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论文29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

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节奏训练论文 1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节奏的艺术。节奏是音乐得以表现的脉络,无论其是否通过乐器表现出来,节奏都是和音乐同时存在的,也正是因为节奏的存在,音乐才得以顺畅、有序、美妙地呈现出来,给人以美好的听觉享受。当前,现代音乐复杂多样、风格迥异,很多音乐的节奏较为特殊或者不易找寻,因而,节奏训练的难度也明显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良好的节奏训练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唯有通过实施良好的节奏训练,学生才能真正学会从节奏的角度把握现代音乐、分析现代音乐,从而真正提升个人音乐素养。

一、实施节奏训练的作用

对于高校音乐教学来说,实施节奏训练有着多方面的显著作用。首先,实施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读谱能力。节奏蕴含在乐谱当中,通过对学生节奏感的良好训练,使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可以更容易地读懂乐谱、掌握乐谱;其次,实施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记忆力。音乐和节奏是密不可分的,在记忆音乐的过程中,节奏记忆至关重要,当节奏在脑海中定型后,音乐的内容只需稍加记忆,便可自然而然地在节拍中呈现出来,大大增加了学生记忆音乐的效率和能力;再次,实施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敏锐的乐感。节奏感是一种感知能力,而乐感则在长期的音乐学习、音乐鉴赏中逐渐形成的对于音乐的敏锐捕捉力。良好的节奏训练,可以提升学生音乐感知潜能,逐步塑造出敏锐的乐感;最后,实施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高品位、科学的音乐审美能力。欣赏音乐的过程,也是欣赏节奏的过程,在节奏感达到足够程度的条件下,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鉴赏能力会愈发成熟、愈发科学,更加可以以较高的审美要求鉴赏音乐作品,形成符合主流音乐审美趣味又包含个人审美特点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实施节奏训练的途径

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不可急于求成,应当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先进行基础训练,然后引导学生对比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在节奏方面的差异,最后以实际音乐作品为例,带领学生进行节拍分析和音乐鉴赏。(一)夯实基础,培养准确把握节奏的基础能力。在节奏训练中,第一步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准确把握节奏,这是节奏训练的基础性内容。具体来说,可以选取一些传统或者现代音乐作品中,节奏极为鲜明的作品作为训练内容,要求学生在熟悉作品的基础上,准确、有序、从头至尾地把作品演奏或者演唱出来。强调把注意力充分放到音乐节奏当中,用心感悟、把握节奏,形成基本的节奏感知能力。当然,节奏鲜明并不代表必须是慢节奏作品,快慢都可以选择,不过训练过程应当由浅入深、由慢到快。(二)能力升华,引入节拍不平衡感训练。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把握能力的基础上,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即能力升华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把训练目标从“求同”转为“求异”,把训练目标从把握节拍升级到寻找节拍带来的差异感,即不平衡感。具体来说,可以以传统节拍为参照,对比现代音乐中节拍的差异,重点体会节拍差异给人带来的内心感受和音乐感受变化,形成敏锐的辨识节拍的能力。(三)作品鉴赏,以节奏分析为基础形成现代音乐审美能力。作品鉴赏是节奏训练当中不可缺少的最终环节,形成独立的音乐作品鉴赏能力,也是节奏训练的最终目标。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可以把当前较为流行的、节奏分析难度较高的`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寻找、掌握节奏为基础,进行音乐审美,体会音乐中传达的精神、内涵。通过作品鉴赏,使节奏感训练最终内化为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审美能力,形成独立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结束语

节奏与音乐相伴相生,音乐学习离不开良好的节奏训练。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牢牢认识到这一音乐教学基本原则,通过循序渐进、层层提升的训练方式,逐步使学生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演奏、演唱能力的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感知力,要重视基础训练,切忌“空中楼阁”式的节奏训练方式,那样不仅学生节奏感难以真正提升,最终也会给学生未来音乐能力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虽然现代一些音乐节奏较难把握,但只要通过科学的节奏训练方式,把握“特殊音乐”的节奏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作者:季毅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德军。探究音乐课堂节奏教学的训练方法[J].艺术品鉴,,(10):284.

[2]陈天慧。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北方音乐,2015,(09):122.

[3]蔡悦。视唱练耳教学中现代节奏训练的几点思考[J].前沿,,(23):175-176.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2

摘要:随着这我国音乐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电子琴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电子琴多样化的音乐效果能够为小学生带来直观的音乐感受,在引起学生注意、情感共鸣方面也有很大贡献。本文主要从电子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目的是通过科学应用电子琴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电子琴

电子琴作为乐器的一种,在提升小学音乐课程质量方面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激发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欣赏品味、提升音乐掌握能力等方面应用价值很高,本文主要从电子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两个方面入手,分析电子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电子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电子琴通常具有形式多样化和内容丰富化的优势,这两点使其能够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总体而言,电子琴在小学音乐教育当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让小学生在体验中创造音乐

小学生由于年龄偏低,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教学实践当中,应当采取形式多样的体验式教育,让学生的兴趣保持在良好水平,在体验中创造和认识音乐的魅力。作为教师可以根据高低年级的不同,创新开展相关的音乐游戏或者课堂小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活跃的环境,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意义重大。我曾经在一年级下册《火车开啦》这一课的教学当中,利用电子琴多种音色功能,利用其模仿火车的开动、奔驰和到站不同的声音情景,在这个体验的过程中引导小学生认识节奏力度的强弱区别,同时利用音乐模拟、想象、体验情景,使学生学会利用灵活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火车开啦》。[1]

2、让小学生在轻松课堂氛围中培养音乐思维

如何培育小学生的音乐思维对于很多老师而言是一个难题,音乐思维通常表现得很抽象,尤其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更是教学难点。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发育程度尚不够完全,对于音乐的认识也不够深刻,想要克服这些问题,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就是通过电子琴的应用,让学生将音乐思维和兴趣良好的结合起来,例如在《好朋友》一课当中,让学生感受三拍子韵律,利用电子琴进行节奏打拍,一边让学生跟着电子琴的伴奏学习演唱《你的名字叫什么》;又如在初始学习音阶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体验电子琴的魅力,自己在琴上按键,从左向右、从右向左依次体验键盘,再根据键盘弹出的音阶感受音高和音低的差别,在轻松地课堂氛围中培养音乐思维。

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练习钢琴曲弹奏

电子琴能够对钢琴的弹奏进行模仿,对于初接触电子琴不久的初学者而言,可通过动手体验的方式利用电子琴代替钢琴,练习钢琴曲的弹奏。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钢琴曲练习的地位不可忽视,但是由于钢琴造价比较高、移动性差的特点,因此利用电子琴作为钢琴的替代品更为现实,但是电子琴的键盘只需要轻轻一拨便能够发出声音,这相比钢琴而言对于手指的力度练习不够足,需要在教师的提醒下对这一点进行改进和提升。同时小学生对于动手操作更为感兴趣,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练习弹奏对于小学生长远音乐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电子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科学利用电子琴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群体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好奇心强,这也是教师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切入点,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科学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其对于音乐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协助其打开音乐世界的大门,促进其音乐素养的提升。同时,电子琴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用具,实践中应用性极高,对于学生好奇心能够很好的引发,满足学生对于音乐的需求,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音乐学习的良好兴趣,为未来学生音乐学习打下良好基石。电子琴具有音色、节奏丰富和电声效果多样的特点,对于小提琴、小号、吉他等乐器能够良好的模仿管弦乐,同时也能够模仿生活中常用的音乐和多种音效。在二年级上册《童趣》一课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对于《小狗圆舞曲》进行聆听,进而让学生利用电子琴对于小动物的声音进行模仿,鼓励学生模仿,着力于抓住学生的兴趣,进行高效科学的引导,利用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喜爱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令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走入音乐世界。

2、利用电子琴创新音乐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对于音乐理论知识部分只是单纯的进行讲解,难以让学生真正了解音乐理论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于音乐的掌握能力减弱,不能够很好的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利用电子琴进行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是通过将较为枯燥的理论和电子琴营造出的轻松愉悦氛围相融合,同时利用学生爱动手的天性指导其动手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其对于音乐的掌握水平和音乐素养,同时利用电子琴可以模仿多种乐器声音的特点,对于教学形式进行丰富。电子琴进入小学课堂,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师生变得更加亲密,互动也更加频繁,进而能够形成朋友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当中,小学音乐教师对于学生弹奏的指法进行指导,使课堂学习效率提升,课堂气氛更加活跃。[2]在进行《巧巧手》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播放音乐、聆听音乐的模式,让学生融入到音乐的情感当中,引起学生的更多音乐思考,在听《铁匠波尔卡》这一教学曲目时候,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听听乐曲中都用到了什么工具进行打铁,是小铁匠还是大铁匠先开始打铁的?这就形成了新的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音乐思路,首先通过教师播放多媒体的形式让小学生了解音乐的内容,其次引导学生回忆其中反复循环的旋律,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将电子琴应用到小学音乐课堂中,无限延伸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充分发挥了多样化教学模式带给学生的全方位价值。

3、利用电子琴进行音乐感知能力教学的辅助

利用电子琴来校正小学生的音准是小学时期音乐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学生奠定自身音乐素养的重要渠道,是培养音准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充分利用电子琴来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感知能力教学的辅助,有利于其对于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在传统音乐教学当中,主要采取教师反复演唱和反复练习的模式进行,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对于学生音准的掌握程度十分有限。电子琴的利用能够使其音准固定,在实际教学当中练习更加科学,能够让学生的耳朵更加敏锐,在掌握上难度更小。在教学《大海的歌》一课中,由于其中用不同的节拍、不同的力度、不同的速度、不同的配器手法、不同的演奏演唱形式,表现了不同状态下大海的声音,因此如果单纯采取教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掌握其中的音准、情感等重点,会导致失去学习的兴趣,课堂活跃程度也会很有限。通过电子琴的演奏和模仿,能够细致地向同学展示节奏、情感、力度、速度的变化,让学生准确认识其中的异同,提升学习质量。

三、结语

随着电子琴在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不断普及,音乐教师应当认识到在教学中利用电子琴的重要性,积极研究创新电子琴在小学音乐课堂当中的应用策略,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更多音乐知识,推动小学音乐教学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芸。浅析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xx,07:193.

[2]谭玉新。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的愉快教学[J]。才智,20xx,05:178.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3

摘要:音乐属于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从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音乐教学从社会的发展意义上来说,对于主体教育的模式发展等,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生在利益趋势上的潜能应用,通过在学生成长中的学习深造作用等,加强对学生在积极性方面的有效培养。而在小学音乐教育的执行过程中,如何应用现代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就需要从现代的创新性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执行,从根本的教育基础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上的培养。下面,针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教育发展进行简要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艺术;小学音乐;创新教育

一、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价值

现在属于一个典型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进行创新的教育执行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热点词汇的执行应用,就需要从创新的教育理论上,加强对人才能力的有效培养,并通过思维模式的创新,促进对创新理念的应用推进。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上,为更好地满足在现代教育的创新能力推进,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身创造能力来进行意识方面的全面培养,并通过现实的教育可能性,加强对传统应试教育的相互对比,并以此来促进对教学教育目的上的改革。在教学中,由于青少年儿童自身的自制能力极差,从而导致了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学习上的兴趣价值观取向问题,从而导致学习上的惰性出现。因此在进行此类教育的过程中,教学的目的,就应当以挑起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为目的,并依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音乐方面的引导,从而引导学生可以将心思放在学习上,从而激发其对学习的创新思维。

二、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的影响因素

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对音乐的审美。因此在进行此类的教学中,就应当以为学生塑造一个更优良的音乐欣赏环境作为最终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不如教师的一刻起,就能够培养出一个更具有兴趣因素的课堂氛围,对于培养小学生艺术意识及良好情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小学教学中,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学习的基础,并结合相应的学习基础进行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就可以从学生学习环境来进行课堂形式上的调节。而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习环境的改变作用,就成为了影响整体发展的基础所在。因此在进行教学环境的创新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音乐的美感形式,进行整体的教学模式调整,并依照相应的音乐教学需求,进行音乐形式上的画像悬挂,给学生塑造一个更具优雅的学习环境。

