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端午节话题作文800字(精选11篇)
一说到端午节,我就自动觉得应该要吃粽子了。小时候对端午节的理解,仅仅停留于香喷喷的粽子。而本地的人们,似乎也不大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尤其是我母亲,既不懂得端午节的内涵,也不记起在门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从未忘记用一双巧手为一家人包上几个肉粽和凉粽。在母亲的潜意识里,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撑起一片家人团圆其乐融融的天空。我们稚嫩的心,年年都为粽子的清香和家人团聚的温馨而陶醉。
渐渐长大,我才知道,端午节其实是为了纪念二千多年前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屈原出生于湖北秭归,他自小就树立了济世救民的远大理想。当他目睹民不聊生的社会景象后,决心救人民于危难之中。于是,他乘一叶扁舟,踏着西陵峡的滚滚波涛,走进了自己立志为国的那座圣洁殿堂。然而君主昏聩,佞臣当道,他实在回天乏力。虽然他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他也决心“吾将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样的环境下,他难以力挽狂澜。面对现实,他只能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叹息。他只能将他的满腔忧愤诉诸笔端,为后人留下《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后,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许这就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吧。但他爱国忧民的胸怀情操,却随着端午的习俗千古传承。他坚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照耀着湘楚大地的巍峨群山,照耀着楚江的惊涛骇浪,也照耀着中华大地,成为后世典范。
如今,粽子的清香分明已沁入心脾,我对自己说,好好享受那一份祥和惬意吧!我在想,假若屈原大夫能够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来到处处繁荣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会怀才不遇,定然不会屡遭排挤屡遭陷害,他也断不会以如此壮烈的方式饮恨楚江吧!
假若他能来到天等,眼见天等政通人和,处处和谐,他一定会倍感欣慰,他也一定忍不住为天等的发展出谋划策的。不,如果屈大夫目睹天等人才济济,能人雅士共同努力让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健康稳定,他也下决心不再从政,那么我们不妨尊重他的意愿。假如愿意,他可以在风景秀丽的龙角小天池边筑屋而栖,于端午朗日,面对一池碧波,尽抒诗兴。也或者,他来到巍巍四城岭中结棚而居,于端午佳节,手提一壶美酒,穿过幽静的八角林,来到山脚下我的家中做客,用天等辣椒酱蘸着品尝母亲亲手精做的肉粽,不时与我举杯畅饮,那是多么温馨的场景呀!
然而,很快的,我发现了自己的可笑:斯人已逝,忠魂渺渺,屈大夫是永远也回不了繁华的今世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免屈原悲剧再次上演,同时好好过端午佳节,静静怀念屈大夫,细细品味生活的每一份美好!
今天是端午节。
清早听见了第一声鸡鸣,我便早早的起了床。来到大街上只见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围的水泻不通,人们穿进穿出,忙的不亦悦乎:有的买粽子;有的卖粽子;有的赶着鸭子嘎嘎的叫着;有的卖着香气扑鼻的艾叶;有的拿着驱蛇妖的雄黄。
我来到兴华书屋看到一本关于端午节的书:屈原是故事的起因,他因为把国家建设的好受到了楚王信任而被皇宫里的贵人无中生有的谗言给无限被流放到了南方,但他依然爱国关注着老百姓的苦难,战争中楚王中了秦王的圈套被软禁了起来,首都也被霸占了,百姓们也招受苦难,在这一天屈原万分悲愤投汨罗江自尽了。百姓们想泉水一样涌到江边想去捞屈大人的尸体,可他们怎么捞也没捞到,没办法他们只能洒雄黄,扔下食物,用敲鼓的声音不让水族伤害屈原大人的尸体,同时制作出了不会让水族抢着吃的粽子。
从这里我想到了梁启超爷爷说过的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过雄于地球。还有周总理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读书。对!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要勤奋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们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健健康康为国家微笑,帮助我们的爱国屈大人完成梦想,建设好国家。
今年的端午节使我受益无穷,每一个进步,每一个付出都是为了建设好新的祖国,为国家而战!为中华之崛起读书!为国家而生!让祖国的花朵盛开吧!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端午不是清明,没有折菊的清香与断肠的青烟;端午不是中秋,没有月圆人团圆的欢喜与夜下的冷桂;端午也不是重阳,没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遗憾与惋惜。
端午很安静。静得只听见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端午是与众不同的,再没有一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一位诗人。
我的面前摆着一只粽子,好像是一个迷你的金字塔,我看着它,好像是一座青色的坟,住着一个人。
我用手剥开粽叶,那些叶子顺着叶脉裂开,好像是打开了一段奇妙的历史,那些水珠顺着叶脉流下,像是今天在与往昔重叠,我的视线朦胧,是否那滴滴水珠,是汨罗江的潺潺流水?
