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与实践范文优秀7篇

《工程项目管理与实践范文优秀7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项目管理实践】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项目管理实践报告 1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项目 地球科学 组织管理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举措。该计划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创新实践的能力。2007年初,教育部正式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长江大学于2008� 2014年10月我校受邀参加了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被评为2012至2014年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

在“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中,我院始终强调“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1]。同时,地球科学又有别于其他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以野外实习教学和室内实验教学为主,注重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等的培养。笔者就几年的实际工作来探讨一下地球科学学科大学生创新项目组织管理方面的几点思考。

1.项目申报与管理

1.1动员及项目申报

每年9月份开始新一轮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我院一般是从上个学期末6月份初就开始展开宣传与动员,通过网络、校园宣传栏、海报、报告会等多种途径向同学们宣传介绍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情况,并专门召开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动员大会,向学生传达教育部的文件精神。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部分学生已经开始结合自己的专业思考可能的创新项目或开始主动地联系导师。

由于学生受知识、技能、经验等因素的影响,结合我院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三个专业的特殊性,在项目实施初期,首先鼓励由副教授或博士以上学历的教师结合自身科研项目进行申报,科学设计并初拟出适合于大学生实践的创新训练项目课题。选题确定后,指导教师召集学生研讨、引进问题,分析现有知识、技能水平,综合考虑项目的实施方案、可行性、野外实践、实验设备等条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调研、收集资料,实行以学生为主、学生与教师协商的方式确定最终课题名称,并撰写项目申请报告。这样,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了学生在选题、研究、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性,以此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1.2项目管理过程

按照“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要求,在实验创新过程中,学生要自主设计管理实验过程,同时要对研究方案、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调整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作风。[2]对于每年学校下达的项目中期检查及结题验收工作,都会认真组织专家委员会成员对在结题项目进行答辩评审,提出研究问题所在及整改意见,并给出利于项目顺利进行的有效办法和建议。对于不能按时递交中期进度报告或无明显进展且不能按期结题的项目,会给予警告及通报,并由负责此项工作的院领导出面谈话,要求指导教师及项目负责人限期整改。

因为石油地质学科的许多创新项目都需要实地到野外考察,我院考虑到学生平时课程紧张,只能集中寒暑假出野外,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勤于思考,主动动手动脑。这就培养了学生创新方面的思维,很多手标本和薄片需要反复的仔细观察才能鉴定出来。我院还组织项目小组成员到油田等专业相关生产第一线或自然环境中进行专业实验, 实地考察, 获得一线资料,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项目的执行能力。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科学项目研究当中,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与团队意识,这些都对大学生以后的工作或者科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我院还实行专人负责创新项目的日常管理,并不定期走访调查,分别听取学生和老师的意见,并对其管理方法做及时的调整。同时成立了地球科学学院大学生创新学习中心,方便学生开展自主实验。此外,还为创新团队开放实验活动室,在方便各项目成员日常交流的同时,更利于开展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研究。

2.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2.1做项目与考研的协调

石油学科类创新项目相比其他学科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体力。一些队员到大四面临考研的紧张复习,投入创新项目的时间明显变少。所以在团队建设中,我们鼓励同学们跨年级跨专业甚至跨学院组成创新团队,比如项目2013年立项的项目编号为2013004《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系统》这个项目就有来自既有大三的同学刘佑(201101216)、蔡珍琴(201101200)、李军(201101212),也有大二的同学张振(201201210)。再如项目编号为104892013008《深层白云岩储层形成地质条件研究》,此项目是地球科学学院和石油工程学院学生共同参与的项目。历年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学生均以大二大三学生比较集中。项目持续一年左右后,高年级同学挤时间复习考研,大二也升为大三,随着专业的深入学习,对项目研究也渐入佳境,达到“传、帮、带”目的。所以地球科学学院的创新项目更需要地质精神、石油精神,协调处理好与考研的关系。

2.2结果和过程孰重孰轻

在几年的管理摸索中,一直伴随着一个问题,如果学生确实做了很多努力,进行了创新和探索性研究,但最终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我们是否允许学生在项目过程中出现失败?如项目编号104892013006《峡东地区中二叠统缺氧沉积特征研究》,此项目小组成员积极投入、勇于实践,多次实地到野外考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但最终发现他们得出的结论别人早已得出,似乎他们的项目进展达不到他们预期的研究目标,有些灰心丧气。对此,我们也对小组成员进行了谈心鼓励,相比结果,我们应该更注重过程,只有不是因为学生自生不努力或惰性所致,给出合理解释,阐述已完成的工作,写出研究心得。这一过程更能促使学生正确理解做人做事与科研创新[3]。

3.结语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要坚持和注重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宗旨。学生通过参加创新项目,无论从创新思维、科研能力还是团队协作方面都总有所收获,管理者不应该过分苛求学生一定在期刊上发表文、获奖和取得专利等。在组织管理方法上一定要继续推进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模式,带动广大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牛莉莉,吴良,吴晶。“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的过程管理模式探析[J].纺织教育,2009,24(4):11-13.

