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通用23篇】

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小学语文论文 1

一、“少教多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1.教和学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少教多学并不是说教师不教,甚至是讲得越少越好,而是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了少教多学的基本理念,它明显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

2.少教多学的基本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少教多学的教学是为了把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学生健康科学的成长。教育教学不仅仅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塞给学生,而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少教多学恰恰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实现这一愿望,让学生在他们这一特殊年龄段健康成长。

3.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课堂时间宝贵,但一节课只有45分钟,如果教师授课占据的时间比较多,那么学生自主学习和消化教师讲解内容的时间肯定就少了。因此,少教多学的教学形式最根本的体现就在时间上,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把握好时间,做到精讲精练,把时间腾出来,留给学生。当学生时间有保证的时候,少教多学才有意义,学生才能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研究发现、总结规律,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效率。同时,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并为以后学生自学做好铺垫。

4.以学生为本。少教多学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生自身的成长需要当成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时间,让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得以实现。

二、“少教多学”模式中需要注意的教学步骤

1.课前准备工作要认真对待。在上语文课之前,一定要把准备工作做到位,教师一定要先把握好课标,对语文教材熟烂于胸,进而制定课堂教学计划。另外,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且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知水平、性格特点等。了解清楚之后,备课时就把那些学生会的`,或者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知识,省略不讲,对那些重点难点,学生不理解或者容易混淆的内容,重点讲解,尽量做到教师少讲。

2.注重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是练兵的场所,是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战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怕学生犯错,甚至要鼓励学生勇于展现自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指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学。并且要时刻关注学生,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来。

3.既要保证自学的时间,也要给予充分的空间。学生要想自学,必须要有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最多的肯定。教师尽量简化课本内容,对繁多的教学内容进行甄选,对学生的讲解也要尽量言简意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展现学生的自学能力,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4.精选习题,让学生体验成功。课堂练习不仅能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回顾,更是学生对知识的一个加深过程,有助于学生构架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教师课上要少讲,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习题。当学生做完习题时,将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要重点选题,开展训练,总结规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5.布置适当作业,科学评价学生。少教多学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不能给学生留过多作业,或重复无效的习题,更不能让学生去钻研超纲难题。同时,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认真对待学生作业,给学生的评语要多用鼓励性语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希望少教多学教学模式能促进素质教育大步发展,使素质教育科学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论文 2

摘要: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归纳,培养学生积累、归纳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语文;知识;积累

汉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的纽带,作为中国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学好汉语,使用好汉语。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汉语,学生对语文既有兴趣又有困扰,兴趣在于语文中所选的精典文章,学生喜欢去看、去阅读;困扰在于天天学、年年学,语文的水平自我感觉总是不那么理想或是运用不那么自如。

孔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了解学生的疑惑就要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而不是代替包办,应该授之以渔,让学生自己去积累。

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使学生养成语文知识积累的优良品质。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形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实例,有代表性的错误用例和语言修改范例,通过运用、积累成为自己的"语言库"。二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的积累,方法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生活的经验,方法的积累等。

1.积累的内容

1.1积累字词,并会运用。中学生的字词学会了很多,但是学了不用,会逐渐生疏。看到学生的小练笔中出现了刚刚学过的新词,应该表扬他们,因为他们的运用,就是在积累。

1.2积累优美语句、语段、文章,训练语感。优美的文章总是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样的积累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来选取的。

1.3积累精典古诗文,增强文化底蕴。古诗文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大浪淘沙,终有流传下来赞不绝口的古诗文。中学生没有很多的时间去个个欣赏,因此背诵一些精典的古诗文体味精华,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了文化底蕴。

1.4积累生活感受,建立"资料库。"生活的积累也是学习语文的一部分。如初中课文中《柳叶儿》《三颗枸杞豆》等文章,都是在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每一种体验,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如让学生写日记,就是让学生抓住每天其中的一点感受来写,逐渐形成作文的资料库,给写作带来很多的便利。

2.积累的方法

2.1诵读。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记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2做笔记、剪报纸。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看书就要勾、画、批、注的习惯。并且做一些摘录、剪贴。新学的知识,反复探索的新问题,教师小结的总新问题、板书、自己不懂的新问题要做笔记。老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剪报纸的方法进行积累。

2.3阅读。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从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4复习归纳。复习归纳也是一种较好的积累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整合、提纲挈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件完整的知识体系。

语文就是因积累而形成。将五千年的文化精华信手拈来,恰到好处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非一朝一夕。

3.积累应用

感情的积累是语言表达最根本的要素。能够及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最容易让孩子迸发出最真挚的情感,书写出最贴切的话语。

在教学中,许多课文都充满了浓浓的情。对动物的喜爱,对人物的钦佩,对大自然的热爱……,无一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学习中教师最爱问:"你们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们学习了课文想说些什么?"孩子们就会在学习课文的情感积淀中真实地表达对人、物、景、事的情感。这样的口头表达迅速、明了,能够让学生通过交流对语言取长补短,很好地运用了语言表情达意的功效。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在孩子用语言表达的同时,再引导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这样的记忆就更深刻了。

比如,我喜欢让孩子在课文的插图旁边,写上相应的语句。学习《蜜蜂引路》,我让孩子在插图旁边写上对列宁的称赞;学习《一分钟》让孩子写出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日月潭》写出自己的向往。所写的语言,与课文息息相关,让学习时的感动,成为能够铭记的语言。及时的表达和书写,能够逐渐地养成孩子对情感的积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探讨的能力,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广泛进行积极的社会实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作为学生学习中的一项重要科目,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能力、实践技能提升、综合情感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基础知识整理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下积累做好语文知识的整理,以便能够巩固好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技能。

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归纳,不能搞成大运动量的操作,不能泛而无序,乱而无章,引导学生对具体语言材料、素材、规则、方法等观察归类,不宜搞成学科知识条纹识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归纳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小学语文论文 3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素质教育意识

意识对于开展有效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施应试教学模式,这种教育在某一时期为我国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时代发展下,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学习的要求。我们知道,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导致课堂枯燥无味,同时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而素质教育模式所倡导的是一学生为主体,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即对学生展开因材施教,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要求,同时也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是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为指导,其能够充分的尊重教育发展的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且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倡实施因材施教

面对每一名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作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其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研究教材,了解每一名学生,因材施教,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情况的学生,实施相对应的教学方法,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中等学生再进一步,较差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把语文能力素质的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结合在一起,把语文能力素质的培养寓于知识的领会、理解、运用、掌握之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再现语文教学的魅力。

3.寓德育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价值引领

小学生的价值观具有不确定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是德育教学的好例子。教学时,教师不用讲什么大道理,更不用高呼响亮的口号,只需要引导学生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敞开心扉,学生便会为之动容,在学习体验中认识“给永远比拿愉快”“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就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增长知识,明辨是非,而且能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4.扩大阅读面和知识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是一张张充满阳光的笑脸,他们都有课外阅读的能力和要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相信这一点。因此,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如果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师还停留在仅是一本书上,那就是一种倒退,一种悲哀,更是一种失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用有效的激励手段和发挥向导作用,采用读书竞赛、演讲、故事会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此同时,要向导性的向学生推荐一些能陶冶情操、增加知识的'有益书报让他们去读、去说。

这样,不仅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激发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扩宽他们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即提高他们的素质。给学生一个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要想游戏哦啊实施素质教育,就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改革和创新校园文化环境是新时代发展下校园建设与发展的软工程之一,也是学校重要的软实力之一。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文化水平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能动性,所以,学校发展中要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重视起来,最终摸清学校的办学精髓,提炼出适合学校发展的思路,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陶醉于高雅的校园文化中,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无限乐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4

学生经过小学六年语文学科的学习,跨入初中后,由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加深、学习课时的减少、学科增多等因素,加上学习环境的不同,靠教师“提携”式包办的依赖性逐步放手,多数学生的语文成绩可能会产生滑坡现象。假如教师在这一“特殊现象”的过程中能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有的放矢地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在教学中实施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教学方法,就能扭转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滑坡的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中的问题

1.学习方式上。主要体现在中学比小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由老师安排时间转为能自主安排利用时间,学习习惯上由老师监管逐步走向自我约束,老师的授课方式由“愉快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

2.知识方面。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而初中由于科目增多,相应的学习语文的时间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应大大增强。

这些问题及要求,对于相当多的学生在转型中存在一定的困惑。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中的措施

