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红棉袄》现代文阅读答案【最新13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雪地里的红棉袄】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一、活动目标
(一)辨别小动物的脚印,尝试给脚印涂色。
(二)体验发现和操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能辨别动物的脚印。
(二)物质准备:ppt、有脚印的纸、蜡笔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ppt
师:哇!小雪花飘下来可真美啊!咦?你发现了什么?(有脚印)
(二)内容
1、有趣的脚印
师:请你们仔细看看,这是什么?
师:这些脚印看起来怎么样的?你知道是谁的脚印吗?
师小结:雪地里留下了小鸡、小狗、小马的脚印:小鸡的脚印尖尖的。小狗的脚印圆圆的,小马的脚印弯弯的,小动物的脚印可真有趣呀!
2、漂亮的小脚丫
师:小动物的脚印可真有趣,如果给它们涂上颜色,白白的雪地里就会留下漂亮的小脚印啦,你们想要吗?
师:我们可以自己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在脚印里,涂到脚印的边缘时要慢慢涂,尽量不要把颜色涂到雪地上哦!
3、尝试涂脚印
师:这里有许多脚印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脚印去涂颜色吧。
师:我们来看看,你把谁的脚印变漂亮了。
幼儿欣赏作品
四、活动延伸
(一)在日常活动中欣赏脚印画。
(二)将材料投放到美工区。
11.(2分)文章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在对比中表现了对江南雪的喜爱和对北方雪的赞美。
12.(3分)不是,江南的雪虽美,但经不住磨炼,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语句:晴天又来消融……而嘴上的胭脂也裉尽了。)
13.(3分)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由眼前的雪景“仿佛看到”了另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更加突出了江南雪的滋润美艳、充满生机的特点。
14.(2分)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
15.(3分)雪罗汉是江南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是美的象征。但是它却很快消融,让作者感到江南雪的美好是值得留恋的。这样的描写还自然引出对下文对朔方的雪的壮美的描述和歌颂。
雪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 ,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 ;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②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
④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⑤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⑥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12.江南的雪蕴藏着生机,蕴育着生命,那么江南的雪是否非常完美呢?(3分)
13.“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3分)
14.朔方的'雪有什么特点?(2分)
15.鲁迅从来写文章都惜墨如金,而这篇散文诗却用较多的笔墨描写塑雪罗汉的形象,你是怎样理解的?(详写孩子们塑雪罗汉有什么作用?)(3分)
30年前,我8岁。
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讨吃求穿,日子十分凄惶。
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个女人,日子少光彩。
于是,在那个青黄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驮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长我15岁,嫁来时,驴屁股上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来的。
大约是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舔净了留在嘴角的米粒。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饭,留给我的,里面掩着两个鸡蛋。
我没喝,也没吃。
我跑到河边,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还热,吃吧。”
那天,风大,雪大。嫂子穿着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
20年前,我18岁。
嫂子给我剃个新头,然后背着行李送我到小镇的车站上。
“阿九,咱家你最有出息,外出读书要学会自己疼自己。”她说。
那天,风大,雪大。隔着车窗,嫂子跑着向我招手。我觉得是一团火焰在雪地里跳跃,尽管她穿的棉袄是蓝色的。
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
父亲和大哥已经相继随我母亲去了。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说给大嫂的: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
到写这篇文字,我与最末相见,是去年春节携妻带小回老家去。
那天,风很大,雪很大。透过车窗玻璃,我看见嫂子从屋外抱着柴草进来给我烧炕,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虽然她穿的`棉袄是黑色的。
“阿九,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得时间太久?”她说,“都这岁数了,还不会自己疼自己。”
