再如14题学生忽视了角的取值范围,导致结果不正确。

4、数学思想方法掌握得不好。如16和21题失分严重。

四、下一步教学建议

1、根据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应把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

2、加强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中最本质的内容。

例如:第10题将平面几何与三角结合;第16、21题将代数函数、方程、不等式与三角交汇;第22题是平面向量、三角函数与数列的交汇。这几道题都有一定难度,学生必须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才能解答这部分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

4、重视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例如:第7、10、11、16、21题,主要考查蓄含在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部分中的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尤其是第16题:若在[0,]有两个不同的实数值满足等式,则k的取值范围是。学生须将方程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图象问题,借助二次函数图象即可得到解决;第21题:是否存在实数m,使得对于任意的,<0都成立,若存在,求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此题解法很多,可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方程根的分布问题,借助函数图象解决,或利用恒成立,将原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注意要分类讨论)。以上题目侧重对学生理性思维和数学中核心内容即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关注的是数学的本质。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篇10

按照区小教学教研室的安排,我校于20xx年6月25日举行了期末考试。本人所教学科为二年级数学。现将这次考试的情况分析如下:

一、学生知识能力现状:

这次我们班30名同学参加考试,总分为,平均分为,及格率为%,优秀率为%。本次考试试卷,注重基础,题型多样,涵盖面广,全面考察了“四基四能”。从卷面来看,学生的字迹比较工整,书写非常认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

二、问题成因的分析:

1、“我会填”,出现错误集中在第5题“买一盒彩笔需花6元,23元最多能买盒。除法算式是”。学生没有把余数写上而导致丢分。第12题“9005的近似数是,7908的近似数是”丢分也比较严重,客观上试题没有明确说明近似数是到“十位级、百位级、千位级”,主观上阅卷时老师给出的答案也只给了保留千位级的“9000”,而没有给出另一个答案“9010”,导致部分学生丢分。

2、“我会辨”,出现了部分学生在审题方面不认真而导致丢分的现象。如用第2题“棉花比石头轻”许多学生光凭已有的经验,而不加思考的想当然作答导致丢分。这是平时的拓展训练较少所致。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认真审题的训练,争取在不该丢分的地方一分不丢。

3、“我会选”,在第1题,“计算77—26+24时,先算”,学生没有掌握好混合运算的顺序,加上没有认真审题,丢了不应该丢的分。但从整体上看此题学生答题比较理想,学生掌握得较好,教师平时应多做,多练。

4、“我是计算小能手”。丢分较多的是第1小题中的“22÷7”,学生只写了商,而没有写余数。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认为横式只写商,不用写余,加之平时训练偏少所致。

5、“我能解决问题”。考察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现错误是最后一题“根据右图提出乘法问题,再解答”,学生在看图方面没有问题,关键是没有很好地理解“解答”的含义:既要列式子,又要答!很多学生只答了,而把式子留在了草稿纸上而导致失分。

三、今后的改进设想:

结合学生的考试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利用课堂教学及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多采取一些游戏式、故事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加强对看题、审题的训练,对于易混、易错的题,让学生先看,再说,然后再做,反复加强训练,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做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给学生创造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更好的发挥合作的潜能,使得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他们。

(4)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工作。这次考试我有1名学生有及格,及格率上次是100%,现在又倒退到了96、7%,这在提醒我,在学困生的辅导问题上一分钟也不能放松。所以,上课应该多提问,对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总是让他们先回答,下课多辅导,多表扬,少批评,作业尽量做到当面批阅,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鼓励,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5)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对比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多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读题,审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7)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努力,特别是学困生的家长,要及时取得联系,知道学生在校与在家的表现,必要时还可以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

(8)加强教研活动,相互交流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课堂实践中,以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对命题的建议

这次试卷主要针对二年级孩子的特点,注重基础,全面系统的考察了学生的知识,又突出能力,强调学生审题能力的考察,以后这方面的题应该占的比例大些为好,还要多联系生活。

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篇11

一、试卷分析

1、今年的数学试卷在平稳过渡的同时,凸显“新”和“变”,“稳”主要表现在试卷的题型结构、赋分比例、难度要求以及试题难易梯度等方面,均严格遵照《考试说明》的相关规定。“新”与“变”主要表现在规避命题的“模式化”以及试题设计上。如理9以四个数关于乘法运算构成的循环群为背景,以复数、集合、方程为载体,考查学生学习潜能;文20(Ⅱ)、理18(Ⅱ)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几何概型;理20以三次函数为背景考查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

2、试卷注重数学的学科本质,关注数学知识的合理应用。既考查了数学知识在学科内的应用,如文10、文12、文20、文22、理8、理9、理18、理20等题都突出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本质含义的考查,又考查了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文9、文21、理13、理19等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实际,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3、试卷重点考查了支撑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它们在文、理科卷中的占分比例分别为87、3%和79、3%。试卷将检测考生是否具备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进行熟练的转化和思考的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查目标。如理19、文21取材于考生熟悉的背景,要求考生能够将“相遇”、“距离最短”、“时间最少”等自然语言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形语言,进而抽象出体现“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方程语言,奠定解决问题的基础。

此外,试题合理依托知识的交汇,在基本保证考试内容抽样的合理性和典型性的同时,检测了考生是否具备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

4、试卷中设计了适量的创新性问题,考查考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文12以集合、不等式为载体考查考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理10、理15,考生需要经历对所给概念或关系进行阅读理解的过程,抓住问题本质后方可利用函数图像与性质等知识经历推理论证等探究过程;文16,考生要在观察所提供的三角函数式系数关系的基础上,经历尝试、归纳、猜想与推证的过程。这些创新性问题的设计都源于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新”而不怪、“新”而不难。试卷以探究性问题为载体,强调高考对考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潜能的关注,力图使得试卷的选拔功能得以全面体现。如文12、文16、理9以及理15关注了推理与证明;文15给出了“凸集”的概念、理10给出了“分渐近线”的概念,通过学习和理解概念,进而解决相关问题;文19(Ⅱ)、文21(Ⅲ)、文22(Ⅱ)(ⅱ)、理17(Ⅱ)、理19(Ⅱ)都设置了探究性问题;理20由特殊到一般地解决了三次函数的有关问题,展示了数学发现的一般过程。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基础题部分学生做的比较好,得分率较高,而对于试卷中的创新题还是有些不适应,对题目的意思不能完全领会,而导致分数不高。

三、今后教学建议

1、高度重视课本,切实夯实基础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定理﹑性质以及它们的限制条件等等要仔细地推敲,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在每一模块﹑每一章节的内容结束时,要将各个知识点,根据其发生的过程和内在联系,通过对知识的分类﹑整合,使之系统化,为学生提供新的视角。此外对于教材中一些典型的例题﹑习题要注意把它们梳理出来,并将这些例题﹑习题进一步提炼,从而延伸出“二手结论”,让学生熟悉这些结论,这对提高他们的解题速度是大有好处的。

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广度,不盲目拓展教学内容,对要求降低了的内容绝不人为地拔高,对一些在新体系下并不重要的方法要大胆舍去。

3、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努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学素材的教育潜质,把数学中的函数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猜想﹑类比﹑特殊与一般等思想和方法由渗透层面提升到应用的层面,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此外,还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题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答题规范性,让学生做到“懂要会,会要对,对要全”。

4、把成功带给学生

数学课堂的教学起点要放低,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正确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制定好辅优补差的计划,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多给学生正向意见,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让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