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组织年度工作报告(精选3篇)
许多国家陆续制订了指导基坑开挖与支护设计和施工的法规,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既要保证整个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又要控制结构和,本设计力求在宫老师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做出一个合理的设计,泛海酒店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地处旅游区与住宅区交界处,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及本人毕业后的主要服务去向,通过毕业设计,能够使我们把所学过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使理论得以实践和验证。
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城市的高层建筑,地下建筑,还有隧道等工程的大幅度增加,而同时为了节省土地,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深基坑工程也随之不断增加。深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具有划时代特点的综合性的岩土工程课题,因为它既涉及到土力学典型强度问题和变形问题,又涉及到土体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经过分析不难看出,基坑工程的发展是一种种新的支护型式的出现带动新的分析方法的产生,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而逐渐趋向成熟。20世纪30年代,太沙基和皮克等最先从事基坑工程的研究,60年代在奥斯陆等地的基坑开挖中开始实施施工监测,从70年代起,许多国家陆续制订了指导基坑开挖与支护设计和施工的法规。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大量的基坑工程。 80年代前,国内为数不多的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多为一层,基坑深不过4 m,常采用放坡开挖就可以解决问题。到80年代,随着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开始出现两层地下室,开挖深度一般在8 m左右,少数超过10 m。 进入90年代,我国的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同时各地还兴建了许多大型地下市政设施、地下商场、地铁车站等,导致多层地下室逐渐增多,基坑开挖深度超过10 m 的比比皆是。
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既要保证整个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又要控制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变形,以保证周围环境(相邻建筑物和地下公共设施等) 的安全。因此,如何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实用可行是当前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和迫切的问题。特别是在20世纪,随着大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本设计力求在宫老师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做出一个合理的设计。
泛海酒店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地处旅游区与住宅区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土地资源珍贵,该地区地下室较少,泛海酒店为两层地下室结构,将为以后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该地下室也可作为本市的标志性地下建筑,具有一定的经济影响力。
选定该课题也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及本人毕业后的主要服务去向,通过毕业设计,能够使我们把所学过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使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工程设计能力,能独立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通过泛海酒店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使我们在应用现行规范、标准、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达到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巩固、综合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目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使我们对基坑支护设计的全过程有了系统的了解和初步的掌握,在此过程中,我们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复习,并把零散的知识进行了一次有选择性的系统综合,从而把我们四年所学的各种知识进行了融会贯通。在做这次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依据实际情况并考虑各种外界因素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坑支护设计,这次毕业设计课程,巩固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实际价值。
2 文献综述(课题研究现状及分析)