三、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的实施对策

从近年来我国所大面积开展的音乐课程教学情况来说,进行创新教育,对于音乐教学的进程,以及创建教育的效果来说,都有着极大的促进效果,一方面激发了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作用,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心理视野。对于音乐性人才的培养作用,也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在此类人才上的培养,并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创新型教育人才的全面塑造。对于学生在基础音乐理论上的培养,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进行这一类的教育推进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思想意识方面的执行调节。在进行现代化的教育中,为更好地满足音乐教育的基础设施需求,并结合教学的中心应用理论,可通过现代的音乐教学认知来促进对教学活动和应用地位多个层面的权威认知,并以此来促进对地位和抵触心理情绪上的全面培养。而在这个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个人修养成长,就需要结合艺术课程的基本需求,实现对教学模式方面的改良改进。在音乐的教学中,不管在那个阶段,都是对艺术创造性上的一种完美展示,通过声乐从而引导人内心灵魂的释放。而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任务,也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面的。培养,只有更好地确保学生在创造性思维上的夯实,才能够在当今这个依靠现代化教育的时代中,能够发光发热。而从现实的意义来说,创新思维时一个民族科技成长的灵魂,同时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所在。而艺术的在扩展人思维创新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只有在创新的能力上,加强对创新精神层面的优势改革,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全面开发。而小学音乐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也在于此。是辅助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项培养基础模式,应当在现代化教育建设中,进行推广应用。

四、结语

小学音乐教育旨在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育中,就应当更好地提升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培养,并通过创新的思维能力,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在身心健康成长。总的来说,音乐的创新教育,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来说,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在新课改过程中,音乐教育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为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上,提供了意识基础。在进行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上进行创新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改革途径。本文针对现代小学的音乐创新教育,从基础的学习任务和创新模式进行全面的探索分析,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以及教育的有效作用,以为同行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

音乐节奏教学课反思 4

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用游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唱新歌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歌曲的难点。如《国歌》的教学中,我说:同学们,课外玩过“打仗”的'游戏吗?学生说:玩过!我说:好玩吗?老师很想和大家玩个“扫机关枪”的游戏,愿意吗?学生齐答:愿意!我说:不过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老师要看哪位同学发出的“扫机关枪”的声音最像真的。一下子,整个教室活跃起来了,“紧张”的“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的“扫机关枪”的声音从教室的各个角落响起。当孩子们尽情地模仿、玩耍时,我在琴上弹出了“哒哒哒”“哒哒哒”……的节奏。慢慢地,绝大多数同学的“扫机关枪”声也都成了“哒哒哒”“哒哒哒”的节奏了。游戏过后,当我出示三连音节奏时,同学们轻而易举地读准了较难掌握的三连音节奏。

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快乐教学”,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快乐教学”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得到了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脚、动脑等多种器官参与活动。真正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总结 5

通过前面的一些实践,我发现小学音乐课堂,真的能实现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下的项目驱动教学,也能让学生得到了在愉悦舒适的环境下学习的体验,这对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都是大有裨益的。当然,也不是每节课都适合采用这种方法,这需要我们认真去分析、探索。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会加大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备课量,音乐教师除了传统的教学功底之外,还要求他们对互联网的常用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教育会发生巨大的变革,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效果更好,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6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启蒙时期,对于音乐的认知基本停留在儿歌的朗朗上口记忆上,只能单纯的哼唱出音乐的外在表现,对于音乐内里的情感或是歌词含义、曲调背景、韵律规律等皆是一无所知,且音乐除了字面上的歌词尚且能够让学生理解外,对于音乐情境的感悟,抽象的思维延伸,这些均让年纪较小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一味的牵引、推动,都不能真正意义上让学生领会音乐的底蕴,那么小学的音乐教育就应推陈出新,摒弃传统音乐课堂上单向化的授课模式,糅合图谱进行教育,绘制出音乐殿堂在头脑构造中的大致模型,让学生能够切实的“看到”音乐原本的样子,由此发散思维,获得乐感的循序进步。

关键词:小学音乐;图谱教学;认识与实践;初探

音乐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小学课堂上具备培育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小学教育内容也在悄然发生着变革,如何创新教学策略,以丰富的音乐元素改变沉闷的教学环境,以此达到全面素质的教育目的,是目前小学教师应关注的问题,在音乐教学中,同样应以学生的喜好出发,以通俗易懂的音乐图谱融入,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小学音乐教师应正确认知音乐图谱,充分发挥出图谱的作用,以有效的课堂实践,让学生直观化感知音乐多元兴致的美妙,徜徉在音乐的趣味图谱中,深度理解音乐,牢固记忆激发潜能,让不同层次的小学生都能学好音乐,享受音乐。

一、图谱教学在节奏方面的认识与实践

音乐中诸多抽象的内容,让小学生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传统课堂上滔滔不绝的口头讲授难以将一些原本存在性质较为特殊的元素,透彻的讲述清楚,其反复错乱的内里结构更加制约学生音乐的娱乐性,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因此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的音乐课堂干脆将音乐节奏这样无法阐明的知识点略过,节奏的把控全凭学生自我感受[1],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常会发生“漏拍”、“不着调”的情况,究其根本是学生对于节奏的认知太少,教师的节奏训练意识不足,在现阶段音乐教育的推陈出新下,图谱可从根源上解决节奏不好传递的弊病,让学生从对音乐节奏的模糊轮廓向清晰化转变,逐步摸索到音乐节奏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在节奏演奏下的创新思考提供契机。例如,教学“快乐的嚓嚓嚓”时,音乐的节奏较为欢快,教师可选择利用“笑脸”来代替原本的节奏音符,越是到高亢的节奏时,笑脸表现的幅度越大,学生也跟随教师的笑脸变化“做鬼脸”较为平缓的部分嘴巴的表示为“-”字型,而节奏上扬后,逐渐将“-”字向两边拉扯,到了歌曲的高潮部分,笑脸甚至逐渐变为“v”字型,此时的学生也仿照教师的节奏图谱,使劲地挤弄眉眼,看起来憨态可掬,看着学生之间互相变化的脸型,纷纷哄堂大笑起来,大家对节奏的演变议论纷纷,自然而然的打破了课堂的沉闷性[2],到了下一阶段的节奏标注,还未等教师开口,已经有聪慧的学生根据前期的规律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甚至表示,如果不用笑脸答题“快乐(节奏)的变化”,那么可以用肢体语言的图谱展示吗?此时教师可安排有美术天分的学生上台来自主画一画,或者在他人的思维指控下,画出相应的节奏变动符号,原本呆坐在课堂上的学生,从被动的求知状态走上主动思考的舞台,在短时间内,从音乐的基础掌握到创新思考,极大地提高了音乐的教学质量,一些学生天马行空的思路常令教师叹为观止,在不受束缚的自由发挥空间下,学生对于旋律有了整体的认知且能够自主创造旋律,牢记旋律,由图谱的演示寓教于乐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图谱教学在旋律方面的认识与实践

古有“绕梁三日而不绝”的描述,是对音乐旋律最大程度的向往与渴求,我们常用“优美”来形容音乐的旋律,实则是在多样化的旋律之下,善于遣词造句的人们也没有了发挥的余地,旋律能够带领学生走进不一样的音乐世界,虽然我们端坐于课堂的狭隘空间中,但这并不影响旋律为引,创设出虚拟的情境意境,潜移默化的升华听者的情感认知[3],我们从旋律中感受到了什么?那虚拟而又无垠的思维空间在旋律的。包裹中衍生了什么?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不同,在脑海中构造的旋律形式也呈现了差异,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旋律无非听一个新奇,学生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那首歌更好听、那首歌比较好唱。”对于旋律的理解实在浅薄,音乐教师可利用“曲线图谱”的方式画出高低音中不同的旋律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旋律想象。例如,教学“绿色的祖国”时,全曲节奏规整,旋律以小跳、级进为主,乐句与乐句的连接有时出现四度跳进,使整首歌曲颇具有进行曲风格。教师可想象旋律是一个疾驶的车子,在学生对旋律的认知不深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这种类比的方式具体化旋律的演变,在平稳的车道上匀速行驶、恣意盎然,忽然高潮迭起,车速快了起来,最终即将到达终点时,车速又开始逐渐减慢,安全收尾,以曲线的“山峰状”坡度冲击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认识到“原来这就是旋律。”这样跟随“山坡”的起伏来指引学生的音调,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图谱教学在歌曲方面的认识与实践

歌曲是小学音乐中关键的学习要素,唱歌对于新鲜感较为强烈的小学生来说是十分童趣的活动,但音乐课上学生的情绪低迷,这两种看似矛盾实则真实存在的课堂问题,已� 教师可结合图谱让学生展开音乐的练习,无论是颜色的突出,还是情节的多彩,都会让学生在音乐中重新激发热情。例如,教学“划船歌”时,将歌词抄录到黑板上,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划船”的近况,蓝色表示划船的舒缓惬意、黄色表示划船的奋起赶路,红色表示海浪的翻涌激进。在整段旋律中,将表现小船在湖面上起伏比较大的乐句上,以小船被海浪顶起的图谱演示其情境,小船由远处慢慢地向我们划来,唱歌的声音力度也随之增强,那么图谱就可以由远及近的先画出小船远远的一个轮廓、继而显露出船头、然后整个小船映入眼帘,明细的暗示学生,整个音乐的变化衔接,将音乐划分为几个模块,学生的感受更为直观,唱歌时能够在不同的区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另外,还可以利用图谱的辅助记忆歌词。小学生在音乐学习时,首先要记忆歌词,继而在基础歌词的牢固掌握下,才能进行思维的发散。例如,教学“采莲谣”时,歌词以“采莲前”、“采莲中”、“采莲后”三部分铺陈,教师可让学生分为小组演唱,采莲前图谱展示“船儿悠悠湖心荡、小小蜻蜓也恋花”的元素,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置身于采莲的环境当中,采莲中图谱展示“采莲船儿桨戏水、荷花丛中穿梭忙”的情境,学生仿若闻到了莲花的香气,唱歌时自然地流露出一种采到莲花的满足感,采莲后图谱展示“摘片荷叶戴头上,晚归路上遮夕阳”的情境,学生此时手舞足蹈,将帽子带在头顶,俨然已经沉浸在音乐的美妙韵律中了,不再是单纯的背诵,而是亲身的体验“采莲”的过程,学生的记忆犹新,情感也更为充沛。

四、图谱教学在欣赏方面的认识与实践

音乐欣赏是一种享受,在美不胜收的音乐氤氲中,教师可利用图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面的了解欣赏的内容,“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带有认知的奠基去感知音乐、畅想音乐、全身心浸泡在音乐的海洋中,无法自拔[5]。例如,教学“童声里的中国”时,教师可以跟随音乐的变化,让学生一边歌唱一边在黑板上画出中国的国徽、国旗等标志,潜移默化的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再比如,教学“踩花山”时,教师画出心中的花山模样并让学生参与图谱的制作,有的学生表示花山上有蝴蝶飞舞,有的学生表示花山上有五颜六色的小鸟在鸣叫,有的学生表示花山上有采花的孩子奔跑。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按照学生的描述填充图谱的空缺,学生的思维瞬间向奔涌的泉水一般活灵活现,看到教师乐此不疲地将自己对音乐的想象具体地描述出来,不停地闪现智慧的火花,受到这种无言的认可激励,学生的课堂表现热情空前高涨,随之教师可指引学生利用肢体语言表示蝴蝶飞舞等想法,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图谱创造,获得音乐独立的欣赏能力。五、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固化模式,在图谱的从旁辅助下,让学生调动身心感知音乐,积极踊跃地参与音乐课堂互动,在音乐中发展想象思维、拓展认知空间,为素质教育提供推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莉:图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年第24期第245页。

[2]陈少群:论图谱教学在农村小学音乐活动中的引领作用[J],小作家选刊,20xx年第16期。

[3]王粲:小学音乐图谱教学的尝试与探索[J],文理导航旬刊,20xx年第4期第75页。

[4]朱瑜:图谱相生:小学音乐教学的应有法则[J],江苏教育,20xx年第9期第73-74页。

[5]郑燕玲:例谈图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名师在线,20xx年第7期。

小学音乐教学教研的思维论文 7

小学音乐教学教研的思维论文

一、深化主题思维

选题的确定应深化到人人有任务或课课有任务。如果是科组研究的教研主题,应将具体研究任务落实到每个人;如果是教师个人研究的小主题,就应把主题完成计划落实到对每课的研究上。具体主题案例如下:重视歌唱(及合唱教学)是新课标重点强调的研究内容,一年级是音乐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这关键期中不仅要培养孩子规范的音乐课堂纪律、自然的发声状态、良好的聆听习惯,还包括良好的多声部意识等等。这点在教材的编写中多处都有明确练习指示。所以小学一年级下册学唱歌曲中多声部意识的渗透研究是课标、教材、教与学的共同任务。为此,这一主题在一年级下册的教材实施中就可分为几个步骤进行探究。研究步骤一:研究内容――下册第二课的《放牛歌》研究方向――学唱歌曲中在间奏处的多声部打击乐器练习研究步骤二:研究内容――下册第四课的《可爱的小象》研究方向――学唱歌曲中在演唱中的多声部打击伴奏练习研究步骤三:研究内容――下册第五课的《火车开了》研究方向――学唱歌曲中的多声部声势练习