项目管理实践报告 2

关键词:管理类;本科生;实践环节;比较与启示

一、课内实践环节

美国一流商学院管理类本科生课内实践环节主要包活案例教学、计算机模拟、课程讲座。

1.案例教学

美国一流商学院非常重视案例教学,其中,以哈佛大学最具有代表性。每年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要研究和撰写350余个新案例,是全球其他商学院撰写案例总和的12倍。在哈佛大学,80%的课程通过案例讲解,一年有30%案例被更新。案例教学中,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讲解为辅,同时教师还准备大量视频等参考资料供案例讨论所用。案例教学过程包括对预习、分组讨论、综合讨论、发表意见等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表1为美国一流商学院应用案例教学情况。

美国商学院的案例教学能够取得明显实效,一方面,所使用的案例大都是根据企业领导者所遇到的现实问题而编写的,另一方面,几乎所有商学院每年都有案例更新的基本要求。

2.计算机模拟

运用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本科生实践教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1957年,华盛顿大学在“经营策略”课程中应用了“高层管理决策游戏”(Top Management Decision Game)。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几乎所有商学院在战略课或市场营销课中使用“企业竞争模拟”这种游戏软件。

目前,知名的美国商学院都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实践教学。如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的“战略模拟”、“情景模拟”、“企业竞争模拟”等课程,就是将计算机科学、教育理论、博弈论和运筹学等理论相结合,开发出相应的模拟软件,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模拟实践环境,学生受益匪浅。沃顿商学院建立了独特的“学习实验室”(Learning laboratory),通过计算机实验的形式向本科生传授管理知识和技能。

3.课程讲座

课程讲座就是课程中由非主讲教师开设一定的专题讲座。这是美国商学院课程的一大特色。讲座者可以是专业研究人员、同学院非本课程教授,也可以是企业家、同行业资深人士,甚至是政府官员。他们都会准备丰富的视频、文字资料和一些有趣的讨论题。讲座内容普遍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课程讲座改变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本科生知识面的拓展与相关知识的理解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课程讲座占课程总时数的比例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二、课外实践环节

美国一流商学院管理类本科生课外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暑期学院项目、合作研究、学术报告会、研究基金。

1.暑期学院项目

考虑到学生们即将毕业,并且进入到真正的“商界”,他们虽然掌握了基本管理理论,但是缺少必要的基本商业技能,因此暑期学院项目应运而生。

近几年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都会举办为期四周的综合管理暑期学院。内容包括:基本的管理理论培训;适合就业的技能和资源训练,例如面试顺说、职业咨询;与本校名师和硅谷成功人士会面,由一些知名企业领导作精彩报告。在2006年,来参加暑期综合管理学院的知名企业有:雅虎(Yahoo),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RBF咨询公司(RBF Consulting),庇护旅馆(InnVision),沃尔玛(WalMart)。

而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他们的暑期学院� 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深入讲授非常实用的商业原理和商业技能,使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提升商业技能和对以后职业的理解。

2.合作研究

合作研究是美国商学院课外实践环节的又一大特色。它主要是由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承担一项研究课题。

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倡“研究是实践的核心”,这一思想贯穿于本科生培养的全过程。多年来,斯隆商学院一直鼓励学生参加“本科生研究机会项目”(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UROP)),负责UROP的老师们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指导学生,产生了很有意义的创新成果。而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学院通过“独立活动期研究指导项目”(IAP Research Mentor Program)给没有经验的新生配备一个高年级的本科生,以此让新生有机会初步认识研究的乐趣。这个项目有两层意思:1)给缺少技术背景的新生们提供研究的机会;2)也是给高年级的学生们提供施展领导艺术才能的机会。

而沃顿商学院强调课外学习必须“团队工作”(teamwork),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在有限的时间完成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项目,而且请高年级的本科生为低年级学生组成的项目组担任“团队指导”(Team Advisors)。上述做法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3.学术报告会

美国一流商学院非常重视为学生开设学术报告会。哈佛商学院2005年开设了150多场场学术报告会,麻省理工的斯隆商学院2005年开设了250多场学术报告会。演讲人也来自各种不同的领域,多以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领袖级人物为主,如各大知名公司的CEO、CFO、COO、CIO,以及诺贝尔奖获得者等。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为例,2005年上半年就有很多跨国公司的CEO,如通用的现任CEO理查德·瓦格纳及前任CEO杰克·威尔奇、诺基亚的现任CEO约玛·奥利拉等商业巨子,以及诺贝尔获得者若泽·拉模兹一奥尔塔等学术领袖来到斯坦福大学进行演讲交流活动。

4.研究基金

美国一流商学院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了研究基金项目,其中,本科生就占了很大的比重,学生可以通过向学院申请来获得研究基金。

