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园林导游词介绍(通用5篇)
你们好,很开心认识你们。今日,就由我带你们去“人间天堂”――苏州观赏园林。
在车还没到古典园林之前,我先为你们介绍古典园林吧!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记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将近200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同时被称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四大名园。”
我们已经到了今日黄金游的第一站――留园。留园位于苏州是园林路,它应用了分和,明暗等比较手法。你们可以好好去观赏了,不过也要注意卫生,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留园不留我们,那我们就去狮子林吧。狮子林变化多端,值得一览。
穿过狮子林,出去约五千米,就可以看见寒山寺了。说到寒山寺,你们一定自然的想起《枫桥夜泊》里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吧?因为唐初有一个寒山的和尚在这里住过而得名。现在在寺内存碑一方,上面还刻着《枫桥夜泊》一诗呢!
好了,寒山寺到了,现在你们可以仔细观赏寒山寺了。
各位朋友,我们在“人间天堂”――苏州度过了美好的一天,我们明天再见!
各位同学,各位朋友:
你们早上好,很开心认识你们。中国有句老话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名言吸引着千百万游客来苏州观光。现在由我陪同你们去我国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苏州观赏园林,到人间天堂去享受一天。
我先为你们介绍苏州园林的基本情况。苏州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当然,也请你们注意环境卫生,做一个文明游客。
我们到了今日黄金游的第一站――留园。留园位于苏州市园林路。它应用了分合,明暗等对比手法。请你们好好观赏!
……
留园不留我们,那我们就去狮子林吧!狮子林到了,你们跟我来,狮子林变幻莫测,值得一览。
……
穿过狮子林,出去约5千米,可以见到寒山寺。说到寒山寺,你们自然会想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吧!现在寺庙内有一方碑,上面刻着张继写的《枫桥夜泊》。
希望寒山寺能给你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各位朋友,今日我们在人间天堂――苏州度过了美好的一天。谢谢各位!愿你们旅途平安开心,再见!
游客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苏州园林。我姓黄,你们就叫我黄导好了。先提醒你们,在我们游玩期间,将会经过很多美丽的景点。为了保证你们的安全,请不要乱攀爬假山。也不要乱扔垃圾。顺便留一个问题:我国建筑中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但苏州园林从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这是为什么呢?好了,我们先去游览吧。
我们先来到苏州园林的南门。进门后往前走就是沧浪亭。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45年,那时候诗人苏舜钦流寓江苏中心,以400000元买下了这块地。(400000钱购得园址)在水旁边建了一个亭子,取名“沧浪” 。(傍水构亭名“沧浪”)取了《孟子?离娄》和《楚辞?渔父》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你们要积极进取。白者自白不会沾污。)之意,作为《沧浪亭记》,自称“沧浪翁” 。南宋时变成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居住,沧浪亭改名成“ 韩园” 。1860年时毁于兵火,1873年重建。沧浪亭两侧刻着醒目的对联,上写“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
我们今日就游览沧浪亭。明天会有更多好玩的项目。哦,对了,前面那个问题的答案是:因为苏州园林是艺术品,所以不讲究对称。
各位旅客,你们好!欢迎来到苏州园林参观。我是你们的导游,姓潘,就叫我小潘或潘导好了。下面就让我带你们去参观吧!
苏州园林以山水秀丽,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那里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
现在我们来到了拙政园。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它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你们看,拙政园建筑布局是不是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它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主要建筑有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等。下面你们拍拍照吧,小心点,不要掉到水里或乱扔垃圾了!
参观了拙政园,现在你们跟我来到了沧浪亭。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沧浪亭园内以山石为主景。瞧,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多美丽啊!