二、主题思维在小学音乐教学教研中的运用

1.引领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课堂教学的指向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科学与否决定着教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是高效课堂构建的根本。比如很多老师在执教一年级下册第四课“长鼻子”/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可爱的小象》一课中,经常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小象的热爱之情。【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模唱等方法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初看这些教学目标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带着“主题思维”来审视一遍本课定标,它还不够准确。首先,看课标对一年级学段目标的要求。其次,看教材编写的意图。从教材的编写上来看,这一课包含三个板块的内容:学唱歌曲《可爱的小象》;用响板、碰钟为歌曲进行二声部伴奏;了解音乐要素之音乐的快慢。最后,纵向比较该教学内容的进度与要求。(1)已学的学唱内容具体要求下册《布谷》要求:放松、清晰地演唱;下册《牧童谣》要求:随老师模唱旋律;下册《数鸭子》要求:轻声、愉快地歌唱。(2)二声部伴奏在上册第一课认识了碰钟,在《小青蛙找家》一课中认识了响板,并在《咏鹅》、《大家来劳动》、《小青蛙找家》、《星光圆舞曲》、《龙咚锵》、《放牛歌》等课中多次进行过二声部及三声部的器乐合奏。所以本课的二声部伴奏是属于学生复习、巩固的内容。(3)已学内容中包含音乐的要素知识点上册第三课讲过《音的强弱》;上册第七课讲过《音的长度》;下册第二课讲过《音的高低》。通过以上三步骤的思考与教材剖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应为:【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可爱的小象》,感受大象的长鼻子音乐形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歌词、模唱旋律、打击乐伴奏、快慢对比演唱等方法学会表演唱《可爱的小象》。【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用放松、清晰的声音,轻松、愉快地演唱《可爱的小象》并认识音的快慢。

2.判断教学方法的选择

以下册第五课“游戏”《火车开了》为例,执教教师较多地选择学生模仿火车动作来边跳边唱;设置各车站站点、司机、站长等角色进行体验练习。但这些教法的选择并不仅是为孩子提供体验活动,而是应该带着主题意识,让方法为内在服务、为目标服务,让孩子通过系列体验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深化要求。又以《粉刷匠》为例,虽然这首歌曲在我们下册第七课“巧巧手”单元,但这首歌曲是学生幼儿园都早已学过的歌曲,但很多老师还是在课中让孩子带着方纸帽子,分组进行粉刷比赛,看似学生开心地一遍遍在音乐性弥漫原则下,用体验式参与活动来感受、表现歌曲,但由于老师在本课没有“主题意识”,并不是通过体现歌曲强弱规律的动作表演唱、表现演唱音色的粉刷动作来创编、体会歌曲情绪的快慢对比、感受“刷子飞舞忙”的分组活动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在“主题意识”引导下选择和实施的教学方法,所以就不能较大限度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达到高效课堂的深化要求。

3.评价教学过程的实效

在主题教研中,教学评价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但因音乐教师善于表演不善于言表的特点,所以教研活动经常出现教师们不愿意进行评课的'现象。要么光说好话,要么泛泛而谈教态、教法或教育理念,并没有因课导研,集体解决重点、难点的实质性问题,无法让执教与参加教研的教师获得具体理念指引下的方法或设计思路上的指引。比如主题教研活动“小学一年级下册学唱歌曲中多声部意识的渗透研究”之研究步骤三,它的研究内容是下册第五课“游戏”的《火车开了》;研究方向是歌曲演唱中的多声部声势练习。评课时不可以泛泛而谈老师的教态很好,专业基本功很扎实,而应是有针对性地对某个环节的教学方法是否高效;教师操作与实施是否正确;设计意图实施于学生的有效度是多少;教学成败的原因对于多声部声势练习还有其他什么有效做法等等方面去进行对课不对人的教研。这样会通过“主题意识”引领下的真实有效的教学评价,来检测课堂是否高效,推动课堂进行再反思、再设计、再提升的有效途径。

三、主题思维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教研中的意义

首先,通过主题思维引领下的教研,能让音乐教师有方法可循、有步骤可依地进行研究,既可以自己进行自主研究,也可以结合同科组、同学科老师的力量,共同进行某一主题教研。以“自主学习→课前预设→群体研讨→课堂求证→群体评议→找出问题”的教研模式,让老师在发挥个人力量,得到个人提高的同时,又与集体形成合力,向着共同而明确清晰的目标,一起研究、探讨、实践、反思,共同提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其次,主题思维指导下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确的特点,所以其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探索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体现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科学的理性思考研究过程。主题思维引导下的教研,有力地促进教师勤于读书,善于思考,敏于动笔。而主题思维引导下的教研又营造出良好的教研氛围。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8

1实现互动教学设计的对策

1.1做好教学准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才是音乐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将音乐课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完善的教学准备是实现互动音乐课堂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教具、教材准备的是否充足直接影响上课质量,而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也直接影响着师生的互动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设置互动环节,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学习任务的设计,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在准备课堂的时候多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小活动中去,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和乐器来辅助音乐课堂教学,增加课堂的新鲜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和学生科学互动,比如说对唱、伴奏和使用科学软件为学生歌唱进行系统打分,这都是互动环节设置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1.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放松享受的状态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不断增加对音乐课堂的喜爱,更可以高效率的完成课堂任务。最重要的是,课堂气氛是否融洽直接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众所周知,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发散思维,进行超常的记忆,要在音乐课上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到放松,积极参与到互动环节。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发育都还不够成熟,具有注意力不持久,贪玩好动,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因此,教学活动要立足于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学生都喜欢轻松、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身心舒畅,思维才会得到解放,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被调动起来,师生互动教学才能发挥课堂的生命力。教师要让尊重学生,以耐心、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注意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另外,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不要过分限制他们的个性发展,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尊重、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地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音乐的课堂环境,这样,不仅学生学的开心,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师生共同参与音乐课。

1.3进行有效地课堂讨论,精心设计提问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去“一个老师一张嘴,一个黑板一支笔”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音乐课堂,教师要勇敢创新,敢于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立合作小组,经常以小组或全班的方式展开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课堂,参与教学环节,以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音乐教材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与他人讨论、争辩、思考的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理解教材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精心设计提问也是实现互动课堂的最佳途径之一,就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要重视提问的效果,同时更要注重提问的有效策略,真正做到优化课堂的效果,实现“互动式”的音乐课堂,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积极思考教师的提问,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想象的场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又使学生对歌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学会全方位的欣赏一首音乐。

2结语

互动是联系师生的纽带也是师生交流的桥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互动设计对音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把握小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中,把提高小学生的互动意识作为课堂的重点,使小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9

乐是一种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从声波上分析它介于噪声和频率不变的纯音之间,从效果上讲它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和表达人的情感。歌唱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调动了小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到音乐所带来的美。渐渐的,课堂上的歌唱形式不再是以独唱为主,合唱现在已然成为歌唱趋势。合唱所带来的好处也越来越明显。

一、合唱教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集体精神,加强了凝聚力

现在的小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宠爱,已经养成了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他们不懂得怎样与同龄人交往,缺乏集体精神,不懂得合作的意义。而合唱正给这些孩子一个机会去改正这种不良习惯。

合唱不同于独唱,独唱只要唱自己的就好,但是合唱不仅要唱自己,还要倾听别人唱歌,将自己的声音与其他人的声音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声,这才是合唱应有的形式。因为家中的恃宠而骄,小学生常常大声喊叫,想用自己的声音压过别人,他们急于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夸奖。但是这样会使整个合唱听起来像吵架一般,这是在合唱中绝对不允许的。合唱是集体表现形式,并不是独秀,它需要每个同学的配合,所以要求每个学生要懂得与他人合作,互相迁就,相互信赖,渐渐的,他们就会形成一种默契,团队合作精神也就慢慢培养起来。

因为合唱缺一不可,需要每位学生按时参加排练,这也就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只有人全部到齐才会开始排练,逐渐,学生也就养成了遵守时间的习惯,不仅仅在合唱中,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是如此。

二、合唱教学的基础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身心素质

1、咬字吐字练习使学生口齿伶俐

正确的声音概念是歌唱的基础。它具体体现在咬字吐字及呼吸等的运用上,如有些歌唱者由于概念上的模糊,把正确的声音本质误以为是错误的,而把错误的声音当成是正确的,以至造成发声器官损害。所以在合唱练习时,应纠正学生的咬字吐字方式。在演唱不同节奏的歌曲时,采用不同的咬字吐字方式,所以在逐渐的练习咬字吐字中,小学生的口齿也变得伶俐了。

2、可以增强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在合唱训练过程中,不免有的学生会出现走调和忘词的现象,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在出现这种情况时要随机应变,快速跟上其他同学的节奏,并且在训练过程中会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帮助他们找到音准,提高对乐曲的记忆力。只有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要唱的音部和接下来的音部,合唱才能顺利进行下去,也增强了学生的肺活量。

小学生的肺活量都很小,合唱训练正增强了他们的肺活量。在演唱的时候,学生可以用气息控制着歌唱,这样增强了他们的肺活量。

三、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品质

有的家长认为,合唱活动占用了学生的大量时间,耽误了学习,所以他们不支持开展合唱活动。大力开展合唱活动不但不会影响成绩,如果利用好了,还会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加力。有一句名言:“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以替代的重要形式”,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学校的合唱活动当成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团队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和意志品质

小学生在家娇生惯养,没有吃过什么苦。参加合唱一排练就是一两个小时,不仅锻炼了他们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还锻炼了他们的耐心。小学生之前以自我为中心,不为他人考虑,只想到自己,现在开始互相帮助,同学之间都成为很好的朋友,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他们在台上勇于表现自己,不惧困难和挑战,增加了自信心,在学习方面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当有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时,老师就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开导,了解他们有抵抗情绪的原因。小学生一般都是小孩子脾气,他 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多休息,多喝水保护嗓子,还要经常夸赞他们,夸奖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孩子坚持合唱,他们从中找到了乐趣,增强了他们的凝聚力,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学习合唱也是一个锻炼的过程,他们认真学习,坚持锻炼,这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是不错的表现,他们承担起了责任,学会了担当,他们懂得合唱团里的同学是一个集体,他们需要互相团结、相互理解、互帮互助。

合唱团一步步朝着好的方向前进。希望在比赛那天合唱团可以给大家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能够赢得阵阵掌声。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10

【摘要】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审美情操、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时期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十分必要。从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五点建议和认识。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思考

音乐作为素质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获得广大家长和教师的青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笔者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更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探索新时期音乐教学的方法,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心理享受。

一、让学生表达内心对音乐的感受

学生只有理解音乐课堂的教学目的,感受到音乐课堂所传递的魅力。用积极的心态和学习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才能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之中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鼓励学生对音乐发表意见,讲自己身边学习音乐的事故,让每一位学生在音乐之中都能找到闪光点。要鼓励他们对音乐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理解,使他们学习音乐但不局限于思维的束缚,学习技巧但不局限于音乐的技法,能够在音乐中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用音乐提升意志品格,领略音乐作品的情感世界,在创新之中提升情感、丰富知识、活跃思维。

二、让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语言,是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每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都蕴含着音乐家的情感在其中,这种情感体现在音乐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刻印了作品创作的时代特色。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音乐歌曲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作者的经历等等,深入挖掘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创作环境,把握音乐的感知力和感染力,诠释音乐的内在含义。要教会学生进入作品环境,读懂读透歌词中的语言,把握正确的音乐旋律,掌握音乐中独特的情感,把对歌曲的理解融入其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三、为学生创设多媒体音乐环境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时候,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把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相融合,能够创造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音乐情境,使学生的视觉神经、听觉神经充分调动,活跃教学的气氛。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往往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有些难读的音乐符号理解比较难,机械式的记忆方式缺乏情感的沟通,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透彻,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课堂歌曲的教唱方式,让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影的环境中学习,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学唱,让生活、唱歌、情感融为一体,触碰到学生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唱的效率。同时,小学音乐课中抽象的乐理理解起来比较难,如果对音乐的概念理解不够,更深入学习音乐的节奏、高低音等更困难。多媒体能够让复杂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转化为更直观的具体事物,在学习中同步播放歌曲的节奏片段,能够让学生很容易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就自然提高了。

四、为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小学生在小学校园学习阶段年龄跨度较大,教师可以选择分层次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教学,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任务。如小学阶段1~2年级属于低年龄阶段,教学应主要以感知音乐节拍为主,以知晓节奏为学习入口,把握简单快乐的音乐节奏,使内心深处与音乐旋律相融合,在简单的歌曲旋律中激发兴趣。3~4中年级阶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寻找学生喜爱的乐器,增强感知乐器的`能力,在教学中把握发音、掌握旋律、吐字清晰等,在音乐实践之中提升音乐的学唱能力。另外,5~6高年级阶段教学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价值,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把握作品传递的思想感情,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激发学生对艺术的追求,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五、为学生布置音乐课作业