1.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前几年,我教初一语文,学生来自城镇乡下各所小学。初上中学,要有一个适应学习环境、人际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也要有一个互相了解、沟通的阶段。中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处于不同的两个阶段,但就其知识体系来看,仍然是一个联系密切的知识体系。于是,开学头一两天,我先布置了这样一些作文题:《我忘不了六年级时的一件事》、《我喜欢的一位语文老师》、《在小学里发生的一件事》、《一堂有趣的语文课》、《敬爱的老师》、《中学校园一角》、《刚进初中时》等等。我在批阅上述学生所写的作文中发现,学生写作水平虽然参差不齐,但所写感想、见闻均有真情实感,内容大多是对小学的依恋难忘和对新学校(中学)的好奇新鲜与对书包加重的忧虑。这样,我对初进初中学生的思想顾虑和学习担忧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审阅每篇作文时均作了针对性批语,并分别加以鼓励和解疑。更主要的是,使我在随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心中有了底。这是探索和把握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这一重要环节的良好的开端。

2.认真钻研教材体系。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教学方法,否则,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要求自身认真钻研教材体系,找出中小学语文教材内在的联系,让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例如:中学语文中所涉及的现代汉语的汉字、词汇、语法等知识点,都在小学语文的基础训练课型中反复出现过,教学中假如能注意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新知识的特点,就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初中教材的知识内容,也就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相信学生的能力。从我执教语文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逐步探索发现,我觉得掌握学习方法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而作为教师,既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又应承认学生有发展的潜能,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培养、去挖掘。到了中学阶段,学生已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发展,具备了独立分析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基础。所以,教师应承认学生有发展的潜能,尊重青少年学生喜欢独立思考的愿望和需要,相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凭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一些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4.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初一学生年龄大多在12—14岁之间,处在这一时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强烈,“成人感”突出,求知欲旺盛,兴趣广泛,他们有自觉学习的愿望,同时又有贪玩好耍的特点。因此,对他们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他们从小学学习平稳过渡到初中学习,就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然而,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里有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人的个性心理品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品质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而不良品质可抑制智力的发展。独立分析能力是一种复杂的脑力活动,面对一个问题从最初的困惑到最后的解决,需要漫长而曲折的思维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

5.做好自学能力阶段性目标的衔接。前文已经提及,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为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而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规划出初中阶段三年时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总目标和阶段性分年段、分学期的具体目标。初中一年级阶段,教师的着力点应放在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引导上。例如在第三单元的作文中,我以“学习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为题开辟了习作园地,把学生习作中一些符合题意的段落、句群标出红圈,让同学们互相观看、讨论,效果很好。在第四单元写人记事的作文训练中,我收集整理出20多个平时学生习作中有关这方面的题目,连同小作者的署名,分若干期抄写在黑板报的专栏上,主题为“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学生反响很是强烈。这样做的益处是:注意发现优秀,重点照顾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和写作能力,更能使初一新生感受到中学生活的温馨,从而增强了学生在整个初一阶段的学习信心。

其后一年半时间,到初二结束,仍着力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期间教师应逐步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到了初三阶段,应注重对学生独立思维和综合能力(包括写作能力)的训练。这样,课内课外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和观察、反映、体验生活的兴趣、感受就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而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益也就会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的教学也就会得心应手了。

小学语文论文 5

摘 要 通过语文阅读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能力,在智力培养、人格修养、语言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社会的不断发展,依赖于人类在各个领域内的发明创新,而发明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来自于人最基础的教育,小学五年级语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阅读教学;把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语文阅读学习体验情感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及良好的语感,并掌握多种阅读方式。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还要引入多媒体的方式配合语文阅读教学,使学生在和谐轻松地课堂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了语文知识,接受创新的理念,开启用于创新的智慧之路。

关键词 小学五年级 语文阅读 能力培养 研究与实践

小学五年级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对阅读文本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通过阅读语文课文所描写事物与场景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思想感情,进一步学习作者表达、描述及说明某事物的方法。小学五年级学生通过阅读还可以学习描写、说明、叙述、抒情和议论等写作方法。语文是一科有情有义有爱有恨的学科,小学五年级学生通过阅读文学名著中经典意境和人物形象,受到富于表现力的词语文字的感染,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对人物对生活加深理解和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艺术审美情趣得到提升。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朗读是必修的共性行为,而课外的阅读应该是一种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个性化的行为,老师要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加强阅读能力、阅读体验,提高阅读方法和阅读水平。

一、形成以学生为课堂阅读主体观念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一代人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倡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已� 必然要求。老师在设计教案时,首先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和心理特点。设计多样化内容丰富的提问方式,吸引学生参与。传统语文阅读课堂上老师不等学生阅读课文,就开始讲解课文写作的背景、分析课文的段落、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学生来不及详细阅读和思考,机械地被灌输机械的记笔记,学生不能体会阅读的乐趣。新课改在各地实行后语文阅读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以大胆朗读、分组分角色朗读、竞赛阅读及内心默读等形式,让学生用心灵、用眼睛各种感官,深入课文领会所表达的情感、写作的方法、词汇的优美。在热烈的阅读氛围中,学生逐渐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体会阅读带给人开启智慧启迪心灵的愉快感受,使阅�

二、让学生享受课外阅读的世界

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课堂阅读形式只是真正阅读的铺垫、引导,课外阅读才是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广阔空间。因此有意识的通过各种活动开展课外阅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好办法。“班级图书借阅室”,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家里的图书带到学校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互相借阅;“古诗天天读”活动鼓励学生在诵读古诗文的意境中修养身心;“超越梦想”是学生展示自己阅读体会的板报栏目;“亲子共读”体现家校共育又能促进学生与父母共同享受阅读带给人的陶醉。各具特色的阅读活动为小学生提高语言欣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奠定扎实基础。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他所学的内容充满好奇心,才会主动思考探索,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取得不仅仅是知识讲授的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还包括内心情感的愉悦性,学生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参与课堂教学与呆板木讷的状态学习效果当然是大不相同的。例如:在讲描写祖国自然山水风光《三亚落日》一课时候,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前老师准备有关三亚风光的多媒体视频,在课堂上首先声情并茂领读有关描写红日和大海的段落,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配合播放视频画面和音乐,让学生融入配乐的阅读中,尽情陶醉自然山水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然后,老师让学生自己反复阅读课文,学生通过阅读水到渠成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写作形式、语言的表现形式和教学的目的,在不知不觉赏心悦目的课堂中,完成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奠定语文写作的基础。 小学五年级语文论文

总之,小学五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通过阅读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通过阅读学生积累词汇、掌握写作基本方法和技能、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利用多媒体手段促进语文阅读课的兴趣,努力践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五年级语文论文

参考文献

[1]李冬月。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渤海大学,20xx.

[2]李端节。小学高段语文阅读习惯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xx.

[3]滕春友,余琴。从赛课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观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课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xx,(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6

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探讨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意识到小学语文是语文整体教学中夯实基础的部分,对学生以后初中和高中语文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对如何增加教学互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进行以下几点方法浅谈。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为了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如果整体课堂环境是压抑低沉的,那么学生身处其中,很难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反之,如果整体课堂氛围是活跃的、积极的,那么学生们也一定会受到良好氛围的影响,变得积极主动。所以,如何打造良好积极的课堂氛围,是很多小学语文老师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比如说,在课前,老师要提前走进教室,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打开学生的思维,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密度,这样有利于帮助小学生从上一节课的思维拉到语文课堂中来,也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老师要多用积极的语言去鼓励学生,当学生乐于回答问题,当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时,老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也有利于创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对于回答错误以及表现不好的学生,老师不要用过于严厉的语言去批评学生,可以换一种方式,用积极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好好表现,或者是给学生一个眼神示意,一句话进行提醒,走到学生面前敲敲桌子,也可以是让学生站起来朗读一段课文作为提醒,这样的方式,都能够在达到提醒学生改正的基础上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外,在下课之后,老师不要立刻离开教室,要看看学生们有什么疑惑和不懂的地方,帮助学生解决,多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密度,有利于为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学的展开,以及高效课堂的塑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在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忽略了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养,总是以老师为主,讲完所有的课堂内容,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忽略了给学生们自我展现的机会,因此也就形成了很多学生语文课前不预习,过分依赖课堂、依赖老师的坏习惯。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试着学会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们自我展示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老师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利于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比如说,上课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的设置问题,并且不要自己讲解答案,要给学生思考回答的机会。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创造当小老师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学生就会提前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内� 再比如,当前很多老师乐于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这对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有很大的吸引性,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把一些多媒体的操作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给他们展示的机会,有利于更好地激励他们进步。这些方法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小学生喜欢一起放学,一起写作业,在一起玩游戏等。这说明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喜欢集体活动学习。因此,根据小学生这样的特点,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竞争学习。在分组时,老师作为组织者和裁判,一定要均衡每个小组的实力,通过给每个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安排学习任务,根据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来进行裁判。比如说,老师为了考察学生的默写情况,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记忆生词,然后时间结束后进行统一考察,综合成绩较高的小组获胜。这样,在同一小组内,每个学生都承担小组的一份任务,都会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同时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有责任心的学生还会组织小组内部的互相提问默写。对于一些平时生活中积极性比较差的学生,处于小组之中,集体荣誉感会督促他们积极学习,其他组员也会互相帮助和监督,共同提高小组的综合实力。另外,不同小组之间,每个小组都希望自己获得胜利,因此就存在一定的竞争力,竞争意识能够更好地督促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全力以赴,为自己所在的小组贡献力量。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用于语文学习问题的讨论等,在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学习时,老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学生出现讨论瓶颈时进行一定的引导。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老师还要给予一定的评价,以便下次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进行。总之,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新时代教学背景下,不仅要完成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教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加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永跃。对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J].科学咨询,20xx(15).