2.1基坑支护方向的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交通、水利水电、 市政、地下工程开发和利用等基础设施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尤其是近十年来 ,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中铁路隧道、公路隧道、水利水电隧洞、市政共同沟以及城市地铁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在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上也有了很大提高。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形势下,全国工程建设亦突飞猛进,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建筑高度越来越高,同时各地还兴建了许多大型地下市政设施、地下商场、地铁车站等,导致多层地下室逐渐增多,基坑开挖深度超过10m的比比皆是,其埋置深度也就越来越深,对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人防、地铁、地下商场、仓库、影剧院等大量工程的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的工程实践,城市地下空间开挖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和提高。我国城市地下工程、隧道及井孔工程等先后采用了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盾构法、沉管法、冻结法及注浆法等,这些技术有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促进了建筑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施工技术、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的更新与发展。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建筑基础都必须满足地下埋深嵌固的要求。随之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给建筑施工、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建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地下工程包括市政管线工程 ,地下仓储工程 ,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等地下建筑物以及大中型平战结合工程。随着现代化城市高密度化 ,生活水准的高标准化 ,各种供给设施(如电信、 电气、 煤气、 上下水等)的需求量将会急剧增加 ,需要改造和增设的供管线愈来愈多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对策乃是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的城市地下共同沟(城市地下公用事业综合隧道) ,1994年上海浦东建成了我国第一条规模较大的张扬路共同沟。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目前较广泛的有高层建筑物地下室 ,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 ,如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商场 ,哈尔滨、 长春地下商业街等。利用地下工程恒温恒湿 ,受地面干扰小,防灾抗灾能力强等的特点 ,我国修建了许多地下储库 ,如地下粮库、油库、金库等。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地下工程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深度将不断拓展。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起步早,大规模的开发大约经历了15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验比较成熟。国外地下空间的开发开始于建设地铁,比如说英国伦敦1863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创了城市地下铁道建设的先河,美国纽约1865年建设是第一条地铁,法国的巴黎1900年建设了第一条地铁,德国的柏林1902年建设了第一条地铁,西班牙的马德里1919年建设了第一条地铁,日本的东京1927年建设了第一条地铁,目前世界上已经修建地铁投资运营的国家和地区有40多个,城市有一百多个。
国外地下空间的开发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加强地下工势建设,牵引了地下空间的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略轰炸已经成为战争的主要样式,巨大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各交战国充分认识加强民防工程建设,修建地下防护设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遭受敌空袭时,民防和地下防护设施建设相对较好的英国平均每受弹一吨伤亡1人,在过去的战争中,军队的伤亡人数和平民的伤亡人数是20:1,而现代战争军人的伤亡人数和平民的伤亡人数是1:20,所以在战后欧洲各国在十分重视在民用建筑下面修建防空地下室,并以法律形势加以规定,瑞士作为一个中立国家,接近300年没有战争,但是瑞士所有的建筑物都修建了地下防护工程,它的地下空间的开发主要是战时的防护和防灾。 注重立体开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多功能性,建设四通五达的地下城,从地铁交通工程、大型建筑物向地下自然的延伸发展,到复合型地下综合体,再到地下城,形成了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地下疏散干道、地下共同管沟建设的有机融合。同时,公共建筑也向地下发展,如公共图书馆、会议中心、展览中心、体育馆、音乐厅、大型的科研实验室等文化体育设施。国外的地下建筑的内部空间环境质量、应急系统和运营管理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例如:美国基本上是实行道路交通的地下化,比如波士顿中央大道就是经历了城市由高架道路转入地下的过程,验证了城市道路及高架道路走进地下化的发展趋势,美国的地铁建设在世界上运营最长,纽约有443公里,车站达504个,每天有510多万人在地铁里面运行,每年将近20亿人次,真正的市中心曼哈顿地区常住人口只有10万,但白天进入该地区是300万,多数是乘坐地铁的人员。法国也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较早国家,一是对废弃的矿井进行再开发利用,改变为城市的下水道和防空设施,巴黎市早
在18世纪末就开发利用了几个世纪之前的废弃矿井,于1890年成功用于巴黎世博会中国馆和印度馆的设计,取得成功。二是大力建设地下车库。三是用于保护历史文化景观,比如卢浮宫改造,地上已经没有空间利用,就在地下扩建,成功对古典建筑进行了现代化改造。