我没说话。我盯着嫂子久看,我突然发现她眼睛已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但那一刻我跟30年前一样想: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后来,我在日记里写过这样的话: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
“我们”,自然也含着我的侄女,她现在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问题】
21、“我”8岁那年,为什么没吃嫂子留给“我”的米饭和鸡蛋,反而跑到河边破冰给侄女洗尿布?(3分)
22、文中划线的� (3分)
25、“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本文能以情动人,源自作者生动的描写,请针对本文所运用的某种描写手法,结合文中的材料,写一段简短的评论。(4分)
【参考答案】
21、因自己和哥哥误解了嫂子而歉疚,因嫂子对自己特别疼爱而感动。
22、以景衬情,用外面世界的寒冷衬托嫂子给我的温暖,衬托嫂子火热的心。
嫂子对我的一颗火热的心,她给我的爱和温暖,让我感觉她是雪地里的一团火焰。
23、按时间顺序结构全文,使文章层次分明;说明嫂子一直在给我关爱亲情,她的爱伴随着我生命的历程。
24、结尾不是画蛇添足,而是很巧妙。简洁的语言交代“我”的侄女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也是为了突出嫂子对家人的爱、对家庭的贡献。
25、略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1)小鸡会画________,小鸭会画________,小狗会画________,小马会画________。它们都是________。
(2)青蛙为什么没参加?_____
A、因为青蛙不会画画。
B、因为青蛙不喜欢画画。
C、因为青蛙在洞里睡着了。
参考答案:
(1)竹叶;枫叶;梅花;月牙;小画家。
(2)C
现代文棉袄与玫瑰阅读答案
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补贴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冬天的一个傍晚,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黯然了。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激动:谢谢您了。
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过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
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着菜篮子。
嗨,珍妮,老人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还有,老人略带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
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
1、文章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第一段写珍妮和约翰的生活环境 ,为下文做铺垫
2、文中写约翰,珍妮一家和老人的邻里交往,主要是通过珍妮的`活动来表现的。试从珍妮的角度,写出两家交往中的三件主要事情。
珍妮好心收购贫穷老人的蔬菜
珍妮给贫穷老人送热汤
珍妮花钱给老人买棉衣
3、老人的目光落在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黯然了。想一想,老人神情有些黯然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老人本想让珍妮买些蔬菜来给自己那些生活费 ,但看见珍妮的生活窘况,老
雪地里的红棉袄 阅读答案
①30年前,我8岁。
②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讨吃求穿,日子十分凄惶。
③ 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个女人,日子少光彩。于是,在那个黄青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拖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长我15岁,嫁来时,穿着大红的棉袄,头上戴着大红的花,脸上虽有显而易见的菜色,但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接亲的驴屁股上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的。
④大约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家里又多了张嘴,日子显得更加地拮据。我正在长身子的时候,对米饭有一种本能的渴求,但是,每次盛饭,我都悄悄地拖到最后。我知道,大哥是一家的主劳力,嫂嫂一张嘴管着两个人,只有我是一个闲人,所以,能少吃我尽量地少吃。
⑤大哥牵挂着我,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添净了留在碗边边和嘴角的米粒。嫂子似乎察觉出了什么,眼圈儿红红的`。晚上,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粥,是留给我的,我揭开锅,却发现里面还掩着俩个鸡蛋。
⑥我没喝,也没吃。
⑦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⑧“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硬塞到我手里,“还热,吃吧。”
⑨那天,风大,雪大。嫂子仍然穿着那件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我的心,也随着这团火焰火热火热的。
⑩前,我18岁。
⑾嫂子给我剃个新头,然后背着行李送我到小镇的车站上。
⑿“阿九,咱家你最有出息,外出读书要学会自己疼自己。”她说。临开车的时候,她塞给我一袋东西,我打开一看,是六个鸡蛋。为了给我凑学费,嫂子卖掉了所有的鸡和鸡蛋,这六个鸡蛋,是我硬坚持着留下来给小侄女的。抱着鸡蛋,我无语而泣。
⒀那天,风大,雪大。隔着车窗,嫂子跑着向我招手。我觉得是一团火焰在雪地里跳跃,尽管她穿的棉袄是蓝色的。
⒁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
