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民俗文化范文(最新4篇)

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

民俗民风 1

来稿要求:自己手工DIY的东东,来稿要有完整、详尽的手工过程图文示例,以及成品的使用、搭配示例或类似的潮流热品与品牌范例对照,以强调自己作品的价值性。图片力求清晰,文字表意明确。

来稿方式:

Email:(注明“创意Space”)

Tel:029-82251091-8823

Add:(710043)西安市188号信箱“创意Space栏目组”

一切只是源于一个偶然。

很偶然地看到鲜亮、抢眼且美丽无比的仿真孔雀羽毛,很偶然地决定买它回家,很偶然地想要用它做件链饰……于是,我就这般偶然地遭遇了这一季来势猛烈的冶艳民俗风!

本期创意型人:十月未央 图1

Part1仿真孔雀羽毛链饰

创意靓点:用仿真孔雀羽毛自制漂亮链饰。

创意发热度:49℃

DIY难易度:

DIY材料:两支仿真孔雀羽毛、皮质链绳1条、复古式双头扭针1个、片状圆形贝壳1块、连接环1个。图2

DIY工具:剪刀、小镊子、尖嘴钳、大头针。

DIY跟着学:

A、仿真孔雀羽毛项链

在街上一家卖绢花的店里花了3块钱买来两支仿真孔雀羽毛,漂亮吧。图3

Step1、根据个人喜好留出所需部分,将多余仿真孔雀羽毛柄剪掉备用。图4、图5

Step2、一条有些长的旧复古民俗风手链,链头用多个好看的双头扭针连接,正好可以拆下来加以利用。用尖嘴钳将扭针两端的扭环夹开,取下扭针备用。图6、图7

Step3、朋友送的多彩贝壳手链,链头单片贝壳可有可无,因此可拆下来另做他用。图8、图9

Step4、打算废弃的廉价项链,取下连接环备用。图10、图11

Step5、以前一条项链的皮绳也被我找出来充分利用了。图12

Step6、如图示,先用大头针在仿真孔雀羽毛柄穿一个洞,然后将Step4中拆下备用的连接环从洞中穿过并封好接口。图13

Step7、将双头扭针一端与上一步中的连接环相连,一个孔雀羽毛项链坠便做成了。图14

Step8、如果你喜欢简单的感觉,不妨将项链坠拴在皮质链绳上,如此就可以戴出去了。还不错吧?图15

Step9、若你喜欢繁复感,可再加一支孔雀羽毛坠饰上去。为避免单调感,这次用带有连接环的贝壳衔接,可给人以与众不同的印象。图17

B、仿真孔雀羽毛耳环

之前买的一对耳环,耳坠编织的花球有些散开,便很少再戴。

Step1、将弯钩形耳针的连接口打开,卸下耳针备用。图18、图19

Step2、分别将耳针与A部分的两个仿真羽毛项链坠相连接,好看的民族风轻盈耳环就做好了。图20

Part2时尚圈盛行冶艳民俗风

环顾T台,无论是服装、鞋子、包包或发饰、颈饰、耳饰等,都可轻易看到羽毛装饰的身影。想追寻时尚的话,就赶快给自己备几件有羽毛装饰的物品,让自己紧跟这股时尚的冶艳民族风潮。

时尚指示标――

一侧衣摆上的孔雀羽毛图案十分别致。图21

新品展示会上风格相异的羽毛装饰帽子。图22、23

明星派对上抢眼的孔雀羽毛图案晚礼服。图24

民俗民风 2

良心的法则,我们自诩为出自天性,其实却源于风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教化可以美风俗。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家风。

风气之变必以渐也。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无论在哪里,只要风俗与时尚腐败了,语言也会腐败,它模仿公众的骄奢淫逸。

人类幸福的障碍是:民间风俗、宗教偏见和生存竞争以及相互间非人性的事。

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

性近如一家,习远如千里。

我虽然从小就熟悉风俗,我却以为把它破坏了倒比遵守它还体面些。

风俗弊坏,由于无教。

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

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一方面轻蔑一个时代的风俗习惯,另一方面又丝毫不破坏风俗习惯。

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

民俗民风 3

1、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2、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3、 倒贴福字。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4、压岁钱。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

5、放爆竹。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6、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 的春节习俗。

7、逛庙会。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

8、观社火。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民俗民风 4

立春,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即将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那么你能说出立春的哪些习俗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2021立春民间风俗有哪些_立春有什么传统活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一、立春民间风俗有哪些1、报春

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报春人遇到摊贩商店,可以随便拿取货物、食品,店主笑脸相迎。这一天,州、县要举行隆重的“迎春”活动。前面是鼓乐仪仗队担任导引;中间是州、县长官率领的所有僚属,皆穿官衣;后面是农民队伍,都执农具。来到城东郊,迎接先期制作好的芒神与春牛。到芒神前,先行二跪六叩首礼。执事者举壶爵,斟酒授长官,长官接酒酹地后,再行二跪六叩首礼。然后到春牛前作揖。礼毕,与来时一样热闹,将芒神、春牛迎回城内。

2、打春

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讲的就是打春牛的盛况。

3、咬春

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运城地区新嫁女,娘家要接回,称为“迎春”。临汾地区则习惯请女婿吃春饼。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之俗,一个“咬”字道出节令的众多食俗。