[2]廖启群,刘朝群。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上旬,20xx(12).

小学语文论文 7

时下,“简单语文”似乎成了语文界尤其是小学语文界的流行词。“简单”是相对于“复杂”而言的。语文教学的简约化说到底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化的、不必要的东西,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一 教学目标要简明

目前,部分语文教师设置的课堂教学目标存在“虚化”的现象:目标高而多,在课堂上却得不到落实。教师在课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扩展性训练,却忽视了识字、词句积累及运用等基础性内容的教学。更有甚者,个别教师把追求生成性目标作为“挡箭牌”,设计的教学目标随意性大,课堂教学杂乱无章。

笔者以为: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对教学目标的数量和难度仔细斟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将三者简单地叠加。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其他两个目标得以实现的依托。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如果把语文素养比作一座大厦,那么知识和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上层的建筑。只有基座稳固了,上层的建筑才能建得高。语文教学要以知识和能力训练为主线,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其充分地落实在过程与方法之中。

二 教学内容要简约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在20xx年春季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一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无论“西瓜”还是“芝麻”统统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教学过程太繁琐、太复杂,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而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三是教学的方法、策略使用不当,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教师分析内容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简约”不是简单、机械地减少教学内容,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而是要求教师认真地钻研、解读教材,对文章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把握,在深入解读教材上下功夫,在浅出教学内容上做文章。教师要大胆地处理教材,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等选择能让学生终生受用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

教师还要正确地处理课文与补充材料之间的关系。恰当地补充课外阅读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反之,则会浪费教学时间,增加教学负担。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克服教学内容“泛化”“不确定化”的现象,做到“该教的就教,不该教的就不教”。

三 教学过程要简化

语文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教学重点内容的过程。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片面追求教学“艺术”和堆砌滥用教学手段等现象,已造成课堂教学层次的混乱。大量的事实证明:复杂、繁琐的教学过程会破坏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学生不仅不能进行持续、深入的思考,而且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等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长期以往还会形成厌学的情绪和浮躁的性格。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大力提倡简约,在搭好课文教学最基本的框架(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后再安排其他的教学内容。这样做,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层次性目标,使课堂教学更有条理;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防止对教学流程的构想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学生拥有一定的时间去朗读、去感悟、去思考、去体验。

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笔者以为突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即可:初读感知→精读理解→熟读迁移。初读感知,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对课文内容获得一个大概的了解;精读理解,是指教师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把握和整体认识后,帮助学生体味、领悟课文的重、难点;熟读迁移,则是指教师主要通过对范文语言的迁移运用,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逐步地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悟性。

四 教学方法要简便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需求以及教学的内容、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为学生提供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条件,同时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教学方法会因课文的题材、体裁、教学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当然,教学也有基本的方法:导入—初探—深究—总结—延伸。导入,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在课文教学过程中起着铺垫、定向、启迪、激情、激趣的作用;初探,即让学生熟悉课文、自读自悟,它可以看作是重点探究前的“热身”;深究,即研读、探究课文的重点部分,它是教学的主要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感悟课文;总结,即对课文的研读、探究加以归纳和升华;延伸,就是引导学生向着相关的知识领域进行拓展。语文教学如果能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新的疑惑走出课堂,便是成功的。

五 教学用语要简练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承认差异、激励为主、着眼长远”等新的发展性评价观已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课堂评价语言注入了新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文精神。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令人感到迷惘甚至担心。比如:“你个性的发言是水,清澈迷人。”“领新标异二月花,你的发言有了诗意。”“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你的答案。”猛然一看,这些评价语言非常富有诗意,但学生听到这样的评价,却弄不明白自己的答案是对还是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简练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生动、有效地学习,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笔者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发挥以下功能:1)渗透学习方法。新课堂应当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过程,改善学法。因此,教师要依据学情,巧妙地运用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2)促进认识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在步步深入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知识,取得成功。为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精神,置身文本的情境,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少些理性和机械,多些感性和灵动。3)激发表现欲望。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发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在思考问题时难免出现“偏差”,因而教师要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肯定学生的长处,又要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沟通师生心灵。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评价时要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不拘一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是真诚而恰如其分的,平等而充满关爱的,赞赏而充满期待的,要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亲近感。

简约并不简单。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删繁就简,才能无比丰盈。大道至简,真水无香;简约语文,丰满境界。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8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识字的乐趣。

首先,要让学生乐学,必须采用多种途径。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通常的做法是: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在这种氛围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如字卡、词卡的运用,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实践证明,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3、多表扬鼓励

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特级教师高林生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我常挂嘴边的是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了不起!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有时,学生说得好,我还会和学生一起鼓掌,于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其次,要让学生会学,必须运用多样的识字方法。

学生的兴趣有了,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识记字词呢,我归纳了如下方法:

1、随文识字

语文教学中强调理解要联系语言环境,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篇。我们的识字教学也联系语言环境进行识字。在识字教学时,我常常引导学生把字所在的词拿出来,通过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来认识和理解这个字。如:珑、璃的认识我就先让学生认读理解玲珑、玻璃,再试记珑和璃。在识字教学中,把学生熟悉的语言因�

2、归类识字

从我们的汉这字的造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时,我们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即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例如:要认识的钢、钉、钟、铃、铜都是形声字,都带有金。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得出结论这些字都带有金的字,都跟金属有关系。同时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认那些字带有金,然后进行了效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认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

3、联想识字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生字刮,在识记时,遇到困难。这时,我适时引导在生活中你看见过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举着一双双小手,这个说:我知道,这个刮我在我们小区的宣传栏里见过,是刮风的刮。有的说:我也知道,刮是爸色的刮胡刀的刮,还有的学生说:我知道,我知道,是妈妈用的刮刀的刮学生的回答都十分的精彩,看来,生活的资源果然是无穷的,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让学生去联想对于识字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4、游戏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是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因此,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是不言而喻的。

开火车的游戏法。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但是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的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在游戏方法上一开始,我先用掌声和学生进行互动火车火车开到哪儿?火车火车开到这儿!,而且形式也多样了,有小火车、大火车。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的开火车游戏,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

欢乐对对碰的游戏法。这个游戏,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识字的能力。一般采用让学生同桌进行欢乐对对碰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把部件和汉字组成新的汉字,同桌互相拍手边拍边说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山和令一碰,岭岭。学生也还可以自己进行拓展,比如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土和立一碰,垃垃。借助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汉字重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字乐趣,提高识记效果。

在识字过程中,引进游戏,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轻轻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提高识字的效果。

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且识字量较大,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掌握多样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总之,我们只有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

小学语文论文 9

如果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很好的将汉字教学进行的具有趣味性,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很容易失去学习汉字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运用各种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一、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情景教学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情境中,学生能够积极地主动的进行自主的学习,有助于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小孩子从小比较喜欢看动画片,多媒体教学很好的符合学生的这一特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会大大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休”这一个字时,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动画的播放,然后教师创设相关的情境,例如“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一个农夫走了很长的路,他又热又累,那么他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呢?这时,精疲力竭的农夫看到前方有一棵茂密的大树,于是他三步并作两步走,赶忙的走到大树下,靠在树干上,那么这个农夫在干什么呢?”这时就会有学生积极地发言说是农夫在休息,教师这个时候要在黑板上及时的写下“休”这个字,引导学生认识到那棵树就是“休”中的“木”,而那个人就是故事中的“农夫”,这样通过形象的分析,学生很快的就能够记住这个字,并且能够灵活的进行运用。此外,教师可以推荐学生使用一些教汉字的光碟,让学生通过形象性的记忆,提升汉字的学习能力与兴趣。