在沃顿商学院,通过研究基金项目与学科带头人一起进行深入研究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学院获得了很多大型的研究基金赞助,每年有超过5亿美元的外界资金注入。参与这种研究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能够培养解决深层次问题的能力。这些研究基金包括:约瑟夫沃顿基金(Joseph Wharton Scholars)(JWS);本杰明富兰克林基金(Benjamin Franklin Scholars)(BFS);沃顿研究基金(Wharton Research Scholars)(WRS);大学基金(University Scholars)。

三、校外实践环节

除上述课内、课外实践环节之外,在美国一流商学院,还有许多校外实践环节,包括社区志愿服务、实地考察、担任咨询顾问、休学一年海外实习等。

1.社区志愿服务

在美国,社区志愿服务被认为是一项很重要的校外实践活动,通过社区志愿服务,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可以让本科生多接触社会,体验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社会做一些贡献。

目前,在美国商学院,尤其是一流商学院,都开设有社区志愿服务这类社会实践活动。以沃顿商学院最为出色。在沃顿商学院,学院要求学生组成10人的团队,计划并且完成一项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而且这些项目多是一些慈善活动,如为一个巴拉圭村庄举办一场音乐会;拍摄一部关于费城无家可归人生活状况的纪录片;为世界艾滋病日组织一次艺术展览;在西费城开展一次修理房屋的义务劳动;帮助难民和其他美国新人口找工作。

2.实地考察

为了让本科生能够更好地应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美国商学院会组织本科生采取不同的形式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调查或实习。对于一流商学院,这类实地考察范围会更大,内容会更丰富。

例如,哈佛商学院的“基于学科领域的学习项目” (Field-Based Learning),有超过50%的本科生有机会参加这一项目。一般由三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到与学校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社会企业项目”(Social

Enterprise)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参与非营利组织的日常管理、资金筹集等活动。又如,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为学生提供非常多的短期及长期校外实践机会,如对华盛顿为期5天的考察和在春假期间对纽约的考察已成为必修;课程,同时,还要求本科生去西雅图和硅谷,深入企业,与管理者接触,了解其工作过程,并帮助解决问题。

3.担任咨询顾问

美国一流商学院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深入到企业中担任咨询顾问。咨询内容包括:行业分析、产业机会和项目可行性研究、集团和企业内部诊断、企业增长战略、竞争战略、营销战略、战略实施规划、财务计划、组织和治理结构、流程和管理改善等。转贴于

例如,沃顿商学院通过院企合作项目,每年都会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到合作企业中担任咨询顾问,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

4.休学一年海外实习

在美国,很多商学院学生通过休学一年到海外实习,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他们来说,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的差异是出国实习最大的感受。通过海外实习,学生们学到了很多国内学不到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技能,也认识了很多朋友。积累了这些经历,对回国求职会很有帮助。

尽管本科生实践环节的支持经费不属于实践环节的内容,但是,它却是所有实践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通过调查发现,上述一流商学院之所以本科生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前提是有足够的经费支持。而最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学费及政府拨款以外,较大一部分经费来自于企业赞助。2005年哈佛大学商学院资金来源情况如下:MBA学费21%;企业培训,23%出版发行,32%;企业赞助,21%;其他,3%。

哈佛大学商学院资金来源中有21%来源于企业赞助。表2为美国部分一流商学院的赞助企业数和赞助资金数量。一般按照企业提供的赞助额的大小将赞助企业分档,而且各档次的赞助企业所享有的优惠条件也是有差别的。通过以上的统计,可以看出美国商学院与企业联系的密切程度,美国商学院平均有106.4家赞助企业,获得359万美元赞助金。

四、比较与启示

从国内管理类本科生实践环节设计现状来看,主要两种途径,即作为必修环节的实践课程、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以及作为选修环节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几大亮点值得我们注意,主要包括:

1.课内实践呈现多样化

国内一流的管理学院都开设了实践课程,如西安交大管理学院开设了实验管理学、管理学实践、运筹学实践、应用统计实践等实验平台课程,以及面向不同专业的称为专业模块实践课程;清华经管学院拥有的多个实验室(如行为与沟通实验室、金融工程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企业资源规划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等)为多个学科的学术研究及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环境、数据及软件等方面的支持。

国内一流商学院还引进了国外的经典案例库,如哈佛大学案例库,或者成立了案例研究中心,如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建立了清华经管案例中心。虽然中国王商管理教育也引入了案例教学,但案例数量太少,尤其是反映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经营成败的案例少之又少,类似新闻报道的案例称不上有研究价值。

2.暑期项目正在兴起

目前,类似于国外的“暑期项目”在国内管理学院正在兴起。如西安交通大学的管理学院“暑期管理研究方法研讨”项目;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暑期实习项目”,他们的雇主分别是金融、咨询、IT通信、能源电气、建筑装饰等行业的国内外优秀企事业单位。