作业是巩固提高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小学音乐课作为基础课程,也应为学生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课后练习,课前主动查阅资料,变被动学 值得注意的是,音乐课堂的作业形式并不固定,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来安排布置,如果是音乐欣赏课,可以安排学生课前查阅作者的生平简历以及音乐背景有关的文化知识。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例如,在课堂上学过歌曲后,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在家人面前演出,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激发。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应突出学生享受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学懂音乐的发声技巧,让全班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通过音乐激发情感,形成健康的性格,为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佳.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戏剧之家,2015,(11):204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11

摘要: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对音乐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改变了我陈旧的音乐教学方法,更新了我原陈旧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真切、音乐兴趣更浓厚,审美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下面就是我在音乐新课标下教改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激情导入,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过去上每堂课,总是习惯性地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按部就班导入,让学生感到千篇 一律,索然无味。不能调起学生的兴趣。现在根据每课内容的特点。设计出新颖的课堂导入。例如: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利用课件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通过故事当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感人故事情节,诱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欣赏音乐,体验歌曲情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相较于以前的教学活动,我在保留了整体欣赏、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增加了二次欣赏、品味歌曲,对比欣赏、体验歌曲两个听的环节,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之美的过程中同时去体验情感之美,充分发挥音乐听这一重点。

三、唱演歌曲,培养创新意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的演唱歌曲,为歌曲配舞蹈,故事等一些环节,调动情绪,发挥小学生活泼爱动的性格特点,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唱小学一年级第二册《我们来开音乐会》这首歌时,其中唱“你唱呀池塘的小青蛙呀,我唱呀叮咚的小溪水,他唱呀田野的小禾苗。”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能唱唱春天的什么。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创作,并在创作出歌词的基础上改一改旋律,让他们自己去表现创新后歌曲的效果,听着自己的歌曲,学生们激动了,创新的意识也就高涨起来了。

四、表演歌曲,给学生美的教育

体验了歌曲情感,创新了歌曲内容,可以说是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已经有一了个总体细致的认识,接下的表演歌曲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这种认识通过配舞蹈,拓展情节等形式表现出来,与同学一起去分享歌曲的内容美,情感美。

总之,新的教学理论指导我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用符合学生情趣的方法进行教学。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趣,提高音乐鉴赏和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12

摘要:音乐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作为提高学生性情、审美、道德的基础学科,有着其他课程替代不了的重要作用。20xx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目标等方面都给小学音乐教育进行一次理论改革。新课标的实施,不仅要求一线教师具备实施的理论根基,还要依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用新颖的、综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细节中循序渐进、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达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这是新时代背景下课标实施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法;创新

在小学教学内容中,音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听觉艺术,它借助听觉唤起学生内心思考和灵魂体验,通过很多教学手段,如,打击乐器、肢体律动、戏剧表演等外化为情感表达,以此促进学生有所感、有所现,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平衡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一)音乐教学方法的概念内涵

不同的老师对“音乐教学方法”有各自的理解和解释,但对教学方法的实施意义有着一致性:首先教学方法不能脱离学生,依据“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来设计教学;其次,教学方法的支撑和融会贯通的作用,它流动在音乐课程的各个环节,既能服务于教学目标,横向明确目标的方向,又能在纵向丰富教学知识内容。可以说,好的教学方法是课程设置成熟化、人性化、灵活化的关键所在。“在新课标中,小学生音乐的学习被分为两个阶段,一年级到二年级为低龄阶段,三年级到六年级为高龄阶段,他们在年龄上的差距导致了其在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上的不同,因此,结合不同阶段小学生在生理上的音乐反应能力和心理的接受程度,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应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且,音乐的教学活动必须生动。音乐课不是一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也不是借用音乐直接进行思想道德、纪律教育的严肃课程,而是依据音乐本质,建立一种活泼的、多元的、开放的、动态的音乐教学形式,来体现科学的音乐精神。所以,教学方法也要依据教学对象一般的生理心理变化、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变化。音乐课上也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起来,尽情体现音乐的美、抒发自己的感受。

(二)音乐教学方法分类

国内小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主要为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和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四种。体验性包括“欣赏法“”演示法”等,实践性包括“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语言性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等;探究性主要是以探究、发现为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完成学习、获取经验的一种方法。小学音乐课要有效运用教学方法,抓住关键、把握规律、变“静”为“动”,要结合教师的个人特点灵活展开。

二、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影响音乐教学法的因素

首先,课改是音乐教学法改变和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课改后,音乐课要求变学生为课堂主体,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求音乐课程的设置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其次,20xx年国家公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于教育的公平和质量提出重要指示。质量问题就是指小学课程能否有完好的质量,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音乐是实践的、直接的学科,学生要从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但是单纯地让学生听,让学生做,是无法让他们完全理解音乐美的,因此,音乐教学法的选择需要技巧,更有一定的难度。一种教学方法不能贯穿一堂课,更不能完成整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教学方法并没有一个万能法则,只有靠教师经验的积累来掌握。”教师是教法实施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中要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来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音乐,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音乐教学法的创新体现

20世纪以来,各国的音乐教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引入中国,对各种优秀教学方法的借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音乐教育,至今,还有深刻、广泛的影响。

1、对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借鉴

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本人创立的教育体系,本质是“原本性音乐教育”。它是一种综合的音乐教育,将音乐、语言、动作和舞蹈结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教学,通过音乐培养一个感性理性平衡发展的人。就如奥尔夫本人所言,“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精神的探讨。”该教学法参与性强,要求学生在唱、奏、动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乐句、结构、情绪、要素、风格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符合小学生爱动的生理特征和“做中学”的认知方式,让小学生能够以一种有效的、有趣的手段参与到音乐的感知、体验和表现中来,体现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并让学生在即兴表演过程中激发创造力,从中体验音乐的乐趣。奥尔夫教学法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教学法之一,目前,被我国小学音乐教师广泛借鉴。

2、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的借鉴

至今仍被一线教师不断运用的瑞士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依据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让他们在本能的基础上进行的音乐教学。“体态律动”是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进行的音乐教学,内容包括“节奏教学“”视唱练耳”和“即兴”。该教学法不仅丰富教师的课堂手段,重要的是将音乐与学生自身结合,让学生在教师有意义的引导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学生的体态动作和音乐有着紧密关联,通过动作可感知音乐的乐句、节奏、结构、情绪、风格、要素等,这一切来源于人的本身。

参考文献:

[1]郁文武,谢家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尹爱青。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王英奎主编。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义务教育阶段)[M]。开明出版社,20xx.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13

一、合理应用多媒体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其在各行各业得到了普及和应用,教育事业方面也不例外,多媒体的应用就是最好的例证。所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工具,其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媒体是一个集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的技术,其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音乐教学场景,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学习中来。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抓住学生爱玩的这个特点,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来进一步活跃课堂的氛围。如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根据音乐环境自己编一套动作或者让学生模仿音乐中小朋友的动作等。这样在同学们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的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教师教授有关《春秋花月夜》这篇音乐欣赏课之前,可以提前在课下搜集一些与这篇音乐课有关的音乐、图片或视频短片等素材,并将这些音乐素材做成PPT的形式或视频的形式,待正式上课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插入这些素材,为学生们营造一个真实的音乐情境,让学生们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感受这篇课文所要表述的感情,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往往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学生长时间的被动学习状态,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此外,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音乐方面所表现出的各项能力也参差不齐,如果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加注意,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打击部分水平较低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的还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是在必行。而就具体方法而言,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堂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或游戏项目来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也可以通过在班级中开展一些话剧的表演活动来为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促使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的创新能力得到切实地提高。例如,教师在教授有关音乐节奏方面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活动来提高同学们听课的效率。如教师可以将预先准备的。五张节奏卡片分给同学,让学生依据比赛的方式来根据音律打出对应的节奏,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5人一组的小组,并要小组之间的成员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小组中的各个成员都可以各司其职,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在思考、有的在安排节奏。最后教师需要对于小组的节奏安排情况进行点评。通过这种多方位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三、激发学生想象力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和认知能力发展的时期,其对于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具有高度的好奇和兴趣。教师课可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想象力的目的。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往往更加侧重于教授学生的唱歌方式,这样很自然地会使课堂显得单调、乏味,久而久之,学生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其与教材的授课内容相结合,以一种活泼的教学方式来展示给学生,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授有关《军队进行曲》部分内容的时候,待学生听完之后在其脑海中会形成哪种形式的场景画面,是游泳、跑步的场景还是跳舞、走路的动作呢,无论哪种形式的联想画面都可以极大地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有关的授课内容。此外,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还可以促使学生将想象转换成抽象思维,提高其理性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要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方式,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的束缚,努力为学生的音乐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此外,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对于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创新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才可以得到切实的落实和开展。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14

一、情境化的体验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改革,很多学科都在大力倡导情境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是由于教学方式要与学生的学习精神需求紧密联合在一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把情境教学完全融入音乐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情感的体验过程。比如,在课堂上学习歌曲《喜洋洋》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戴上灰太狼的面具、穿上喜洋洋的服装,用声音、动作和表情将喜洋洋和灰太狼之间的故事真实地表达出来,学生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把握歌曲曲调,最后能够顺利地把歌曲唱出来。

二、参与性的体验教学

音乐审美过程是人们用心去感知曲调情境的过程,才能更有效地感知音乐,有效地理解和熟悉音乐的基本知识,进而实现对音乐的感悟和再创造。比如,在学生学习歌曲《卖报歌》时,有些学生随手拿起书本充当《卖报歌》的报纸,一边欢快地跑,一边唱起歌曲,声音和动作相互协调,学生可以在快乐中抒唱歌曲。教师应该大力支持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自由自在发挥和表演的舞台,这样学生的个性思维会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强烈的兴趣。

三、创造性的体验教学

在课堂上最精华的部分,不是指教师绘声绘色讲得最精彩的时段,而是指学生的学习达到最高点,课堂上的“华彩乐段”是学生兴趣最激烈、潜能最大激发的时段,每一位教师要切实抓住这一时段,将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鼓舞学生自由地发挥,进行创造编排和体验,此时,教师只是作为一名教学指导者或与学生一起体验感受的参与者。

四、沉浸性的'体验教学

在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语言的魅力做引导,在思维上诱导学生自主参与音乐作品的情感思维体验,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学生渐渐形成在欣赏音乐时的思维习惯,可以达到终身受用的效果。如,欣赏《鸭子拌嘴》歌曲时,学生边听教师富有诗情的情节描述,在教师启发下,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沉浸在音乐美妙的海洋里。小学生年纪虽小,但想象力极为丰富。用音乐去诱引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从小就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把握音乐愉悦性的本质特征,能够给人以美感和享受。学生能感受到音乐的愉悦感,是促进音乐体验式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因此,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重点是要结合学生的情感状态,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贯穿情感的艺术,让学生获得真实音乐技能和最美的审美体验,促使学生自由地发挥创造,把音乐课堂引向生声情并茂、形象具体的境界。

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游戏 15

一、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理运行方式

音乐游戏运用在音乐教育之中,是为了借助游戏这种新颖的模式来传播音乐的教学发展,换句话说,在这一过程中,游戏只是一种介质和依托,音乐才是真正的主体和基础。在小学的课堂上运行音乐游戏的时候,应分清主次,区分好孰轻孰重。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也存在着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区别,但是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好管理的方面,而且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师在运行音乐游戏的同时,没能把控好游戏与音乐的关系,在课堂上注入过多的游戏元素,便会难于管理,脱离了教授音乐的本意,不能达到教授音乐的目的,不能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合理发展起到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之前应提前做好完整可行的教学计划,充分整理好音乐游戏进行的形式、步骤,并提前做好出现突发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认清主体,不可在游戏的进行中脱离了音乐教学的初衷。另一方面,即使是集体性的音乐游戏活动,也应尽最大可能的照顾到所有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参与度,根据不同年级的孩子心理、生理发展程度,从而因材施教。例如,《音乐之声》里有一种音乐游戏,即指定学生为某固定音高的音符,指到谁就把自己所代表的音符唱出来,连贯起来就能形成一个简单的旋律。这种游戏虽简单,但却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考验孩子们对音符音名的记忆和音高的记忆,也同时激发了孩子们潜在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是一种比较适用于低年级孩子们的课堂音乐游戏。而歌曲接龙游戏则比较适用于高年级的同学,因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歌曲素材,通过接龙,能将自己记忆里的歌曲唱出来,并且每个人在参与游戏的时候都能听到别人展现的歌曲,渐渐地转化为记忆片段并且储存在脑海里,成为自己的音乐素材,扩大个人的积累量。