剥开粽叶后,我看见的是一个如白玉般的粽子,那些紧紧相依的糯米粒泛着淡淡的光,我手握筷子,却无从下手,这洁白的颜色,超出了平凡,好似战国时期,诗人那独一无二的清高廉洁,他的爱国情怀,至今让人称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这些都是诗人的诗作,诗人写下无数的诗句,都是为了祖国。
再怎么于心不忍,我还是动起了筷子,轻轻咬下一口粽子,那糯米的柔嫩,在我的嘴里慢慢融化,带着淡淡的甜味,与粽叶浅留的清香,伴着我对诗人的思念,咽下。
是不是只有那些小人才会那样排挤他,是不是只是因为在那个时候,楚怀王才会误会他,读他的故事,我明白了不被人信赖的滋味,一个人坚守,会有多么艰难?在那些笔触间有他多少的爱与心酸?
想到这里,我感觉嘴里的粽子又多了几分苦涩。窗外的雨仍下着,这些雨,会不会带着我,流向汨罗江?
诗人何等坚贞,以至于他“舍生而取义”,灰色的石头上,是他的身影,江风吹拂着他的衣襟与发丝,他的头发被风吹得凌乱,可却乱不了他那颗心,纵使没有人相信他,他却还是坚持。
吃着粽子,我又泡了一杯茶,那淡淡的茶香,弥漫在屋里。
当时诗人跳进汨罗江时,一定也如同这茶水一样清逸而略带苦意,我能想象。传说人们为了不让鱼儿吃掉诗人的遗体,于是包粽子扔到河里给鱼儿吃。诗人不知道,他的故事传了几千年,他的举动打动了几亿人,在多少个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呢喃他的诗句,投下一个个粽子……
粽子吃完了,我放下筷子,转头看着窗外,有人手捧艾叶走在雨中,渐渐模糊了。是啊,我们又何尝不是那一条条鱼儿,我们咀嚼粽子,是在缅怀诗人,是对诗人表示无限的尊重。
此时,我仿佛已化为一条鱼儿,随着思绪游向汨罗江,对诗人的崇敬化成了清泪,和着江水,吟唱出一曲永恒赞歌……
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初四一早,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题记
阴历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了,如今,又是一年的端午节,随着社会的进步,端午节的过法也有所改变,但最基本的习俗,我相信它会永存。
端午的这天倾盆大雨,本来想陪家人去看赛龙舟的,可惜不能去了,这时妈妈为了解闷就来考验我:“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吗?”
我思考了一会儿,说:“是纪念屈原吧!”
“对,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划龙舟以纪念之。借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体身。竟渡的习俗,在吴、越、楚时期非常盛行。”
经妈妈这么一说,我才知道,这赛龙舟里还是大有文章啊!我果然是孤陋寡闻哟!
之后,我们还是和以前一样,去奶奶家和外婆家过端午。到了之后见外婆仍在包粽子,而且快包完了。上次本来说好让我包的,没包成,这次一定要包一个好看的。于是。我求了外婆好半天,她才肯让我包,然后她一步步的教我。
“先取一张叶子,分清正反面,光面挨着米,对叠,弯成勺状。注意底部要折点叶子进去,否则又要和上次那样漏了哈。”我认真听着,并照做了,一下子就好了,这次的手感和上次的就是不一样!