3.建立了校内课外实习基地

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工程训练中心”,这是西安交大面向全校学生建立的校级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之一,正在建设成为本科生实践训练基地。

4.经费支持不断增加

西安交通大学新推出本科生30万创新实践研究项目。北京大学创建了“本科生科研基金”,包括“JUN政基金”、“泰兆基金”、“校长基金”和“毛玉刚基金”0。清华大学每年都要举办大学生研究训练(SRT)项目。武汉大学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成立了“创新学分”制度。

在看到国内高校管理学院在推进管理类本科生实践环节方面所作的创新的同时,可以发现美国一流商学院对我们进一步改革管理类本科生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启示。

1.落实案例教学,积极引入模拟教学和课程讲座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对管理类本科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师的考核方面,规定每年教师撰写符合中国企业管理国情的案例数量的要求;在建立自己案例库的同时,应有明确的案例更新要求;在案例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的案例讨论流程和规定能够案例讨论的数量和考核要求,切忌流于形式。

模拟软件教学寓教于乐,充满挑战和竞争。因此,本科生教学中应积极推广北京大学开发的企业模拟竞争,或购入国外相对较为成熟的战略模拟、情景模拟等软件,对提高本科生实践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鼓励增加课程讲座的课时数和报酬支付体系,经常聘请课程教师之外的人员参与课程教学。

2.开展暑期项目,加强实地考察和社区志愿服务

充分利用暑假的时间,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暑期活动,例如,开设暑期管理培训学院。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商业技能和对将来职业的理解力,为以后进入商界做好充分的准备。

积极开展院企合作项目,推荐学生去一些大型企业或者跨国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这些企业的详细运作情况和先进管理经验;也可鼓励学生在企业中担任咨询顾问,应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来解决企业实际的问题;如果经费允许可以组织到外地实习,而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到海外实习。通过组织社区自愿服务,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院可以设计一些有益的公益项目,鼓励学生组队参与这些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为社会提供服务。

3.建立合作研究机制,吸引名人作学术报告

鼓励学生成立一些研究小组,为这些小组提供适当的研究项目,同时配备教师或者一些高年级学生作指导,培养学生研究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同时,还应该成立一些研究基金项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来申请,培养学生解决深层次问题的能力。

为了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应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学术报告会的数量,更多地吸引来自不同领域的学术名家、企业家来学院做学术报告,使学生了解一些前沿的学术成果,拓宽他们的研究思路。

4.增加实践环节的经费支持

项目管理实践报告 3

关键词 工程管理专业 财经类院校 高峰体验课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Capstone Course for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A Case of the Financial Colleges

HUANG Dongbing, WEI Fang, ZHU Panpan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04)Abstract At present, Chinese universities offering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o do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finance colleges which offer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hould play their advantages of economic management courses. With the feature localization of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financial colleges, seven capabilities of engineering personnel will be subdivided, combined with American psychologist Maslow's "capstone experience" theory. Taking the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the exampl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re settled corresponding with seven capabilities, which for the purpose of constructing the capstone course of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and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professional learning.

Key words construct project management; financial colleges; capstone courses0 前言

目前,全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有300余所,基本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工程技术类院校管理类院校、专门领域工程技术类院校、财经类院校。各类大学各具特点和优势。贵州财经大学确定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情怀高远、求真务实的管理工程师”。工程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建设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1 高峰体验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中应用的作用

1.1 工程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有利于整合学生职业技能

高峰体验课程本身是一种综合课程,本质特性在于整合。在《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研究报告中,有部分文字如此表述高峰体验课程:“这一课程应该是早期基于问题的学习的顶点,对整个专业学习起拓展、深化和整合作用。”“对于直接就业的毕业生,这一课程应该提供许多职业必需的分析、团队组建、问题解决的经验”。

1.2 工程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陶冶学生的职业情感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教育类型,这决定了其课程的实用性、经济性、灵活性等特点。高峰体验课程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最终把课程目标落实在知识整合与实践能力培养上,使课程本身兼顾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内心成长与职业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特定职业范畴内培养职业情感。使学生将较强的社会责任,积极创新的精神内化为做人的品行操守,并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好的知识结构,优良的实践能力,扎根于贵州及西部建设,传承“情怀高远,求真务实”的传统。

2 工程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的实施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因此,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而展开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在现代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实施中就具有主导性的核心价值和地位。在工程管理专业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设计高峰体验课程,是从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充分发挥该课程从职业整体的角度塑造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观、从行业高度整合各岗位的职业技能、从职业社会定位的角度陶冶高职学生的职业情感的三重整合与提升作用,建立有效的以实践能力�

2.1 “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思路

根据财经类院校培养人才的特色要求,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能力培养必须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思路,着力培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基本理论,能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中级管理人才。同时结合与工程相关的执业资格考试的有关内容和能力测试的分析,以及该行业对专业要求的广泛调研,结合特色专业培养的思路,将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能力的架构细分为七个模块。

