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语文古诗优秀22篇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中有很多景物是常客,理解诗意时若能抓住这些景物的代表含义,则很容易进入诗词意境。

《逢入京使 》岑参 1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赏析:竹里馆 2

一:(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3)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参考答案】 (1)(2分)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3)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二:(1)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答: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3、“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答:“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4、 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答: 独坐、弹琴、长啸。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5、 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 :宁静、淡泊的心情。

这首诗是《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是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作品以简朴清丽的诗句描写山林幽居的情趣,表现的是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是诗人追求宁静、淡泊、脱俗的生活态度的绝佳表述。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便是进一步渲染那种孤寂的情绪和气氛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诗人一个人静坐于幽深茂密的竹林里抚琴弄弦,显然是情有不足,不然怎么会又打起口哨来呢?这是诗人情致绝佳的抒发,颇有魏晋名士竹林七贤的品味与格调。本人前面在赏析《阮籍<咏怀·其一>赏析》“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时曾有过“夜半更深,却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无奈之下,索性起来弹琴”的句子,在《咏怀·其一》中诗人阮籍表达的是 “内心深处极为复杂的感受”, 在这一点上,王维与之是截然不同的,诗人王维“独坐幽篁”,流露的是一种孤寂情怀,追求是一种宁静、淡泊与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茂密幽深的竹林里,外界看不见人,也很难听到琴声,没有人知道诗人此时在竹林里干什么,只有皎洁的明月知道他此时的所作所为,理解他此时的心情,因而才“来相照”。本人前面在赏析《阮籍<咏怀·其一>赏析》“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时曾作过如下阐释:“„薄帏‟上的清冷月光,撩动衣襟的徐徐„清风‟,月色之下,清风之中,独自弹琴,内心苦闷无人可诉。所见气氛肃杀,寒气森森;所感孤独凄冷,落寞至极。”作为夜中弹琴的阮籍,作品“抒写的是找不到人生出路的孤独、落寞、忧愁和不安”,而“独坐幽篁”“弹琴”“长啸”的王维,虽然内心深处也同样有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结,但王维本篇所表现出来的则是心境平和,不问世俗,比起阮诗《咏怀·其一》的意境,本篇则要宁静安详很多,悠然淡泊很多。

在写作艺术手法上,作品以简朴的词句营造了一个令人神往的充满想象的意境。幽深茂密的“幽篁里”,“独坐”着以为“弹琴”、“长啸”的老者,无人知晓它的存在,只有明月相伴,意境是何等的清新淡泊,何等的宁静悠然。特别是结束句“明月来相照”,诗人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思想意识和人的丰富情感,对于诗人和他的琴声来说,那竹林梢头挂着的一轮明月仿佛就是陪伴着他的知己,是他琴声的欣赏者。

初一下册语文古诗词:逢入京使 3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初一下册语文古诗词:山中杂诗 4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初一下册语文古诗词:峨眉山月歌 5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赏析:逢入京使 6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①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分)

答: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

②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 答案:

答:①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②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③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

初一下学期语文古诗 7

采莲曲

(王昌龄·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初一下学期语文古诗 8

莲叶(郑谷·唐)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初一下学期语文古诗 9

孤雁

(杜甫·唐)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峨眉山月歌 10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之一: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之二: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

11.影:月光

《峨眉山月歌》 李白 11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12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3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落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初一下册语文古诗词:送灵澈上人 14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峨嵋山月歌》李白 15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初一下册语文古诗词:约客 16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 17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春夜洛城闻笛 18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嘹亮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城。

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送灵澈上人 19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选自《刘随州诗词集》(《四部丛刊》本)卷一。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现在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诗僧。上人,对僧的敬称。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他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简练,朴素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苍苍】深青色。 【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杳杳(yǎo yǎo)】深远的样子。 【荷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注意读音】

杳(yǎo)荷(hè)

译文:

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

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

我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

独自向青山归去。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20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竹里馆》王维 21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22

【木兰诗】(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