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节,早上起来,我看见桌子上放着好多的粽子。
我连忙拿起一个,看了看,发现这些粽子是三角形的,跟平时吃的竹筒粽子不一样。剥开竹叶,吃了一口,真香。我想: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我跑进房间问妈妈:“妈妈,过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妈妈摸着我的头说:“孩子,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由来与屈原有关。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他投江后,人们怕他被鱼吃掉,就往江里丢粽子、饭团、鸡蛋等食物。后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船、吃粽子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真高兴。
你们都吃过粽子吧!现在一想起粽子的香味,我就馋的直流口水。
记得去年端午节时,姥姥很早就把做粽子的材料都买了回来。端午节的头一天下午,姥姥和妈妈就忙开了,她们把粽子叶、糯米、红枣都摆在面前,开始包粽子。
姥姥和妈妈包的很快,粽子叶在她们的手里翻来翻去,叫它上哪就上哪,很听话,一会儿的功夫,就包了一盆。一个个的粽子躺在盆里看上去很可爱。见到包粽子那么好玩,我也想包。于是,我就让姥姥叫我包粽子。
姥姥说:“先把粽子叶的一边围成一个三角形,然后将糯米放到三角形的叶子里,再放上几个大红枣,最后按照三角形的方向,将叶子围着三角形包起来。再用一条绳子系好。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还说:“我们家的粽子形状与别人家的不一样,我们家的粽子是三角形的,这样包好包”。
我按照姥姥说的那样学着包粽子。可是,包粽子可没有那么简单,粽子叶在我手里一点也不听话,一会儿不是这边漏了糯米就是那边漏了糯米,好不容易包上了,绳子又系不上,急的我直叫唤。妈妈见了直笑,她说:“别着急,慢慢来,只要你有耐心,就一定会自己包出粽子的”。听了妈妈的话,我点点头,一次又一次的练习,嘿!在妈妈的帮助下,我还真包了几个不太好看的粽子呢……
我多么希望粽子快点熟呀!因为我闻到了锅里飘出的粽子的香味,更重要的是我想快点吃到我自己包的粽子。
终于,我的愿望实现了。剥开粽子叶,咬上一口自己包的粽子,真是好吃极了。原来,自己做东西吃,是一件这么美好的事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目——端午节,又叫端阳节,目的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是惹喜爱的诗人,屈原被奸人所害。最后,屈原跳海自尽。人们之所以把粽子扔下海,是因为不想让鱼吃了屈原的尸体。
端午节的习俗是吃粽子,很多人觉得总缺少些什么,于是便自己包起粽子来,我先拿绿色的荷叶,然后把金色的蛋黄和一些可口的糯米放进荷叶里,然后把荷叶包好,就拿到大锅上蒸。粽子蒸好了,我尝了一口咸咸的蛋黄,就让我想起了太阳,似乎有一个“小太阳”在我口中,不久,小太阳消失了,我还在口腔里寻找一点“小太阳”,让人吃了想吃。当然,粽子的味道不止蛋黄味,还有很多种味道,有火腿味的,有瑶柱味的、有红豆味的有粟子味的…真是琳琅满目。粽子的形状也有很多种,有圆形的,有方形的,有长方形的、有椭圆形的、还有菱形的…各种各样。
端午节能包粽子,又能吃粽子,尝试自己做的:美食“,真是开心极了!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日。我们全家人在家吃粽子庆祝这个节日。
妈妈把蒸好的粽子端上来了。我看见一个个粽子都是用绿色叶子包成像三角形的样子。我脱掉她们身上的“绿衣裳”,里面的肉全露出来了。哦,好香啊!我立即咬上了一口,真好吃!很软很香!里面还有花生、桔梗、肉沫呢。
突然,我想起了什么。就问一旁的爸爸: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爸爸告诉我说,古时候有一位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含恨跳下了汩罗江。人们为了打捞他,又怕大鱼吃掉他,就向江里面洒下很多粽子,又用龙舟似的小船去竞相打捞。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约定成俗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
听完爸爸的讲诉。我终于明白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为什么吃粽子了。原来是为了纪念我国爱国诗人屈原啊!