在此七个模块的基础上,对每个能力进一步分解,将能力要求具体化,使得能力培养具备可行性, 其次,根据能力架构体系,制定培养方案,设置支撑课程,实现能力的培养。

2.2 “两平台、八模块”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在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根据特色已经设计出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主要由“两平台、八模块”的框架组成。

“两平台”主要是指以理论教学和实验(践)教学为基础,而专业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实验(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探索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并形成“认知与验证”、“综合与仿真”、“设计与创新”三个层次的构建。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八模块”中的专业课、认知实践课、专业课程实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五个模块中。

2.3 工程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的实施

工程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是在工程管理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教学期开设的,是对工程管理专业七个能力的综合运用和高峰体验。通过对一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实践,充分利用前面几年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讲授、讲座、参观、个案研究、实践锻炼、团队项目研究、书面交流、口头交流、班级讨论与汇报、个人研究项目和口头汇报等形式,来达到对整个学科的理解和高峰体验。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应用既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问题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与人沟通的技巧。

(1)项目团队组建。学生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组建自己的项目团队,并制定团队章程,确定团队组织形式,明确团队每个成员在所属团队中的角色和责任。指导教师通过对每个成员进行学科背景、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分析,结合团队的章程和团队的组织形式等综合考评项目团队组建的效果,给出相应的分数,同时对于不合理的结构给予指导调整。

(2)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进行实地的考察、调研并综合分析,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3)项目的设计方案比选。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相应的设计方案的比选,完成相应的设计方案比选报告。

(4)项目概预算编制。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方案,进行项目的概预算书的编制。

(5)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方案比选报告以及项目概预算等资料,进行相应的招投标管理工作,包括招投标机构的设立、招投标文件的编制、招标公告的、评标标准的制定、评标专家的选择等内容。

(6)项目的施工管理。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各项资料,进行相应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包括现场的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内容。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施工项目成本预算、质量控制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等报告。

(7)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学生根据给定的项目背景资料以及已完成的各项报告等资料,进行相应的竣工验收阶段工作,包括项目的决算书、项目的审计报告等。

对于每一阶段的完成情况,相应的指导教师会分别提供该项目的相对标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概预算书、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项目决算书和项目审计报告,对比各项目组的实际完成情况评定相应分数,对其进行考核,并对各项目组的不足之处要求修改直至达到标准。

3 小结

知识的获得过程不仅仅只由一种单纯的学生接受性学习来完成,还需要学生的亲自实践,通过实践内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批判能力、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自我成就感。工程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程整合有关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和自我实现意识、升华学生的职业情感和态度,对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发挥其管理学、经济学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方面具有巨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汤丰林。高峰体验及其价值——马斯洛思想研究之三[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1998.14(3):62-64.

[2] T.C.Wagenaar.The Capstone Course[J].Teaching Sociology,1993(3):209-214.

[3] R.J.Durel.The Capstone Course: A Rite of Passage[J].Teaching Sociology,1993(21):223-225.

[4] K.H Nisson,J.R. Fulton Tomas.The Capstone Experience Course in Agriculture Curriculum[EB/OL].[2006-01-08].http://agecon purdue edu/cab/research/articles/The Capstone Experience Course Pdf 2004/05/19.

[5] 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J].教育参考资料,2000(19).

[6] Tomas K.H. Nilsson, Joan R. Fulton. The Capstone Experience Course in Agricultural Curriculum [EB/OL]. http://agecon.purdue.edu/.

项目管理实践报告 4

我校2015年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在全体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在暑假顺利展开,取得了积极成果,现即将进入到最后的总结评比阶段。为了做好今年的这项重要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生要取得今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学分和成绩的,每人必须根据今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要求,提交以下材料:

(1)符合要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论文)打印稿一份(个人社会实践报告文科学生3000字以上、理工科学生2000字以上;团队社会实践报告6000字以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论文)格式和要求分为团队版和个人版,应严格按照模板执行(见附件1、2),团队版由团队负责人将成员姓名、班级、学号、分工及完成社会实践任务等情况填写清楚;

(2)参加团队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除提交一份团队总社会实践报告(论文)外,每个队员还须提交一份不少于800字实践心得体会,作为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

(3)社会实践日志等佐证材料。

2.9月30日前,学生应将以上材料以班级为单位由学习委员按学号排序后,并附班级学生名单一份,交到各学院学工办审核;校、院实践队成员可直接由负责人汇总所需材料后提交所在学院学工办;学工办审核汇总后,应及时将评审材料和学生名单转交至指导老师处批改。

3.指导教师在评定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论文)成绩(尤其是团队)过程中,应积极征求各学院学工办的意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绩分为A(优秀)、B(良好)、C(中等)、D(及格)、E(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等级的比例一般不应超过40%,不及格的也应严格控制,掌握好标准。

