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对老夫妻,老头喜欢喝酒,老太太反对老头喝酒,经常老俩口为此发生矛盾,老头为了不和老太太发生争吵,就对老伴说:“只要你不说九(酒)字了,我就不喝酒了。”老太太一听可高兴了,不说九(酒)还不容易吗,就答应了。到了重阳节这一天,是早老头就出去了,实际上是出去邀请了九个老头,要这九个老头人人手里提着韭菜,先到他家里去,跟老太太说,今天是九月初九,邀请你家老头出门去喝酒。坐了一会看见老头不在家,就让老太太转告老头。
过了一会,老头回来了,就问老太太:“今天有人来找过我吗,他们是些什么人,带了东西没有,有什么事吗?”老太太回答说:“来了,八个老头带一翁,手里提着扁扁葱(韭菜),今天是个重阳节,接你出去喝一盅。”老头一听,老太太没说九(酒)字,一下子就倒在地上晕死了,老太太一看,慌了神,哭着说:“老头子啊,你这样就去了,叫我怎么办啊,你无非是为了一杯酒啊。”
老头一听老太太终于说出了九(酒)字,一下子就从地上爬起来,嘴里大声说:“老婆子,你终于说出了九(酒)字,哪我还得去喝酒。”这以后,老头还是天天喝酒。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节,落木萧萧下,群芳纷纷谢,此时只有菊花,盛放傲人骄姿,独揽天地秋意,所以,当中国文化中提起重阳的时候,就必与菊花紧密相连。
比如孟浩然唐诗里写“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与友人把盏对菊、共话重阳;而李清照的宋词写“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清冷孤节,一人挨过,她也要把酒菊花丛,愁饮菊花香。所以,在独属于菊瓣长长的重阳深秋,菊花与重阳活动形影不离,重阳与菊香飘摇融为一体。
重阳,是一个赏菊的节日;菊花,是属于重阳的主角。因此重阳节的第四个节日主题,就是“菊花节”。
中国人爱重一种植物,绝不仅仅是贪图它的芳姿本身,而是看重植物承载的文化内涵,是爱那一层贴给了某种植物专属的文化标签。比如“梅兰竹菊”四君子:
爱梅,是爱它“寒梅傲雪”的“傲”骨;
爱兰,是爱它“空谷幽兰”的“幽”情;
爱竹,是爱它“咬定青山”的“坚”劲;
爱菊,是爱它“人淡如菊”的“淡”然。
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重阳节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二:
重阳节的起源据说是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她身边的侍女也受到牵连并被赶出皇宫,流落到民间,嫁给了一个贫民。由于她在宫中每年都过重阳节,节日期间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以求长寿,所以嫁人之后,她在这一天还是照着宫里的规矩过重阳节,人们听说后纷纷效仿,于是这种习俗在民间就广为流传了。
由于是“重阳”,这一天地气上升,天气下降,所以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To protect against danger。
祖先们自古以来的习俗,当然还有更大的好处。除了辟邪,登高,也就是一步步爬山,这种有氧运动能让我们的肺活量增加Increases lung capacity,促进血液循环promote the circulation of blood。一些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时,若配合适当锻炼,还可以提高疗效呢。当然,这得咨询医生才可以进行哦!
而且,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辛辛苦苦登上最高顶,放眼望去把壮丽河山尽收眼底时,那豁然开朗的愉悦和成就感是难以形容的!所以,登山还可以陶冶情志呢!根据中医的情志养生道理,心情好对身体也好!
祖先们自古以来的习俗,当然还有更大的好处。除了辟邪,登高,也就是一步步爬山,这种有氧运动能让我们的肺活量增加Increases lung capacity,促进血液循环promote the circulation of blood。一些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时,若配合适当锻炼,还可以提高疗效呢。当然,这得咨询医生才可以进行哦!
而且,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辛辛苦苦登上最高顶,放眼望去把壮丽河山尽收眼底时,那豁然开朗的愉悦和成就感是难以形容的!所以,登山还可以陶冶情志呢!根据中医的情志养生道理,心情好对身体也好!
PS: 登山过量可能会对膝盖产生一定的危害,所以一定要做好护膝保护。
首先,要做好热身运动,有必要时戴上护膝knee cap supporter。而老年人和膝关节有伤病的人最好就不要去爬山或者不要爬那么陡峭的山了哦!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承,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1、落帽
《晋书.孟嘉传》:(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寮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因以“落帽”作为重九登高的典故。
2、白衣人
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恭帝》:王宏为江州刺史,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宏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重阳故事。亦用作朋友赠酒或饮酒﹑咏菊等典故。
3、北海樽
汉末孔融为北海相,时称孔北海。融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见《后汉书.孔融传》。后常用作典实,以喻主人之好客。
又:李衡奴
《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称橘子为“李衡奴”。
4、授衣月:指农历九月。 授衣假:唐国学每年九月的假期。
5、催租败意(满城风雨近重阳)
据惠洪《冷斋夜话》载,北宋潘大临工于诗,贫甚。临川谢逸致书问:“近新作诗否?”大临答云:“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蔽翳。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来,遂败意。只此一句奉寄。”这就是著名的一字诗。历代多有人续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