今年的端午节过的真有意义!
端午节的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舅舅家。在路上,我看到了金黄金黄的麦穗,我还看见几台收割机正在地里收麦子,收割机的前面有一个像滚筒一样的东西,麦子不断的被卷进滚筒,麦粒就从另外一头流出来,好神奇呀!好多农民伯伯用耙子将收回来的麦粒摊在马路上晾晒,爸爸妈妈告诉我:麦子晒干后交到面粉厂,我们就会吃到面条、馍等面制食品。
一个多小时我们就已经到舅舅家了,时间过得很快呀!我和表弟表妹才刚刚玩了十几分钟,姨妈就叫我们三个吃饭。饭可香了,是搅团,我都吃了两碗呢。下午三点就回家,我依依不舍的跟表弟表妹拜拜了。坐上车,爸爸就把车开走了。在路上,安安静静,谁也没有说话。到了秦镇,我们还吃了凉皮,今天我们过得很愉快。
今天是端午节,我可开心啦!想知道我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吗?想知道就跟我来。
早上,我们早早地起了床。我一从房间里出来就闻到一股很香的味道!我来到厨房一看,明白了,原来是外婆在煮我最喜欢吃的肉粽子。外婆煮好了粽子,我一口气吃了两个肉粽子。
吃好了肉粽子,妈妈又带我去逛街,我买到了两个很漂亮的银手镯和一个漂亮的项链和一个好看的小小的香囊。
买好了东西,我们又来到奶奶家吃食饼筒。我教你们做食饼筒吧!先拿出食饼筒的皮,再把主原料米面放在上面,然后把一些菜再放上去,就可以卷起来了。最后一步,把肉汤浇到食饼筒的口部进去。
端午节可真有意思!
端午节,我和妈妈还有志愿者叔叔阿姨开车来到了新沟敬老院,去给老人们包粽子。
到了敬老院,我好奇地下了车,东看看,西看看,院子里树木葱茏,花红柳绿,再看看老人们的房间,他们还没起床呢!
过了一会儿,老人们陆陆续续地走出了宿舍,我看了看他们,他们有的朝我们看看,有的跟我们招招手,还有的笑了笑……看到这里我不禁有点心酸,这些孤寡老人没有家人和儿女的陪伴多么孤独啊!
我们到了厨房,准备包粽子。开始煮芦苇叶,煮了好长一段时间,哇!芦苇叶出“锅”啦。紧接着,我和一些叔叔阿姨七手八脚得把芦苇叶放到清水里,大约泡了十几分钟。我们又开始准备糯米,肉、蜜枣。忙碌了一阵,“万事俱备,只欠包粽子。”
我“粘”住妈妈,让她教我包粽子,我认真地看着妈妈手脚麻利,快速地包出一个粽子。
我开始装模作样地包起粽子来,先拿出三片芦苇叶并排重叠,然后围成漏斗形,接着我往里面装米,哎呀,米都漏了呢!我又卷了一个漏斗,我的妈呀!太小了,连一块小蜜枣都放不进去。我急了,又卷了好几次,才卷好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漏斗,我装上了米、肉,然后胡乱地绕了几圈,最后,我把“小尾巴”穿进粽针,插过粽身,轻轻一拔,OK,大功告成!我看了看粽子,天哪,说它像三角形,又像四角形,说它四角形,又像圆的,哎,真是“四不像”呀。过来好一阵子,粽子下锅了,餐厅里弥漫着粽子的浓香,等了几十分钟后,粽子出锅了。“啊,清香、浓香、醇香……”一阵阵的香味,馋的我直流口水。
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了几个粽子,放在老人们的碗里,帮他们剥掉粽子皮。然后一看,哇!白白的糯米,红红的蜜枣,看起来就让人垂涎欲滴。
给老人们单调的生活送去了一分欢笑一份温暖,把敬老的爱都包在这粽子里……这个端午节,我过得快乐,充实!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又可以叫做端阳节,传说那天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那天爱国诗人屈原听到自己的国家快要灭亡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块石头,纵身跳入江河里。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到端午节时,大家就划着船把饭投进江里。后来,他们知道这饭已经被鱼吃了。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米放到四片长叶里面包起来,就像一个三角形,这个样子饭就不会被鱼吃了。人们把这一个被叶子包裹而成的“米三角”起了个名字叫粽子。
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孩子们都带上了香袋,在门上的两边插上艾草和桃枝……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啦!
