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汇编28篇)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精选28篇)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1

又逢中秋,这个中华传统的佳节,从风云的唐宋至烟雨的明清,一直流转到繁盛的今日。那一轮清清朗朗的明月,从远古到今朝,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从乡村到城市,让多少久别重逢的喜悦挂上桂影婆娑的枝头,又让多少合家团圆的亲人在月光下偎依取暖。它沐浴过古人,又照耀着来者;它淌过千年的时光,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将明净无尘的灵韵赠与人间,依然以淡雅清绝的风姿摇挂在深邃的苍穹,接受世人千古不变的虔诚膜拜。

几缕清风推开浮云的遮掩,一轮明净如水的月,流淌着温婉,泼洒着浅淡的水墨,徐徐地舒展一轴无边的禅意画卷。不知何时移进了雕花窗棂,落在书案上,浸染那一卷诗句和杯盏里的佳酿,墨砚映着婵娟,也变得几分清凉;是谁,一束柔毫描月圆,增添愁绪,临窗飘溢着酣畅淋漓的墨香;又将一帘幽梦,抛向了枝头,隔着朱楼小榭,高唱满月的歌。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2

六年级刚开学不久,就不知不觉迎来了10月4日的中秋节,那一夜,我难以忘怀。

10月4日中秋节来得很突然,20xx年也就过了一大半。早晨,我揉了揉自己的双眼,下了床,猛地拉开了房间里的粉色窗帘,我怔住了,迎接我的,不是阳光灿烂的太阳,而是有些灰蒙蒙的天。中秋节的早晨,天气不是很好,有点冷,难道晚上,月亮姐姐不愿意出来吗?我决定晚上“赏月”之时,把这个我的心头结解开。

夜幕降临,我们一家三口一起来到了爷爷住的地方。这时,堂妹一家也随后赶到。爷爷见我们都到齐了,可以一起吃团圆饭了,很是高兴。爸爸和叔叔先是将桌子齐心协力地抬到了门外,紧接其后,香喷喷的饭菜上桌了,我们很快就经不住诱惑了,动起了筷子。饭菜都快吃完了,却还是未见到月亮姐姐,看这阵势,月亮姐姐是不会出来的了。

吃完了团圆饭,我们大家都在家门口围着桌子,聊了一会天,就开始准备做冰皮月饼了。我们都有秩序地排队把手洗干净,把材料准备好就动手了。先抹一点食用猪油在手上摸均,然后拿一些适量的冰皮在手上搓圆,放在一旁,再少拿一些自己喜欢的馅搓圆,然后把冰皮压扁,把馅包进去,继续搓圆,最后,用模具把冰皮月饼压出图案,就大功告成了!

六岁的堂妹很是调皮,把月饼做成了一个小葫芦,可爱极了!连大人都被带动了,把月饼做成各种各样的图形,只有爷爷奶奶没有“玩花样”。月饼做完了,爸爸拿出相机,给我们这些“月饼王”来了个大照相。

我们一边吃着自己亲手做的冰皮月饼,一边轮流讲着笑话、猜猜谜语,可开心了!

中秋节的夜晚,一个特殊的夜晚!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3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根据《东京梦华录》(序于一一四七年)卷八的记载,宋朝的街市,在中秋节的前几天,就已弥漫著浓厚的过节气氛。商店贩卖新酒,重新布置门前的彩楼。市人争饮新有石榴、梨、栗、葡萄、弄色枨橘等等。到了晚上,人家争登酒楼赏月,丝竹箫管并作。里巷儿童通宵玩耍,夜市人马杂沓,至于天明。吴自牧(约一二七○前后在世)的《梦梁录》卷四也记载,南宋人家多于此日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即使是陋巷里的贫穷人家,也都会典当衣物去购买酒困,来欢度中秋。

金盈之(约一一二六前后在世)的《新编醉翁谈录》卷四则记载了当时人由赏月进而拜月的习俗:「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不以贫富,能自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

除了拜月之外,还有赏灯的风俗。周密的《武林旧事》卷三记载杭州中秋夜:「灯烛华灿,竟夕乃止」。浙江也于中秋夜放一种羊皮小水灯「一点红」,江面上布满了数十万盏灯,有如天上繁星,十分引人注目。据说水灯是为讨江神喜欢,并非纯粹为了观赏。