“你就包肉粽吧,反正也是你最喜欢的,把一勺半糯米放入,轻轻抖动粽叶,让米资实,再放入香菇丝,两颗莲子和一段香肠,盖上一勺半糯米,在轻轻抖动粽叶,让米资实,”这一步我最爱了,于是我放了一大段香肠,到最后糯米都不能完全把香肠埋没,外婆说让我别贪心,又让我把它们全部倒出来重做,我那时可郁闷死了!
“接着,折起粽叶盖住米,注意折成三角形,两边一定要把米盖住,并留出多余的粽叶,这样才不会漏用绳扎好,绳子一定要紧。”这一步我认为最难了,我把粽叶子盖了好久,啥形状都被我盖出来了。就差没包成三角形。最后在外婆的帮助下,我才成功包成了三角形粽子。包完后的我有一种成就感,这下有了我,这门传统可不会失传了!
到了晚上,大家一家人团聚吃饭的时候,舅妈突然对我们说:“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旁边的妹妹又插话了:“我知道,因为屈原不小心掉到河里了,所以大家要扔粽子下去,不让鱼把屈原吃掉,让鱼吃粽子了。”
顿时饭桌上哄堂大笑,舅妈笑着说:“这也算是吧,至少别人想不到。”这答案太让人“吐血”了。
舅舅又说:“端午节是龙的节日,这是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者》与《端午的历史教育》提出来的。现在学术界大多沿用此说呢。”
外公看这,说的这么激烈,也来插了两句:“我听说端午节又称‘沐兰节’,原来在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之前就出发,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其实在我们的孩童时代,有的习俗是在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若是药用效果更直接,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成碎末,拌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以喝了,不知现在还流行波?”
舅舅又说:“在古时候,人们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我在一边听着,似乎没我说话的份儿,我刚想说些什么,其他的人马上又帮我说掉了,害得我在那儿尽吃哑巴亏,但我感觉今天比以往格外的热闹,每个家庭似乎都是这样,门前点着香,挂着菖蒲,每个人都在与家人团聚,享受着端午的芳香,享受着端午的幸福时光,让人意犹未尽……
这,就是端午;这,就是端午的味道!快乐的节日,节日便可以合理说。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民间都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包粽子。
包粽子需要许多材料:棕叶、糯米、肥肉或瘦肉、酱油、棉线。糯米和酱油混合一下,再加上肉就是粽子的食材。当然,这都是可以按自己口味来进行选择,如果喜欢吃甜的话,可以不需要酱油和肉,可以加一些赤豆和糖。
粽叶尽量要绿一些,光滑面和粗糙面分得明显一些的,要有韧性的,不能太碎的粽叶,这样包的时候容易裂开来,包的时候,米粒会漏出来,粽子的香味会大大减少。线得用棉线,棉线更粗,裹得更紧,肉要有肥有瘦,吃得时候才不会干巴巴的。糯米用平常的就可以了。
材料准备好后,就可以做了。先把粽叶的二分之一卷成一个无底的圆锥,然后兜两到三勺子拌好的糯米和酱油加到圆锥里,加一块肥肉和瘦肉,用勺子挤一挤,再兜三到四勺的糯米,兜满为止。可是我兜了一勺又一勺,一勺又一勺,就是兜不满,像个无底洞一般,怎么装都装不满。可是我始终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我把粽子翻了个身一检查,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卷的时候,没卷好,“圆锥”的头上有个洞,只要我捏一捏上面或者用勺子使劲按一按,下面这个洞就会像没捏紧的水龙头一样,时不时漏一些糯米下来。拆掉,重包!这一回,我可小心多了,为了防止它再漏出来,我甚至提前用了棉线,在尖角上面先捆了几圈。
粽子倒是兜满了,总该盖盖子了吧。我把剩下的二分之一的粽叶包上去,盖住再折下去,它的两边就有两个大口子开开来,会使糯米漏出来的。我重复了好几遍,还是会有两上大口子裂开来。我索性倒出了一些糯米,把粽叶往口子上一盖,就拿棉线捆住得了。
我怕它在蒸得时候漏出来,所以横着竖着斜着捆了有二十来圈,奶奶、曾祖母都笑我说我捆粽子像捆贼一样,来了个五花大绑。而她们包的只有横的口子上的三四圈,而且捆得还比我的结实呢!初学者嘛,没事儿的,能吃就行!
