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成长报告通用3篇

大学成长报告(精选3篇)

大学成长报告 篇1

尊敬:

光阴似箭,日月如歌。一转眼,我进入大学已经快满三个年头,总结这三年来,从大一的懵懂的学弟到现在成为大三的学长,一路走来,有得有失,自己从幼稚走向成熟,自身价值观世界观也初步建立,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为了利用好大学剩余的时间,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做准备,现在,我将总结经验,重新审视自己,下面是我入学以来的成才情况的自我总结

一、入学以来成长情况分析

(一)大一时期

大一带着好奇与激情进入大学校园,首先看到的是学校的优美环境,觉得在这样山水般得大学上学是一件幸福的事,在大一时期,做的最多的是熟悉班上的同学,在班上建立良好的友谊,当然,在大一时期建立的友谊是牢固的,整个大一,与一些班上关系很好的同学走南串北,一起做过很多开心的.事,到现在与班上各同学的关系相处融洽,我觉得这是做得比较好的一件事,是最值得以后怀念的,也是值得花时间去积攒的。

有好必有坏,在大一期间做得最不好的事就是逃课太多。整天只顾贪玩,没有好好学习,所以学习成绩一塌糊涂。

(二)大二期间

从大一的适应环境过来,大二时候已对周围环境相当熟悉,同时因为大一成绩的落后,在大二时期,已不在逃课,每个学期的课几乎全勤,同时在班上活动已不在感觉不自然,对自己已慢慢的自信起来。同时,在大二时期,参加了一些社团上的活动,也作为社团活动的内部成员,参与组织了一些大型的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同时在大二阶段最令自己高兴的是在本专业做了老师的助理,在office办公软件上技术有很大提升,跟老师交流得多了,丰富了自身的精神世界,让自己也学到很多做人道理。同时,自己已有意识的读了一些感兴趣的书,积累了很多知识

(三)大三时期

大三期间,我仍然在教研室做助理,在这里是最让我自己成长的地方,从大二到大三,我自己觉得自己看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很多,在一些自己曾经认为是真理的东西现在已可以批判的看待,或是提出更好的观点,另外,对自身以后的职业规划已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分析,并开始为其努力。同时,仍然坚持着读书,一些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也开始重新复习。然后积极的训练自己的专业基本技能,为以后走教师道路做好坚实基础。

二、入学后成长问题的分析

(一)在大一大二期间,我都参与组织了一些活动,但多数是作为组织者的,做为活动的参与竞争者者方面做得较少,觉得自己语言表达及临场发挥的能力不强,还需要锻炼。

(二)自己书看得较少,不管专业书籍还是非专业的自己感兴趣的有益的书籍,总体来说都看得较少,因而觉得自己思想不够充实,知识量未达到理想状态。

(三)学习不够用功,虽说大一时期成绩一塌糊涂,大二时期有一定改善,但成绩在班上一直不突出,学习态度令自己不够满意。

三、审视自己,重新调整

基于以上的叙述,总体来说对自己三年的大学生活表示基本满意,但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调整,我将根据自身制定的职业规划,努力为自己需求和一个好的工作

现将我入学以来个人成长情况总结如上,请审示。

20xx年X月XX日

大学成长报告 篇2

在高三毕业的那个暑假,父母经常跟我谈心。而我们谈论的主题大多都是我今后的大学生活。总结一下父母分享的经验,则是“大学是人一生中最关键的四年,它基本上决定了你今后的前途”。

如今,我已在大学校园里生活了整整一年,对这句话的感受已不单单只是父母的教诲了,它已被我通过实践深味,并作为真理指导我今后的行动,从而使我更加珍惜这剩下的三年的时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之所以将其作为真理,是因为我通过这一年的实践,通过我在各个方面的成功与失败,得出了这个结论。

因此,我想我有必要深入地分析我这一年来的成长,以史为鉴,来更好地走在人生希望的道路上,为了明天更加自信地奋斗!