⒂父亲和大哥已相继随我母亲去了。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说给嫂子的:“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
⒃我与嫂子最末的相见,是去年春节携妻带小回老家去。那次,我特意到店里买了最好的蛋糕。嫂子养了一辈子鸡,收了一辈子的鸡蛋,自己,却没有正儿八经地尝过鸡蛋的味道。
⒄嫂子捧着蛋糕,眼里有若隐若现的泪花。她没有吃,全给了我那贪吃的儿子。
⒅那天,风很大,雪很大。透过玻璃窗,我看见嫂子从屋外抱着柴草进来给我烧炕,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虽然她穿的棉袄是黑色的。
⒆晚上,嫂子坐在床上纳鞋底,一双鞋底可以到镇上换上两元钱。嫂子不断地纳鞋底,她纳好的鞋底可以摆满好几个炕。“阿九,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的时间太长?”她说:“都这岁数了,还不会疼自己。”
⒇我没说话。我盯着嫂子久看,我突然发现她的眼睛已经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但那一刻我跟30年前一样想: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21)后来,我在日记里写过这样的话: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
(22)“我们”,自然也含着我的侄女,她现在在美国攻读博士。
(略有删改)
1.请概括“嫂子”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2分)
2.文章通过哪几件事情写出了嫂子对我的关心?(4分)
3.文中画线的句子“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包含了哪些含义?(4分)
4.这篇文章表现了哪几种情感?在表现这些情感时,作者采用了寄情于景、环境烘托、细节描写、一线串珠等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原文,选择其中的一种作具体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善良(富有爱心)、勤劳、无私(有奉献精神)(答出两点即给2分,意思相同即可。)
2.①嫂子给“我”留米粥和鸡蛋;②嫂子暖和了“我”强肿的小手;③卖掉了所有的鸡和鸡蛋送“我”上学;④嫂子在临开车的时候塞给“我”六个鸡蛋;⑤嫂子抱柴草给“我”烧炕。(答出三点即给满分)
3.比喻(1分)。①嫂子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对亲人的慈母情怀,培育出了作家、博士,蛤她却为此奉献了自己最美好的卸货分)。②盛赞嫂子的养育之恩(1分)。
4.(1)嫂子对“我”、哥哥和父亲的关爱之情;(2)“我”“哥哥和父亲”对嫂子的感激之情。(2分,每点1分)
寄情于物:本文主要表现了嫂子对“我”的关爱,而这份关爱之情,是作者巧借“鸡蛋”来展现的。如文中第5段中嫂子给“我”留鸡蛋,第12段中嫂子给“我”塞鸡蛋,即是通过鸡蛋来表现嫂子对“我”的关注和爱护(2分)。文章还表现了“我”对嫂子的感激之情,而这份感悟的表达,作者主要是通过“红棉袄”留在 “我”心中深刻印象来表现的(2分)
环境烘托:文章中有三处地方写到了“风大,雪磊”,突出了天气的恶劣,借此反衬出嫂子的关爱给“我”带来的温暖(2分)。环境描写的烘托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更加突出,更加真切(2分)。
细节描写:文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嫂子“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怀里暖和”、“摸出两个鸡蛋,硬塞到我的手里”,一个“拉”和一个“塞”表现出了嫂子对我的关爱之情(2分)。这些细致而传神的细节描写,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地细腻,更加地感人(2分)。
一线串珠:标题“雪地里的红棉袄”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它串联起了我8 岁、18岁、38岁等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嫂子的深刻记忆;“鸡蛋”是另一条串联情节的线索,通过“留鸡蛋”、“塞鸡蛋”、“买蛋糕”等情节,写出了嫂子对我的关爱和我对嫂子的敬爱之情(2分)。一线串珠的使用使得文章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让整个文章有浑然一体的感觉(2分)
1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4、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孩子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朗朗上口的韵文,作者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学生比较喜欢读。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我就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课文内容非常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学生喜欢下雪,喜欢玩雪,因此在学习中应利用电教媒体力求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及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4.1.2学时重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及背诵课文。
4.1.3学时难点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1、谈话:昨天森林里下了一场大雪,小动物们都来到雪地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绘画比赛。老师把小动物们画的画拍了下来,今天带到了课堂上,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小动物们的脚印)
2、你能评价一下这幅画吗?