下面你们看到的是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最后,让我们参观留园。留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现在,我们已经把苏州园林的几个名园都不得参观完了。我很开心能和你们一起游览这些名园,非常感谢这一路来对我工作的支持,今日的旅途就先告一段落吧。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灵山胜境。灵山胜境是以佛教文化为背景的主题园区,以传承历史、彰显时代的特色,将传统的佛教文化与科技文明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文化景观。
随着灵山三期开园,灵山胜境形成了佛、法、僧三宝的格局,“佛”是展现了佛祖四相成道的过程:出生、降魔、说法、涅盘;“法”代表佛法,是佛教中的精髓,以灵山梵宫、五印坛城、梵宫广场等景观展现。“僧”是以灵山禅修中心、慈恩宝塔、灵山佛学院等禅修为代表;整个景区以灵山大佛的“大”、九龙灌浴的“奇”、灵山梵宫的“特”构成了三大奇观。
刚刚我们了解了佛的一生,现在看到的就是佛法的展现,有金色梵宫、红色坛城、绿色广场、蓝色圣海。灵山梵宫是灵山胜境三期工程的核心建筑,因世界级佛教盛会应运而生。站在世界的高度,灵山梵宫不仅是一座全新地标式的会址建筑,更以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美轮美奂的建筑形态、品类繁多的艺术瑰宝以及感触心灵的全新体验带给人们太多的感叹与震撼。走近她,以一种始终仰视的姿态。
站在梵宫广场,佛教三大语系的汉传、南传、藏传的特色建筑鲜艳夺目。在梵宫的正南面,与梵宫遥相呼应的建筑就是“五印坛城”。坛城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藏传佛教风格的建筑,“五印”代表五方五佛,也代表佛的五种手印相,分别为:施无畏印、与愿印、说法印、触地印、定印。坛城代表佛的世界,我们在这建造五印坛城就是让大家感觉到佛的完美世界,登上坛城大家可以根据地面所画的标志绕着坛城走一圈,代表对佛的尊敬。
东南面是南传佛教中代表建筑---曼飞龙塔。屹立于曼飞龙塔基座上的主塔与子塔的整体造型,都是多层葫芦相垒形成的圆锥形体。主塔居于塔基中央,8座小塔分布在主塔周围,形成八角之状。8座子塔的基座都有屋宇状拱门佛龛,佛龛宇沿有许多浮雕,人字形檐边上有许多装饰物,塔脊顶有一装饰小塔,龛内供有佛像。小塔中部主葫芦体上端是个莲花座,莲花座上又是一个长嘴葫芦体,极顶是一根穿着3个铝环罩的风铃杆。主塔下部是形似大葫芦底的圆形台阶,层层相叠,渐上渐小,形成一圆葫芦细腰,其上托着一只两台宝葫芦。塔身以白色为基色,显示出多层立体感,造型美观,玲珑精致。
在坛城四周一圈的水面是香水海,这是根据佛经上记载大千世界中其中的一海,大千世界有九山八海,中间的为须弥山,香水海是中间的海,据佛经记载是注满香水的海,也代表佛教中的八功德水,正所谓“太湖三万六千顷,八功德水绕灵山,如来百福庄严相,无量光明照世间”。
梵宫广场面积16000平方米,正前方金色的建筑就是灵山梵宫,作为灵山胜境三期工程的核心建筑,整座梵宫共有三层,呈退台式布局,面宽150米,进深约180米,总建筑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建筑外观以华藏塔风格为主,糅合了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及传统佛教建筑元素,集成了世界佛教三大语系的建筑精华,庄严神圣,雄伟壮观。顶部依次错落的五座巨大的莲花圣塔,是整个梵宫建筑的精神象征,其造型以敦煌壁画中的“华塔”为原型,并以现代建筑材料和意象造型手法传达着佛教经典中“五智”的意理,五智代表佛教中五方五佛,以毗卢遮那佛为首的五尊佛来阐释佛的功德。中心最高的佛塔代表最高境界的毗卢遮那佛”
(法身佛),以右至左分别是东方药佛(发菩提心之德)、南方宝生佛(修行之德)、西方阿弥陀佛(成菩提之德)、北方不空成就佛(入涅盘之德)。至高可达60余米高的华塔高耸云端,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生辉,意念流转间,佛教经典《华严经》中描绘的“莲花藏世界”的意境和气息迎面而来,这依山而建的梵宫,更给人一种矗立山巅般的壮观与神圣之感。
走进灵山梵宫,首先是彰显修行功德、表达美好理想的“三德门”。根据佛经记载三德(智德、断德、恩德)是赞扬佛的功德,形容佛具有无上智慧、能够破除一切烦恼,救济一切众生的高尚品德。在“三德门”边的两侧,是“福”、“慧”门,祝福福慧双增。
带着神圣走进梵宫,震撼才刚刚开始。从门厅进入,经廊厅、主塔厅直至圣坛,一幅展示千年佛教文化的立体画卷徐徐铺展开来,每走一步都是开阔,每看一眼都是惊奇,每观一景都是感触。进入梵宫,我们可以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及精妙的艺术创造,里面汇集了当代知名艺术家和工艺大师的佛教艺术品,涉及绘画、雕塑、书法、木雕、铜雕、景泰蓝、金银器等,梵宫内部主要由门厅、廊厅、塔厅、圣坛几部分组成,主要特点是美仑美奂、气势磅礴、神圣震撼。