宋朝

宋朝在杭州另有一特殊的中秋景观,即钱塘观潮。由于钱塘江口地形类似一漏斗,每当海潮涌至,受到渐进渐狭的地形影响,波浪便重重叠叠堆积成一道水墙,声势极为壮观。苏东坡在杭州任佑府时,曾作过一首《中秋夜观潮》,描述观潮人数之众多,及潮水汹涌之气势: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锁,夜潮留向月中看。

万人鼓噪慑吾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武林旧事》中的另一段文字则更具体的描述了潮水震撼天地的磅薄气势:「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直至今日,钱塘观潮仍是浙江省中秋节特色的观光据点。

元朝

元朝虽以异族入主中原,但所受汉化甚深。节日习俗也大半沿袭汉人旧制。到了明朝,赏月、祭月、吃月饼的风俗大盛。

田汝成(约一五四○前后在世)的《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记载明人多于中秋节以月饼相馈赠,取其圆形的「团圆」之义。夜晚则设赏月之宴,或携带酒食至湖海之畔游赏。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一六三五)卷之二则详细描述了中秋祭月的供品:月饼必须是圆,所供的瓜果则必须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偏照菩萨,下绘月轮桂殿,有一兔人立捣药于其中。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一成员。中秋节又是团圆节,所以纵使有归宁的女子,也必定于此日返其夫家团聚。

明朝

至于明人赏月的盛会,则有张岱(一五九七-一六七一?)以其生花妙笔,为我们作了下面这段极其风雅记述。《陶庵梦忆》卷五的「虎邱中秋夜」:

虎邱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僮、走空之辈,无不麟集。自生公台、千人石、鹤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江上。天暝,月上,鼓吹十百处,大吹大擂,渔阳参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更深,人渐散去,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席席徵歌,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字句,藻鉴随之。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萧一缕,哀清绵,与肉目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三鼓,月孤气肃,不杂蚊虻。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然此时雁比而坐者,犹存百十人焉。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4

1、佳节送福,非你莫属。爱情甜蜜,家庭和睦。事业折桂,升迁如兔。老朋友,新祝福,祝你中秋佳节喜在心头住!

2、又到中秋佳节,轻轻送上我的祝福,道一声我心中的感谢,感谢你曾经付出的辛酸苦累,合作的路上我们好好总结,共同迎接我们的美好明天,祝你中秋快乐。

3、同庆十五团圆佳节,祈盼亲人如意吉祥。中秋佳节祝福家人:妻子节日愉悦安康,独享十五甜饼美酒。旅游归来再聚团圆,甜蜜美满永远幸福。还愿家室一个梦想,迟到团圆更美香甜。

4、明月千里难以触摸,对你的思念无处寄托。举杯邀明月,说:福多!财多!快乐多!

5、撷几缕花香,融进美酒;邀一轮圆月,千里婵娟;采一份思念,酿成月光;寄一声祝福,愿您安康;中秋佳节,短信传情,祝您事业圆,生活圆,万事圆!

6、沧海月明,思念越千山;烟波万重,祝福遥相送。为了生活,披一身风霜,你奔波异乡;追逐梦想,藏一怀衷肠,你步履匆忙。不同的地方,一样的月亮,中秋佳节,不论你身处何方,都愿花好月圆人安康。

7、一缕情思一颗红豆,月圆时分我会让玉兔送去我特制的月饼!祝中秋节快乐!

8、月儿高高,思念心情给你捎,开口笑笑,好彩好运一起到,心儿跳跳,迎得福气来拥抱,日子好好,幸福生活抱你腰,中秋佳节,祝愿工作事业步步高。

9、同望当空月,月圆梦未圆。天涯情切切,拭泪两相思。中秋无佳期,各自怨遥夜。闻音忆亲容,千里牵情丝。

10、借着中秋天的小长假,我送一个月亮祝朋友爽心,送一片月光祝朋友暖心,送一个月饼祝朋友甜心,最后送一条短信祝朋友中秋快乐、开开心心!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5

(一)嫦娥奔月

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体恤民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长生不老,从昆仑山找来长生之药,准备择日吞药,此事为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于后羿长期残暴统治,乃先将此药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射嫦娥,嫦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或“太阴娘娘”。

(二)*元朝

相传,元末,中原人民不甘受其元的残暴统治,爱国之士纷纷奋起抗元,朱洪武的军师刘伯温要属下扮道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灾,要避灾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挂日月旗,旗将藏于大月饼中。到了这天,各地民众都切大月饼,将其中所藏的旗挂起来,起义声势大振,元人大为吃惊,朱洪武就一击成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后来,这种日月旗就是“明”旗。另外类似的传说是月饼内藏一条纸,内写“八月十五夜杀”,大家切月饼时看到这一张纸,就纷纷奋起把杀了,元朝就被*了。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6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也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我的内心是多么雀跃啊!