3、是啊,多美的一幅图画呀!看了这幅画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看图后自由发表意见,说出自己想知道的一切。
4、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第17课。(板书课题)
生:读课题
活动2【讲授】
二、学: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全文,标出小节,圈出生字,读读音,说说字形。
(2)“开火车”认读生字。
2、朗读比赛”。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读的一段自由练读、指名读。
(2)评一评,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
(3)评选出今天的“朗读之星”。
(4)全班齐读全文。
三、学:
1、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它们都画了什么?是用什么来画的?
(1)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并把相应的句子划出来。
(2)全班交流学习。
四、研:
1、青蛙怎么没有来?
“ 2、理解“冬眠”。
五、展:
学生们汇报研究的结果。
活动3【练习】
小动物们在雪地里跑来跑去,多开心呀,你们也喜欢下雪的天气吧?那雪后,你们都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再读课文)
高吉波
①30年前,我8岁。
②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讨吃求穿,日子十分凄惶。
③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个女人,日子少光彩。于是,在那个青黄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拖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长我15岁,嫁来时,穿着大红的棉袄,头上戴着大红的花,脸上虽有显而易见的菜色,但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接亲的驴屁股上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的。
④大约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家里又多了张嘴,日子显得更加地拮据。我正在长身子的时候,对米饭有一种本能的渴求,但是,每次盛饭,我都悄悄地拖到最后。我知道,大哥是一家的主劳力,嫂嫂一张嘴管着两个人,只有我是一个闲人,所以,能少吃我尽量地少吃。
⑤大哥牵挂着我,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舔净了留在碗边和嘴角的米粒。嫂子似乎察觉出了什么,眼圈儿红红的。晚上,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粥,是留给我的,我揭开锅,却发现里面还掩着两个鸡蛋。
⑥我没喝,也没吃。
⑦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⑧“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硬塞到我手里,“还热,吃吧。”
⑨那天,风大,雪大。嫂子仍然穿着那件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我的心,也随着这团火焰火热火热的。
⑩前,我18岁。
11嫂子给我剃个新头,然后背着行李送我到小镇的车站上。
12“阿九,咱家你最有出息,外出读书要学会自己疼自己。”她说。临开车的时候,她塞给我一袋东西,我打开一看,是六个鸡蛋。为了给我凑学费,嫂子卖掉了所有的鸡和鸡蛋,这六个鸡蛋,是我硬坚持着留下来给小侄女的。抱着鸡蛋,我无语而泣。
13那天,风大,雪大。隔着车窗,嫂子跑着向我招手。我觉得是一团火焰在雪地里跳跃,尽管她穿的棉袄是蓝色的。
14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
15父亲和大哥已相继随我母亲去了。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说给嫂子的:“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
16我与嫂子最末的相见,是去年春节携妻带小回老家去。那次,我特意到店里买了最好的蛋糕。嫂子养了一辈子鸡,收了一辈子的鸡蛋,自己,却没有正儿八经地尝过鸡蛋的味道。
17嫂子捧着蛋糕,眼里有若隐若现的泪花。她没有吃,全给了我那贪吃的儿子。
18那天,风很大,雪很大。透过玻璃窗,我看见嫂子从屋外抱着柴草进来给我烧炕,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虽然她穿的'棉袄是黑色的。
19晚上,嫂子坐在床上纳鞋底,一双鞋底可以到镇上换上两元钱。嫂子不断地纳鞋底,她纳好的鞋底可以摆满好几个炕。“阿九,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的时间太长?”她说:“都这岁数了,还不会疼自己。”