端午节有美味的粽子吃,端午节真好!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我们这里的一个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吃粽子,吃咸蛋黄,喝雄黄酒,吃蛇肉……有一些地方还会进行划龙舟比赛。
今天早晨,我起床以后,妈妈就问我:“今天又是端午节了,你还要不要吃蛇肉啊?”“当然要吃!”我响亮地回答。“那我们现在就去菜市场买蛇肉去。”“好呀!快走吧!”于是,我就跟着妈妈去菜市场了。
来到菜市场,我们没有看到蛇肉。于是,妈妈就带我在里面走了一圈。好不容易我们才找到了一处卖蛇肉的地方。摊主问:“你们是不是买蛇肉啊?”我抢在妈妈前说:“是的!”那个人就让我们自己挑选。我看到那几条蛇在笼子里面游来游去。它们还不时把头抬起。我不禁有些心惊肉跳了。妈妈却不怕,指着一条中等大小的蛇说:“就要这一条!”“好!”说着卖蛇的人捉起那条蛇。他用手捏住蛇的头,用脚踩住蛇的尾,再用空着的手拿一把刀,灵活地把蛇头给宰了下来,然后立刻把蛇皮剥去。接着,他拿刀把雪白略带粉红色的蛇身切成一段一段的放在一只塑料袋里。妈妈付了钱,接过装着蛇肉的袋子就和我一起回家去了。
吃饭的时候,妈妈把香气四溢的红烧蛇肉端上桌子。我看到这盆蛇肉不禁胃口大开,还没有等妈妈把盆子放到桌子上,就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蛇肉放进嘴里就吃了起来。爸爸看到我这样迫不及待地吃蛇肉,也跟着夹起蛇肉吃了起来。妈妈说:“看你们父子俩的馋样……”我和父亲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接着,妈妈也跟着我们一起品尝起来。这红烧蛇肉的味道真是美极了。
按照我们鸥涌的老规矩,端午节差不多在五月初一就开始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端午节便成了人们的一大盛事。在端午节的来临之前,人们早已准备充足了。男人们都准备着龙舟这项事项。女人们在家召集了亲戚们来包棕子。记得儿时,我常蹲在妈妈身旁,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妈妈的一举一动:只见妈妈首先把蕉叶放进大锅里煮熟;然后把蕉弄成圆锥形;接着放进各种馅料;最后用绳子包起来,煮熟再装起来。为过端午节时准备的。
孩子们过端午节,第一件事就是买各种水果,有荔枝、龙眼、榴莲……孩子们特别喜欢吃这些端午节特有的水果。第二件大事就是买新衣。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烟花爆竹等。
到了端午节那天,就显示出万象更新的景象。家家赶做龙船菜,空气里都弥漫着酒肉的香味。孩子们纷纷跑出街买各种玩意儿。街上满是一派热闹的景象:只见街头巷尾满是人,满是鞭炮。人们穿着新衣服,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到中午时分,必赶回家,因为在我们鸥涌得请亲戚朋友来吃饭。
吃过午饭后,大家就更忙了。
无论是男女老少都聚集在河边旁。人们的眼睛都期待着前方的龙船的来临。“啪、啪、啪”这意味着龙船的来临,把人们逗得更加兴致勃勃。不一会儿,只见一队身穿红色短衫和红帽,手持龙船棒,整齐划一,秩序井然,毫不混乱。河边的人们高呼着,点起了鞭炮,好一派热闹景象!整条龙船绕着村子来回几趟,高呼万岁,喜庆的气氛洋溢在空气里。
家乡传统的端午节,在政府政策的春风沐浴下,显示出喜气洋洋。
在我的眼中端午节是一个美妙的节日,它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愿望,有一种温馨浪漫的气息。