晚上,全家人开开心心地吃过晚饭,我和妈妈就来到健身广场等候赏月。天虽然还亮着,半个月亮出现在空中了。等到快八点时,夜幕降临了,圆圆的月亮终于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大地。爸爸拿来了月饼、苹果、梨等水果和点心,我们席地而坐,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

月亮刚出来没多久就被乌云遮住了,我真有点担心。大概等了半分钟左右,月亮才掀开神秘的面纱,露出皎洁的面容。这个时候爸爸拿出了望远镜,对我说:“你对着望远镜看!”我欣喜若狂地接过望远镜,更清晰地看到了月亮上的景物,我大惑不解地问:“妈妈,月亮那么明亮,怎么会有黑斑呢?”妈妈说:“这是三个影子,分别是嫦娥、玉兔和桂树。关于月亮有个故事。”“停!嫦娥奔月、吴刚伐木我都听了八百遍了。”

不一会儿,妈妈兴致勃勃地说:“不如我们来一场赛诗会吧!”没等妈妈往下说,“好!”我们都齐声赞成。我争先恐后地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妈妈慢声细语地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轮到爸爸了,爸爸拖着河南腔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似乎也蛮有味道的!终于轮到姑姑了,她搓了搓手“嗯”了声,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看着姑姑欲言又止,满脸通红地样子,我们不由得哄堂大笑起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月圆的中秋之夜,有多少人庆贺着团圆?我爱这充满牵挂的中秋之夜。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7

中秋里说感恩真是一个绝妙的创意,人们说感恩之水从心田流淌;人们说中秋之节源于真情洋溢。其实感恩是发自内心的感动,而它确是永恒。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内涵已发展成表达美满和谐富饶和安康的美好愿望,也成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象征,但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思想内涵。

中秋节源初是古代劳动人民感谢大自然赐予的节日,其时既是赏月的季节,也是庆祝丰收的时节,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是人们对团圆和谐的情感诉求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尊重,这种情怀是跨越国界的,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会认同,所以它既是沟通心灵的纽带,又是文化的桥梁,正所谓“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8

玉兔捣药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陪伴嫦娥,并捣制长生不老药。

玉兔入月宫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姐姐们,飞到了月宫陪伴嫦娥居住了!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9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通常有许多人讲,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有人则认为,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始的。唐代《开元遗事》一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径自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

而有人提出,中秋节原本是*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节,把写有“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齐动手,一举*了元朝统治。后来,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

另外有人提出,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个月中间的一天。

《周礼》中出现过中秋这个词,但它指的不是中秋节,而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汉代有“秋节”,时间是在立秋的那一天,也不是八月十五,唐朝的类书里有四时十二节令的记载,也没有中秋节,但唐诗中已出现了“中秋月”.“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第一次对中秋节作了明确记载的是南宋人吴自收,他在《梦梁录》一书中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临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书里还描写了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赏月逛夜市的盛况。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10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中秋秋夜月,常时易雨多阴。

3.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4.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5.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看。

6.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7.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8.今年八月十五夜,寒雨萧萧不可闻。

9.一轮月好,正人间、八月凉生襟袖。

10.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11

中秋节习俗

吃芋头: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所以,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

中秋节手抄报:中秋节习俗

饮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拜“月娘妈”

拜月一般是妇女的活动。泉州将月亮称为“月娘妈”,表示对月亮十分崇拜。旧时到了中秋之夜,民间妇女有拜月习俗。传说嫦娥偷灵药,奔月而去,千百年来的神话传说和文学艺术作品的渲染,使月宫仙子受到凡人的尊崇,尤其是一般劳动妇女,以为女性当上月中,更是顶礼膜拜。因而便在每年的中秋月下,摆香案于庭院天井中,陈列时令瓜果和月饼,虔诚祭拜“月娘妈”,焚香祈祝,祈求称心如愿。

赏月“博饼”