二、将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的运行过程中不断发展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实施还只是出于开始状态,为了更好的开展这一优良教学模式,还应在音乐游戏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不断推陈出新。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与实施必然带动广泛学生群体音乐素质的提高,从而带动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有利于学生音乐修养的提高,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而且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从小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在音乐的游戏活动中学会了与人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积极效应是学生心理健康心身调节的有效方法,也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小学生在这一时期特有的心理特征使他们具有特别敏锐的感知力,同时他们也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采用音乐教育方式比传统单纯的理论说教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其作用也更容易显现。

三、总结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音乐游戏,都应切记保证音乐的合理性,不能曲解音乐纯粹的精神,更不能为了课堂的活跃性而偏离了音乐教育的宗旨。学生在小学期间所接受的教育会对其以后的人生道路发展及个人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做好音乐游戏的实行,不仅影响着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还会多多少少的影响学生未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16

【摘要】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舞蹈有着巧妙的教学作用,音乐教师可以借助舞蹈元素,激活音乐课堂,让音乐教学的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舞蹈的灵活、生动是小学生喜欢舞蹈的原因之一,音乐课堂要营造它的活跃氛围,可以采用舞蹈律动、舞蹈学习及其舞蹈创编等一系列的舞蹈活动,来实现其课堂愉悦的目的,本文针对小学音乐课堂舞蹈的巧妙融合,展开了科学的论述,帮助音乐教师实现小学音乐的快乐课堂。

【关键词】小学音乐;舞蹈元素;快乐课堂

一、律动导入中融入舞蹈

音乐课堂要体现它的愉悦性,教师要在课堂的律动中加入舞蹈的内容,借助舞蹈的生动快乐,来创设音乐课堂的活跃氛围。教师要在课堂之初,运用舞蹈律动,拉近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学生在律动舞蹈的带动中放松心情,缓解紧张的情绪,帮助他们体验快乐、感知节奏,以愉悦的状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歌曲《跳吧,跳吧》时,我在课堂的律动环节就结合了舞蹈的元素,我将歌曲《跳吧,跳吧》的伴奏作为律动音乐,因为这首歌曲的节奏旋律很适合作为舞曲,而且律动结合这首曲子,也有助于学生对歌曲旋律的进一步感� 随着歌曲的动感节奏,教师进行舞蹈律动的表演,学生也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模仿着老师的舞蹈动作,快乐地舞起来。当然,教师律动的目的不是锻炼舞蹈的技巧,而是在舞蹈的集体律动中愉悦身心,为此,动作的设计应该更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快乐中舞蹈。律动是音乐课堂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音乐教师借助舞蹈形式来活跃课堂,有助于课堂和谐氛围的形成。为了便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学生两人一组,展开舞蹈的互动表演,为了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我也与学生结成两人组,将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也更好地拉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帮助学生更加愉悦地投入到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二、学习过程中配上舞蹈

音乐课堂要实现其课堂的活跃性,要让学生感知音乐当中的快乐,舞蹈元素的结合,让音乐的快乐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舞蹈学习的活动来丰富课堂,生动教学,让舞蹈的学习辅助音乐歌曲的学习,帮助小学生更快的记忆,达到音乐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教学歌曲《七色光之歌》时,我就巧妙结合了舞蹈动作的学习,让学生在舞蹈的学习中,感知更加丰富生动的音乐教学,也让学生借助舞蹈的动作来记忆歌词,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舞蹈动作的设计和歌词内容紧密结合,每一个动作都是歌词形象的表演,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学生记忆歌词,对歌曲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目的。音乐教师在歌曲的学习中,巧妙结合舞蹈的学习,让学生边唱边舞,用舞蹈来帮助他们快速的。记忆,用舞蹈来帮助他们充分表现情感,学生在舞蹈的生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将内心的情感尽情地展现。

三、拓展环节中创编舞蹈

音乐教学活动的拓展环节是一个非常灵活的环节,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要借助舞蹈的创编活动来丰富音乐课堂,让学生在舞蹈创编中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他们的灵动思维,让拓展互动更加地趣味生动,同时音乐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例如,在教学歌曲《哦,十分钟》时,我在音乐课堂的拓展环节进行了舞蹈的创编,让小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在欢快的舞蹈中展开自由的创编,呈现自己个性的艺术形式。为了更好地完成创编任务,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结组展开集体的互动创编,这样有利于提高创编的速度和质量,也让学生在互动创编中感知合作的快乐。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创编中的小问题,确保创编活动顺利开展。创编完成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的展演,这是检验学生创编的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表演能力的方法,学生在舞蹈的创编中,开发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表演的活动中提高了课堂的愉悦性。教师借助音乐课堂的拓展环节,展开舞蹈的创编活动,让学生在创编过程中,既感知到了互动合作的快乐,也逐步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综合能力。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融入舞蹈的元素,要借助舞蹈的生动灵活性,来活跃音乐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在舞蹈律动、舞蹈学习和舞蹈创编教学活动中,快乐的展现、自由的想象、畅快的创编,尽情展示小学音乐课堂的无限精彩。

参考文献:

[1]陈琰峰。浅议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对学生身心的影响[J].小学教学参考。20xx(06).

[2]殷磊。随音乐律动创高效课堂——浅谈舞蹈律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xx(11).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17

笔者是静宁县威戎教委的一名语文老师,目前静宁县威戎教委为了提到学上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多层次,多方面的人才,经过慎重,周密的考虑,提出了在威戎教委下属各小学成立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的兴趣小组,积极开展活动。各村小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成立诸如电子琴,二胡,古筝,葫芦丝等兴趣小组。笔者从事了威戎镇下沟小学葫芦丝的教学工作,做了葫芦丝乐队的教官。现本人将教学以来的一些感受和体会畅谈一下,供大家思考。

1农村小学目前音乐教学的现状

1.1学生的现状:上期以来,由于音乐教学的空白,导致学生根本没有音乐方面的知识,连最基本的歌曲都不会唱,更可笑的是,学生评五线谱时,把音乐上的音节唱成数学的一,二,或三,五等等。让人啼笑皆非。这要是学习葫芦丝岂不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吗?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必须深思熟虑才能沉着应对。

1.2教师的现状:本人是语文教师,自己虽然在师范读书期间,学习了一些音乐知识,但很浮浅,只掌握了一些简谱重的最简单常识,只是大致会评,会唱。但要和葫芦丝结合起来,谈何容易。本人从未见过葫芦丝是什么样的,现在还不仅仅是学习如何吹葫芦丝,而是要教学生吹葫芦丝,这岂不成了笑话?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奇迹突然出现了,我印了一些葫芦丝的指法运气方法,浅显易懂,学生一看就明白了。加之自己的摸索,耐心指教,学生的刻苦训练,学生很快掌握了最基本的'音符的吹发。学生很快掌握了最基本的音符吹法以后,老师和学生信心大增,持续训练,从最基本的《两只老虎》《粉刷匠》《卖报歌》等开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升。

1.3教与学现结合的现状:教师仅限于会评简谱或者会唱几首歌曲,不会吹葫芦丝,要教会学生吹葫芦丝,这便是难上加难,要从荆棘中摸索出一条道路来。自己下狠功夫,先摸索葫芦丝的特点及发音规律,自己学会葫芦丝的指法,发音和运气规律。然后传授给学生。但相反,学生比本人掌握速度快,而且音色宽厚,浑厚,宏亮,自己打心眼高兴,有了门道之后。学生从学会了最简单的儿歌之后,我就加大了难度,训练了诸如《捡到一分钱》《大风车》等稍有难度的歌曲。学生吹出来的效果比我自己强很多,着实令人合不拢嘴。本人还不能满足于现状,我让学生接触了《义勇军进行曲》中的开头部分,学生一吹,果然出其不意,人能明显听懂演奏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开头,并且声音清晰,响亮。让人感到学员有发展前途,应继续努力。接下来让学生学完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全部词曲。教师沉着教,学生耐心学。日复一日,刻苦训练,学生不但学会了歌曲演奏,而且效果非常高,本人兴趣也很浓,指挥起了乐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学期持之以恒的训练,教委检查工作时,我校葫芦丝队演奏了《义勇军进行曲》,学员吹得既有音乐感,又有磅礴的气势。不但声音圆润,浑纯,而且铿锵有力。仿佛展示出了中国人民勇往直前,前赴后继的坚强信念。检查团成员无不交手称赞,本人也受到了教委的奖励。

2农村小学目前音乐教学的对策

2.1教师应齐心协力,攻坚破难,掌握一些音乐常识。小学教师,特别是百人以下学校的教师,应不受年龄,科目的限制,发奋学习音乐,掌握乐器的使用规律。本人身有体会,自己从一个不懂葫芦丝上面的孔是干什么的,尽而教出一支让教委领导满意的葫芦丝乐队。我相信任何教师,只要眼到、口到、心到、就一定会成功的。

2.2加强教师培训:教师本人自己摸索,仅凭几本音乐书,或者从网上下载一些葫芦丝的指法,运气规律等。如果口形,手势配合不当,吹出的音色始终不正规,经专业人士一听,真实“秀才学阴阳抽手笑一场。”我想,咋们教委应该聘请一些音乐专业人士,轮流对教师进行培训,这样既教会教师各方面的乐理知识,又增强了教师的信心,才能胸有成竹,步步为营,取得更好的成绩。

2.3上级主管部门应配备一些专业的音乐教师。目前,农村小学特别是百人以下学校的音乐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即使非专业教师在努力,总收到的效果不尽人意,前途渺茫。所以,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多从祖国的未来考虑,让农村小学摆脱音乐教学的困境,走出一片广阔的天地,也像城市小学一样,走向专业化的道路。

总之,我们教委的各科任教师,为搞好音乐教学,吃了苦,留了汗,个个争做排头兵,想方设法,做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成绩是不完整的,残缺的。这就是我镇音乐教学的现状,希望上级主管部门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应对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不足之处,让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更上一层楼。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18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音乐人类学把音乐作为文化来研究,它既研究音乐的声音、概念、行为,也研究与此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当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育宗旨应该改变学生中存在的音乐等于唱歌、演奏、作曲的狭隘观念,重新认识音乐学习的文化属性。并且,学生关于音乐学习的考核,也应该有相应的改善。

【关键词】音乐;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xx)08-0091-1.5

音乐人类学是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中的音乐来看待的。音乐其实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音乐人类学又称音乐民族学或民族音乐学。在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比较音乐学”,完成这一学科名称的更换主要是荷兰的音乐学家孔斯特。美国在音乐人类学的发展中也有重要的地位,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音乐人类学家胡德提出了“双重音乐能力”的观念,梅里亚姆的《音乐人类学》被视为该学科的经典之作,当代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已扩大到人类所有社会的音乐文化,具有明显的文化多元的世界观。

一、从人类学看音乐文化

音乐和文化并不是新名词,但是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来研究、探讨和认识却是近五十年以来的论题,是人类音乐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促使这个思想或观念转折的动力并不是来自音乐领域本身,而是人类学。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音 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地域产生不同的音乐,不同时期有不一样的音乐,那都是因为不同的社会时空和传统经纬中的不同文化所致。

音乐人类学学科建立之初,音乐文化的研究受到了人文学科的影响,如人类学、民族学、民族音乐学、古典进化论、比较音乐学、文化相对主义、田野工作和参与者观察、文化区域和音乐文化、传播主义、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心理人类学、行为主义、文化变迁、文化生态学、新进化主义、都市人类学、认知人类学、象征人类学、演奏经验及交流、反思论的人类学,此时,音乐成了文化。音乐与文化合为一个词语成为“音乐文化”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复合行为,而事实上是体现了一个人类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或者更严格地说是“回归自我”的过程。虽然“音乐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概念出现只有半个多世纪,但它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进入了一个质的飞跃。中国音乐源远流长的历史性,形成了无比深厚的文化积淀,它们为音乐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丰富的给养。时至今日,通过存活的传统音乐,我们仍然能强烈地感受到穿越数千年历史传递给我们的所有关于音乐的信息,仍然那样富于活力、息息相通、连绵不断。沉潜久远的中国音乐,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蕴藏着丰厚的音乐资源、繁复的题材、多样的风格,犹如千百年来堆积而成的无际矿藏,供世人开采挖掘,进发出璀璨的音乐之光。我国音乐一方面贪婪地吸取着一切可触及的外国音乐,一方面又显示出自身磅礴的气势,体现了中国音乐的巨大融合性。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音乐和世界各国音乐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始终不曾止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交流和融合将会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广泛,这不仅是历史潮流的推动,也是顺应时代的大势所趋。

二、从人类学看音乐教育

当今的音乐人类学采用当代人类学的视角,其研究对象包含从人类生涯开端到目前为止的全部人类社会的音乐行为。将音乐教育与人类文化紧密联系起来,这种人类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相交融的一种文化。