二、归类教学,提升学生记忆能力

归类教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要教给学生的汉字进行一定的归类,可以按照汉字的发音进行归类,也可以按照汉字的字义进行归类或者是可以按照汉字的部件进行归类,通过这样的。归类教学培养学生识字的趣味性,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不断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可以将身体类的字归为一类,或者是将五官归为一类,还可以将水果或者是蔬菜归为一类,或者是将带竖心旁的字归为一类,将上下结构的归为一类,左右结构的归为一类。这样的归类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轻松,还能够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的好办法。如可以教学生学习“五味”即酸甜苦辣咸,学习“六畜”即马牛羊鸡犬豕,

三、游戏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在识字教学中运用游戏进行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如可以进行猜谜语识字教学。小学较低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帮助学生识字,能够让学生快速的记住字形,理解汉字的意思,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可以出这样的谜语“一半是绿油油的,一半是红通通的,等到这个时节,农民伯伯整天乐呵呵的”。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就会猜出这个字是“秋”,并在猜谜语的过程中充分的理解了这个字的含义,再如可以让学生猜“千条万条银丝线,掉在水里看不见”学生会猜出这是“雨”字。通过这样进行有趣的猜谜语游戏,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也能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和合作中,锻炼自己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进而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遵循学生发展规律,趣味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有效地教学,要遵循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让学生能够在和谐的民主的氛围中积极地自主的进行学习,真正的达到趣味教学的目的。如,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通过讲故事的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在上课时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故事,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将汉字编成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如,很多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区别“乌”和“鸟”这两个字,教师在教学总可以趣味性的告诉学生因为乌鸦的羽毛太黑了,人们看不到它的眼睛,所以就没有那一点,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很好的理解并接受,进而能够很好的记住这两个字,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很好的进行区分。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编儿歌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并记住汉字,儿歌朗朗上口,不仅容易懂而且很容易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儿歌的优势,帮助学生在自己哼唱的过程中学会汉字,并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教师教学的前提和关键也是进行趣味教学的关键,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采用。

小学语文论文 10

摘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情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可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情感,可使他们有获得美、感受美、体会美、享受美的美好感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从情感教育的作用以及情感教育的激发来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作用;激发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定位为“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作用

(一)调控作用

情感教育可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二)熏陶作用

情感教育对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三)审美作用

情感教育可使学生获得美、感受美、享受美,有助于学生内化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二、情感教育的激发

(一)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因此,语文教师饱含激情地创设适当的情感教学,学生才能兴致盎然地学习,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学生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师生才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和情感交流。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适时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良好的“情感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情境,优化教学效果。

(二)深入品析文本,引导学生体味情感

1.关键字词,让学生获得美

从文中找到抒发感情的关键字词,如“喜”“哭”“雀跃”“悲伤欲绝”“欢蹦乱跳”“喜极而泣”等,,带领学生用内心去感受这些情感,进入文章中的情感,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情感。

2.品味佳句,使学生感受美

如,在学习《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时,作者通过围绕“梦幻般的湖”这个中心句,介绍青海湖美景的特点,使学生想象自己身在青海湖美景之间,就如身临其境一般,细细感受青海湖的美景。

3.从文到图,让学生表达美

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图文并茂,看图结合课文,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感想,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培养他们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美

学生大声地朗读,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又可以使学生表达出美,体会到美。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采用正确的语调,掌握好停顿点等,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赖感、自信感、合群感和求知感,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美感。

(三)拓展延伸阅读,加深体验情感

只用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陶冶学生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只是杯水车薪。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学生掌握好课本课文后,再引入多篇课本外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充实学生的阅读时间,增加知识量,丰富学生的情感,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交流应寓于情感之中。学生运用良好的心理状态、合适的情感态度进入学习中,既可以愉悦地完成学习,又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达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济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0).

[2]郑永静。浅谈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xx(04).

[3]印宏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途径[J].广西教育,20xx(09).

[4]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11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创新,小学生的教育也在经历着发展超越。在小学的教育中,语文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学好语文绝不仅仅代表学生能够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语文是培养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常听说,语文学不好,其他学科也不见得会学好,这足以说明语文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非常重的学习方法。说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也不为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组成内容,他兼具听、说、度、写的综合性,既是识文断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提升写作和理解能力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作为教师,应该如开展好学生的阅读教学呢,本文做以浅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引言

小学语文是学生的基础学科,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好语文的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使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了解世界,感知世界,去表达、去理解、去沟通。对教师来说,其职责是教会学生去掌握阅读方法并以此掌握语文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站在“使用”的角度去看待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说到开展阅读教学,本文将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浅析。

1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小学教学也开始采用前卫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的介入,PPT演示等为课堂带来了活力,也让孩子们更直观的理解课堂知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会有的教师依然采取传统古板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没有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提高,有的教师或许也是按照要求进行创新授课,但却太过注重课堂活跃,并没有把知识很好的传授给学生,总结来看,无非两点,一是教学过程缺乏感染力,一是教学没能抓住重点。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相信在上课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相同的文章,不同的教师授课,会让学生有不同的体会,优秀的教师会让阅读教学变得丝丝入扣,引人入胜。他们会用细腻的情感,流畅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诵,并伴有巧妙地课堂问题设计,带领学生情不自禁的走进课文,让学生陶醉其中。相反的有的教师就没有这种能力,而是生硬的灌输,让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很差,究其原因,实则是教学的感染力不够,教师自身对文章的领悟不到位,情感投入的不够深刻又如何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呢。由于个别教师对教学内容解读不深,课堂教学变得乏味单调或者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而过多的去追求让课堂有意思,一节课下来,学生可能只记住所谓的“精彩环节”,却忽视了本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就是所说的没有抓住重点。

2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1合理利用书本文学,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生语文课文都是金果筛选后确定的适合儿童阅读,适合小学年龄段理解的课文。比如三年级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就是一篇简单易懂且优美朴实的文章,里面有对景物的描写,对村庄的描写,词语应用的非常恰当,字里行间透露出小村庄的宁静优美,同时结尾又阐述了村庄被破坏,教育孩子们要树立环保意识,结尾点题,引人深思。这篇文章不长,学生易于理解,而且文章里的许多词句、成语是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习掌握的知识。可以说书本就应� 教师教课过程中可以首先自己带感情朗读一遍。然后让学生集体朗读,或者分组分段朗读,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积极性。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在阅读方面的学习就有了不竭动力。在小学阶段,学生可能过于贪玩导致他们往往不会主动的去阅读,这就要求教师的不断引导,让学生的“苦读”变成“乐读”。作为教师要抓住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有效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以此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提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呢,第一点,教师要做好表率,深入课文,以情感人,增强自身的感染力,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第二,要进行鼓励教育,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师就应该采取措施,比如多夸奖他们,他们就会越来越积极,对优秀的学生,要树立其为榜样,这样能带动其他学生向他看齐,对于淘气的学生也保有耐心,长此以往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能力。

2.3交给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

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铺的第一块砖,未来的路还很长,教师应该在学生还是幼苗时期对其进行扶正,就是所谓的教授他们正确阅读方法和技巧,这里面就包括学生应该如何选材,对于一篇文章,应该怎么样展开阅读,通过文章我们要学习到什么等等,一般来说,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指导学生精读,理解每个字、词的意思、然后是每句话进而通篇文章的意思。2)指导学生速度,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这能帮助学生节省时间,提高阅读能力。

2.4加强课外阅量,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不断增长学生知识,强化学生思想,陶冶学生心灵的过程,所以应主张多元并存的情况,在课外富裕的时间里,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去阅读课外读物,并根据学生需求,推荐合适的作品。课堂是根基。课外是茎叶,只有课内课外相互补充,同时拓展,阅读之树才能根繁叶茂。

结语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工作,既是学生需要,也是教师职责所在。阅读使学生不断丰富知识,增强文化底蕴,所以要求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让学生可以在快乐的阅读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雪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J].新课程(小学).20xx(12).

[2]杨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的有效性[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xx,09:19-21.