直到把粽叶包完,我们一家人包了有二十多个。我包的那几个虽然一个比一个好,但是还是奇形怪状的。在一大堆粽子里,我包的粽子显得特别与从不同。没关系,我这叫有创意嘛!进锅蒸粽子喽!等一会儿吧,粽子很快就出锅了。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主要最不可少的习俗。当然,还有其它很多习俗,例如:赛龙舟、挂艾草、戴香包……这些传统文化寄托着我们对先辈们的思念,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之中的一颗闪耀的明珠!
又到端午节了。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在美国上学,跑遍了周围所有的中国超市,终于在100公里外的地方买到了几个冻得硬邦邦的五仁粽子。*颠*颠地回到家,蒸出来,粽子竟是稀软的,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棱角,扣在盘子里,软趴趴的,像一盘炒饭。仔细看了看包装袋,竟然是4年前生产的。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没舍得扔。扔进锅里加水煮,改造成了一碗腊八粥。
在中国的重要节日中,为纪念人物而存在的,仅有端午。相比之下,大多数的美国节日,都是为了纪念人物而设立的,比如马丁·路德·金日、林肯日、华盛顿日、哥伦布日。节日人物中排场的是耶稣,诞生,受难,复活,一个人占了三个节,凭一己之力为美国人带来了将近20天的法定假期,实在是功德无量。
端午节的假期并不长,它的“附加值”之一,是推广了一种伟大的食品——粽子。小时候,每年夏天来临,西瓜上市的那段时间里,总会有那么一天,家家户户都吃粽子。我一直认为这个令人期盼的节日叫做粽子节,而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吃上粽子。
我并不关心它的由来和典故,只关心今年妈妈单位发的粽子,是豆沙馅儿的还是肉馅儿的。对于孩子而言,对于粽子的关心大于对屈原的怀念,这是事实。恐怕已经很难说,是端午延续了粽子,还是粽子延续了端午。
在我看来,这并不可悲。节日的意义,就是让人们的生活有节奏,变得像一部商业电影,有铺垫、高潮和尾声,帮助人们消磨周而复始枯燥乏味的年复一年。无论以怎样的名目,无论当初多么庄严,终究还是会在时间的践踏下被打回原形,成为人们数着手指过日子的一个个目标。
我相信,在中国历,一定有过许多节日,纪念着许多伟大的人物。这些节日之所以渐渐地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主要原因在于,它们没有粽子和龙舟,它们太清高了。没有美食和娱乐伴随的节日,就像没有权利伴随的义务,太过单薄,无法跨越千年的沧桑。节日就应该像一个MALL,有得吃,有得玩,还有点文化。
端午节,饱含着爱国主义情操和浪漫主义情怀。有粽子,有龙舟,还有点屈原。这就使它注定会深入人心源远流长。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岳阳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子祠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端午节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每到端午节,秭归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每逢端午,华东的江浙一带,老百姓喜欢晚上划龙船,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而贵州的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
除祖国大陆在端午节有赛龙舟的风俗外,清朝乾隆年间,中国台湾也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中国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中国台湾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举行龙舟竞赛。而在香港、澳门等地,端午节龙舟竞渡的风俗。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龙舟赛。我高兴极了!午饭过后,来到河两岸,河两岸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人多得数不清,像银河上的无数的小星星。场上,人人都穿了自己喜欢的衣服,有红色的衣裳、黄配蓝的短裙、金黄色的连衣裙……还有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黑发的、白发的……