英国民族音乐学界的泰斗,已故的约翰﹒布莱金倡导了多元文化背景中的音乐教育这种新概念。国外的多元文化教育体现了对社会问题的一种回应,他们在比较音乐学、音乐民族学、音乐人类学以及国际比较音乐教育等领域学术研究的历史,至少包含了上千名学者、教授、博士生对世界上非西方音乐所进行的严肃认真的研究所产生的成果,揭示了人类音乐文化资源的丰富多彩,促进了发达国家音乐教育中欧洲音乐中心主义观念的改变,使音乐教育从单一音乐视野转向全球多元文化音乐的视野。其次,国外音乐教育在多元文化人类学的背景中不断发展本土音乐文化教育,如美国黑人音乐、爵士音乐等,他们还不断加强世界文化意识,积极学习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为美国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创了许多新的音乐教育领域。另外,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扶持。因此,将民族音乐、流行音乐、民俗民间音乐引进并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让当代青少年学生更为全面、更为直接地接触中国社会音乐文化,感受其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深厚社会音乐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有利于弘扬和发展社会音乐文化,更快地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经过走访和调研,我发现长期以来我国音乐教育采取的是传统的、固定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单一、呆板,学生对教学内容陌生、不喜欢。而社会音乐文化却是一种音乐现象和文化精神的综合体,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变化,这种变化必然要在音乐教育中产生映射。这就说明,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二者的协同发展,才能使社会音乐文化不断得以传承,只有改革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才能使音乐教育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柯达伊说过:民族文化是表明民族本性、民族尊严、民族意志的标志,民族音乐具有民间意义,而且更具有民族意义的一项财富,它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如果以一种严肃的态度去追求有机、发展的音乐文化,就必须通过教育,使其为全民所有。只有首先让儿童生活在音乐的母语环境中,才能使儿童深切地感受到民族的历史、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情感。民族音乐保留在音乐课堂是二者协同发展的基础,它对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作用是长久的、永恒的。特别是我国优秀的民歌民乐,体现着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独特风格,是我国社会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因此,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才能体现音乐教育的民族性。音乐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兴趣的形成与人的认识发展、与社会音乐环境有密切关系。可见,净化中小学校园音乐文化环境,创造民族音乐学习氛围,大力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音乐兴趣,是促进音乐教育发展的可行之举。这种社会音乐的环境主要还得靠中小学音乐教育者来改变。如果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歌曲保留在中小学音乐课堂,让青少年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既能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又能陶冶情操;既培养了他们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不仅体现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传承了我国社会音乐文化。

那么,除了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音乐以外,流行音乐也是当今社会音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流行音乐中有不少优秀的进步的音乐作品,是可以适当引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很多流行的公益性的歌曲内容就非常健康,这些流行歌曲为公益行动、公益慈善事业提供服务,提倡社会主义新风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以社会公德观念为根本,立足于使更多的公民树立健康文明的行为规范。它们主要以宣传关爱他人、渴望世界和平、保护地球环境,提倡文明公德等社会公益性内容为主,不以牟利为目的。因此,适当地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流行歌曲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是极其有帮助的。

我们再次审视音乐人类学中的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其实无论是哪方面,它们的动态和走势的舵就掌握在人们自己的手中。要想将音乐真正融合在人们的生活和教育里面,我们就必须知道我们真正要的人类文化是什么,只有这要,音乐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生活中的美好。

【参考文献】

管建华,编译。音乐人类学的视界——全球文化视野的音乐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19

一、引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对音乐审美的愉快体验,只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的人,才能获得这种体验。在教学中,学生们会和音乐融为一体,在他们自己主动去探索的时候,他们才会掌握音乐知识,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转变原来固有的、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是被强迫接受,属于被动者,而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一定要把学生当成是课堂的中心,教师一定要记得,教师的身份只是课堂的牵引者,而并非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快乐的主动学习的人,而不是不管愿意不愿意就一味地强迫学生去被动接受,那样只会适得其反,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做学习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主动性,并且在最后获得成功,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着非常的必要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利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共同活动就是学习,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生存技能和知识,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就是分成学习小组,将团体性和成绩作为最基本的评价依据。所以,在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都能很快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会慢慢地发生一些转化,教师会逐�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抛弃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直接转变成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互动来完成教学与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是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尊重、爱护、严格统一,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同时还不能对学生的教育有所松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各种各样的音乐实践活动,积极地参加评价活动,要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意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必须要接纳不同种类的意见,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在犯错误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的所在,并且加以改正,这种和谐、轻松的氛围有利于音乐情感的交流,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还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那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但是这不是放任学生自己发展,仍旧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智慧,将善意的批评,还有严厉的管理结合在一起,但是这其中一定要坚持以鼓励学生、表扬学生为主。可以改变原有的上课之前坐好、听着音乐、打着拍子的上课模式,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新的小伙伴,然后分成一个小组来进行音乐活动,让学生自主地研究,给他们自主探究有更广阔的空间。例如:在《长城放鸽》这一歌曲旋律学习中,在进行“056”节奏训练时,要达到让学生将切分节奏创造性表演出来的目的,那就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可以自由地打节拍,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主讨论,再每小组请一个学生上前来将刚才打的节奏表演出来,表演完毕后,教师不进行评价,将这个评价工作交给学生,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经过这样的课堂之后,学生们在给小组内同学纠正的过程中,和自主练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掌握了这首歌的节奏。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在小学现阶段音乐课唱歌教学中,基本内容就是演唱歌曲,这是最直接、也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一种形式,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怎么才能快速有效地完成歌曲的教授,这个问题几乎困扰着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力。有极大多数的学生都喜欢唱着一些自己编出来的歌曲,他们会将一首歌的歌词插在另一首歌曲中,也会用自己喜欢的谱调创作出他们所喜欢歌词,然后变成一首新歌。孩子们的这种创作天赋和喜好不应该被扼杀。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将这些喜爱音乐、喜爱自创歌曲的孩子组合到一起,然后进行分组练习,把喜爱音乐的这些孩子们依次地分到其他的小组中,让这些喜爱音乐的孩子带动其他的困难学生一起学习音乐、一起创造音乐。例如在歌曲《布谷》教学拓展中,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为歌曲创编歌词,然后各小组展示自己创编的新歌曲。又如在歌曲《小蜻蜓》的教学延伸中,也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编歌词,然后展示。这样,对音乐感兴趣的孩子就会在小组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帮助小组中其他孩子一起来编写歌词,让他们融入到创作的氛围中。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们展示表演才能。学生天生就喜欢表演,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他们听到,并且学会一首新的歌曲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空间中进行自主的分组合作学习,在几个小组之间、小组内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相互模仿、相互探讨和研究,然后让学生们用身体、手势、表情等等方式进行表演。如在歌曲《谁唱歌》中,给时间让孩子们分组创编动作表演歌曲,集小组的集体力量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把这首歌用舞蹈的形式表演出来,然后分组进行展示、评奖,在这个环节评委要让学生自己组成,老师在这个环节中起引导、鼓励、表扬作用。又如在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表演中,让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各自担当相对应的角色,如,洋娃娃、小熊等。通过这种即兴的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歌曲,更独立地记住歌词,并且学生们会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体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们借助学过的知识,还有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只有这样,让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最充分拓展,这样便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勇于在别人面前展示他们的才艺。

四、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相对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说,是一种补充纠正并伴随有突破。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正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孩子们接受,并运用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中。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大力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力,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克服弱点,取长补短,完善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让所有的学生都在音乐教育的熏陶下成长。新课改(((“‘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内容很新颖、有创意、启发人。比如,‘从个体出发的课堂’,将学生知识接受、吸收、消化的过程科学地设定为‘个体———对子———小组———班级———教师’层级递进的过程,非常符合教育规律,其中‘对子’这一环节的设置,缩小了‘先学后教’与‘合作小组’学习之间的跨度,可以有效缓解学生质疑得不到教师一一解答的难题。再如‘,从个体出发的课程’推行学生开个人美术展等的探索,真正落实了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的新课改理念,特别好,值得借鉴!”聆听孟国泰专场报告后,陵水思源学校张喆老师如是说。20xx年7月14日上午,孟国泰先生专场报告会“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在海口市丽华大酒店三楼会议大厅举行。会议由海南省教育学会房慧琴秘书长主持,来自海口市秀英区兄弟学校的负责人,以及海南各思源学校的骨干教师近200人出席了报告会。孟国泰,全国新教育工程发展中心主任,全国三标课堂研究中心主任,山东淮纺外国语学校名誉校长,海南教育期刊社副社长,集30年教育教学经验与新课改教育理念于一体,形成以WW育人体系的构建、五大理论支持、五大育人内涵、五大品牌要素、五大实施路径、五大建设目标为理论基础的“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体系,并将之运用于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20

摘要: 音乐被誉为无国界的语言,是陶冶心灵、舒缓精神的有效办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要更好的体现音乐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就必须转变原来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让音乐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本文就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从音乐教学改革的意义入手,提出改革教学的新方式,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小学; 音乐教学 ;改革研究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小学音乐课程作为教学的重点,必须适合新的标准,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发挥音乐对学生智慧启迪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虽然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师都能力明确音乐课对学生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式却非常单一,教学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扎实他们的音乐素养,就必须深入实施教学改革,加强社会的关注度,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要共同努力,为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奠定基础。

1 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教学改革是针对小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的改革,音乐课程不是中高考的知识,使得很多教师常常忽视这门学科的教学,且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和固定,缺乏变通性,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对音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可以弥补原来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用多样化的手段实施教学,让学生变被动学 与此同时,落实好小学音乐教学,还能够突出教学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在改革中进一步发挥音乐在缓解学习压力、舒缓心情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社会关注度

教学改革是针对小学教学提出的全面完整的教学重塑的过程,它不仅仅需要教师和学校努力改变教学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整个社会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从多个方面共同改革,改变原来的单一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人民都意识到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明确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手段创新对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理解音乐对舒缓精神、放松情绪以及减轻负担的重要性,并且积极调动全社会参与到音乐改革之中,提出改革的有效方法,在音乐教学基础设备上给予支持。

2.2 教育机构联合努力

教育机构是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教育机构可以看作是教学的主体,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必须要以教育机构的联合努力做支撑,强调改革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学校之间也可以建立联合统一的示范点,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例如,教育机构之间可以定期举办与音乐有关的活动,通过学校之间的竞赛和活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建立音乐示范园区,并给予积极参与的学校一定的奖励,真正的发挥音乐的巨大作用。

2.3 教育工作者加强努力

目前我国众多小学生配备的音乐教师在招聘时就不够严格,很多都是一毕业就参与教学,还有的稍有点音乐基础就开始工作。另外,音乐教师在授课方面也有一定问题,如对小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课堂气氛或许拘谨严肃、师生间关系不和谐等。总之学校在教师配备方面有一定不足,对学生音乐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对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的完善自我,积极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首先,教育人员要对音乐课程改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改革的具体方法;其次,教师要开展积极学习,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教学的新方法;最后,教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较好的精神面貌,用热情的态度开展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想象和创新发展的空间。

2.4 家长配合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生刨除课上学习的知识,就是课外在家的生活。而家长作为学生的领导者,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我国的很多家长都不太重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教学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无法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教学改革也不够彻底。针对这样的现象,学校要联合家长,与他们打成共同参与的决定,让家长在学生的课外时间内也关心他们的心理变化,对学生学习音乐给予大力的支持,特别是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让孩子学习钢琴、小提琴、古筝等艺术课程,并及时的向教师进行反馈,坚持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模式,真正的落实好小学音乐教学改革,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

3 结语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明确指出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一定要不断创新,遵循新的发展思路,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当前,我国众多小学音乐教学理念还有待革新,教学方式还存在问题,如依旧依靠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方式组织教学、音乐课程不受学校和家长重视、学校配备乐器不足、教师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对此,小学音乐教学要注重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化的改革,转变音乐教学的固有思想,强调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文君。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视角下的乡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改革研究[J].儿童音乐,20xx(05):55-57.

[2]袁英。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J].戏剧之家,20xx(24):234.

[3]金东默。浅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措施[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卷[C].20xx:2.