赏月是由古而今、大众化的习俗。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赏月既可是家庭式的活动,亦可是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之间团体性的聚会。中秋之夜,在月色皎皎的庭院、园圃、阳台、屋顶天坪或露天公共场所,摆上美味月饼,沏上一壶香茗,对月当歌,边尝饼品茗,边聊天叙旧,不亦乐乎!博饼是赏月活动中的一种有趣的游戏。博饼有一套游戏规则,即在月饼中分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用轮流掷骰子的办法,按骰子的点数去博,气氛十分热烈,平添节日的欢乐和情趣。

共享月饼

中秋月饼是中秋节的特别食品,各种月饼在节前即已纷纷制出,以供中秋节送礼、请客和自家食用。合家团圆、老少一起品尝月饼,实为天伦之乐。除了自家尝饼之外,亲友间还相互馈赠,以示友好和关爱。

据说,送月饼的习俗始于明代。元末,群雄四起,朱元璋便是其中之一。他与元兵厮杀之初,屡遭败仗,其军师刘基献上一计:在中秋节之前命兵士化妆成道士分赴各地,扬言天将降灾,要人们于八月十五挂同一种旗——明旗;因恐口头传播泄密,便把所传消息写在纸上藏于饼中,分送亲友。大家如法炮制,相互传递信息。元兵一看见家家户户挂着明旗,闻风丧胆,慌乱中溃败而逃。朱元璋即位之后,想起了送饼取胜的妙计,便下旨民间年年中秋举行送饼活动,以作纪念。

夜游笋江

这是成年人的娱乐。过去中秋月夜,泉州人有结伴遨游笋江的习惯。“笋江月色”是旧时泉州八景之一。传说中秋之夜三更时分,月亮照在笋江桥中,每一个桥坎都能映出一轮皓月;而午夜时分,在笋江粼粼清波中,可见水中映出清源和紫帽二山的倒影。于是,人们总是在中秋之夜,踏着皎皎月色,迎着融融江风,步着南音丝竹余韵,三五成群,相约游江,既给中秋佳节一个好心情,又期盼亲眼目睹笋江月奇观。

烧“塔仔”

此乃孩子们的乐趣,是一项充满乡土气息和童趣的活动。

中秋节到来的前两三天,乡下的孩子们便到处拾砖头瓦片,在旷野中叠成一个圆形“塔仔”。这种“塔仔”大小不一,一般叠成五层或七层,各层裱上花花绿绿的五色纸。塔仔还供奉孩子们喜欢的泥塑偶像。为了烧塔仔,孩子们事先成群结队到各处捡来干柴禾,装满塔内,在塔中燃烧,烧得越旺越有彩气。从农历八月十四到十六连续三天,孩子们每晚都兴致勃勃地烧塔仔。那熊熊的火光在月色下辉映,照耀着乡村的各个角落。孩子们还相邀互相参观,比“烧塔仔”的壮观场面,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据传烧塔仔之俗,源自元末刘伯温于月饼里藏字条,约以八月十五举火为号,实行武装起义,至今民间流传的“三家养一元,一夜杀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来,而烧塔仔举火为号,也传衍至今而成为民俗。

放“孔明灯”

广场上,用两条长板椅垫足,四人站在椅上,捏住孔明灯的四个角,另几个人扶起孔明灯的底框,此时点燃灯中油枝,利用升起的热气和浓烟,把孔明灯高高涨起,飘飘欲飞。待孔明灯涨满烟气后放手,孔明灯便腾起升空,到相当的高度,与明月争晖。

敬“田头”

这是一种充满田园风情的节日祭奠活动。乾隆《泉州府志》记载:泉俗中秋“以月饼、番薯、芋魁祭先及神。前一两天,亲友以此相馈。”千百年来,泉州不仅有用番薯和芋魁祭奠祖先的习惯,还有用番薯和芋魁敬“田头”的风俗。由于番薯和芋魁是农家中秋必备的食品,故泉州至今还有“八月十五众人芋”的俗谚。

月夜“听香”

“听香”是封建时代妇女尤其是中老年妇女热衷的活动。所谓听香,就是在中秋节夜间到土地庙或当地其他庙宇,以自己需要问卜的心事向“神明”焚香祷告,然后手持炉香走到人群喧哗之处,聆听第一句入耳的话,以此句话为依据,如同“测字”一样,判别问卜的结果。这种习俗虽然带着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却含有猜谜般的游戏成分,因而劳动妇女乐而为之。泉州有句俗谚叫做“祖师公听香”,就是由过去市区后城“祖师公”中秋夜听香的盛况流传而来的。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12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通常有许多人讲,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有人则认为,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始的。唐代《开元遗事》一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径自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经典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

