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合格教师心得感悟热门三篇

做合格教师心得感悟(精选3篇)

做合格教师心得感悟 篇1

一个学期的工作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起来,的感受就是匆忙。但匆忙中也确实有着上自己感到欣慰幸福的时候。下面我就与大家做简单地交流:

我与大家一样的是用着同样的时间,在工作着。除了班主任工作,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外,还承担着校本课程3――6年级的心理健康教学工作。我提炼了七项与别人不同的内容:

1、寒假时间,与在坐的几位老师一同编写了1――6年级的心理健康教材;共39节。并且在这学期的课堂实践过程中,进行着修改,每节课后,都做了反思、修改、补充的意见

2、为了让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有更快的成长,更大的进步,这学期,学校的邀请课(生命教育主题-生命中的重要五人),校本竞赛课(挫折教育――风雨过后是彩虹),我都上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

3、我还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进行了有效结合。紧紧围绕“关爱、责任、诚实、合作”等,开展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团体训练活动(解手链――团队合作与沟通,),调整学生的认知,提升他们认识自己的意识,促进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4。家校平行教育,做了一些研究性的工作。其主要过程就是:对留守儿童进行多方位的教育,即家长、委托监护人、老师做到: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策略和方法,让孩子能在温暖的环境中,良好的心理状态成长。这方面我也积累了一些材料,也算是“关爱留守儿童”课题攻关的一点收获吧。

4、承担了心理咨询室、团体训练室的文化布置。经过几次修改,现已基本定稿。

5、语文学科方面,进行了“一课一感悟”的习作训练。这一训练帮助那些中下等生再次或者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本学期都进行训练十四次,效果较好。

6、参加了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并在会上做了一节自信心培养的团体训练课。

7、做班主任,专科课停课,理应在本班上课,可经常与我的心理课发生冲突,特别与樊校长搭班,她经常是忙于少先队工作,德育校长的工作,事务性的工作特别多。因此经常穿梭于东西楼之间,三楼至六楼之间的我很是疲惫,就更是疲惫了。特别是每个班一个月才能上到一节心理课,面对学生的期待,我不忍心不上,因此,常与别的班主任串课,除极其特别情况时,我才没有补上。一学期嗓子均处于疲劳状态,只盼着假期修养呢!

8、一学期的工作马上要结束了,我很珍惜这四个月来,自己用心做的每一项工作。我会在进一步总结反思,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节奏。打开心窗,让阳光进来。因为,我坚信,只有心踏实地,才能突破自我设限,真正享受工作与生活带给自己的那份快乐。

做合格教师心得感悟 篇2

“应该从制度层面去保障教师的权益和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良性沟通”,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李昂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双减政策无疑会给原本就工作繁忙的中小学教师增加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负担,那么,怎么保障教师的权益呢?教师又该如何尽快适研究学情,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学生“在哪里”,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应把学生“引到哪里”。

减轻作业负担,学生就可以在“自然起点”参与课堂学习与探究,教师就可以准确判断学生“在哪里”实现因材施教。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重要目标,分析研读教材,就是要对准学科核心素养这个靶心,确定“把学生引到哪里”,只有全面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才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有的放矢。

2组织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不是深在知识难度上,而是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探究性学习。

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愿参与”,借助已有认知经验“能参与”,通过多种感官或行为“真参与”,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而是能够带得走、用得上的学科素养。学生课堂上实实在在用1分钟获得的发展与提升,是课后10分钟的补习也达不到的效果。

因此,一线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增强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和效益意识。课堂学习效益高了,课后的作业负担自然就轻了。

3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提高作业质量

作为生命体的儿童,天然拥有语言、思维、探究、创造等学习需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职责在于以生为本,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建构,共享探究过程,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不是仅仅传授知识,而是师生间借助积极有效的对话为平台,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

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教师在备课时须统筹安排每节课的作业量,将课堂适当留白,精心安排练习反馈的环节,及时查缺补漏,相对减少课后的书面作业量。

04研究作业管理效能,提升课后作业的“质”

教师要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学科性质,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将作业设计作为课题来研究。

例如重视预习作业,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积极尝试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等多种开放式作业形式,因材施教,杜绝机械重复的无效性及惩罚性作业等。

05设计菜单作业,强化反馈功能

教师不仅要从作业总量上做到“科学合理”,也要从作业形式上做到“丰富多样”。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情,通过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作业菜单,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