为了更好地分析,我将我的成长分为了五个方面,它们分别是:学习成绩方

面,社团参与方面,实践方面,培训、课外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一、学习成绩方面:

平时就对学习有着浓厚兴趣的我在上大学之前就下定决心——在大学里一定要好好

学习,对于课程学习一定要认真对待。于是,我在大一的时候,可以说基本上做到了认真听好每一堂课,对于重点课目也有像高中一样的预习和复习。在平时的休息时间,我克制住了睡觉、电视以及逛街这些对女孩有着极大诱惑力的事情,尽可能理性地安排好自己的每一天。

当我骄傲地向父母汇报自己每天都做了些什么时,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象中的`肯定,父

亲甚至十分严肃地跟我说:“大学不是高中,课程学习不是其的全部,你需要做到的是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听到“核心竞争力”这个词,在之后的书本和讲座上,我又好几次碰

到了这个词汇,老师称它是能让一个人脱颖而出的法宝,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你要想得到别人的赏识,就必须要有有效的专长,正所谓千招会,不如一招熟,是个百分之十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

所幸的是,在大一上学期即将过去的时候,我找到了自己有待打造的“核心竞争力”,那便是英语学习。起初,我是在老师前辈们的指点下开始好好学习英语的,但越学,我越感觉英语这种语言的美丽,随着学习效果的初步体现以及它带给我的接踵而至的荣誉,我越发觉得离不开它了。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后,我冷静地分析了当前的职场的情势,发现随着中国市场进一步的国际化,英语对于一个人的求职也越来越重要,而且,如果我毕业的时候选择考研或者出国,英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找到了有效的核心竞争力啦!我一定会努力打造它的!”我在电话里高兴地对着父亲说。

“父母为你感到骄傲!”我仿佛在电话的这头看到了父亲由衷的微笑。

大学成长报告 篇3

转眼间,时间这个沙漏就流走了我大学的一年半,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和初入大学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从踏入理工大校门的第一步,我就发现了这个大学和我想象中的有所不同,有值得欣喜的地方也有让人失望的地方,经过一年半的成长,我开始意识到这些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这里是我梦想起飞的地方,是我锻炼自己越来越接近梦想的地方。

我们每天都在成长,都在收获,不同的是:即使同时在做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成长也是不同的。就像同在理工大的一片天空下的几万学子,共同经历4年的成长收获也是不相同的,所能获得的成就更不会相同。但是,这一切都与自己的付出相关联。

可能是家庭条件一直比较艰苦的缘故,也可能是父母的潜移默化,我从小就比较要强,因为不想看到父母为了我们操劳太多,想让他们早一点过上舒适的日子。因此在大学里我一直比较积极主动,锻炼自己,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变得更强。

大一到大二上半学期期中,我并未真正意识到从根本上改变自己,虽然也积极主动,但却是在老师的安排之下。在老师和辅导员布置过什么任务之后,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完成,就像那时每天的早餐早读,都是为了在签到表上看到自己的名字,让老师知道自己的准时出勤,从未想过早操早读会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帮助。在那个时期,学习也是当成任务来看待的,并没有一个端正的态度,作业也就是当成平时成绩完成的。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没有老师的督促,自己是不会主动去完成的,自己还未从高中真正的过渡到大学,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那个时期对大学自主学习的认识就是期末考试前对课本进行突击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但是在这个时期还是有收获的,主要是能力方面的。大一刚入学,积极参加班委竞选、社团面试、各种比赛等。最后,担任了班级的学习委员,参加了2个社团,在比赛中也获得过几次荣誉,大一的.年度总评获得三等奖学金。整体上来讲,虽然有这么多的不情愿,但是在老师的安排下还是收获了很多,如果没有这个时期的过度,也不会有现在的成长。

我的大学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在大二上半学期期中,起源于一部动画片的一个人物,当然催化剂还是自己对所经历的各种事情以及对以后人生的思考。动画片里的这个人一直在追求于得到别人的认可,从一个很笨的弱者逐渐成长为一个受人认可的强者,他拼命变强的过程,深深触动了我,从那时我就开始思考自己的现状和未来,想到唯一的出路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在大学里,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塑造自己,为自己以后多搏得一些筹码。当然,改变又谈何容易,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并能坚守下去,就像张子敏教授那样,几十年如一日。我的改变是从锻炼身体开始的,每天晚上到操场锻炼一个小时,刚开始觉得就是只能锻炼身体,但是当冬天晚上一出有暖气的教室时,就会发现更多的是对一种意志的锻炼,我很开心,我坚持了下来,这也是一种成长吧。

我相信,在大学剩余的2年半我会成长的更多,因为我会付出的更多,我会为得到更多人生的筹码去奋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