幼儿音乐教学感知节奏感知快乐论文 21

幼儿音乐教学感知节奏感知快乐论文

懂得音乐的人常常把音乐作品的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换句话说也就是节奏是音乐的生命。由此可见,节奏在音乐中是多么的重要。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走路时有节奏、理发时有节奏,而老师就是要捕捉这些节奏,让孩子们去感知。

一、通过语言来感知

1.感知稳定的节拍律动

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律动是培养儿童节奏感的重要准备和基础。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拍拍手,或抱着孩子摇一摇,在拍手或身体摇动的节律中,念儿歌。通过手或身体的节律来感受固定的节拍。

例如儿歌:小朋友。。。让两个孩子一组手拉手,做滑梯的样子,一上一下,在身体的运动中念儿歌,感受稳定的节拍。

2.感知节拍与节奏的不同

在稳定了节拍后,就要让孩子感受不同的节奏。引导孩子发现和感觉,有的一拍中有一个声音,有的一拍中有两个或更多的声音。例如:

钟表走的声音:滴答滴答,一拍中就有两个声音,而母鸡生蛋的声音:咯咯咯咯答,咯咯咯咯答,一拍中则有四个声音。让孩子们在念这些象声词时,往往让孩子手上拍固定节拍或用请一个小朋友用乐器打一个固定的节拍,在比较中理解节奏与节拍的关系。

3.感知节拍重音和二拍子、三拍子的节拍规律

选择不同的儿歌,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节拍。老师通过用不同的方法来朗诵儿歌,让幼儿感受2拍和3拍的不同,例如儿歌:

月儿弯弯,像只小船,摇呀摇呀,越摇越圆。

月儿弯弯,像只小船,摇呀摇呀,越摇越圆。老师就可以使用两种不同的节拍来念。在念的时候,老师也可以加上一些动作或表情,来帮助幼儿感受不同的念法所带来的情感的不同,从而让孩子区分2拍和3拍的差异。此外也可以让孩子用身体不同部位的拍打来表现节拍的不同特征。2拍是一强一弱,而3拍是一强二若,如:重拍拍手,轻拍拍腿;或是重拍拍手,轻拍拍肩,来表现不同的节拍。

4.感知休止拍

休止拍的感知对于儿童音乐感的培养是重要的。通过练习可以使儿童逐渐感觉到,在歌谣停顿的地方,节拍还在继续,为今后学习音乐的休止节奏做准备。

如:儿歌:门铃

二、通过肢体来感受

1、在运动中感受

在运动中,也能感受到许多的节奏,如在体育活动中,让孩子玩玩看信号变换走、跑的游戏。游戏后,就可以让孩子们说说刚才走、跑时的不同节奏,还可以让孩子边走(跑)边用声音模仿。此外中班孩子还可以进行变速拍球的游戏(拍高球、拍低球),在拍球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快慢。

2、在舞蹈中感受

舞蹈离不开音乐,因此舞蹈中也有许多的节奏,这些节奏是由幼儿的肢体动作来感受的。如做舞蹈基础练习勾绷脚,脚的动作就是节奏,又如蒙古筷子舞,在舞蹈时使用筷子双手敲打摆动也是一种节奏。在孩子们舞蹈的同时,我就有意识的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刚才舞蹈时脚的节奏、手的节奏等。

3、在感觉统合活动中,感受节奏

在感觉统合活动中,伴随身体的动作也有节奏,如玩平衡台时身体前后、左右的摇动是节奏。如果不能掌握好节奏,就容易从平衡台上掉下来,因此在玩平衡台的时候,让他们感受这种身体左右、前后摇动的节奏,跟着节奏控制身体的摆动来保持平衡。又如秋千架上的摇动、滑板时双手的推动等都有一定的节奏,这些都是感知的途径。

三、节奏语汇的感知

节奏的时值是一种比较抽象的东西,老师对幼儿说4分节奏、8分节奏无疑对我们不是专业学音乐的孩子来说太难懂了。而怎样让孩子理解并尝试运用这些节奏,我也借鉴了一些别人的经验。我先确定了几种最常用的节奏:4分音符节奏、8分音符节奏、2分音符节奏以及切分节奏。4分音符的节奏就象我们走路时的节奏一样,我们把这种节奏念为ta,ta是和固定节拍一样,拍一下,念一个。而8分节奏就象我们跑步时的节奏,比较快,因此在固定节拍中,一拍念两个。我们把8分节奏念ti。2分节奏就象就象老奶奶老爷爷走路,比较慢,走一走歇一歇,而我们把这种节奏念为ta2。

通过让孩子跟着固定的节拍,来念这些不同的节奏语汇。从单个的节奏到几个节奏的交替,再到使用不同的语汇进行编排组合,使幼儿对基础的节奏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

四、节奏图示的感知

(1)把节奏图示与节奏语汇联系起来:当看到*的符号就和ta的念法联系在一起,而**则与titi相联系。在看到节奏卡片的时候,幼儿念起来就方便了。而当多个卡片组成的节奏句对幼儿来说念起来也不是十分困难的了。

(2)结合歌曲,感知节奏

在平时的集体教育活动中,我也会让幼儿根据学唱的歌曲来说说节奏,然后在节奏卡片中选择相应的节奏卡,把歌曲的其中一句的。节奏用节奏卡拼出来,这种方法有时也会使用在新授的歌曲活动中。例如音乐活动“夏天大雷雨”,在这个活动中,切分的节奏是新授的,我先让孩子听听歌曲里描述夏天大雨的有哪些象声词,他们的节奏是怎么样的,然后丰富了新的节奏型――切分节奏,同时告诉孩子切分节奏的念法和图示,而在另一个活动歌曲“夏”的时候我就先让孩子们感受歌曲,找出歌曲里哪些地放有切分节奏,再让孩子们根据歌曲的节奏,用节奏图示把整首歌曲的节奏拼出来,使用节奏导入的方法让孩子学唱新的歌曲。

(3)选择节奏图示进行创编

会看、会念还是不够的,音乐的关键在于领会,在于创造。因此在游戏中,还可以让孩子选择几个卡片进行排列组合,创编出自己的节奏句。随着对节奏的掌握,慢慢的也可以脱离节奏卡片,进行简单的2个小结或3个小结的节奏创编。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通过以上方法,孩子感知节奏的能力提高了,并具有了初步的节奏读写、创作能力。为孩子在音乐学习的到路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22

素质教育要求中小学各阶段开齐开足对学生素质品质提升的课程,音乐是其中之一。在以往重视学生文化成绩的教育中,我们的音乐课多是可有可无的副科,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不很重视。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既基本素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因此,我们小学音乐老师,应该顺应形势,积极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音乐基本知识、能力,并在音乐美的感受中获得艺术的感染,情感的陶冶,获得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增强。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能力的问题。

一、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有学的兴趣

现在幼儿教育已经普及,小学生在幼儿园就接触了比较多的知识,其中音乐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之一。而幼儿园的音乐多是适合幼儿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儿歌。因此,我们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以学生熟悉或者会唱的儿歌导入,那么,学生都会生出愉悦学习的情感。这样的学生能够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而学生也能在生活情境中愉快的学习和接受。如在《时钟滴答》这一内容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回忆幼儿歌曲《时钟在走路》,可能有些学生不会唱,但是这样的儿歌对我们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们在视唱活动中很快就有了愉悦的学习情感。然后,我们用多媒体展示钟表店的景象,并播放音乐,提醒学生们注意倾听和发现。在音乐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能让学生有学习的热情;我们播放一段钟表店里的工人制作钟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各式各样的钟表给工匠们带来的自豪和愉快。这样,学生们就能在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中生出愉悦的情感,能够在倾听中感受音乐的律动,获得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当然,创设生活情境教学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激起他们的观察与感受的体验进行教学。如在《春天的小河》的教学中,我们先由冬天和春天的生活话题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冬天和春天的景象,然后展示生活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小河冰块融化的水流潺潺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想想河水流动的动态美和可能发出的声响,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情感,引领学生欣赏和学唱《春天的小河》。如此,学生就有兴趣产于课堂,积极投入课堂的学习;也能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又好又快的掌握学习内容。

二、重视互动合作学习,在交流展示中愉快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我们音乐课堂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的学习。音乐学习也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多维互动,让学生乐于交流和展示自己,从而让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在新内容教学之前,就让学生们自己唱唱自己会的歌曲,先让气氛活跃起来。或者播放一些比较流行的动画片主题曲,让学生们有交流的话题,感受到课堂学习的自由,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他们在熟悉的乐曲视听中,也愿意在老师的带领下倾听,歌唱。互动与问题探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范唱,让学生说说老师唱的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在表达中就表现了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如在《好一个土娃子》教学中,我先范唱,让学生安静地倾听。之后,我让学生说说这首歌的情绪变化的情况。如果较多的学生没有听准、无法交流;我们可以将音乐再放一边,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谈论,然后用色块图谱让学生感受前半部分平和的欢快活泼和后半部分的跃动、高涨。之后,我用表情、和肢体语言展示歌曲的情绪的递进,让学生们视听结合地感受歌曲中情感的变化。在教学中,为了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我通过色块的乐谱引导学生填词并随着音乐试唱。当然,我们学生的合作需要我们积极的引导,让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共鸣,生出歌唱的。激情。同时,多与他们交流互动,多让他们自己探索着找到音调、节奏和强度也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我们创新音乐课堂还是激起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多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学习活动,多给唱得好、也对音乐有一定理解的学生展示的机会。如在《铃儿响叮当》的教学时,我就让学生倾听这支充满高兴与滑稽的乐曲,让学生们谈谈其中的节拍、节奏、旋律、速度等等发现,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中感受曲中孩子们欢声笑语、清脆马铃声,体会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情感。而音乐学习与舞蹈动作是相连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手舞足蹈的学习音乐,给他们极大的自由空间,在尊重、关爱、信任中,让学生们在宽松、和谐、灵动、活泼多样的课堂气氛中愉悦学习。总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强调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我们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视角设置课堂,多联系他们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有兴趣参与课堂;重视营造自由、和谐和宽松的学习氛围,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提升他们的音乐吸收和表现的能力。如此,我们的音乐课堂学生的学习氛围就会浓厚起来,他们也能获得音乐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23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兴趣教学而过度地重视技术教学,很容易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1)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传统音乐教学讲究的是技术与知识点的教学,课堂形式固定,教学内容也比较古板,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可以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既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力,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了学生在日后学习中的发展。

(2)采用表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觉到新奇,尤其是让学生上台表演,他们既兴奋又紧张,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创造和兴趣是互为因果的两种因素,让学生自己利用音乐创造、表演,学生就会对音乐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样,学生对音乐有极大兴趣,就会创造出内容丰富的表演形式。学生在体会到表演的喜悦之后就会更加喜爱音乐,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简化表演形式。例如: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情感;经常进行小组舞蹈比赛,教师给出特定的音乐和舞蹈,让学生学习,然后评比出优秀的小组。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一定要控制好课堂秩序,以免影响课程的进度。

2.保证师生关系良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

使学生亲近教师,才能使学生相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就需要音乐教师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树立良好形象,完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教师信服,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使学生树立信心。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与此同时,教师也更加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标准,让学生体会到努力就会有进步。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协调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束语

音乐的魅力是无限的。为了给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很有必要。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使小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充满快乐。

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意义 24

第一,改革对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是为了教师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从而找到乐于被当代小学生接受音乐的教学方式,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审美情操,这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改革还有助于愉悦音乐教学的气氛。过去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被人诟病的总是死板和老套的教学模式,例如先去识谱,然后练谱的传统方式。而改革则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情况,使得他们都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充分享受到音乐带给人的美妙感觉。[1]

第三,改革还可以激起学生对于音乐的无限兴趣。当前环境和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是形势所需。小学阶段作为每个人学习的初始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事情都充满着好奇心,所以在这个阶段若能接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必然会对每个学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小学音乐改革将有助于营造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优良氛围,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浓厚兴趣,对于每个学生的自身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2]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25

一、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发展。当然,捕捉孩子的特性,设计相应合理的课堂计划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之一。小学生热情好动爱表现,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儿童学习积极性。

音乐课堂中可以运用小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来对音乐有再认识,再创造。无论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他终究要涉及到音乐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中注重音乐性,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表现音乐的快乐,音乐游戏不是单纯的玩耍,它真正的目的是以游戏的方法挖掘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

二、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要培养学生专注不断地倾听,必须重视参与音乐的欣赏形式。因此,在低年级音乐欣赏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1.注重“听”的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只有不断倾听,才会感知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进而产生共鸣。学生的每一次聆听都要带着不同的问题,可以是辨别乐器,听出主题出现了几次,还可以感受乐曲的情绪,还可以“听”为主线,结合其他辅助教学手段。例如,在听的时候,我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轻轻地划拍,轻轻地摇摆,边听音乐边模仿指挥,边听音乐边模仿乐器的动作等。孩子们有了这些小动作可以有效地排除外界干扰,准确把握音乐节奏,内心能和音乐产生共鸣。

2、通过“唱”主题旋律,品味音乐内容

音乐主题旋律是一首乐曲或歌曲的核心音调,音乐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息息相关。学生在演唱主题旋律时,往往注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样既了解了音乐风格与特点,又激发了他们对欣赏课的兴趣。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牢牢地把握主题旋律,带领学生“熟悉—学唱—感受”。

