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优秀13篇

相信大家对孔融让梨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

孔融让梨的故事 1

我国古代,有许多人拥有优良的传统美德,在我看完《孔融让梨》时,知道了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在小朋友身上,也开出了一朵灿烂的花。

故事是这样的,桌上有一盘梨,孔融等人来吃梨,别人都挑大梨吃,只有孔融挑小梨吃。之后,别人问他:“孔融,你怎么不吃大梨呢?”孔融笑了笑说:“哥哥姐姐们比我大,我应该尊敬他们,弟弟妹妹们比我小,我应该让着他们。”人们听了都竖起了大母指。就是这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却让孔融留芳百世。物以恶小而为之,物以善小而不为,中国人不做坏事做好事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不论大与小,都能反应出一个人的德,一个人的德陪伴他的一生。其实,我也很敬佩孔融,谁会说我从来没有过看见一个东西先上去拿一个最大的,甚至把别人的份子拿走,不顾别人的感受,现在,你是否知道了这个道理,记得小时候,拿什么东西都是挑最大的,父母拿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我,我那哪里听的进去?更别说比了,跟本就是比不起来的!而且对孔融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反感,总觉得爸爸妈妈就是喜欢孔融似的,嘴里时不时还会冒出一句,不就是让个梨吗,有什么了不起,还什么美德的种子!总让人感觉是孔融把爸爸妈妈夺去了似的,那时的我,哪里知道,那是一种望子成龙的急切,这个故事我早听过了,但是对他产生敬佩的还是头一次。

让我们传承中华的传统美德,拨撒美德的种子。

孔融让梨的故事 2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妈妈给我讲过很多传统美德故事,尤其是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很受启发。

孔融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他四岁的时候,一次分梨子的时候,他把大的都给了哥哥们,把最小的留给自己。并说自己 是弟弟就应该吃最小的,正是因为他从小就有这种谦虚礼让的精神,使他以后在工作的时候时刻保持这样的精神,才能深得百姓喜爱。

我们每一个人也要学习他这种谦让的精神,无论是和家人还是朋友,或是同学,都应该学会宽容待人,有矛盾的时候要以一颗仁爱之心去面对,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这样才能保持一颗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和生活。

同学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教给我们很多 做人的道理,有心的同学们不妨去读读这些传统美德故事,相信你会比我收获更多!

读《孔融让梨》有感250字

“融四岁,能让梨。弟子长,宜先知。”一天,邻居送了一筐梨子给孔融家。那时孔融才是一个年仅四岁的小男孩,可是却已经懂得尊敬兄长、谦让。

孔融挑了其中一个最小的梨,把大梨让给了哥哥们。大人们问他为什么不挑大的,只挑小的,他说:“哥哥们比我大,应该拿大的梨子吃,而我比哥哥们小,所以应该拿小的梨吃。”长辈们听了之后,个个都夸孔融是一个懂得尊敬兄长的好孩子。

孔融让梨的故事 3

烈日炎炎的夏天,梨挂在树上就像翠绿的灯笼,一看就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

孔融和哥哥、弟弟们抬头望着那水灵灵的,散发着清香的梨树想:梨儿赶紧成熟吧!

终于有一天,梨子成熟了,大人看孔融很想吃,就摘了几个下来。那梨的皮薄薄的,一口咬上去,又甜又多汁,让人多么想去把它吃个精光!

他们以为孔融会拿最大的、汁水丰盈的、金灿灿的大梨。

没想到,孔融却把最大的梨让给了哥哥们,一位拿到大梨的哥哥得意地对其他兄弟们说:“看看这么大的梨,汁水一定很丰富,一定又香又甜!”

而孔融没有多想,还是吃起小梨子来。

这一幕引起旁边妈妈的好奇,妈妈问他:“你这么想吃梨,为什么不拿最大的呢?”

孔融回答道:“我年纪小,应当吃小的,大的应当给哥哥们。”

“那还有比你小的弟弟呢,不是应该他吃最小的吗?”妈妈又问。

“弟弟还小,我是哥哥了,我把大的让给他吧!”

听了这话,妈妈知道孔融一定会大有出息,母亲眉开眼笑地说道:“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哥哥们听了这话,也都对孔融刮目相看。

生活中只要你有礼让别人的心,就能像绽放的花朵,香飘万里。

孔融让梨的故事 4

夏天,一个个黄澄澄的梨挂在了枝头,就像一个个大铜铃,在枝头摇动,好像在说着:“快点来吃我吧!”梨的皮金黄金黄的,上面有许多棕黑色的小点,如果它圆一点,就像一个网球了。一口咬下去,汁水丰盈,又嫩又香,真是美味极了!

