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
摘要:初中生物教学课标已经非常明确的提出了要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这个教学目标,这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生物科学素养中包含对于自然界的关心和关爱,包含了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因此,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还需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有更多的认识,有一定的责任感,这是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环保教育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目标和传统教育教学有非常大的不同之处,主要在构建科学的生物学科过程中,也建立起响应的生物学知识体系,更加关注任何自然的关系,更加关注社会的环保和生态的研究。要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能不断的拓展自己的能力,对于环境保护有一份责任感,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1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环保教育渗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在教材的使用北京下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让学生的环保思想和课堂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这样才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性的教育[1]。例如,教师在对森林资源讲解的过程中,要突出森林在环境中的保护功能,夯实学生头脑中的森林生态观念。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例说明,一棵树的价值,加入一棵树的生长年限是40年,在用途上的价值可能是20万元,其中包含树能够生产出供给人类呼吸的氧气,在空气污染防治方面的价值6万元,在土壤侵蚀保护方面的价值3.5万元,在水分的涵养上以及鸟类的栖息上价值为7万元,另外在树上还能够提炼出蛋白质成分,这些都是一棵树的价值,其中还包含能够给人们遮蔽太阳,纳凉的作用。但是如果这棵树遭遇到了砍伐,它的价值可能仅仅值几百元或者几千元。当前情况下,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还不到20%,和国际间的标准相对比还远远不足,但是森林的毁坏速度却是在提升。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一旦发生洪水等自然灾害,没有树木的保护,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局面,水土流失情况会如何。因此说在平时的生活中就需要建立起经常植树造林的理念,让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更高,让大自然更加完善。通过这样课程的讲解,学生在内心深处会激发出一种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树木的欲望,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要求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在每一年的植树节,也要去植树,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的环保行为更加自觉[2]。
2生物环保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的学习上,除了要进行环保教育以外,还需要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环保实践,让学生都亲自的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来。课堂教育主要是激发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教师的要求对于环境保护有全新的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阅读书籍以及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把环境保护和生物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关于与社会污染,关注周围的环境情况,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以此树立起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热情和信心。教师给学生组织一些课外的活动,让学生对于环境保护方面收集更多的资料,拥有自己的见解。例如,在世界地球日时,教师就可将这个作为主题,进行演讲或者征文活动的开启,让这种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让这种教育的效果更加突出,结合着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去做一些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活动。例如,垃圾的有效分类处理,节水节能措施的掌握,拒绝白色污染,让学生使用多用环保饭盒,减少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这样的教学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之中,才能让学生对于环保有更多的体验,才能从自我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于家乡附近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且每一个人在这其中的任务不同,在自我任务完成以后可以进行集体的汇总和交流。也可以从校园本身出发,让学生对校园的情况进行绿化设计,植树种花种草活动,科学技术小发明等等,例如,使用废旧电池中的液体对于种子的生长会有哪些影响,废旧电池对于人们的生活以及河流中的鱼类会有哪些影响。这样的生物探究性试验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增长具有积极性的促进作用,在每一个学生研究以后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成果在全班进行集体性的交流,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生物学习对于自己生活的影响,还能够进一步的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让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上升到新的台阶。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具有一定的紧迫性,需要从自我习惯开始做起,让学生从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小事做起,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够成为环境保护方面的主人[3]。
3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收集更多的环保性资料,作为教材的补充,激发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将生物课本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和环保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学习每一部分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清楚环保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在确定完联系以后,一定要深入的对这样的联系进行揭露,让学生自然的联想到环境保护的问题,并且以身作则,在日常环保中起到示范性的作用[4]。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进行了探讨,文章一共分为几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环保教育渗透、生物环保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人类生存的额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的发展有自己的进程,人们需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能破坏自然也不能毁灭任何一个生物物种,在生物的保护上有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并且将这些观点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上,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真的保护环境,环境和大自然才会给我们更多的馈赠。
参考文献:
[1]吴铭。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与研究[J].消费电子,20xx,17(22):282-282.
[2]邓刚。在生物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J].科学咨询,20xx,22(16):144-144,145.
[3]李恺。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与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11(5):2143-2143.
[4]钟茂生,姜登登,王颖等。XAD-2树脂表征焦化厂土壤中高环PAHs的生物可给性[J].环境科学研究,20xx,28(11):1702-1710.
一、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凸显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根本目的是正确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程度,然后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施以不同层次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内容时,我便让学生通过显微镜来对微小的物体和细胞进行观察。观察之前,我先让学生了解了显微镜的构造,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耐心仔细地听教师讲解,很快就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时,非常认真、细心,因为他们急于想弄清楚这些常吃的蔬菜在显微镜下会是什么样的状态。我还让学生结成小组,交换来观察,这样便形成了很好的生生互动。在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了解了植物细胞的不同形态和基本结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做学生情绪的调节员
情绪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态度和听课效率,研究证明,学生情绪高涨时,各种感官都得以调动,对外界信息和教师所讲知识接受得就会非常迅速,甚至会超常发挥,相反,就会出现了不在状态和不知教师所云的现象。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很注重调节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这样,学生就不会受不良情绪的影响,使思维完全能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例如,有一次上生物课,也许是下午的原因,学生情绪不高,有的还出现昏昏欲睡的状态。那节课正好学习膝跳反射的内容,我灵机一动,便要求每个学生亲身来体验这“神奇”的膝跳反射,首先让学生坐在椅子上,这个要求让学生既兴奋又充满疑惑,学生不知道这样做的目的。然后我故弄玄虚地要求学生膝半屈,小腿自由下垂,接下来,让学生用手掌内侧边缘快速地叩击半屈膝盖下方的韧带。这时,学生的小腿做急速前踢的反应,学生哈哈大笑。面对学生兴奋又好奇的表情,我趁机为学生讲解了膝跳反射的原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采用幽默、轻松的教学方式
生物学科看似枯燥,实则有趣,因为它研究的是植物、动物、细菌等形形色色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体。对人类来说,生物学非常重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与生物学息息相关。那么,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学好生物呢?
(一)大胆使用新的教学方式
我认为教师在上课时应该采用幽默、轻松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讲课幽默的教师,在轻松诙谐的良好教学氛围里,学生心里不会感觉到有压力,心情会很舒畅,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遇到必须掌握的内容时,我就会扮演学生的角色,由学生提问,我回答,当我流利地把内容背诵出来时,学生就会充满钦佩。或者我和学生一起背诵,比比谁先会背,有时我故意背错,学生就会非常认真地指出我的“错误”所在。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更乐于做教师的“纠客”,久而久之,学生就对生物学科充满兴趣,特别喜欢上生物课。
(二)生物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
初中学生好奇心很强,凡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针对这一特点,我上生物课时,常常联系生活实际,如生活中植物的叶子、花朵、根、茎,还有一些蝴蝶、蜜蜂等标本都可 这些富有生命活力的道具,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和热情,唤起学生热爱生命、喜欢生物学科的意识,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再如,植物的无性生殖有压条、扦插、嫁接等方式,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把新上市的“苹果梨”带到了课堂上来,结合视频为学生讲解了嫁接的原理,在让学生感知自然界奇妙的同时,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总结