4.10月31日前,各指导老师应将批改完成的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绩登分造册后录入学校成绩管理系统,并将学生成绩登记表交到教务办;同时,要按照2%比例从今年学生所撰写的社会实践报告(论文)中推选出优秀作品,在认真指导学生修改后,将电子稿发到__邮箱。

5.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成绩审定表可到校园网或__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站、法政学院网站通知公告栏中下载。

6.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招标项目结题工作的有关注意事项如下:

(1)结题截止时间:2015年9月30日。

(2)结题要求:

①认真填写《__师范大学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招标项目结题鉴定审批书》(见附件3)。

②结题时须提交注明:“百校联百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果、__师范大学2015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招标项目成果字样的总结册和调查报告(不少于8000字),调查报告格式和要求参照附件4。

③各个学院学工办应对审批书及相关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并签署意见。

(3)审批程序和办法

①在9月30日前,项目负责人应将《__师范大学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招标项目鉴定结题审批书》、总结册和调查报告各一式2份送交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办(26幢教学楼二楼西头,联系电话:82298619),同时须将调查报告及审批书电子稿(注明招标项目名称和负责人姓名)发送至信箱。

②10月31日前,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专家组根据相关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和鉴定,并举行结题答辩会,通知另发。

③评审成绩为优秀的项目,作为重点项目结题;合格的项目,作为一般项目结题;不合格的项目,则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组根据评审专家的整改意见进行进一步完善、修改,15日内重新提交结题成果和结题审批书进行再审,如获通过则作为一般项目结题,如仍未通过的,则予以撤项。

④获得结题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在10日内报销所立项目的额定经费,报销票据及规格要求参照学校财务处相关规定执行;

项目管理实践报告 5

1.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国家和学校两级单位均设立了不同级别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以刺激大学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创新活动来提升其能力,但如果其指导教师没有兴趣或动力来指导学生,该创新项目不会达到其预期效果。为此,依托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来研究大学生的创新项目可以实现指导教师与学生共赢的局面。一方面,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师,尤其是还没有指导研究生的青年教师,其有强烈的愿望指导若干本科生来参与其科研项目,原因在于公共管理学科的科研项目具有实践性,需要教师与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相应的资料;另一方面,公共管理本科生的创新项目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可以使得学生与指导教师有更加紧密的交流时间与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知识学习能力。

2.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可行性

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大学生创新项目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可行的。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其主要职责有三个方面:教书、科研和社会服务。科研是大学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每位教师都会具有不同等级的科研项目,而科研项目本身具有创新性的特� 对于本科生而言,选择指导教师所从事的科研项目作为创新项目,有利于获得指导教师更加专业化的指导。

二、公共管理本科生创新实践项目的过程管理

对于公共管理本科生创新项目的管理,可根据其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化的管理,分别是选题、研究阶段和研究报告撰写与答辩三个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指导教师在不同过程的指导方法和路径会具有差异性,因为不同过程的目标具有差异性。

1.选题阶段——与科研教师项目紧密相关

对于大学生创新项目而言,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选题是关键。由于大学生创新项目需要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来确定,因而选题主要来源于指导教师的拟定,在教师拟定题目时,一般会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该题目来源于教师某科研项目中的一部分,二是要求该部分内容要具有新颖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指导教师拟定题目后供学生进行选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创新项目申报。

2.研究阶段——理论、方法和案例

由于对公共管理本科生的要求是具有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具有“顶天立地”的创新实践能力,因而在对大学生创新项目指导是力求学生对公共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公共管理相关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将该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实践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例如对于理论的学习,需要学生阅读公共管理学科领域的经典书目、国内外高等级期刊,使得学生能够对该创新项目有系统地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进行创新性的理论假设和探索;为对上述创新性的理论假说进行分析,需要学习和运用一定的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如数理统计、定性比较分析等定性、定量方法;此外,为对上述创新性的理论假说进行验证或解释,需要选取特定的案例,采取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资料进行实证检验。该阶段目的是对公共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其创新项目的研究具有三种元素:理论、方法和案例。而对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而言,理论、方法和案例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三种元素。通过教师科研项目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结合,指导教师不用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创新项目,这可以大大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效果,并充分利用科研资源和人力资源。

3.研究报告撰写与答辩

最后,指导教师需要指导本科生进行研究报告撰写并答辩。一份完美的研究缺少不了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和精彩的答辩。这过程中需要指导教师教授学生如何来写研究报告,以及如何来进行答辩。这对于指导教师而言,也是在其科研项目结题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三、创新项目的实践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旨在通过该训练计划的实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能力训练,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经营人才。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公共事业管理一个本科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创新训练计划依据大连理工大学创新教育工作相关意见展开,训练计划分为国家、省和校三个级别。本科生个人或团队(最多3人)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的设计、研究条件准备、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和成果交流等工作。