而有人提出,中秋节原本是*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节,把写有“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齐动手,一举*了元朝统治。后来,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

另外有人提出,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个月中间的一天。

《周礼》中出现过中秋这个词,但它指的不是中秋节,而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汉代有“秋节”,时间是在立秋的那一天,也不是八月十五,唐朝的类书里有四时十二节令的记载,也没有中秋节,但唐诗中已出现了“中秋月”.“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第一次对中秋节作了明确记载的是南宋人吴自收,他在《梦梁录》一书中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临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书里还描写了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赏月逛夜市的盛况。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13

中秋节的来源:

1、嫦娥奔月

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体恤民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长生不老,从昆仑山找来长生之药,准备择日吞药,此事为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于后羿长期残暴统治,乃先将此药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射嫦娥,嫦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或“太阴娘娘”。

2、*元朝

相传,元末,中原人民不甘受其元的残暴统治,爱国之士纷纷奋起抗元,朱洪武的军师刘伯温要属下扮道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灾,要避灾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挂日月旗,旗将藏于大月饼中。到了这天,各地民众都切大月饼,将其中所藏的旗挂起来,起义声势大振,元人大为吃惊,朱洪武就一击成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后来,这种日月旗就是“明”旗。

中秋节的习俗:

1、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与圆满,具有象征团圆的意义。古代就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现代人是欣赏月夜的自然美景。

2、吃月饼:

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3、团圆:

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社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中秋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14

1、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2、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3、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4、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6、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

7、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花好月圆人团聚,祝福声声伴你行。朋友:中秋快乐!

9、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

10、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15

清朝

明人拜月时用的「月光纸」,到了清朝,改了个名字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清又流传著一句话:「男不拜月,女不窜」。所以拜月就成了妇女的专利,家中的主妇忙著拜月,小孩子也不愁没事干。中秋节前几天,街市上都会卖一种专供儿童月用的「兔儿爷」。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钝、茶汤的,不一而足。

中秋传说

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汗马功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嫦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嫦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16

今天是中秋节,晚上,我们小区举行了一个活动,那就是中秋节庆祝活动。在那里,有一个桌子上有可以随便品尝的月饼,还有可以给喜欢喝酒的人喝的红酒。在别的桌上也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有一个桌子上有炒豆和各种各样的坚果和豆子。有两个桌子上有许多的气球,有圆形的气球,有字母样的气球,还有星星状和爱心形的气球,还有一些扇子。还有一个桌子上有一种像积木一样可以拼拆的可编程的机器人。

我在下面,一会儿去一个桌子上品尝月饼吃,一会儿又去另一个桌子上吃坚果和豆子,一会儿又去第三个桌子上拿气球并把气球抛到空中然后接住气球。我还一会儿跑去看看这个桌子上看可编程的机器人怎么样,一会儿跑去那个桌子上再拿个气球玩,一会儿拿着气球乱跑。我还跟表姐和表妹在所有桌子中间的空地上一起抛气球玩。抛气球好了后,我们还开始了“追逐战”。然后我们还到游泳池旁,在没有水的浅游泳池里面玩。

最后,我们玩的非常开心。我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17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来了,透过窗子,月亮慢慢上升,好似害羞的小姑娘,可到顶上,他好像大胆起来了,一下子跳了出来,我呆呆地看着月亮,似乎看到了砍桂花树的吴刚、美丽动人的嫦娥、活泼可爱的玉兔。

今天,突然想起了和爸爸约定的赛诗比赛,妈妈做裁判,爸爸说“要愿赌服输,不许耍耐,是含有月的诗句。”我抢答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爸爸说“你只会背这种短诗,看我的,听月楼头接太清,倚楼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我不甘示弱,高声吟诵起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去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我用挑战性的眼神看着爸爸,爸爸楞了一下,一个字都没有吐出来,我和妈妈倒计时“5、4、3、2、1.”我胜利了。当妈妈宣布的时候,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我们坐了下来,嫦娥姐姐好像在说:“小朋友,你真有学问。”我们吃着香喷喷的月饼,观赏着圆圆的月亮,突然,妈妈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妈妈神秘地说“你们谁知道中秋节的由来。”我和爸爸摇了摇头,妈妈看我们疑惑不解的样子,于是不耐烦 的讲道“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也被人们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不要忘了,让真情贺卡给远方的亲人朋友一个问候祝福团圆之夜,明月高悬。”我们不禁为妈妈竖起了大拇指。