孔融鼻梁高挺,鼻子上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时刻闪着智慧的光,他的眼睛上有着柳叶眉,眉角有一点向上弯起,非常可爱。

这一天,孔融和父亲、母亲,还有各位兄长一起吃梨。孔融拿起了一个最大的梨,大家以为他要把这个大梨给吃了,结果他把这个大梨放到一边,自己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吃。

妈妈问他:“你为什么不吃最大的梨呢?”

“我还小。”孔融回答,“所以要吃小一点的梨。”

妈妈一边抱着小弟弟一边又问:“可是弟弟比你小呀?”

他又回答:“弟弟比我小,我要让给他。”

这时,他的兄长们想:他可真乖,我长这么大都不明白他说的道理,惭愧得很。

他的父母喜悦地点了点头,心里想:这孩子长大了一定是个人才。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我觉得每个人都要学习孔融的礼让,这样社会就会更美好,家里也会更和谐。

孔融让梨的故事 5

从前,有个叫孔融的小朋友。

他有五个哥哥。因为孔融年龄最小,哥哥们都异常疼爱他。

一天,爸爸带回来一篮新鲜的梨,看上去又大又好吃。哥哥们都舍不得先吃,就让孔融先去挑。

孔融把篮子里的梨挨个看了看,然后,他高兴的拿起了那个最小的梨,说"我要吃这个'。

爸爸看到了,笑着问孔融:"这么多梨,又让你先挑,你为什么先挑了最小的梨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最小,应当拿最小的`,剩下的留给爸爸妈妈和哥哥们吃'

仅有4岁的小孔融,就懂得孝敬父母,谦让自我的哥哥。 大家都夸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孔融让梨的故事 6

我今天看了《孔融让梨》这篇文章,是这样写的:孔融四岁时,家人买了一篮子梨,梨有大有小。开始分给大家吃梨了,家人让四岁的孔融分,孔融毫不犹豫的把大的梨给了哥哥和弟弟,把较小的梨留给了自己。四岁的孔融知道了谦让,而我们十多岁的孩子却不会谦让。

我还看过这样一则短文: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和一个六岁的小孩子在一起玩,为了一块雪糕,那个少年把那个小孩子骗到河边推到了河里,还好有个好心人相救,那个小孩子才逃过此劫。就为了一块雪糕,那个少年竟干下这样惨绝人寰的事情,这实在是不应该的。我想:我们青少年要学会谦让,要学会有爱心。

我曾经读过这样的一段话:爱心是飘洒在春天的小雨,是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泓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恰静;爱心是一杯泼洒在头顶的冰水,使高热发昏的人得到冷静地思索;爱心是一块衔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连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是迷途航船找到港湾;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大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爱心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是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

让我们学会谦让,人人学会有爱心吧!因为只有这样世界才会更和谐,更加美好!

《孔融让梨》教案 7

教学教呈:

一、出示梨,导入课题。

师:出示梨,问:这是什么?如果是你们,更想吃哪个?

二、听故事《孔融让梨》

1、引出主题,引起兴趣。

师:肖老师就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于梨的。故事,(请学生打开35面)你们认识这个小男孩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孔融挑了哪个梨?现在我们就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板书:第13课孔融让)张贴放大文本。

2、倾听故事,理解感受。

①教师结合课件讲一遍课文。

②让学生跟着教师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

1、孔融有几兄弟?孔融是第几个孩子?

2、理解词语“看见”“回答”的意思。

③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谁干什么?

④孔融把大梨让给了谁吃?

让哥哥

孔融让

让弟弟

教师习纳:“让”的意思是把好处让给别人,课文中指孔融把大梨让给其他人,自己吃小的。

1、谁能用“让”说一句话。

①他为什么挑一个最小的呢?

②请学生找孔融说的话?说的话是在冒号后面,孔融是怎样对人爸爸说的?

③找爸爸说的话?用引号标起来的。

④角色表演不同颜色区分爸加融的话。

⑤你们喜欢孔融吗?为什么?

三、观看视屏《孔融让梨》加深理解。

①出示课件,想一想说一说。一家人吃水果时,你会怎么做?

②分梨(一盘梨)。

③两个梨。

四、设计情景,情感迁移。

1、如果你在公交车上,上来一位小妹妹,又没有座位,你会怎么做?

2、小弟弟喜欢你的玩具,你会怎么办?

3、看到老奶奶摔啐了,你会怎么做?

五、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孔融让梨》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了吗?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谦让歌》。

《孔融让梨》故事 8

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为当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最�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 9

孔融小的'时候聪明好学。他4岁的时候就会背许多的古诗词,而且谦虚有礼,父母和亲友都很喜欢他。一天父亲买了些梨子,挑了一个最大的让孔融吃,孔融摇了摇头说:“在家中我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大梨就让给哥哥吃吧!”