[3]崔秀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xx,05:2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12

摘 要: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一篇好的文章就是一件艺术作品,在文章中作者往往留下了很多的空白点,让学生去想象,去思考,去和作品对话交流。在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对文本留白的挖掘和利用,在教学时巧用一些留白艺术,既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留白 课堂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xx)05(c)-0159-01

一篇好的课文,其中往往有很多让人想象、深思的空白点,但是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过分注重课堂的形式,而对这空白点的利用却很少。其在教学上主要表现为:

(1)灌输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打破,课堂上缺少学生主动性得学习。

(2)课堂上过多地运用媒体,忽视文本本身的存在价值。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3)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将教学过程设计得十分细密,学生只能跟着老师“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从以上归纳的几点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上,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其实成了课堂的奴隶。渐渐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失语状态,而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对文本空白的挖掘和利用,在教学时巧用一些留白艺术,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1 挖掘课文留白

一篇好的文章就是一件艺术作品,在文章中作者往往留下了很多的空白点,让读者去想象,去思考,去和作品对话交流。我们在操作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1.1 猜想课题中的留白

俗话说:“好题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思维想象的窗口。它往往能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看了题目后产生遐想,产生心理的阅读空白。教师可以从课题入手,发挥这双“眼睛”的作用,利用好这一空白点。可以让学生通过课题猜想文章的内容,中心和思路。也可以抓课题关键词设疑,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1.2 填补文章情节的留白

情节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演变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作者往往根据文章结构的需要,省略了一些情节,或让文章在中间嘎然而止,给学生留下无限的回味和想象。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原有的情节发展逻辑,进行合情合理的推断,想象以后的故事。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可让学生用说话、小练笔的形式填补空白。这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更加深了读者对作品的认识、感悟。

1.3 利用好插图的留白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

1.4 注重标点留白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相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由于感情抒发、详略安排等需要,课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标点的留白,它们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余地,让学生想象,联想。

1.5 关注人物形象的留白

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有很多。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也有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侧面描写。运用语言文字描述出的人物形象,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空白,需要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经验对人物进行再想象加工,以此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丰满生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来完满人物的形象。这可以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作品中的人物,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2 在教学艺术上巧用留白

教师除了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利用好文本的空白外,在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上,教师也应该考虑到学生在填补文本空白时的心理空白。

2.1 学生的思维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下就能产生答案的

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利用提问后时间上的空白,让学生充分地思考问题,和文本充分地交流。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增加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诱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发展创新,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课堂上除了老师提出的问题,还要时常点拨、启发学生问问题,“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想说的,就问吧!”“还有问题吗?”“还有新问题吗?”这一句句亲切的问语,可以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2.2 在学生朗读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回味所品读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应留出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甜的甘蔗让学生去品尝。一首诗,一篇散文,一个充满真情催人泪下的故事,朗读完或听录音、观录像结束后,教师不必急于讲解。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的情感体验毕竟不能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适当留出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进入情境,凭借自己的生活感受去体验,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体验的愉悦

2.3 留出评价的空白,让学生平等地参与

在大多数老师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具有最高的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而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整个身心已沉浸在积极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教师就应精巧适当地留出评价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审慎地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还给学生。

3 作业设计留白

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不能只是简单地局限在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复习和回顾上,应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和运用,挖掘文本之外所存在的空白知识系统,结合一些小练笔和综合性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让语文课丰富,灵动起来。

“留白”即是一种机智的教学策略。语文课堂上的“留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学习内容通过讲述、讨论、交流等方式明确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布置练习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在课外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象、思考与探究,从而将课内外学习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策略。“留白”不是避而不谈,不是简省,不是避重就轻,而是引而不发,是铺垫和蓄势。

参考文献

[1] 姚进。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J].新课程学习(下),20xx(5):200-201.

[2] 史云霞。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xx(6):123-124.

小学语文论文 13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10年多的时间里,小学语文教学资源作为新课标所提出的重要概念已经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下是“浅谈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以及主体发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1.1基本功的牢固掌握。牢固的基本功是学生学习的基石,小学阶段语文基本功包括学生对于字、词、句的书写、学习和理解以及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处理问题的能力,规范、整齐而娴熟的书写是小学生应该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标准地书写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祖國的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来完成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的记载和交流,并且逐渐运用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写、读、说以及初步的理解能力的形成使学生具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1.2注重积累。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做到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并重。

1.3培养语感。培养语感,也是由语文学科独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内涵决定的。语感,既包括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括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文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培养语感的过程。

2.应以学生原有的兴趣为起点,引导学生学习的

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过去习得兴趣的产物。利用学生已经获得的兴趣,作为建立新兴趣的基础,这是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心理学告诉我们: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素质来讲,学生只有把外部的要求、物质或物质化的内容内化成为内部的知觉、表象、概念等,才能自觉地、自动地、自主地完成相应的活动。能动性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从其内在需要出发的行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挖掘和发挥学生在身心发展上的潜能,把积极的外在影响和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个体素质,使其作为一个主体而主动发展,成为一个接受素质教育的成功者。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语文教学必须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把学习的自主性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主体个性,使学生成为语文教学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会学习语文,灵活地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技巧,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追求知识真谛和实现自我价值上产生动力,主动全面地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3.语文教学要注重读、写互动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授课内容,掌握它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朗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表情,读出抑扬顿挫的情调,而且还要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使之服务于阅读教学。在读的基础上,要转化为书面语言,就要动笔。语文教学既要有对读书的指导,也要有对写作的指导,既要有读的练习,又要有写的练习,全过程体现读写结合,互动互促。我在教《匆匆》这篇课文时,当读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让学生反复朗读后进行仿写,写后再读。通过读写结合,学生不仅明白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还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当读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读熟后进行仿写,通过仿写,他们明白了时间来去匆匆,故要珍惜时间,利用好时间,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4.培养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敏捷、迅速,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而讨论法最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当前学校教学评价存在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忽视了改进激励与促进发展的功能。由于过分侧重甄别作用,因此在评价时往往只看结果,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造成了只有个别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得到积极评价,产生愉快的体验,自信心得到激发,而大多数学生成了隐性的失败者,难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有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使评价更能促进主体的发展,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尝试。

综上所述,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作为教师,应该让他们积极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充分释放思维的火花;教师是主导,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讲解、点拨,然后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14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智上,都尚不成熟。在对小学生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自由、开放的精神。结合游戏精神开展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天性,能够以游戏精神来增强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从游戏精神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入手,在结合我国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在的基础上,提出将游戏精神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游戏精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游戏精神与游戏不同,它更多指的是快乐、自由、有创造力的精神和品质,而游戏则是产生游戏精� 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激发一个人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各个感官处于紧张的状态,注意力将更加集中,产生愉悦的精神。将游戏精神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是一种符合小学生天性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而且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挖掘更多的潜能。

一、游戏精神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游戏精神中的自由精神,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由与规则实现了统一。只要是游戏,就一定有规则的制约,我们虽然强调自由精神是游戏精神的重要一部分,但这产生的前提是要遵守游戏的规则。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思想的引导以及情操的陶冶,在鼓励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更加支持学生能够对文章产生多元化的理解。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求学生只需要记住教师所讲的知识点。这无疑抑制了小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无法达成原有的教学目的。而不加约束的课堂也无疑会降低教师教学的效率。在这样两难的境地之下,游戏精神提供了一个中和的办法,将自由与规则相统一,更加适用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游戏精神中的创造性能更帮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断生成”。游戏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接受信息,又能够在体验的过程中以游戏的形式创造出来。对于游戏,不同的参与者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是非常相似的,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会有各不相同的感受。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满创造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的对课堂进行修正和充实,游戏是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缺少游戏精神的表现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的内容过于单一,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教案,内容有极强的预设性。教师单方面设计的教学内容虽然会更加符合考试大纲,但缺少对学生感受以及反馈的重视会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缺少兴趣,教学内容不具有针对性也很难产生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使小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进行学习,而不是自主、主动的进行学习。此外,我国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较为枯燥、死板。最常见的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讲为辅。教师虽然会运用一些例如PPT等的课堂教学的媒介,但从整体来看,教学的方法仍然缺少灵活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更多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当中,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多以测验分数作为考量的最重要的标准。考量成绩的评价方法单一片面,且教师对学生做出的评价语言也过于大众化,不具有针对性,不能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情绪下进行有创新意义的学习。

三、将游戏精神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措施

将游戏精神列入教学目标,对游戏精神中的自由开放意识、对规则的遵守、创造力的发挥以及愉悦的心情等基本要素,列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当中,从源头重视对于游戏精神的开发和利用。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教师不应以“一劳永逸”的态度进行教案的设计。而应在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后,推出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对诗歌、散文等形式的文章进行讲解时,可以考虑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具有想象力的空间;在对小说进行讲解时,更加注重课堂内容的趣味性等。用丰富多彩而又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教师可以在游戏精神的视野下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例如在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时,不仅仅局限于用幻灯片的方式将自己的教学内容展示在黑板上,而是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互联网等技术,创造和开展游戏。例如每节课堂可以将游戏作为课堂的“引子”或是“线索”,由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与内容,将教学内容穿插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当中,学生实现“做中学”。当然,游戏内容的设定既要与课文内容相关,又应该贴近学生生活或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游戏的效率。

四、总结

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小学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要想从小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的个性特点,以游戏的方式拉近学生与语文学习之间的距离。将自由开放、有创造力以及愉悦的精神理念融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小学语文的课堂既有趣味性,又有高效率。

参考文献

[1]邵国华。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J].新课程(教研).20xx(07)

[2]曹聪。游戏精神观照下课堂教学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

[3](美)约翰逊等编著,华爱华,郭力平译校。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4]郭华,杨钊。北京市小学生时间安排与生存状态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xx(11)

[5]李昌胜。教育游戏:一种新的教学手段[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xx(02)

[6]马秋芬。尽情游戏快乐识字——小学低年级“游戏识字”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教学研究。20xx(05)

[7]丁海东。论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基于游戏存在的双重维度[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xx(02)

[8]施茂枝。语文新课程:关注儿童生命的成长——小学阅读教学游戏化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xx(06).