中秋节就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我爱这诗情画意的中秋节。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18

中秋的月亮,是亲人相聚、团团圆圆的月亮;是硕果累累、喜庆丰收的月亮。

中秋的月亮,是一年中划下的最圆满的句号。春天撒下的每一粒种子,现在都实现了愿望。昨天的汗水变成了今天的收获。

丹桂轻吐的香气,合着田野庄稼收割后的芬芳阵阵飘来,把月下的每一株花草和每一滴露珠都熏香了,一切都被馨香的空气漂洗过,营造出了这恬静舒心的中秋月夜。

月亮从东山顶刚刚露出笑脸,家家户户圆圆的桌上就摆出了各式各样的月饼和琳琅满目的水果,摆下了醇厚的美酒和浓酽的香茶,摆开了欢声笑语和繁花似锦的生活,邀请明月一起分享。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19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天宝初年的一个中秋月夜,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大明宫的蓬莱池畔赏月,“玄宗八月十五日夜,与贵妃临太液池,凭栏望月,不尽,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于池西岸别筑百尺高台,与吾妃子来年望月。’”(《开元天宝遗事》)。大约蓬莱池畔没有一个望月的之处,皇帝不高兴。这还不要紧,要紧的是一个胡人给先人高祖送来的圆饼一直叫做“胡饼”,这名字也不怎么好听,玄宗的赏月乏味极了。杨贵妃本来就是一个很有才情的人物,情急之下,她仰望明月,智由心生,随口说出“月饼”这个名字。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20

一、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明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二、中秋节歇后语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三、中秋节神话传说

1、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2、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21

在这个中秋之夜,天上挂着几颗像小亮点一样的星星。我们全家出来散步,望着皎洁的好像玉盘的已经满盈了的月亮,心中不免有些思念之情:姥爷他们怎么样了?

片刻,爸爸自言自语的说:“古人怎么会想到月亮上有什么嫦娥、玉兔、宫殿、吴刚、桂树等等呢?”说完,指着那皎洁的月亮对我说:“看,那月亮上的黑影就是一片片的环型山。”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回到家里,看完相声大赛,就开始玩今夜最好玩的游戏:猜灯谜。

首先,妈妈把八块水果月饼切成每个月饼八份,装进盘子,八八六十四块月饼。我和爸爸在网上搜了很多谜语和脑筋急转弯来猜,猜对者吃一块月饼,猜错者不吃。游戏开始了,妈妈当裁判,我和爸爸一人一道,点“谜底”可知答案。第一题由爸爸答,题是:值钱不值钱,全看这两点(打一字)。爸爸想都没想,就说:“金字”,答对了,爸爸沾沾自喜地拿了一块月饼。该我答了,“十个哥哥”“克”,我脱口而出。“恭喜你”,答对了,我也自信地吃了一块月饼。我们你争我夺,谁也不甘示弱,盘中的月饼只有一块了,我和爸爸是父子,是朋友,水平可想而知差不多。到了决胜局,谜面是:两个幼童去砍柴,力气太小砍不来,回家又怕人笑话,躲在山中不出来。我猜了半天也没猜出来,只好弃权,让爸爸猜。他信心十足,胸有成竹,可到最后,还是没有猜出来。

没办法,只好看谜底:原来是个“幽”字,我和爸爸恍然大悟。由于我们都没猜出,这块月饼被妈妈吃了,真是“蛤蚌相争,渔翁得利”。我们既“恨”自己“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又“恨”妈妈“从中捞了一把”。

这中秋之夜过得真愉快呀!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22

中秋节,一个花好月圆团聚的节日。今晚的晚风,格外凉爽,又带着一丝温暖,把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心都牵挂在一起……

——题记

还没有到晚餐时间,我迈着轻快的脚步在胡同里悠闲地走着。这时的胡同里,早已充满着浓浓的香气,我的哈喇子都流出来了!其实,这香气里不光有美食的香味,还有爱的香味,还充满着团圆的香味,让我流连忘返。在胡同里走了一圈,回到了家。家里充斥着妈妈大厨的成果的香味,满满的爱意,让我充满了食欲!我赶紧叫哥哥和爸爸来吃饭。可是,哥哥来了,爸爸去哪了呢?这团圆的节日,爸爸又跑到哪去了呀!?原来他们单位临时有事,先不回来了!中秋之夜,真是有那么一点点扫兴。那美味的晚餐让我狼吞虎咽,平常乖乖女的形象早已被我抛到十万八千里远!