总之,生物教学成功最大的因素在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情正确引导学生,并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才会得以提高,生物学科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才能更好地展现,才会为学生学好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新闻晨报》报道,开学才两天,上海市便发生了四起初中生自杀事件,造成一死二重伤的严重后果。四起事件中的主角都是初中生,他们只是在学习及生活中遇到了很小的事情,但却选择用试图结束生命的方式来寻求理解,其中折射出的对生命的漠视令人扼腕。近年来,初中生不珍惜生命的事例层出不穷,突现生命教育的严峻形势。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具有健全人格的公民必上的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以“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因此,我们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重视生命教育,利用多种途径实施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
1挖掘教材内容,融合生命教育目标
初中生物课程中含有大量的生命教育内容,但是这些内容的组织并不是以生命教育为主线,而且生物教学与生命教育的重心也并非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适当地去挖掘和整合,以丰富生命教育的资源。
可以在以下教学内容中融合生命教育:
①从“人的由来”及“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教学中认识生命的神奇;
②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中掌握生命的本质;
③从“健康地生活”教学中感受生命的珍贵;
④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中体验生命的和谐;
⑤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学中感悟生命的价值。
2设计模块主题,构建有效指导策略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实施生命教育,需要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初中阶段的`生命教育目标,模块化的设计生命教育主题,再结合不同的主题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构建有效的操作性指导策略。教材内容与指导策略对于生命教育问题的设计起着一定的规范性作用。
例如:测量运动前后心率的变化与调节——以操作性活动体验生命;为家人设计一份午餐食谱以及尝试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互动行为感悟生命;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以问题探究思考生命的发展;
3倡导体验学习,拓展生命教育内容
体验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由于其指向个体的态度和价值,具有丰富个体心灵和促进人格成长的作用。同时,体验还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情感特征,在活动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因此,生命教育应当倡导体验学习,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经验,领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教学形式力求多样化,可以采用实验探究、社会调查、主题辩论等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真切的场景。
例如,通过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及结果的分析,在了解酸雨的危害的同时,也认识到保护环境与生命健康的关系。
4联系生活实例,渗透生命教育理念
初中生物课初中有很多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素材,教师在应用这些素材时不能生搬硬套,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事例,潜移默化地将其渗透到生命教育中去。
例如,在讲述“细胞结构”一内容时,先让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细胞装片,再采用实物(琼脂、食品袋、果脯等)模拟制作细胞,从而进一步感知生命的本质。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行,初中生物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使生物课堂真正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场所,努力达到“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他们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懂得去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更是让生命的其他物种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之目的。
[摘要]在初中生物融入式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包括思想理念、情感态度、投入付出等方面的融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融入新思想、新理念,对学生进行观念上的更新与学法上的引领,始终是初中生物教学自主性的体现之一。教师对教学的情感态度,有时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课学科的情感态度。学生进入精心学习的状态,也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领或引导。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融入式;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需要对学生的融入,包括思想理念、情感态度、投入付出等方面。一堂课,如果学生没有先进的学习理念做引导,没有积极参与的情感来驱动,没有全身心的精力倾注做保障,这堂课就缺乏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要在实践中向融入式教学迈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在初中生物融入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下面结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具体实例加以阐释,权当抛砖引玉。
一、思想理念的融入
一直以来,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而教育的本身就是要培养掌握学习的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融入学习新思想、新理念,对学生进行观念上的更新与学法上的引领,始终是初中生物教学具有自主性的体现之一。例如,七年级生物课程的第一节内容是“生物的特征”,第二节是“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为了在首堂课中给学生融入学习生物最起码的思想———感知,我把第一节课安排在校外上。毕竟,七年级新生是刚刚从小学毕业来到初中的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带领他们在校外菜园进行实物感知和调查体验中融入学习生物的基本思想或方法,效果极好。一是这种融入方式巧妙,对于刚上初一的同学来说,走出校园来到菜园本身就显得不同一般;加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菜园中采摘蒲公英、苦苦菜、苋菜等,学生既高兴又感觉新奇。尤其是来自乡村小学的学生,自小在农村长大,而这些菜他们平时就采摘过,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观察习惯,从而有意识地去观察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为以后正确认识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在观念上深入内心。
二、情感态度上的融入
教师对教学的情感态度,有时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态度。为此,面对自己所教的这门旨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除了具备各门教学所需要的语言艺术的共有特征之外,还必须让生物学科体现出符合自身特点的科学性、严谨性、形象性等属性。像蝗虫,只用小木棍触碰它的触角,让它很快做出反应躲避,以使学生认识其触觉的作用;让学生用手触摸它的外骨骼,以便感知外骨骼的作用,等等。对于观察到的各种植物,教师还要组织学生一一记录,一是培养他们的严谨态度,二是为回去后各组进行交流、讨论、分类做好准备。再如,对生物体情感的融入式培养,也需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把教师对生物的爱,传递给学生。大自然是每个孩子的乐园,对于刚刚步入初一的学生来说,通过学习生物体,感知大自然的乐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以至于让他们珍惜和爱护小动物、感受生物体的奥妙、产生探索的冲动、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就是培养学生对生物体情感的最好方式。
三、投入付出上的融入
教师教学精心与否,学生感受得到;同样,学生精心学习与否,教师也感受得到。但是,学生进入精心学习的状态,还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领或引导。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学习中去的氛围,就会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式的融入。在学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章节时,有位教师为了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状态,他首先从营造氛围入手,通过精心的设疑———糖仅能让我们的味觉感受到甜吗,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兴奋状态;接着,将抽象的问题转化成一个个饶有趣味的生动化的提问。如,人体脂肪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计算自己的身体脂肪含量?如何去消耗多余的脂肪?等等。学生很难从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的转化与吸收等这些抽象的概念中找到学习的兴趣,这样通过对切身问题的思考把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就会由课上到课下,通过各种方式探求为我们身体提供能量、维持生命健康的知识,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王淑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12).
[2]顾小平。论生物新课程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J].考试周刊,20xx(17).
《鲸》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鲸》是一篇条理清晰、行文规范的说明文。在统编教材中,它在第九册第四单元,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文章的段落”;它的课型安排是阅读课,是在学习了讲读课文《太阳》之后,在掌握了划分段落的方法(说明文),懂得段与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本课继续学习和巩固划分段落的方法,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的第九册,在编排上,把《鲸》一课放在第五单元的首课,即讲读课,它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事物特点写”。显而易见,过去是读的训练,现在是写的训练。
训练角度完全不同,课型也有所改变。现在,它的任务是:通过讲读《鲸》这一课,让学生了解介绍动物的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即抓住动物外形、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来写,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些特点来写的。由于训练重点的改变,教师在施教中不能照搬以往的教学模式,要在明确新的单元训练重点的'基础上,重新分析教材,设计教法。
(一)教材简析
鲸,是个独特的动物,它虽然生活在海洋里,从外形上看,跟鱼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它的属性和习性却与鱼有着根本的区别。《鲸》这篇说明文,就是从它的外形、种类、生活习性这三方面入手,介绍了它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胎生等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们对鲸有一个常识性的了解,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世界奥秘的积极性。
文章共分三段。
第一段(1—2)主要写鲸大,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这一段,首先抓住鲸大这一特点,采用了对比法、数据法、举例法等说明方法,具体地写了鲸的大。然后讲鲸与鱼的区别及鲸的演变过程。
第二段(3)讲鲸的种类。这一段,只介绍了鲸有须鲸和齿鲸的两大分�
第三段(4—7)主要讲鲸的生活习性。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作者抓住了鲸在饮食、呼吸、睡觉、生长四方面的特点,写的详细而具体。作者的写作要点是:
1.鲸的饮食。(从吃什么和怎样吃两方面分别介绍了须鲸和齿鲸的吃食情况)
2.鲸的呼吸。(先讲用肺呼吸,再讲怎样呼吸,最后讲不同种类的鲸“喷潮”情况不同)3.鲸的睡觉。(先介绍睡在哪儿,再介绍怎样睡以及遇到情况是怎样应付的)
4.鲸的生长。(先讲鲸是胎生的,然后讲生长过程及寿命)
总之,由于这篇文章比较准确地介绍了有关鲸的常识和它的生活习性,重点突出,条理分明,又恰当地运用了比较、打比方、列数据等方法来做具体说明,更重要的是作者能抓住鲸的特点写,使读者能比较清楚地了解鲸这个独特的海洋动物,读后印象深刻。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上腭”、“退化”、“哺乳动物”、“鳍”、“胎生”等词的意思。
2.通过阅读,了解鲸的大孝种类、生活习性等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介绍动物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鲸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抓住这些特点写清楚的。
三、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让学生懂得生物常常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它的形体和生活习性的。
四、教学时数: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审题:①关于鲸你知道些什么?你觉得课文可能写些什么?②判定文体。(目的,初探这类文体的写作内容,发挥潜意识,便于课后小结,明确此类文体的写作安排)
2.初读,查字典扫清知识术语等方面的语言障碍。例:“上腭”、“退化”、“哺乳动物”、“鳍”、“胎生”等。
3.再读、思考:鲸的哪些特点给你印象较深?