春盘春饼是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或自食,称为春盘。杜甫《立春》诗曰:“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周密《武林旧事》载:“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珰,翠柳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

4、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5、句芒神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6、拜太岁

中国有迎太岁的习俗,把太岁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岁就能平安富足。作为一种传统习俗,目前“拜太岁”这一活动在中国的北京、广州、台湾、香港等地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十分盛行。那么什么时候是太岁当值之时呢?从古代传统的干支纪年规则上来讲,那就是立春之时就是新旧太岁进行交接之时。

7、祭祖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临颖县志把立春祭�

8、吃萝卜

在许多地方,立春又叫“咬春”。北方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是萝卜,吃萝卜可分为啃、切片、切丝、做馅等多种形式。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北方人多爱吃生萝卜,尤以心里美和小红萝卜为最佳。

9、吃春卷

春卷,又称春饼、春盘、薄饼。是中国民间节日的一种传统食品。流行于中国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在中国南方,过春节不吃饺子,吃春卷和芝麻汤圆。民间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于待客。春卷历史悠久,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

10、春盘

春盘又称“五辛盘”,是细切五种辛辣的生菜盘装而成。《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这一风俗传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驿中作穷春盘》诗,其中说到用藕、豌豆、葱、蒌蒿、韭黄和粉丝作春盘。

二、立春传说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的立春前,当人们准备热热闹闹迎接立春时,不料,瘟疫四起,使得所有人都传染上了一种说不出的疾病。这种病很怪,那模样真像喝醉了酒似的,个个都是头重脚轻,连抬抬手的力气也没有。相当于现在的甲型H1N1流感。

立春前一天,一个老道打扮的人来到了一个村庄。他见村庄里静得听不到鸡鸣狗叫,更不见有人走动,觉得奇怪万分。他来到了村边的一户人家敲门。道人连呼几声没人应,后来他看到一个中年人,连声问究竟,中年人抬了一下眼皮,合着眼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全村人都得了一种像我这样的病。”

道人一连闯了几家,情形都是一样。道人也莫名其妙。于是,他来到村东头的一棵古树下,面南盘坐,挑起单掌,合眼静坐,口中念念有词。原来,他向南海的观世音菩萨祈求医治瘟疫的方法。约摸过了三个时辰,道人长嘘一口,猛然站起来,飞快地跑回观院,抡镐便刨,他刨出一袋贮藏的萝卜,又飞快地跑到了村庄。这时候,已是第二天大清早了,道人从村中一家找到一只芦花大公鸡,拔下几根鸡毛,扎在了地上。

道人合眼祈告着,脑海中又出现了静坐时与观音菩萨对话的场面:观音菩萨告诉他,等地气通时,让乡人百姓每人啃吃几口萝卜,瘟疫便可自动解开。过了约莫有一袋烟的功夫,扎在地上的鸡毛突然动了起来,道人惊喜万分,他喊着:“地气通了,地气通了。”奔向了村庄的每家每户,让人们啃吃萝卜。结果,还真灵验,人们吃了萝卜之后,全都好了。

人们纷纷给道人跪下,谢他的救命之恩。道人说:“大伙请起,别谢我,应该感谢观音菩萨。不过,大伙现在应该去救别人。我的观院里还有许多萝卜,大伙带着快去邻近村庄救人吧!”乡人听后,带着萝卜奔向了十里八村。

瘟疫解了,人们又过上了平静安乐的生活。但是人们不会忘记那位道人,更不会忘记让他们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的萝卜。从此,乡人便在立春这天啃吃几片萝卜,以求平安。‘咬春’的习俗也就形成了,持续至今。

还有一个传说:“信则有,不信则无。在古代就流传下来立春这天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回娘家,在传说中立春这天是农户农忙的时候,一年的劳动将从今天开始,在立春这天农户们用纸制作一个大的耕牛,带到官府由县官用鞭打上三鞭,意思就是说家家户户的牛都劳动起来,举行完仪式各家各户就牵着耕牛下地去了,这天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回娘家,一是:姑娘回家爹娘没有闲暇伺候,回来也是给爹娘找麻烦,耽误种地就麻烦了;二是:爹娘怕姑娘回家借走耕牛,耽误了种地,耽误收成交不上税官府就会找麻烦。有句俗话就说——打春走娘家,踩穷了舅子。现在都这个年代了,全是机械化生产了,根本就不需要牛出面了。如果还那习俗所说打春不走娘家,就贻笑大方了。

三、立春养生禁忌一不“酸”: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因春天本来肝阳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季饮食忌酸。不宜食用羊肉、狗肉、鹌鹑、海鱼、虾、螃蟹等酸性食物。宜食用甘温补脾之品,可多吃山药、春笋、菠菜、大枣、韭菜等。也可用山药和薏米各30克、小米75克、莲子25克、大枣10枚共煮成粥,加少许白糖当主食长期食用。

二不“静”: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在于“动”,切忌“静”。老年人应该积极到室外锻炼,春季空气中负氧离子较多,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动脉硬化。但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防止因早晨气温低、雾气重而患伤风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气管炎,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另外,春练不能空腹,老年人早晨血流相对缓慢,体温偏低,在锻炼前应喝些热汤饮。同时运动要舒缓,老年人晨起后肌肉松弛,关节韧带僵硬,锻炼前应先轻柔地活动躯体关节,防止因骤然锻炼而诱发意外。

三不“怒”: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舒畅有助于养肝,因为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