小学语文论文 15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出现恐惧心理,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低年级的古诗词讲解中,教师过分注重背诵和生字教学,将理解诗词的优美意境抛到一边,学生往往学会了生字,但是对诗词的含义理解表现为蜻蜓点水。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学体制。

1.欣赏朗诵,理解背诵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态,这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而背诵往往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赏朗诵,理解背诵,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头联、颈联、尾联应怎样读,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

教师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读还可以促进背诵。

2.合理联想,深入理解

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者当时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遐想之中。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词,作者从侧面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开”,给学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敲不开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诗人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探索这个原因,是外出了呢?还是在院子里干活没听到敲门声呢?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一枝红杏出墙来”一� 这是“一枝红杏出墙来”引发的思考,由点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满园春色。

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联系生活,运用诗词

中国的古诗词都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能够体现诗人当时的真实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欲望。

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这是一篇描写诗人回故乡的情景的诗。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理解诗词的写作佳境。“少小离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具体理解这句诗,儿童或者更大一点的时候离开了家乡,是什么原因促使离开家乡的?为什么回来?回来做什么?如今回来的情形又是什么样?当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样和诗人打招呼的?说明了什么?乡音和鬓毛都说明了什么?

这样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诗词意境。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小学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尤其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小学语文论文 16

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需要会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从而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课堂求知气氛。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一种探究的情境。那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调动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课题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读了这个课题,你会想些什么?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想知道雪地上有哪些画家?”有的说:“我想知道他们画了些什么?”有的说:“我想知道他们用什么工具画画?”有的说:“我想知道是谁画得最好?”有的说:“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到雪地上来画画?”……我看到学生的求知欲很强,便用激励的口吻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一起找找答案吧!”学生有了要想解决的问题,学习兴趣格外浓厚,都捧起了书,专心致志地读了起来。经过学习,学生纷纷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交流中,有的学生说:“老师,我通过学习,知道了我刚才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是写……”,有的学生说:“老师,我通过读书,不仅解决了我自己提出的问题,还知道某某同学提出的问题……”由此,我深刻的体会到以往的教学,课堂上的问题是教师提出来的。老师的提问都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学习,以学定教,学生学习的气氛很浓厚,积极性很高,使学生能自主探究学习。

二、在文中看似矛盾处,创设问题情境:

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中开头提到,国王宣布:谁能用这些种子培

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可后来却选了捧着空花盆的雄日做继承人。对于这点,学生肯定会产生疑惑。教学时,就可以抓住这个问题让孩子展开讨论。课堂上,孩子们各抒己见,还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谈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整个课堂仿佛注入了一股神奇的活水,是如此的充满活力,每个孩子是如此的机智、聪慧。

三、在学生提出疑问时,创设问题情境:

如: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有学生提出异议:“老师,你不是说现在咱们的国家能源紧张,要节约用电吗,那我们这儿经常停电,大街上好多路灯都不亮了,北京为什么还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那不是浪费吗?”此时,老师给予提问的学生充分的肯定,并组织孩子进行讨论交流,最终使学生获得了满意的答案。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探求气氛极浓;又让学生学到了教师尊重知识、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思维的发展是从问题开始的,老师要让一个个“?”像一个个小钩子一样钩住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 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化成了一个探究者,学习亦会变得其乐无穷。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讨论、理解,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并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交往。

此外,教师发问的态度和对待答问中学生的态度也直接影响着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诙谐潇洒的谈吐,必将搭起师生间情感的桥梁,形成良好的课堂人际关� 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师生融洽,感情交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认知和情意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活动就是一种情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在挖掘教材中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小学语文论文 17

关于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浅谈

摘要: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教育就成了非常基础的一个阶段,怎样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打好知识基础,这一问题就涉及到了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方为合理。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教学方面下笔,通过浅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建议,来揭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师生有效互动的必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师生;有效互动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育也是如此,小学教育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小学阶段打好了学习基础,才能为之后的高阶段学习铺好垫脚石。而小学语文就着重是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语言沟通和阅读写作能力,养成熟练的读写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但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科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还对学生修习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方面有着重大影响,因此,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有效互动,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部分教师互动意识淡薄,互动难开展:

虽然教学新理念已经在不断地普及,但就目前为止,在小学任教的语文老师,大多是七八十年代生的教师,这些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时很难突破传统思想的禁锢,师生互动意识淡薄,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还是采用老式教学方法,这样的局面下,师生互动就难以开展。

1.2一些教师互动方式木讷,互动不灵活:

一些已经有了互动意识的教师,往往因为缺少灵活的互动方式,使得互动变得非常公式化,比如,一些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采取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互动,但由于提问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都直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减退,这样的互动方式反而是事倍功半。

1.3教师选择互动时机不当,互动无目的:

如果有了互动意识,也选择了不错的互动方式,但却不看准时机开展互动,反倒会适得其反。比如一些教师在课堂中施行开放式讨论,这种讨论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如果教师在学生正积极讨论的过程中直接参与其中,或者打断讨论进程,可能会让学生觉得很尴尬,从而导致对教师的疏离和反感,这样下来,互动的过程就付之一炬。

2小学语文教学展开师生互动的有效措施

2.1教师互动意识增强,积极开展师生互动:

小学语文教学的师生互动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教师自身提高警觉性,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跟进时代的步伐,树立正确的互动意识,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开展师生互动。小学生学习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学习,那么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就必须起主导作用。在展开教学前,教师先准备好详细的教学方案,选择适当的互动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与互动。

2.2整合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学习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教师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要“当变则变”。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方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就可以设置舞台剧的模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来扮演故事中的各种角色,从而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发深入思考。加之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很多学校都配备了齐全的多媒体设备,以这些教学资源为辅助,能让教师的师生互动取得卓越的成效。

2.3找准互动时机,增强沟通效果:

小学生的思维跳跃比较大,思维长期处于散漫状态,集中时间短,那么教师就要善于把握时机来开展互动。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与学生展开教学互动,能更好地发挥课堂互动的功效。在互动教学的过程里,语言沟通是最主要的互动方式,通过语言引导和课堂提问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更有效。

3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的必要性和意义

3.1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让学生掌握语法结构,学会语言表达,进一步领悟到语言的情感内涵,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小学生学习的语文课文虽然篇幅短,内容简单,但是其形式多样,包罗万象。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将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和一些基本的情感传授给学生们,不但能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自主学习。小学教学,最核心的人际关系就是师生关系,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占了小学阶段的大部分时间,良好的师生互动,是对小学生人际关系的肯定,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也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学习方法和行为处事方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良好的师生互动式非常有必要的'。

3.2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对教师的意义:

事物均有双面性,互动教学也是如此,虽然在小学阶段,教师几乎负上了互动教学的全部责任,但互动教学对教师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可小觑。教师在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时,就是自身的“小革命”,在这场“小革命”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也会得到提高,教师本身的沟通能力也会附带得到提升,更是一举多得。

4小结

综上文所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互动上主要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对应方是教师,小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接受学习,小学生还并不具备自主探究发现学习的成熟能力,因此,教师就要担起更重的担子,通过修正自身的思想观念,改正错误的教学方式,探索适当的互动教学时机,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最终目的。将互动教学的教学观念普及,互动教学方式应用,持之以恒,必将取得卓越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丁名青。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0(4):198.

[2]刘健民。小学语文互动教学尝试[J].考试周刊,20xx,(7):53.

[3]蓝靠生。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小作家选刊,20xx,(22):97-98.