2.2文献摘要
支护结构挡墙的选型,涉及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要从满足施工要求、减少对周围的不利影响、施工方便、工期短、经济效益好等几方面,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加以确定。而且支护结构挡墙选型要与支撑选型、地下水位降低、挖土方案等配套研究确定。
支护结构中常用的挡墙结构及其适用范围如下:
(1)钢板桩
钢板桩常用的有简易的槽钢钢板桩和热轧锁口钢板桩。其中热轧锁口钢板桩的形式有U型、z型、一字型、H型和组合型。我国一般常用者为U型,即互相咬接形成板桩墙,只有在基坑深度很大时才用组合型。
(2)钢筋混凝土板桩
这是一种传统的支护结构,截面带企口有一定挡水作用,顶部设圈梁,用后不再拔除,永久保留在地基土中,过去多用于钢板桩难以拔除的地段。
(3)钻孔灌注桩排桩挡墙
常用直径为600~1000mm,做成排桩挡墙,顶部浇筑钢筋混凝土圈梁,设内支撑体系。我国各地都有应用,是支护结构中应用较多的一种。
灌注桩挡墙的刚度较大,抗弯能力强,变形相对较小,在土质较好的地区已有7~8m悬臂桩,在软土地区坑深不超过14m皆可用之,经济效益较好。但其永久保留在地基土中,可能为日后的地下工程施工造成障碍。由于目前施工时难以做到相切,桩之间留有100~150mm的间隙,挡水效果差,有时与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组合应用,前者抗弯,后者做成防水帷幕起挡水作用。
(4)H型钢支柱、木挡板支护挡墙
这种支护结构适用于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国外应用较多,国内也有应用。如北京京城大厦深23.5m的深基坑即用这种支护结构,它将长27m的488mm×300mm的H型钢按1.1m间距打入土中,用三层土锚拉固。H型钢支柱按一定间距打入,支柱间设木挡板或其他挡土设施,用后可拔出回收重复使用,较为经济,但一次性投资较大。
(5)地下连续墙已成为深基坑的主要支护结构挡墙之一,国内大城市深基坑工程利用此支护结构为多,常用厚度为600~1000mm,目前也可施工厚度450mm的,
上海至今已完成100多万平方米地下连续墙。尤其是地下水位高的软土地区,当基坑深度大且邻近的建(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相距甚近时,往往是首先考虑的支护方案。上海地铁的多个车站施工中都采用地下连续墙。
(6)土钉墙
土钉墙是一种利用土钉加固后的原位土体来维护基坑边坡土体稳定的支护方法。它由土钉、钢丝网喷射混凝土面板和加固后的原位土体三部分组成。该种支护结构简单、经济、施工方便,是一种较有前途的基坑边坡支护技术,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降水后的粘性土或密实性较好的砂土地层,基坑深度一般不大于15m。
除上述者外,还有用人工挖孔桩(我国南方地区应用不少)、打入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等支护结构挡墙。近年来SMW法(水泥土搅拌连续墙)在我国已成功应用,有一定发展前途。北京还采用了桩墙合一的方案,即将支护桩移至地下结构墙体位置,轴线桩既承受侧向土压力又承受垂直荷载,轴线桩间增加一些挡土桩承受土压力,桩间砌墙作为地下结构外墙,收到较好的效果,目前亦得到推广。
对大型深基坑工程,应在主体结构设计阶段就着手进行,以便协调基坑工程与主体工程结构之间的关系,如地下结构用逆作法施工,则围护墙和中间支承柱(中柱桩)的布置就需与主体工程地下结构设计密切结合;如大型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的设计,其立柱的布置、多层支撑的布置和换撑等,皆与主体结构工程桩的布置、地下结构底板和楼盖标高等密切有关。
进行基坑工程设计之前,应对下述地下结构设计资料进行了解:
(1)主体工程地下室的平面布置和形状,以及与建筑红线的相对位置。这是选择支护结构形式、进行支撑布置等必须参考的资料。如基坑边线贴近建筑红线,便需选择厚度较小的支护结构的围护墙;如平面尺寸大、形状复杂,则在布置支撑时需加以特殊处理。
(2)主体工程基础的桩位布置图。在进行围护墙布置和确定立柱位置时,必须了解桩位布置。尽量利用工程桩作为立柱桩,以降低支护结构费用,实在无法利用工程桩时才另设立柱桩。
(3)主体结构地下室的层数、各层楼板和底板的布置与标高,以及地面标高。根据天然地面标高和地下室底板底标高,便可确定基坑开挖深度,这是选择支护结构形式、确定降水和挖土方案的重要依据。
3 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1设计内容
泛海酒店的基本设计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设计方案比选:它包括对各种支护形式所使用的土体范围,基坑深度是否满足条件等,选取施工方便的支护结构。
(2)土压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包括对土体的水平荷载(主动土压力)、水平抗力(被动土压力)进行计算。
(3)支护结构计算:泛海酒店基坑支护形式应满足剪力和弯矩要求。计算包括内力计算,弯矩计算,和配筋计算等。
(4)基坑稳定性验算:包括基坑整体稳定性计算、基坑坑底抗隆起稳定性分析、基坑踢脚稳定性验算、基坑抗管涌验算、基坑突涌稳定性分析计算。
(5)基坑的降水止水设计:为达到目的,基坑降水要进行疏干井设计、减压井设计和地面沉降计算三方面的设计。
(6)基坑监测方案设计:主要包括内力监测和变形监测两大方面的监测。
3.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支护方案的对比与优选。
(2)支护的稳定性验算问题。
(3)深基坑的降水止水问题。
4 技术路线
(1)设计方案比选:是根据当地的自然地形、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各种支护形式的适用条件,综合考虑以确定合理地设计方案。
(2)土压力计算:是根据郎肯的理论进行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计算。
(3)支护结构计算:其中是根据弹性支点法和极限平衡法进行计算的。有些支护结构也仅采用静力平衡状态计算。
(4)基坑稳定性验算:根据极限平衡法对边坡整体稳定性和基坑坑底隆起稳定性进行分析;基坑踢脚稳定性则根据力矩平衡来进行分析;根据基坑渗流的水力梯度不应超过临界水力梯度的原理对基坑渗流稳定性进行分析;基坑突涌稳定性分析多是从压力平衡的角度分析而得出得结论。
(5)基坑降水止水设计:应根据基坑底面上覆土压力承压含水层作用在顶板上的水头压力相平衡的原理进行基坑降水止水设计。采用轻型井点降水的方法宜适合该地区施工。
(6)基坑监测方案设计:采用科学仪器设备和一定的手段对支护结构、主体结构、桌边环境的受力和位移等进行持续观测。
5 进度安排