20我没说话。我盯着嫂子久看,我突然发现她的眼睛已经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但那一刻我跟30年前一样想: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21后来,我在日记里写过这样的话: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
22“我们”,自然也含着我的侄女,她现在在美国攻读博士。
15.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而逐步展开叙事,在叙事中也表达了“我”对“嫂子”不同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
时间
“嫂子”为“我”所做的事情
“我”的情感
30年前
嫂子给“我”留米粥和鸡蛋
②
①
20年前
卖掉了所有的鸡和鸡蛋送“我”上学
④
③
现在
嫂子抱柴草给“我”烧炕
无比敬意
16. 第21段中的“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请说说它都包含了哪些含义?(4分)
17.这篇文章表现了哪几种情感?结合事例说说“嫂子”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不超过150个字)(7分)
答案:(一)(共15分)
15.①嫂子暖和了“我”红肿的小手②充满温暖③嫂子在临开车的时候塞给“我”六个鸡蛋 ④无语而泣
(共4分。共4空,每空1分)
16.示例:①嫂子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对亲人的慈母情怀(1分),培育出了作家、博士(1分),可她却为此奉献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1分)。②盛赞嫂子的养育之恩(1分)。(共4分。共2个内容要点,每个内容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要点:(1)嫂子对“我”、哥哥和父亲的关爱之情;(2)“我”“哥哥和父亲”对嫂子的感激之情。“嫂子”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是;善良(富有爱心)、勤劳、无私(有奉献精神)。
(共7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表达1分,只要答出其中的一个要点或其他符 合文意的答案,即可得分)
活动目标:
1.辨别各种小动物的脚印,尝试给脚印涂色。
2.体验发现和操作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辨别各种小动物的脚印,尝试给脚印涂色。
难点:能在指定范围内涂色。
活动准备:
1. 油画棒、桌布、操作纸。
2. PPT
活动过程:
一、有趣的小脚印。
师:白茫茫的雪地里,是谁留下了一些特别的东西?是什么呢?观察PPT片《雪地里的小脚印》第1幅。
师:请你仔细看一看,这是什么?
师:这些脚印看起来是怎样的?
师:你知道是谁的脚印吗?
师:雪地里留下了小鸡、小狗、小马的脚印:小鸡的脚印尖尖的`,小狗的脚印圆圆的,小马的脚印弯弯的,小动物们的脚印真有趣!
二、漂亮的小脚印。
观察图片《雪地里的小脚印》第2幅。
师:请小朋友们比一比,这张图上的小脚印有什么变化? 这些小脚印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三、观察脚印并涂色。
师:小动物的脚印真有趣。如果给它们涂上颜色,白白的雪地里就会留下漂亮的小脚印。
师:我们可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在脚印里,
一用以品 一个自己客交的原色价在期印国,涂到轮廓边缘的时候慢慢涂,尽量不把颜色涂到雪地上。
四、操作(幼儿人手一张操作纸。)
师:你们手里都有一张“雪地”纸哦,请你仔细看一看能找到怎样的脚印?然后,帮它涂上漂亮的颜色。
师:我们来看看,请你告诉大家,你把谁的小脚印变漂亮了?.我们一起来夸夸谁涂的小脚印又漂亮又干净。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和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这节课老师要和小朋友们接着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你们看(六张雪景图,教师配乐解读:下雪啦,下雪啦,数不清的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大地上的树木,房屋都穿上了雪白的衣裳,小朋友们都出来堆雪人、打雪仗,滑雪,这么美的雪景,大家想不想去呀?生:想。可是老师要提醒大家这一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只要你们克服了这些困难,就能看到这美丽的雪景。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啊(有),那就跟我走吧。
(二)复习字词
1,读字只要小朋友们读准藏在脚印下面的生字宝宝,就可以把挡在我们前面的脚印搬走。
方式:开火车
2,读词只要读对了站岗的雪人叔叔出的词语,我们就离目的地更近一步啦。
方式:分组读
3,读句子(路上遇到了圣诞树,读对了挂在圣诞树上的星星的名字就可以到雪地里去欣赏美丽的雪景啦)。
方式:分排读
(三)学文
1、朗读指导:下雪啦,下雪啦!