4.细读,画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用归并法给文章分段,明确文章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大歇—种类——生活习性)
5.学习第一段。①针对1、2自然段,各提一个问题。②解决问题。(讨论、交流)课文是怎样写鲸大的?(鲸与象对比;用数据表明最大、最小;列举我国捕获的一头鲸说明;打比方:舌与10头猪,人高与嘴高,四人围桌写宽等)鲸是怎样演变成鱼的样子的?(住抓表示时间的词,理解演变过程的漫长;抓住环境的变化,理解生存的进化。
第二课时
1.学习第二、三段,思考讨论:①鲸可分几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②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鲸的生活习性的?说说每方面的特点及写法。(写法:每段第一节都是总起句,分别用举例、比喻、描述、列数据等手法来写)
2.通读全文,思考:①为什么说鲸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胎生,哺乳)②课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归类举例,并说说列举数字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3.小结:①写动物说明文的一般程序:外形——种类——生活习性。②要点:抓住事物特点,按顺序采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写具体。
一、中学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意义
核心概念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概括性,有助于教师前期备课和教学中把握知识的重点,将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用于重要知识的教学之中。教师将核心概念提炼并组合成体系,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中掌握核心概念的内容,以核心概念的内容为目标组织课堂内容,精选出较少量的知识,淡化无关的知识,比课程中庞大繁杂的知识体系具有更强的教育功能,从而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方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核心概念教学提纲掣领,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重点,是一种高效科学的课堂教学方式。
二、中学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思考
(一)准确把握核心概念的内涵,厘清概念联系
传统教育方法往往强调学生对事实信息的记忆和背诵,教师们过于关注细小、琐碎的知识点,而核心概念包含了许多逻辑内容,涉及的是对抽象的重要概念、原理进行精心组织。许多核心概念包含的信息量较大,需要背景知识的辅助教学,因此,在实施具体的教学之前,教师自身要认真梳理各个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行概念的细化拆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梳理构建概念图,将所有联系清晰地呈现出来,分析概念中的“关键词”,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迁移应用于新知识、新情境中的教学目的。
(二)丰富核心概念的学习内容,创设生动导课
核心概念的学习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必须将事实性知识置于学习者的概念框架中;第二是概念被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细节展现出来。概念放在一定的应用情境下才会显得生动和有意义。在课前导入知识时,不能和传统方式一样,先呈现给学生概念的文字性内容,而是要精心准备素材,巧妙设计导课方式,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对核心概念有自主探究的热情。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学生当前己有的知识导入,或者通过生物实验、生物科学史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导入,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运用纪录片等视频材料进行导入,创设趣味性和知识性并存、探究性与科学性较强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核心概念的内涵。
(三)结合STS教育理念,创新核心概念的教学方式
STS概念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美国,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它旨在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151STS教育的内涵本质在于使人类经验和社会科技发展融入到科学教育之中,一方面,让教育紧跟时代潮流,另一方面,增强自然科学教育的社会化和应用性,运用STS的教育理念可以丰富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形式。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中尽量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化抽象为具体,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增强核心概念的应用性,鼓励学生多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去看待和解决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的价值观的形成与统一,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完美结合。
(四)及时了解核心概念的学习效果,动态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是促进和鼓励课堂教学、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对教师来讲,要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使学生厘清概念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的整体框架,帮助他们区分学习中的相异概念。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开放式评价方式,测试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深度,包括通过以问题简答为主的对话方式对学生进行访谈,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让学生调研形成报告等方式,掌握学生在新的情境下概念应用的程度,动态追踪核心概念教学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助于教师合理地调整教学方法。
作者:武俏然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这是时代的需要。那么如何在初中生物中真正的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渗透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呢?下面,本文将深入分析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同时就合作探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实行展开论述。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初中生物;合作探究;具体实行
当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很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仅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而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可以说是教育界的“新宠儿”。
一、合作探究模式深入剖析
教师只有正确认识了合作探究的模式才能够得心应手地加以运用。合作探究模式顾名思义,有合作和探究。下面就这两方面具体剖析。1.合作。合作的方式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但也可以在课下进行,具体表现形式稍有不同。在课堂上进行合作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合作,让学生在组内产生思维的碰撞,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展思维,同时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精神。2.探究。探究主要是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是学生先进行一段时间的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互相交换想法,最后得出答案或者是完整的剖析过程。
二、合作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1.合理分组并要加以分工。合作探究的前提主要是有一个适当的小组,学生在小组内可以优势互补。但是在当前合作探究的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就像是有很多课堂看似学生讨论的滔滔不绝,很热闹,但是有些小组讨论的内容却与课堂的内容不相符。另外就是,有些小组内的个别成员存在“搭便车”行为,就是自己并不想加以思考,直接听取小组内成员的看法作为自己的看法,这些现象都阻碍了合作探究的作用发挥。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事先分好小组,然后让小组内的学生自由选举,推出小组长,主要负责小组内的统筹安排工作,然后选出记录员,主要负责记录下讨论的各个观点……这样通过详细的分工可以避免学生中存在“搭便车”现象,让每个学生真正的投入到课堂讨论中去。从而提高课堂实效,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好地进行合作讨论环节。
2.控制好时间节点。教师在开展合作讨论环节的时候也要把握好时机。因为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仅仅四十五分钟内教师要抓好时间节点。在抛出一个问题之后,教师要先给学生一段时间的独立思考,如果发现学生在独立思考过后仍然不知如何解决相应的问题,这个时候就要适时开展合作讨论环节,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换,从而更好地探究这个问题。另外,如果抛出的问题难度较大,教师发现学生经过合作讨论也无法全面地进行解决,这时候教师就要适当停止合作讨论,在这个时候,学生虽然停止了合作讨论,但是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相对比较透彻的理解,教师再进行讲解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学生也会印象深刻。
3.要注意合作探究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对问题有所筛选,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是比较单方面的问题就无需展开讨论。相对来说,初中生物中有很多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我们的科技生活、生产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很熟悉,教师在讲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适当设计题目,让学生进行讨论,一方面,帮助学生构建起学习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不再盲目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的积极性必然会被激起,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自发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
4.开展一些实际性的合作活动。初中生物是一项较生活化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环境污染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利用假期时间对周边社区进行如下探究:
(1)我们身边的污染来源有哪些?
(2)了解一下社区内的人群都是怎么处理生活中的废电池和塑料袋的?
(3)根据身边的案例,总结出环境污染对人们的危害有哪些?
(4)探究目前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出调查问卷,分工合作,统计出相关数据。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将学习从课堂上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同时,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也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培养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另外,这种方式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可以说一举多得。
总之,合作探究在当前教育界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打开思路,同时开阔眼界,培养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苏。增强初中生物教育有效性的研究。学术期刊:华章,20xx.1.
[2]吴明艳。初中阶段生物教育方法浅析。学术期刊:吉林画报(教育百家B),20xx.5.
[3]胡萍。探究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学术期刊:中国教育,20xx.1.
作者:陈琳 单位:1.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2.山西省万荣县实验初级中学
摘要:生物是一门研究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的学科,跟人类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打好学生生物学习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学科中很多内容都需要实验的参与,本文就具体实例谈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探究
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学科,生物实验就是一些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验证一些结论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亲自设计并且控制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对一些基础知识做到熟悉并且掌握,才能进行实验,因此初中生物实验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时,很多重要的现象和结论都是通过做实验发现的,所以生物实验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初中学生接触生物学科时间较短,对于生物的理解也比较困难,开展生物实验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熟悉程度,为学生更加长远地学习打下基础。那么初中生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呢?
一、鼓励学生自己在家中做实验
生物是一门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生物中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有很多生物实验也是可以在家中完成的。比如说对于一些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实验,由于它用的时间比较长,如果在课堂上做也一时难以看到变化,因此初中生物老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在家动手做和自己记录实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一些需要在室外进行的实验,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这样有利于实验的开展,减少干扰因素。比如说在做“观察动物绕道取食”的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饥饿的小动物、小木桩、细绳等工具,这个实验在做的时候要注意人跟小动物要隔开,这些工具学校里可能比较难实现,而且如果人太多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小动物的活动,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完成。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探究性的小实验,拓展自己的思维,打破常规,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二、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
初中生物实验是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只有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自己动手实践,才会发现一些问题。而目前我国很多初中学校对于生物实验并不是很重视,觉得生物实验浪费时间没有意义,只是让学生通过背实验结论和实验步骤来达到会考试的目的,这种方式是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的。因此初中生物老师在实验教学中要真正落实生物实验,尽量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只有经过实验操作,才能对于一些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比较熟悉,从而在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探究性看法,发挥创造能力。这种学习效果是只靠背实验步骤所得不到的。比如说,初中学生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时候,因为要把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用黑纸片选择一个叶片把它遮盖起来,移到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它在准备阶段就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在学校里不适合做这类实验,初中生物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做,按照实验步骤操作,然后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生物实验。
三、老师给学生适当的指导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初中生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初中生物实验要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实验去检验一些结论,从而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并不是完全不发挥作用,而是要发挥一些点拨的作用,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提供一些指导,要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比如说,在学生开始实验之前,初中生物老师要注意给学生强调实验安全,要让学生按照实验室规定来开展实验,不能因为追求探究而不遵守相关规定。
除此之外,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老师要予以解答。如,学生在做“观察细菌的形态”的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对于显微镜的使用不是很熟悉,会出现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这个时候生物老师就要先看装片在不在视野中央,然后观察学生用的是不是高倍物镜,还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显微镜下的物象变得清晰。总之,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初中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在家中做实验,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同时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老师给要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通过这些方式来培养学生在生物实验中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秋香。制约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因素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
[2]暴丽国。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xx(02):276-277.
