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教师国培心得体会(三篇)》
2025年新教师国培心得体会(通用3篇)
2025年新教师国培心得体会 篇1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认真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从古止今但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职业,道德观念必有其共通的地方。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其道德内涵必然融汇于整个社会公德之中;而教师的特殊职业与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德高为师,身正是范,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其次教师要尊重幼儿,重视幼儿天真的梦想。放弃任何框框和本本,尊重孩子,让他们尽情表露真性和梦想,然后教师进行观察分析,再是顺导性的教育,同时附上适当的强制和计划,这就是自然的教育。当孩子们尽情地流露他们的本性,真的,善的,美的,于是,我们让他们互融这种本性,这是一种巨大的能量,他能化解个别孩子的不良习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防御孩子们感染社会恶习。让幼儿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幼儿教育是起步,起步是最关键的。
接着教师要会宽容孩子。如果说,尊重、理解幼儿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素养的话,宽容幼儿则需要勇气和更大的投入,这是针对幼儿认识的不稳定而言。允许幼儿的认识反复的过程,需要我们有更大的耐性。宽容,不是放纵,更不是溺爱,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宽容,是理解的继续,也是理解最真实。最具体的体现。宽容应该有多种形式,各种形式的确定必须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宽容,还应为幼儿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创造条件,指出实实在在的。让幼儿“跳一跳”就可以达到的努力目标,同时要因势利导,用爱心感染幼儿,尊重、理解、宽容有机地结合,提高与孩子交流的深度、广度和质量,也使老师的爱心放大了更多倍。在与幼儿一起相处的日子,多一份爱心,少一点虚荣;多一份理解、帮助,少一点指责批评;多一份宽容、耐心,少一点责难、惩罚!这样会让教师的职业道路更加美好。最后教师要学做会反思。
应该说,反思对于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调动教师积极的自我思考与实践,使其以主体身分投入其中,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有本质性的提高来说,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作为骨干教师首先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学习,并在实践的不断反思中二次学习。教师的自我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能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灵活的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反思中不断的,有效的提高和成长。
2025年新教师国培心得体会 篇2
有幸参加湖北省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短期集中培训,来到华中师范大学小学音乐班开始为期20天的学习。这次学习的课程安排的非常丰富,有音乐方面的专业课程,有校园集体舞,还有观摩课和同课异构等等。记得刚得到消息要来参加国培的时候,就对这次学习充满了期待,心里憧憬着未来20天的学习,自己到底能学到些什么?来到这里通过20天的学习之后,我知道这次学习带给我的是无数的收获。
听了专家,教授以及和我们一样的来自一线的教师的课,心里有着无数的感概。在这20天的学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武昌实验小学的竖笛乐器教学。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音乐教学中乐器教学是薄弱环节,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器乐教学无法进行。但在参加国培后的我不仅收获专家们讲解的理念。而且让我们这些来自一线的音乐教师聚集在一起进行研讨我们在教学当中遇见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我有几点体会:首先,这次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对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来说是及时而有效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从观念上,从理论知识水平上方法与技巧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认识和提高。其次,通过这次培训,促使我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上有了深刻的反思,一名教师能成为教学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的磨练,在反思中不断的成长起来的。通过培训,我看到了教师们的严谨的教学态度,授课的专致,看到了同行们的认真钻研与孜孜不倦的学习劲头,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我要改变以往的思想,勇于创新,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方面做出自己应做的贡献。最后,通过这次培训,我对音乐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按照老师的所讲的方法进行教学,贯彻好学习中学到的宝贵知识,同时不断创新,使我的音乐教学又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感谢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空间,感谢“国培”为我们提供这么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培训,是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对我今后的教学水平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2025年新教师国培心得体会 篇3
伴随着“国培计划——20xx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的脚步,我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开始了新一轮的远教培训。
起初我认为,只要按时观看视频,按时完成作业,按量完成评论,等到培训时间到了,合格了,也就行了。但是随着培训的深入特别是视频的观看,使我对此次“国培计划”有了新的从量到质的转变。下面就将我的一点看法罗列如下,与大家分享。
首先,通过通识课程三个模块视频的观看和学习,我认为主要是指导教师如何来定位自我,并明确学习和发展是每个教师必须的和终身的过程。
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段视频使我受益匪浅,长期以来我总认为自己已经非常地努力教学了,但从专家推荐的几个发展阶段来看,“自我感觉”良好的我,原来一直处于教师发展的前期,却浑然不知,若不是对视频的观看,我还会把以前的认识“进行到底”。是李晶教授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盲目和不足,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与此同时合理的作出判断并制定一份“两年专业发展计划”,使我从反思中树立新的目标,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明确地向着目标努力奋斗,这就是我从通识课程中感悟到的。当然,模块内容吞吐量远不止这些,每一次我重新观看视频时就会有新的发现。
其次,从11月中旬开始的学科课程模块,对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整体把握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如何实施教学设计、如何把握初中学生心理,进而把握初中地理教材、甚至如何评价学生,展开了全方位针对性很强的指导,可以说学科课程的各位专家就像名医一样,帮助我自主、有效地诊断出我过去教学中的一些毛病,并程程推荐,选取经典案例,帮助我们剖析教学中存在及遇到该问题应如何来解决,其借鉴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该模块不光帮助我解决了初中地理“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还帮助我解决了面对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的问题。
特别是朱教授讲的,对教学的评价,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原来教育教学不光是教完书,改完作业就算了,也不是简单的从知识层面对学生作单纯评价,而应该将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评价相结合,而且这种评价必须有助于学生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有利才行。
此外,“国培”还为我们展开了“在线研讨”,为学员、辅导教师和专家搭建了一个沟通平台,但美中不足的是,多数“在线研讨”都选在了难得的周末休息时间(周末不在校,上网很不方便),使得大多“在线研讨”我都没机会或没时间参加,很可惜。
总之,通过“新思考”平台,我结识的不仅是班里班外的学员、老师和专家,更是接纳了一种新理念,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具有强有力的生命力的理念,这种理念会在每一个感悟到它的学员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20xx“国培计划”,我学到的不仅是教育教学中的技巧和方法,更是对我工作以来的方式方法的重新审视,这种审视尤如一场及时雨,它滋润了我那块因尘封而干涸的思维之田,这场甘露会在每一个惠及到得学生那里得到传承接力,发扬光大。
也许,我的文字很单薄,也许,我文笔很一般,但我此次培训使我收获了很多,因此对此次“国培”我是发自内心地、由衷地感谢,也希望像这一类有效的培训资源,能持续地、永久地关注我们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师和学生,让广大农村教育能像城市教育一样享有平等的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对于有的人来说,培训结束就是目的地,而我则认为“国培”,为我点亮了工作的前程,只有点亮前程,才能走得更远,也只有走到更远,才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光明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