过渡语:看来这些困难都难不倒小朋友,我们终于来到了雪地里,看(出示下雪图)
施老师看出你把嘴巴张得那么大,你拍起手来,你都跳起来啦,从你们的表情中施老师看出了你们都很开心,那你能不能开心地读一读这句话,把下雪的消息告诉所有的人(配上动作),教师先做示范(拍手读)(个别读,齐读)
2、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听到你们的呼喊,雪地里的小画家们也在家到不住了,它们纷纷来到了雪地里,都有哪些小画家呢,(贴图)一只小鸡、一只小狗,一只小鸭,还有一匹马,这么多个画家合起来,就是一群(ppt上出示“雪地里来了( )小画家),雪地里多热闹呀。
3、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1)这一群小画家都画了些什么呢,不急着回答,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到课本中去寻找答案吧。读书要求:用画出小画家的名字,用画出小画家画了什么。
(2)这些小画家们遇到了困难,他们在雪地里玩得太高兴了,不小心把自己画的画给丢了,有没有小朋友能够帮他们找找,然后送到他们的手中(4个学生贴图)
师:那现在我采访下这位小朋友,你为什么这么贴呀?语言训练点:因为,所以。
示范:因为小鸡的脚印像竹叶,所以小鸡画竹叶。
(3)小朋友们都记住了小画家们都画了什么吗?(确定)那咱们来对对口令师生问答、同桌互问小鸡画,小狗画,小鸭画,小马画。
4、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过渡:施老师问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画画都用什么工具(笔和颜料),这些小画家用的是什么工具画呢?(脚印)从课文中找找。
过渡:动物王国里的其它小动物们也在雪地里画了不少画,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拓展:猪和脚印;熊和脚印;大象和脚印。
用上( )画( )编小诗歌
你们看这些小画家多棒呀,就在雪地上踩几脚就可以画出这么漂亮的图画,让我们一起再来夸夸他们吧。
5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过渡:这么热闹的画画课,画画比赛,可是有一位小动物却没有参加,是谁呢?赶紧找找看吧(青蛙),师: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生:他在洞里睡着啦。
这个小青蛙还真是个小懒虫,大白天的都在家里睡觉,我们赶紧去把它叫醒吧,生:不能叫,它在冬眠师:原来青蛙不是懒虫,它在冬眠,看!青蛙睡得多沉呀(师表演),咱们可不能吵醒他,我们来一问一答(小声)
拓展语言训练点:聪明的你们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也要冬眠呢?
————————————————————为什么没参加?
他。(北极熊、蜗牛,刺猬)
(四)总结
1、雪地里的小画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他们在雪白的画布上描绘了那么奇妙而美丽的图画,真不愧是(齐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2、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这首有趣儿歌,再去欣赏欣赏这群小画家的作品吧,教师在巡逻的过程,指导并且夸奖个别学生哪个部分读得好,如:这个小朋友“下雪啦,下雪啦!”读得真好,让老师仿佛感觉到我们现在就在雪地上游玩
方式:自由读
个别读(个别句子)
齐读
3、雪越下越大,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挥手和他们说再见吧!等等,在说再见前,我们是不是该送他们些什么呢?对咯,一手漂亮的字,动物们是小画家,我们今天就来当当小书法家,也让动物们夸夸我们好不好?(好)
(五)生字指导(简单指导)
“几”、“用”字的书写
1、生观察
2、师范写并强调写字姿势
3、生描红
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是一篇比较简单而有趣的儿歌,由于该儿歌内容浅显易懂,对于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不是一件难事,因此想要把这首简单的儿歌上得有趣并且让孩子有所得却是不易的。于是我把设计教案的落脚点放在“如何使本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大部分孩子都能参与,都动起来。”我抓住一年级孩子好动,好胜的心理着手将本堂课分为:复习字词句、学文、写字指导三个部分。
1、复习字词句中我运用多种方式检查孩子们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如开火车读、分排读、分组读、小老师带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2、学文重点放在朗读、理解和拓展上,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课堂上应该是让他们在玩中学,因此我设计时都结合游戏,都创设情境,如在指导“下雪啦,下雪啦!”的朗读中,我主要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下雪图片,让他们感受雪景的美丽,从而融入其中,感受高兴,兴奋的心情,从而能够在朗读中体现。在理解“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这句话时,我利用实物图让孩子理解因为小动物的脚印像什么,所以她们画什么,让他们上台找脚印这一环节最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语文课程标准定于:语文是运用语言文字的一门学科,因此每一节语文课中都必须有语言训练点,来提高孩子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我在本文也设计了两处语言训练点。