在欣赏《蜗牛与黄鹂鸟》时,我为主题旋律创编了歌词,当学生唱熟了主题音乐后,我要求他们听到乐曲中出现主题音乐时,要边唱边加上蜗牛和黄鹂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器乐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是根据维吾尔族的一首儿童歌曲的旋律改编而成的,学生对这首儿歌非常熟悉,在欣赏前可让学生先唱唱这首歌曲,然后在聆听器乐曲时可让学生跟着轻声哼唱,这样学生会很容易理解乐曲在情绪、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上的变化。

3.通过“动”的参与,体验音乐乐趣

在低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中,当学生听到欢快、富有动感的音乐时,他们往往会很开心,并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热情舞动;当学生听到低沉、舒缓、抒情的音乐时,他们的动作就会变得轻柔、舒展起来。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还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音乐的真谛,获得精神的愉悦。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 26

一、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注全体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点意义。在义务教育时期,音乐课的主要重心并不是培育音乐方面的专才,而是关注全体学生,无论是对音乐不敏感的还是对音乐没有太多兴趣的学生,都要实施音乐教育。因此,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不是只关注具有音乐天分的学生,要为大部分小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进行服务,使全部学生都可以充满兴趣的进行学习。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学生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在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其音乐教学的目的是要健全学生的个性。不同学生都是可以以自身不同的形式去学习音乐,发现音乐的乐趣,参加不同的音乐活动,表现自己的情智。但不同的学生的音乐能力会有所不同,所以对其音乐所表现的兴趣、爱好以及方式等也会不一样。因此,无论是什么音乐教学都不应强迫,需要鼓励学生的个性获得自由的发展,学生可以用自身的学习方式学习音乐,激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紧抓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的教学是多姿多彩的,音乐教师应该用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努力的提升自己的教学层次,不停的改善教学形式,确保不同的课堂可以获得较高的教学质量。在课堂学习上,不单单要使学生学会唱歌,还要知道一些比较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以及乐谱知识等。利用多媒体的新教学形式,欣赏音乐,培育学生的对音乐享受能力。除此之外,要着重重视发展个别有天赋的学生,可以进行重点培育和教授。另一个方面,音乐教育需要强调有关音乐兴趣小组的活动,这样的话,可以调动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也可以使学生全方位的提升其素质教育、学生要适当的建立音乐兴趣小组,一定时期内进行内容丰富健康、方式多样化的音乐竞赛活动。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得音乐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利用比赛这样的形式,在校园内建造浓厚活跃的音乐气氛,进而推动学生学习其余科目的`冲劲。同时,还能够培育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能,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应从3个方面进行入手,分别是:以学生教育发展为核心,推动小学音乐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紧抓音乐课堂教学课堂,慢慢深入进行教育,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27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正确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还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化,把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成为直观的视听感受,从而让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就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意义

首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学科知识整合。小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学习有自身鲜明的特点,音乐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学理念,联系课本内容,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我们在使用电子教材如PPT开展教学时,要将网络中选取的素材和课本内容结合起来,坚持在以课本为主的基础上扩展学生的视野。

其次,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对色彩以及声音较为敏感,我们在要求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依靠多媒体技术的音画结合功能,让学生被直观美丽的画面以及悠扬的旋律所吸引,营造一个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加直接的感受音乐。通过多媒体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扩展,营造一个音画并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启发。

最后,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形成现代教学观念。我们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对教学设计进行不断优化,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另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要求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了解现代教育观念,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一)营造音乐氛围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让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心,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那么其行为就会表现得更加主动,因此我们必须要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情景。就如同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所在。我们应该要科学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来营造出声乐兼备的音乐课堂环境,让音乐的时空效应得以提升,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比如说我们在教授《春来了》这一乐曲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首先视听“鸟语花香”的录音,随着音乐声的响起,再向学生播放春天的画面,当学生看到绿色的草地、满山的野花、飞翔的小鸟、蓝蓝的天空,随着音乐而流淌的小溪,孩子们自然就会对春天产生一种美丽的向往。利用这种方式学生对《春来了》这首乐曲的理解就更加容易,很快的就可以进入到春天美丽的意境之中。

(二)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其展示出的自然美丽的画面可以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说我们在听赏《铁匠波尔卡》这首乐曲时,我们按照课本中乐曲所描绘的内容来制作多媒体动画,编制成PPT课件。首先要求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出他们心中铁匠的形象,再伴随着乐曲的音乐进入课堂。此时向学生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视频,视频中朝阳慢慢升起,森林中非常寂静,不一会儿有小鸟开始唱歌,各种小动物在草地上玩耍,这一幕美丽的景象让同学们都陶醉其中,好像他们自己就成为了期间的小动物在欢乐的玩耍。当我们第二次播放这一乐曲时,我们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将自己想象出的内容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很多学生的音乐与之前画面的启发之下,都纷纷的开始随着音乐节奏而模仿打铁、拉风箱的动作。学生们的表现将它们的创造力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也将他们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展示在我的面前,整节课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的目的已经达到。

(三)联系生活实际

音乐听赏主要和器乐欣赏、戏曲听赏、乐曲听赏等内容息息相关,关系到从古至今各种乐曲的音色及特点。那么教师应该怎么进行教学才能够让学生获得最好的音乐欣赏效果呢?利用多媒体技术,像学生播放电视中著名交响乐队的演奏视频,学生能够非常直观的看到演奏的规模,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震撼,虽然学生并不会了解各种乐器的基本特征,但是可以从视频中听出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例如说我们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的过程中,就可以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现场演奏版、天安门升旗仪式直播版、奥运会冠军颁奖版以及合唱版等不同的版本,让学生感受这些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别,让他们一边听的同时放映出抗战时的英雄片段,我认为这样开展教学的效果绝对要比单纯的让学生听音乐,讲述爱国故事好得多,学生不仅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乐曲带给他们的情感体验,同时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四)激发学生共鸣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它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的审美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让学生广泛的接触音乐作品,从而让他们更快的增强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比如说我们在教授音乐童话《龟兔赛跑》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图像展示来向学生介绍这首作品的创作时间、创作背景以及人物故事,之后简要的说明单簧管和大管这两种乐器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聆听单簧管与大管演奏的龟兔赛跑音乐,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出直观的形象来让学生对这两种乐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让他们从音乐中能够分辨出哪些部分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但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能够很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音乐、愿意参与音乐学习,这样一来音乐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切实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潘文俊。巧用信息技术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力――小学音乐创作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J].小学时代,2014,(11).

[2]姜莹。多媒体视域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谈[J].教师,2014,(05).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28

音乐是艺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网络平台,综合运用文本、图表、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信息技术,可以表现出更丰富的信息。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通过人机交互,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助推效果。立体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使课堂教学由静态到动态,变抽象为具象,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更具感染力的学习情境中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习的深刻性,有利于音乐素养的提升。

一、多媒体教学为课堂带来高效率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和学生沟通的基本样式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课堂教学的信息传播呈现出线性特征。假如老师提问,让很多学生同时回答,一是学生之间互相干扰,课堂教学容易出现无序的状态,影响教学进度;二是信息无法完成有效的应答和反馈。但是借助信息技术,情况发生了转变,音乐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同时回答,教师则可以有选择地反馈,并且这种反馈能够在屏幕上即时呈现,让大家知道对错和优劣,以便共同分析原因、找出努力方向。多媒体虚拟教室是一个功能优化的远程实时教学系统,因为它具有高度的交互性,使得音乐课上的师生对话、信息反馈、即时统计、教学评价、协作分析、在线问答、多点视讯教学、分组学习等变得简单高效。现代信息技术使音乐教学充满了活力。比如,在教授学生欣赏打击乐演奏的《鸭子拌嘴》这首乐曲时,教师事先在课件里边储存了几种打击乐器:鼓、锣、镲、木鱼、碰铃、双响筒等的图片和演示图,先让学生欣赏聆听,再通过实物的体验认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几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和特点,教师随后播放《鸭子拌嘴》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说出哪种乐器更能表现出“吵架”时的音乐场景。学生通过辨析,用电脑的数据系统提交答案,学生全部提交之后,教师即时统计,了解学生答案选择的倾向性,同时所有学生都可以在屏幕上看到统计结果。然后,教师根据统计结果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反复的视听比较,最终选择出理想的答案。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以实际参与者的身份融入教学过程,学习体验是非常深刻的。这个过程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如果没有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帮助,有些教学任务在过去是不可能完成的。

二、多媒体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xx年版)》要求,在器乐作品的聆听方面,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要提高学生进行探究性分析的能力,即从教师带我学什么,逐步向我要学什么过渡,引导学生从感性学习逐步向理性学习过渡。在和学生一起欣赏西洋管弦乐曲《晨景》时,教师可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借助互联网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组成,认识其中的几种乐器并辨析其音色,了解到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上课时,学生争相发言,把看到的、听到的、了解到的相关知识一一介绍给大家。这样,不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拓展了知识面,比如西洋管弦乐队中乐器分类、队形排列、指挥站的位置等,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随后,教师播放音乐并配以表现晨景的视频课件:晨曦微露、阳光初显、树梢朦胧、太阳升起……在视频情境的感染下,学生很自然地就能分辨出音乐开始时有长笛在木管长音和弦的背景上吹奏,宛如清晨传来的牧笛声;继而是双簧管紧紧与之呼应,仿佛令人呼吸到早晨清新的空气,看到缭绕在树梢的薄薄晨雾……乐曲所营造的静谧氛围,给人以无限空旷、幽静的感觉。通过视觉感知与听觉感知,建立起音乐与生活事物在联想维度上的“映象”联系,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内涵,升华艺术情感。为什么说互联网让音乐学习从浅层走向深刻呢?深度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无论哪种艺术技能,练习不低于一千小时可以达到熟练程度,练习不低于五千小时才能成为行家或者专家。艺术素养的获得需要泡茶式的滋养,没有任何一种艺术素养的提升是可以轻易造就的,中国古人把这种素养的习得叫作“浸润”,更有“含英咀华”的说法。因此,深厚的音乐素养不是在几节音乐课上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更多时间与毅力的磨炼、浸润和内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学习正好适应了这样的需求。

不同于以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平台下载所需要的学习素材,并使用音频播放器、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反复地聆听、练习,尽情地徜徉在音乐的河流里,让音乐随时随地成为自己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使自己的音乐素养在浸泡式的环境中潜滋暗长。

当然,网络学习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教师在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时,仍然要对学生经常进行网络学习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网络资源,帮助他们有节制地上网、有选择地吸收,避免有害内容的侵蚀。

三、微视频里有魔力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短短的微视频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将学生带入缤纷的音乐世界。例如,课堂上,教师想用一段师生活动的短视频作为教学课件,就可以抓住最佳时机用手机录制并保存,然后将视频通过大屏幕播放出来,使学生的个人活动成为大家评价分析的教学片段。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找到这样一个课件,过程烦琐,费时费力,成本高昂。现在,只需教师用手机拍摄,及时有效,方便快捷。这种实时性的教学手段,能够高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在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微视频,侧重于我们加入创作的元素,或者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原创,或者是师生排练的片段。我们讲视频,不要动不动就是从网络上搜集一段,那样的话,很难适应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很难让学生喜欢音乐课。我们在平时会进行很多的排练,包括课堂上的演出片段,录下来适度编辑之后,用� 试想,学生排练了一首曲子,或者一段舞蹈,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上,他们并没有机会以一个欣赏者的眼光来审视自我。但是现在,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他们在视频中看到自己在演出、排练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时,就可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可能通过对比而发现同学的优点,等等。

由此,他们会以更认真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优缺点,不断修正、提高自己的技能,并在这一过程中真实地获得惊喜、灵感、体验和评价,从而在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下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由此可见,这类素材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才最有价值,也最有意义。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适宜情境,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产生积极的主观体验。但事物是辩证的,信息技术再先进,它也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如果在教学中背离了“实用、实效、实惠”的原则,频频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反而会扰乱课堂教学。所以,我们应该准确把握使用信息技术的“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有机融合所带来的便利和好处,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完善,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也为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挑战。未来的音乐教学环境将更加全方位、立体化,网络信息时代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也将不断发展变化。如何使音乐欣赏课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助力下不断创新,不断助推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我们在今后教学实践中应不懈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29

[1]孙晓宁。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理念及方法研究[J]。 群文天地,2012,06:107.

[2]蒋英。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探索[J]。 音乐时空,2015,09:156.

[3]陈太香。 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 黄河之声,2014,02:75.

[4]高文华。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现状分析[J]。 才智,2014,18:51-52.

[5]郑福友。 加强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 电子制作,2014,13:190.

[6]赵雪梅。 电脑音乐软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