五月初五,汨罗江边,你——屈原,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的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的存在。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你最终一跃诠释了你的爱国之情,人们为了不让你的身体被鱼虾侵蚀,就往汨罗江里扔粽子和鸡蛋。便有端午节吃粽子和鸡蛋的习俗。
五月初五一大早,我还在熟睡的时候,爸爸总是将小段的艾草夹在我的耳朵上,让蚊虫远离我。当然,这一天,妈妈总会给我的胳膊腕和脚腕系上吉祥的五彩线。早上起来,看见胳膊腕和脚腕系着五彩绳,再看看妈妈的一脸笑意,懂得了系五彩绳原来是亲情的延伸。
农历端午节,除了系五彩绳,家乡还有插柳条,采艾蒿的习俗。艾草有一种特别的清香,据说端午前后的艾草,老人们从山上采集很多很多,回来拧成艾草绳,晒干后点燃,这是夏季驱逐蚊子和其它飞虫的最管用的土办法。
到了中午,我们便开始包粽子了,妈妈把糯米和粽叶洗干净,再把粽叶一张张码起来放进装着凉水的盆里。几个大人便开始团坐包粽子了
粽子包好后,结成一串放进锅里,过了一会,粽子终于好了,刚出锅的粽子色味俱全,尝起来香甜可口,其味无穷。
端午的滋味是粽子的香甜,是亲情的延续,是艾蒿的清香。
“五色的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肖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樽共。”这是宋代诗人欧阳修对端午时节美食与习俗的描画,清香的粽子,橙黄色的雄黄酒,混着菖蒲的清香,端午那热闹,欢腾的气氛中,更显特别。
“快把鸡肉端上来”。“把葱切好,动作快,糟了,肉快炖烂了。”厨房里,妈妈忙得满头大汗,为的是让我们在端午节能够吃上丰盛的大餐。
终于要开饭了,奶奶叫住了我们几个孩子,把一包雄黄倒进酒里,慢慢调匀,“快过来,奶奶给你们打护身符。”说着用手蘸了一点雄黄酒,点在了弟弟的眉心,然后又在他的脸颊,和他的手肘上,都点上了雄黄酒。弟弟顿时成了一只小花猫。随后,我和妹妹极不情愿地让奶奶在我们俩的脸上“作画”,于是我们家里又多了三只“小猫”。
“上菜了”,大伯用他那嘹亮而有力的嗓音喊着,我们几个小孩子兴奋地跳了起来。妈妈先是端上了主菜粽子,那粽子像一个个穿着绿衣的小胖子,肚子撑得圆圆的,接着又端上了咸烧白、甜烧白、回锅肉、丸子汤和麻婆豆腐……。
吃的还是主菜粽子,唐代诗人元?曾在诗《表夏十首》中写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这醇香、清甜的粽子是多么美味呀,连元?都对它情有独钟。妈妈边吃边介绍,粽子的做法非常简单,先用一张宽大的竹叶,折出一个尖角,把糯米和腊肉或豆沙放进去,慢慢包好,用蒸笼慢慢蒸,不久就会飘出阵阵清香。
中国历史悠久,美食各种各样,每一样都会让人垂涎欲滴,每一种美食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年端午节外婆都要包粽子,给我和弟弟做香囊包,今天我也包粽子了,我觉得还挺好,挺有意义的!
外婆昨天,就把芦苇叶、米、豆子泡好了,今天上午,包粽子开始了,外婆教我,先把叶子折成一个漏斗状,把米和豆子,红枣放进去填满,然后把长的的叶子折过来,把米和豆子、枣包住,最后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和外婆比赛谁包的又快又好,外婆包的很快,可我总是包不好,不是漏米就是破叶,再看外婆,一会儿就包好了十几个,外婆看到我包粽子这么难,笑着说:“要吃上你包的粽子得鼠年马月。”没想到小小的粽子是这么难包,不过我还是成功地包了两个,不过也挺开心的,凡事只要用心去做,总会干好的。吃着自己包的粽子,看着电视上的龙舟比赛,这个端午节过的好开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