来到门厅,站在两层的门厅中央,门厅采用大量精品汉白玉雕琢而成,抬头仰望一面十余米长的刻漆贴真金《心经》书法壁画悬挂在门厅南立面的墙上,这是唐玄奘当年奉旨翻译的,是佛经中最短的一部经文《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是根据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在扬州大明寺石碑篆书拓本与精湛的刻漆技艺揉为一体的作品,来不及细细体味,清净之意早已油然而生。它采用了扬州漆器中的刻漆贴真金工艺,在制作过程中经过刻、铲、批、作、贴、撒等六大程序,首先在制作好的漆坯件上,运用各种刀具刻成各类画面,然后根据画面要求填选所需色彩,采用贴金箔、撒螺屑等装饰手法使其成为精美的艺术品。而每项程序都延续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自有其细致精妙之处。它耐水、耐热、耐磨,光泽度好,在灵山梵宫内将给大家展现多处这样精美的漆器工艺作品。在门厅的顶部还有四个藻井,藻井是覆斗形的窟顶装饰,中心向上凸起,四面为斜坡,成为下大顶小的倒置斗形。一般藻井处于石窟内中央顶部,使石窟窟顶显有高远深邃的感觉。这四个藻井采用的是传统的东阳木雕工艺,选料为楠木,在整个三期灵山梵宫的内部装饰中运用了大量的楠木进行了东阳木雕的展现。
我们现在进入辉煌的佛教文化艺术长廊——廊厅,近百米长的廊厅为拱顶结构,两侧高大雄伟、雕刻精美的廊柱,向上看,廊厅藻井色彩变幻,在东阳木雕构建的卷棚间高悬的仕女飞天容貌秀丽,体态丰盈、飞袖飘逸,或弹琵琶、或吹玉箫,或捧香花,栩栩如生似携彩云飞之欲出,思绪也随之翩跹。在它的两侧墙面上,大家可以看到十二幅具有史诗意义的大型油画,以时间为序列,以佛教的传播、交流和当代佛教发展为主题,从鹿野苑“初转__”、“灵山说法”的佛教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开始,到佛教传入中国的东传、西求的传播发展进程,再到近现代中国佛教中兴、传播、发展的概貌以及向欧美等西方国家传播的史实,一幅幅气势磅礴、庄严明朗的巨幅油画,清晰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乃至世界佛教文化交流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壮阔场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这组大型油画组图,它由众多着名文化研究专家、着名画家联合组成的创作团队历经两年的艰辛付出后完成。画布宽3米、高6.82米,分为四大板块,每个板块由3幅作品组成,每幅作品独立成篇。前廊厅分别是六幅油画:
第一幅 初转__图
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悟道之后,在鹿野苑首次讲法,为曾经伴随他六年苦行的五位侍者宣说“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等真理,并为他们剃度出家,建立了第一个僧团。从此,佛、法、僧三宝具足,佛教初始形成。
第二幅 阿育王传播佛教图
公元前4—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大力扶持并传播佛教,使佛教迅速传播到印度次大陆大部分地区以及周围一些国家和地区,佛教由此成为横跨欧、亚、非的世界性宗教。
第三幅 印度大乘佛教图
约在公元2—3世纪之间,被称为“第二释迦”的龙树菩萨,以及之后的无着、世亲等着名思想家,他们解经立论,各成体系,推动了佛教大乘思想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幅 佛教东传图。
根据《魏略》等书记载,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佛教经由中国西域传入中原地区。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汉明帝曾经夜梦“金人”,并于公元68年建立洛阳白马寺供养从西域请得的佛像、经卷、高僧。
第五幅 西行求法图。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东传西行者就络绎不绝。他们在求学的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当地,促进了世界各民族文化异花授粉,斑斓多彩。其中,朱士行、法显、玄奘、义净等高僧的动人故事和丰功伟绩,传颂至今。
第六幅 八宗祖师图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相继创立了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密宗、律宗、净土宗等八大宗派,各有思想传承,富有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佛教与文化的繁荣。其中,禅宗是最富中国文化个性而且影响深远的,禅净融合成为当今中国佛教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