[3]马丽娟。基于生产实践活动改进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4]陈华杰。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
中学生物教学论文
生物学教学之语言艺术文/张彦中
摘 要:生物教师的语言应该达到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生物;语言;艺术
一、生物学语言以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原则
生物学语言的两大基本特征是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也是生物学教学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特征。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把教材中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和学习,从中吸收和理解化为自己的知识。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准确,表达方式不明确,就会很大可能地使学生产生误解,与所传授的知识意义相违背。因此,语言准确、深思紧密是每个生物教师所必备的能力,并且用专业的术语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生物学名词概念和实验。
二、生物学语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生物学本身是一个深奥的学科,在生物学中还有着许多的秘密,能够吸引许多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养成善于提出问题,巧妙设置悬念的学习方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巧妙地出题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研究生态环境所必需的因素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阳光,为什么有些生物能在黑暗的环境下生存?(2)为什么在缺少阳光的神态系统最终会崩溃?通过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来使学生积极思考。
在启发学生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1)我提出的问题不要过难,但一定要有深度,学生经过仔细思考和相互商议后能够答出。(2)提出的问题一定是本质性的问题,使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知识和运用的方法。(3)打出问题后应适当地鼓励学生,从而活跃班上的学习氛围。
三、教师传教的艺术性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所以教师以什么形式开始上课是很重要的。它不但体现到学生能学到什么,而且还决定着教学质量,如果以一个好的开场白开始,就注定这节课是成功的,是有深刻意义的一节课。例如,在讲植物的根这节时,可以应用一个成语开始。“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一天农夫去田地里看禾苗,看到禾苗后他大失所望,为什么我们一块儿种的禾苗,别人家的比我们家的高呢?他垂头丧气地围着田地转了一圈,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把他们家的`禾苗全部都向上拔了一些,心里想这次我家的禾苗长得最高了。于是农夫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第二天他来到了田地,同学们你们说他们家的禾苗怎么了,没错他们家的禾苗全都死了。”这就是“揠苗助长”的故事。为什么农夫家的禾苗死了呢?是因为他拔禾苗时把禾苗的根拔断了,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植物根的作用,从这节课中我们就能明白植物的根是怎样给植物提供营养物质的,它是怎样维持植物正常生长的。所以以一种巧妙的开场白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喜梅。中学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的对策。学周刊,(11)。
[2]王凤霞。中学生物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 -04.
(作者单位 河北省鹿泉市铜冶镇第二中学)
一、实验教学法的概念
实验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现有的仪器设备、药品、药材,在进行实践的条件下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具有相关的标准,主要对需要探究的生物问题进行实验。它不仅解决了文字解说难以叙述明白,学生普遍看不懂的难题,更把间接教学变为直接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度。一般而言,常见的实验形式有演示实验、课堂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四种。
(一)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最为常见的实验教学形式。教师通过自己的展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其实验过程。这种实验多是在教学现场组织的以某个教学点为实验目标的实验,对教师的展示能力有较高要求,所以在此形式中,教师的展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旦出现错误,就会使导致学生获得错误的知识体验。
(二)课堂实验
课堂实验的方式较为简单,常常随课堂的进程进行,使用的道具也比较简单。这种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理论结果,无需分析实验过程。因此,在课堂实验进行中,教师应注重将生活中蕴含的道理结合到实验结果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即简单事物背后也蕴藏着丰富的道理。
(三)分组实验
教师将教材中实验题目的实验过程分为不同阶段,再根据能力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分别进行各阶段的实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有效的实验结果。
(四)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主要的指导主体有两种,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或家长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这种实验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二、实验教学法在生物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对学生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性
在生物发展过程中,那些我们看似很平常的规律,许多都是经过大量实验验证总结出来的,对于现实中仍存在的疑问,必须需要通过实验去解决。因此,实验教学法在生物学习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如若生物的学习离开了实验教学,那便等同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例如,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需要温度、空气和水。在此,教师可以纳入实验教学法。先将完好的三粒玉米粒(或其他植物的种子)分别用细线绑在等长的三根木棍的上、中、下三个部位,接着分别放在三个加入适量水的玻璃杯里,使三粒玉米粒分别处于淹没、半淹没和未淹没状态,并放置在相同、适宜的外界条件下。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观察记录玉米粒的发芽情况,思考现象发生的原因,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记忆深刻,进一步明确知识点。可见,实验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好奇与渴望,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推动了学生的动手参与。
(二)对学生动手能力及探索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生的思维模式正处于一种过渡时期,即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较重,对有趣的事物容易产生较大的兴趣,同时也比较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东西。而生物实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与思考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布置生态瓶的作业时,让学生自己创建或帮助同学创建一个小小的生态瓶,并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态瓶中各类生物物质与非生物物质每天的变化,进行思考与总结,或者组织小组间的协作交流,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发现生物奥秘。这种实验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探索思考的能力,同时在小组协作交流中,同学间友好关系得到增进,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实验教学法在生物学习中的运用
(一)展示实验关键点,提高教学实效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特点,在实验教学环节让其模仿教师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生物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生物实验前,结合教材实际内容与课程标准中相关实验要求,反复思考实验过程,以此来寻找程序相对简单、结果相对准确的实验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对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时效以及培养学生生物素养产生良好效用。
(二)实验融入生活,拓展知识广泛性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是用来求证或证明某种现象产生原理的环节。生物知识本身源于生活,因此进行实验时,要结合实际生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起到吸引学生积极学习的作用,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小组探究便是一个帮助学生联系实际的最好方式,学生可以在互助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建立友谊。
(三)渗透合作关系与探究,融洽师生关系
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我国新课标理念指出,提高学生探索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所以,在开展生物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实行分组实验方式,不断提升学生互助交流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真正体现主体地位。
四、结语
初中生正处于张扬个性的独特阶段,思维方式独特且活跃,生物教学方法应结合他们的实际状况来选择,尽量满足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创新,从而达到理想的生物教学效果。
作者:吴端玲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西丽第二中学
一、开放式实验教学概述
在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的兴趣所在和个性特征均不相同,开放式实验教学以“人人可实验、处处可实验”为基本理念,旨在为学生群体创建宽松的实验环境。具体来讲,开放性涵盖时间、空间及实验内容、结论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强调学生充分参与实验思考、设计、开展、结论总结及评价等环节。这种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与以往单纯模仿实验相比,更符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长远发展[2]。在很多课程教学过程(如生物、物理等)中,实验是必要环节,能够打破学生对学科的抽象认知,形成立体感。开放式实验有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其独立思考、自主设计和分析总结的综合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思路是关键。因此,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实验,打开思路寻找多种问题解决途径,认真领会实验分析和总结方法。
二、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形成开放式生物实验内容
在整个开放式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起辅助指导作用,由学生作为实验主体,真正参与实验内容筹划中。一方面,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由教师列出开放式实验内容的大致范围,而非单纯地将实验内容局限于教材要求上。另一方面,由学生作为实验内容的选择主体,根据教师给出的学习目标和自身兴趣选定实验内容,同时教师进行辅助指导。对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而言,实验设计内容普遍通俗易懂、操作简单,使用的器具相对简易。教师应明确所有教学内容都服务于教学目标,不要过于关注教材上某一点内容的`强调,可以围绕教学大纲,向学生揭示一定生物规律、传授生物实验精髓为最终目标[3]。
2.开展开放式生物实验活动
开放式生物实验活动强调学生从空间、时间及实验内容方面真正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不再限于课堂时间、空间范畴,更多的是配合一切有利于达到课程教学目的的方法和手段实现。通常,生物实验方式有课堂实验、课外实验及分组实验三类。第一,在课堂实验方面,鉴于教材中已给出了演示实验,且一般所用实验材料、设备等都相对简易,因此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出发,可适当进行实验的进一步拓展。如在《种子的萌发》一节中,除了按照教材上的规定探究种子萌发外界条件的实验之外,鉴于很多学生认为阳光是必备条件之一,因此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其观点的正确性。第二,在课外实验方面,由于生物学科本身源于自然界,因此课外实验更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物魅力,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如进行《生物群落》一节学习时,为了直观表达生物群落是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生物总和的思想,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前往公园,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典型的生物群落。第三,在分组实验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将其划分为学习小组,以实现团结互助模式下的共同学习。如教学《显微镜使用》时,由教师进行过程演示,然后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调试,观察自己感兴趣的毛发、果皮等。
3.开放式进行生物实验结论总结
在进行实验结论总结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标准对待学生实验结果,不拘泥于单一实验结论,让学生有勇气表达实验异议,敢于出错,而非仅局限教材内容。唯有开放式实验结论才能鼓舞学生大胆分析、设计和开展实验,并在失败和错误中不断寻找原因并取得进步。例如,在开展《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后,某学生由于对叶片暗处理操作不当,而得出与其他同学不一致的结论。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不应局限于该生错误的实验结论,一方面可通过耐心点评和纠正,让该生认识到致使结论错误的原因,另一方面可向学生指出获得科学实验结论是建立在正确设立对照组基础上的,以此增强教学效果。
4.开放式进行实验结果的评价
与传统生物教学相比,开放式生物实验教学具有更全面、科学的评价标准,将评价重心从考评分数上转移到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生物素养提升上。评价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专门设置学生实验成果展览平台,综合围绕学生收集的实验准备资料、设计过程、分析思路及实验报告进行评分[4];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可作为评价标准,如是否能够积极进行问题思考或参与小组讨论等;另外,练习及期末测试成绩可作为评价项。
三、结语
初中为生物学习的起步阶段,学生拥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应围绕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开展符合学科特征和学生特点的教学过程。本文针对开放式实验教学整体内容和注意事项进行简要概述,并列举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涵盖开放式生物实验内容的形成、开放式生物实验活动的开展、开放式生物实验结论总结及评价的进行等方面。
【摘 要】本文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初中生物教学有效策略与实施。
【关键词】生物;有效教学;策略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和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然而学生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迫切与必要的。
1、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结果。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有效的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和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有效教学的策略
2.1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1.1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给他们创造成功的种种机会。
2.1.2 生物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
生物教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紧密联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与生物有关的生活现象,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生物规律。例如:使用加酶洗衣粉不应用开水;发高烧消化不好;吃饭时大量喝水喝汤、过多食用冷饮和冷藏食物影响消化;清晨不宜在树林中晨练;胰岛素不能口服,只能注射等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2 创设丰富有效的生物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2.1 设置讨论情境。
讨论情景的创设就是让不同品质的思维进行碰撞,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归纳出最佳思维过程。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将各自的结论展示给大家,大家共同讨论结论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兴趣。
2.2.2 创设热点情景。
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要联系当今世界科技新发展,要与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科学知识对解决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如:在“动物细胞工程”小结时,可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克隆羊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而后设问:多利绵羊的遗传性状与上述亲代甲、乙、丙的那一只绵羊相似?为什么?多利绵羊的培育过程需要用到那项技术?学习“环境污染”时提出什么是沙尘暴?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酸雨是如何形成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3.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习活动中的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是“传授”或“教导”。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师生观,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形成师生相互尊重、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现代型“师生观”。
