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的意义和目的范文(精选5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政治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党的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精神,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前提。
彰显社会主义的价值维度 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的共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什么是社会主义”无疑是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但是,如邓小平所说,这个问题我们过去并没有完全弄清楚。在改革开放前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曾经由于对目的与手段、价值理想和现实途径之间关系的不恰当把握,导致社会主义价值的跌落。同时,由于受苏联模式以及科学主义思维方式的影响,在大多数人心目中,社会主义又被制度化,忽略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维度,没有能够形成合理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没有看清楚社会主义价值和价值观对社会主义的意义,从而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的真谛。这种不清楚导致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严重失误以致带来严重后果。邓小平曾经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政治家的敏锐和智慧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维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注重从价值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邓小平反复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等等。最后,他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这一论断中,他将共同富裕看做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将社会主义价值观旗帜鲜明地引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之中,矫正了以往对社会主义实证化、制度化的理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提出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以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等。这不仅表明我们继续从价值的角度去理解社会主义,而且也表明对社会主义价值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的提出,则充分反映了我们对社会主义价值,以及社会主义价值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种理性自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根本的价值理想、价值原则,从价值层面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展开的实践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建构的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实现的制度安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它的生命之魂,表达出它特有的精神气质。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觉、理论自觉、制度自觉。不仅如此,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推动着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引导着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不仅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理解,还意味着它的自我建构。
整合多样化价值观 引领现代价值秩序的建构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秩序中。任何健全的社会都具有稳定和谐的经济、政治、社会秩序,也有着稳定和谐的价值秩序。价值秩序不仅反映着社会的经济、政治秩序,而且通过自身为人们建构有序的意义世界,促进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秩序需要核心。犹如一首美妙的乐曲,如果没有主旋律,只能是一堆杂乱的音符而已,要真正形成价值秩序,就必然需要一种核心价值观来调节与整合多元价值的紧张与冲突,统摄价值生活。因此,任何一个成熟的社会和文化都会致力于建构和不断强化其核心价值观。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带来的社会急剧转型以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社会价值秩序发生着深刻的变迁。改革的历史进步性决定并确证了人们价值观变化的进步性,同时,价值秩序的变迁中又充满了紧张、冲突甚至一定程度的混乱。价值观的多样性引发,带来了价值观的冲突,这种冲突表现在个人、群体、社会不同主体之间在效率与公平、利益与道义、自由与平等一系列重要价值问题上,有着不同乃至截然相反的看法与选择。同一主体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价值取向也往往呈现出多变性与矛盾性。这种矛盾和冲突也是不同形态的价值观,如传统的与现代的、本土的与外来的、宗教的与世俗的、精英的与大众的价值观之间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在这种矛盾和冲突中,我们还看到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价值观的物质主义、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一些人视金钱、财物及其获得是他们的首要乃至全部目标,认同物化的逻辑,信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一些人价值观具有明显的模糊性,以事物具有相对性为借口,混淆是非界限,美丑不分、荣辱不辨。一些人信仰缺失,精神迷离失措,无所依傍,陷入无意义的焦虑与孤独之中,并走向虚无化、平庸化、冷漠化。因此,我们时常看到生活中道德底线频频失守,封建迷信沉渣泛起,雷人事件不断发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着引领现代社会价值秩序建构的历史使命。价值秩序变迁中的矛盾冲突以及一定程度的混乱,反映了经济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和利益的冲突,同时也以问题的形式,凸显了对核心价值观的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的提出,表达了对这一诉求的自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彰显,人们能够对多样化价值予以批判性整合,对价值之间的冲突加以调解,以此理解和统摄社会生活,消解价值观的物质主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从而有效建构精神家园,在多样化价值的喧嚣声中,安顿自己的心灵。社会也能够找到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有效引领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有效避免社会分化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形成稳定有效的现代价值秩序。