时间安排 工作内容 有效工作天数 2月25日—3月08日 方案比选 10天 3月11日—3月15日 土压力计算 5天 3月18日—4月19日 基坑支护结构计算 25天 4月22日—5月03日 基坑稳定性验算 10天 5月06日—5月17 基坑降水设计 10天 5月20日—5月24日 基坑监测方案设计 5天 5月27日—6月07日 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10天 6月10日—6月14日 毕业设计资料上交及评阅 5天
6 参考文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__).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__.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__).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__.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__)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__.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__).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__.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__).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__.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__ 20__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__.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__).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__.
[8]《深基坑工程》,高大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__.
[9]《基坑工程手册(第二版)》,刘建航、侯学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__.
[10] 唐梦雄,陈如桂.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__
[11] 刘建航, 侯学渊. 基坑工程手册[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12] 黄强. 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技术[M].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5
[13] 尉希成. 支护结构设计手册[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实习地点:芜湖卷烟厂马饮仓库
实习时间:20xx年10月7日
实习人员:工程技术0602 王 伟
项目名称:芜湖卷烟厂烟叶醇化库10#11#楼
建设单位:芜湖卷烟厂
设计单位:合肥中烟设计院
施工单位:芜湖天宇建设有限公司
一、实习目的
通过接触和参加实际工作,充实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应用的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实习内容
参加施工组织设计全过程的操作实习,学习各种方案的编辑,学习和应用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各种方案处理方法。
三、实习概况
在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出勤率高,积极向工人师傅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地技术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编辑依据和说明、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施工组织机构、施工部署、施工协调管理、主要施工方案、施工总平面布置、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的计划安排、机械设备几周转材料、保证质量的措施、安全生产措施、文明施工控制措施、技术与资料管理、拟定专项方案清单、附图清单。
四、实习主要工作任务
我们这次实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懂得怎么样就编辑各种说明几依据和各种方案。熟知工程概括及工程特点和施工组织机构。
五、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不实践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实践后才知道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像刚刚走出校门的实习生实践经验还很不丰富,但理
论中的东西要是也什么都不会,那在实习过程中就吃不开了。到了施工现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才体会到并不是课本中学的东西用不上,而是要看你会不会用,懂不懂得变通和举一反三的道理。本次实习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有以下几 问题一、对施工组织机构、施工管理不是很清晰。
问题二、对施工的各种方案了解不全面,做时有很多的缺陷,不可以很前面的写清楚。
问题三、对各种施工工艺不是很了解。写方案是经常出错误。
六、实习感想
各行个业都很辛苦,在做组织设计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经常加班,有时很晚才会休息。不过每次完成工作的时候我们都很高兴。 七、实习的经验及收获:
首先本此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适应环境。未去工地之前我从没想象过几个月的实习我能承下来。但是通过这次实习我适应了这种工地生活。虽说以后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这段时间的锻炼,不论以后做什么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也学会了适应环境。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与学校不同的问题,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怎样去和工人交流等。