2.3.2 在探究中展示自主。
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敢说、爱说、唱主角,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在“观察鲫鱼外部形态”教学时,前后座4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的玻璃缸中放几条大小不一的鲫鱼。提出问题:同学们都想知道鲫鱼的哪些知识?你打算怎样来学习这些知识?说说你的设想并作好记录。根据学生的愿望、设计,重新分成:鳞片组、呼吸组、视力组、鱼鳍组。要求每组学生认真观察的结果,得出结论并向全体同学汇报。要求同小组内(每两人一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及时转化角色,以促使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促使他们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获。由于不同背景和学力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使得成员间优势互补,通过学习方法和策略的交流和碰撞,实现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双向发展。
2.3.3 指导学法,提高效果。
只有把教师的最优化与学生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指出,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享受探究的乐趣。老师要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使学生从被动地获取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使我们的课堂活动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 徐作英,王玉瑶。生物学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10.
[2] 薛彦。生物课堂“交流一互动”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生物学,20xx,(7):42.
中学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研究论文
【文章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瞩目成就,科学技术逐渐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从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优势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完善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生物教学;应用;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中。为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学生物教学在借鉴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信息技术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研究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生物教学的优势
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生物教学模式下,教师大多照本宣科,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学生只被动接受书面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这种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抵触,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而在中学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音乐和视频,能够给予强烈学生听觉和视觉冲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1.2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能够将生物知识具体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生物,观察生物学科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主学习的意识。另外,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将人类肉眼无法看见的微观世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同时,还可以全面地展示整个宏观世界,将现实生活中极为少见的动植物呈现给学生。使原本抽象的书面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增强知识的直观性,提高学习效率。
1.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改革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查询,并对所得信息加以思考和分析。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准备不足
虽然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仍有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准备不足。首先,有些教师习惯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认识不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甚至认为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浪费时间;其次,有些教师对信息技术不了解,无法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最后,一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为了节约时间,放弃了采用信息技术进行课件制作和内容讲解的方式。
2.2学生注意力的转移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大多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由于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追求新事物的观念,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课的时候,有些学生会转移注意力,由注重知识转而注重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比如,有的教师在上课时播放是视频和录音,使得学生出现放松的心态,只注意接收网络视频和录音,而缺乏知识的联系。
2.3教师直接引用教学视频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方便了教师备课和信息的搜集,提高了教学质量。但仍有教师为了省力,直接将网上找来的教学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学生在学习中依旧处于被动地位,缺乏独立思考和对问题的分析。另外,学生的学习水平不一,弱点不同,这要求教师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直接引用教学视频缺乏针对性,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毫无益处。
3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提升教师素质
在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生物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学校应全面提升教师素质。首先,端正态度,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其次,与时俱进,提高教学技能。教师要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并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素质;最后,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端正工作态度,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3.2加大重视程度
目前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仍有一些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对于这中现象,学校和政府应提供资金支持,加强硬件建设,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条件。另外,即使有些学校有多媒体设备,但由于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极少使用而成为摆设。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应积极重视,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习惯。
3.3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会造成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转移注意力。面对这一问题,学校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用途和作用。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查询资料,探讨问题以及分享学习资源,使信息技术发挥最大功能。
3.4采取预防措施
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生物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学校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同时,应考虑到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例如,多媒体的应用安全问题,多媒体设备的保护以及网络资源的筛选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校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制定相关方针,引导教师和学生正确对待和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3.5探索科学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具有巨大优势,但是如何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生物教学依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学校应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在备课,讲课以及测评环节做到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在备课环节,不只是将教案做成PPT,更要积极搜集相关资料为课堂讲解做好准备。在讲课环节,运用信息技术,增强知识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但是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将重心放在知识的学习上。另外,在测评环节,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借鉴优秀的测评模式,使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
4小结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引起人们的重视。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拥有巨大优势,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的较学模式,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新春。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整合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周长梅。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J].现代教育技术。2007(12)
[3]罗梅,宾淑英,林进添。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09)
教材分析:《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中学生物教学中素质教育探讨论文
摘要: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更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生物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尤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笔者认为,要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应科学认识生物学科的特点,以发展思维为核心,以培养情趣为动力,以实验为手段,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增强基本技能运用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和科学价值观。
关键词:教学;素质教育;中学生物;生物实验
素质教育是把人的自身素质结构的完善和提高作为教育的基本目的与职能,是运用文化手段促进人的自然素质的社会化,使人的自然素质得到改造,融进社会的新质。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时,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也应纳入素质教育的内容。
1生物教学应以发展思维为核心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体验的程度,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感受体验的机会,课外也要给学生感受体验的时间与空间。课外应让学生多自我思考,自我融合、整合知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才能使学生获得自我体验的时间。因为学生只有通过自我体验,才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研究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他们才会激发创新灵感,产生思维火花。
2生物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情趣为动力
生物学是一门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学科。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应利用课外活动经常引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开展实验研究活动,开辟第二课堂。笔者从实践看来,第二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让学生变得乐学、喜学。例如,教师可利用课外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采集制作昆虫、植物标本,进行花卉、农作物栽培,设计实验等,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引导的艺术性。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创设“参与”气氛,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实验,在实验中充分感受快乐和趣味。培养学生的情趣,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巨大的动力和热情,又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
3生物教学应以实验为手段
生物教学以实验为手段,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鼓励学生重视生活实践。传统的生物教学往往重视知识,忽视智能和实践。事实上,智能及实践是各种能力的集中体现和综合运用,是最为重要的科学素质。生物教学应重视实践教学,大力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发展各种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质。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几个要点,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或许有所帮助。
3.1细心观察,提升兴趣。生物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些观察型题目,让学生观察某一时期、某一动植物的发展。如常见动植物的辨认,四季花开花落的'变化。学生对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感性认识直接从感官得知。再如农产品保鲜措施的原理;中耕松土为什么能促进作物的生长;酵母发酵的现象与原理;甚至像如何养好盆花等都是这方面的素材。这样,学生可以在观察中识别、获得知识,激发兴趣。
3.2学会思考,拓展思维。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旁栏思考题,这些思考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问题。如“人体缺铁或锌时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吸烟容易患肺癌?”;“苹果储存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活用这些知识,既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又让学生懂得在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中应该注意什么,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补充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学生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问题情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3.3大胆假设,积极动手。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挖掘和开发生物学实验在学习中的功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引导学生改进教学实验,例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存在着实验材料菠菜易受地域、季节的限制,实验步骤多、实验现象不明显等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等进行改进和研究。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笔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探求其中可以转化为探究性实验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成为新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例如“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是一个验证性实验,我们可以多提供一些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对照实验;可以让学生探究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所需温度条件对反应速度和颜色的影响;可以让学生探究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是否可以相互替代。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
3.4社会实践,调查生活。社会是生物教学最好的课堂。教师可结合课程进度,鼓励学生进行调查。比如对本校、本地区动植物资源的调查,对环境污染对生态的影响等进行调查,学生调查后将调查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在此过程中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从而充实了头脑,用活了知识,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笔者认为,在生物教学中,应以发展思维为核心,以培养情趣为动力,以试验为手段,将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必须提出的是,我们实施的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多方位充分利用开发学生潜力的因素,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继军:浅谈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1).
