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实用3篇)》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精选3篇)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篇1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云南农业大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并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参与情况和方式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分析;健康体魄
一、问题的提出
面向新世纪,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诀定。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立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然而现实是许多高校培养人才只注重培养专业知识,忽略了身体素质的培养,学校的这种体制,从某一方面来说,也使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降低了,从而导致身体素质也降低了。所有,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改善这种不好的现象。为此,本文以云南农业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及分析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出增强健康体魄的理论依据。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云南农业大学800位在校学生
2、调查办法:
2.1、问卷调查法:发放800份问卷,收回710份,其中,有效问卷697份,有效率为87.1%。
2.2资料文献法:在调查期间,在图书馆查阅很多书籍,以及图书馆电子期刊,为这次调查的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
2.3、访问调查法:经常和同学聊天沟通,更为彻底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最真实的想法。
三、调查的现状及结果分析
1、大学生自评体质以及体能测试结果
从下表中结果分析来看,大一的学生自评体质较好占的比率最大,且体能测试合格率也是最高的,到大三都依次递减,这说明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在读大学期间,体质有所降低。而大四的学生自评体质较好的比率有所回升,这说明,他们认为出去实习提高了他们的体质。 究其体质降低的原因,51.2%的学生认为是缺乏运动,30%的人选择的睡眠,只有18.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缺少运动是造成他们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那为什么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丰富了,但是运动的时间却减少了呢?
2、大学现状运动情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是比较多的,80%的学生的课外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但是利用课余时间时间去锻炼身体的人却只占30%,大部分学
生都把时间花在其他方面,其中,上网,睡觉的比率最大。大学生应该是最具有热情与活力的团体,然而,却有很多学生不愿意运动。
3影响大学生运动的原因
3.1主观方面
62%的学生有个锻炼的计划,但是,最终也只是锻炼了几天,没有坚持下来,他们的认为,不能坚持下来的原因可能是动力不足和锻炼的方式过于单一。另外,就是对运动健康的知识不了解,20%的学生甚至选择不懂运动健康的知识;还有,就是对运动促进健康的意识不强,只有65%的学生认为锻炼非常必要,要坚持定时锻炼。
3.2客观方面
首先,学校提供的硬件不够,现在高校扩招,导致学生运动地点拥挤,而且有些运动地点实行收费制,这也是许多学生没有运动的原因,其次,学校组织的活动种类不是很多,很多学生对学校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觉得参加了也没有什么意义,这也是导致学生不参加课外活动的一个原因。最后,也有许多同学认为,学习压力过大,课程多,没有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尤其是大三的同学,有些准备考研,有些准备考一些资格证。
4、日常行为习惯
还有,影响健康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睡眠以及日常行为习惯,从调查结果看出,有50%的人抽烟,25%的人经常喝酒,这种现象在大三大四更为严重些,另一方面就是睡眠时间,有60%的人的睡眠时间是7-8小时,其他的不是不足6小时,就是9个小时以上,这说明还是有一部分人的睡眠时间不是很合理,还有30%的人选择了经常熬夜,这也是导致身体健康下降的原因。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云南农大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面对大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降低,因运动量而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不断下降的普遍现状,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能强身健体,丰富课余生活的目的明确,对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处于良好的'水平。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在思想上仍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健身知识引导,实际参与情况不容乐观。长期的应试教育和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促使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学习上,从而忽视了掌握体育知识的重要性。
2、学院扩招、学校人数剧增,相对而言,体育场地,体育器材设施的陈旧、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成为了阻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建议:
1、学校应该开展多种体育竞赛、趣味比赛,吸引更多的学生踊跃参与,广泛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对课余锻炼的开展必须增加人力资源和经济投入,加强场地、场馆建设、场馆管理,提高场馆的利用率,还可以在学生宿舍群楼间设置一些简单的场区,满足学生就近体育锻炼的要求;
3、开展一些关于运动与健康的知识讲座,通过广播或者校园网等宣传运动的重要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学生快乐的运动,健康的运动。
4、加强体育教育改革,把课外体育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如某些素质指标要求学生通过课外锻炼提高,某些技能指标则要求在课堂提高,两者的结合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篇2
一、测评对象和方法
(一)测评对象
院上镇中心中学6—9年级全体学生,合计1146人,共有25个教学班,先按照导入模板做了整个学校的测试名单,一共实测学生数目是1146人,其中男生572人,占总人数的49.91%,女生574人,占总人数的50.09%。
(二)测评人员
体育组:
(三)测评项目
测试项目为按照《标准》要求必测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50M、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男子)、仰卧起坐(女子)、1000M(男子)、800M(女子)。
(四)测评仪器
测试的仪器:是符合国家体育况局和教育部标准的中体同方公司体质健康测试专用仪器,包括身高体重测试仪、肺活量测试仪、秒表等。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各级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学生测试得出数据,根据各年级男、女评分标准,院上镇中心中学学生的达标情况如下:
学生体质测试总成绩分析
全校学生人数:1146人
实际测试人数:1146人
优秀人数:24人 优秀率:2.11% 良好人数:437人 良好率:38.13% 及格人数:626人 及格率:54.62% 不及格人数:59人 不及格率:5.14% 达标人数:1087人 达标率:94.86%
学生生对测试不熟练,没有掌握方法有很大关系。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首先,我校学生课业负担偏重,相当多数学生没有足够的锻炼时间;其次是学校活动场地有限,不能组织大规模的训练;再加上学校体育硬件设施欠缺,运动器材也相对欠缺;安全比较重要,众多因素造成学生运动量达不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因而体质状况才出现这样的情况。
建议:
1、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认真落实“保证学生一天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大力开展课间体育活动。
2、学校加大对体育场地,器材的投入力量。
3、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优良品质。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篇3
一、调查背景: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我国农村卫生状况在不断改善,农民健康水平在相对提高,但农村卫生基础相当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以致农村社区卫生、医疗条件较差,农村卫生工作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完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卫生条件是目前当务之急。
二、调查目的:
为全面了解我所在村庄的卫生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了解村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难度的主要因素.及时总结经验,制定整改措施,加大推动村卫生环境建设的力度,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走访居民和村级干部、实地察看等形式,开展农村卫生与健康活动的调查,提出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的建议。
三、调查内容:
1.调查时间:20xx年5月1日-5月20日
2.调查地点:北山镇荣合桥社区
3.调查人员:柳丹
4.调查方法:抽样调查,走访调查,通过提问、自由谈话等方式了解调查对象对农村卫生问题的看法及建议。
5.调查对象:随机抽取荣合桥社区10户居民。
四、调查情况简介:
荣合桥社区位于北山镇中部,西与望城桥驿镇接壤,20__年由原新塘村、合心村、平田村合并而成,面积近10平方公里。共有农户1200余户,总人口4200余人,35个村民小组,共有耕地3348亩,共有167名党员,其中男性党员134名,22个党小组。社区干部5人,聘用大学生村官1人。
五、调查结果
1.存在的主要问
(1)农村环境卫生问题
一是有些村民卫生意识浅薄,环保意识差,尚未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调查发现,农民一般随地吐痰,喝生水,衣服脏了不及时洗,吸烟酗酒,饭前便后不洗手等不良生活方式、生活行为比比皆是。尤其农村老人劳动强度太大,小孩缺少应有照料。常常有些小孩抱着小狗小猫;有的小孩在地上玩够了就趴在地上睡觉,以上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导致各种身体疾病的病源。
二是家庭放养宠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住房条件和环境卫生等等得到了巨大的改善,福及宠物,越来越多的宠物走进了人类朋友的家庭中,成为富有或有特殊嗜好家庭的“特殊公民”。饲养宠物也成了一种时尚,但是多数家庭疏于管理,经常放养在外面,害得没有家长接送的中、小学生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总是提心吊胆。而且现在被狗伤害的报道也是随处可见,这些宠物又很少有接种疫苗,极易引起突发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确实严重影响到了当今社会的和谐。
(2)农村医疗卫生问题
一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程度较低。虽然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有所提高,现虽农村医疗费可报达到60%。但由于其筹资规模较小,其保障程度还比较低,导致生大病、重病的农民还是有着生命风险。二是农村卫生基础设施还很落后,村里没有正规的卫生诊所,更别谈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如有大病疾病便束手无策延误病情,使村民难以得到相对的安全保障。
2.分析与结论
农村社区卫生、健康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文化素质低,居住分散,信息不灵。有些村民对实施多年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都觉得无关紧要。有些村民因为经济条件差,常年卧床不起也不去就医。
(2).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差。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以及缺乏宣传教育,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与城镇居民有一定的差距。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3)管理机制缺失。一是村级没有公共卫生管理机构,长期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二是缺少一支公共卫生保洁队伍;三是缺乏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
(4)村干部的思想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认为这都是上级政府的责任,与己无关;甚至认为搞环境卫生吃力不讨好,只有付出,没有收益。这些观念就导致表面应付、得过且过,甚至熟视无睹,不愿花大力气改善环境卫生。
3.对策与建议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应分工负责,切实承担起相应职责,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完善农村设施,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要严格按照中央、省级有关农村卫生工作政策规定,增加对农村卫生的投入。要合理安排乡镇(中心)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经费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资金,加强农村卫生经费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体制。
(2)引导培养村民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对各种破坏环境卫生的不良行为,应在侧重教育的基础上,采取必要处罚措施,同时深入开展卫生村镇创建活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不断提高村民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觉性。
(3)增强村民健康意识,提高村民健康素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方式,增强村民的卫生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例如定期进村举办健康培训讲座或普及卫生保健知识的文艺活动等。借助中小学生和团员青年的力量,组织他们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在村民之中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卫生保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