当天,太阳热烘烘的。河两岸的人群个个都满头大汗,脸上露出焦急的神态,好像在等待参赛人员的来临。突然,只见主持人一声令下:“比赛开始!”顿时,人们立刻欢呼起来,像一只只活跃的小鸟。有的喊:“罗格队加油!”有的喊:“龙津队加油!”喊声惊天动地。过了一会儿,主持人惊讶的叫了一声,人群都不约而同地看着远处,接着,又是一阵欢呼声。从不远处隐隐约约看见一只只小艇陆续地划来,参赛员可真多啊!有年轻的、有年老的、有光头……他们拼命地划着,你追我赶,毫不相让。那神情,好像在决斗。生怕别人快自己一步,会追过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一转眼已经到了后半段了。忽然,5号小艇翻船了,艇员一个接一个掉进河里,都不知所措地抱着船艇。后面的小艇都陆续地追过了。顿时,人群的欢叫声消失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不知是谁叫了一声:“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加油!”这时,人群的欢呼声又热闹起来。艇员终于鼓起了勇气,努力地向上爬,敏捷地坐在船艇上,又进行了他们的“战斗”。
电线上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在为艇员打气;草坪上的一棵棵柳树挥动着,好像在为他们喝彩,为他们招手。一场激烈的龙舟赛结束了。第一名是龙津队。这场龙舟赛给了我一个启发:人生的路途是曲折的,我们要不断前进。
每当我闻见粽子的清香从厨房里弥漫开来的时候,就知道是过端午节了。
当妈妈把盛着粽子的盘子放到饭桌上,我看见一个个三角体的粽子在我面前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有立着的,有斜躺着的,有趴着的,它们都由青绿色的粽叶包裹着,身体上还缠绕着五颜六色的细线,像生机盎然的美丽精灵降临人间。剥开粽子外面的绿衣,粽子乳白色的身体全部呈露在我面前,在灯光下它的一颗颗米粒都透着光辉,圣洁极了,我都舍不得吃了。我小心翼翼地掰开粽子,看见了红色的豆沙从里面钻了出来,我用舌尖舔了舔,甜甜的,香香的,细细的,滑滑的,再咬一口,黏黏的糯米粘着我满嘴都是,我赶紧嚼着,暖暖地咽下肚里,这时,我全身上下都洋溢着幸福。
这里还有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呢!战国时代,有个叫屈原的人,是楚国大夫。一次,楚国去攻打秦国,被打败了之后,屈原被贬官到湘南(就是现在湖南的洞庭湖一带)。后来楚国一直受秦国的欺负,但楚国君王却一声不吭一味求和,屈原觉得自己再也没有脸面去劝楚国的君王了,但又忧虑楚国的老百姓,就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以身殉国了,渔民和附近的庄稼人赶紧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汪洋大水里哪有屈原的影子呢?于是他们划着小船在江面上祭祀他,将竹筒里的米饭洒在水里献给他。
后来,人们把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这一天称为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把竹筒里的米饭改为粽子,把小船改为龙舟在江面上竞赛,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屈原,再后来就逐渐变成全中国的一种风俗了,所以端午节我们要吃粽子。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诞生的。这一天,许多人都做了有意义的事,而我,当然也不例外咯!既然是端午节,当然是要吃粽子的啦。但是,在吃粽子之前,要包好了才能吃哦。于是,我和妈妈决定自己包粽子来吃。我和妈妈首先去商店把粽子叶、绳子、糯米等包粽子的东西买来。再把这些材料打理好,就开始包粽子啦!
只见妈妈先把两片粽子叶重叠,然后把其中一边绕个圈,使它成为一个沙漏形。接着,把糯米、蜜枣适量地放入到“沙漏”里。然后,把“沙漏”上面翘起来的那一个角弯下来,最后,用绳子把成型了的粽子捆扎好,一个精美的粽子就这样包好了。看到妈妈包粽子时如此简单,我的手也忍不住想包一个了。于是,我像妈妈那样包粽子。可是,我不是放好糯米之后糯米从“沙漏”里露出来,就是用绳子捆来捆去都捆不好。过了好久,我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我看了看妈妈包的,又看了看自己包的,心里不禁想到了一句话:“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妈妈包的粽子就如上了天堂,而我包的粽子,却如下了地狱。哎,真是“不包不知道,一包吓一跳呀!”我继续默默地包。慢慢地,慢慢地,我包出了我的第十个粽子。我又看了看妈妈的,不禁说:“哎呀!都怪我太聪明了,这么快都包得比老妈您的好看了!”
妈妈听后,用手点了点我的额头。所有粽子都包好啦,它们现在在锅里睡大觉呢,等它一醒来看见自己被煮熟了,一定会被吓死的!这次端午节,我过得十分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