[2]丁盛茂:走进生物教学的艺术殿堂[J],中学生物教学,2003,(22).
[3]张贵榜:“转变”生物教学方式[J],陕西教育,2005,(6).
[4]陈德志:浅议素质教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理化生教研,2010,(5).
[5]马长义: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科学素养教育,新课程研究,2010,(173).
总之,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广大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把常规的课堂教学和实验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生物教学不断地改革, 在相应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不但要把理论知识学好, 还要对学生整体的核心素养进行提升与培养, 良好的生物教学是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提升的最好方法。
关键词:学生; 核心素养; 初中生物教学; 思考;
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是初中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 初步形成生命科学的核心素养, 提炼出生物学科中关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 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1. 在课程学习中对生命意义进行认识
生物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及生活密切相关, 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实用性, 学生学习生物知识, 既可以充分认识生命的意义, 又能让学生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
如在《细胞》这一节的教学中, 可以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死亡呢?接着再让学生明确细胞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有分裂、生长、发育、衰老、凋亡的过程, 具有周期性。大部分生物都是由细胞所构成的, 如人是由多细胞所构成的, 必然就有生老病死的过程, 从而教育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充分了解生命的意义。
2. 用科学论证作为指导, 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进行培养
人的思维是具有生成性与开放性特点的, 思维一旦发生格式化与模式化, 就不会再有创新思维, 也就意味着能力的停止发展, 如“细菌”这节课老师在询问学生对细菌有什么看法时, 学生的回答几乎都是对人体有害, 原因是每个学生从小到大, 饭前家长和亲人都会叫孩子去洗手, 都会跟孩子说手洗干净了才没有细菌, 才不会生病。所以在孩子脑中就形成了定性思维:细菌对人体有害。而实际上一些肠道细菌对食物的消化是有促进作用的。
所以教学过程中, 列举贴切的实例和设置相应的学习环节, 与科学论证相对应, 能够对初中生的理性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
二、联系生活实际对初中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
1. 提升学生的生物思维
如在教学“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时, 学生都懂得植物可以净化环境。这时教师可以提问:植物一定净化环境吗?通过学生思维的碰撞与教师的教学, 让学生明白:其实, 植物在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 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氧气, 释放二氧化碳, 此时不能更新空气。许多学生家长会在孩子的房间放一些绿色植物, 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然而太多植物夜晚的时候会对房间内氧气进行消耗, 造成室内氧浓度过低, 会给学生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呼吸与光合作用是植物生命的两种表现形式, 所以在解答有关呼吸与光合生物题的过程中, 就可以做出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同时, 在充分熟悉与掌握知识点之后, 可以对呼吸及光合作用的流程做相关演练操作, 在解答时可以有效提高生物的解题速度, 提升学生的生物思维, 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除此之外, 在生物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现实的问题与一些俗语的碰撞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俗话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学生就会思考:黄河水是黄的, 当然就越洗越脏了。其实, 黄河水本来是特别清澈的, 之所以会变成黄色, 是因为以前在黄河发源地黄土高原上绿树成荫, 植被茂密, 然而当下的黄土高原却满目黄土, 漫天飞扬。因为人类为发展破坏植被, 让子孙后代付出惨痛代价, 通过这一比较森林的重要性就很清楚了, 学生生物思维得到加强, 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2. 在教学中运用更多相关的教学实验
学生在学习时对生物实验观察后就可以进行相关操作了。但是, 操作过程中, 要注意操作规范, 注意细节, 在讲“鱼”这一节, 可以通过课前探究实验来了解鱼的运动器官。以往实验直接把鱼的鳍剪去进行观察, 实际通过探究, 引导学生用胶布绑住鱼鳍来观察鱼的运动器官, 之后, 再把鱼重新放回自然, 这种实验方法对鱼的生命不会产生影响。实验探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思维, 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对生命的尊重, 达到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构建生物知识的相关复习环节, 对生物知识进行拓展研究
在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温故知新同样适用, 进行复习时生物的知识点更容易被记忆。这是因为某些知识点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需要反复巩固才可以进行熟练的应用与掌握。生物知识的每一次复习, 都能使学生对生物知识有更新的领悟和拓展。就“生态农场应用”举例, 在对生态农场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 还要拥有生态的创新观念。生态的农场, 包括养殖家畜与农作物种植。合理应用能够更好地对成本进行节约, 构成优良的循环系统, 使得生态农场在这个循环过程中, 各种各样的资源有了最大程度的应用。农作物收获之后, 会有大量的秸秆产生, 运用沼气池的发酵使秸秆生产出沼气。然后, 利用沼气来发电以对整个农场运作进行维持, 并减少电力的使用。与此同时, 有机农场当中的鱼塘要进行淤泥的定期清理, 淤泥可以对农作物生长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有效减少化肥的相应使用量, 沼气池残渣还可以被当作饲料。如此就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 对于构建整体循环系统细节的处理, 学生可以做出开阔性思考, 在思考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形成生态意识, 参与环境保护,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在整个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 学习成绩的提高已经不是唯一目的。对初中生核心素养进行有效提升, 才能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不断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相关的教学实验、构建相关的复习环节, 让学生成长得更快, 思想变得更加成熟, 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晓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核心素养——以《细菌》一课教学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xx, (04) .
[2]范丽娜, 付建红。初中生物课外活动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影响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xx, (01) :110-115.
[3]刘代松。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初探[J].读与写, 20xx, (1) :106.
[4]黎东。在生物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xx.
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有效教学是教学目标能够最终实现的前提,通过对教学有效性概念的研究以及对初中生物一线教师实践经验的研究,提出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希望可以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理论论文;有效性;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样重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的兴趣不是特别高,鉴于现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初中生物老师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进而取得更有效的进步。对于生物实验教学来说,有效性就是让学生在实验课上能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进行动手实验,并做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通过直接观察生物演变的过程产生的直观感受,丰富学生相关的知识储备。
一、对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1.教学有效性的理念与意义
教学有效性,就是提出更适合课堂的教学方法,并且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牢固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2.教学方法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的开展,错误的教学方法会使教学任务无法及时的完成。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先进性。采用多样的教育方法,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且选取自己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在传统的生物实验课堂中,教学方法是相对比较单一的,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生物实验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才能使学生学会实验的基本操作,通过实验得到对知识的认知。如果使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也得不到体现,所
2.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实验探究
为了使课堂充满乐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一定要引进高科技帮助老师和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增加生物实验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观察,从而更好地使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了解。其次,老师一定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使课堂教学在主次分明的过程中有条理、有目的地进行,可以使学生在有条理的知识构架中进行学习,便于学生理解,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较少走神的情况发生。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找一些课外与课本有关的知识材料帮助学生对书本知识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老师也要多组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结论,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动力。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善于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课堂最后进行小结和反思
每堂课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以老师在课后一定要进行课后小结,总结课堂上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反思,总结课堂上需要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在下次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不再犯之前犯过的错误,只有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取得进步,老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教学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所涉及的领域相对比较广泛,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究,不断深入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进而提高生物实验课堂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文亮,李娟,黄耿青,等。紧密联系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高师遗传学实验[A].高等院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C],20xx.
[2]孙阳。构建“合作—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D].东北师范大学,20xx.
[3]赵凌云。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探讨[J].文理导航:中旬,20xx(5).
