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党性教育培训班体会【推荐3篇】》
2025年党性教育培训班体会(精选3篇)
2025年党性教育培训班体会 篇1
近几年来,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宽城区把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放到服务于全区中心任务的大环境、大背景中思考、谋划,在党员队伍建设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方法、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立足基层实际,严格标准,认真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较好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做好新形式下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精神,区委组织部在认真总结我区党员教育工作成绩的基础上,结合宽城区“六区一城”战略目标的要求,对开展新形势下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明确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多元化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方法,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员先进性已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大课题。在认真学习市委《关于做好新形式下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后,我们认为,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对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推进全区中心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部署。
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党的xx届四中全会《决定》从党的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出发,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新思路、新要求、新举措。《决定》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工作部署中贯穿了一个重要思想,那就是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活跃基层、打牢基础。活力是生命力、创造力的重要表征。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用,始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力量,有效应对社会转型和国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必须不断地激发和增强自身的生机活力,而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是由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来体现的。因此,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建立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的前提,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2、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社会分配制度的调整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 越来越多的党员把组织关系从单位转到了社区,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的职责也由单位党组织负责转为街道、社区党组织来承担。大量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不断涌现,使党组织设臵上出现许多空白点,加上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和复杂化等,给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传统的方式方法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形势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综合素质和鲜明时代特征,代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党员队伍。
3、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实现改造大铁北战略目标的现实需求。
20xx年,宽城区委实施了“改造大铁北、建设新宽城,打造长春北部现代中心区”的发展战略。四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思想、攻坚克难,使全区各项事业整体上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今后几年,是宽城区抢抓机遇,全力建设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核心区的关键时期,也是宽城区全面实现“改造大铁北,建设新宽城”战略的大发展时期。当前,全区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必须承认,在部分党员干部中还存在一些与发展的形势和任务不够协调、不够一致的问题。要实现宽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加大力气改进党员队伍的建设与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充分调动每个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实现凝聚基层组织内在动力,整合各类政治、组织资源和社会力量的工作机制,进而形成在全区范围内推动事业发展的合力。
二、突出重点,服务中心,认真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区委组织部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循着“因地制宜抓教育、因人而宜搞培训、注重素质求提高”的思路,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基层党员大培训工程,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效果,不断提高基层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025年党性教育培训班体会 篇2
6月19日至21日,我有幸参加了总行组织举办的井冈山党性教育培训班学习。时间虽然仅有短短的三天,但收获巨大。过去,尽管自己对朱毛会师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新篇章等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实地到了井冈山,通过培训班的现场教学、互动教学、专题教学、激情教学等培训,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英勇伟大、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井冈山的革命斗争,铸就了井冈山精神,她就像航海的灯塔,照耀革命航船破浪前行。
一、坚定信念 艰苦奋斗
井冈山的革命斗争极其艰苦,我们的红军指战员能够坚持下去,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并使星星之火燎原中华大地。其间,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我们的红军战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无数先烈流血牺牲,创立了中国史上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组织和领导著名的了秋收起义。为了保存工农革命军的实力,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把部队带到国民党反动势力相对薄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湘赣边境的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可是,当时的井冈山“人不过两千,产谷不到万担”,加之敌人的封锁和“进剿”,红军给养极度匮乏,红米饭南瓜汤都吃不上时,就用野菜充饥;西药没有了,就用山上的草药疗伤治病;武器弹药不够,就用梭镖大刀杀敌。
在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井冈山牺牲的革命烈士就达四万多人。是什么力量能让我们的革命先辈们在那样艰难险恶的环境中保持高昂的斗志和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任何人都难以做到。因此,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革命先辈战胜一切困难的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只有坚定信念,才能艰苦奋斗,才有“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敢闯”、“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今天,我们共产党人,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改革开放,继往开来,克难攻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阔步前进,靠的也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纵观我党的历史,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凡是理想信念坚定者,就有高尚的情操、顽强的斗志和敢于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就不会迷失方向;凡是理想信念不坚定者,很容易利欲熏心、蜕化变质,甚至叛党叛国,最终成为人民的敌人。