增强民族凝聚力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任何一个民族国家的崛起,不仅伴随经济的强盛,而且伴随文化的昌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人们称之为软实力。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文化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当代中国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自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国家认同感。国家文化软实力首先表现为文化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每一个社会共同体都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为自身的存在进行合理性和合法性论证,并通过它来塑造和凝聚它的成员,把共同体的成员联结在一起,产生一种团结感,形成一种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这种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这种核心价值观为其成员提供了共同的价值理想、价值规范,使人们在自己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上有了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形成价值共识,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当代中国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核from本文来自百范文网,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价值观,为人们提供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使人们超越民族、血缘、语言和地域等方面的差异,超越阶层、行业、职业、利益等方面的差异,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向心力和归属感。同时,也正是凭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社会进行着自我认同,实现自我确认,回答“我们是谁”的问题,显现自身的特殊性、差异性和同一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当代中华文化的核心。这一核心价值观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在价值层面上所做出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解答。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既是在中国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基础上来进行的,也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历史背景下来展开的。它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本和市场机制,也要努力消除资本主义现代性带来的种种困境与危机。与此相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合理继承与吸收,又需要对他们进行批判与超越。在这种批判超越中,克服和消解现代性价值缺陷和危机,为人类文明发展找到一条新的道路和方向。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因此,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之谜的创造性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则是对中国近代以来价值文化领域中西古今之争的创造性解答。这样的价值观,不仅是当代中国的文化标识,对外展示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形象,构成国际文化对话、交流、互动的基础,也是当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有着独特的价值。只有具有这样的价值观自信,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党的三严三实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在哪里?今天南京市离退休协会组织了一次深层次的解读宣讲活动,来自南京市各区及直属单位的离退休老同志参加了大会,在区退协殷书记的带领下,秦淮区退协一行40多人参加了学习,这当中有曾经的老领导、老党员和与共产党肝胆相照的民主党派人士。
市离退休协会施振东主席主持大会并首先向参加学习的老同志们表示慰问和崇高的敬意。南京市教育局工委刘莅书记对党要管党、三严三实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作了精辟的解读并用具体的数据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刘书记不回避教育系统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认识的过程,在谈到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如何对党忠诚的话题时,刘书记例举了许多事例,让所有参加学习活动同志感到很震动。
许多老同志对党的发展和奋斗历程中的这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例虽然以往已经多次学习和亲身感受过,但在改革开放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后的今天再次重温这些动人事例,依然让大家精神振奋,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上党课,有利于科学总结我们党开展党课教育的经验,把握党课教育的规律。我们党已经走过了九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党课教育也已经同步开展了九十多年,我们党关于开展党课教育的思想,既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又是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一笔丰厚的资源。这个“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对党课教育规律的思考与总结,同时凝聚了党对社会发展规律、政党建设规律以及人类政治文明共同成果的认识,可以为当前及今后的党课教育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曾经指出:“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回顾中国共产党长期开展党课教育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并善于开展学习教育的党,同时又是一个重视并善于总结学习教育经验的党。理论上的成熟和清醒,是一个政党成熟和清醒的重要标志。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党课教育实践中,既形成了一系列自己独有的思想,也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这些思想、经验,需要我们进行系统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取得新认识、新成果,不断认识和把握党课教育规律,努力把党的党课教育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的基础之上。这是党课学习的理论意义所在。
暂而意义深刻的党课培训已经结束了,然而党的思想和具体的实践却永远学不完,做不完,接下来就是要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经过党课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得认识了党,端正了自己的入党动机,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永远跟党走,并且增加了我——一名积极分子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其中一员的决心。
此次党课培训,让我明白从一个普通的学生,成长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意味着党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我在组织上入党后,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在思想上真正入党。因为我知道一个人在组织上入党一生可能只有一次,但要真正在思想上入党却是一生一世的事。作为学生党员首先应该是普通党员,应该用自己的言行表明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表,是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今天的学生党员,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学生党员应该具有时代的使命感,从而激发我们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肩负起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那么,怎样才能体现一名合格的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呢?我觉得应该包括一下几点:
第一,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当今世界,科学发展日新月异,逐步向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迈进,不学习,人就会落后。大学生是我国社会文化阶层中的较高层次,大学生党员更要能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因此大学生党员的专业知识一定要过硬。这就要求大学生党员勤奋刻苦,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中起表率作用。同时,还要和大家共同进步,经常交流经验,乐于帮助有困难同学。另外,还要注意个人文化修养的培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因为只有一个具备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青年,其社会适应能力才会比较强,才能较好地处理形形色色的问题。总之,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刻苦学习、钻研,并有所创新。
第二,要加强党性修养,要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问题。要阅读马列原著,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理论,培养自己的党员修养。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变化的社会,我们身边的人、事、物都会不时地发生变化,但是真理是不变的,大学生党员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平时注意党性修养的培养,才能抵挡住不良诱惑的影响,适应复杂的社会。作为大学生,最基本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党员,最基本的是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生党员最根本和最实际的义务就是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其丰富的内容,想要真正做好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周围的同学也是人民中的一部分,在学校这个环境里,为人民服务就指的是为同学们服务。这就要从点滴做起,从不显眼做起。例如,发现同学学习、生活上有困难时,应热情给予帮助;同学思想上有疙瘩,应主动给予开导;遇到个人与同学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先人后己。因为同学们对党的最直观的认识正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党员特别是他们身边的学生党员来认识的。一个党员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党的形象,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影响着党的性质和战斗力,我们作为学生党员要十分重视发挥自己身为党员的作用,以此来影响周围的同学。大学生党员应作为党的代言人,大学生的带头人。从自身抓起,从小事做起,对学习刻苦努力,对工作有创新精神,注重思想上的学习,全心全意地为同学和他人服务,敢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不断地学习中完善自我。试想如果连周围的同学都团结不好,何以团结千百万人民群众?一个班的同学都带动不起来,何以解放全人类?或许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但的的确确是我们目前有些学生党员所存在的问题。现在有的学生党员只能独善其身,而不会做群众工作和不善于做群众工作,认为只要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别人怎样不用去管,或根本不想管,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也是不符合党员要求的。作为一个学生党员,不仅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同时,要用先进性来带动并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要在自己不断进取的同时,坚持与同学共勉,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第三,大学生党员应具备较高的理论。认真学习,善于运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纪国法,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这些都是原则问题,无论如何都不能动摇。另外,现代社会的开放性要求大学生党员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现代意识与创新精神源于开放的思想方式和思想的解放。答案补充 邓小平曾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就是实事求是”。他要求大学生党员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要彻底摈除陈旧僵化的思想方式和思想意识,用开放的眼光看待新事物,接受新观念。这就要求大学生党员更应该注意提高自己共产党员的素质和修养,特别是思想上的改进,才能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受住更大的考验。
总之,党永远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路灯,我们永远团结在党的周围,永远跟党走。
党课培训马上就要结束了,相信通过短暂的培训,同学们得到的不仅仅是这几节党课的内容,收获的更是深刻而长远的人生感悟,那么,党课的意义究竟在何方?为此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讨论。
讨论结果如下:
1弥补了对党的认识的空白,更好地服务祖国。
作为现代的年轻人,我们都具有活跃的思维,无时无刻不在被这繁华的世界所包围着,而真正了解、关心我们党的人却少之又少。Q Z1 L1等认为通过党课的学习,正好可以弥补我们对党的无知,更深刻地了解党的历史,了解自党成立以来所走过的坎坷岁月。同时Y也说:“通过这次党课培训,我们可以更加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更好地服务国家”。
2认识到大学生党员应具备过硬的理论基础。
L2认为,通过党课学习,掌握并应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现代社会的开放性要求大学生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思维,现代意识与创新思维来源于开放的思想方式和思想的解放,而这些的取得,势必需要过硬的理论基础,更何况作为大学生党员的一份子。
3提高学习能力,严格要求自己。
Z2和Y相继提到,从一个普通大学生成长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继而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一个质的飞跃。Y说:“这意味着党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我们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不辜负党组织”。同时Y还说:“当今世界日新月异,逐步向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迈进,不学习,人就会落后,党课则不仅仅让我们学习到了党的知识,更提高了学习能力”。
4认识到党的先进性。
F谈到:“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先进的前进方向”。而我们学员就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保持自身先进性,同时L3也认为:“我们学员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了解到党的先进性,进而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5提高党性修养,扩展看待问题的思路。
G认为:“通过党课,我们更加坚定了信仰,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同学服务当作了自己基本要求”。W通过‘凡事都具有相通性’认为:“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但永远不变的是真理,而马列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这些真理更可以让我们以“拿来主义”来看待、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的棘手问题,以不变应万变”。
最后S总结了本次讨论:党课,让我们了解了党在近代中国崛起之路中所起到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党课,让我们端正了自己的态度,勤奋、刻苦、好好学习;党课,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担负着祖国走向繁荣、富强、和谐的伟大使命;党课,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