在多年的初中生物教学生涯中,在诸多复杂因素的制约下,笔者自感生物教学实效性差强人意,曾一度想过放弃,但面对渴望求知的学生,强烈的责任心驱使自己对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索。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乐意接受的情境
与语、数、英的课程教学相比,不少学生对生物课程教学的接受度不是很高,因为他们语、数、英课程的学习压力比较大,负担也比较重。这就导致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效都大打折扣。作为生物教师,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应坚信只要方法有加,寻求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学生一定会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电子白板技术进入课堂,给生物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创设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美好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借助多媒体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观察、操作、思考、探究和讨论等活动。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多媒体比较成功性的演示也同样寓生物学知识于学习之中,既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已经开始把目光拓展到教材文本以外的生物世界,那么运用多媒体呈现更为广泛的生物天地,也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心理。学生在这样富有吸引力的多媒体教学中,就如同在欣赏一首世界名曲,令其心旷神怡,学习的动力自然得到了增强。
二、利用多资源拓展学生乐意探究的时空
课程文本中的生物现象是比较有限的,而整个生物世界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如果我们仅以教材为本,不去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或者就是 生物教学的现状是教师教学困难重重,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但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涉猎到生物课堂的窗外世界,那么学生的学生兴趣定会更浓。只是建筑在教材文本的生物现象总让学生感到不是那么鲜活,学生身边的。现象才是学生想去了解和掌握的。这就需要我们适当削减课程文本教学的时间,把时间腾出来,在充分利用多资源的基础上,拓展学生乐意探究的时空。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笔者注意了几个结合,一是结合环境保护,如每年的收割季节,政府总是在加大禁烧禁抛秸秆的宣传,事实上乱抛和露天焚烧秸秆对环境是一种严重的污染。可老百姓却置若罔闻。结合生物教学,我们何不来个小手牵大手的活动?让学生进行生物方面的系列性研究,搜集资料了解秸秆焚烧时对空气和交通的影响,搜集资料了解秸秆的利用价值:它可以用之还田,肥沃土壤,它可以集中起来,用之发电,再让学生致家长一封信,重点畅谈禁烧秸秆的意义,家长们看后便会心头为之一动,进而主动配合进行禁烧秸秆活动。二是结合农事谚语,让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思考。有些用语蕴含着深刻的生物学现象或原理,也充分说明了生物变化所需要的条件。如让学生去研究“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的俗语,学生通过与自己的家人畅聊,具体而又深刻地发现水和矿物质元素对植物生长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利用多训练搭建学生乐意成就的平台
人的成功欲都是比较强的,初中生学习生物,则更需要获得成功,只有成功才可以刺激学生再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去周而复始地学习与探究,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面对生物课堂教学那些令人不够乐观的形势,生物教师必须多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习成功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成功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呢?应让学生去进行多训练,这训练并非是机械重复地完成一些无意义的书面作业或测试,而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探究。应当说教材中所叙述或说明的一些生物现象,都是比较抽象的,虽然也配置了一些主题图予以说明,对学生探究的启迪意义却不很明显。为此,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课程文本中所呈现的生理结构都相当简单,利用了多媒体,其辅助性的作用就可以体现,利用各种鲜艳明亮的图像可以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不但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而且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便可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获取探究的成功。总而言之,生物教学作为一门学科,需要不断思考教学高效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坚信生物高效教学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不断前行,那大山将会被我们翻越。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生物是让学生学习自然奥秘的学科,能够让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向学生展示了自然中的生物组成及生物之间的联系。在宏观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可是在微观方面,人的眼睛观察能力有限,不能看到微生物并分辨出微生物的内部结构,所以需要借助实验仪器,在实验课程中学习。学生通过生物实验会对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提高自身对生物的认知水平。所以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生物学科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情感投资。
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的言行、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关注程度都影响着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初中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他们希望引起教师的关注,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表扬,从而找到自身的价值。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思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积极发言,帮助学生做好每一个生物实验,并理解每个实验步骤的目的。学生正确地操作实验仪器,获得预期的实验效果,就会增强学习生物的自信心,从而发自内心地喜欢生物实验,热爱生物学科。
(二)灵活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实验课程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将实验课程变得生动、形象,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学生主动接触实验仪器和材料。实验材料要符合实验需求,并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要进行生物实验。比如寻找教室里的蝴蝶这一实验,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固定数量、不同颜色的蝴蝶标本让学生观察,并叙述蝴蝶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将蝴蝶放置到教室的不同角落,学生睁开眼睛后寻找散落在教室中的蝴蝶。
这种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加入到寻找蝴蝶的实验中。学生会发现,与周围颜色有明显差异的蝴蝶容易被找到,反之,与周围颜色相近的蝴蝶不易被发现,这说明了动物保护色能够让动物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降低天敌对自身的威胁。轻松愉快的生物实验氛围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生物知识,还让学生对生物实验充满期待,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
(三)联系实际。
生物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所以生物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应该让学生走出校园,到生活中去体会生物学科的奥秘。比如在讲到生态系统时,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实例,可以观察农田中的生物,根据各个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将其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教师应根据学生绘制的食物链提出问题,让学生找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并说明人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学生会深入到自然中,留心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并思考维持生态平衡的方法,这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
(四)注重基础知识的引导。
生物实验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以生物课本为依据,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课本中比较晦涩的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生物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都是课本中的知识点,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课本的结论,所以整个实验都是课本内容的延伸。教师应在实验前让学生了解该实验所需的知识点,熟悉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学生才会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教师也可以提出有关实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实验,思考实验的目的、实验与课本的关系等,从而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注重课外实践。
传统的生物实验课是先得出结论,再用实验验证结论,这种实验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而课外实践打破了这一传统,将结论变成未知量,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更加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教师应先根据教学要求提出实践内容,然后由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和课程设计,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总结。
(六)注重调查。
教师应重视调查研究,让学生自己设计调查方式和路线,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植物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调查植物的主要种类和分布特点,调查内容和形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定。在城市里调查的,调查范围可以是校园、公园、生活小区等,学生会发现,在公园中种植的花卉是花期比较长的花,在绿化带种植的是四季常绿的冬青、松树等植物。在野外调查的,可以调查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分布特点,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植物分布不同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斗志,提高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程的兴趣,从而实现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生物的无穷魅力。
一、从教师的角度,改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热情
(一)扩展课堂知识
生物主要是研究生物的生命规律和活动规律,生物课本只能提供静态的文字和图片,不能表现出生物世界的真实情况,学生们感受不到学习生物学科的乐趣。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局限于讲教材的知识,不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没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教学填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它将教材中的知识活灵活现地、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优美的动态图片和视频替代了静态的文字,让学生们能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生物世界的色彩缤纷和神奇。比如在讲到有关动物生活习惯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节目片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生物世界的欲望。
(二)减轻负担,更好地交流学习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准备教学资料、实验材料、板书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同学们交流,不能及时地反馈教学质量,也不能和其他老师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非常便利地从网上搜集文字、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将这些资料做成课件,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网上同其他老师进行经验交流和沟通,使教师更好地学习别的教师的优点和长处,完善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就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解决了这些烦恼,它可以把教材上静态枯燥的图文变成动态的图画或视频展现出来,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形象具体的内容,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解决了教学的一大难题。
(四)规范实验操作
生物教学有一个重要部分是实验,学生很难注意一些实验的细节,对难度较大的实验,学生也不能熟练地掌握操作技巧,教师不能每个同学演示一遍操作过程,这样的局限性使教学有了一定难度。如果教师能通过网络找到一些关于实验教学的视频或录像,在实验时一边操作,一边看视频,教师在一旁讲解指导,这样就可以使同学们更容易掌握操作技能。例如,在做“显微镜的使用”的实验时,学生很难独立地把实验做完,老师也不能单独辅导每一个学生。如果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录像或视频,同学们边看录像边做实验,教师在一旁指导,这样就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从学生角度,提高学习激情和质量
(一)提高学习热情
多媒体填补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多媒体可以把课本枯燥静态的知识转换成动态的图片和视频,把抽象的概念展现成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方便课下复习,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花的受精过程”的教学,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找花的受精的模拟过程动画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到每个过程,加上教师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记忆每个过程。而不是学生看着书本凭空想象,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教学有益于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
(二)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还需要归纳总结,教师可以把相似或者不同类型的生物图片做在一张幻灯片上,通过对比它们的异同点,有助于记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衣藻和眼虫都有眼点、鞭毛、叶绿体,但一个是植物,一个是动物。教师可以把两张图片放在一起对比,讲解它们有什么异同点并且怎么区分两种生物,这样可以防止学生把相似的知识记混,也可以把知识系统化。
(三)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学生不能只学习单个独立的知识点,还要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它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知识结构体系通过投影或者幻灯片展现给学生,这样更加有助于学习、记忆和掌握。例如,在讲完无脊椎动物后,通过多媒体梳理和复习本章的知识点,了解本章知识体系或框架,同学可以对知识结构更加清晰,方便以后的复习,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
(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以往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而现代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且亲自动手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多媒体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鼓励同学积极探索,使同学通过自己的研究对所学的知识有所理解,更便于记忆和掌握。
三、小结
