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传说作文_中秋节的由来感想(精选3篇)
八月十五,是我国古老传统的节日——中秋节。自古以来,多少文人雅士为中秋佳节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优美诗篇,在这“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地意境中,抒发感叹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别样情怀。
然而在这,我并不是抒发离别愁绪,也不是感慨悲欢离合,而是要“叹月饼”。
吃月饼一直以来都是中秋节里必不可少的一项。想一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月饼,甜滋滋的水果,望着天幕上皎洁的明月有说有笑,那是多么的幸福!然而现在的月饼却吃出了另一番滋味。
以前的中秋节,人们吃的是“意蕴”,而现在的月饼,吃的却是“面子”。
走进超市和商店,眼前的月饼令人大吃一惊:豪华的外包装令人目眩,金光闪闪,镀上了一层“气派”,镀上了一层“面子;再看价格,呵,几百到几千元不等,有些更豪华的,价值过万呢!待拆开一看,一样的质量,一样的味道,相差的却只是那一层层数不清的“纸盒子”。
这等“面子”老百姓可撑不起,倒是给“走后门”和“开后门”的人撑起了一条“捷径”。比如我家对楼的某局局长,他可是收足了“面子”。中秋节这阵子,前来送礼的人络绎不绝,各个都是小心翼翼的弯着腰进去,眉开眼笑地挺着胸出来,而且手中的月饼盒子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豪华。也不知这样的月饼还有什么滋味,这样的中秋节还有什么意思?
当然,月饼越做越上档次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应证。但中秋节里吃月饼尝的是一家人团圆的喜庆,若把它当成是一种“办事”的“工具”,那这个中秋节还有什么“意蕴”可言呢?
过中秋了,吃月饼了,每家每户都有着各色不同的月饼,豆沙的,水果的,火腿的,应有尽有,看着都诱人,更别提吃了,咬一口酥香软口,这种感觉真爽!让人回味无穷,开开心心该多好!但今年的中秋,过节的气氛却不浓,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了好久都没有想通。
“吃饭了”,这是妈妈的声音,满桌子的美味佳肴,要是平时多诱人呀!我却无动于衷,今天,怎么啦?我没有一点想把它们“消灭”的意思。走在街上,家家户户都很热闹,到处散发着饭菜的香味,这味道太诱人啦!让我***,忘了自己是谁。
奇怪的是,为什么听不到悦耳的笑声呢?这让我很郁闷,唉……我想这么香的饭菜,再有笑声伴奏该多好呀!
终于到晚上了,我迫不及待地守候着月亮的出现,一分过去了,十分过去了,一刻钟过去了……,看看钟晚上9点多了,月亮怎么还不出来!我不禁叹气,哎……真没意思,过着无味的中秋节,月亮也不知藏到哪儿去了?我好失望。我抬头看看天空,一片漆黑,没有任何东西点缀,这中秋显得更冷清了。
刹时,我眼泪禁不住从眼角流了出来,我哭了,我竟然哭了,泪水流进了我嘴里,尝一尝没有味道,为什么会是这样?也许就是这索然无味的中秋吧。
中秋佳节人团圆,月圆星疏寄思念。
秋萋月凉相思浓,他乡游子续真缘。
魂牵梦萦故乡路,岁月攸攸,却总抹不去对故乡一景一物记忆。
情牵梦绕故乡情,光阴似箭,却总不能忘舍对故乡的深情厚谊。
轻品故乡饼,细尝故乡情。轻拥故乡恋,细抚故乡人。
如果说故乡是一片落叶,那我们就是落叶上的一只虫儒;如果说故乡是一片蓝天,那我们就是在蓝天上翱翔的鸟儿;如果说故乡是一个温暖的港湾,那我们就将载着爱的港湾驶向港湾。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故乡都是我们的依靠,都是我们的归宿,都是我们的归属。
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啊,在皓月当空之时心中满满的承载着对故乡的思念与期盼,又是一年月圆时,思念之情又酝酿在游子的心里。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在心中酝酿,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愫在心中荡漾。
人依旧,物依旧,一切都恍然如梦。
情依旧,爱依旧,一切都定格永恒。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青天又何知晓,这一份浓郁的情谊,谁又能懂得明白远在他乡游子的怅惘,一份惆怅,浓浓的糊在心头。
忧愁。思念。恍惚。游子的心境。
孤寂。怅惘。荒芜。游子的哀愁。
又是一年月圆时,星光依旧灿烂。踯躅在春江花月夜,漫步在月圆河畔旁,细细地品味着这一份希望,聆听着月儿银色的梦想。
月圆人团圆。
当一家人围在一张饭桌上谈笑风生,当一个家庭聚在同一个屋檐下唠着家长里短,人情世故,该是怎样的一种情绪一直在内心深处流淌着,是高兴,还是喜悦与兴奋?都不算是,最重要的是那一份温情。
当我用指尖敲打出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温暖都在指尖指缝中随着血液流淌着,凝固着。抬头望苍穹,一切都凝聚在这圆月之中。
月如水,清如碧,月圆之时,举杯同饮这一杯温情。
夜如梦,静如寂,团圆之时,相厮守着这一份期待。
圆月夜空明,星芜衬月明。轻咽故乡情,细赏故乡声。
Copyright (C) 大文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