不妨尝试每周安排一个“无作业日”“实践性作业日”,也可以每月一个“零作业周末”“长作业”,以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业的功能,不要让作业成为“要我做”的“负担”,而是成为“我愿做”的“常态”。布置与反馈是作业的两面。既要从质、量、形上做好作业的布置,也要及时做好作业的批改与反馈。一方面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面批讲解和答疑辅导,另一方面对作业优秀的学生要激励表扬,不断增强其学习自信,让作业成为学生才能展示的平台。

6对学生多元评价

老师需要对“多元评价”的内容、维度、标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用增值性评价客观判断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让孩子们“看见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老师还要适时向家长解读孩子“多元评价”结果,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给出反馈,通过家校携手,为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做好规划。

07进行教学上的创新

随着学生在校内时间的增多,教师只有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多样性,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让学生愿意待在学校,且学习效率有所提升。

老师可以从小处着手,比如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运用高效、趣味的授课工具、新颖创意的教育方式(微课、STEM)提高授课质量和学习兴趣;课堂上除了一对多的讲解,还可以组织同伴互助、小组共学,让每个孩子都“在场”;课后作业除了双基练习,还要有灵活的主题活动、项目学习、特长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喜欢。

在保证孩子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学校教学培养孩子们的多元能力,在有限的课时中开展创新课程,这对教师来说任重道远,也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开放心态眼界的过程。

8参与到课后服务中去

开展课后服务,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教师最了解自己班级的学生,课后服务也使教育更有针对性。随着课后与学生的接触的增多,对本班学生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

9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家校共育

如果说老师的教学能力,是家长信任老师的前提,那么优秀的“共情”体验和有针对性的讲授能力,则是获得家长信任的重要条件。

作为老师,精准解决孩子困难、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离不开家庭的携手努力。要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的教育思想,统一教育理念;还要给予家长科学实用、容易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有效的“助攻”。

这就对老师们的沟通能力、家庭教育知识有了更高要求。为了抚平家长焦虑,顺利推进学校教育,老师们需要花更多的工夫和时间。

10协调好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

课后服务的落地与推广,无形中拉长了老师们的工作时间,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的冲突将会更加突出。这对老师们的工作状态、积极性以及职业预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双减”下,遇到困难或挑战:老师们既要保证本职工作的完成,又要兼顾家庭和个人生活,需要自身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也需要整个教育系统的关注和协调--减少老师非教学和隐性工作时间,给予教师群体更多关注和关怀。

做合格教师心得感悟 篇3

在我的二年级班有以下几种小情况:

(1)每次上课很困,有些不情愿,因为上课嘛,对于孩子本来就不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占10%;

(2)学习很努力,很认真,这样的孩子占70%;

(3)学习起来有兴趣,很轻松,积极钻研,这样的孩子占20%。

有些时候看着一个个小家伙咬着铅笔冥思苦想的时候,觉得好可爱呀,即使她学习了不会,但是下课拿着小本子问我问题的时候我也好开心,其实这正印证了孩子那种求知的天性,好奇,想解惑,想征服,想证明……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这种感觉,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表现出来积极的一面,而有的孩子表现出消极面对的情绪,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孩子每次回家之后不复习,每次都是到了课堂之上才想。要知道,每一节的知识都有上一节的内容,不复习,就等于在课前已经落下了一截……

(2)知识链没有链接好。举个小例子,本次课上学习“植树问题”里面涉及到了暑假学习的除法和乘法知识,在的时候没有学习或者掌握不扎实,导致这一讲的时候,孩子不明白除法的意义,所以有些题目根本就无法向下进行,需要从头开始一点点的铺垫,耽误了进度,孩子也觉得吃力。所以这次报了寒假班的同学,老师希望你们能够认真的学习每一天,每天回家多看看,争取这7天的辛苦不要白费,付出了,也要收获!

(3)家长拓展的知识过于复杂。建议您的拓展先在老师的基本题型上进行拓展,比如换个情境,换个数,但一开始最好不要轻易换类型,因为孩子才二年级,很多时候,无法做到举一反三,他需要做的是把学到的知识扎扎实实的掌握好,然后再随着年级的提高,去增加拓展的难度,很多时候,家长感觉明明一个类型的题目,为什么这个会那个不会,其实不怪孩子,是您没有掌握好拓展的难度和深度,出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而自作主张,最后伤害了孩子也伤害了自己,所以家长在自己做拓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难度和宽度。

学而思的课程不是每天都上,家长怕给孩子造成太大的负担,也没有刻意去给孩子做太多的题,但是毕竟知识是温故而知新,希望每天能够练习1-2道题,或者每天一个小知识点,让孩子轻松的持续,只要坚持,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学习没有捷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