小学语文论文 18

一、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践行新课改理念,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师生双边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并且,课堂是情感归属、师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个性健康发展的教学形态下,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个性应得以尊重,让师生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下,共同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所以,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内容,让学生在教学中得到更好地成长元素,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也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致使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存在矛盾,难以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目标单一的设定为学生语言技巧及想象力的培养,而对于学生情感上的教育缺乏涉及,尤其是通过本文培养学生的怜悯之情、对生活的热爱,等等,这些也应在教学之中体现。但片面的教学目标,势必会造成教学“缺斤少两”。

(二)师生缺乏互动,教学方法单一。

以教师为主导的小学语文教学,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教学中缺乏“主体地位”。并且,以灌溉式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难以形成多元化的语文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也相对比较紧张。

(三)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处于僵化状态。

语文教学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下,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学缺乏实践环节。所以,语文课程以课堂、作业、考试为主,让学生难以在实践中得到良好培养。并且,教学处于僵化状态,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感上出现疲倦,无法在学习中投入感情、产生浓厚的语文兴趣,进而难以体会教学内容的真正含义。

三、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若干措施

(一)以文本阅读为主线,构建有效语文课堂。

文本是师生教与学的依据,如何在教学中以文本阅读为主线,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首先,针对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应落实教材文本的阅读教学,将重点词� 当然,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由教师代替,这将破坏语文教学的整体性。例如,在唐诗《悯农》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理解词句,而且需要对文章的情感有所认知,体会到农民的艰辛、懂得珍惜粮食。

(二)创设教学情境,搞活语文课堂。

有效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教学中将课堂搞活,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教学情境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所以,启发性的问题教学情境,更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并且,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情境需要体现这一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整合好课程内容,将教学情境以问题为载体进行串联,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2.依托现代教学工具,创设好教学情境。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让教学情境更加贴近教学需求,让枯燥的语文课堂注入活力。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PPT,创设出风雪交加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在故事情景中读懂小女孩、读懂那个梦,......这样的情感引导,势必让学生将情感以下注入到课堂之中,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改善了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尴尬教学情境。

(三)角色互换教学方法,创新传统教学形态。

教学是师生活动的过程,也是各自角色扮演的过程。传统教师为主的教学形态,无疑将教学带入单一的境地。所以,创新传统教学形态,实行角色互换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优化传统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做学生、学生做老师,让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例如,在《悯农》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将此诗的思想及诗词进行阐述,随后,让学生做老师,对《悯农》这首唐诗进行讲解,阐述自己的情感及看法,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而教师做学生,对“老师”的讲解进行评价、引导,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诗的精髓。

综上所述,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也形成了改革创新的整体思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个性中得到发展、在学习中培养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9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2、 国家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人教版,苏教版,语社版。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

4、 巢宗祺等。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周庆元。 语文教育研究概论。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6、倪文锦。 语文教育展望。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倪文锦。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 小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 吴忠豪。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1、 崔峦。 小学语文教学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2、雷玲。 听名师讲课。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13、吴立岗。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14、洪宗礼。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15、王荣生。语文科课程学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6、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7、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8、黎锦熙。黎锦熙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9、刘国正。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0、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21、于永正。 教海漫记。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22、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3、崔峦,陈先云。斯霞霍懋征袁容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4、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5、贾志敏。贾老师教语文。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6、薛法根。薛法根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7、王崧舟。王崧舟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8、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9、刘济远,莫崇芬。新课程小学作文导写艺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30、刘济远,莫崇芬。小学作文导写获奖教学案例,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1、王守恒。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2、王宗海。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3、吴忠豪。语文教育研究大系(小学教学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4、姚春杰。 小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教实录。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5、姚春杰。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小学语文论文 20

所谓师德,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思想和行为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政治思想是师德的思想基础,但是政治思想教育不能代替师德教育。要想做一名好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师必须在努力提高自己政治思想水平的同时,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学习党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培养祖国的花朵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1热爱教育事业 满腔热情从事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热爱教育职业,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没有事业心,就没有精神支柱。小学语文教师特有的任务,就是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本领。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求教师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对语文教学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热爱教师职业,喜欢语文,才能教好小学语文。

教师要把自己的工作和建设现代化的伟大事业联系起来,亲身体会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荣誉感和责任心,树立终身从教的信心,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因此还要勇于进取、不断创新。

2热爱学生 诲而不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学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护儿童,爱学生和爱工作是一致的。今天活跃在各个战线的'精英,哪一个不曾是小学生?课堂上可爱的孩子,哪一个不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当教师看到自己将一批批的小学生培养成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理想、有文化的人,看到他们由小学升入中学,转入大学,看到他们长大成人,能不感到骄傲吗?

每个人都有对爱的本能需求,尤其是小学生,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真挚的爱。师爱能使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感受到教师的关心,满足情感需求,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这个促进作用对差生尤为突出。但热爱学生不等于娇惯学生,而是要严格要求他们。“教不严,师之惰,教师的爱要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统一起来。

语文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就必须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阅学生作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爱心去感染学生,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3为人师表 做学生的榜样

学生从儿童到大学都有崇拜教师、模仿教师的倾向,而在小学阶段,教师是学生第一任老师,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对学生影响很大。这就要求小学教师不仅要在学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去影响学生,还需从立场、观点、情感、道德、言行等诸多方面去感染学生。

由于小学的语文教师大多还担任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长,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以身做则,做学生的楷模。在政治思想方面有正确的世界观;在个人品格方面,要有无私、善良、诚实、宽厚、光明磊落等美德;在文化知识方面,要不断学习,丰富专业知识;在教学方面,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在各方面做学生名副其实的榜样。

小学语文论文 21

一、立足本位——关注一个联结点

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掌握一定的辩证法知识,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系统优化的原理等,当整体实现了内部优化后将产生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因此,教学者应确立整体观,运用整体性思维进行全局设计,在坚持整体性的基础上明确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确保系统各要素相互支持、促进,增强整体效果。即我们在教学一个新的单元时,先确定教学主题,围绕主题找到不同课文之间的联结点,再通过展示、深化和提炼这种联系,加强学生的整体印象。

(一)抓主题,在于一个“明”

教师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首先找出每篇课文的共同特点,即单元主题,开门见山告知学生,使学生了然于胸。接着教师根据每篇课文侧重点不同选出其中一个重要知识点来突破。立足知识点,讲清其中的规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最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去发挥、创造,从而由“学会”到“会学”,倾吐不同的感悟,收获别样的发现。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主要由三篇课文和一组古诗组成:第一篇课文《找春天》直接由标题引出了单元主题,即描写春的勃勃生机、赞美春的美好风光、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赞叹。《笋芽儿》则从细节出发,通过描述某个具体事物的生长状态进一步深化了春的主题,更加贴近生活;《小鹿的玫瑰花》则以充满童趣的笔触向学生讲述了一个美好动人的故事,更加衬托出春的美好,使得春的主题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另外,“古诗两首”《草》和《宿新市徐公店》则以古色古香的笔墨展现了春的背景下大自然的美好。其中古诗《草》通过小草顽强的生长过程表现了春的生生不息,将其上升到精神高度;而《宿新市徐公店》则向人们描述了一片自然祥和、风景优美的乡村景色,和春的主题紧密相连。

(二)促理解,在于一个“深”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教师通过提炼单元主题将每篇课文有机联系起来,既加深了学生的整体印象,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要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整理出来形成自己的素材库,在实际应用中加深感悟。《找春天》一文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春的到来描述成一个向我们迎面走来的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为读者呈现出春的美好和勃勃生机。在《笋芽儿》、“古诗两首”中也包含了具有强烈表达效果的精彩语句,学生们可以逐一整理出来,分析各自的语境,在今后描写春的作文中可以将其作为备用素材。

(三)用教法,在于一个“新”

进行单元整体性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明确主题,另一方面也应考虑如何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将单元中课文的中心思想以歌曲或其他易于吸收的方式教给学生,使学生在“歌曲”中理解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构成知识体系。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数星星的孩子》一文为例,文章讲述了少年张衡数星星的故事,文章告诉我们张衡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他从小就痴迷天文、善于观察。教师可将文章大意编成顺口溜:“有一个小孩叫张衡,从小就爱观天文。倚着奶奶数星星,一眨一眨亮晶晶。乐此不疲半夜醒,终成伟大天文家”。学生读来朗朗上口,学习也会充满乐趣。

二、搭建平台——确立一个延伸点

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法不仅要突出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还要突出单元与单元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延伸,以形成统一连贯的知识体系。