3、写字指导:本课已经是本册书的17课,对于写字的指导应该要达到“由扶到放”的程度,因此我只是简单提醒孩子们写“几和用”该注意的地方,主要时间交给孩子自己写。
总之,本节课思路较清晰,重难点突出,但也存在不足,这节课中,孩子的课堂常规做得不够好,教师的课堂调控组织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孩子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
难点
正确区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脚印。
教学准备
1、课件
2、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以及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述: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给你什么印象呀?现在我们就借助几张图片来感受一下美丽的雪景。(课件展示雪景,出示“冰天雪地”)
雪地里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啊?(课件展示孩子们在雪地的活动)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下雪啦,下雪啦!”
(读出开心、快乐)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4、解释“小画家”
5、启发学生阅读课题,提出问题。(整理板书:1)有哪些小画家? 2)画的是什么?3)怎么画的?)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要求听准字音。
2、跟老师一起大声朗读课文。
3、找出课文有几句话。(提示感叹号、句号、问好自成一句话)
4、认识11个生字,会读带生字的词语。
5、教师朗读课文。
三、认知贯通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看看文中有几位小画家?有直线画出。
2、学生交流。
3、教师相机出示四种小动物的图片。
4、推荐“三五成群”、“一群小画家”,齐读。
5、练习说话:1)( )( ) ( ) ( )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2)雪地里的小画家有( )( )( )( )( )。(课件展示)
6、再读课文,看看小画家们都画了什么啊?用波浪线画出。
7、学生图片展示四种小动物的作品。
8、课件展示第三句话,学生齐读。
9、把这两句话放到文中朗读。
10、提问:小画家们用什么画出这些美丽的图画?
11、引导学生说出它们是用脚印画出的。
12、课件展示小动物的脚印与作品。
13、练习说话:( )脚印像( )。
14、感情朗读第四句话。(提示读出小画家们的自豪之情以及我们对它们的赞美之情)
15、提问:这么热闹的场面,青蛙哪去呢?
16、简介冬眠知识。
17、指导朗读第五、六句话。(学习用一问一答的句式朗读)
四、练习背诵。
1、自由读文,读不流畅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填空,学生练习。
3、试练习背诵课文,可以加上动作。
五、拓展练习
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
④ 第四句在上一句理解的基础上理解这些小画家画画用的是脚在雪地里踩出脚印,画的又快又好。
⑤ 第五句联系上文理解“青蛙没参加”是指青蛙没像小鸭、小狗他们出来到雪地上画画。
⑥ 第六句,了解青蛙冬天要冬眠的特点。
拓展:什么叫冬眠,还有哪些动物也像青蛙一样要冬眠。(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抓住本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⑶ 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⑷ 背课文:① 播放课件学生据情景背诵课文。
② 学生自编动作背课文。(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体态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巩固知识,又发展语言。)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1、“下雪啦,下雪啦!”中的“啦”能看出小动物们。
A、很高兴
B、很烦躁
2、这句话中把小动物们当做()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
3、“竹叶、梅花、枫叶、月牙”分别指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啦”在句末,加强了感叹的语气,表达了小动物们对雪的。期盼和看到下雪时的高兴心情。
2、人;拟人。
解析:把小动物们说成“小画家”,并且能画各种图形,就像人一样,这是拟人的手法。
3、“竹叶、梅花、枫叶、月牙”分别指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印。
解析:因为它们的样子很像,用比喻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四种动物脚印形状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