像我这样的中秋晚会忠实粉丝,中秋之夜怎能少得了中秋晚会的陪伴呢?看着分针一点一点的移动,终于等到了八点整。我打开电视,盘着腿,手捧一盒酸奶,身旁放着一盒月饼,真是惬意!电视里传来优美的歌声,把正在打扫卫生的妈妈和玩儿ipad的哥哥都吸引来了,不一会儿,爸爸也回来了(莫非这歌声有神奇的力量?)。我们一家四口坐在电视机前,看着,说着,笑着,其乐融融!整个大家庭都充满了温暖!

世界各国的人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过着中秋节,但,没有变的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过着充满团圆味道的中秋节!晚风透过窗帘,吹到了我们的心里。虽然今晚的风格外凉爽,但,吹到心里就变得格外温暖,它牵连着我们所有人的心!温暖,在这一刻弥漫了整个中国!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23

古代民族在中秋节前后举行祭祀月神,文字记载已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记载更多,后来加上吃月饼杀鞑子的传说,中秋节成为有民族意识的节日。明清以来成为一年中三大节日之一。

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体恤民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长生不老,从昆仑山找来长生之药,准备择日吞药,此事为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于后羿长期残暴统治,乃先将此药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射嫦娥,嫦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或“太阴娘娘”。

相传,元末,中原人民不甘受其元的残暴统治,爱国之士纷纷奋起抗元,朱洪武的军师刘伯温要属下扮道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灾,要避灾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挂日月旗,旗将藏于大月饼中。到了这天,各地民众都切大月饼,将其中所藏的旗挂起来,起义声势大振,元人大为吃惊,朱洪武就一击成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后来,这种日月旗就是“明”旗。另外类似的传说是月饼内藏一条纸,内写“八月十五夜杀鞑子”,大家切月饼时看到这一张纸,就纷纷奋起把鞑子杀了,元朝就被*了。

(一)赏月: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与圆满,具有象征团圆的意义。古代就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现代人是欣赏月夜的自然美景。

(二)吃月饼: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三)团圆: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社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24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全唐诗》)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全唐诗》)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全唐诗》)

《中秋见月和子由》(宋)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宋诗钞》)

《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宋诗钞》)

《中秋》(宋)戴石屏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25

中秋节的起源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人民就有了“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就是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26

中秋节的习俗有以下几种:

(一)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与圆满,具有象征团圆的意义。古代就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现代人是欣赏月夜的自然美景。

(二)吃月饼:

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

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三)团圆:

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社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27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__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__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中秋节民俗

中秋节,又称拜月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篇28

1、中秋节也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韩国等国的传统节日。

2、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沐着徐徐清风,披着溶溶月色,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喜迎中秋佳节,同享节日团圆之乐。

3、中秋节一直被人们喻为有人情味,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而这一天天上的月亮又分外明亮,分外的圆,所以又叫团圆节。

4、人生有诸多事情难以两全,多少在外求学和工作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此时不能回到亲人身边。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5、中秋里说感恩真是一个绝妙的创意,人们说感恩之水从心田流淌;人们说中秋之节源于真情洋溢。其实感恩是发自内心的感动,而它却是永恒。

6、中秋那天,人们买来除了月饼外的各式各样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吃的。傍晚,一家人吃着团圆饭,望着即将要黑的天空,都盼望月亮早点儿出来。

7、中秋之夜,月圆如镜,月华如洗。当家家户户摆出月饼,柚子,石榴,核桃,花生,瓜子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其乐陶陶,其景融融,何其快哉。

8、中秋前夕,亲朋好友都以月饼为礼互相赠送,因为月饼象征团圆。月饼的款式也是琳琅满目:有凤梨味的、红枣的、香橙的,还有我最喜欢的冰皮月饼……

9、夜已深了,情已浓了。中秋依然在天穹中漫步流浪,走过了宿命中的寒凄,越过了梦中那相思的河流,只有徘徊在月夜里的清瘦的身影,搁浅在相思风中的独岸。

10、中秋节强调的是团圆,他符合中华民族的观念,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很有意义的一个节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我们会发现,原来传统中秋节是这么有意思。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