当今社会,有少数党的领导干部丧失了党性,放弃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败坏了党的名声,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一个人没有了理想信念就等于没有了灵魂,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容易迷失方向,就无力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重温党章,不断加强党性教育,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的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实事求是 敢闯新路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同志力排众议,将工农革命军带上了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的革命道路。这在当时是被国际共产党组织认为是离经叛道之举,与俄国十月革命的做法大相径庭。但事实有力地证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当时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同志在他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中,深刻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总结湘赣边界斗争的经验,并针对党内右的和“左”的思想倾向,科学地论证了红军和红色政权在当时中国存在和发展的5个条件,指明了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积聚力量,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精神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这是中国革命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这是毛泽东同志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胜利成果。设想,如果不是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根据当时敌我力量对比态势作出正确的抉择,实行革命战略大转移,将革命武装引向农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敢闯新路的担当精神,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那么,中国革命绝不可能成功。因为当时敌我力量悬殊过大,尤其是在大城市,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党领导的攻打大城市的武装暴动,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那是党内“左倾”机会主义在作祟,不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现实,不顾国情,生搬硬套俄国革命的模式,最终招致革命一次次的失败。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曾经也犯过错误,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依循守旧、固步自封,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使我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再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
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摆脱了贫困,正逐步实现全面小康。如果我们党不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结束文革的动乱,还继续大搞阶级斗争的话,中国仍将处在贫穷落后中。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才有希望,我们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因此,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永远是我们党制胜的法宝。
三、依靠群众 勇于胜利
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历时两年零四个月,取得了若干重大的胜利,但也遭受过失败。促成胜利的因素很多,但紧紧依靠群众是革命斗争必可少的关键因素。我们的党和群众的关系,就如同鱼与水的关系,没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党就像鱼离开了水,无法生存。当年毛泽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如果没有争取到以袁文才和王佐为代表的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要想在井冈山立足都很困难。正因为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井冈山的革命斗争才搞得如火如荼。另一方面,我们党所领导的军队善于走群众路线,艰苦奋斗,官兵一致,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这就是为什么无论斗争的环境有多么艰难困苦,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军队都能保持高昂的斗志,殊死杀敌,创造一个又一个以弱胜强的奇迹。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红军仅一个营的非主力部队,在当地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下,击溃了数倍于我的敌军的疯狂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巨大胜利;解放战争中,我军能够打败国民党军队,是我们党为了人民群众、发动、组织、依靠人民群众的结果。然而,在井冈山的革命斗争过程中,由于受“左倾”机会主义影响,错杀了袁文才、王佐,使红军在井冈山地区丧了失民心,导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彻底失守。这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是我们革命成功的基础,如果我们不依靠人民群众或没有可依靠的人民群众,革命就只有死路一条。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为了人民群众和依靠人民群众同样是我们取得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制胜法宝。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凡是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意愿,脱离了人民群众,我们就要遭受挫折。
井冈山的革命斗争距今已八十多年,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不仅一直是,并将永远是我们党夺取一个有一个胜利指路明灯。井冈山精神,光照千秋!
2025年党性教育培训班体会 篇3
通过近期到山东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异地培训,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瞻仰了华东革命烈士,通过观看《沂蒙六姐妹》、《孟良崮》纪实片和实地考察“红嫂”故居、重温入党誓词,听取教育基地教员现场讲解等一系列活动,结合一路上所见所闻所思,使我的思想受到强烈的震撼,内心得到深刻洗礼,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现结合工作实际谈体会如下:
一、充分领会沂蒙精神的重要实现意义
如果不是这次实地的考察学习,以前只从书本和电视上看,对沂蒙精神真得没有认识得这样深刻,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沂蒙精神有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攻,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用31000多人的生命和鲜血,创立了沂蒙山根据地,写下了光辉的革命业绩,涌现出了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不顾生死抢救解放军战士的“沂蒙六姐妹”等感人事迹;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沂蒙人用小车推着革命前进,用小车推出了胜利,推出了新中国,形成了 “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是指导我们干好工作的重要精神财富。
二、以沂蒙精神为指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是要加强学习,化沂蒙精神为学习的坚强动力。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县委的各项决策和部署,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学习公共财政和市场经济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要讲党性、重品行,认真践行党的宗旨。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牢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讲团结、讲政治、讲大局,严格执行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扎实的抓好工作落实。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固树立“群众第一、基层第一、弱势群体第一”的工作理念,凡事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按照“责任意识大增强、工作作风大转变、服务效能大提升”的学习教育活动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为企业、服务对象和基层群众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
三是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具体工作中,就是要以这次党校学习为新的起点,按照局党委的工作部署,立足本职岗位,积极研究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努力培植壮大地方财源,不断加强税收征管,做大财政收入“蛋糕”;认真落实好医疗、社保、教育等各项民生政策和强农惠农政策,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努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为建设“富强、生态、幸福”的现代化新昌乐而积极工作。