有一天我坐在公交车上,汽车行驶中摇来摇去,站都站不稳。这时见前面坐位上有位阿姨准备下车,我就小跑过去抢位坐下了来。终于可以不站着了,我心想。可是刚坐下没多久,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手拿拐杖的老爷爷,他走一步晃一下,就这样走到了我面前。我既想让又不想让。突然,我的脑海里闪出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人家孔融4岁就知道将大梨让给哥哥,自己要小的,更何况我都这么大了,想着想着就站起身来,一把扶过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说:“爷爷,您坐这里吧!”“谢谢你啊,小姑娘”老爷爷笑着对我说。“没关系,这尊老爱幼是应该的。”我微笑的对老爷爷说。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有部分已经忘了要尊老爱幼,要谦逊有礼。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学习谦让、懂礼貌、尊重他人,要具备尊老爱幼和尊敬长辈的好美德!

孔融让梨的故事 10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当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当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明白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 11

大家应该都听过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吧?我觉的就个故事很有趣,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个故事讲了:从前有一个小孩叫孔融,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有一天他爸爸拿回来了一篮梨子。孔融的爸爸让他先挑,孔融拿了一个最小的,而他的哥哥们 抢着拿最大的。孔融的爸爸迷惑不解,便问孔融:“你为什么不拿最大的呢?”孔融回答:“我是家里最小的,自然吃最小的梨子了!”“可是你哥哥们为什么都拿 大的呀?”他爸爸又问。孔融说:“他们都比我大,吃的梨子也就要比我大了。”孔融的爸爸听了这话觉得孔融长大了,学会礼让了!

我们小朋友在家里一定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心中的小宝贝吧,当然我也是。有一次我和爷爷、奶奶三个人一起在家里吃午饭。奶奶买了烤鸡,在吃饭的时,他们把鸡大一腿都给我了,而我却理所当然的接受了,并且全部吃掉了。虽然他们没有吃到,但是他们看上去还是很开心。

这种情况在许多小朋友的家里会经常出现。但是我们却觉得这是应该的。其实不只是爷爷、奶奶这样,许多爸爸妈妈也是这样的,他们总把好吃的好玩的东西 给我们。自己连尝都没尝到一口。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礼让,不要认为爸爸妈妈给我们的好东西是应该的,也要留一些给爸爸妈妈。

来吧,让我们一起学习礼让,与爸爸妈妈们相处好,创造合谐家园。

孔融让梨的故事 12

今天我妈给我买了一本《上下五千年》,我饶有兴趣的看了一章《孔融让梨》,深深的启发了我。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孔融六岁的时候,他妈妈买回了一些又大又甜又滴黄的梨。洗干净后,她让孔融把它们分发给他的五个哥哥和妹妹,但把最小的黄梨留给了自己。我妈不明白:“孔融,你为什么把最小的黄梨留给自己?小的不好吃,大的好吃。"孔融笑着说:“老师说尊老爱幼,就吃大的!"我妈听后赶紧点头说:“你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孔融从小就知道尊老爱幼,把好东西送给别人,这让我很佩服。现在很多孩子被父母称为乖宝宝,就把礼貌忘得一干二净,认为自己吃的穿的最好,只关注我。

仔细想想,其实我也有缺点。有一次过年,我知道妈妈刚下班回家,已经渴了;虽然家里还有一瓶果汁,但我还是拿起来喝了,完全不理会爸爸妈妈,喝完就让他们买。想到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不禁羞愧。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所以希望像我这样的孩子能够改正自己自私的缺点,多向孔融学习。

孔融让梨的故事 13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让梨》,我读后很有感触。这个故事说的是:东汉鲁国,有个叫孔融的小男孩。他非常聪明,也很懂事。在他四岁时,有一次,爸爸拿回来一袋梨,给孩子们吃。爸爸让孔融来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给了爷爷奶奶,把比较大的给爸爸妈妈,把其他的给了哥哥弟弟,而把最小的给了自己。大家都夸他懂事。

看到这里,我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一个仅有四岁的小孩竟那么懂事!想到这儿,我的脸上一阵发烧,不禁惭愧不已:我和他竟形成天壤之别!怎么回事?听我慢慢道来。

我天生喜欢读书,我家也正好在少儿图书馆附近,我便有事没事就到图书馆借书,但我一般喜欢有人和我一起去。去年有一次,我急着要去借书,便缠着妈妈跟我去,但正在刷碗,但我却不懂事,一个劲地缠着妈妈。妈妈非常生气,批评了我,我还不服气,也小声嘀咕了几句。唉,现在想起来多后悔啊!妈妈是多么疼爱我啊,我却那么不尊重她。再看看人家孔融,人家四岁就懂得尊老爱幼。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