1.选题阶段

每年11月份,学校组织教师提出创新项目课题指南,由学生进行组队自由选择题目进行申报,鼓励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联合申报,并由一名教师负责指导、监督和管理。对于学生申报的项目,初步确定为校级项目进行展开研究。如果能够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相结合,可以使得指导教师更容易出题,也能使得学生选到其感兴趣的题目。

2.研究阶段

项目批准立项后实行月报制,即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的进展及时填写记录册,同时完成创新项目管理平台上的过程记录,指导教师定期填写指导意见。此外,在每年3月份,课题组需要进行开题报告,各单位组织专家进行答辩评审,推荐校级以上项目,对开题未通过的项目取消立项资格。以公共管理学科的创新� 该研究计划的设定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计划具有契合性。

3.报告撰写与结题验收

在项目开展后的次年3月份进行结题答辩。在研究报告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会全程指导学生对报告的撰写,因为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报告具有管理学研究的规范性,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理论模型构建、研究方法、实证检验、结论与讨论等内容。对于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师而言,其均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在上课之余会花很多精力来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因而有助于学生规范性的完成课题,有助于教师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四、结语

项目管理实践报告 6

一、目标任务

搞好整改落实,是学习实践活动突出实践特色的集中体现,是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也是赢得群众满意的必然要求。局领导班子和系统党员干部要始终紧扣“围绕三大体系,落实八项行动,建设现代林业,促进科学发展”总载体,对照人大评议和分析检查阶段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完善体制机制,深化四个专项行动,集中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出成果、见实效,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林业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二、计划安排

整改落实阶段工作从7月开始,到8月底基本结束。

(一)深化与当前林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四个重点专项行动。

权改深化行动要以林改试点�

(二)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以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重点要围绕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发展、林业良性发展机制、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科创队伍建设、机关作风建设等六个方面抓好整改。要把分析检查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思路和举措、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的工作具体化,做到“四明确一承诺”,使整改落实有章可循、群众满意度测评有据可依。

1.明确整改落实项目。重点围绕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查找出来的问题,结合人大评议意见,把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纳入整改落实项目。

2.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要区分问题的类别和层级,明确具体整改目标,既要有长远安排,又要有阶段性目标;既要考虑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又要考虑问题的可行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3.明确整改落实措施。对每一个整改落实项目,要逐项研究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具体办法。

4.明确整改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整改落实责任制,逐项明确责任领导、承办人,把任务分解细化,把责任落实到人。

5.公布整改落实方案。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领导班子要进行集体研究讨论。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整改落实方案,对重要事项作出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监督。

(三)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各单位要以整改落实�

1.加大社会评价意见整改力度。各支部要对前阶段征求到的社会评价意见整改情况,进行一次梳理,对于还未启动整改和办理落实的问题及意见要抓紧整改和办理,能够解决还未解决的,要抓紧解决,并及时把整改落实情况向社会通报。

2.深化“百件实事惠民生”专项行动。重点抓好千里富民林道工程落实工作。尽管目前已经出台了《千里富民林道工程》规划和管理办法,但真正要把它做成实惠百姓的民生工程,还需要对它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近期我们将开展《千里富民林道工程》专项检查工作,真正把林道建设成为百姓的放心林道。

3.坚持依法行政,深化平安林区建设。通过开展林业专项执法检查和典型件的查处,制止并减少乱砍滥伐林木、乱批滥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现象的发生,维护林区秩序稳定。

(四)创新体制机制再创发展优势

(五)搞好学习实践活动总结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时,各支部要切实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形成高质量的学习实践活动总结报告总结报告要做到情况清楚、评价准确、分析透彻、特色鲜明,全面反映本地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特点,取得的主要成效、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努力方向、主要措施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的意见建议等。各支部的总结报告于8月15日前报送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六)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

学习实践活动总结报告形成后,要以会议、简报等方式向党员群众通报,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和市委提出的学习实践活动目标要求,组织党员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满意度测评。主要测评群众对解决本单位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满意度;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实际效果的满意度。参加测评人员既要有一定的广泛性、代表性,又要规模适中、范围恰当,既要有本地本单位的党员群众,又要有一定数量的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代表,特别要注意吸收熟悉了解学习实践活动的“两代表一委员”和相关利益群众、服务对象和工作对象参加测评。测评工作要力求简便易行,测评结果真实可信。测评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根据测评结果,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三、具体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最终要落实在整改实践上。各单位支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把整改落实阶段各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带头示范,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善始善终做好整改落实工作。

项目管理实践报告 7

关键词:项目驱动式教学法 循证医学 中医药研究生;科研能力

1研究方法

1 .1 问题分解

采用循证医学标志性的PICOS5 要素分解本研究的研究问题。(1)P(participants,研究对象):江西中医药大学2016 和2017 级中医药专业研究生。(2)I(intervention,教改措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法。(3)C(control,对照措施):传统教学法。(4)O(outcomes,结果评价指标):论文报告质量、成绩综合评定。(5)S(studydesign,研究设计):纵向对比研究。