其次,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工程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实际上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应该说在学校学习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还是有点差别的。通过这次的实习让我对建筑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的在着一方面的知识的更一步的巩固。
工地虽苦,但能学的是一些现实东西,锻炼的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例如:墙体也会发生偏移,楼梯支模时楼梯间的高度不够,阳台、凸窗的尺寸标高有微小变动等等很多问题,都是工程中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实践后才能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另外,通过帮助资料员填写部分资料,使我对填写施工资料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什么时候该填什么资料,需什么人签字等,这些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
总结
这次实习是我对建筑设备,建筑基础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我们今后学习专业知识引开了一条路,我们通过观察问询等方式了解到了很多我们不曾知道的东西。除了建筑知识,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安全问题。每个施工单位都有标语“安全第一”,作为工程人员,应尽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但要严格规章制度,还要为员工们灌输安全知识,对他们的生命安全负责。
指导老师:
学 生:
一. 发动与组织
广西柳州师范学校虽然地处柳州市郊,蜿蜒柳江,环抱凤凰岭,占地240亩,校内古木参天,花繁叶茂。然而,在地处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的它,同样会深受工业等诸多污染的影响。周边工厂林立;化肥厂,钢铁厂,化冶总厂和牲畜屠宰场等,把学校团团围住。加上人造自然的影响,给学校的小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原本近两百株几人合围大小的老松树剩十几株。更另叫人痛惜的是:据生物老师考证,80年代时,在校内的凤凰岭有各种植被60多种,然而到了九十年代末,只剩下40多种了,特别是有生态指示物之称的地钱、葫芦藓和凤尾蕨早已灭绝。
为了提高环保意识,改善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九十年代末,由理科部部分组织,科技辅导员负责,物理教研室主任为顾问,进行环保和生态方面科教活动。一方面组织师生出海报、搞演讲,造声势、鼓气氛。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广泛发动,全面铺开,成立以班为基本单位的专题兴趣小组。全校1800名学生,36个行政班,组成42个小组,每周三(
八、九节)、周六全天开展相关兴趣小组的活动。
20__年初,正值世纪之交,各种新思维应孕而生,为科教兴国出谋划策。全校上上下下一致决定开展形式多样的生物和环境的实践活动,主题是“生物多样性和我们的未来”。使广大青少年了解保护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导他们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一至两项实用技术,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 帮助与指导
为了搞好每个兴趣小组都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老师加盟。每一位老师都是该小组的普通成员。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同时,又向学生学习,向大自然学习。他们是一个融洽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新形式下的学习科研小组,充分体现出团队精神。
我校98级开设“科学技术知识读本课”(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师范处编),其中的附录“科技发明与创造思维方法简介”,是本次活动的依据。任课教师贯彻边教、边学、边用的原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帮助而不包
办,指导而不设框。这样学生能在自己的兴趣小组当中尽情的放飞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三. 优化与集成
我们在第一阶段全校范围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和小结。优选出13个兴趣小组的课题作为攻关、再造的对象,如982班第三组的“别致的校园风景线”和983班第四组的“从雨致头痒说起”。这样做,抓住了典型又遍及了一般。榜样成为号召和鼓励的实例。在优化和集成的手段方面采用了一些常用的科学原理,如:“数据分析集成法”、“拓扑法”、“随机概率法和”、“数据建库法”,并使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分析手段,强化数学工具在科研教学和活动中的作用。
例如:在测定大树的径围时,使用曲边形平差的计算方法,有效的减少了测量数据的误差。又如:在评估酸雨对动植物的危害和影响方面,我们应用试验模拟手段,在实验室中用浓度为3%的溶液取代酸雨,在茶花叶、酸眯草和鲤鱼身上做实验,取得了仿真试验的成果。快速提取了大量数据,为我们的试验结论提供佐证。
四. 总结与提高
正值我校开展生物环境科技活动一年之际,收到了自治区、区教育厅、区环保局将组织开展第六届全区青少年生物环境科学实践活动评选的通知。有如春风吹进校园,广大学生教师倍感鼓舞和振奋。在第
一、第二阶段的活动告以段落之际,我们又进行了评估、总结和表彰先进的工作。评出优秀个人21人、先进集体13个,其中982班第三组的“别致的校园风景线”和983班第四组的“从雨致头痒说起”为一等奖。竞争与激励的机制、总结与再提高的方法,使得本次活动成为今后开展各项科技活动的坚实基础。如今,在总结去年成绩和不足的基础上,我们正在开展新一轮的全校性科技实践活动,争取在新的一年中使我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