(一)于比较时,学方法

单元整体教学并不会忽视每个单元之间的联系,也不会忽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关联性。理论知识只有经过现实的检验才能成为真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书本知识其实就是一种比较的过程,将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进行比较。不同单元主题之间也存在相互比较的过程,学生从这种比较过程中更加清晰地认识差异,进而利用差异。上文实例是以描述春天为主的,我们也可以描述其他季节为主的实例与之相比较,体会作者的不同心境和表现手法。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三篇课文和“古诗两首”,分别是《风筝》、《秋天的雨》和《听听,秋的声音》。这三篇课文和两首古诗着重描述秋的景色以及秋景之下人的心境,和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找春天》、《笋芽儿》等形成鲜明对比,通过比较教学,学生将学会描述不同季节的'表现手法,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

(二)于实践时,用技巧

课本知识大多以理论形式存在,导致小学生难以真正吸收和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课本知识本质上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时应充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获得灵感,增强学生的临场感。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有三篇课文,分别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和《香港,璀璨的明珠》,通过这三篇课文,我们很容易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即介绍我国美丽的地理风貌、赞美祖国的大好山川、歌颂伟大的爱国之情。为了强化学生对这一主题的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以“美丽的中国”为主题的演讲活动:①学生首先要搜集祖国名山大川、地理风貌等材料,对祖国的人物风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②选择演讲角度,比如“美丽的中国之我的家乡”、“美丽的中国之青藏高原”等;③进行分组比赛,选出入围者。最后,教师还可将此项教学实践活动扩展至全校范围,吸引各个年级的学生踊跃参与。

(三)于评估时,增了解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视野也变得越来越宽阔,尤其是当下的少年儿童,他们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越老越多,较早地获取到了各种新知识、新理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首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四篇课文,分别为《太阳》、《月球之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和《果园机器人》,显而易见,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科技,使学生从小养成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学习习惯。通过了解和考察学生对自然科技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科学读物颇感兴趣,已经通过各种形式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因此,在学习《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一文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上网体验,结合书本知识对日常上网行为有了更深度的认识。总之,单元整体教学概念的提出不仅重视课本知识的延伸,还将视角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加强对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发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生活化理解,增强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要实现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有机融合还需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深刻践行“大语文”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22

摘 要: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与时代的发展有所不协调。农村小学的学生占基础教育人数的大部分,为此,农村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而语文教学又是百科之首,更应引起关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农村 方法措施

一、农村教育现状

1、师资水平低下

在我调查的学校中,农村小学师资水平低下的现状表现得相当突出。表面上看,这些教师都具有合格学历,而实际情况是多数为“民转公”教师,然后通过“函授”等方式取得的学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是并不符合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如上课不用普通话、知识积累欠缺等。

2、教学资源缺乏

农村小学教学中资源缺乏是当前面临的现状。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它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学习除了教材外,很少有课外补充学习材料。

3、教学观念滞后

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是不争的事实,他

二、改变当前农村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首先,要通过制度完善教师培训,提高师资水平。针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作为主管教育部门应加强力度,特别是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来促进教师培训的积极性。

其次,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做到资源整合。在“两基”工作中,很多的农村小学都配置了仪器、图书和远程教育设备。如果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对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是有所帮助的。

最后,是教学观念滞后的问题。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上,作为学校有责任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要求。

三、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措施

1.学好语文的基础阶段

语文教学总的说来,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来展开工作。

(1)强调多读。

书要多读,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先人对读书是十分注重的。知识源于生活,但书本的知识是先人生活经验的积累。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更是作家成熟文风、高超写作技巧的体现,我们将其读熟,可以化百家为己有,从而迅速地提高作文水准和文学修养。 (2)读写结合。

笔者认为丁有宽老师所提倡的“仿写”是一条可行之路。举个例子,在丁氏教材《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中,课文对杨梅树和杨梅果进行了描写,重点写杨梅果的颜色、形状和滋味,从而表现出作家对杨梅喜爱之情。教材要求学生通过仿照写法来介绍家乡的一种水果,这为初习写作的学生如何去描写一种日常见惯的水果指明了一条可行之路,从而降低了学生动笔的难度,提高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3)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老舍曾说过:“每个星期写一篇文章的作家绝对不是一个好作家。”我们虽然不一定要当作家,但要学好语文,作文还是要勤写的。每日都要动动笔,不管写得精彩还是失败,要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写一件小事甚至是一句话,这样日以继日,学生会越写越多、越写越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的作文水准定会日益提高,他们不难写出有创意的佳作。

(4)改革落后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填鸭式”地灌输或是教条化地讲授,学生对此早已厌烦。我们要努力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笔者在教学《江姐》、《私塾先生》等小说时,曾多次让学生扮演小说中不同的角色演绎小说情节。结果发现学生参与的热情出奇的高,而且有的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结合课文创造性地加入些情节,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种“演戏”比单调的课堂讲解要成功得多。

2.提高语文能力的阶段

(1)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小学语文教材,信息量太少,单读课文,受益还是很有限的,将十二册教材叠在一起,还不见得如一部《红楼梦》的内容丰富。故在学生读透教材之后,我们要强硬要求学生读课外文章,并利用时机举行汇报会,让学生介绍所读书名、文题、内容摘要等,从而吸收外面的营养来补充自己的能量。

(2)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不要以为文学创作只有作家才能做到,文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内心中有教师意想不到的创意。我们要鼓励学生将心中的想法借助文墨表现出来,学生往往因为有着教师的鼓励而成材,少年作家韩寒便是最好的例子。

总之,在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现在,我们需要立足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利用反思教学的方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大胆地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定能出现新的局面。

小学语文论文 23

摘要: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之中,应试教育的思想始终存留在各个学校之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这种教学模式迫切需要改革与完善,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生为本,构建有效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形态,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了教学的主要位置,在本文之中,主要围绕以生为本,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为主要话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以生为本;灵动教学;小学语文课堂

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语文是我国的基础文化,在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之中,初期语文学习能够为小学生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以生为本教学模式的出产彻底打破了这一现象,以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为主要标准,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掌握到学习的乐趣和真谛。

1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

生本教育的理念源自于郭思乐教授和他同人们所宣扬的精神: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控制生命,而在于激扬生命。在这之中强调的是教学终端是学生,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今后学生的长远发展自从有受的教育和教学,这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尊重学生,这是生本教育最基本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所在,通过不断地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本环境,不能仅仅依靠教材进行教学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充分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锻炼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作为教师一定要适当和学生进行交流,逐渐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发挥出学生最大的才能所在。

2以生为本,构建有效语文课堂的途径

2.1尊重需求,讲授实用的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本里知识有些学生已经提前预习,或者通过学习已经充分了解,这种课文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支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想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就是要穿插一些比较实用和有趣的教学内容,打破课本的局限,延伸一些课外与小学语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课本中的一两幅图片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到桂林的美好风光,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自己通过一些课外相关书籍或者是互联网,从中查找一些关于桂林山水风光的图片或者是视频,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要适当鼓励学生多看一些新闻,或者是时政,关心本国的大事,开阔自己的视野和胸怀。

2.2激扬生命,通过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任何教学,都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共同配合,任何一方单方面的投入都无法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关于生本课堂的中心思想以学生为主,作为老师,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把“教”变为“学”,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释放学生的主体性。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与学生之间所体现的应该是一个良性的互动,教师的教学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学习方式,感受到学习的种种乐趣,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产生思考和质疑,将自己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及时反馈给老师。除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和交流,对于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学生可以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还有生本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老师组织学生与教学客体,即文本之间的情景交融与认知对话,详细体悟作者透过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2.3关注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无论是任何教学,都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任何科目的教学都需要教学目标辅助,通过不断的实施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班级中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学习的动力、态度、个性、能力都存在很大区别,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差异化的教学任务,可以是识字、阅读或者是写作等任务,依次进行分层教学,指定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例如: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根据学习特点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A、B、C,其中A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你有很好的学习基础,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拓展,鉴赏和创造能力,位于B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基础略微差一点,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他们理解,关键的句子和文章的基本内容,C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薄弱,基础也不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这些学生先从抄写,识记这些简单的知识点开始,再逐渐展开深一步对知识的练习和学习,每个层次的学生虽然学习能力和基础都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看法,相互取长补短,在互帮互助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让每个学生都能逐渐的进步,共同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3结论

总结全文,在本文之中主要针对的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以生为本为教学宗旨,从而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在不断交流和探索之中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为我国教育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唯有源头活水来———“生本课堂”让语文课充满生命活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4:143.

[2]黄琼.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学文摘》.2013年5月总第83期.

[3]汤萍.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第23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