1 .2 研究对象

教改班为选修循证医学课程的2017 级研究生,1 个班级共49 人。对照班为选修循证医学课程的2016 级研究生,1 个班级共33 人。教改班和对照班的师资力量完全相同,由3 名教师主讲,分别讲授循证医学概论和基本方法、文献检索与管理以及系统评价/meta分析制作方法3 个部分。

1 .3 教改实施步骤

(1)学生分组。由于制作系统评价/Meta分析需团队配合,故将全班分为4 ~6 人为1 组,小组成员尽量为相同或相似专业。每组通过自荐或推选方式选出1 名组长,有一定科研经历、科研热情较强者优先。(2)项目拟定。研究生循证医学课程总共32 课时。首先通过9 个课时的理论授课,让学生熟悉、理解和夯实循证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然后,各小组通过组内讨论拟定一个项目主题。项目拟定方式为学生自拟,教师协助确定。题目要求:① 研究问题有创新性;② 具备可行性,即预期工作量适中;③ 与中医药专业相关,最好与组内学生的研究方向相关。(3)项目实践。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核心实践环节包括:文献检索、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数据分析、论文撰写,对应第10 ~32 课时理论课程。项目驱动式教学要求包括:① 学生在学习理论课前需预习授课内容,带着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问题听课并思考解决方案;② 教师在课堂讲授时深度剖析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项目实例《温针灸与其他针灸方法治疗原发性肥胖症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让学生逐步结合理论熟悉实践过程;③ 每次理论课后,学生开始进行当前课程内容对应的项目实践,由组长牵头,小组分工协作。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通过主动分析、组内讨论、组间协作等方式寻找解决方案;④ 每次课程设置10 ~20min提问时间,学生可提出实践过程中所遇问题,教师即时答疑解惑;⑤ 设立每周课后答疑时间,教师集中解答课堂上未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上述步骤随理论课程循环循序推进,直至完成论文撰写。(4)对照班教学方法。对照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法,在理论课程中穿插讲授相同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实例,并分组布置项目任务。但不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法,不要求学生随理论课程推进实践项目,学生一般在课程全部结束后完成项目。

1 .4 结果评价指标

(1)论文报告质量。用国际公认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PRISMA(PreferredReportingI-temsforSystematicReviewsandMeta-Analyses)评定项目论文的撰写质量。该清单包含27 个条目,去除2 个本研究不涉及的条目“计划书发表情况的报告”和“利益冲突的报告”后剩余25 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报告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两方面进行评分:最低0 分,最高4 分,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论文报告质量越符合PRISMA规范要求,教学效果越好。(2)学生成绩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依据个人负责部分的论文报告质量结合平时表现综合评定,满分为100 分:① 个人部分论文报告质量:本研究要求小组内每名学生均需主要负责项目中的一部分(如:文献检索、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数据分析等,每个环节的实际评分根据难度系数加权),该部分相应的报告质量评分在综合评定中占比60%;② 平时表现:根据项目参与积极性和团队贡献,采用教师评价、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在综合评定中占比40%。在该评定方法中,某篇论文整体报告质量高并不意味着组内某名学生的课程成绩一定好,反之亦然。

1 .5 统计分析

纵向对比分析教改班和对照班的PRISMA报告规范评价结果。本研究的结果评价指标均为数值型资料,故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组间差异采用均数差(meandifference,MD)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表示。采用亚组分析检验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学生(临床医学类vs非临床医学类)对成绩综合评定得分的影响。检验水准取α=0 .05 。统计分析软件采用R3 .6 .0 。

2结果

2 .1 学生基本资料

本次教改实践历时2 年,教改班和对照班的每个小组均完成1 篇系统评价/meta论文的写作。教改班共49 人,其中男生24 人,女生25 人;临床专业19 人,非临床专业30 人。对照班33 人,其中男生15 人,女生18 人;临床专业12 人,非临床专业21 人。两班学生的性别(P=0 .754)和专业(P=0 .825)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较好。

2 .2PRISMA报告质量得分

教改班和对照班分别完成了9 篇和8 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论文。根据PRISMA报告规范评价,两班论文报告质量总分分别为(58 .0 ±12 .7)分和(41 .1 ±7 .8)分。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教改班的论文报告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各分项得分的比较结果显示:教改班的研究方法和讨论与结论两部分得分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讨论与结论部分教改班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结果部分得分绝对值高于对照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班标题与摘要部分得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3 成绩综合评定

综合考虑学生个人负责部分的论文报告质量和项目参与度进行成绩综合评定,教改班得分为(85 .6 ±5 .7)分,对照班为(81 .0 ±4 .1)分。两班比较结果显示:教改班的综合评定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均显示教改班综合评定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班。亚组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的成绩综合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