总之,多媒体有许多的优点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的,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减轻了教学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同学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提高了同学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但是,教师也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使多媒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生物的灵魂,离开了实验,生物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实验也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1]因此,加强生物创新实验教学,不仅是学好生物所必须,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向前大力推进,其优越性与先进性正日益显现出来,其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认可、接受和实施,民乐县第四中学是我县的课改前沿阵地,作为四中的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进行课改理论学习,以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但在新理念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误区和羁绊。如部分教师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或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在主观或客观上存在不重视教学的现象,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即使做实验,也是照方抓药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又不自觉地越俎代庖,用讲解和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动手机会少了,实验成了体操比赛中的“规定的动作”,学生物仿佛就是为了完成考试任务,“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实验是生物知识的入门向导和手段,只有重视实验,才能真正提高生物授课质量。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实验机会,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做到既动脑又动手,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挖掘内在潜能,培养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求知状态。让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一定要以人为本,精心设计,尽量给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见解的机会。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从一个实验的完成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从一种现象的分析到一个的掌握,都要本着独立完成,自主探索的能力的培养。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以后的生物学习对他们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过程,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要坚决摒弃一言堂、满堂灌和纯粹不讲、放任自流。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要】
人时自然界的一份子,无时无刻不在与自然界打交道。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也面临了比较大的环境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教育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应该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面对国家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学校更应该加强这方面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在这个过程中,人文科学显然是第一选择,但是生物学科在这个过程中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论文主要谈在初中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怎样结合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初中生物;人文精神;自然
并在这种联系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初中阶段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在不断的接触身边的人文事件与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对自然环境的好奇与向往。而初中生物课程比较轻松,学生学习压力不大,得到了众多学生的喜爱,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生物已经悄然成为学生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一个窗口,也为学校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供了新思路。
一、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初中生物是学生真正用科学手段了解自然的开始,这个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热爱情怀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对自然的感受,他们呢对自然以及社会都有了自己一定的想法。学生的这些认识正是进行生物人文精神培养的良好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通过带领学生完成实践活动,亲身感受自然,或者借助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生物相关视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学生在剩,形等各方面的需求,使学生在不断体验自然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自己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人文情怀。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安排非常合理,进入生物课程的第一课即是“生物与生物圈”,这一章让学生深刻理解人只是生物圈的一份子,只是地球万物生灵中的一份子。在这一章老师老师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平台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并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并在此基础上突破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现有认识,开拓学生视野。通过上述的种种努力,我们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学会从自身做起,善待自然。让学生深刻理解“自然资源虽然是可再生的,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应该节约并保护自然资源。
二、联系实际,培养人文精神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的思想也在不断进步,不断更新。更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90年代后独生子女较多,自小的生活环境造成他们的团结协作,与人为善的能力不足。但是二十一世纪科学迅速发展,好多项目都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大家的团结协作。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在学生的初中阶段能够树立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并提高协作能力将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学为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途径。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向学生渗透关心他人,和谐奋进的理念,塑造学生全面,立体的人格。首先,生物是探究性的学习,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过程,因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针对一个探究过程进行任务分配,每个人负责整个探究过程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每个学生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够与同项目组的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才能很好的完成探究过程,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自己的合作能力。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在条件与课时允许的条件下,在课本要求的探究之外,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最大限度的扩大学生的探究范围为,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帮助树立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正确观念。
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中国未来的人文精神
二十一世纪,生物科学已经成为高速发展的重要学科,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自然环境的保护都不能离开生物科学的贡献,在初中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向往科学的精神。近年,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初中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做出了明确的新的要求,更加强调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尤其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更是设置了专门的教学栏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时事,在学习过程中,不忘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挖掘与生物教学相关的,并且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在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的思想。比如,学生经常吃的路边摊,会有很多“细菌”,在讲解“细菌”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这个例子,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细菌的相关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更加健康的生活,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带动很多家庭健康的生活。
四、结语
生物在人物教育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应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开发教学过程中有关人文精神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综合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创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的新局面,帮助学生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
参考文献
[1]衣桂春,臧春银。见微知著以点带面———谈巧用微课开展初中生物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07).
[2]赵亚红。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xx(10).
[3]姜玉。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xx(05).
摘要:初中是学生智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养成的关键时期,授课教师只有贯彻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善于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错误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下,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下文中笔者主要以初中生物教学为研究对象,深刻阐述在新时期、新阶段、新时代背景下的应实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新课改;生物;教学
我国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在二十世纪初提出“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在中小学义务教学阶段认真落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想,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探究式”教学,从而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和运用。
1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首先,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这说明有些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之前并没有搞清楚初中教师应该传授什么样的生物知识,或者某些初中教师对某些知识也不甚了解;其次,初中生物知识教学存在着随意性。在教学目标中,无论是对知识讲解的范围,还是讲述的方式并没有一定的界限和规定,这就会导致在教学中,教师不再认真的去研究初中生物知识,只是随意的去讲解一下,教师了解的就讲的详细,教师本身不清楚的就一笔带过;最后,初中生物知识教学存在着走向形式化的趋势。面对着中考巨大的学习压力以及重要的教学目标,使得生物教学在初中教学中越来越变得不那么重要,学生也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缺少了参与教学的环节,这就影响了学生由知识到能力的一种转变。
2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的僵化:在初中的生物学习中,学校和老师大多采用的是以老师讲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方式,教学模式非常僵硬和传统,在生物课堂上广泛出现了“一言堂”的现象,学生在这种模式下的学习必定是事倍功半的。学生在生物课的学习中无法占据主动地位,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不仅如此,初中学生承担的压力很大,这样僵化的学习模式会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长远来看,生物老师在生物课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也会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下降,如果无法培养学生一种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在今后激烈的社会中必然会遭到淘汰。
2.2教学观念落后:初中生物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差、缺乏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总是喜欢充当“主导者”决策,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述,学生的参与很少,甚至是零参与。教师还认为,初中生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升学压力,只要取得高的分数就可以了,因此老师常常采取“题海战术”,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重大。该教学方式下,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加上一些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较差,就更容易造成学习成绩上的落后。
3初中生物教学教学新方法
3.1注重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众所周知,生物是一门基于实验的自然科学。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过程中,忽视了生物实验的重要性,那么就会造成学生理解不深刻等多方面的问题。生物实验在初中生物学习中是充满了乐趣的,适当的让学生亲自操作,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对于初次接触生物的初中学生而言,他们还无法真正理解课本上的理论基础知识,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一生物中的“显微镜的使用”这一章节时,学生对于课本上的使用步骤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发生知识的遗忘,并且学生表示单纯的记忆常会让自己感到枯燥乏味。针对该情况,教师在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还应该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将显微镜带进课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进行理论学习之后,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练,教师再根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更为具体的解释和纠正。该教学方式有助于形成师生共同协作的学习方式,同时加强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表示,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能轻松、快速的形成永久性记忆。
3.2创作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学习生物需要引导学生更好的走出课堂,走向鲜活的自然和生活,引导学生经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联系,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让学生感知生物的价值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史和生活观、初中所学的大部分生物知识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初中生物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教材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从各种生活现象发现问题,用生物学的知识来解决该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3.3合理的布置生物作业:初中生面临的巨大压力便是中考,各个学科任务非常多而繁重。生物老师盲目的给学生布置生物作业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效果低下而且会使学生产生敷衍塞责的态度。因此合理的布置生物作业是十分重要的。生物老师应该对生物作业进行精心的布置,通过合理的控制生物作业难度结构,重视与书本的结合,充分兼顾各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才能起到生物作业应有的理想效果。对于在生物学习中学生掌握较为薄弱的部分,可以让学生做一个错题本,避免错误的重复,老师也应该做重点的讲解和归纳。
3.4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教师可以把握时代的机遇,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去。初中生物知识虽然总体上难度较小,但是对于初次接触的初中生而言还存在较多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比如在学习生物链这一知识点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粉笔加黑板的方式像学生展示一条又一条链条线,学生越学越糊涂,教师越说越头疼。教师将多媒体引入课堂,利用精彩的“动态课件”为学生们展示复杂的生态链结构,学生对于丰富多彩的幻灯片教学更能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能更加快速的融入学习情境中。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弊端,面对出现的主要问题,教师和相关的校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落实科学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教学反思,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应该加强积极的交流与合作,针对学生和教学中出现的具体情况,适当的改变教学方法和践行正确的教学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彭奇志.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新探[J].知识经济,2014,13:177.
[2]王惠琴.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3.
[3]钱琳琳.生物教学促进初中学生“德、智、美”发展新探[J].科技资讯,2013,3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